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44608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6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古诗文阅读(33分)

(一)默写(12分)

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2分)

(1)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2)诏书特下,拜臣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3)__________,_________;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王勃《滕王阁序》)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

(韩愈《师说》)

(5)问君西游何时还,。

(李白《蜀道难》)

(6)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7)___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琵琶行》)

(8)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

(李商隐《锦瑟》)

(9)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10),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11)当余之从师也,。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曹操《观沧海》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张益州①画像记

苏洵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

妖言流闻,京师震惊。

方命择帅,天子曰:

“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

外乱不作,变且虽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

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

”乃推曰:

“张公方平其人。

”天子曰:

“然。

”公以亲辞。

不可,遂行。

冬十一月至蜀。

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

“寇在吾,无尔劳苦。

”明年正月朔②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

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

“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

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

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

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敧,未坠于地。

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

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

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

尔繄③以生,惟尔父母。

且公尝为我言:

‘民无常性,惟上所待。

人皆曰:

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④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

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

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

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

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⑤,吾不忍为也’。

呜呼!

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

”皆再拜稽首,曰:

“然”。

苏洵又曰:

“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

且公意不欲,如何?

”皆曰:

“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

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邻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

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

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

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

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

”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

[注]①张益州:

古人往往以官名称呼,张方平为益州太守,故称“张益州”。

②朔:

农历每月初一日。

③繄:

yi,犹“实”。

④砧斧:

是古代的刑具,这里代指严刑竣法。

⑤齐民:

齐等的民众,指无辜的善良百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②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B.①故其思之于心也固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①今夫平居闻一善②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D.①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②于传有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待之以待盗贼之意②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B.①既正,油然而退②环而攻之而不胜

C.①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②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

D.①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②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益州在蜀地发生祸乱,“京师震惊”之际,临危受命,赶赴蜀地。

由于措施得当,祸乱很快被平息,“蜀人相庆如他日”,从此,蜀地相安无事。

B.张益州治蜀,反对施行严刑竣法。

他认为,施行严刑竣法只会使百姓沦为与盗贼为伍,酿成大乱;反之,用礼义、法律教化、差使百姓,那么蜀人是很容易管理的。

C.作者认为,爱惜蜀人如此深切,对待蜀人如此厚道,在张公之前,自己还未曾见过;即使不用画像,张公的恩情也会世世代代记在蜀人的心中。

D.张益州是“为天下牧小民不倦”的封建官吏的形象,他有文治武功之才,采取安抚办法宽政爱民,使之安居乐业,博得人心。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

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

(4分)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2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6分)

过耶溪①

唐·朱庆馀

春溪缭绕②出无穷,两岸桃花正好风。

恰是③扁舟堪入处,鸳鸯飞起碧流中。

【注】①耶溪,即若耶溪,今浙江绍兴以南,相传为西施浣纱处,有世外桃之景。

②缭绕:

回旋的样子。

③恰是:

正好。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请简要概述。

(2分)

 

(2)尾联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

请简要分析。

(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25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3分)

7.下列各项中,对于《复活》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4分)

A.卡秋莎对掌班瞧瞧,但接着突然把视线移到陪审员那边,停留在聂赫留朵夫身上。

她的脸色变得严肃甚至充满恼恨了。

她那双恼恨的眼睛有一只斜睨着。

这双异样的眼睛对聂赫留朵夫瞧了相当久。

这是在法庭上玛丝洛娃与聂赫留朵夫见面的情景。

玛丝洛娃认出了聂赫留朵夫,聂赫留朵夫心情非常复杂。

B.“不消说,这是惊人的、使人震惊的巧事!

我一定要做一切能做的事减轻她的厄运。

而且要赶快做。

马上就动手。

聂赫留朵夫要为马斯洛娃做的事是为她请一个著名的律师上诉到最高法院。

C.“有什么关系呢,这是好事嘛。

不过这里头好像还有什么风流韵事。

嗯,那你就讲一讲吧。

聂赫留朵夫到了彼得堡的姨母家住下,姨母询问他帮助犯人的缘由,聂赫留朵夫就把他跟马斯洛娃的关系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

D.这个消息使他愣住了。

他心里的感触近乎于人们听到意外的大祸临头的消息以后所生出的那种感触。

他心里很难过。

“这个消息”是指看门人告诉他的马斯洛娃因为与一个医生吊膀子而被主任医师打发走的事。

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他首先感到羞愧和可笑,他开始质疑自己所做的一切,终于决定改变自己的决心,马丝洛娃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再也不管她的一切了。

E.“我并没有受苦,我一直觉得挺好。

而且,要是可能的话,我以后还想为您出力。

聂赫留朵夫表示他并没有认为与马斯洛娃一起生活在流放地是受苦,他极愿意帮助马斯洛娃。

马斯洛娃拒绝了他,她与西蒙松什么也不需要了,她很感谢聂赫留朵夫为她做的一切。

8.下列各项中,对于《复活》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4分)

A.吴荪甫在家里为父亲吴老太爷办丧事,就在这次聚会上,赵伯韬找到吴荪甫和他的姐夫杜竹斋,拉拢他们联合资金结成公债大户,想要在股票交易中贱买贵卖,从中牟取暴利。

B.办好吴老太爷的丧事后,吴荪甫收到了家乡发的电报知道家乡正在发生农民暴动,吴荪甫开始为他在家乡双桥镇的当铺、钱庄、米厂之类的资产担忧他的脸上显出连老太爷过世都没露出过的忧愁。

C.冯云卿在公债库券中翻了跟头,不得不另寻出路。

何慎庵提醒他对赵伯韬使用美人计,这美人就是冯云卿自己的女儿。

冯云卿很难为情地同女儿提起这事,眉卿非常懂得父亲的用意,非常乐意地答应了。

D.吴荪甫限屠维岳三天之内把工潮事件解决,并且下令端午赏工一天,开除姚金凤,升薛宝珠为稽查,众人纷纷埋怨这种不公平的评判。

E.为和赵伯韬斗法,吴荪甫决定把益中公司当作大本营大干一场。

同时,妄图收购朱吟秋的丝厂,为此,他不得不让杜竹斋力劝赵伯韬放弃对朱吟秋的融资。

9.简答题。

(任选一题)(5分)

(1)“‘我感到我对你犯下了多么大的罪’……”她气愤地讥诮道。

“那时候你就没有感到这样,却塞给我一百卢布。

那就是你出的价钱……”(《复活》)

“那么大的罪”指的是什么?

那时候聂赫留朵夫是怎样“赎罪”的,现在他又是怎样赎罪的?

 

(2)吴荪甫看完登有双桥镇失陷的报纸后,对妻子说“要的事,到底了”,林佩瑶的脸色由灰白到红。

(《子夜》)

请问吴荪甫和妻子的理解一样吗?

如果不一样,各指的是什么?

 

(二)文化经典阅读(12分)

10.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

孟子曰:

“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1)结合上面选段,简析“大人”(有德行的人)的处事原则。

(2分)

(2)结合上面选段,分析孟子在个人修养上阐述了什么观念。

(4分)

11.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6分)

①子曰:

“躬自厚【注】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注】厚:

重,与“薄”相对。

②孟子曰:

“仁者如射:

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孟子·公孙丑上》)

(1)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

(2分)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请简述。

(4分)

 

三、现代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她永远只有6岁

陈墨

她6岁生日时收到17万份礼物,包括自澳大利亚的两只小袋鼠和一名随行饲养员。

截至1941年,饱受经济危机之苦的美国公众共计花费4500万美元购买以她为原型的7款秀

兰娃娃。

“望子成星”的好莱坞妈妈们把砖绑在孩子的头上,为了让她们和秀兰•邓波儿一

样矮小。

自1934年拍摄歌舞片《起立欢呼》之后,6岁的邓波儿成了好莱坞红极一时的明星。

仅此一年,便拍摄了10部电影,并以此“不朽的惊人的巨大成就”获得奥斯卡特别奖,成为有史以唯一一个获得该奖项的孩子。

1935年到1939年,她都在美国最受欢迎的十大明星之列。

事实上,她56个发卷的金色卷发、不笑时都有的甜美酒窝、胖嘟嘟红扑扑的小脸几乎成了美国人的精神慰藉,在电影院看看这个小天使唱唱跳跳,就能暂时忘掉大萧条和希特勒。

媒体赞她是“大萧条中的—抹亮色”,罗斯福总统在炉边谈话中感慨:

“只要我们国家还有秀兰•邓波儿,我们就会没事的。

没有人希望邓波儿长大。

具有远见的福克斯公司1934年把她的年龄从6岁改成5岁,并抹去了她3岁时曾在舞蹈学校受训的经历,这朵“好莱坞保护叶下洒满露珠的小花”无忧无虑的童年点亮了很多美国人的生活。

而实际上,邓波儿几乎没有真正的童年。

3岁上舞蹈校,3岁半参演第—部系列剧,4岁半参加第一次面试。

“我是秀兰•邓波儿,”她对导演说,“我受过很好的指导。

如果您

想用我,请告诉我什么时间和该穿什么衣服。

每个工作日她都要戴着56个发卷入睡。

在嘈杂的片场练就了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这使

她能够同时收听两个广播节目而互不打扰。

她懂得如何与最善于抢戏的老戏骨争镜头,也知道如何天真地避开记者不怀好意的提问。

1939年,福克斯公司依然让她穿着娃娃裙拍摄了《小孤女》。

当身体的曲线代替了头发的曲线,她失去了吸引力。

《华盛顿邮报》刻薄地嘲笑她,“秀兰开始发胖,十一岁时骨节嘎嘎响,生活就是这样。

—切光环都在离她而去:

观众受不了他们最爱的小宝贝已经长大的事实,男演员难以和这个几年前还在膝头玩耍的小女孩儿逼真地谈情说爱。

1950年,22岁的邓波儿正式退出舞台。

邓波儿上世纪六十年代进入政界。

尽管她在参加加州第十一国会区补选时曾试图淡化自己的过往经历,却依旧铩羽而归。

她无奈地认识到,即便自己已经40岁了,“我在他们心中的形象还是那个6岁的邓波儿”。

1969年,邓波儿出席联合国大会,这一次,童星秀兰为她打开了一扇门。

自所有国家的代表都觉得已与她相识已久,这让她在联各国的工作顺利却不轻松,“如果我做得不好,小秀兰帮我打开的门就会关上”。

她每天只睡5小时——读书到两点,七点继续工作。

晚年的邓波儿依然收到大量自粉丝们的邮件,坐在电脑前的人们被那个洋娃娃般的小萝莉萌化了,就和70年前坐在电影院里的人们一样。

“我想他们中的很多人以为我还是只有6岁。

”秀兰说。

她于2014年2月10日逝世,终年85岁。

她活在42部电影里,活在3个子女和无数影迷的心中。

此外,这个永远的童星还以另一种形式被记住——款以她名字命名的经典鸡尾酒。

这款“秀兰•邓波儿”没有酒精,面向孩子,为了让他们体验一回当大人的感觉。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4年02月19日,有删改)

12.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福克斯公司抹去邓波儿曾在舞蹈学校受训的经历,使她的童年显得无忧无虑,是为了迎合观众的情感需要。

B.媒体、观众和同行都无法接受邓波儿长大了的事实,失去了吸引力的她迫于无奈只好选择退出了演艺舞台。

C.邓波儿参加加州补选铩羽而归,表明那时美国观众渐渐淡忘了这个曾给他们带慰藉的童星,揭示了炎凉的世态。

D.晚年的邓波儿仍然收到大量粉丝的邮件,她洋娃娃般可爱的形象在网络时代依旧深入人心,对此邓波儿倍感欣慰。

E.能让孩子体验当大人的感觉,既是“秀兰•邓波儿”鸡尾酒的独特之处,又暗含作者对邓波儿人生际遇的理解。

13.第一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

(4分)

14.六岁成名的经历对邓波儿说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

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9分)

15.结合个人的感悟对汉字进行新的理解,可以赋予汉字特殊的意义。

请仿照示例,对以下两个汉字进行理解,要求紧扣字形,有积极意义,表述简练。

(4分)

[示例]明:

如果日和月同时出现,那该多么明亮啊。

聪:

心口耳眼并用,才是聪明人。

(1)劣:

(2)舒:

16.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按要求作答。

(5分)

(1)概括漫画所反映的一种社会心理。

(2分)

 

(2)针对漫画中的现象,写一段劝诫的话。

要求: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表达要鲜明、生动、得体,不超过35个字。

(3分)

 

五、作文(60+10=7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70分)

花园醒目处摆着很多名花,牡丹、玫瑰、君子兰……花园角落里放了几盆塑料花。

名花纷纷讥讽塑料花。

没多久名花枯萎了,主人又换了一些。

当塑料花又被新换的名花嘲笑时,塑料花反击道:

“笑我们是摆设,你们有我们经济、耐久吗?

理解上面材料的内涵,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要有较强的议论分析,不得套作或抄袭。

三明一中2013—2014学年下学期学段考

高二语文答题卷

座位号

一、古诗文阅读(33分)

(一)默写(12分)

1.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2分)

(1)

(2)

(3)(4)

(5)(6)

(7)(8)

(9)(10)

(11)(12)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3.4.(选择题每题3分)

5.

(1)

(4分)

(2)(2分)

(三)诗歌鉴赏(6分)

6.

(1)

(2分)

(2)

(4分)

二、文学文化经典阅读(25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3分)

7.()()(4分)

8.()()(4分)

9.选()

(5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12分)

10.

(1)

(2分)

(2)

(4分)

11.

(1)(2分)

(2)

(4分)

三、现代文阅读(13分)

12.()()(5分)

13.

(3分)

14.

(5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9分)

15.

(1)劣:

(2分)

(2)舒:

(2分)

16.

(1)(2分)

(2)(3分)

五、作文(60+10=70分)

三明一中2013——2014学年下学期学段考试卷

高二语文答案

 

(11)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12)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3分)D(传记。

A丑;憎恶B长久,久远;使……坚固C做好事;好的)

3.(3分)C(动词,做A代词,指代百姓;动词,去,到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D介词,用;介词,因为)

4.(3分)A“蜀地发生祸乱”“祸乱很快被平息”不合文章内容。

5.(6分)

(1)有祸乱的苗子,没有祸乱的表现,这叫做将要发生祸乱。

祸乱将发未发之际最难治理;既不能因为有祸乱苗子而操之过急,也不能因为还没有形成祸乱而放松警惕。

(“是”“以”“弛”各1分,句意1分,计4分)

(2)敬重自家的长辈,而推广到敬重别人家的长辈,爱护自家的孩子,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天下可以运转于掌上了。

(关键词(“老”“幼”“以及”,2分)

【参考译文】

(宋仁宗)至和元年秋天,蜀地一带有人传说,有敌寇将要侵犯边界,驻边军士夜里惊呼,四野百姓全都逃光,谣言流传开,京城上下大为震动恐惧;朝廷正准备命令选派将帅,天子说“不要(麻痹大意)酿成祸乱,也不要(操之过急)助成事变;虽然各种议论一齐兴起,但我的主意已定,外患不一定会酿成,事变却会从内部兴起;这事既不可一味用文教感化,又不可以一味用武力解决。

只需要我的一二个大臣(去妥善处理),谁能够处理好这既需文治又需武功的事情,我就派他去安抚我的军队。

”于是众人推荐说:

“张方平就是这样的人。

”天子说:

“对!

”张公以侍奉双亲为由推辞,未获批准,于是就动身出发,冬季十一月到达蜀地,到任的那一天,就命令驻军回去。

撤除守备,派人对郡县长官说:

“敌冠了由我负责,不必劳苦你们了。

”第二年正月初一早上,蜀地百姓像往年一样庆贺新春,于是一直相安无事,再过一年,正月里,百姓相互商量把张公的像安在净众寺里,张公没能禁止得住。

眉阳人苏洵向众人说道:

“祸乱没有发生,这是容易治理的;祸乱已成,这也容易治理;有的祸乱苗子,没有祸乱的表现,这叫做将要发生祸乱,祸乱将发未发之际最难治理。

既不能因为有祸乱苗子而操之过急,又不能因为还没有形成祸乱而放松警惕,这至和元年秋季的局势,就像器物虽已倾斜,但还没有倒地。

只有你们的张公,却能在它旁边安坐,面色不改,慢慢地起身扶正,扶正之后,从容退坐,没有一点骄矜自得之色替天子管理小民百姓,孜孜不倦,这就是你们的张公。

你们是因了这张公而得生,他就是你们的父母。

再者张公曾对我说道:

‘老百姓没有不变的性情,只是上司如何对待他们,人们都说,蜀地人经常发生变乱;所以上司就用对待盗贼的态度去对待他们,用管束盗贼的刑法去管束他们,对于本已经战战兢兢,连大气也不敢出的百姓,却用残酷的刑法去号令他们,于是百姓才忍心不顾自己这父母妻儿所依靠的身躯,而沦为与盗贼为伍,所以常常发生大乱,倘若以礼义约束他们,用法律差使他们,那么只有蜀人是最容易管理的。

至于逼急他们而发生变乱,那么即使是齐鲁的百姓也会如此的。

我用对待齐鲁平民,我是不愿干的。

’啊,爱惜蜀人如此深切,对待蜀人如此厚道,在张公之前,我还未曾见过。

”大家听了,一齐都拜了拜,叩头说:

“是这样的。

苏洵又说:

“张公的恩情,记在你们心中;你们死了,记在你们子孙心里。

他们的功劳业绩,载在史官册上,不用画像了,而且张公自忆又不愿意,如何是好?

”众人都说:

“张公怎么会关心这事?

虽然如此,我们心里总觉不安,如今平时听得有人做好事,一定要问那人的姓名及他的住处,一直问到那人的身材长短、年龄大小、面容美丑等情况;更有甚者,还有人讯问他平生的爱好,以便推测他的为人,而史官也把这些写入他的传记里,目的是要使天下人不仅铭记在心里,而且要显现在眼前。

音容显现在人们心目中,所以心里的铭记也就更加真切久远。

由此看,画像也不是没有意义。

”苏洵听了,无法答对,就为他们写了这篇画像记。

6.(6分)

(1)诗人通过潺潺的流水、盛开的桃花、划行的扁舟及惊起的鸳鸯(1分),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又充满情趣的美丽春景图。

(1分)

(2)运用了以动衬静或细节描写的手法。

(1分)游船驶入的地方,有几只受惊的鸳鸯从碧绿的溪水飞起,(1分)这一细节充满了动感,别开生面(1分),烘托了耶溪的清幽,表达出作者的闲适之意。

(1分)(或采用了化用典故的手法。

(1分)“桃花”“扁舟”化用陶渊明《桃花记》的典故,(1分)借陶渊明表达诗人对耶溪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和寄情山水的闲适之意,既形象生动又增添了诗歌底蕴。

7.(4分)AD(A她并没有认出他。

D聂赫留朵夫虽然对此觉得可笑,但仍坚定他的决心,仍要做他的良心要求他做的事。

8.(4分)BC(B应在吴老太爷的葬礼上收到信的;C眉卿误会了父亲的用意,以为只是通过刘玉英的关系套赵伯韬的消息。

9.(5分)

(1)指十年前聂赫留朵夫诱奸马斯洛娃的事。

(1分)那时候聂赫留朵夫塞给了马斯洛娃一百卢布,然后抛弃了她。

(1分)现在聂赫留朵夫意识到自己犯了多大的罪,他决定要请求马斯洛娃的宽恕,如果马斯洛娃愿意的话,他还要与她结婚。

(3分)

(2)他们理解的不一样。

(1分)吴荪甫说的“要的事,到底了”指的是两三个月以前,吴荪甫就料到镇上不免要受到匪祸,现在双桥镇果然失陷,他理想的双桥王国不复存在。

(2分)林佩瑶却以为丈夫知道了自己和雷参谋的事,她只好把心一横,准备把什么都揭破。

(2分)

10.(6分)

(1)有德行的人能够辨别真正的礼和义,对于非礼之礼和非义之义坚决排斥。

说话不一定都兑现,做事不一定都彻底,只要落实在“义”上就行。

(2分)

(2)孟子在此强调在个人修养上要注重选择,要懂得什么是自己该做和不该做的,才会有所作为。

首先要“不为”,即不去做不符合礼和不符合义的事情,无论说话和做事都要以礼和义为准则,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为”。

(4分)

11.(6分)

(1)(2分)都强调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或严于责己,宽以待人。

)(意思对即可)

(2)(4分)孔子的话侧重点是,少责备别人,从而避免别人的怨恨。

孟子的话侧重点是,如果不如别人,不要怨恨别人,而要从自身寻找原因。

(意思对即可)

12.(5分)CD(C项中并非“那时美国观众早已淡忘”,而是她6岁的形象太深入人心,观众难以接受她长大的事实,“揭示炎凉的世态”也于文无据;D项“对此邓波儿倍感欣慰”有误,应是略显

13.(3分)①第一段文字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②通过影迷的行为表现邓波儿的地位和影响;③结构上,引出下文对邓波儿演艺成就的叙述,④与结尾呼应,表现邓波儿永恒的艺术

魅力。

(每点1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14.(5分)示例:

观点一:

6岁成名的经历对邓波儿说是幸运的。

首先,她的形象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一个国家的精神慰藉;其次,为她在联合国工

作打开通道,并激励她努力奋斗。

再次,她的荧幕形象成为经典,被永远铭记。

因此,

6岁成名的经历给邓波儿带了众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她是幸运的。

观点二:

6岁成名的经历对邓波儿说是不幸的。

首先,邓波儿过早地接触成人世界,失去了真正意义的童年;其次,限制了她的戏路

,观众很难再接受长大的邓波儿;再次,还影响了她的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