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单项选择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4620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理学单项选择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法理学单项选择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法理学单项选择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法理学单项选择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法理学单项选择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法理学单项选择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法理学单项选择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法理学单项选择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法理学单项选择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法理学单项选择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理学单项选择题.docx

《法理学单项选择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理学单项选择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法理学单项选择题.docx

法理学单项选择题

法理学单项选择题

      1.法学是“是对神和人的事务的认识、关于正义和不正义的科学”,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

A.乌尔比安B.亚里士多德C.伊壁鸠鲁D.托马斯·阿奎那  2.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曾明确宣布“法学是哲学的一个部门”,直到以后,法学才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18世纪中期B.19世纪中期C.19世纪晚期D.20世纪初期  3.法学与逻辑学共同关注的焦点是问题。

A.法律论证B.法律辩论C.法律推理D.法律概念  4.历史法学派是19世纪兴起的一个法学派别,下列哪个选项代表该学派的观点?

A.法是一种历史现象,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B.法像语言、风俗、政制一样,是随着民族的成长而成长的C.法是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  D.法是在所有的人中确立的,并得到全人类平等遵守的自然理性5.从认识论的角度,学者们通常将法学划分为。

A.国内法学和国际法学B.立法学和法律社会学C.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D.法学本科和法学边缘学科  1.根据方法的适用范围和重要程度,法学方法可分为。

A.基本方法和具体方法B.主要方法和次要方法C.理论方法和实践方法D.原始方法和派生方法  2.列宁指出,为了解决社会科学问题,为了用真正获得正确处理问题的本领而不被一大堆细节或各种争执意见所迷惑,为了用科学的眼光观察这个问题,最可靠、最必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从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过程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

以上描述的以下那种法学研究方法?

A.历史的比较B.历史考察的方法C.逻辑分析方法D.语义分析方法  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作了,强调不是公平的观念决定法,而是社会经济关系的运动决定法的现象,并且揭露了资产阶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虚伪性。

A.《〈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B.《论犹太人问题》  C.《神圣家族》  D.《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2.马克思主义法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这两位科学巨人合著的是马克思主义法学诞生的标志。

A.《德意志意识形态》B.《共产党宣言》C.《论住宅问题》D.《反杜林论》  3.特别强调,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核心。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  4.下列有关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表述,错误的是。

A.仅指马克思、恩格斯的法律学说  B.代表无产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的利益C.以唯物史观为基础  D.使法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5.同志指出: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1.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关系是的关系。

A.一般与特殊B.整体与局部C.理论与实际D.论与史  2.“法理学所关心的不是法律的知识,而是法律的思考或者思想。

”这一观点是提出的。

A.罗尔斯B.庞德C.哈特D.卢曼  3.在中国,在其《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中最早使用了“法理学”一词。

A.康有为B.黄宗羲C.梁启超D.杨度  1.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A.统治阶级意志B.阶级斗争状况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历史传统  2.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称为。

A.行政规章B.行政法C.法律D.行政法规  3.中国古代把“律”字解释为“均布”,着重体现的含义是。

A.规范B.刑罚C.公平D.正义  4.在我国现代法律制度中,狭义的法律是指。

A.包括宪法、行政法规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B.不包括宪法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D.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以及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5.被认为是法律的国家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包括。

A.国家行政机关的裁决B.审判机关的判决C.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D.公安机关的逮捕证6.法的调整的对象。

A.行为关系B.思想社会关系C.利益关系D.各种社会资源  7.法之所以具有特殊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在于法是。

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B.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C.上层建筑之一D.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8.法律创制的主要方式是。

A.民间社会逐渐形成B.国家制定和认可C.国家领导人颁布D.天才人物的创造  9.下列不属于法的特征的是。

  A、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的B、法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C、法是原始社会的习惯演变而来的,具有历史性D、法是严格程序规定的,具有程序性  10.法在其生效期间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它所适用的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

些都表明了法具有。

A.强制性  这B.统一性C.权威性D.规范性  11.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A.社会B.共同C.集体D.个别  12.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的根本区别在于。

A.规范性B.物质制约性C.意志性  D.国家强制性  1.根据法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为标准,法可以划分为。

A.根本法和普通法B.国内法和国际法C.一般法和特别法D.实体法和程序法  2.根据法的适用范围为标准,法可以划分为。

A.根本法和特别法B.国内法和国际法C.一般法和特别法D.实体法和程序法  3.根据法的所规定的内容不同为标准,法可以划分为。

A.根本法和特别法B.国内法和国际法C.一般法和特别法D.实体法和程序法  4.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为标准,法可以划分为。

A.公法和私法B.成文法和不成文法C.制定法和判例法D.普通法和衡平法  5.在普通法国家中,除制定法外,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还有。

A.权威性的法学著作B.判例  C.正义和公平概念D.道德  6.大陆法系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文献是。

A.《德国民法典》和《德国刑法典》B.《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C.《法国民法典》和《人权宣言》D.《法国民法典》和《德国刑法典》  7.法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在法学上称为。

  A.法的溯及力B.法的空间效力C.法的时间效力D.法的对象效力  8.关于法的溯及力的正确表述是下列哪项?

A.新法制定颁布后对旧法是否有效B.新法生效后,原有法律是否有效C.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  D.法律颁布后,对它制定以前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是否有效力的问题  9.法的溯及力是指法律颁布后是否适用,适用,则为有溯及力;否则,则没有溯及力。

A、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B、对其生效以后的行为  C、对其生效以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D、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  10.对于旧法的废止,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方法是。

A.明示废止B.默示废止C.立即废止D.共同废止  11.当前各国在法律溯及力问题上,采用的一般原则是。

A.从新兼从轻B.从新C.从旧兼从轻D.从旧  12.中国的法律只适用于中国领土上的公民,这体现了法律对人效力的原则。

A.属人主义B.属地主义C.保护主义D.综合主义  13.公私法逐步混合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A.17—18世纪B.18—19世纪C.20世纪中D.20世纪初  14.下列法律关系中,属于公私混合法律关系的是。

A.婚姻法律关系B.票据法律关系C.公司法律关系D.合同法律关系  15.在当代中国,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法律关系属于。

A.公法法律关系B.私法法律关系C.绝对法律关系D.公私法混合法律关系

  

  

      C.权利能力D.行为能力  8.下列有关公民权利能力的表述,那一项是错误的?

A.权利能力是公民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一种资格B.所有公民的权利能力都是相同的  C.公民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是具有行为能力D.权利能力也包括公民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9.是法律规范与法律关系联系的中介。

A.法律主体B.法律事实C.法律关系的客体D.法律关系的内容  1.是归责的基础和前提,是认定法律责任的基本依据。

A.因果关系B.责任主体C.法律责任D.主观过错  2.违法行为的发生不是有行为者自的意志,而是客观条件决定的,因而只能根据行为人行为的环境和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来确定法律责任的有无或轻重。

此观点属于下列哪一种理论?

A.规范责任理论B.历史责任理论C.环境责任理论D.社会责任理论  3.以哲学和伦理学上的非决定论亦即自意志论为理论基础的关于法律责任本质问题的理论是。

A.规范责任理论B.历史责任理论C.道义责任理论D.社会责任理论  4.认为行为的规范评价是法律责任的本质的是。

A.规范责任理论B.历史责任理论C.道义责任理论D.社会责任理论  5.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选项中不能减轻与免除法律责任的是。

  A.家住偏僻山区的蒋某把入室抢劫的康某捆绑起来,关押了六小时后,才将蒋某押送到40里外的派出所B.蒋某偷了一辆价值150元的自行车,十年后被人查出C.医生李某征得患者王某的同意,锯掉其长有恶性肿瘤的小腿D.高某在与三个青年打架时,拔出刀子将对方一人刺成重伤6.法定免责条件是指。

A.权利主张超过实效B.有效补偿C.自愿协议D.不可抗力  7.王某打架斗殴,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对其处罚50元,这种处罚  属于。

A.刑事制裁B.行政制裁C.违宪制裁D.民事制裁  1.是“正当程序”原则的源头。

A.《大宪章》B.《人权宣言》C.《权利法案》D.《美国宪法》  2.程序的对立物是。

A.规范B.恣意C.法律关系D.法律责任  3.是英美法中有关程序的最高准则。

A.正当法律程序B.自然正义C.辩论D.自治  1.是社会调整的主要依据。

A.法律B.道德C.伦理D.行为规范  2.法的起源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私有制的产生C.社会分工的出现D.氏族公社的瓦解3.法产生的标志是。

A.原始社会的习惯B.习惯法C.成文法D.奴隶制国家  4.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具有剥削阶级类型的法。

A.奴隶制法律制度B.封建制法律制度C.资本主义法律制度D.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5.关于资本主义法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A.在封建社会中后期出现的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律,在本质上已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法律了B.各国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虽然有现有后,但其法律的产生却呈现出大致相同的特征C.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法律始终不变的核心  D.资本主义法与社会主义法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公共意志的体现6.最早依法建立维护代议制和民主制的法律是。

A.奴隶制法律制度B.封建制法律制度C.资本主义法律制度D.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7.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两大法系表述正确的是。

A.大陆法系是在普通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英美法律在诉讼程序方面倾向于职权主义C.西班牙法律属于英美法系  D.两大法系的差别在逐渐缩小,但差别还将长期存在8.下列哪项不属于大陆法系的渊源。

A.《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B.《自大宪章》C.教会法D.罗马法  9.在19世纪欧洲大陆各国的法典编纂运动中,开创“民商分立”传统的法典是。

A.《拿破仑法典》B.《德国民法典》C.《苏俄民法典》D.《普鲁士法典》  1.关于法律演进与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法律演进与发展的模式上,基本上有“进化论”和“建构论”两种法律演进的理论模式  B.在法律演进与发展的道路上,对应于以进化论和建构论为核心的社会发展的本土化和国际化道路,法律演进也有本土化和国际化两种道路选择  C.从法律内容及其价值蕴涵来看,法律的演进与发展体现为从特别注重法律义务附加的优先性到在价值蕴涵上以法律权利优先的法律权利义务的平衡配置  D.法律在演进与发展过程中,其根本的动力在于一个社会内部需求的增长、进化和发展,不需要外部环境因素的外在推动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大量引进了。

A.德国法B.中国法C.法国法D.美国法  3.法律移植的最高形式是。

A.基本相同发展阶段国家的法律相互融合B.落后国家借鉴先进国家的法律C.子法对母法的反作用  D.区域性法律统一运动和世界性法律统一运动4.正在我国进行的改革是。

A.根本变革B.自我完善C.自我否定D.曲折发展    1.在我国全国人大审议普通法案全体代表过通过。

A.全体B.3/4C.半数D.2/3  2.甲乙丙丁四人在一起讨论法律制定问题,他们各自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A.甲说:

“法律的制定也称法的创制或立法,从根本上讲,就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活动。

”  B.乙说:

“甲的观点是错误的。

我国法律的制定是指中共中央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  C.丙说:

“我基本上同意甲的观点。

法律制定的目标主要在于将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但是在现代社会,某些不产生国家意志的活动也属于法律制定活动。

”  D.丁说:

“我认为你们三人的观点都不正确。

本质上讲,法律制定实际上就是特定国家机关运用专门技术的活动,立法技术运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立法效果的好坏。

”3.立法体制主要是指。

A.依法划分立法权限的体制B.依法划分法律部门的体制C.依法划分司法权限的体制D.国家权力分立与制衡的体制  4.马克思指出:

“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作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制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

他把精神关系内在规律表现在有意识的现行法律之中。

”这段话表明。

A.立法者要像自然科学家一样思维和行动  B.法律是客观的,立法者在立法时不应发挥主观能动性C.立法要尊重和反映客观规律  D.立法者应该把现行法律看作绝对精神的体现5.不属于法律制定程序的是。

A.审议法律议案B.表决法律议案C.公布法律D.起草法律议案  6.法律草案表决通过后,该法律。

A.自通过之日起具有了法律效力B.在公布之前不产生法律效力C.必须自公布之日起产生法律效力D.只对赞成其通过的人产生法律效力  7.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选项哪个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进行部分修改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A.宪法  B.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C.基本法律D.国际条约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项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

A.执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事项  B.执行部门规章的事项C.诉讼和仲裁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9.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项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

A.本行政区内市、县、乡政府的产生、组织和职权的规定B.本行政区内经济、文化及公共事业建设C.对传染病人的强制隔离措施D.国有工业企业的财产所有制度  10.下列哪个选项的法规或条例或法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A.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B.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C.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单行条例D.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  11.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固定,下列选项中有关法规“批准”生效的情形哪一个是错误的?

A.自治州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B.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C.省、直辖市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D.自治县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  12.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哪一机关不享有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制定权?

A.自治区人大常委会B.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C.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D.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  1.是守法主体的主观心理和法律意识水平。

A.守法的主观条件B.守法的客观条件C.守法的要素D.守法的根据和理  2.是守法主体所处的客观社会环境。

A.守法的主观条件B.守法的客观条件C.守法的要素D.守法的根据和理  3.关于守法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A.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是守法的主体,但是依法享有外交豁免权的人除外B.在我国守法的范围是依法制定并生效的所有规范性法律文件,而不包括非规范性法律文件C.在我国,守法专指依法履行法律义务D.守法范围直接决定于一个国家法的渊源。

4.下列选项属于狭义的执法的是。

A.某法官审理案件B.某市政府制定政府规章C.某交通警察指挥交通  D.某公司经理依据法律为其员工办理劳动保险

  

      5.某食品卫生监督站对食品卫生进行检查监督,对违反《食品卫生法》的张某给予行政处罚,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A.该卫生监督站不能进行行政处罚,因为没有得到政府部门的授权B.该卫生监督站可以进行行政处罚,它属于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C.该卫生监督站可以进行行政处罚,它属于政府的工作部门D.该卫生监督站不能进行行政处罚,它不属于执法机关  6.某公安局交警支队对一起交通事故作出了责任认定书,对此案件中交警支队的性质,认识正确的是。

A.不是执法的主体,因此无权作出责任认定B.需要法律的特别授权才能执法C.属于政府工作部门的执法D.需要行政机关的委托才能执法7.下列属于我国司法主体的是。

A.人民法院B.税务局C.公安局D.司法部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该规定表明。

A.司法主体具有法定性B.司法活动具有程序性C.司法权具有权威性D.司法权行使的独立性9.司法法治原则要求。

A.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司法尽管在司法中要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D.司法尽管在办案过程中,按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司法权  1.法律方法属于下列哪一种方法范畴?

A.认识方法B.实践方法C.思维方法D.理论方法  2.某法官在审理案件中推理如下:

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张三殴打他人造成他人轻伤,所以作出对其判处二年有期徒刑的处罚。

这位法官所用的推理方法属于。

A.类比推理B.归纳推理C.演绎推理D.辨证推理  3.关于法律推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法律推理是逻辑思维方法在法律领域中的运用,是法律方法的一个重要体现。

B.本国法律和外国法律是法律推理的前提和制约法律推理的条件。

  C.在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法律原则、政策、法理和习惯都会成为法律推理的前提。

D.法律推理是通过职业自律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方法。

  4.对于法律解释的对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法律解释的对象包括宪法、法律、法规在内的所有规范性法律文件。

B.法律解释的对象仅限于狭义的“法律\,即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文件。

C.法律解释包括对失去效力或未生效的法律文件的解释。

  D.法律解释仅是对个别法律条文、概念和术语的说明,不指对整个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阐述。

5.我国《行政许可法》第50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根据被许可人的申请,在该许可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这在法律方法上是。

A.类比推理B.法律推定C.辨证推理D.法律拟制  1.当“法的价值”用来指称法律在发挥其社会作用的过程中能够保护和助长哪些价值时,又称之为。

A.法的评价标准B.法的目的价值C.法的形式价值D.法的系统价值  2.当“法的价值”用来指称法律自身所应当具有的值得追求的品质和属性时又称之为。

A.法的形式价值B.法的评价标准C.法的目的价值D.法的功能价值  3.实现有法可依,在应法律加以调整的行为领域消除法律空白和法律漏洞指的是法的形式价值中的。

A.权威性B.普遍性C.统一性D.完备性  4.可以实现按一定的标准来寻求各种价值得以共存的条件,并在两种价值发生冲突不可得兼得时确定如何取舍功能的是。

A.法的系统价值B.法的目的价值C.法的形式价值D.法的评价标准  5.在整个法的价值体系中,占据突出的基础地位的法的价值子系统是。

A.法的目的价值系统B.法的形式价值系统C.法的评价标准系统D.法的功能价值系统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立法活动。

A.法的制定B.法的修改C.法的废除D.法的汇编  2.将法的本质归结为理性和正义的西方法学流派是。

A.古典自然法学派  B.历史法学派C.哲理法学派D.分析法学派  3.有关马克思主义法学,表述正确的是。

A.专指马克思的法学思想  B.经济决定论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唯一理论基础C.不单法律有阶级性,法学也有阶级性D.认为法是永恒正义的体现  4.我国古代法学家商鞅提出法有“定分止争”的作用,如何理解商鞅所说的“定分”?

A.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B.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C.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D.法是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5.在我国,法律监督的专门机关是。

A.国家权力机关B.国家行政机关C.国家审判机关D.国家检察机关  6.在法的对象效力方面,我国采取的原则是。

A.属地原则和保护原则B.属人原则和保护原则  C.以属地原则为主,与属人原则和保护原则相结合D.以属人原则为主,与属地原则和保护原则相结合7.法系划分的根据是。

A.法的阶级本质B.法的经济基础C.法的地域分布D.法的历史传统  8.刑法规定:

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的,告诉的才处理。

这一规定所包含的规则属于。

A.规范性规则B.标准性规则C.强行性规则D.指导性规则  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能。

A.做出具有规范性的决定B.制定基本法律  C.制定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D.撤消国务院有权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  10.法律溯及力是指法律颁布后是否适用,适用,则为有溯及力;否则,则没有溯及力。

A.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B.对其生效以后的行为  C.对其生效以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D.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  11.依照适用范围的不同,法可以划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

下列属于特别法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D.《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12.某战士在执行任务时牺牲,从而引起与其妻的婚姻关系解除,引起该法律关系消灭的法律事实,属于。

A.合法行为B.违法行为C.有效行为D.事件  13.刑法规定: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是犯罪预备。

这一规定属于法的构成要素中的。

A.法律原则B.法律概念C.法律规则D.法律技术的规定  14.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须经全体代表的以上多数通过方为有效。

A.二分之一B.三分之二C.五分之三D.五分之四  15.凡是实施了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人,应当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负责,必须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同时,没有法律规定不能让没有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人承担法律责任,国家机关或其他社会组织不得没有法律依据而追究与违法行为者或违约行为者虽有血缘等关系而无违法行为或违约事实的人的责任,防止株连或变相株连。

这在法理上被称为。

A.罪刑法定原则B.无罪推定原则C.罪责自负原则D.责任相当原则  16.大陆法系是以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法国民法典B.英国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