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桃源九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46798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桃源九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南省桃源九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南省桃源九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南省桃源九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南省桃源九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湖南省桃源九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湖南省桃源九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湖南省桃源九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湖南省桃源九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湖南省桃源九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湖南省桃源九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湖南省桃源九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湖南省桃源九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湖南省桃源九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湖南省桃源九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湖南省桃源九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湖南省桃源九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湖南省桃源九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桃源九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湖南省桃源九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桃源九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桃源九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湖南省桃源九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桃源九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

时量:

150分钟满分:

150分命题人:

黄伟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微时代”,读什么?

信息技术代有更替,近两年来,微信成为很多人的移动聊天室,用户已超过6亿。

君不见,候机室内,人人运指玩手机;地铁车厢,茫茫一片低头族。

对许多人来说,“微信阅读”业已成为重要的阅读方式。

订阅号渐渐增多,“选择”的问题也浮出水面。

将各种内容推送给我的公共号,的确是我订阅的;而我订阅的,又是我感兴趣的。

看不懂、不感兴趣、不认同其观点甚至仅仅是“讨厌这个账号名”,都可以成为我不订阅、不看的理由,何况,订了我也可以不看,更不用说还随时能“取消关注”了。

在这样的“自由选择”下,我的阅读趣味乃至知识水平,决定了我能看到什么。

我读到的固然是我喜欢的,但我抛弃的却可能会更有价值。

这就像是进入了一个认知的丛林,我无法走出“自我”这个陷阱。

固化的欣赏口味与阅读取向,很可能让我无法去拥抱更为广阔的世界,寻求更为深刻的精神享受,甚至让我对世界的想象力开始萎缩。

简单点说,太舒服的阅读,让我无法“突破”,甚至原地踏步。

虽然没有大数据支撑,但微信的普遍状况,却也证明着这样的观点。

朋友圈中分享的公共账号页面,很多都有“揭秘”“爆料”“有染”等种种令人惊悚词汇,更不乏“不得不看的人生格言”“30岁之前要明白的50个道理”等或浓或淡的心灵鸡汤。

多有无法深究的八卦,多有似是而非的劝诫,多有浅尝辄止的思考,多有不知所云的感悟……有人调侃说,这样的分享,说者未必懂,而听者也未必信,不过是在寻求饭局上的谈资。

这样的阅读状况,难免会让人担心背后日渐失血的心灵图景。

更重要的是,每天更新的订阅人数、页面访问量,让公共账号的提供者们,精准地掌握着读者的口味,从而不断满足甚至迎合着读者的阅读偏好。

这样的“正反馈效应”,将使这个新的阅读市场越来越像一个提供廉价用品的超市。

你的选择,也决定了你可能有的选择。

人人爱八卦,则高谈阔论种种内幕、秘闻的内容就增多;个个爱鸡汤,则励志类、成功学、创业经难免泛滥。

有人说,世界上种种变动中的关系,只有两种状态,要么是良性循环,要么是恶性循环。

而让人欣慰的是,这两种循环是可以转化的。

在微信阅读可能出现的循环状态中,只要有一方愿意迈出一步,就会改变其发展的走向。

对于读者来说,走出心灵之宅,克服懒惰或是畏难心理,努力寻找“高一层次”的阅读,去理解那些你或许不同意的观点,去欣赏那些你或许不喜欢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肯定能发现那一片“林中空地”。

而对于微信公共账号——这些文化产品的提供者们来说,则需要保持恒定的审美价值观,在分析与把握受众需求的同时,以更高远的眼界开拓更丰富的资源,不被枯燥的数字牵着鼻子走。

希望那些微信阅读时代的公共账号,以及那些不远的未来将会发生的更多阅读变革,在改变我们阅读的同时,也能给予我们以真正的幸福。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微信阅读人数众多,多到可用亿计,已经成为被很多人认可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式。

B.读者订阅的都是其感兴趣的、特别喜欢的内容,这决定了其阅读必然是极其舒服的阅读。

C.读者的口味被微信阅读的提供者们精准地掌握着,他们不断满足甚至迎合着读者的阅读偏好。

D.微信阅读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但问题多多,需要正视并将其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2.下列对现阶段“微信阅读”的危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信阅读很可能令读者的欣赏口味与阅读取向固化,使一些读者获得的精神享受是肤浅的。

B.对看不懂、不感兴趣的内容不订阅、不看,长此以往,读者自然难以拥抱更为广阔的阅读世界。

C.微信阅读给读者提供了“揭秘”“爆料”“有染”等饭局上的谈资,难免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

D.微信阅读多涉及没有多少营养的劝诫、感悟等,读的时间久了会让读者患上精神营养不良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的微信阅读提供的产品虽多,但是真正有价值的、为读者健康成长着想的产品不多。

B.作为读者,如果能够主动去欣赏那些自己或许并不喜欢的表达,那么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C.微信阅读的提供者,被枯燥的数字牵着鼻子走,实际上就是一味迎合读者阅读趣味的表现。

D.微信阅读时代的公共账号在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必会引领读者通过阅读获得真正的幸福。

二、古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4-6小题。

(9分,每小题3分)

深虑论

[明]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

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岂其虑之未周欤?

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

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

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

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

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

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

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

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

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

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

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

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注:

庶孽:

兄弟子侄祚:

通“阼”,帝位。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

惩:

警戒,借鉴

B.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求:

寻找

C.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几:

先兆、预兆

D.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

区区:

拳拳,形容诚挚的样子。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B.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C.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鹏之徙于南冥也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经国济世的政论文,通篇紧扣题目“深虑”二字着笔,通篇一气,层次清楚,中心明确。

B.本文第一段从理论上剖析“虑天下者”的习惯思维特点及其必然的局限性,表明他们虽然思虑甚详,却每每祸出虑外。

C.第二段通过具体的事例即通过秦、汉、魏、晋、唐、宋的史实,说明要想国家不灭,必须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

D.第三段用良医.良巫的不能谋子的生活事例引出古圣人“用大德以结乎天心”的深谋远虑,并以此警戒后世君主。

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陈情表》)(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

注:

①《晋书·罗含传》:

“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②金鹦鹉:

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三)、9﹒古诗文默写(8分,每空1分)

(1),鸟倦飞而知还。

,抚孤松而盘桓。

(2)云销雨霁,。

,秋水共长天一色。

(3)鹤汀凫渚,,桂殿兰宫,。

(4),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走进凤凰城

   格非

 ①湘西的凤凰城是一座风情别具的古城,传说有一对凤凰从这里拍翅而起,小城便有了这么一个美丽的名字。

  ②走进凤凰城,感觉小城的确有着凤凰一样美丽迷人的风采。

山水相依,钟灵毓秀,是小城生动的容颜。

微雨过后的小城,空气格外的清新,远处的山峦上萦绕着一层薄雾,青翠欲滴的山林在薄雾中时隐时现。

田野是绿的,山峦是绿的,沱江的水也是绿的。

 ③沱江是绕过小城边廊的一条河,河水清莹澄澈,河底的水草清晰可见。

河上渔舟荡漾,欸乃声声,几只慵懒的鱼鹰随渔翁的号子扎进水中,荡起圈圈涟漪,恰似你扩展的思绪。

河畔,有阿妹在淘米、洗菜、捣衣、照身影,阵阵杵声与姑娘的欢声笑语相应和。

那些由木柱做架,以纵纵横横的杉木板做壁,支撑起湘西富有民族特色的吊脚楼,壁连着壁,檐接着檐,悬挂在高高的河壁上。

连同木楼后面的青山倒映在沱江清澈的波光里,那和谐、淡雅的意境,只有从唐诗宋词或水墨画中才寻得见。

 ④在凤凰城中,到处能读到历史的沧桑。

沱江中有座石墩搭成的小木桥,古时为一步一墩的“踏岩”,是人们从北门进城的必经之路。

北门又称“壁辉门”,城门上的城楼依然完好,雄伟壮观。

古城楼两端沿江岸筑有城墙,高近两丈,为紫红色砂石垒成,建成于康熙年间,现在依然保存完好的一段约有500多米。

古城所有的小巷都是由青石板铺就,这一块块从山里背来的青石板,纵横交错成小城的血脉,每一条小巷的青石板都被人们的脚板打磨得油光发亮,无疑是小城岁月的见证。

  ⑤走进临江老街,满眼是陈年的砖墙和古朴的木板门槛。

说是街却没多少店铺,更没有招惹人眼的广告招牌,临街的多数房屋敞开着门扉和窗子,很坦然地任你观览。

几束斜阳投身的光影里,偶尔有挑着山货挎着背篓的人匆匆掠过。

门边窗前,不时就有老妪、孩童好奇的目光,看风景的我分明成为他们陌生的风景。

在小街幽深而神秘的氛围中,唤起人们对一个久远年代纯朴民风的回忆,恍然依稀,我仿佛回复到沈从文先生笔下的岁月。

我似乎听到一阵熟悉的脚步声,朦胧中看见“边城”里的爷爷、翠翠、大佬……向这边走来,看见沈从文先生朝他的故居走去。

 ⑥沈从文先生的故居位于城南中营街,是那种典型的南方四合院,看上去很古老。

院中有用石板铺成的小天井,天井四周为瓦木结构的古屋,有正屋、前屋各三间,厢房四间。

屋子不大,却优雅怡神,沈从文先生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少年,正是这种古朴雅致的环境陶冶了他的性情,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在沈从文先生的书房,临窗是一张大书桌,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就是在这张桌子上写成的。

 ⑦凤凰城有着古老的历史渊源,这里有古寺、古塔、古阁、古城墙和古吊脚楼,有奇山、奇石、奇水、奇泉和奇洞。

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小城也是奇人辈出的地方,有鸦片战争中抗英的民族英雄郑国鸿,有文坛泰斗沈从文,有著名画家黄永玉……那份人杰地灵的荣耀成了小城源远而神圣的文化风景。

 ⑧古城凤凰,装点你的美丽风景,不仅是这里的青山绿水,不仅是那独特的风情,更是那方土地上的坚韧、勤劳和纯朴的人们。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8月16日)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一段写古城凤凰的传说,既为古城增添了奇异的色彩,又暗示了古城人杰地灵,为写下文的山水凤凰、人文凤凰作铺垫。

B.本文不重在写景,但写景笔墨不少,其目的在于以景衬情。

作者写沱江和谐淡雅的意境,突出了凤凰人内心的和谐与平静。

作者说“走进临江老街,满眼是陈年的砖墙和古朴的木板门槛。

说是街却没多少店铺,更没有招惹人眼的广告招牌,临街的多数房屋敞开着门扉和窗子”,以凤凰城之古朴衬托凤凰人之纯朴。

C.沈从文先生的故居位于城南中营街,是那种典型的南方四合院,象征着沈从文的淳朴。

院中有用石板铺成的小天井,象征着沈从文的坚毅。

D.作者说“田野是绿的,山峦是绿的,沱江的水也是绿的”,连用一个“绿”字,看似不经意,实则独具匠心,一则写出凤凰城空气清新,二则写出凤凰城生机勃勃,三则暗示凤凰城与世隔绝,未被工业文明污染。

E.作者写凤凰城,不是每一处都平均用力的,有的地方详细,有的地方简略,详略有致,凸显了作者的裁剪功夫。

比如写沱江,则浓墨重彩,写河水之清澈,写河面渔舟和鱼鹰,写河畔声影相随。

而写古寺、古塔、古阁、古城以及奇石、奇泉和奇洞则一笔带过,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F.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指沈从文的《边城》正是凤凰古城生活的反映,沈从文对故乡的眷恋正是他创作的动机,这一句为下文写沈从文故居以及《边城》创作背景作铺垫。

11.第4段中“血脉”和“打磨”的意思是什么?

试分别解释作者这样用词的妙处。

(6分)

12.试从点面结合的角度分析作者对凤凰古城的描写。

(5分)

13.结合文本,你认为环境与人是怎样的关系?

(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4.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他凭他那种哀声叹气,他那种垂头丧气,和他那苍白的小脸上的眼镜,降服了我们。

B.解放前,劳动人民终年辛勤劳作,但仍然过着衣不弊体、食不裹腹的生活。

这些情形,现在生活条件优越的孩子们是无法想像的。

C.庄周是个特立独行的思想家,是文采斐然的散文家,是藐视权贵的奇才,是喜欢异想天开的理想主义者。

D.“上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孟子所说的人生这一“乐”,应该是皇天厚土对于善良的民众的垂怜与庇护。

人不过是苍海一粟,但心可以崇高博大。

1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的是()( 3分 ) 

A.用别别扭扭的形式、弯弯绕绕的文字将本来明明白白的道理“艰深化”,这种学风不足为训。

 

B.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我们每个人都应厉行节约,锱铢必较,不浪费一滴水、一粒粮。

  

C.这两位神交已久的学者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安排的学术会议上萍水相逢之后,又只能各奔东西了。

 

D.北京时间2015年10月5日下午17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奖,这真是大快人心的消息。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经过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组织审核、社会公示等各个评选环节,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评选结果于昨日正式揭晓。

B.只要生活本身不改变,别里科夫这种“装在套子的人”,这种变态的精神现象和变态性格还会存在下去,这时,除了从根本上改变生活本身,难道还能否认有别的出路吗?

C.寒流侵入我国的路径,不是每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来决定的。

D.民政部门最近指出,要鼓励生态安葬,鼓励经营性公墓、开辟生态公益墓区,提供免费或低价骨灰安葬,引导群众摒弃硬质墓穴和墓志等。

17.下列四句话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

荀子的君子式人格,____________;孟子的大丈夫人格,______________;墨子的苦行侠人格,________________;杨朱的贵我人格,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再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________________,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①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②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

③锋芒毕露,正义在胸

④平和公正,循规蹈矩

A.④③①②B.①②③④C.④①②③D.②③①④

18.委婉而得体的语言,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下列语段中门采尔的言外之意是()

(3分)

一位不知名的画师向著名画家门采尔诉苦说:

“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工夫,而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呢?

”门采尔很严肃地说:

“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

A.我想,你在卖画上,用去了太多的时间。

B.我总是用上整整一年的时间来画一幅画。

C.亲爱的,你在画的创作上花的时间太少。

D.用一年时间画一幅画,你就能心想事成。

19.仿照下面的示例,就同一话题续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5分)

谅解是一股和熙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

谅解是;

谅解是。

20题: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田野里、山坡上、道路旁、花园中,我们经常看到一朵朵鲜艳的花,不管脚下的土地是否肥沃,也不管是否有人停下来观赏,她们总是那么自信、那么骄傲地悄然绽放。

其实,从这些绽放的花儿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迪。

请以“绽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温馨提示:

卷面整洁,不得抄袭。

 

桃源九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语文答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题号

1

2

3

4

5

6

14

15

16

17

18

姓名:

班级:

考室号:

座位号:

—————————密————————————————封—————————————————————线————————————————

-

-

-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117分)

7、文言文翻译(共10分)

⑴ 译:

             (3分)

⑵译:

             (3分)

⑶ 译:

             

             (4分)

8、诗歌鉴赏(11分)

⑴              

              

              (6分)

⑵               

              

              (5分)

9、默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10、_______________(4分)

11、_______________              

              

              (6分)

12、              

              

              (5分)

13、              

              

              

              

              (8分)

19、              

              (5分)

20、作文(60分)

 

桃源九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

一.(9分)

1.D(A是就微信阅读人数和其地位而言的,B项是就读者订阅的内容而言的,C项是就微信阅读的提供者们努力迎合读者偏好而言,此三项都是对文章部分内容的概括,不是对文章主旨的概括。

2.C(“难免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无中生有。

3.D(“也必会引领读者通过阅读获得真正的幸福”错,原文说的是“也能给予我们以真正的幸福”。

二﹒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D(区区:

微不足道的样子)5.D

6.C(第二段通过具体的事例即通过秦.汉.魏.晋.唐.宋等乱出虑外的史实,说明“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7.

(1)倚着南窗来寄托自己傲然自得的情怀,深知这简陋狭小之地也可以使人安乐满足。

(“以”:

来,1分;“傲”:

形→名,敖然自得的情怀,1分;“容膝”:

动→名,简陋狭小之地,1分。

(2)哪里用得着到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行呢?

(“奚以……为”:

固定格式,1分;“之”:

到,1分;“南”:

名→动,向南飞,1分。

(3)(我)生下来只有六个月,父亲就离开了我(去世了);长到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我的母亲改嫁。

(每个小句1分,语意通畅1分)

【参考译文】筹划国家大事的人,常注重艰难危险的一面,而忽略素常容易的一面,防范随时会出现的可怕事件,而遗漏不足疑虑的事件。

然而,灾祸常常在疏忽之际发生,变乱常常在不加疑虑的事上突起。

难道是考虑得不周到吗?

大凡智力所能考虑到的,都是人事发展理应出现的情况,而超出智力所能达到的范围,那是天道的安排呀!

秦始皇剿灭诸侯,统一天下后,认为周朝的灭亡在于诸侯的强大,于是改封建制为郡县制。

满以为这样一来就会根除战争动乱,天子的尊位可以代代安享,却不知汉高祖在乡野间崛起,最终颠覆了秦朝的江山。

汉王室鉴于秦朝的孤立无辅,大肆分封兄弟.子侄为诸侯,自以为凭着同胞骨肉的亲情,可以共辅江山,不生变乱,然而吴王刘濞等七国还是萌生了弑君篡位的阴谋野心。

汉武帝.汉宣帝之后,逐渐分割诸侯王的土地,削弱他们的势力,这样便以为平安无事了,没想到外戚王莽最终夺取了汉家的皇位。

光武帝刘秀借鉴了西汉(哀.平)的教训,曹魏借鉴了东汉的教训,西晋借鉴了曹魏的教训,各自借鉴其前代的教训而进行防备,可他们灭亡的根由,都在防备的范围之外。

唐太宗听传言说将有武姓的人杀戮唐室子孙,便将可疑之人找出来统统杀掉。

可武则天每天侍奉在他身边,却怎么也没想到她。

宋太祖看到五代的节度使可以制服君王,便收回节度使的兵权,使其力量削弱,容易对付,哪料想子孙后代竟被敌国困扰逐步衰亡。

这些人都有着超人的智慧,盖世的才华,对国家乱亡的诱因,他们可谓考虑得细致,防范得周密了,然而,思虑的重心在这边,灾祸却在那边产生,最终免不了灭亡,为什么呢?

大概智力谋划的只是人事的因素,却无法预测天道的安排。

良医的儿子难免会病死,良巫的儿子难免死于神鬼,难道是善于救助别人而不善于救自己的子女吗?

这是善于谋划人事而不善于谋划天道啊!

古代的圣人,知道国家将来的变化,不是人的智谋能考虑周全的,也不是法术能控制的,不敢滥用阴谋诡计,只是积累真诚,用大德来感动天心,使上天顾念他(对百姓)的恩德,像慈母保护初生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