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48240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

《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

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目录

一、指导原则与规划目标1

(一)规划背景1

(二)指导原则4

(三)规划目标6

二、统筹地质矿产调查与矿产资源勘查10

(一)加强地质矿产调查10

(二)加强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13

三、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18

(一)调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18

(二)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21

(三)调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28

(四)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30

四、保护与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33

(一)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33

(二)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34

(三)积极推进矿区土地复垦36

五、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措施37

(一)健全规划实施机制37

(二)改善规划实施环境41

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08—2015年)

为了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加强对四川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全面增强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按照国土资源部的部署和四川省人民政府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四川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以2007年为基年,2015年为目标年,展望到2020年,是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指导性文件,是依法管理和监督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重要依据。

四川省涉及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活动的相关行业规划应与本规划做好衔接。

一、指导原则与规划目标

(一)规划背景

2001年至2007年,四川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取得重大成就。

7年间,在国土资源大调查和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的引导和带动下,多元化投资的矿产勘查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省地质勘查投入年均增长约12%,2007年达到6.0亿元,年底共设置探矿权946个,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和矿区达到100种和1906处,其中有43种矿产的保有资源储量位居全国前5位,煤、铁、锰、钛、钒、铜、铅锌、轻稀土、磷、水泥用灰岩等重要矿产资源储量有所增加。

全省矿业经济快速发展,矿山工业产值年均增长超过14%,2007年达到290.8亿元;2007年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采选业工业产值544.6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及金属冶炼与压延加工业的工业产值2093.7亿元,分别占全省同口径工业总产值的4.9%和18.9%,矿业及其后续加工业作为全省工业支柱产业的地位进一步巩固,矿业经济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动力。

攀西、川南、川东北、成都平原等地的能源、重要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煤、铁、铜、金、轻稀土、芒硝、岩盐、磷、水泥用灰岩等重要矿产年开采量大幅增加,2007年全省矿山总数8402个,其中大中型矿山数301个,全省原矿总产量达到266.8百万吨,矿产资源供应能力明显增强,已成为西部乃至全国的矿物原材料生产和加工大省。

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矿产资源规划体系,大力加强矿业权设置管理和市场建设,全面推进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总量调控能力增强,开发利用布局不断优化,规模开发集约经营程度不断提高,开发秩序明显好转,矿山地质环境初步改善。

这些都为规划期四川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8年至2020年,是四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将面临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

四川成矿地质条件有利,主要矿产配套程度高且分布集中,总体查明程度约为四分之一,多数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潜力巨大,加之较为雄厚的地勘队伍、较为完善的矿产资源采选加工体系和数量多成本低的劳动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前景广阔。

加快建设美好家园和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加速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对矿产资源保持强劲需求,为四川加快矿产资源勘查开

专栏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主要成就

指标

2001年

2007年

增幅(%)

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个)

90

100

11.1

资源储量居全国前五位的矿种(个)

34

43

26.4

查明资源储量的矿区(处)

1407

1906

35.4

 

年底

保有

资源

储量

煤炭(亿吨)

97.5

109.2

12.0

铁(矿石亿吨)

99.5

102.0

2.5

锰(矿石百万吨)

27.2

28.8

5.8

钛(TiO2百万吨)

619.6

640.0

3.2

钒(V2O5百万吨)

18.6

19.0

2.1

铜(金属万吨)

210.6

219.8

4.3

铅锌(金属万吨)

697.4

749.7

7.4

轻稀土(REO万吨)

126.1

129.9

3.0

磷(矿石亿吨)

14.1

16.3

15.6

水泥用灰岩(亿吨)

24.7

30.0

21.4

 

年度

矿产

开采

煤炭(万吨)

3716.0

9557.7

157.2

铁(矿石万吨)

1251.7

3517.9

181.0

铜(矿石万吨)

194.9

386.3

98.2

铅锌(矿石万吨)

185.6

203.2

9.4

岩金(矿石万吨)

16.3

170.3

944.7

轻稀土(矿石万吨)

52.2

142.7

173.3

芒硝(万吨)

419.5

1311.2

212.5

岩盐(万吨)

329.4

1132.6

243.8

磷(矿石万吨)

303.8

515.7

69.7

水泥用灰岩(万吨)

1702.6

2507.9

47.2

注:

1.查明资源储量的矿区数是纳入四川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区数,不包括石油、天然气、铀矿、地下热水、矿泉水5个矿种的矿区。

2.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及年度开采量源自四川省矿产资源年报,但2007年煤炭开采量采用的是四川统计年鉴中2007年煤炭生产量。

发步伐提供强大动力。

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趋势增强,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有助于四川发挥后发优势,引领和推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加速发展。

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进入新阶段,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建设资源接替区,促进优势资源转化,为四川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东中西经济互动,“外资西移”、“内资西进”态势明显,为四川主动承接国内矿业重心西移、加快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结构调整优化提供良好契机。

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四川仍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水平总体较低且不平衡,矿产资源人均少,许多矿产禀赋差,重要矿产资源快速消耗态势短期内难以逆转,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制约因素增多。

部分重要矿产储量增长低于生产增长,找矿难度不断增大,资源接续基地不足,一些主要矿山面临资源枯竭,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约束加剧,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压力加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较为粗放,布局结构不尽合理,利用水平不高,解决矿产开发小、散、乱和矿山环境破坏等问题的任务非常艰巨。

地勘单位、矿山企业的自主增长机制尚未形成,资源的规划统筹和市场配置缺乏制度性保障,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利益纠纷突出,破除制约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健康发展的深层次、结构性、体制性障碍任务繁重。

规划期间,必须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围绕“富民强省、全面小康”的发展目标,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领域,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开拓新的发展思路,增添新的发展举措,乘势而上,迎难而进,开创保障科学发展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新局面。

(二)指导原则

规划期间,四川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的导向,紧密结合建设美好家园和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需求,把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放在突出地位,统筹地质矿产调查与矿产资源勘查,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矿产资源,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矿产资源支撑。

规划期间,四川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服从并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按照“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地质勘查工作要统筹部署、适度超前、拓展服务领域、加强重要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勘查、提高矿产资源保障程度,矿产资源配置要公平合理、向优势企业和重大建设项目倾斜,采矿总量调控要切实可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重要矿产资源要加强储备、提高持续供应能力。

合理布局有序发展。

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宏观布局要求,结合矿产资源分布特点和开发利用条件,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要确定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方向、重点和时序,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多元化资金有序投入,形成协调、有序的勘查开发区域发展新格局。

转变增长方式。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要加快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加强综合勘查、综合开采和资源保护,发展矿产资源领域的循环经济,提高节约与综合利用资源的水平。

加强矿区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废弃土地复垦,最大限度减少资源勘查开发活动的环境代价。

开发一方资源,做强一方产业,带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突出地勘单位、矿山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再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和综合利用等环节的科技进步和结构调整,提升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综合竞争力,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走创新型发展道路。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全面推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加强统一规划和管理,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增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自主增长活力。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要立足省内,实行对内对外开放并举,“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以大开放促大发展。

(三)规划目标

规划期间,四川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矿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矿业产值增幅高于产量增幅,矿业利税增幅高于产值增幅。

在提高矿业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全省地质勘查投入年均增长12%左右,2010年超过1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找矿投入超过2亿元,2015年约1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找矿投入约3亿元;全省矿山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1%左右,2010年超过400亿元,2015年约650亿元。

矿产资源保障程度稳步上升。

加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力度,强化探矿权设置的布局引导,新增一批能源和非能源重要矿产资源储量,新查明一批可供规模开采的矿产地,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后备基地,努力实现重要矿产的储量增长大于储量消耗。

探矿权设置数增幅与勘查投入增幅相适应,向重要矿种和重点成矿带倾斜,2010年底设置约1747个,2015年底约2257个。

2008—2010年,新发现和评价大中型重要矿产地约50处,提供约6个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后备基地,取得约10个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突破,煤炭提高资源储量类别20亿吨,新查明可供开采利用的大中型矿产地约48个。

2011-2015年,新发现和评价大中型重要矿产地约80处,煤炭提高资源储量类别10亿吨,新查明可供开采利用的大中型矿产地约75个。

到2020年,煤、铁、铜、铅锌、金、银、磷、水泥用灰岩等重要矿产的保障程度保持现有水平或得到提高。

专栏二矿产资源勘查主要指标

指标

2010年

2015年

属性

年底

探矿权设置数(个)

全省

1747

2257

 

预期性

攀西地区

690

965

川西北地区

485

530

川东北地区

259

316

川南地区

133

236

成都平原地区

180

210

指标

2008—2010年

2011—2015年

新发现和评价大中型重要矿产地(处)

50

80

新查明大中型重要矿产地(处)

48

75

 

新增

查明

资源

储量

煤炭(亿吨)

10

12

铁(矿石万吨)

15000

30000

锰(矿石万吨)

2000

5000

铜(金属万吨)

40

70

铅锌(金属万吨)

150

300

银(金属吨)

600

1000

金(金属吨)

20

50

磷(矿石亿吨)

3

5

水泥用灰岩(亿吨)

6

10

矿产资源持续供应能力不断增强。

有效调控重要优势矿产开采总量,在稳定和提高资源可供性的基础上,平稳增加重要矿产资源开采量。

到2010年,全省原矿年产量达到3.5亿吨左右,其中原煤约10780万吨,铁矿石约7200万吨,稀土矿石约200万吨,水泥用灰岩大幅增至8100万吨以上。

到2015年,全省原矿年产量达到5亿吨左右,其中原煤约12820万吨,铁矿石约8880万吨,稀土矿石约250万吨,水泥用灰岩约10510万吨。

到2020年,煤、铁、硫铁矿、岩盐、芒硝等重要矿产的可供性继续保持稳定,铜、铅锌、稀土、磷、水泥用灰岩等重要矿产的可供性进一步增强。

专栏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指标

指标

2010年

2015年

属性

 

重要矿产年开采总量

全省原矿总产量(亿吨)

3.5

5

 

预期性

原煤(万吨)

10780

12820

铁(矿石万吨)

7200

8880

铜(矿石万吨)

605

1010

铅锌(矿石万吨)

465

710

金(矿石万吨)

260

380

磷(矿石万吨)

680

1100

硫铁矿(矿石万吨)

775

1145

岩盐(矿石万吨)

1500

1910

芒硝(矿石万吨)

2000

2300

水泥用灰岩(万吨)

8100

10510

钨(矿石万吨)

0

0

约束性

锡(矿石万吨)

35

38

锑(矿石万吨)

21

22

稀土(矿石万吨)

200

250

 

年底采矿权设置数(个)

全省

9053

8782

 

预期性

成都平原地区

1890

1600

川南地区

2950

2840

攀西地区

1247

1344

川东北地区

2621

2580

川西北地区

345

418

矿产资源储备与保护

年底储备重要矿产地(处)

30

35

 

矿产

资源

开采

规模

结构

大中型矿山比例(%)

5.6

8.0

 

重要矿产

矿山平均

开采规模

原煤(万吨/年)

6

8

铁(矿石万吨/年)

40

45

铜(矿石万吨/年)

15

20

磷(矿石万吨)

10

15

岩盐(矿石万吨)

60

65

芒硝(矿石万吨)

65

70

水泥用灰岩(万吨)

20

25

砖瓦用页岩(万吨)

1.5

2

矿产资源节约

与综合利用

矿山平均开采回采率(%)

82

84

 

约束性

主要矿产平均选矿回收率(%)

84

86

矿产资源总回收率(%)

70

72

煤矸石和粉煤灰利用率(%)

65

75

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

40

45

矿产资源利用和保护水平明显提高。

强化采矿权设置的布局和结构导向,加快建设竞争有序的矿业权市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不断优化,矿业集中度有序提升,形成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较强的大中型优势矿山企业,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到2010年和2015年,全省采矿权设置数分别控制至约9053个和8782个,储备的重要矿产地分别增至约30处和35处,大中型矿山比例分别达到5.6%和8.0%以上,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分别增至70%和72%以上,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分别提高到40%和45%以上。

到2020年,矿产资源利用和保护水平基本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矿山地质环境和矿区土地复垦状况明显改善。

绿色矿山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力度不断加大,新建和生产矿山的地质环境破坏区域得到全面恢复治理、毁损土地得到全面复垦利用。

到2010年和2015年,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区域恢复治理率分别达到25%和35%,历史遗留的矿区废弃土地复垦率分别达到25%和30%以上。

到2020年,绿色矿山格局基本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区土地复垦水平全面提高。

专栏四矿山地质环境和矿区土地复垦主要指标

指标

2010年

2015年

属性

矿山地质环境

恢复治理率(%)

新建和生产矿山

全面治理

约束性

历史遗留矿山

25

35

矿区土地复垦率

(%)

新建和生产矿山

全面复垦

历史遗留矿山

25

30

    矿产资源管理能力与水平明显提高。

增强民生为本和科学开发的理念,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矿业权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利益共享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矿区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规范矿业权市场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的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健全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监督管理体系,基本形成管理有规、市场有序、开发有责、调控有效、监督有力的矿产资源管理新局面。

二、统筹地质矿产调查与矿产资源勘查

(一)加强地质矿产调查

按照“中央和地方统一部署,分工协作,各有侧重”的要求,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落实中央部署,统筹安排和实施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潜力评价、利用现状调查和地质资料开发利用等工作,提高全省地质矿产调查程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地质信息,为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奠定基础。

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新发现或划定的矿产地,应及时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作为公开、公平、公正地引导后续勘查开发的依据。

1、加强基础地质调查

根据四川灾后恢复重建的需要,发挥多目标、多学科和多技术的优势,加强重点地区大中比例尺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开展重点成矿区带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地球物理调查、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和区域遥感地质调查,开展重点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工程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和农业地质调查,加强敏感地区的地下水和地质环境监测,显著提高全省基础性地质工作程度,拓展地质工作服务领域,为社会提供有效快捷的地质信息服务。

专栏五基础地质调查重大项目

1.重点成矿区带基础地质调查。

在四川三江地区、攀西地区等的重点成矿区带开展1∶5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地质调查,提高地质调查与研究程度。

2.重点地区基础地质调查。

开展四川西部地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重大工程建设区、地质灾害多发区、旅游及自然保护区等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分步安排龙门山地区和攀西地区1∶20万区域重力调查;开展四川盆地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配合“金土地工程”,在土地整理区开展农业地质调查评价;在甘孜、阿坝、凉山地区和在重要经济区、重大工程区开展中大比例尺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开展岩溶石山等缺水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及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开展阿坝等大骨节病高发地区的地下水调查评价。

3.敏感地区地下水和地质环境监测。

加强成都平原、安宁河谷平原地下水动态监测;开展1∶25万地质环境遥感动态监测与评价,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重要旅游区、红层丘陵地区等服务。

4.基础地质数据的更新。

开展全省基础地质调查数据更新工作。

2、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在重要成矿区带统筹安排1∶5万矿产资源远景调查。

在成矿条件有利、有较大资源潜力、工作程度总体较低的地区和重要成矿远景区,大力推进区域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加强国家需要、四川又有较大资源潜力的铁、锰、铜、铅、锌、镍、金、银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开展省内急需且尚有资源潜力的低硫煤、煤层气、优质非金属矿产和缺水地区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圈定找矿靶区,发现和评价新的矿产地,拉动后续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一批新的后备资源基地。

做好砖瓦用页岩、砂石等第三类矿产的调查评价工作,合理划定接替和后备矿产地。

专栏六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重大项目

1.在四川三江地区和攀西地区的重要成矿区带开展1∶5万矿产资源远景调查,提供新的找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

2.能源矿产调查评价。

开展川南煤田、攀枝花宝鼎—红坭地区、川北米仓山地区、马边—越西地区、盐源盆地的煤炭和煤层气资源远景调查评价,尽快提供一批可供进一步勘查的矿产地,增强全省中长期发展的能源保障。

3.金属矿产调查评价。

在川西北地区的重要成矿远景区,以锰、铜、铅、锌、锡、金、银等为主攻矿种开展调查评价。

在攀西地区的重要成矿远景区,以富铁、锰、铜、富铅锌、锡、镍、铂族等为主攻矿种开展调查评价。

开展四川盆地西缘铜矿和铅锌矿的资源远景调查。

4.非金属矿产调查评价。

开展马边—雷波地区的磷矿资源综合调查研究,降低后续勘查开发风险。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安排优质、高效、新型、适用非金属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

5.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

在地下水资源丰富、人口集中的地区开展地下水水源地调查评价工作。

5.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数据的更新。

开展全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数据更新工作。

3、开展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利用现状调查

以煤、铁、锰、铜、铝、铅、锌、镍、钨、锡、钼、锂、金、银、稀土、磷、硫铁矿、重晶石、萤石等矿种为主要对象,开展重要矿产资源总量预测评价,编制重要成矿区带成矿规律与预测图,建立和完善全省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数据库,基本摸清全省重要矿产资源潜力及其空间分布。

系统开展矿产资源储量利用调查和矿业权核查,全面掌握矿产资源储量利用情况。

综合集成矿产资源储量利用状况调查成果和潜力评价成果,开展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区域划分工作,为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支撑。

4、综合利用和深度开发地质资料

加强涵盖地质、矿产、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地质遗迹等信息的综合性和专业性数据库的建库工作,推进地质工作信息化。

分级建设地质资料数据服务信息系统和网站,推进公开性地质资料网上在线服务和地质图书、档案、文献的开放与服务。

深化对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加强地质资料数据产品开发和专项服务,推进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的开发利用,大幅度提高地质资料社会化利用水平和利用效益。

(二)加强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

1、加强重要矿产资源勘查

加强能源矿产勘查。

在川南煤田的古叙矿区和筠连矿区,加快勘查程度较低矿段的普查和详查,为大型煤炭基地规划建设提供依据。

加强宜宾、攀枝花、凉山、广元、广安、达州、泸州、内江、乐山、自贡、眉山等地的煤炭勘查,加大优质炼焦煤资源的找矿力度,提供一批新的后备资源基地,增强当地煤炭供给能力。

到2015年和2020年,全省煤炭新增资源储量、升级资源储量分别达到22亿吨、30亿吨和35亿吨、31亿吨,保障程度稳中略升。

开展四川盆地的油砂和盆周山区等地的地热资源勘查。

加强重要金属矿产勘查。

以富铁、富锰、铜、铅、锌、锡、镍、金、银、铂族和稀有金属等为重点矿种,在川西北地区、攀西地区等地的重点成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加强勘查,着力寻找中型、大型、超大型矿床,提供一批可供进一步详查、勘探和开发的矿产地。

加强重要非金属矿产勘查。

加强峨边、马边、雷波等地的磷矿勘查,开展汉源、金口河、金阳、宁南、会东等地的磷矿勘查,提交可供勘探开发的大中型磷矿产地3处、可供详查的磷矿产地9处、可供普查的磷矿产地5处,到2015年和2020年,磷矿新增资源储量、升级资源储量分别达到6亿吨、4亿吨和8亿吨、7亿吨,为四川磷化工业发展奠定资源基础。

加强有地方特色的水泥原料、玻璃原料、陶瓷原料、冶金辅助原料、饰面石材和晶质石墨、优质膨润土等重要非金属矿产勘查,提供一批可供开发利用的矿产地。

开展四川盆地的富钾卤水勘查。

加强地下水勘查。

开展大中型煤炭基地、磷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矿山基地等的地下水勘查,为重要矿产基地开发提供水资源保障。

加强城镇应急地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