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概论.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5123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文化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世界文化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世界文化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世界文化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世界文化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世界文化概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世界文化概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世界文化概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世界文化概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世界文化概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世界文化概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世界文化概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世界文化概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世界文化概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世界文化概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世界文化概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世界文化概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世界文化概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世界文化概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世界文化概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文化概论.docx

《世界文化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文化概论.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界文化概论.docx

世界文化概论

导论:

文化视域下的西方

一、“文化”含义的演变

文化的一般特征:

  1.文化是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凡人类有意无意地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2.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3.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个别人的特殊习惯和行为模式,不被社会承认的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

  4.文化是一份社会遗产,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

  5.文化的多样性与共同性

二、关于文明

“文明”一词的定义,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比较强调文明的物质内涵,另一类是比较强调其精神内涵。

布罗代尔属于第一类,他认为:

文明首先是一个地域范围,要有一定的地域空间。

其次,文明可以等同于社会。

第三,文明就是经济。

第四,文明也包含了思维方式。

亨廷顿的文明概念更多地强调文明的精神内涵。

三、西方文化中的“西方”

现在的西方人对东西方的认识,源自希罗多德的《历史》。

希波战争被希罗多德记述为是代表专制的东方的波斯和代表民主的西方的希腊之战,这样一种地域认识和价值判断,一直影响至今。

“西方文化”是相对于东方文化而言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主要是指欧美文化。

西方文化的源头有两个:

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和希伯来文化。

西方文化大致出现过三个高峰期——希腊古典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和启蒙运动时期。

第一章西方神话

新石器时代也是神话发生、发展的重要时期。

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生活在“万物有灵”观念的支配之下,这种观点是原始神话的真正内核。

“体系神话”又可以叫做“文明的、综合的神话”,“独立神话”则是“原始的、单个的神话”,两者的差别不仅在量的不同,也在质的相异。

一、体系神话的特征:

1.相对完整的神界故事系列大致形成,上至宇宙的起源、诸神的世系.下及人类的诞生、天灾与救世的主题等等。

2.居于独尊地位的主题开始出现,并在神界故事的系列中起着支配性作用,在诸神关系中具有枢纽的地位。

3.贯穿体系神话的基本线索,在早期是主神的生殖行为和“神族的血统”,到晚期则体现为某种抽象的观念。

4.曲折地反映了比独立神话更为广泛、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内容,其中包括:

(1)对人类文明起源、发展的神话式探讨;

(2)对阶级社会现实牛活的神话式再现;(3)人性、人形的因素在体系神话中的比重大大增加。

二、体系神话的诞生

1、首先是古代人类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向更高阶段飞跃发展的结果。

人类的智力活动有着与生俱来的倾向,爱好在各种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中寻求因果关系。

神话,正是古代人类对因果关系的主观性解答。

2、体系神话的诞生,还是各种氏族神话广泛传播、彼此交融的产物。

随着生产力和私有制的发展,原始公社制逐渐瓦解,部落联盟与雏形国家渐渐形成,各部落的交往日益频繁。

势必加强各氏族神祗的合并过程和各氏族神话的融合过程,进一步刺激了新神话的产生与旧神话的改造,为独立神话凝结成体系神话铺平了道路。

3、神话发展的最后一幕是神话的诉诸文字。

这时神话及其谱系一方面已经成熟,趋于定型,并且流行甚广,影响甚大。

三、神话的不平衡态

1.形态上的不平衡

有的民族如埃及、中国,它们的神话形象多取动物形体或人兽混合形体;有的民族如希腊、印度、北欧,它们的神话形象则倾向于神人同形。

2.地位上的不平衡

在中国,早在西周末年,神话就从上层文化中渐遭排挤,或被归到历史传说中去,或被逐出庙堂,沦为“小说”一类的杂谈野录。

反之,神话作为希腊文艺的灵感源泉,一直到希腊城邦时代结束,在整个古典时代都作为基本题材广泛出现于戏剧、雕刻等艺术形式中。

在印度等国的生活中,神话至今仍保有极高的地位。

3.速度上的不平衡

基本上是同步发展的社会或民族,其神话发展的速度却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

四、神话的民族形态

1、集大成的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是古代民族神话样态中最为完整的,它包括了几乎所有的神话主题:

(1)创世

(2)人类的起源

(3)灾难

(4)救世

(5)英雄传说

3、西方文化之源——希伯来的一神教神话

在希伯来民族的命运中,有两个伟大的转折点:

“出埃及”和“巴比伦之囚”。

这两次经历,使希伯来人得以直接吸取埃及和西亚两大文明地区的文明成果。

一神教的契机就在两次磨难中形成了:

前一次确立了耶和华作为民族至上神的地位;后一次则进一步确认了他是“宇宙间唯一真神”的超民族性格。

五、希腊为什么在公元前6~前5世纪就完成了了不起的神话创造

1、“希腊文化”源于克里特,可以追溯到该地的前雅利安文明。

他们在公元前3000年代发展起一种典型的、不同于内陆文明的“海上文明”。

2、希腊迈锡尼人的海外殖民事业

流亡海外的迈锡尼人经过短暂的消歇,就在小亚西部重新燃起文明的曙光。

这是一个更为巩固的海上文明,在这里,出现了希腊文化史上的第一批文化巨人,他们使多利亚蛮人的劫后余烬与源远流长的东方文明浑然天成,当这些文化成果连同物质的、制度的成就回流到希腊本土时,希腊世界进入了史称“奥林匹斯纪元”的新时期(公元前776年)。

3、希腊神话中的天神都具有超人的神力,伦理道德水准极低甚至不及凡人。

这表明支配希腊神话的根本意识是对“力量”的崇拜,而不顾及这力量的含义与性质如何。

无限制地崇拜力量,不择手段地追求力量,必然导致对技术的重视,因为技术是力量的核心。

4、海上生活常能刺激独立不羁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海上生活,也较易形成学术上的怀疑态度和批判精神。

海上生活比陆地生活较少人际方面的拘束,有利于充分发展独立不羁的个性。

第二章西方宗教

一、初始的宗教

宗教观念萌芽于旧石器时代,初为人的“灵魂不死”观念,后及至“万物有灵论”。

宗教,一般包含有这样几个因素:

教会、信仰、经典、教义等,其中的核心部分是宗教信仰。

宗教的发展分期,以宗教的起源和演化阶段划为标准分为原始宗教、古代宗教、历史宗教(包括世界宗教等)、近现代宗教四个阶段。

原始宗教出现于中石器时代。

最主要的、最普遍的是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

自然崇拜

自然崇拜的对象主要是与原始人类的生存、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自然力和自然物,如土地、山川河流、水火日月、动植物等。

对土地的崇拜是原始人类的普遍信仰之一。

图腾崇拜

图腾源自北美印第安人的方言,意为“他的亲族”。

原始人类认为自己的氏族与各种特定的物类,如某种动物、植物等有亲属关系,并将此物当作崇拜的对象,此乃氏族的图腾。

二、由多神崇拜向一神崇拜的演进

1、犹太教

作为西方文化之源的犹太教是犹太人信奉的宗教,约有4000年的历史。

历史上的犹太人有四种主要称谓:

希伯来人、以色列人、犹大人、犹太人。

传说,犹太人的始祖为亚伯拉罕是《圣经》中第一个被称为先知的人。

其后,有摩西、以西结等。

犹太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神教,也是古代世界一神的民族宗教。

2、犹太教的经典

犹太教的经典中,最重要的是犹太教圣经,即基督教《圣经》中的《旧约》(基督教称上帝与犹太人的圣约为《旧约》,上帝与基督徒的圣约为《新约》),此外,《次经》、《伪经》和《死海古卷》等也是犹太教的重要经文。

3、古代希腊的宗教

希腊人的宗教活动主要有献祭、祈祷和涤罪礼。

4、古代罗马宗教

古代罗马宗教是指古代罗马进入文明社会以后至普遍接受基督教以前所信奉的宗教,主要流行家族崇拜、农事崇拜等。

四、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都在中世纪发展兴盛,分别在各自流行的地区起着主导思想体系的作用,成为那个时代世界性的宗教,此即所谓“世界三大宗教”。

1、产生

基督教源于犹太教,大约产生于公元l世纪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中间,是犹太人反抗罗马统治的产物。

2、原罪

原罪一词来自基督教的传说,它是指人类生而俱来的、洗脱不掉的“罪行”。

圣经中讲:

人有两种罪——原罪与本罪,原罪是始祖犯罪所遗留的罪性与恶根,本罪是各人今生所犯的罪。

4、三大教派

1054年,东西部教会终于彻底分裂。

其后,西部教会称天主教会(公教),东部教会称东止教会(正教)。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从天主教中又分化出新教教派,如此形成了基督教的三大派别:

天主教、东正教、新教。

新教为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天主教而形成的各个新教派,以及从这些新教派中分化出来的众多宗派的总称。

新教的共同点是:

其一,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以《圣经》权威代替教皇的权威。

其二,否定神职人员在救赎过程中的作用,提出“因信称义”(因信仰得救)的神学学说,强调人的自救。

其三,废除教阶制,信徒与教牧人员在宗教上一律平等。

其四,主张建立廉洁教会,简化宗教仪式。

五、宗教改革与近代宗教的发展特点:

近代宗教的发展特点:

其一,西方的宗教传播与殖民侵略相结合。

西方教会和传教士往往是殖民掠夺的工具,使这一时期基督教传教事业获得巨大发展,天主教、新教、东正教各派的大批传教士竞相传教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地。

其二,亚非拉地区的宗教演进多与民族解放和独立运动相关,力图脱离西方教会的控制和影响,成立自主教会。

其三,西方列强和西方宗教的侵入,对亚非拉地区的宗教产生强烈冲击。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发生碰撞、交融,世界宗教的外传与本土化改造则是时趋。

其四,面对社会转型和近代文明的挑战,不论西方或东方的宗教,适应时代,变革图强已是必然。

六、宗教信仰的多元格局

《拉特朗条约》是1929年罗马教廷与墨索里尼签订的条约。

据此,教皇对梵蒂冈城国的主权得到承认,其设于罗马城市内的某些机构享有外交豁免权。

二战后,该条约成为意大利共和国宪法的组成部分。

现代宗教的发展有这样一些特点:

第一,神学思想多元化。

各种宗教派别、思潮和体系同存共处。

基督教的激进神学、进化神学、希望神学、本色神学等和伊斯兰教、犹太教、印度教等宗教神学理论和思想一并俱在。

第二,宗教改革一如从前。

如1962—1965年,罗马教廷召开的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对天主教从政治上和组织上进行较大调整,旨在使天主教更加适应时代发展之需。

基督教、东正教、伊斯兰教等也都进行了面向现代化社会发展的改革或者改良。

第三,不同派别间的理解、宽容和对话增多,相互间的隔绝和对立状态逐渐突破。

第四,新教派、宗派不断涌现。

二战以后,世界各地,特别是美国和日本出现了许多新兴宗教或教派。

第五,社会主义国家的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宗教与国家政权彻底分离,成为主要满足教徒精神需要的团体。

宗教团体和组织大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积极参与民族国家的建设与发展事业,努力争取世界和平。

第三章西方哲学

二、理性思辨和感性直观并存时期

由考古发现可以证明,东方人早已超过了希腊,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停留在个别、具体、局部的阶段,还没有上升到对一般理沦的认识。

而希腊人提出“为什么”的问题,这就使希腊人的思想大大提升,达到一般的抽象思维,产生了哲学。

希腊哲学在古典时代空前繁荣,哲学的中心在雅典。

苏格拉底追寻道德的“普遍定义”,把对人自身的认识提高到对普遍知识的寻求;柏拉图继承其思想,建立了“理念论”哲学,创立了西方第一个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亚里士多德总结、概括并发展了先前哲学家的思想,成为集古希腊哲学之大成而又有多方面独创性建树的伟大哲学家。

三、哲学与神学的合流

从奥古斯丁到15世纪中期,西欧哲学可分为三个时期。

从公元1世纪到公元lO世纪,是新柏拉图主义占优势的时期,波爱修和厄里根纳是主要代表人物。

从ll世纪末到13世纪末,是经院哲学的全盛时期。

14~15世纪,正统的经院哲学日趋没落,哲学日益脱离神学。

实在论以安瑟伦为代表,受柏拉图理念论的影响,主张只有普遍是真实的,普遍、一般先于个别而存在。

唯名论以瑟林为代表,受亚里士多德的以个别事物为第一实体的思想影响,主张只有个别的东西有实在性,个别先于一般,一般、普遍不过是名称。

托马斯?

阿奎那建立起庞大的经院哲学体系,成为官方哲学的最高权威。

托马斯-阿奎那的整个学说体系是庞大的,涉及各个思想领域,它是西欧封建社会发展到全盛时期的产物,是正统经院哲学发展的最高成就和典型形式。

四、人文、科学和民主的时代

近代西方哲学思想史,大体上可以把它分为五个历史阶段,即15~16世纪的人文丰义哲学、17世纪的理性主义哲学、18世纪的启蒙哲学、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19世纪初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1.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指导思想,它14世纪发源于意大利,并作为一种思潮在欧洲流行了数百年之久,是后来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人道主义的前身。

人文主义的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对封建主义、中世纪神学和经院哲学发动的一场革命。

意大利最早的人文主义者有但丁、佩脱拉克、薄伽丘。

4.德国古典哲学

以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是西方自古希腊以来2000多年哲学思想的集成,是近代欧洲各国资产阶级反封建哲学发展的高峰。

德国古典哲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前提。

在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过程中,有四条线索:

一是德国古典哲学同宗教神学的矛盾,

二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同法国唯物论的矛盾,

三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者之间的可知论和不可知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矛盾,

四是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同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矛盾。

五、多元、开放和无中心的时代

现代西方哲学从总体上说属于资产阶级哲学范畴,它的一般特点是:

(1)在本体论上,现代西方哲学一般都否认哲学的党性,以各种方式抹杀哲学中的基本问题,取消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混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

(2)在认识论上,现代西方哲学一般都反对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3)反对辩证法是现代西方哲学的又一共同特点。

(4)在社会历史观方面,现代西方哲学不仅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对立,就是比起它们的前辈也表现得更加保守和反动。

第四章西方政制

一、古代西方社会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5次重要改革:

提修斯改革、德拉古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

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

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执政官、十将军委员会、陪审法庭。

2、斯巴达奴隶主贵族政治

斯巴达奴隶主贵族寡头政体的国家机构主要由二王制、公民大会、贵族会议和监察官组成。

3、古代罗马城邦

古代罗马城邦共和制的主要政治机构有元老院、公民大会、执政官、保民官等。

二、封建时代的君主制

欧洲封建君主制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封建割据君主制(9~13世纪)、等级(议会)君主制(13~15世纪)和君主专制制(16~17世纪中叶)。

三、近现代的共和制

共和制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政体形式。

根据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之间的不同关系,资产阶级共和制主要有议会内阁制和总统制两种形式。

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其政治制度是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

英国议会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代议机构,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力。

美国是总统制政体的典型国家。

1787年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确立了美国的政治制度:

立法权属于国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总统是政府首脑、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司法权属于联邦最高法院。

行政、司法、立法三权分立。

联邦制和单一制

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现代国家主要采用联邦制和单一制两种基本方式。

联邦制

联邦制以宪法形式确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分权与统一、独立与依存的关系。

在联邦制下,除了联邦的宪法、法律以外,各成员还有各自的宪法和法律,但联邦法律高于各联邦成员的法律。

联邦与联邦成员之间依法分权。

单一制

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单位或自治单位组成的单一主权的国家。

基本特征是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相结合,国家在对立法、行政、司法集权的同时,实行地方自治。

四、政党制度

政党制度是指国家法律规定或历史形成的政党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特别是政党执掌、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具体体制和运行机制。

它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它与选举制度、议会制度、内阁制度等密不可分。

西欧国家是政党制度最为发达的地区。

英国是最先实行两党制的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工党与保守党轮流执政。

美国也是实行两党制的国家。

自19世纪50年代确立两党制后,一直由民主党和共和党通过竞选总统而轮流执政。

第五章西方经济

古典型的奴隶制经济主要以古代希腊和罗马为代表,其特征是私人占有奴隶的广泛性。

拉蒂芬丁

是古代罗马城邦后期出现的贵族奴隶主的大农庄,是指罗马共和国末期(公元前2~前1世纪)和罗马帝国初期(1~2世纪)的大地产,面积约为500~800尤格以上。

初期以奴隶劳动为主,与市场联系密切。

后期以隶农劳动为主,大地产内基本自给自足,后随罗马城邦奴隶制危机的深化而衰落。

二、封建制经济的起落

封建地租——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货币地租。

采邑制

是西欧封建社会早期,国王以受封者承担一定的义务为条件,将土地封赐给臣下、贵族并由其终身占有享有的制度,同时土地上的居民连同土地一并被赐予。

采邑主又可以把自己采邑内的土地赏赐给臣下,逐级封赏。

四、西方的工业革命与工业化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始于18世纪60年代,完成于19世纪中期。

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用机器生产提高手工劳动的效率,飞梭(1733)和“珍妮机”(1765)的发明,是手工工具变为机器的标志;

第二阶段,以水力代替人力。

水力纺纱机(1769)出现后,英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棉纱厂,突破了手工工场的规模;

第三阶段,蒸汽机的发明(1768)和广泛使用。

它使工厂制度得以迅速确立起来,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第四阶段,用机器制造机器。

美国工业化的特点主要有:

其一,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比较协调;

其二,有效利用外来的劳动力、资金和技术。

1820~1860年间,移入美国的人口约500万,许多移民为美国的技术发明和革新作出了重大贡献。

其三,较英国来说,其交通运输业的变革速度快水平高。

1860年,美国有铁路3万英里以上,远远超过欧洲。

其四,各地区的发展不平衡。

北部近代工业相当发达,南部却广泛盛行奴隶制大农庄。

次贷危机

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

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

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

第六章西方军事

兵役制度

是国家关于公民参加武装组织以及在武装组织之外承担军事任务、接受军事训练的制度。

根据兵员的征集形式,兵役制度可分为义务兵役制和志愿兵役制、征兵制和募兵制;按兵员的服役形式,可分为现役和预备役制度。

陆军是在陆地上作战的军种。

现代陆军主要包括步兵(摩托化步兵、机械化步兵)、装甲兵(坦克兵)、炮兵(导弹兵、火箭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化学兵)、空降兵、陆军航空兵、陆军防空兵、铁道兵等。

军事技术与装备发生了哪些革命性的变革:

1.枪炮的改进

14~15世纪,欧洲还出现了前装滑膛枪和火绳枪。

17世纪中叶,法国制造出发射速度极快的燧火枪。

18世纪,采用弯曲枪托代替直枪托。

19世纪,枪炮的设计出现了一系列重大改进:

身管由滑膛改为线膛,增大了射程,提高了命中精度;装弹方式由前装改为后装,方便了使用,提高了射速等。

2.海军舰船武器装备的改进

19世纪初,蒸汽机用于舰船,近代意义的舰艇诞生。

19世纪40年代,发明螺旋桨推进器后,蒸汽动力战舰迅速发展起来,并开始采用装甲防护,出现了装甲舰。

3.坦克的出现和陆军的机械化

步兵轻武器实现了通用化、枪族化、口径小型化、点面杀伤和破甲一体化。

4.军用飞机的出现与立体战争的形成

5.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

6.军用无线电技术与电子对抗技术

电子对抗装备是用于电子对抗侦察、电子干扰的电子设备及其他制式武器的总称。

7.核武器军事技术装备

(1)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的出现

(2)战略轰炸机(3)导弹核武器

第七章西方法制

一、古代西方社会的法制

德国法学家耶林如此说过:

“罗马人曾3次征服世界,第一次用武力,第二次用宗教,第三次用法律,而以法律的征服最平和,最持久”。

日耳曼法与罗马法是近代资本主义的两大法律渊源,一般来说,物权法(包括所有权和债权制度)主要继承罗马法,婚姻家庭制度主要继承日耳曼法。

教会法关于婚姻制度的规定:

结婚应经当事人同意,举行一定的宗教仪式;

确认“一夫一妻”和“永不离异”为婚姻的两个基本原则;

限制近亲结婚;宗教信仰不同不能结婚。

三、近现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制

英国宪法是由许多分散的不同年代的成文法、习惯法和惯例所构成的,而且没有制定和修改的特别程序,故称为“不成文宪法”或“柔性宪法”。

大陆法系,又称民法法系、罗马法系、罗马-德意志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大陆法系最先产生于欧洲大陆,以罗马法为历史渊源,以民法为典型,以法典化的成文法为主要形式。

大陆法系包括两个支系,即法国法系和德国法系。

大陆法系的特点:

(1)全面继承罗马法;

(2)实行法典化,法律规范的抽象化概括化。

(3)明确立法与司法的分工,强调制定法的权威性,一般不承认法官的造法功能。

(4)法学在推动法律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英美法系,又称普通法法系、英国法系,是以英国自中世纪以来的法律,特别是以普通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英美法系特点:

(1)以英国为中心,英国普通法为基础;

(2)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遵循先例;(3)变革相对缓慢,具有保守性,"向后看"的思维习惯;(4)在法律发展中,法官具有突出作用;(5)体系庞杂,缺乏系统性;(6)注重程序的"诉讼中心主义"。

第八章西方语言文字

在世界历史上,有五种重要的文字,在长时间内各自传播,形成五大文字流通圈:

汉字流通圈,印度字母流通圈,阿拉伯字母流通圈,斯拉夫字母流通圈,拉丁字母流通圈。

约3000年前,人类共创造了三种重要的古代文字:

西亚苏美尔人创造的钉头字,北非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东亚中国人创造的“甲骨文。

这三种重要文字被称为“三大古典文字”

北方闪米特字母发展出四个主要的字母系统:

一为迦南字母系统;二为阿拉米亚字母系统;三为南方闪米特字母系统:

四为希腊字母系统,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演变成西方各种字母。

希腊文化是欧洲近代文化的源头,希腊字母就成为欧洲字母的源头,其影响最大的分支是拉丁字母,其次是斯拉夫字母。

拉丁字母的影响

拉丁字母首先成为罗曼(拉丁)语族诸语言的文字,主要是意大利文、法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罗马尼亚文等;其次,成为日耳曼语族诸语言的文字,主要是英文、德文以及北欧各国的文字;再次是向东传播,跟斯拉夫字母争夺地盘,成为斯拉夫语族多种语言的文字,主要是波兰文、捷克文、克罗地亚文等。

在殖民统治下,美洲完全拉丁化,不但拉丁宁母成为美洲通用字母,而且西欧语言也成为美洲语言。

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面除埃塞俄比亚以外,是拉丁字母区。

第九章西方文学

一、文学的奠基时代

古希腊文学的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

其一,“荷马时代”(公元前12~前8世纪),文学成就主要是神话和史诗。

其二,“大移民时代”(公元前8~前6世纪),主要文学作品是抒情诗和寓言。

其三,“古典时期”(公元前6~前4世纪),文学主要成就是戏剧、散文和文艺理论。

其四,“希腊化”时期(前4~前2世纪),这一时期希腊文学成就不大,主要有新喜剧和田园诗。

荷马史诗是流传至今的古希腊最早的文学作品,共两部——《伊利昂记》(又译《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又译《奥德赛》),相传为盲诗人荷马所作,故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