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高考文科综合政治主观题示例与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56394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届高考文科综合政治主观题示例与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历届高考文科综合政治主观题示例与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历届高考文科综合政治主观题示例与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历届高考文科综合政治主观题示例与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历届高考文科综合政治主观题示例与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历届高考文科综合政治主观题示例与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历届高考文科综合政治主观题示例与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历届高考文科综合政治主观题示例与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历届高考文科综合政治主观题示例与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历届高考文科综合政治主观题示例与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历届高考文科综合政治主观题示例与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历届高考文科综合政治主观题示例与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历届高考文科综合政治主观题示例与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历届高考文科综合政治主观题示例与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历届高考文科综合政治主观题示例与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历届高考文科综合政治主观题示例与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历届高考文科综合政治主观题示例与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历届高考文科综合政治主观题示例与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届高考文科综合政治主观题示例与分析.docx

《历届高考文科综合政治主观题示例与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届高考文科综合政治主观题示例与分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届高考文科综合政治主观题示例与分析.docx

历届高考文科综合政治主观题示例与分析

历届高考文科综合政治主观题示例与分析

一、描述与概括

政治主观性试题始终离不开归纳与演绎这两种基本思维过程。

对现象的描述与归纳是在对教材知识演绎的指导下进行的。

典型设问:

①材料(图表)反映了什么现象(变化或问题)?

②材料说明了什么?

③材料体现了什么道理?

④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例1.2002年全国卷38题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道:

“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

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

近些年,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1998年以来,政府投资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1/5,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还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1)上述材料反映了洞庭湖区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l2分)

答案:

①洞庭湖区人民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重要转变,即从过去的单一经营到现在的多种经营;

②政府加大投资,改善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环境,使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③湖区居民从多种经营中提高了收入。

点评:

描述事物的变化,应该说明是什么在变化,怎么变化,必要时指出发生变化的原因

 

(3)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l2分)

答案:

从洞庭湖的变迁,我们可以认识到:

①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③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惩罚。

点评:

答案①最好表述为“坚持联系的观点,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例2.2002年春季高考全国卷39题

(3)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自地心说到日心说一至到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0分)

答案:

①认识是由浅入深、由不全面趋于全面的发展过程,认识不会终结。

②认识受人们观察事物的手段和条件的制约。

(注:

若答出“人的认识过程受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可酌情加分。

 

例3.2003年全国卷39题

(1)2002年夏天,北京等地为缓解当地旱情,采取了许多人工增雨的措施,明显增加了降水。

试分析“人工增雨”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答案:

①事物运动是有客观规律的。

②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点评:

“人工增雨”反映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事物的客观规律性之间的辨证关系,把这一关系拆分开,就是答案。

 

二、追溯原因

分析原因的思路

第一种方案:

从必然性、重要性的角度展开

第二种方案:

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

第三种方案:

从政治经济与文化、历史与现实、内因与外因的角度展开

在很多情况下,要将以上三种方案综合起来分析。

比如,2000年吉苏浙37题

(2):

根据1947年11月第二届联合国大会的决议,由什么民族在该区域的什么地方建立什么国家?

在该地建国的原因是什么?

(12分)

答案:

①犹太民族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以色列国。

(2分)

②巴勒斯坦地区是犹太人(希伯莱人)的祖居地(历史,为什么要选择巴勒斯坦地区);(3分)历史上,尤其在二战中,犹太人受尽迫害,希望建立自己的国家(历史,为什么要建立自己的国家);(3分)犹太民族有强烈的民族情感(内因,为什么能)(如答出文化、宗教原因也给分);(2分)世界大国的支持(外因,为什么能)。

(2分)

 

例4.2000年吉苏浙37题(3)美国为什么插手该地区(中东)事务?

答案:

①中东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3分)

②美国在中东地区有重要的经济利益(石油)。

(3分)

点评:

答案中的两点都是“为什么要”,简言之,是国家利益的驱使。

①是政治利益,②是经济利益。

 

例5.2001年全国卷39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取得的。

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江泽民同志指出: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按照这一精神,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展开了积极深入的反腐败斗争,有效地加强了党的建设,保证了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发展。

回答下列问题。

(2)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坚持反腐败?

(15分)

答案:

①这是由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的领导地位决定的;(3分)(如能同时答出“三个代表”,加2分)

②加强思想建设,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才能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3分);加强组织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3分)加强作风建设,才能发挥党的密切联系群众优良的传统;(3分)加强廉政建设,才能搞好现代化建设。

(3分)

点评:

答案中①是必然性,②是重要性。

 

例6.2001年全国卷40题

(5)2001年1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进入新世纪,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为什么要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答案:

①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②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比较低;③我国可耕地少、人口多。

(4分)

点评:

答案中三点均为客观必然性,①是农业在一切国家的共性,②③是农业在我国的特殊现实。

 

例7.2002年全国卷39题

(5)如今古城开封焕发了新的青春。

旅游业已经成为该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2000年旅游收入已占该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0.9%。

分析该市为什么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兴市之本”。

(6分)

答案:

①古都开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是按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必然选择。

②发展旅游业将带动该市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建立适合于该市市情的产业结构,推动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点评:

答案中①是必然性,②是重要性。

三、评说意义与影响

到目前为止,文综政治题中此类设问数目最多,考得最频繁,且只要求阐述事物的积极作用。

思路:

①要注意到事物的影响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到底答什么性质的影响,应根据设问要求来决定;

②答题时应说明对什么产生影响,产生怎样的影响,必要时应指出产生作用的途径;

③分析角度通常为:

政治、经济和文化意义;对不同行为主体的作用;对不同区域的作用;对部分的作用、对整体的作用;直接作用、间接作用;等等

 

例8.2000年吉苏浙36题

(2)试分析加入WTO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15分)

答案:

①它将有效地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5分)

②推动我国在WTO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参与WTO规则的制定,保障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5分)

③扩大我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快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5分)

点评:

①是加强联系的作用,②是对维护国家利益的作用,③是对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作用。

 

例9.2001年全国卷41题

(5)(非洲是最早遭受西方殖民者入侵的地区之一),根据所学的政治常识,说明民族独立对这些国家的意义。

(8分)

答案:

①这些国家获得民族独立后,能够不受他国的控制和干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和外交事务;(4分)

②只有坚持民族独立,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实现经济独立和发展的艰巨任务。

(4分)

点评:

①是政治意义,②是经济意义。

 

例10.2002年全国卷40题

(6)亚欧大陆桥东起连云港,西至鹿特丹。

它既是横贯我国东西的大动脉,又是联结亚欧大陆的新纽带。

它加强了我国东西部的联系,也加强了我国同中亚及欧洲一些国家的友好往来。

据此请分析亚欧大陆桥的经济、政治意义。

(14分)

答案:

①基础产业先行,有利于东西部之间的物质和信息的交流;

②推动沿线各国的经济与国际贸易发展;

③创造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和平的周边环境。

点评:

①为对我国的经济意义,②为对国际的经济意义,③为对我国的政治意义

 

例11.2003年全国卷41题

(3)1990年至2001年,我国的城市化率提高了11个百分点,达到了37.7%;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城镇总人口从1.787亿增加到4.806亿。

据测算,我国城市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既新增1400亿元,最终带来3360亿元的GDP。

今后我国将继续实施城市化战略,预计到202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56%。

结合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的经济常识说明城市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9分)

答案:

①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②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③促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就业渠道。

点评:

可调整为①对农村发展的作用:

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更广阔的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经济差距;②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

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③对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作用:

促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四、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

基本策略:

①主体定位法——根据不同行为主体开列不同措施

②客体定位法——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措施

③内容定位法——根据相关问题的具体内容,搜寻合理的多样化的措施

④因果连推法——围绕解决问题的中心环节展开因果推理。

比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如何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

”:

①要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必须使它们面向市场从事生产和经营;②国有大中型企业要面向市场,必须转换经营机制,使它们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③转换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的根本措施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例12.2000年吉苏浙37题(3)美国如何插手(中东地区事务)?

答案:

支持以色列,(分化和压制阿拉伯国家),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间维持力量平衡。

(4分)(考生如言之有理也给满分)。

点评:

从考察的知识上看,涉及的是“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答案构成是客体定位法,即美国对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采取了不同手段,维持国家力量的平衡。

 

例13.2000年山西38题

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

我国煤炭的主要生产地是山西省。

虽然山西省是能源大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它却尚未成为经济强省。

为改变这种状况,山西省政府提出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

(5)你认为应怎样调整经济结构,变能源大省为经济强省。

(8分)

答案:

①推动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的关键,就是要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

(3分)

②适当压缩原煤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转化,提高经济效益。

(3分)

③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

(2分)

(考生如就其中一点进行深入论述,可酌情给5~6分;就其中二点进行深入论述,可酌情给7~8分。

点评:

①变能源大省为经济强省的关键是通过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是以能源为主的工业结构的优化和效益的提高;③工业结构优化和效益提高的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例13.2001年全国卷39题(5)如何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答案:

要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必须一靠改革,二靠科技,三靠投入,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

(4分)

点评:

①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是“两高一优”,②发展“两高一优”农业要靠政策的完善、科技的进步和投入的增加。

答案是上述两点的压缩。

 

例14.2004年春季高考38题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在开发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198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了《黄山风景区总体规划》,黄山风景区采取了对“疲劳”景点实行“轮休制”等保护措施,景区的森林覆盖率由工七十年代的56%提高到2002年的83.4%,植被覆盖率也达到93.6%。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分析黄山风景区如何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14分)

答案:

①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念:

保护生态环境,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造福子孙。

②从市场角度而言,开发黄山就是要充分利用黄山优势旅游资源,发展经济。

但要处理好长远利益和眼前利闪的关系,如“轮休制”等,以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

③政府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发挥调控职能,可以克服市场的局限性。

点评:

①从政治角度分析,应加上“政府通过政策规划,正确行使经济职能”;②③从经济角度分析,即“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国家宏观调控”。

 

例15.2003年全国卷38题

2002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西柏坡考查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全党牢记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务必”,即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清醒地看到我们肩负的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团结和带领群众不断前进。

请回答:

(1)根据所学政治常识,分析目前应如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8分)

答案:

①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

②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③坚持艰苦奋斗,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腐败。

点评:

此题依据在教材(旧)。

五、综合认识与评判

典型设问:

①如何正确认识、看待某现象?

②如何理解某事物的作用、意义等?

③如何看待(理解)某种观点?

或为什么说某观点是正确(错误)的?

(实质上是辨析题)

应对策略:

第一,把涉及的现象、事物、观点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积极型和消极型

第二,积极型的处理办法:

从是什么(对现象所反映的本质、或观点的含义作必要的解释)、为什么的角度展开。

第三,消极型的处理办法:

对于消极现象的认识,从为什么出现、有什么危害、根治措施的角度展开;对于错误观点,主要说明其错误的表现,或用正确的观点印证其错误。

第四,混杂型的处理办法:

综合上述两种办法,肯定积极的,批判消极的,两个方面均要从简。

 

例16.2001年全国卷39题

(1)为什么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0分)

答案:

①经济改革是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而不是我国经济制度的根本改变;(4分)

②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衡量标准是“三个有利于”。

(4分)

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也巩固和加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分)

点评:

①②是解释经济改革的相关内容(含义、目标和评价标准),③是经济改革的巨大历史意义。

 

例17.2002年春季高考全国卷38题

(2)如何理解政府在规范市场秩序中的重要作用?

(14分)

答案:

①政府具有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

②政府必须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道德手段,管理经济事务,规范市场秩序。

点评:

①政府为什么要管,②政府如何去管。

 

例18.2003年春季高考全国卷39题

(3)从政治学常识的角度说明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就是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

(8分)

答案:

①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总和。

②综合国力竞争将最终决定本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

③历史和现实都说明,综合国力的低下将会受制于人,甚至被动挨打。

点评:

①是解释综合国力的含义,②③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综合国力的重要性。

 

例19.2004年春季高考40题

(7)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香港特别行政区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特殊地位,并分析“一国两制”在我国政治制度创新方面的重大意义。

(10分)

答案:

①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除外交和国防事务管理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在国务院授权下还可以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处理某些涉外事务。

点评:

答案说明了“特殊地位”的含义及其具体内容

 

②“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国家主权的前提下,实现两种制度长期并存。

“一国两制”在保留既有主体制度框架不变的基础上,在一个主权国家内实现了两种不同制度的和平共处。

点评:

答案依次说明了“一国两制”的含义、其制度创新的最大特色和巨大历史意义。

但答案的明显缺陷是对相同内容的赘述,可将第二条改为:

“一国两制”实现了在统一国家内两种制度长期并存,打破了历史上两种制度始终对立的局面;将第三条改为:

“一国两制”维护了国家主权的统一,保持了港澳的繁荣稳定,也为当代世界两种社会制度的和平共处创造了典范。

 

例20.2003年全国卷38题

(2)有些人认为,时代变了,“艰苦奋斗”已经不是当前时代所应提倡的精神,应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8分)

答案:

①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当前,虽然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但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应继续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②提倡艰苦奋斗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③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点评:

①指出了该观点的错误,②③用正确的观点印证。

 

例21.2003年全国卷39题

气象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德尔菲”定律揭示了气象行业的投入与产出的密切关系,即在气象行业投入1元钱,可以获得98元的经济回报。

我国某省气象部门一年便可为该省带来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一些地区已经出了专业的气象经纪人和气象服务企业,气象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回答:

(2)试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气象经济迅速发展这一现象。

(9分)

答案:

①气象信息也是一种经济资源,企业有效利用气象信息可以减少损失,创造效益。

②气象服务企业和经纪人的出现,有利于充分利用气象信息的经济价值。

③气象服务业是新兴的第三产业,它的兴起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点评:

此题是典型的积极型认识类问题,答题重心在于说明气象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①是气象信息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②是出现气象资源经营者的意义,③是气象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①②是部分,③是整体。

 

六、演绎主导,归纳和演绎相结合

典型设问:

①材料是如何体现某具体观点的?

②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做到某具体要求?

③运用哲学的有关知识分析某现象或问题。

答题策略:

第一,把设问涉及的具体知识分解开,并逐一与材料对比,取材料能够反映的知识,舍去材料不能支持的观点。

第二,①与②的差别是:

①中要点的获得主要依靠再现教材关于某观点的内容或表现,②中要点则可能要靠恰当的推理来得到。

一般说来,②的难度高于①。

第三,③要求选择恰当的哲理(通常是一个),答案先简述相关哲理,再对现象或问题作具体分析。

 

例22.2000年吉苏浙36题

36.1999年15日,中美双方经过长达13年的谈判,终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问题达成协议,为中国加入该组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中国政府在谈判中始终坚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获得了这一令人满意的“双赢”结局。

请回答(30分)

(1)这一过程怎样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

(15分)

答案:

①我国的对外政策是由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

中国与美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正是为了实现我国的国家利益。

(5分)

②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

在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长达13年的谈判过程中,我国政府在关系国家利益的问题上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

(6分)

③平等互利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原则。

中国与美国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达成的是“双赢”的协议,因而体现了平等互利的对外政策原则。

(4分)

点评:

要注意到“基本特点”与“基本点”的差异,否则会造成要点①的遗漏。

 

例23.2000年吉苏浙38题

20世纪初,美国攫取了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和运河区的永久租让权,将它变成巴拿马的“国中之国”,实行殖民统治。

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和谈判,1977年巴美两国签订了拖里雷斯一卡特条约,1999年12月31日,巴拿马政府收回运河主权,美国撤回所有军队。

(3)联系上述材料,说明巴拿马政府在什么含义上收回了巴拿马运河主权(9分)

答案:

①巴拿马运河的收回,体现着巴拿马主权中独立权的运用,它是巴拿马在有关主权问题上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对事务,摆脱美国控制和干涉的结果。

(5分)

②巴拿马运河的收回,表明巴拿马主权中应有的管辖权的恢复,它实现了巴拿马对属于其领域范围内的运河的管辖权。

(4分)

点评:

本题在设问形式上作了“特殊处理”,设置了审题的障碍,实质上就是“巴拿马政府收回运河的过程是怎样体现国家主权的含义的?

 

例24.2001年全国卷39题

(3)从哲学的角度,说明如何认识当前的反腐败斗争。

(10分)

答案:

分析事物时应认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4分)

反腐败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和完善自身的重要措施。

(2分)清醒地认识到腐败现象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大力开展反腐败斗争。

(4分)

点评:

选择矛盾主次方面的依据是“认识当前的反腐败斗争(的形势)”

 

例25.2002年全国卷38题

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

近些年,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1998年以来,政府投资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1/5,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还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2)在上述变化中,政府是怎样履行其管理经济职能的。

(9分)

答案:

①统筹规划,进行政策调整;

②直接投资,实施经济调节;

③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

点评:

①②是国家实行经济调节的具体措施,③是国家履行经济职能应该坚持的基本目标和方向。

在此题中归纳与演绎高度统一,已很难说清两者谁在答题中起主导作用。

 

例26.2002年春季高考全国卷38题

(3)在发展地方经济的过程中,上述事例对我们正确认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有何启示?

(14分)

答案:

①整体与局部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关系。

②在发展地方经济的过程中,要从地方经济的整体利益着眼,兼顾企业局部利益;如果只顾局部利益,不仅会损害整体利益,而且最终也会使局部利益无法得到保障。

 

例27.2003年春季高考全国卷38题

材料四: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

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4、78页

(5)用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材料四进行分析论证。

(7分)

答案:

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首先应立足于亿万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自立更生。

②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

 

例28.2004年春季高考38题

(2)从黄山风景区对“疲劳”景区实行“轮休制”分析黄山风景区经济开发与景区保护的辩证关系。

(8分)

答案:

①景区保护和经济开发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②保护是开发的前提,轮化制虽在一定阶段内影响经济收入,但它难保证黄山景区的吸引力。

③适度开发,可为景区保护提供经济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