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2634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半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上半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上半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上半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上半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上半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上半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上半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上半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上半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上半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上半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半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

《上半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半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半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

2013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把教师赞誉为( )

  A.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B.心灵的建筑师

  C.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D.辛勤的园丁

  2.对童年期的学生而言,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知识和浅显的道理;在教学方法上应多采用直观教具。

这体现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 )

  A.稳定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3.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体育课

  B.课外体育锻炼

  C.体育竞赛

  D.运动队训练

  4.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称为( )

  A.国民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管理体制

  D.学校教育结构

  5.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

  A.决定作用

  B.动力作用

  C.主导作用

  D.基础作用

  6.1949年美国学者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课程编制四段论,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课程编制模式。

这一模式称为( )

  A.实践模式

  B.过程模式

  C.环境模式

  D.目标模式

  7.目前我国普通高中课程实施的主要类型是( )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探究课程

  8.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数学的实地测算、地理的地形测绘、生物的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属于下列哪一教学方法( )

  A.实验法

  B.参观法

  C.演示法

  D.实习作业法

  9.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理论是( )

  A.形式教育论

  B.实质教育论

  C.传统教育论

  D.现代教育论

  10.针对我国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品的要求出现的差异甚至对立的现象:

应强调贯彻的德育原则是( )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B.理论联系实际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D.正面启发,积极引导

  11.孟子说: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实际锻炼法

  B.个人修养法

  C.情感陶冶法

  D.榜样示范法

  12.学生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头脑中呈现诗句所描绘的相关景象。

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A.无意记忆

  B.有意记忆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13.丁力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检查与监控。

他所运用的学习策略是( )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4.老师问:

“一张桌子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张东不假思索地回答:

“三个角。

”老师又问:

“还有其他答案吗?

”张东想了想,没有回答出来。

这说明张东在解决问题时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 )

  A.功能固着

  B.原型启发

  C.心理定势

  D.垂直迁移

  15.王老师播放一支乐曲后,学生们便在头脑中产生了相应的视觉形象。

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A.对比

  B.联觉

  C.补偿

  D.错觉

16.闭卷考试时,学生在头脑中呈现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属于(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17.当同学们获悉本班取得学校合唱比赛第一名的成绩时欣喜若狂。

他们的情绪状态属于(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18.人们通常认为“北方人开朗,豪爽;南方人含蓄,细腻”。

根据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上述人格特质属于( )

  A.共同特质

  B.首要特质

  C.次要特质

  D.中心特质

  19.学生张亮在课堂上出现怪异行为时,老师和同学们都不予理睬,他的这种行为便逐渐减少了。

这种行为矫正法称为( )

  A.强化法

  B.脱敏法

  C.消退法

  D.惩罚法

  20.兰§学生嘲笑张老师个子矮小时,张老师以一句“浓缩的就是精华”化解了当时的尴尬。

这种情绪调节的方法称为( )

  A.升华

  B.补偿

  C.幽默

  D.宣泄

  21.罗森塔尔效应强调哪种因素对学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

  A.教师的知识

  B.教师的能力

  C.教师的人格

  D.教师的期望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23.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

  24.逆向迁移即负迁移

  25.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l0分,共40分)26.简述学科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27.简述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28.简述人格的特征。

  29.简述品德的结构。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8分,共36分)

  30.张林是一个对上网非常痴迷的孩子。

爸爸由于工作需要,买了一台电脑在家中上网。

起初他同爸爸一起玩,父母也没有表示反对。

到后来,他发展到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去上网;连中午、晚上的休息时间也不放过,俨然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网虫”,沉迷于互联网上紧张、激烈的游戏、精美的图片和无拘无束的网上聊天而无法自拔。

  老师了解这一情况后并没有全盘否定张林的上网行为,而是与他聊起了互联网,聊了比尔•盖茨,充分肯定了他通过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并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了张林上网的内心世界。

针对他的情况,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第一,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加强与同学们的交流。

例如,让他担任小组长,在每天的收发、检查作业、劳动值El的协调合作中,建立互帮互助关系。

第二,针对他喜欢电脑的特点。

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并让他担任组长,有计划、有落实,定期给其他同学讲解网络知识。

第三,利用各种机会表扬他,与他沟通,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张林对自己有了信心,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学习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提出自己得到见解,在班级工作中为老师出谋划策,有活抢着干。

任课老师都反映张林像变了个人似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问题:

  试以德育原则和方法的相关理论评析这位教师的做法。

  31.在一次讨论课上,老师问学生:

“雪融化后变成什么?

”张红抢先回答“雪融化后变成水。

  黄阳想了想说:

“雪融化后变成泥土。

  柳丽慢条斯理回答:

“雪融化后变成春天。

  老师评价道:

“张红反应敏捷,回答准确,可以得满分。

黄阳和柳丽,真不知你们是怎么想的,要是给分,只能得0分。

  问题:

  

(1)运用心理学知识评价这位教师的教学行为。

(10分)

  

(2)这个案例对教师教学有何启发?

(8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夸美纽斯关于教师地位的名言。

★【错因分析】记忆混淆。

  2.B【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阶段性的理解。

★★

  【错因分析】此题难度不大,考生需准确掌握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要求。

  3.A【解析】体育课是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体育课的认识。

★【错因分析】略。

  4.B【解析】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学制的掌握。

★★★

  【错因分析】此题属于识记性题目,难度不大。

考生需准确掌握学制的概念及其与国民教育制度的关系。

  5.C【解析】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掌握。

【错因分析】略。

  6.D【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目标模式的理解。

★★

  【错因分析】考生需准确区分过程模式与目标模式的内涵。

  7.A【解析】我国普通高中课程实施的主要类型是分科课程。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新课程相关知识的掌握。

★★

  【错因分析】混淆小、初、高三阶段的课程设置。

  8.D【解析】实习作业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数学课的测量练习、生物课的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等。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实习作业法的掌握。

★★★★

  【错因分析】易误选A项。

考生需准确区分实验法与实习作业法的内涵。

  9.B【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像形式教育论者那样,只强调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忽视知识的传授;

  也不能像实质教育论者那样,只向学生传授与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忽视对学生认识能力的训练。

【命题立意】考查生对实质教育论的理解。

★★

  【错因分析】易误选A项。

考生需准确区分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概念。

  10.C【解析】所谓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应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地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结合题干的描述,可知本题选C项。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德育原则的掌握。

★★★★

  【错因分析】易误选D项。

考生需准确掌握德育原则的概念及其贯彻要求。

  11.A【解析】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使其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

题干中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意思是“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炼,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体现了实际锻炼法的内涵。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实际锻炼法的掌握。

★★★★【错因分析】文言文理解有误。

  12.C【解析】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命题立意】考查再造想象的概念。

★★★

  【错因分析】易与创造想象想象混淆,考生应充分理解两者的概念。

  13.D【解析】学习的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命题立意】考查元认知策略的概念。

★★★★

  【错因分析】考生应理解各个学习策略的概念的本质区别,以免误选。

  14.A【解析】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

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从而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灵活性。

  【命题立意】考查功能固着的概念。

★★★★【错因分析】功能固着和心理定势易混淆。

  15.D【解析】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

  【命题立意】考查联觉的概念。

★★★

  【错因分析】对联觉的概念理解不透彻,易误选D项。

  16.D【解析】回忆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

【命题立意】考查回忆的概念。

★★

  【错因分析】回忆与再认易混淆,考生应牢记。

  17.B【解析】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例如,狂喜、暴怒、恐惧、绝望、剧烈的悲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它往往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

  【命题立意】考查激情的概念。

★★★

  【错因分析】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考生应牢记三者的区别。

  18.A【解喇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即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状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共同特质是人们生活在共同环境(如共同的文化状态同的社会生活方式等)中形成的,反映了社会的习俗和价值,是人格的共同部分。

个人特质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命题立意】考查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中各个特质的含义。

★★【错因分析】共同特质所指的对象是大多数人或一群人,首要特质指的对象是一个个体,考生应加以区分。

  19.C【解析】条件反射形成以后,如果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应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称为消退。

【命题立意】考查消退法的概念。

★★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记忆不牢固,易错选。

  20.C【解析】幽默,是指对于困境以幽默的方式处理。

它没有个人的不适及没有不快地影响别人情感的公开显露。

它与诙谐、说笑话还不完全一样。

幽默仍然允许一个人承担及集中注意于困窘的境遇上,而诙谐、打趣的话却引起分心或使从情感的问题上移开。

  【命题立意】考查防御机制中幽默的概念。

★★

  【错因分析】幽默的本质特点与升华、宣泄都不同,考生应加以区分。

  21.D【解析】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命题立意】考查罗森塔尔效应的概念。

★★★

  【错因分析】对罗森塔尔效应的概念记忆不牢固,易误选。

  二、辨析题(答案要点)

  22.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或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自觉的或系统的。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故,教育是有目的地影响人的活动。

(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它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如果失去了这一质的规定性,那就不能称之为教育了。

(3)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可能是有目的的,也可能是自发的,只有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才是教育。

因此,题干的描述是不正确的。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育内涵的理解。

★★★

  23.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1)教学的任务有五点,即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其他任务的实现都是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和基础上进行的。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学任务的理解。

★★★

  24.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

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

两者本质完全不同。

  【命题立意】考查逆向迁移和顺向迁移的区别。

★★★

  25.这种说法不正确的。

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

但是遗传只为能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要使能力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教育许多方面的共同作用。

  【命题立意】考查遗传对能力发展所起的作用。

★★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26.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主张:

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科学知识传递给下一代,而这些文化科学知识的精华就包含在学校设置的各门学科里。

教师的任务是把各门学科的知识教给学生,学生的任务是掌握预先为他们准备好的各门学科的知识。

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掌握。

★★★★

  27.

(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

  

(2)贯彻要求:

①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③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概念及其贯彻要求的掌握。

★★★★

  28.

(1)独特性;

(2)稳定性;(3)整合性;(4)功能性;(5)社会性。

【命题立意】考查人格的特征。

★★★★

  29.

(1)道德认知;

(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行为。

【命题立意】考查品德的结构。

★★★

  四、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30.

(1)①材料中的老师“并没有全盘否定张林的上网行为,而是与他聊起了互联网,聊了比尔•盖茨,充分肯定了他通过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这说明该老师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体现了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同时,也体现了该老师对说服教育法的运用。

②“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这说明该老师重视实际锻炼,体现了实际锻炼法。

③“针对他喜欢电脑的特点,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并让他担任组长”,这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

④“利用各种机会表扬他,与他沟通,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这说明该老师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激励为主,体现了疏导原则;同时也体现了该老师对品德评价法的运用。

  

(2)总体而言,材料中老师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31.

(1)老师肯定了张红的回答,否定了黄阳和柳丽的回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限制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教师应当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精神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