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63478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温州二外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命题时间:

2016年1月)

试卷Ⅰ

一、选择题:

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梭伦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下列不属于这场改革内容的是

A.颁布解负令,解放债务奴隶  B.为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C.按年收入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D.设立雅典最高法院受理公民投诉

2.雅典陪审法庭的审判方式规定,不到开庭的时候,没人知道谁将出席案件的审理,也没人知道谁将受到审判,在原告、被告及证人发言之后陪审员互不商量,陪审员只依法对案件本身负责,凭自己的良心和判断办事,不受任何外来权威的压迫。

这说明雅典司法

A.审判过程缺乏逻辑性B.审判结果具有偶然性

C.审判方式缺乏透明性D.审判具有相对的公正性

3.假设某年雅典全国人口约200000,自由民约为160000人,其中男性成年公民约45000人,

外邦人约30000人,奴隶约40000人。

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约是

A.160000人 B.45000人 C.75000人 D.130000人

4.《十二铜表法》规定:

“如果故意伤人肢体,又未与(受害人)和解者,则他本身亦应遭

受同样的伤害。

这一规定反映出《十二铜表法》

A.是罗马成文法起点B.掺杂原始落后古老习俗

C.保留维护贵族不合理法规D.注重法律程序,缺乏灵活变通

5.从罗马建国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在实施过程中所产生最主要作用是

A.理顺了帝国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B.促进了罗马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C.激发和调动了平民的爱国热情与参政积极性

D.调解了罗马人和外邦人之间的商业纠纷

6.恩格斯说:

“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

”下列表述符合恩格斯论断的是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有力支柱

C.罗马法维护罗马共和制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法学渊源

7.魏源在《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中介绍“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

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

”材料中的“巴厘满”是该国某一机构的音译词。

这一机构是

A.内阁B.议会C.首相D.最高法院

8.有人说光荣革命后的英国国王被套上许多“紧箍咒”。

其中第一个“紧箍咒”主要指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B.《王位继承法》的实施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D.《权利法案》的颁布

9.1783年12月,英国首相威廉•小皮特遭到了下议院不信任提案。

1784年小皮特提请国王

解散下院,提前大选。

结果新选出的下院支持小皮特,小皮特内阁得以留任,首相位置

得以巩固。

对此事件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首相凌

驾于议会B.国王是最高权力象征

C.内阁对议会负责D.议会有权倒阁

10.参加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

“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他说这番话的意图是

A.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B.政府权力不能受任何力量控制

C.美国应建立开明君

主制国家D.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绝对权力出现

11.美国人口普查局2010年12月下旬公布有关2010年人口普查的首份报告,其内容主要涉

及美国全国及各州人口数量变动情况。

分析人士指出这次人口普查结果将对美国政治版

图产生重要影响。

你认为其可能直接影响到的是

A.总统人选B.参议员席位分配

C.众议员席位分配D.最高法院大法官人选

12.某学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充满了理性精神的妥协”。

这种“妥协”主要表现在

①中央与各州之间②大州与小州之间

③北方与南方之间④立法、行政与司法之间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3.民主共和制下的美国总统与君主立宪制下的英国国王的区别有

①是否为国家元首②是否掌握国家行政大权

③是否由民主选举产生④是否受立法权制约

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④

D.②③

14.19世纪30年代人们普遍同意拉马丁“如果社会和政府不去探索和解决无产阶级问题,

将会使这个问题成为当今社会中最可怕的爆炸性问题”的说法。

当时“人们普遍同意”

的原因可能是

①法国里昂工人起义②英国宪章运动

③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④法国巴黎人民起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②③

15.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完成者”。

这三个最先进的国家是

A.英、法、德B.英、美、德C.英、法、美D.法、美、德

16.《共产党宣言》中说道:

“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些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

”下列人物中,不属于上述引文中“发明家”行列的是

A.傅立叶B.圣西门C.马克思D.欧文

17.“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在这条线后面,坐落着中

欧和东欧古国的都

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这段演说出自

A.斯大林  B.丘吉尔  C.杜鲁门   D.马歇尔

18.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

这一措施是

A.实施马歇尔计划 B.建立经互会C.组建北约 D.成立欧共体

19.“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

……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该条约的签订

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B.勾画出两极格局基本轮廓

C.标志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2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日本经济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但到1987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是

①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②以日美关系为基轴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③重视教育④积极谋求政治大国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1.在西欧经

济一体化促进政治一体化的背景下,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美国不是欧洲的一部分”的主要目的是

A.将美国势力赶出欧洲B.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C.抗衡苏联的扩张战略D.建立欧洲合众国

22.下列图片所示人物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A.创立欧洲共同体B.建立北约组织C.推行不结盟运动D.建立华约组织

23.下列事件中对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具有冲击作用的是

①欧盟成立②日本成为经济大国③中国振兴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4.欧洲走向联合是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的表现之一。

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欧盟成立②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③欧洲共同体建立④欧元正式启用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

25.某历史课题组在探究“苏联解体”课题过程中,搜集了如下资料,你认为按史料价值大小排序正确的应该是

①电影《战争之王》②当时各国记者报道③人民版《历史.必修一》教材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③①②

26.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

“美国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

益恶化。

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

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

这些国

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

”这表明

A.“一超多强”的局面被打破B.美国已沦为二等国家

C.多极化格局已经确立D.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27.“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有人认为七仙女和董永的美丽传说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这主要是指

A.刀耕火种是主要的耕作方式B.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C.农业灌溉技术世界领先D.农民生活富足,不存在土地兼并

28.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一项重要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B.都江堰C.“井渠”D.灵渠

29.图1是著名的商代四羊方尊,它以精美的造型为世人称道,以下关于商周青铜铸造的说法错误的是

A.商周青铜铸造的工艺水平很高

B.西周青铜器多作为礼器的象征

C.商周青铜铸造中已经使用水力鼓风装置

D.商周青铜铸造规模相当大

30.唐代诗人陆龟蒙名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所描绘瓷器的主要产地在

A.古代浙江B.古代

河南C.古代陕西D.古代河北

31.“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

”这是至今流传在上海地区的一首民谣。

下列对“黄婆婆”历史贡献的表述,正确的是

A.促进了古代蚕桑生产的发展B.推动了古代丝织技术的发展

C.促进了汉代纺织技术的改进D.推动了元代棉纺织业的发展

32.唐朝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

“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诗中的“草市”指的是

A.汴梁城固定的商品市场B.边疆繁荣的茶马市场

C.城乡间通宵营业的夜市D.乡村里形成的农贸集市

33.“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出现,常常被看作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的标志B.中国近代工业产生的标志

C.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的标志D.洋务运动的开始

34.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

经济政策的是

A.“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B.“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C.“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D.“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35.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下列企业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①发昌机器厂②保兴面粉厂③继昌隆缫丝厂④大生纱厂

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②③

36.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它首先出现在中国的

A.西北地区B.华北地区C.东北地区D.沿海地区

37.他是晚清状元,主张实业救国,中日甲午战争后,他愤而辞官从商,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这位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代表人物是

A.孙英德B.张謇C.方举赞D.陈启源

38.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下列表述,与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状况不相符的是

A.轻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B.民族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C.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D.民族工业与传统经济形式相比处于明显弱势

39.辛亥革命后,“抵制洋货”“实业救国”的行动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这里主要抵制的是

A.美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B.日本对中国的经济入侵

C.英国对中国的经济入侵D.俄国对中国的经济入侵

40.下列诗句比较恰当地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发展状况的是

A.千呼万唤始出来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D.无可奈何花落去

 

试卷Ⅱ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有2小题,第41题12分,第42题8分,共20分。

41.(12分)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议事会是抽签选举的,议员五百人,每一部落五十人,主席团职位由各部落轮流担任,其次序由抽签决定。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雅典公民的哪两种参政方式?

(2分)在雅典民主政治中

,这样的参政方式有何利弊?

(2分)

 

材料二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

——[古罗马]西塞罗

(2)材料二体现了罗马法中的什么思想?

(2分)这一思想对罗马法的发展有何意义?

(2分)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

图2所示会议的主要成果是什么?

(1分)这一成果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1分)该成果是如何具体体现这一特点的?

(2分)

 

42.(8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请对应写出图3、图4所示生产装置或生产工具的名称。

它们分别开始出现于中国历史上的什么朝代?

(4分)

 

材料二

(2)分析材料二后指出,宋朝东京和唐朝(前期)长安相比,其商业活动主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材料三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洋钳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性质分别发生了怎样的重要变动?

(2分)

高一历史答案

试卷Ⅰ

一、

选择题:

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B

B

C

D

B

D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D

C

A

C

B

A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C

C

B

D

B

B

C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D

D

C

A

A

D

B

C

B

C

试卷Ⅱ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有2小题,第41题12分,第42题8分,共20分。

41、

(1)抽签选举,轮流坐庄。

(2分)

雅典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1分)

但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很有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1分)

(2)人人平等,公正至上(或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自然法思想/)。

(2分)

这一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2分)

(3)1787年宪法;(1分)

最大特点:

“制约与平衡”原则;(1分)

体现:

行政、立法、司法这三项大权中的任何一项法定权力都要受到另外两项权力的制约。

(2分)(若仅答三权分立得1分)

或:

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权力,地方保持一定独立性;平衡大州与小州利益,参议院席位每州2名,众议院按人口比例分配;平衡

南方与北方利益,黑人5人折算成3人计算,仅得1分

42.

(1)水排(或水利鼓风装置)、曲辕犁。

(2分)汉代(或东汉)、唐代。

(2分)

(2)商业活动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2分)

(3)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分)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