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学高考一轮复习版 专题7 第3单元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6478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化学高考一轮复习版 专题7 第3单元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苏教版化学高考一轮复习版 专题7 第3单元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苏教版化学高考一轮复习版 专题7 第3单元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苏教版化学高考一轮复习版 专题7 第3单元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苏教版化学高考一轮复习版 专题7 第3单元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苏教版化学高考一轮复习版 专题7 第3单元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苏教版化学高考一轮复习版 专题7 第3单元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苏教版化学高考一轮复习版 专题7 第3单元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苏教版化学高考一轮复习版 专题7 第3单元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苏教版化学高考一轮复习版 专题7 第3单元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苏教版化学高考一轮复习版 专题7 第3单元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苏教版化学高考一轮复习版 专题7 第3单元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苏教版化学高考一轮复习版 专题7 第3单元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苏教版化学高考一轮复习版 专题7 第3单元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苏教版化学高考一轮复习版 专题7 第3单元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苏教版化学高考一轮复习版 专题7 第3单元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苏教版化学高考一轮复习版 专题7 第3单元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苏教版化学高考一轮复习版 专题7 第3单元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化学高考一轮复习版 专题7 第3单元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

《苏教版化学高考一轮复习版 专题7 第3单元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化学高考一轮复习版 专题7 第3单元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化学高考一轮复习版 专题7 第3单元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

苏教版化学高考一轮复习版专题7第3单元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

考纲定位

全国卷5年考情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的建立。

2.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4.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2017年:

Ⅰ卷T28(2、3);Ⅱ卷T27;Ⅲ卷T28(4)

2016年:

Ⅰ卷T27

(1)

(2);Ⅱ卷T27;Ⅲ卷T27(2、3)

2015年:

Ⅰ卷T28(4);Ⅱ卷T27(2、3)

2014年:

Ⅰ卷T28(3);Ⅱ卷T26(2、3)

2013年:

Ⅰ卷T28(2、3、4);Ⅱ卷T28

(1)

考点1|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对应学生用书第134页)

[考纲知识整合]

1.可逆反应

[示例] 向含有2mol的SO2的容器中通入过量氧气发生2SO2(g)+O2(g)

2SO3(g) ΔH=-QkJ·mol-1(Q>0),充分反应后生成SO3的物质的量________2mol(填“<”“>”或“=”,下同),SO2的物质的量________0mol,转化率________100%,反应放出的热量________QkJ。

【提示】 < > < <

2.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

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建立过程

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

反应过程如下:

以上过程可用如图表示:

若开始加入生成物,从逆反应建立平衡,则vt图为

(3)特征

(4)化学平衡状态的一般判定方法

[应用体验]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H2O

2H2↑+O2↑为可逆反应。

(  )

(2)在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充分反应,生成2molNH3。

(  )

(3)在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中v正一定大于v逆。

(  )

(4)对于NO2(g)+SO2(g)

SO3(g)+NO(g)反应,当每消耗1molSO3的同时生成1molNO2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  )

(5)对于A(g)+B(g)

2C(g)+D(g)反应,当密度保持不变,在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条件下,均不能作为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  )

(6)化学平衡建立过程中,反应物浓度减小而生成物浓度增大,当二者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  )

【提示】 

(1)× 

(2)× (3)× (4)× (5)× (6)×

[高考命题点突破]

命题点1 极端转化法确定可逆反应某状态的量

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X2(g)+Y2(g)

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1、0.3mol·L-1、0.2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

A.Z为0.3mol·L-1    B.Y2为0.4mol·L-1

C.X2为0.2mol·L-1D.Z为0.4mol·L-1

A [假设反应正向进行到底:

X2(g)+Y2(g)

2Z(g)

起始浓度/(mol·L-1)0.10.30.2

改变浓度/(mol·L-1)0.10.10.2

终态浓度/(mol·L-1)00.20.4

假设反应逆向进行到底:

X2(g)+Y2(g)

2Z(g)

起始浓度/(mol·L-1)0.10.30.2

改变浓度/(mol·L-1)0.10.10.2

终态浓度/(mol·L-1)0.20.40

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范围为0

0.4mol·L-1,0

]

2.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

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

0.1mol·L-1、0.3mol·L-1、0.08mol·L-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1∶c2=3∶1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

C.X、Y的转化率不相等

D.c1的取值范围为0

D [平衡浓度之比为1∶3,转化浓度亦为1∶3,故c1∶c2=1∶3,A、C不正确;平衡时Y生成表示逆反应速率,Z生成表示正反应速率,且vY(生成)∶vZ(生成)=3∶2,B不正确;由可逆反应的特点可知0

]

可逆反应中各物质的物理量(浓度、物质的量、体积、质量等),可运用极端假设法判断:

假设反应正向或逆向进行彻底,求出各物质物理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而确定它们有关物理量的范围。

注意:

①反应物物理量范围的最小值对应生成物的最大值;反应物物理量范围的最大值对应生成物的最小值。

②可逆反应的平衡物理量一定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但起始物理量可以为最大值或最小值。

命题点2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

3.将FeCl3溶液和KI溶液混合,发生反应:

2Fe3+(aq)+2I-(aq)

2Fe2+(aq)+I2(aq)。

下列各项能判断上述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导学号:

91720235】

A.溶液颜色不再变化

B.c(K+)不再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Fe2+同时消耗1molI-

D.v正(I-)=2v正(I2)

A [A项,溶液颜色不再变化,说明Fe3+、Fe2+及I2的浓度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项,钾离子浓度始终不变,因此c(K+)不变不能用于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C项,生成Fe2+和消耗I-均为正反应方向,不能判定达到平衡状态;D项,v正(I-)和v正(I2)同为正反应速率,v正(I-)=2v正(I2)不能用于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

4.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⑤混合气体的颜色,⑥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⑦某种气体的百分含量【导学号:

91720236】

(1)能说明2SO2(g)+O2(g)

2SO3(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能说明I2(g)+H2(g)

2HI(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3)能说明2NO2(g)

N2O4(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4)能说明C(s)+CO2(g)

2CO(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5)能说明A(s)+2B(g)

C(g)+D(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6)能说明NH2COONH4(s)

2NH3(g)+CO2(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7)能说明5CO(g)+I2O5(s)

5CO2(g)+I2(s)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答案】 

(1)①③④⑦ 

(2)⑤⑦ (3)①③④⑤⑦

(4)①②③④⑦ (5)②④⑦ (6)①②③ (7)②④⑦

(1)化学平衡状态判断“三关注”

①关注反应条件,是恒温恒容,恒温恒压,还是绝热恒容容器。

②关注反应特点,是等体积反应,还是非等体积反应。

③关注特殊情况,是否有固体参加或生成,或固体的分解反应。

(2)不能作为“标志”的四种情况

①反应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②恒温恒容下的体积不变的反应,体系的压强或总物质的量不再随时间而变化,如2HI(g)

H2(g)+I2(g)。

③全是气体参加的体积不变的反应,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随时间而变化,如2HI(g)

H2(g)+I2(g)。

④全是气体参加的反应,恒容条件下体系的密度保持不变。

总之,要抓住“变量不变”的量不变可作平衡的标志;如果该物理量始终是一个定值,就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平衡的标志。

考点2|化学平衡移动

(对应学生用书第136页)

[考纲知识整合]

1.化学平衡的移动

【提示】 化学平衡移动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正=v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平衡不发生移动;v正

即哪方向速率大就向哪方向移动。

2.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因素

(1)实验Ⅰ:

已知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平衡

Cr2O

+H2O

2CrO

+2H+

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0.1mol/L的K2Cr2O7溶液。

①向1号试管中加入几滴浓H2SO4,橙色变深,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②向2号试管中加入几滴浓NaOH溶液,橙色变黄色,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实验Ⅱ:

将充入NO2的球放入热水,颜色变化为红棕色变深,放入冰水中颜色变化为红棕色变浅,说明2NO2(g)

N2O4(g)的ΔH<0。

(3)外界因素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①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的vt图

a.增大反应物浓度    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V减小) d.使用催化剂(或等体反应的加压)

e.等体反应减压

提醒:

在vt图中注意条件改变,v(正)、v(逆)的连续性和突跃性。

②平衡移动规律

改变的条件(其他条件不变)

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浓度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压强(对

有气体

参加的

反应)

反应前后气

体体积改变

增大压强

向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

向气体分子总数增大的方向移动

反应前后气

体体积不变

改变压强

平衡不移动

温度

升高温度

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

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催化剂

同等程度改变v(正)、v(逆),平衡不移动

(4)几种特殊情况说明

①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化学平衡没影响。

②“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a.恒温、恒容条件:

原平衡体系

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b.恒温、恒压条件:

原平衡体系

―→

③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影响。

(5)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如对N2(g)+3H2(g)

2NH3(g)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N2)=amol/L,压强为p,在恒温下,将容器容积缩小一半,达到平衡时,c′(N2)<2amol/L,p′<2p。

[应用体验]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往平衡体系FeCl3+3KSCN

Fe(SCN)3+3KCl中加入KCl固体,平衡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颜色将变浅。

(  )

(2)对于2NO2(g)

N2O4(g)平衡体系,扩大体积减小压强,再达到平衡时颜色变深。

(  )

(3)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mX(g)+nY(s)

pZ(g) ΔH<0,达化学平衡后,通入氦气,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  )

(4)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此时v吸增大,v放减小。

(  )

(5)通过改变一个条件使某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一定增大。

(  )

(6)若平衡发生移动,则v正和v逆一定改变,同理v正、v逆改变,平衡一定移动。

(  )

(7)对于2NH3(g)

N2(g)+3H2(g)反应,恒温恒容下再充入一定量的NH3,NH3的转化率增大。

(  )

(8)对于任何可逆反应,改变体系的温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  )

【提示】 

(1)× 

(2)× (3)× (4)× (5)× (6)× (7)× (8)√

[高考命题点突破]

命题点1 化学平衡移动与转化率变化的判断

1.(2018·绵阳一诊)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

SO2(g)+2CO(g)

2CO2(g)+S(l) ΔH<0。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1molSO2和nmolCO发生反应,5min后达到平衡,生成2amolC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2min的平均速率v(SO2)=0.1amol·L-1·min-1

B.当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从容器中分离出部分硫,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移动

D.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和加入催化剂,SO2的转化率均增大

B [反应前5min,v(CO2)=

=0.2amol·L-1·min-1,所以v(SO2)=

v(CO2)=0.1amol·L-1·min-1,故前2min的平均速率大于0.1amol·L-1·min-1,A不正确;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的可逆反应,因此当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时,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S是液体,改变液体的质量,平衡不移动,C不正确;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SO2的转化率降低,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状态,转化率不变,D不正确。

]

2.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某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并达到平衡:

X(g)+3Y(g)

2Z(g) ΔH<0。

当改变某个条件并维持新条件直至新的平衡时,表中关于新平衡与原平衡的比较正确的是(  )

选项

改变条件

新平衡与原平衡比较

A

升高温度

X的转化率变小

B

增大压强

X的浓度变小

C

充入一定量Y

Y的转化率增大

D

使用适当催化剂

X的体积分数变小

A [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X的转化率变小,A正确;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但容器的体积减小,X的浓度增大,B错误;充入一定量Y,X的转化率增大,而Y的转化率减小,C错误;使用适当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平衡,X的体积分数不变,D错误。

]

判断转化率的变化时,不要把平衡正向移动与反应物转化率提高等同起来,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1)改变温度或压强,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率增大。

(2)两种或多种反应物的反应,增大某一反应物的浓度,其他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而自身的减小。

(3)只有一种反应物时(恒温恒容)

反应实例

反应物

的浓度

平衡移动

转化率

变化

产物百

分含量

2SO3(g)

2SO2(g)+O2(g)

增大

正向

减小

减小

2NO2(g)

N2O4(g)

增大

正向

增大

增大

2HI(g)

I2(g)+H2(g)

增大

正向

不变

不变

命题点2 利用vt图判断影响平衡的条件

3.(2018·临沂模拟)根据vt图分析外界条件改变对可逆反应A(g)+3B(g)

2C(g) ΔH<0的影响。

该反应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可见在t1、t3、t5、t7时反应都达到平衡,如果t2、t4、t6、t8时都只改变了一个反应条件,则下列对t2、t4、t6、t8时改变条件的判断正确的是(  )

【导学号:

91720237】

A.使用了催化剂、增大压强、减小反应物浓度、降低温度

B.升高温度、减小压强、减小反应物浓度、使用了催化剂

C.增大反应物浓度、使用了催化剂、减小压强、升高温度

D.升高温度、减小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使用了催化剂

D [t2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平衡逆向移动,排除A、C项;t4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可以是减小压强;t6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正向移动,所以是增大反应物浓度,D项符合。

]

4.(2018·武汉模拟)在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气体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

A(g)+xB(g)

2C(g),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量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

91720238】

A.20~30min时温度、压强不变,40min时温度不变,增大压强

B.8min前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8mol·(L·s)-1

C.反应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20~40min时该反应的环境温度不变

D [第30minA、B、C的浓度突然减小,说明此时应为增大容器体积,减小压强;第40min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且平衡向左移动,说明此时反应温度升高,A错误;8min前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0133mol·(L·s)-1,B错误;由A、B、C三种物质单位时间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可知反应方程式中的x=1,而第40min时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放热,C错误;20~40min时该平衡没有移动,故反应温度没有改变,D正确。

]

命题点3 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5.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

A.SO2被氧化为SO3,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

2SO2(g)+O2(g)

2SO3(g)

B.500℃左右的温度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N2(g)+3H2(g)

2NH3(g) ΔH<0

C.H2、I2、HI平衡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加深:

H2(g)+I2(g)

2HI(g)

D.实验室采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Cl2+H2O

H++Cl-

+HClO

D [加入催化剂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但不会引起平衡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A错误;合成氨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500℃左右的温度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是从反应速率不能太低和催化剂的活性两方面考虑,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B错误;在H2(g)+I2(g)

2HI(g)平衡中,增大压强,浓度增加,颜色加深,平衡不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错误;氯气和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大,化学平衡逆向进行,减小氯气在水中溶解度,实验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正确。

]

6.对于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甲:

A(g)+B(g)

C(g) ΔH<0

乙:

A(s)+B(g)

C(g) ΔH<0

丙:

A(g)+B(g)

2C(g) ΔH>0

达到化学平衡后,改变条件,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升温,平衡移动方向分别为(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此时反应体系的温度均比原来________(填“高”或“低”)。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化分别为(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2)加压,使体系体积缩小为原来的

①平衡移动方向(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②设压缩之前压强分别为p甲、p乙、p丙,压缩后压强分别为p′甲、p′乙、

p′丙,则p甲与p′甲,p乙与p′乙,p丙与p′丙的关系分别为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3)恒温恒压充入氖气,平衡移动方向(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答案】 

(1)向左 向左 向右 高 减小 减小 不变

(2)①向右 不移动 不移动 ②p甲

(3)向左 不移动 不移动

(1)压强的影响实质是浓度的影响,所以只有当这些“改变”造成浓度改变时,平衡才有可能移动。

如一定温度下,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的反应,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充入“惰性气体Ar”,尽管容器的压强增大,但N2、H2和NH3的浓度不变,故平衡不发生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的目的是“减弱”外界条件的改变,而不是“消除”外界条件的改变。

如:

①增大反应物A的浓度,平衡右移,但达到新的平衡后,A的浓度比原平衡的大。

②若对体系N2(g)+3H2(g)

2NH3(g),从30MPa加压到60MPa,化学平衡右移,达到新的平衡时30MPa<p<60MP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