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2976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29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docx

河北省衡水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

2018-2019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枣强中学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1-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1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化镁用作耐火材料

B.向Na2CO3溶液中滴加醋酸溶液,一定有CO2气体生成

C.明矾溶于水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D.Na2O2常用于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2.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铁与钢的区别在于生铁含碳杂质,而钢不含

B.铜在自然界中的含量高,所以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

C.黑色金属材料包括铁、铬、锰及其化合物

D.金属一般都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3.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NH4+、Ca2+、OH﹣、HCO3﹣B.Ag+、H+、SO32﹣、ClO﹣

C.NH4+、Br﹣、Na+、SO42﹣D.H+、Cl﹣、Fe2+、NO3﹣

 

4.下列关于Li、Na、K、Rb、Cs的叙述均正确的一组是(  )

①金属性最强的是锂②氧化性最强的是锂离子③在自然界中均以化合态形式存在④Li的密度最大⑤铯与水反应十分剧烈,甚至会发生爆炸⑥粒子半径:

Rb+>K+>Na+,Cs>Cs+.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④⑥D.②③⑤⑥

 

5.下列保存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保存液溴时向其中加入少量酒精,减少挥发

B.氢氟酸保存在塑料塞的玻璃瓶中,防止瓶口和塞子粘住

C.氨水易挥发,应密封在低温处保存

D.金属锂应保存在煤油中,防止被氧化

 

6.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6g铁粉在0.1mol氯气中充分燃烧,转移电子数为0.3NA

B.2.5mL16mol•L﹣1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04NA

C.7.8gNa2S和Na2O2的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等于0.1NA

D.常温下,5.6g铁钉与足量浓硝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7.amolNa2O2和bmolNaHCO3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250℃,使其充分反应,当排出气体为两种气体时,a:

b不可能为(  )

A.3:

4B.4:

5C.2:

3D.3:

2

 

8.下列与处理方法对应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工业上用水吸收NO2生产硝酸:

3NO2+H2O═2HNO3+NO

B.用氨水除去工业原料氯化铵中的氯化铁杂质:

Fe3++3OH﹣═Fe(OH)3↓

C.用熟石灰处理泄漏的液氯:

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D.用明矾除去水中的悬浮颗粒物:

Al3++3H2O⇌Al(OH)3(胶体)+3H+

 

9.下列反应与Na2O2+SO2→Na2SO4相比较,Na2O2的作用相同的是(  )

A.2Na2O2+2CO2→2Na2CO3+O2

B.2Na2O2+2SO3→2Na2SO4+O2

C.Na2O2+H2SO4→Na2SO4+H2O2

D.3Na2O2+Cr2O3→2Na2CrO4+Na2O

 

10.如表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BCD

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从饱和食盐水中提取NaCl晶体

分离酒精和水

A.AB.BC.CD.D

 

11.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nm~100nm之间

B.用平行光照射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可以加以区分

C.把FeCl3饱和溶液滴入到NaOH溶液中,以制取Fe(OH)3胶体

D.树林中的晨曦,该现象与丁达尔效应有关

 

12.某同学研究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①:

2.7gAl

X溶液

Al(OH)3沉淀

方案②:

2.7gAl

Y溶液

Al(OH)3沉淀

NaOH溶液和稀盐酸的浓度均是3mol/L,如图是向X溶液和Y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和稀盐酸时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溶液溶质为AlCl3,Y溶液溶质为NaAlO2

B.b曲线表示的是向X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C.在O点时两方案中所得溶液浓度相等

D.a、b曲线表示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13.向含1molHCl和lmolMg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1mol/L的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V)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14.某稀溶液中含有Fe(NO3)3、Cu(NO3)2、HNO3,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2+的浓度(纵坐标/mol•L﹣1)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横坐标/mol)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溶液中Fe(NO3)3、Cu(NO3)2、HNO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1:

1:

4B.1:

3:

1C.3:

3:

8D.1:

1:

1

 

15.FeCO3与砂糖混用可以作补血剂,实验室里制备FeCO3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利用KSCN溶液检验FeSO4溶液是否变质

B.沉淀过程中有CO2气体放出

C.过滤搡作的常用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D.产品FeCO3在空气中高温分解可得到纯净的FeO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避免船体遭受腐蚀,在船舶的外壳装上若干锌块,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B.原电池工作时,电流的方向由正极→负载→负极→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正极

C.白铁(镀锌铁)镀层破损后,铁皮依然受到保护

D.在铁制品上镀铜时,铁制品作电镀池的阳极,铜盐为电镀液

 

17.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Al(OH)3↓

B.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OH﹣

C.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

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

 

18.下列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

A.向0.1mol/L、pH=1的NaHA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H++OH﹣=H2O

B.稀硝酸中加入过量铁粉:

Fe+4H++NO3﹣═Fe3++NO↑+2H2O

C.表示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H2SO4(aq)+

Ba(OH)2(aq)=

BaSO4(s)+H2O(l)△H=﹣57.3kJ/mol

D.NH4Al(SO4)2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使SO42﹣完全沉淀:

Al3++2SO42﹣+2Ba2++4OH﹣=AlO2﹣+2BaSO4↓+2H2O

 

19.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①微粒半径:

K+>Al3+>S2﹣>Cl﹣②氢化物的稳定性:

HF>HCl>H2S>PH3>SiH4

③离子的还原性:

S2﹣>Cl﹣>Br﹣>I﹣④氧化性:

Cl2>S>Se>Te

⑤酸性:

H2SO4>H3PO4>H2CO3>HClO⑥非金属性:

O>N>P>Si.

A.只有①B.①③⑤C.②④⑤⑥D.①③

 

20.同位素示踪法可用于反应机理的研究,下列反应中同位素示踪表示正确的是(  )

A.2Na218O2+2H2O=4Na18OH+O2↑

B.2KMnO4+5H218O2+3H2SO4=K2SO4+2MnSO4+518O2↑+8H2O

C.NH3•2H2O+HCl=NH4Cl+2H2O

D.K37ClO3+6HCl=K37Cl+3Cl2↑+3H2O

 

21.如图所示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Z>Y>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R>W

C.WX3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D.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能相互反应

 

22.下列化合物中所有化学键都是共价键的是(  )

A.Na2O2B.NaOHC.BaCl2D.H2SO4

 

23.已知:

HCN(aq)与NaOH(aq)反应的△H=﹣12.1kJ•mol﹣1;HCl(aq)与NaOH(aq)中和反应的△H=﹣55.6kJ•mol﹣1.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  )

A.+43.5kJ•mol﹣1B.﹣43.5kJ•mol﹣1

C.﹣67.7kJ•mol﹣1D.+67.7kJ•mol﹣1

 

24.航天燃料从液态变为固态,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突破.铍是高效率的火箭材料,燃烧时放出巨大的能量,已知1kg金属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62700kJ.则铍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Be+

O2═BeO△H=﹣564.3kJ•mol﹣1

B.Be(s)+

O2(g)═BeO(s)△H=+564.3kJ•mol﹣1

C.Be(s)+

O2(g)═BeO(s)△H=﹣564.3kJ•mol﹣1

D.Be(s)+

O2(g)═BeO(g)△H=﹣564.3kJ•mol﹣1

 

25.少量铁粉与100mL0.01mol/L的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慢.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  )

①加H2O ②加NaOH固体③滴入几滴浓盐酸 ④加CH3COONa固体 

⑤加NaCl溶液 ⑥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 ⑦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 ⑧改用10mL0.1mol/L盐酸.

A.①⑥⑦B.③⑤⑧C.③⑦⑧D.⑤⑦⑧

 

26.如图所示各烧杯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

A.⑤②①④③B.③②⑤④①C.⑤④②③①D.⑤②①③④

 

27.结合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和Ⅱ中正极均被保护

B.Ⅰ和Ⅱ中负极反应均是Fe﹣2e﹣=Fe2+

C.Ⅰ和Ⅱ中正极反应均是O2+2H2O+4e﹣=4OH﹣

D.Ⅰ和Ⅱ中分别加入少量K3[Fe(CN)6]溶液,均有蓝色沉淀

 

28.某充电宝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为:

xLi+Li1﹣nMn2O4

LiMn2O4,某手机镍氢电池总反应为:

NiOOH+MH

M+Ni(OH)2(M为储氢金属或合金),有关上述两种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向正极迁移

B.锂离子电池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

LiMn2O4﹣xe﹣=Li1﹣nMn2O4+xLi+

C.如图表示用锂离子电池给镍氢电池充电

D.镍氢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NiOOH+H2O+e﹣=Ni(OH)2+OH﹣

 

29.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

(1)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2)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3amolB;

(3)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4)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5)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6)单位时间消耗amolA,同时生成3amolB;

(7)A、B、C的分子数目比为1:

3:

2.

A.

(2)(5)B.

(1)(3)C.

(2)(7)D.(5)(6)

 

30.“类推”这种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有时会产生错误结论,因此类推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决定其正确与否,下列几种类推结论中错误的是(  )

①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所有金属与水反应都生成碱和H2

②铁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就会生锈,性质更活泼的铝不能稳定存在于空气中

③Al(OH)3、Cu(OH)2受热易分解,Fe(OH)3受热也易分解

④不能用电解熔融的AlCl3来制取金属铝;也不能用电解熔融的MgCl2来制取金属镁.

A.①④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个小题,共4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1.(10分)(2018秋•衡水校级期中)盐酸、硫酸和硝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化学实验室里必备的重要试剂.

请回答下列各问:

(1)常温下,可用铁、铝制的容器盛放浓硫酸,说明浓硫酸具有      性.

(2)硝酸铜是制备Cu﹣Zn﹣Al系催化剂的重要原料,工业上用洗净的废铜屑作原料来制备硝酸铜.下列制备方法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是      (填序号).

①Cu+HNO3(浓)→Cu(NO3)2

②Cu+HNO3(稀)→Cu(NO3)2

③Cu

CuO

Cu(NO3)2

(3)①在50mL18mol•L﹣1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铜片,加热使之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可能是      .

A.20.16LB.6.72LC.10.08LD.15.12L

②若使上述反应①中剩余的铜片继续溶解,可向其中加入硝酸钠,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某同学向浸泡铜片的稀盐酸中加入H2O2后,铜片溶解,并且该反应的产物只有氯化铜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2.(10分)(2018秋•衡水校级期中)已知A、B、C、D、E、F都是短周期的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B的单质常温下为气体,C和E同主族,C和E可形成EC2和EC3两种分子,D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

②上述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写化学式).

(2)C、D、E、F四种元素对应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用离子符号表示)      .

(3)工业上常用A、B组成的物质X来检验F的单质是否发生泄漏,有大量白烟生成,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其中该反应中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33.(10分)(2018秋•衡水校级期中)

(1)镍氢碱性充电电池被誉为“绿色化学电源”,充、放电时的反应:

2Ni(OH)2

2NiO(OH)+H2.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充电时,该电极应与电源的      (填“正”或“负”)极相连.

(2)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氮气.已知:

N2(g)+3H2(g)⇌2NH3(g)△H=﹣92.4kJ•mol﹣1,2H2(g)+O2(g)═2H2O(l)△H=﹣572kJ•mol﹣1.则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液态水和氮气时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3)研究表明工业上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表中为各物质在不同时刻的浓度.

时间/minC(N2)/mol.L﹣1C(H2)/mol.L﹣1C(NH3)/mol.L﹣1

00.61.80

50.48X0.24

100.260.780.68

0~5min,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反应在5分钟时,条件发生了改变,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填序号).

a.增加氢气的浓度b.降低温度c.使用催化剂d.分离出NH3.

 

34.(10分)(2018秋•衡水校级期中)铝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工业上用Al2O3和冰晶石(Na3AlF6)混合熔融电解制得.

①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和SiO2等.从铝土矿中提炼Al2O3的流程如图:

②以萤石(CaF2)和纯碱为原料制备冰晶石的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1的化学方程式      ;      ;

(2)若气体A过量,则反应2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写出由D制备冰晶石的化学方程式      ;

(4)以石墨为阳极,电解氧化铝制铝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

 

 

2018-2019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枣强中学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1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化镁用作耐火材料

B.向Na2CO3溶液中滴加醋酸溶液,一定有CO2气体生成

C.明矾溶于水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D.Na2O2常用于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钠的重要化合物.

【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A、依据氧化镁的熔点高回答即可;

B、依据醋酸的量回答即可;

C、依据铝离子水解回答即可;

D、依据过氧化钠与水以及二氧化碳的产物回答.

【解答】解:

A、氧化镁的熔点高,故常用作耐火材料,故A正确;

B、醋酸为一元酸,逐滴滴入到碳酸钠溶液中,首先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方程式为:

Na2CO3+CH3COOH=CH3COONa+NaHCO3,故无气体放出,再滴入醋酸,才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B错误;

C、明矾为KAl(SO4)2,其中铝离子水解反应为:

Al3++3H2O=Al(OH)3(胶体),Al(OH)3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故C正确;

D、过氧化钠与人体呼出的水反应生成氧气,与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液生成氧气,故常用作呼吸面具,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钠及其化合物、铝的化合物以及氧化镁的物理性质,属于综合性考查的基础题,较简单.

 

2.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铁与钢的区别在于生铁含碳杂质,而钢不含

B.铜在自然界中的含量高,所以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

C.黑色金属材料包括铁、铬、锰及其化合物

D.金属一般都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考点】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A.生铁与钢的区别为含碳量不同;

B.金属的使用与金属活动性有关;

C.根据金属的颜色和性质等特征,将金属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主要指铁、锰、铬及其合金;

D.结合金属的通性分析.

【解答】解:

A.生铁与钢的区别为含碳量不同,均含C元素,但钢中含碳量较低,故A错误;

B.金属的使用与金属活动性有关,Al在自然界中的含量最高,但金、银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故B错误;

C.根据金属的颜色和性质等特征,将金属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主要指铁、锰、铬及其合金,不是化合物,故C错误;

D.由金属的通性可知,金属一般都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金属单质及化合物的综合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相关概念及金属的性质、含量及人类生活中的使用等为解答的关键,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中等,选项C为易错点.

 

3.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NH4+、Ca2+、OH﹣、HCO3﹣B.Ag+、H+、SO32﹣、ClO﹣

C.NH4+、Br﹣、Na+、SO42﹣D.H+、Cl﹣、Fe2+、NO3﹣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分析】A.铵根离子、钙离子、碳酸氢根离子都与氢氧根离子反应;

B.次氯酸根离子能够氧化亚硫酸根离子、氢离子与次氯酸、亚硫酸根离子反应,银离子与亚硫酸根离子反应;

C.四种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能够共存;

D.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能够氧化亚铁离子.

【解答】解:

A.Ca2+、OH﹣、HCO3﹣之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NH4+、OH﹣、之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SO32﹣、ClO﹣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与SO32﹣、ClO﹣反应,Ag+、SO32﹣之间发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NH4+、Br﹣、Na+、SO42﹣之间不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C正确;

D.Fe2+、H+、NO3﹣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为中等难度的试题,注意掌握离子反应发生条件,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

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Fe3+和SCN﹣)等;试题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检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4.下列关于Li、Na、K、Rb、Cs的叙述均正确的一组是(  )

①金属性最强的是锂②氧化性最强的是锂离子③在自然界中均以化合态形式存在④Li的密度最大⑤铯与水反应十分剧烈,甚至会发生爆炸⑥粒子半径:

Rb+>K+>Na+,Cs>Cs+.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④⑥D.②③⑤⑥

【考点】碱金属的性质.

【分析】①依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解答;

②金属性越强,阳离子氧化性越弱;

③活泼金属在自然界中只能够以化合态存在;

④碱金属从上到下密度逐渐增大;

⑤依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结合钠、钾与水反应现象解答;

⑥依据原子半径大小比较规律:

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解答.

【解答】解:

①Li、Na、K、Rb、Cs属于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所以金属性最强的是铯,故①错误;

②Li、Na、K、Rb、Cs属于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所以金属性最弱的是锂,所以氧化性最强的是锂离子,故②正确;

③碱金属单质性质活泼,容易与空气中水、氧气反应,所以在自然界中均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故③正确;

④碱金属从上到下密度逐渐增大,所以Li的密度最小,故④错误;

⑤Li、Na、K、Rb、Cs属于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所以铯金属性强于钠和钾,与水反应剧烈程度强于钠和钾,故⑤正确;

⑥电子层不同的,一般电子层越大半径越大,所以Rb+、K+、Na+,电子层依次减少,所以半径Rb+>K+>Na+;Cs、Cs+,电子层依次减少,所以半径Cs>Cs+,故⑥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碱金属的性质,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熟练程度,掌握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5.下列保存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保存液溴时向其中加入少量酒精,减少挥发

B.氢氟酸保存在塑料塞的玻璃瓶中,防止瓶口和塞子粘住

C.氨水易挥发,应密封在低温处保存

D.金属锂应保存在煤油中,防止被氧化

【考点】化学试剂的存放.

【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酒精能加速溴的挥发;

B、氢氟酸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

C、易挥发的物质应该低温保存;

D、易和氧气反应是金属应该选用密度大于该金属且和该金属不反应的液体保存.

【解答】解:

A、溴易溶于酒精,但酒精是易挥发性的物质,导致加速溴的挥发,故A错误;

B、氢氟酸能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所以不能保存在玻璃瓶中,应该保存在塑料瓶中,故B错误;

C、氨水易挥发,升高温度能加速氨水的挥发,所以氨水应该密封在低温处保存,故C正确;

D、锂易和氧气反应,煤油的密度大于锂的密度,锂放入煤油中会漂浮在表面上,所以不能防止被氧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化学试剂的存放,难度不大,化学试剂的存放要遵循“安全性、包纯性、方便性”原则.

 

6.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6g铁粉在0.1mol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