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能力测试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3007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能力测试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公务员能力测试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公务员能力测试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公务员能力测试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公务员能力测试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公务员能力测试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公务员能力测试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公务员能力测试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公务员能力测试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公务员能力测试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公务员能力测试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公务员能力测试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公务员能力测试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公务员能力测试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公务员能力测试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公务员能力测试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公务员能力测试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公务员能力测试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公务员能力测试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公务员能力测试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能力测试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doc

《公务员能力测试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能力测试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doc(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务员能力测试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doc

公务员能力测试突发事件应对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新中国第一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性基本法律是( B)。

A、《紧急状态法》              B、《突发事件应对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   D、《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A  )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A、2007年8月30日  B、2007年7月10日  C、2007年9月20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B  )起施行。

A、2007年10月1日  B、2007年11月1日 C、2007年12月1日

4、新闻媒体应当(C )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

 

A、有偿  B、自愿  C、无偿

5、(  C)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A、国务院 B、省级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6、( C)的应急能力,是全部应急管理的基础。

 

A、政府  B、专业指挥机构  C、基层  

7、“一案三制”指的是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B )。

   

A、法规  B、法制  C、体系

8、我国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的要求是:

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 D)。

A、上级政府管理为主    B、县以上政府管理为主

C、基层政府管理为主    D、属地管理为主

9、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有关市人民政府、省有关部门要立即如实向省政府报告,报告时间最迟不超过(A )小时。

  

A、2 B、4 C、6

10、各级人民政府(C )是本辖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A、应急办主任 B、分管领导 C、主要领导

11、自然灾害的应急救助是以(B )为基本行政单元实施灾情管理。

A、乡镇级    B、县级    C、地市级    D、省级

12、一级响应只需要满足下面选项中哪一条就可以?

(A )

A、死亡200人以上

B、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少于90万

C、倒塌(严重损坏房屋)5万间以上,少于15万间

D、死亡人口100人以上,200人以下

13、政府危机管理的最优化原则是(D )

A、公众利益至上原则 B、快速反映原则

C、协调性原则       D、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原则

14、下列哪个不是“四不放过”原则?

( C)

A、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B、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

C、检查验收未通过不放过    D、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15、下列不属于公共卫生事件特点的是(D  )。

A、成因的多样性    B、传播的广泛性    C、分布的差异性  D、治理的单一性

1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信息管理遵循(B  )的原则。

A、早期发现、早期报告和早期处置

B、网络直报、分层管理、逐级审阅、分级处置

C、共同参与、协调配合             

D、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国际合作

17、能否处理好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关键原则是(B )。

A、以人为本原则    B、尽早化解原则

C、依法处理原则    D、当地领导负责原则

18、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一旦发生,首先要做的就是( B)。

A、领导与群众直接对话    B、迅速控制事态

C、主导舆论导向          D、动用武装力量

19、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涉及范围、造成的危害程度、可控性等各不相同,实行( B)。

A、分级管理   B、分类管理  C、分层管理  D、分群管理   

20、在危机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 )

A、最高决策机构 B、综合协调机构

C、决策咨询机构 D、职能组织机构

21、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可以对突发事件应对活动起到(    B)作用。

A、控制 B、规范 C、预防。

22、突发事件最基层的行政责任主体是(  B)。

A、乡镇人民政府 B、县人民政府 C、市人民政府。

23、下列不属于应急物质储备范围的是( A  )。

A、应急救援人员 B、应急救援物质 C、应急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

24、突发事件发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该向本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 B)相关信息。

A、通知   B、通报   C报告。

25、采取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措施仍然不能控制事态发展时,相应的应对措施是(B   )。

A、尽快修改相关法律条文  B、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C、静观事态发展。

26、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C )、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A、监测与预报    B、监测与预防    C、监测与预警。

27、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由(A )具体负责。

A、国务院  B、省政府  C、市级政府  D、县级政府

2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新闻媒体擅自发布有关突发事件的真实信息,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有权对其做出何种处理决定(C )。

A、警告   B、停止其业务活动  C、以上都错,无权对新闻媒体做出处理决定。

29、某区某单位未按照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某区人民政府可以对其处以最高额度几万元的罚款( C)。

A、5万元   B、15万元   C、20万元。

3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A )。

A、红、橙、黄、蓝   B、红、黄、橙、绿   C、红、黄、绿、蓝。

31、对于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管辖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下列哪一项规定是正确的(A  )。

A、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管辖,法律或行政法规有规定的除外

B、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管辖,法律或行政法规有规定的除外

C、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街道负责管辖,法律或行政法规有规定的除外。

32、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 B)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A、信息报告  B、预测预警  C、信息发布。

33、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 C)、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A、事件经过  B、救援措施  C、预警级别。

34、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B  )。

A、保留  B、撤销  C、升级。

35、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四个等级。

其中重大事故的标准是( B)

A、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B、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C、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5000万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D、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36、《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具有( C )效力。

A、宪法  B、法律  C、法规。

37、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从应急方针、策划、准备、响应、恢复到预案的管理与评审改进,形成了一个(   C)并持续改进的体系结构。

A、相对独立  B、紧密联系  C、有机联系。

38、国务院和(A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A、县级  B、地市级  C、省级。

39、(A   )根据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遭受损失的情况,制定扶持该地区有关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A、国务院  B、本地人民政府  C、全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

40、(C    )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伤亡的人员依法给予抚恤。

A、国务院  B、民政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41、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C  )。

A、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B、及时发布信息广而告之 C、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

42、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是(A   )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A、预防  B、遏制  C、消除。

43、预防与应急准备,是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必须立足于(A   )的原则。

A、预防为主  B、控制为主  C、处理为主。

44、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组织处置工作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并由(C )针对事件的性质和特点,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A、法院  B、检察院  C、公安机关。

45、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响应程序可分为( A )、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A、接警  B、处理  C、汇报。

46、应急预案的层次可分为综合预案、( B )、现场预案。

A、单位预案  B、专项预案  C、个体预案。

47、国务院( B)出台《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A、2005年    B、2006年   C、2007年 D、2008年

48、应急响应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其中包括(A )。

A、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  B、应急队伍的建设

C、事故损失评估        D、应急预案的演练

49、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首先使事故(D  )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A、发生区域  B、影响生产   C、引发地区  D、影响区域

50、(C )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

A、分级响应  B、统一指挥  C、公众动员机制D、以人为本

51、需要多个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事件,由该类突发事件的(A )牵头,其他部门予以协助。

A、业务主管部门B、上级领导机关  C、行政主管部门D、行业指导部门

52、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事故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A ),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A、绿色通道 B、快速通道 C、特殊通道  D、直线通道

53、下列不属于危机基本特征的是(D )。

A、危害性    B、不确定性

C、超常性    D、不可转化性

54、发生规模大,后果特别严重,发生在一个市(地)以内或是波及两个市(地)以上,需要动用省级有关部门力量方可控制的危机事件,应属于( C)。

A、一般危机事件    B、较大危机事件

C、重大危机事件    D、特别重大危机事件

55、政府采取危机应对措施必须有宪法上的授权,并且政府启动危机管理机制必须有法律上的明确规定。

这即告诉我们,政府在危机应对中应当遵循(A  )。

A、合法性原则    B、合理性原则    C、责任原则    D、时效原则

56、下列关于危机决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

A、危机决策往往是在条件充分的情景下做出的

B、危机决策往往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景下做出的

C、危机决策往往是在时间不充裕的情景下做出的

D、危机决策往往是在后果不确定的情景下做出的

57、在公共危机管理沟通机制建设中应避免出现的情况是( A)。

A、保持沉默,少说为佳    B、保证正规渠道畅通

C、保持信息口径一致      D、保证公众的知情权

58、关于危机事件新闻发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一定要及时、准确,争取先声夺人。

B、充分考虑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把有些很严重的危机事件暂时说得轻些。

C、不能因为没有弄清楚情况而对相关信息不予披露。

D、新闻发布可通过新闻发布会、吹风会、新闻通稿、记者采访、书面回答记者提问等多种方式进行。

59、建立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时,要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属于(  D)

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60、在非常规状态下,即便没有针对某种特殊情况的具体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也可进行公共危机紧急处置,以防止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受到更大损失。

这是指(B  )。

A、权力优先性  B、紧急处置性  C、程序特殊性 D、社会配合性

61、在公共危机状态下,由于时间紧迫,不可能有很多时间去搜集大量信息,只能依据不充分的信息作决策,这指的是(  C)。

A、事态的严峻性 B、时间的紧迫性 C、信息的不充分性 D、资源的有限性

62、制定公共危机应急救援预案的基础是(   B)。

A、现场调查             B、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  

C、事故等级和类型的划分 D、应急响应机制

63、定期进行信息沟通,提供与公共危机有关的研究报告,提出处置的建议和意见等的公共危机预警系统是(   D)。

A、监测系统 B、组织系统 C、决策系统 D、咨询系统

64、地方政府是发现公共危机事件苗头、预防发生、首先应对、防止扩散的第一责任人。

这是指公共危机管理的(B )。

A、社会性大协作原则 B、属地管理原则 C、常设性原则 D、统一指挥原则

65、公共危机管理过程的第一道防线是(  B )。

A、危机决策机制B、危机预警机制C、危机资源配置机制 D、危机保障机制

66、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A  )

A、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B、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三级

C、特别重大、重大二级。

67、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在接到报告后,应当于(A )内向事发地安监部门报告。

A、1小时B、2小时C、3小时D、4小时

68、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其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C )。

  

A、适当增加B、适当减少C、不变

69、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系统要实现指挥一体化、信息网络化、执行程序化、(  A )的建设目标。

A、决策智能化  B、检查经常化 C、处理及时化 D、责任明确化

70、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内容包括时间、地点、暴露人数、有症状人数、主要症状及严重程度,临时控制措施等的属于何种报告(B )

A、紧急报告 B、进程报告 C、结案报告

71、公安、武警部队、民兵预备部队属于应急保障中的哪支应急队伍(B )

A、专业应急队伍 B、骨干应急队伍 C、群众和志愿者应急队伍

72、控制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工作机构成立之后,首要的工作便是根据现有的资料和情报以及拥有或可支配的资源来制订突发事件控制和(A  )。

A、评估计划 B、周转计划 C、处理计划 D、协调计划

7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涉及各部门,甚至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因此,必须由(A  )牵头,将不相隶属的部门与单位整合在一起,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才能建立起统一、高效、有权威的应急处理机制,才能快速、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把其危害遏制在最小范围。

A、政府领导 B、国家领导  C、有较高声誉、威望的人 D、专家

74、突发事件风险的预防是建立在(C  )基础上的。

A、紧急处理  B、风险预算   C、风险评估  D、风险预警

75、(B )是在风险无法回避或者在回避风险不经济的情况下,使突发事件风险或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转移给其他组织或个人。

A、回避风险  B、转移风险

C、转嫁风险  D、消除风险

76、请列举出以下哪一项是突发事件:

(B )

A、工厂停电检修  B、高速公路发生连环车祸

C、政府会议改时间D、国家机关放长假

77、是什么事件开始让世界各国开始重新重视思考突发事件:

(D )

A、美国发动海湾战争   B、亚洲金融风暴

C、2003年非典(SARS) D、“9.11”事件

78、9.11事件是各国政府都在重新思考如何应对恐怖势力和( B )的问题。

A、政治事件B、突发事件C、历史事件D、国外事件

79、我们各类组织为避免危机或者减少危机所造成的损害,采取的从预防到识别到处置到恢复和评价,这一系列的管理行为,称之为(A )。

  

A、危机管理B、组织管理C、系统管理D、社会管理

80、汶川大地震的震情与灾情的特点不包括( B)。

 

A、房屋大面积倒塌   B、正常生活没有受到影响

C、基础设施严重损毁 D、次生灾害多发

81、应对突发事件都( A )最佳救援时间 

A、有 B、没有 C、不一定有 D、不确定

82、服务型政府最大的目标就是要保障、保护我们公民、人民(C  )的安全。

 

A、生命  B、财产  C、生命和财产  D、以上都不是

83、对于我们整个应急体制建设,要始终遵循(A  ),减少危害的原则。

 

A、以人为本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加大投入D、政策关注

84、下列不是构成标准化应急体系的是(C  ) 

A、组织体制B、保障系统C、历史事件D、运作机制

85、从组织架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党中央、国务院属于我们应急管理的最高层,最核心的( C )。

  

A、权力机构B、政治机构C、领导机构D、协调机构

86、应急报告体系有一个典型说法叫三敏感原则,是指(D ) 

A、敏感时间、敏感地点、敏感人员

B、敏感时间、敏感事件、敏感人员

C、敏感时间、敏感地点、敏感案件

D、敏感时间、敏感地点、或者这个事件本身比较敏感

87、应对突发事件在爆发期的主要任务是(B )。

A、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

B、及时控制突发公共事件并防止其蔓延

C、减低应急措施的强度,并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D、调查评估,从危机中学习

88、应急管理中的信息报告机制应遵循,( C)、早控制、早解决的处置原则。

 

A、早管理 B、早预测 C、早发现 D、早指挥

89、政府在突发事件的应对中,要(C  ),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 

A、依靠政府    B、依靠学校

C、依靠社会力量D、依靠社会慈善机构

90、针对突发事件构建全面的应对网络,指( C)  

A、只是政府的责任    B、只是全体公务人员的一个职责

C、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D、是广大工人民众的职责

91、“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体现的是(C  )。

A、社会意识B、社会存在C、危机意识D、领导意识

92、爆发突发事件所影响的利益最大的是( A)

A、广大人民的公共利益B、国家机关利益

C、各地区企业利益    D、国际利益

93、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应急立法原则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保持着(D  )的原则。

 

A、信息封锁            B、信息不必真实

C、信息少部分公开      D、信息公开与信息真实

94、《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十八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B )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应急救援的专门训练。

 

A、社会团体B、民兵组织C、民间组织D、企、事业单位

95、对于突发事件爆发后恢复重建法律责任是( C)  

A、各级政府的责任 B、各级人民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责任

C、各级人民政府、企事业单位也包括一般公民和法人组织责任

D、受灾群众的责任

96、坚实的(A  )是指在我们的突发事件应对和应急管理当中,我们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法律规范来对我们整个的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进行统筹的规划和协调。

A、法律框架  B、危机意识 C、规章制度 D、策划方案

97、遭受突发事件单位处理不当的方式是(C )。

A、营救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

B、控制危险源、表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

C、坐等上级指示

D、其他防止扩大的措施,向县级政府报告

98、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开展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 A)。

  

A、应急演练B、宣传教育C、组织管理D、防范措施

99、目前,我国针对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情况是:

(B  ) 

A、各级政府都已完成

B、百分之百的省级、98%市级政府、93%县级政府都已编制完成

C、没有预案

D、缺乏相关规定

100、应急预案主要是向(B )部门备案。

 

A、本单位自行决定

B、上一级政府机关和主管机关备案

C、同级机关

D、同级管理办公室

101、(C )统筹本市各类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负责市级应急预案的综合管理 

A、市人大B、市公安厅C、市应急办公室D、发改委

102、从应急预案起草开始,我们应急预案就进入了(C )的工作程序,通过起草、审查批准印发、备案、公布、动态管理与实施等来形成一个应急预案编制的完整的程序。

 

A、观察与执行B、学习与审批C、编制与修订D、审批与调研

103、社会治安导致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可由下列哪个部门组织组成(C  ) 

A、电力局B、公交公司C、公安局D、银行

104突发事件在发展进程上一个重大特点是(C )

A、可以预测的    B、领导干部负责

C、发展的不确定性D、和民众没有关系

105、要使预案具有操作性,一个很重要的依据是( B)。

A、预案负责人操纵B、责任分清,责任到人

C、任何人负责    D、以上都不对

106、针对突发事件预防培训,目前要求哪些部门开展培训(A  )

A、各级政府行政工作公务人员B、企业单位职工

C、公司管理人员  D、只要求公安部门

107、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工作最终目标是(C  ) 

A、知道事件何时发生

B、了解事件发生的进度

C、分析突发事件的爆发因素,防范事件的最终发生

D、处理事后事宜

108、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工作首先要做的(A )   

A、系统分析各种可能致灾因素,列表排查风险源

B、按以往经验来做

C、直接交给主管部门

D、群众自发组织

109、风险评估的特点是( D)。

  

A、系统性B、专业性C、综合性D、以上全部

110、风险处置策略有接受风险、(D )、规避风险和转移风险。

 

A、迎接风险B、逃避风险C、夸大风险D、降低风险

111、在撰写评估报告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 D) 

A、结论要鲜明B、点面结合C、词语华丽D、以上A、B

112、影响信息报告机制运行效率的主要原因:

法制、文化和(D )。

 

A、天气B、温度C、电话D、技术手段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