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管理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价值量 精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3057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5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价值管理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价值量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价值管理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价值量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价值管理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价值量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价值管理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价值量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价值管理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价值量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价值管理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价值量 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价值管理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价值量 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价值管理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价值量 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价值管理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价值量 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价值管理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价值量 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价值管理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价值量 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价值管理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价值量 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价值管理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价值量 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价值管理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价值量 精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价值管理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价值量 精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价值管理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价值量 精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价值管理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价值量 精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价值管理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价值量 精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价值管理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价值量 精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价值管理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价值量 精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价值管理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价值量 精品.docx

《价值管理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价值量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价值管理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价值量 精品.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价值管理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价值量 精品.docx

价值管理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价值量精品

课题

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价值量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学

目标

使学生掌握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含义,理解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认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三者之间的关系;增强经济意识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及关系、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教学难点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

教具

多媒体

时间

阶段与

目标

教学内容

教法与

手段

学生活动

6’

 

20’

 

一、

复习

 

二、

授课

理解

提问:

1.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区别是什么?

自然经济:

自给自足

商品经济:

以交换为目的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两点)

社会分工、产品归属

3.商品经济有哪三种类型?

二、商品的二因素

1.商品: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①必须是劳动产品

条件

②必须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提问:

阳光、馈赠他人的物品、农民种和用于自己吃

的粮食都是商品吗?

物品劳动

产品

商品

提问

 

提问

 

提问

 

提问

组织学生讨论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讨论回答

 

16’

 

理解

 

理解

 

理解

 

理解

 

理解

2.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的两个因素

(1)使用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有用性。

(2)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结论:

①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因素,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有价值,(有些自然物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而有价值的物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②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的物品不是

商品,而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没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通过使用价值表现出来。

所以,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三、商品的价值量

1.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商品价值量的含义:

商品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成正比。

(2)商品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2.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也是影响商品价值量的因素

什么是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1)复杂劳动的含义

 

 

归纳

 

归纳

 

提问

 

 

3’

认识

 

理解

 

总结

 

作业

生产不同商品的劳动复杂程度不同,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量不同。

提问:

生产粉笔和生产计算机所用的时间都短,但它们

的价值量相同吗?

何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3.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

是指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越高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短商品价值量就越小;相反,劳动生产率越低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长商品价值量就越大。

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反比

商品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

大长短高

正比反比

 

本节课同学们要理解理解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3.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提问

 

归纳

 

思考回答

二商品的二因素三商品的价值量

1.商品1、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2.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2、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1)

(2)3、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课题

货币的基本职能与纸币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学

目标

使学生理解货币的五种职能,识记和理解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理解通货膨胀的涵义,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通货膨胀现象;培养综合归纳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

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

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

教具

投影

时间

阶段与目标

教学内容

教法与手段

学生活动

7’

 

18

 

一、

复习

二、

授课

理解

 

理解

1.什么叫货币?

2.金银充当货币的优点?

二、货币的职能

1.货币的职能:

是指货币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2.货币职能的种类:

(五种)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提问: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

货币是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

尺度

(观念上的货币)——就是把商品内在的价值用货币

表现出来

提问

归纳

提问

回答

讨论

回答

17

理解

 

了解

 

理解

 

价格:

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就是商品的价格

例如:

历史的“几两”“几文”,各国的“银元”、“美

元”、“英镑”

(2)流通手段:

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实在的货币)

最初的商品交换:

物与物的交换

商品(W)—商品(W)

商品流通: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商品(W)—货币(G)—商品(W)

例:

两把斧子2分黄金40公斤粮食

三、纸币

1.纸币的由来(组织同学看书,讲述)

问:

何时出现了纸币?

北宋

问:

最早使用纸币的是哪个国家?

中国

问:

最早的纸币叫什么?

产自何方?

“交子”四川

2.纸币的含义:

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国家发行”——说明是法定货币。

伪币、假币或其他任何机构发展的都不是纸币,不能在市场上流通。

“强制使用”——国家要求必须使用而且正在使用的。

3.纸币的发行量与流通中的金属货币量

(1)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

限度。

(2)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的决定因素。

a.待销售的商品数量

 

举例

组织讲述

举例

提问

提问

进述

阅读

回答

3

 

理解

 

总结

 

作业

 

b.商品的价格水平

c.货币流通速度(单位时间内货币流通的次数)

计算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的公式: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待售商品人格总额

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子货币流通次数

通货膨胀: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纸币就会贬值,引起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

 

理解货币的五种职能,识记两种基本职能,理解通货膨胀的涵义,培养综合归纳能力,培养正确的观念

货币的五种职能

1.货币职能的种类

2.纸币、通货膨胀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三、纸币

1.货币的职能(含义)1.纸币的由来

2.货币职能的种类2.纸币的含义

3.货币的基本职能3.纸币的发行量与金属的货币量

 

课题

世界市场及其特点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世界市场的含义和分类;了解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掌握世界市场的特点。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思想目标:

帮助学生拓宽视野,解放思想,树立全球观念。

教学重点

当代世界市场的新特点

教学难点

当代世界市场的新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具

投影

阶段

目标

教学内容

教法

手段

学生

活动

导入

新课

 

讲授

新课

 

了解

 

了解

 

掌握

 

小结

1999年11月5日,中美双方经过艰苦的谈判,终于签署了《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这为中国加入WTO扫除了最大障碍,意义深远,令世界瞩目。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说明开放的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市场。

那么什么是世界市场?

它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第七章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经济关系

第一节当代世界市场

请同学们阅读第七章课题、节题和框题,列出本课框架知识结构图

投影归纳:

第七章框架结构图

世界市场及其特点

第一节

世界性贸易和金融组织

第七章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第二节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

一.世界市场及其特点

1.世界市场的基本含义

世界市场也叫国际市场,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商品流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交往活动的总和。

投影显示:

世界市场的分类

 

商品市场(有形市场)

世界市场资金市场

技术市场

服务市场

提问:

请同学看书,说一说世界市场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国际分工是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世界市场形成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世界市场的萌芽阶段。

15世纪末、16世纪初,由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东西新航路的开辟,以及资本的原始积累,商品交换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商品交换,出现了世界市场的萌芽。

但这时的世界市场还不稳固,在世界市场上流通的商品,还主要是小手工业者和工场手工业者生产的商品。

第二阶段:

世界市场的形成阶段。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在英国及其它欧洲国家与美国先后发生的产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这些国家的统治地位,使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巨大生产力所带来的大量产品,需要日益扩大的销售市场;所消费的大量原料和粮食,需要日益扩大的供给来源,从而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使世界市场得以最终形成。

第三阶段:

世界市场迅速发展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之下,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国际分工进一步扩大,使当代世界市场迅速发展,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三次科技革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

投影显示:

三次科技革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

三次科技革命时间主要标志主要内容与世界市场的联系

第一次科技18世纪60蒸汽机的机器大工推动了世界市场

革命年代—19发明和运业代替工的最终形成

(产业革命)世纪70年代用场手工业

第二次科技19世纪最电力的人类由促进了世界市场的

革命后30年广泛应用蒸汽时代进一步发展

跨入了

电器时代

第三次科技20世纪40电子计算机主要在电使世界市场呈现

革命年代末原子能子能源出新的特征

---今空间技术材料三大

的发明基本技术

和应用领域展开

市场经济是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动力

过渡:

由此可见,世界市场是伴随着科技革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国际分工的发展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当代世界市场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3.当代世界市场的新特点

投影显示:

材料一,1950-1990年世界初级产品出口和工业制成品出口在世界出口总值中所占比例(%)

年份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

19505941

19555149

19604555

19654159

19703565

19754357

19803961

198537.562.5

19902575

提问:

以上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第一;商品结构的复杂化。

第二;经济全球化趋势。

教师举例:

220页看世界

学生介绍:

三个较大的区域性集团

教师提问:

上述介绍说明了什么?

第三;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第四;跨国公司迅速发展。

学生看书221页

小结:

(略)

 

板书

板书

提问

投影

概括

 

板书

板书

讲解

投影

 

提问

板书

板书

板书

讲解

 

板书

投影

讲解

 

板书

过渡

 

板书

投影

显示

 

提问

结论

结论

举例

提问

结论

 

提问

 

笔记

笔记

练习

 

笔记

笔记

 

讨论

笔记

笔记

 

笔记

 

笔记

 

笔记

 

回答

笔记

笔记

介绍

回答

笔记

笔记

小结

第七章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经济关系

第一节当代世界市场

一.世界市场及其特点

1.世界市场的基本含义

2.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3.当代世界市场的新特点

课题

第六章个人收入的分配和消费第一节个人收入的分配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个人收入的分配类型,理解个人收入分配的政策。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思想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方式。

教学重点

个人收入分配的政策

教学难点

为什么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方式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阅读法

教具

投影

阶段

目标

教学内容

教法

手段

学生

活动

导入

新课

 

讲授

新课

 

掌握

 

过渡

 

了解

 

过渡

理解

 

小结

 

作业

在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商品,对于生产出来的商品我们要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分配。

我们有了收入才能买到更多的东西。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收入又是不一样的,对于收入我们如何进行消费和投资呢?

为什么同样收入的家庭有的日子过红火,有的过的却紧张?

碰到生老病死又该怎么办呢?

这些都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学习了本章,我们就会初步了解有关个人收入分配和生活消费、社会保障等知识,正确认识分配、消费领域的经济现象,进而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念。

第六章个人收入的分配和消费

第一节、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1、个人收入分配的方式

问题:

1、我们作为学生吃穿住行的费用来自哪里?

2、父母获得报酬的方式有哪些?

(记件、按天取酬、月薪、年薪、小时工等)

每个家庭的收入都是不一样的,但都有一个特点,他们怎样才能获得报酬?

(付出劳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以劳动作为人们取得报酬的基本手段。

那么你知道

问题:

〈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是这样的吗?

(按劳分配)

〈2〉在现实中有没有按劳分配方式以外的其他的分配方式?

请你举例说明。

(以资本、土地、技术专利等获得收益)

〈3〉为什么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

学生讨论并回答。

出示投影:

张俞的诗,不公平的图片。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因为社会分配制度不合理造成的)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这样可以避免出现:

盖楼的草屋、卖盐的、喝淡汤

B我国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

C劳动者自身的差异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得出结论

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是:

实现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内容

投影: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个人分配制度。

(2)什么是按劳分配?

投影:

按劳分配就是要求按照每个劳动者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向劳动者支付不同的报酬;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所有者,按照向社会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取得相应的报酬,参与收益分配。

按照劳动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方式,个人分配的类型有哪些?

(3)个人收入分配的类型(三种)

A劳动收入

问题:

什么是劳动收入?

有几种情况?

劳动收入:

是指劳动者按照提供的劳动或劳动力所获得的收入。

三种情况:

●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中的职工和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收入;

●在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农民获得的承包收入;

●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工作的雇佣工人靠出卖劳动力获得的工资收入;

B资本收入

问题:

什么是资本收入?

包括哪些内容?

资本收入:

是资本的所有者按照投入资本的数量获得的个人收入。

他包括私营企业主体和“三资”企业的雇主按照投入资本的多少占有的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个人投资于银行储蓄、股票、债券等,按投入资本的多少获得的利息、股息、分红等;以及新技术发明者将自己的发明或技术投资入股获得的收入。

C经营收入

经营收入:

是指经营者依靠自己的经营获得的个人收入。

内容:

●承包或租赁企业的经营者通过管理、承担风险获得的报酬。

●个体依靠自己及其家庭成员的劳动和经营获得的收入。

按劳分配是人类分配制度上的一次大革命,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就是要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充分体现出的基本原则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这一制度的实行也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广阔的实现自我的舞台,俗话讲:

能者多劳,我们作为职高生要不断充实自己,拓展才能,将来你准备作一名劳动收入者,还是资本收入者、经营收入者,那是你个人的选择。

下面我们来学习个人收入分配的政策。

二、个人收入分配的政策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

你认为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制度有哪些作用?

1、按劳分配制度的作用

〈1〉有利于树立和增强劳动者主人翁责任感;

〈2〉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3〉有利于调节社会消费需求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

〈4〉有利于消除两极分化,形成新的道德风尚,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有序的,渐进的;在贯彻按劳分配制度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2、实施按劳分配制度应坚持的原则

出示投影:

想一想:

如果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将会导致什么结果?

得出结论:

(1)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出示投影:

P178图片

问题:

看到这几幅图你有何感想?

(制假的、受贿的等图片)

得出结论

(2)依法律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邓小平曾说过: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这是实施按劳分配制度应坚持的第三个原则。

(3)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问题:

你认为实施这个原则有什么好处?

举例说明。

(激发广大的劳动者学科学、学技术、学经营、学管理)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我们可以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致富。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

作业:

回家调查自己家庭中的收入是如何支配的?

 

板书

 

提问

 

提问

 

板书

投影

板书

 

提问

板书

提问

 

板书

提问

 

板书

 

板书

提问

板书

提问

 

板书

提问

 

投影

 

投影

 

投影

提问

 

笔记

 

回答

 

回答

 

讨论回答

 

笔记

 

笔记

 

回答

笔记

回答

 

笔记

回答

 

笔记

 

笔记

回答

笔记

回答

 

笔记

回答

 

回答

板书设计

第六章、个人收入的分配和消费

第一节、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二、个人收入分配的政策

1、个人收入分配的方式1、按劳分配制度的作用

(1)内容2、贯彻实施按劳分配制度应坚持的原则

(2)什么是按劳分配?

(3)个人收入分配的类型

A劳动收入

B资本收入

C经营收入

课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