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旗-敬国旗-升国旗.ppt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930620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国旗-敬国旗-升国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爱国旗-敬国旗-升国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爱国旗-敬国旗-升国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爱国旗-敬国旗-升国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爱国旗-敬国旗-升国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爱国旗-敬国旗-升国旗.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爱国旗-敬国旗-升国旗.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爱国旗-敬国旗-升国旗.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爱国旗-敬国旗-升国旗.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爱国旗-敬国旗-升国旗.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爱国旗-敬国旗-升国旗.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爱国旗-敬国旗-升国旗.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爱国旗-敬国旗-升国旗.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爱国旗-敬国旗-升国旗.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爱国旗-敬国旗-升国旗.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爱国旗-敬国旗-升国旗.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爱国旗-敬国旗-升国旗.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爱国旗-敬国旗-升国旗.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爱国旗-敬国旗-升国旗.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爱国旗-敬国旗-升国旗.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爱国旗-敬国旗-升国旗.ppt

《爱国旗-敬国旗-升国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国旗-敬国旗-升国旗.ppt(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爱国旗-敬国旗-升国旗.ppt

爱国旗,敬国旗,升国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五星红旗,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时,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按动电钮,升起了我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从那一刻开始,五星红旗始终飘扬在祖国大地上。

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它代表了我们的国家,爱祖国就要爱国旗,爱国旗就是爱祖国的表现。

认识国旗:

红色:

象征着革命,象征着胜利,象征着革命烈士的鲜血,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说我们的国旗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

黄色:

看到黄色的五颗星就有金光闪闪的感受,让人容易联想到金色。

五角星:

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四个小五角星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

知识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

国旗的旗面是色,国旗上的五颗星是色。

国旗上有颗星,其中颗大星,颗小星。

旗面为红色,象征.国旗上的大星代表。

国旗上的四颗小星分别代表。

看谁懂得多,五星红旗,1,黄,5,红,4,中国共产党,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革命,中国国旗历史国旗为代表主权国家的旗帜,是近代西方主权国家出现后的产物。

16世纪前,尚不存在“民族国家”或“主权”的概念,所以没有象征民族主权国家的国旗。

中国封建时代一般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诗经小雅北山),历代皇朝既没有也不需要“国旗”。

中国与西方列强密切接触是在19世纪晚清时期,因发现在外交场合无旗帜代表中国,在窘迫的情况下,清朝政府才开始颁布正式的、现代意义的国旗。

此后中国政府又历经变迁,是以国旗多有变更。

清代以来中国又有分裂,一些割据或傀儡政权,也称本身是中国中央政府,亦设有各自的中国国旗,而在中国有创立政权组织的独立运动者,也有各自制订国旗。

中国自有国旗以来,三个被国际广泛承认的政权分别为清朝、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而这三个政权分别使用过四种旗帜,分别为黄龙旗;五色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和五星红旗。

但是,由于近代中国局势动乱,在当时的领土上亦有大量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区域自立旗帜,如满洲国等。

中国古代旗帜古代的中国虽有多种多样的旗帜,但一般都是战争时用的军队旌旗或是皇室用的御旗。

这些旗一般是三角形或矩形的。

最常见的军队旌旗上会绘有镶边与军队将领的姓氏,势力旗帜则以各样颜色或图腾作为代表。

清朝皇室用的御旗旗色采用王朝正朔颜色:

金德用白色,木德用青色,水德用黑色,火德用红色,土德用土黄色,上面通常绘有一些图腾,如:

日、月、星、山、泽、龙、凤、麒麟、貔貅、虎、豹、八卦等。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清朝以外,历代旗帜正色从未采用过明黄色,明黄色通常作为皇帝陪葬冥器专用颜色,历代帝王只在死后画像上才会着明黄色龙袍,用明黄色器物。

而隋唐时期象征中央以及皇帝的正色则是近似太阳颜色的赭黄色,与明黄色相差甚远。

晚清时期的中国旗帜黄龙旗黄龙旗中国正式确立的第一面国旗是在清朝晚期出现的。

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原来闭关自守的清王朝同各西方列强的交往日益增多。

李鸿章在同西方列强谈判、签约、通商、互派外交人员等外交活动中,看到西方列国庄严悬挂国旗,而中国却无旗可挂,深感有失“天朝威仪”。

于是上奏慈禧太后,提出在外交场合中需要有代表大清国的旗帜,请求颁制国旗。

慈禧就命李鸿章负责设计图案。

经过多方征集筛选,李鸿章上呈了八卦旗、黄龙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种方案,供慈禧太后选定,最后决定使用黄龙旗为大清国国旗。

并于1888年(光绪14年)北洋海军章程颁布与确认本为海军旗的“黄底蓝龙戏红珠图”为大清国旗(俗称“黄龙旗”)。

黄龙旗(大清帝国,北京,1890-1912),三角黄龙旗由于军舰必须悬有政府的旗号以供辨识。

清廷于1862年(同治元年)以“三角黄龙旗”做为官船的旗号(注:

有说黄龙旗的设计概念来自于清朝八旗中正黄旗的旗帜)。

到了1881年(光绪七年)9月,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回国后,由于三角形的旗与西方各国军舰上的国旗皆不相同,为和国际接轨,李鸿章经清廷批准制定了北洋水师军旗的质地、章色,并将黄龙旗改为长方型。

旗为羽纱质地,正黄色,用羽纱镶嵌青色五爪飞龙,龙头向上,分为大小四号,头号横长1丈5尺6寸,宽1丈6寸5分;二号横长1丈3尺9寸,宽9尺5寸;三号横长1丈1尺5寸,宽7尺6寸;四号横长9尺6寸,宽6尺三寸。

军旗提督用五色长方旗,诸将用三色长方旗,上角饰以锚形。

黄龙旗从三角形到长方形的转变,三角黄龙旗(大清帝国,北京,1862-1890),国民政府时期的旗帜国民政府时期所制定之国旗。

此时期内包含了各种势力所创制的国旗,但因抗日时期由侵华日军扶植的政权多与国民政府名称相似且多不被承认,故予以区隔。

五色旗五色旗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1月成立。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虽倡导使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中华民国国旗,但五色旗原为清朝海军一二品的官旗,革命党革命时期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多用此旗。

因此五色旗在国民心中具有崇高地位,各界一致认同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则被订为海军旗。

1912年1月10日,临时参议院通过专门决议,使用五色共和旗(或称五色旗)作为国旗,含“五族共和”之义。

同时通过的还有十八星旗为陆军旗。

1913年(民国二年),青天白日满地红被订为海军旗。

除了上述三种使用上较普遍的旗帜外,其他地区亦使用其他的旗帜。

此时五色旗亦被用作海军舰艏旗。

五色旗由红、黄、蓝、白、黑组成,分别象征中国汉、满、蒙、回(穆斯林)、藏五大民族。

另有一说五色旗是根据清朝的五色官旗改变而成。

而此五色也是五行学说代表五方的颜色。

五色旗由于产生于革命时期,对当时民众影响很大,在国民心中具有崇高地位。

正是因为这样,它又被当时各军阀所利用,托革命之名,成为笼络人心的工具。

最后其中国国旗的地位于1928年(民国十七年)12月17日,国民党北伐成功后,被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取代。

1935年后的各种政权不再采用五色旗(除了附日的傀儡政权外)。

在民国政府废除五色旗后,五色旗变成了抗日战争时期亲日政府的代表旗帜,满洲国旗就是由五色旗衍生设计外,其他像”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北平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华北政务委员会前身)或南京的”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等政权都采用五色旗为基本元素。

2004年7月14日,中华民国总统府资政,台湾作家柏杨提出修改国旗,恢复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五色旗(中华民国,南京-北平,1912-1928),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中华民国(南京-重庆-南京-台北)国旗该旗为中华民国现今的国旗,由“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提议,将陆皓东设计之青天白日旗置于红底旗帜的左上角而来,经国民政府立法定为国旗,并在北伐征战结束后颁行全国。

中华民国宪法于第一章总纲第6条明定“中华民国国旗定为红地,左上角青天白日。

”今日此旗帜正式使用范围主要以中华民国实际管辖地区、其邦交国,和未受政治干预的国际场合中为主,于外交使节访问或遇特殊庆典时,亦可于部分道路见成排列队的国旗飘扬。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采用蓝、白、红三色。

“青天”象征中华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青色象征自由,也代表民族主义。

“白日”象征光明坦白、大公无私,指示人们要有光明洁白、毫无污点的纯正心地与思想;白色象征平等,也代表民权主义。

“红地”象征革命党的热血,指示人们要有牺牲奉献、勇敢奋斗的精神;红色象征博爱,也代表民生主义。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时值同盟会创立之次年冬季,孙中山在会议中提议将青天白日旗定为中华民国国旗;但黄兴认为,青天白日旗与日本国旗类似,且色彩过于单调。

于是孙中山有了加入红色的构想。

当时同盟会南洋分会副会长张永福之妻陈淑字(一说淑宗)依此构想缝制了四种国旗,分别为下列的草案一至草案四。

其中草案三的旗帜于同盟会广东历次起义中普遍采用,故1925年(民国十四年)改编所属各军为国民革命军时,特选该旗为军旗。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中华民国,南京-重庆-南京-台北,1929-至今),以下是中华民国时期各旗帜变迁表:

中国国民党革命时期国旗青天白日旗:

青天白日旗1893年(光绪19年)秋天,革命党人陆皓东居住于尢烈的听涛阁,设计了“青天白日旗”。

两年后,孙中山在香港举行兴中会的首次干部会议,通过了以青天白日旗为革命军旗,此后多次起义皆以此旗为标帜号召。

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后,以青天白日旗为党旗。

国民政府北伐成功统一全中国后,以青天白日旗为海军舰艏旗(舰艏是军舰的船头)。

十八星旗:

十八星旗原是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的会旗。

1907年8月间,焦达峰、刘公、孙武等一批在日本的中国同盟会会员,筹组湖北共进会,任务是谋划准备在长江中游的反清武装起义,议定以十八星旗为会旗。

1911年9月,在同盟会推动下,两个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召开联席会议,策划于10月10日晚7时左右发动武昌起义,并组成领导起义的总指挥部,以及确定十八星旗为起义中的指挥旗帜。

1911年10月11日(武昌起义胜利翌日),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俗称“湖北军政府”)正式宣告成立,并使用十八星旗作为其政府代表旗帜。

1912年1月10日,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通过决议,以五色共和旗(即“五色旗”)为国旗,以十八星旗为陆军旗,海军旗则是一种以十八星旗为基调的旗帜。

不过北洋政府很快就停止使用十八星旗,以五色旗为陆军旗,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海军旗。

1928年(民国十七年)12月17日,国民政府立法通过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中国的正式国旗,颁行全中国使用,全面取代五色旗和十八星旗。

铁血十八星旗,中华帝国国旗中华帝国旗历史;1915年12月,大总统袁世凯将中华民国更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并于12月12日加冕登基为皇帝,将民国五年(即1916年)改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废五色旗,改为中华帝国旗。

但此举遭到大部份中国人民反对,蔡锷等人组织护国军群起讨伐,最后袁世凯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结束中华帝国。

洪宪中华帝国旗袁世凯洪宪帝制的国旗;据说曾有提议在五色旗上加红日一轮,以表示“五族共戴一君”的含义。

洪宪中华帝国旗,中华共和国国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旗因应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由中国国民党主政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采取军事围剿的方式,不断攻打中国共产党的若干根据地。

为抵御国民政府的军事打击,以及加深其红色革命之探索与实践,中共遂仿效苏联的建国模式,以江西瑞金为首都,于1931年11月7日成立名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苏维埃性质的国家形式政权组织,后结束于1937年9月22日。

在国家运作期间,毛泽东、朱德等共63人被选举为“中央执行委员会”成员,其中毛泽东被推举为该委员会主席;随后,临时政府颁布了宪法,制定了国旗,发行了货币,而其实际控制区域常被称为“中央苏区”。

此政权之实权不在其政府机构,而是先在中共上海中央局。

上海局被国民政府破坏,上海组织领导向忠发等被捕后,实权转移到苏区的政治局常委集体,特别是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

此政权并未获得任何国际上的承认。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央苏区在国共内战期间以中央执行委员会旗代国旗,后改以中共红军新军旗作代国旗用。

抗日战争时期国旗,满洲国国旗,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旗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

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1949年7月由曾联松设计。

其中红色象征革命;五星呈黄色,有象征中国人为黄种人之意。

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即原“士、农、工、商”之所谓“四民”,但依共产主义意识形态,顺序被改为“工、农、士、商”)。

四颗小星环拱于大星之右,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和人民对党的拥护。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简称筹备委员会)在北平正式成立,该会的筹备工作包括制定中国的新国旗,并指定由筹备会的第六小组负责。

这个小组的成员有人,他们是:

马叙伦、叶剑英、张澜、郭沫若、陈嘉庚、马寅初、蔡畅、李立三、张奚若、廖承志、田汉、郑振铎、欧阳予倩、翦伯赞、钱三强、沈雁冰。

1949年6月16日,筹备委员会的首次会议上,决定成立拟定国旗、国徽、国歌方案小组,并向中国全国发出征稿启事。

1949年7月14日至8月15日,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国内各大报刊刊登了筹备委员会征集国旗图案的启事。

一个月后,筹备委员会共征集到来自全国各地,港澳及海外地区寄来的应征图案3012幅。

后于9月开议时,审核通过的共有38幅,最后敲定8幅国旗样式作为备选国旗。

当时最受欢迎的是草案一的设计。

该设计以红底配上黄星,以及一条代表黄河的黄条而成。

红底与黄星为征求新国旗设计稿的必备基本要素,黄星代表共产党或中国人民。

但部分人士认为,中国并非只有黄河一条大河而已,于是衍生出另外两个草案:

草案二是二黄条代表黄河、长江,草案三则是三黄条代表黄河、长江、珠江。

但张治中向毛泽东表示,黄条分割红地,如同国家被分裂,应另选作品。

接下来选中了五星红旗。

由上海人曾联松所设计的五星红旗,原本的图样如草案四,构想主要是表现出中国四个主要社会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但由于五颗星自上而下排列,似乎隐含阶级地位之分,于是改为环绕大星的设计,并在大星中加入了锤子与镰刀的标志,见草案五,由上海人曾联松所设计的五星红旗,原本的图样如草案四,构想主要是表现出中国四个主要社会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但由于五颗星自上而下排列,似乎隐含阶级地位之分,于是改为环绕大星的设计,并在大星中加入了锤子与镰刀的标志,见草案五。

后来将锤子与镰刀删除,因为一来认为五星红旗中大可不必出现镰刀、斧头,一颗大星就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来这样与苏联国旗太相似;三来考虑既已用四颗小星表示工、农、士、商平等,若再加入工人与农民的象征物,似乎又变得不平等了。

国旗就此定案。

在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五星红旗获得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会议代表一致通过,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的国旗。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标志着五星红旗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标志着五星红旗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讨论:

同学们,你认为升国旗、唱国歌时应该怎样做?

为什么这么做?

尊敬国旗,我们要知道,学校升国旗时,所有人都仰望着徐徐升起的国旗肃立敬礼,少先队员行队礼,唱国歌时肃立,声音洪亮。

国歌也代表我们国家。

这样做表现出我们对国旗、国歌无比尊敬和热爱。

国旗法第六条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地方各级委员会,应当在工作日升挂国旗。

全日制学校,除寒假、暑假和星期日外,应当每日升挂国旗。

国旗法知识,依照国旗法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的规定升挂国旗,应当早晨升起,傍晚降下。

依照本法规定应当升挂国旗的,遇有恶劣天气,可以不升挂。

国旗法知识,感谢您的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