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文科实验班.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12943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安庆市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文科实验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省安庆市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文科实验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徽省安庆市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文科实验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徽省安庆市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文科实验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徽省安庆市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文科实验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安徽省安庆市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文科实验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安徽省安庆市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文科实验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安徽省安庆市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文科实验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安徽省安庆市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文科实验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安徽省安庆市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文科实验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安徽省安庆市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文科实验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安徽省安庆市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文科实验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安徽省安庆市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文科实验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安庆市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文科实验班.docx

《安徽省安庆市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文科实验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安庆市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文科实验班.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安庆市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文科实验班.docx

安徽省安庆市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文科实验班

安庆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文科实验班地理学科考试试卷

试卷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

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50%)

光合有效辐射为特定波段的太阳辐射,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依据。

我国华北一农户在冬小麦之间预留一定行宽种植两行春玉米(下左图)

,经观测冬小麦对春玉米苗期的遮阴较严

重,下右图为预留行内东、西侧玉米获得的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

据此回答1~2题。

 

1.东西侧春玉米获得最大光合有效辐射的时间差异及根本原因是

A.东侧早于西侧,地球的自转B.西侧早于东侧,地球的自转

C.东

侧早于西侧,地球的公转D.西侧早于东侧,地球的公转

2.为改善春玉米苗期的光照状况,下列措施正

确的是

A.早播春玉米B.早播冬小麦

C.减小冬小麦之间的预留地D.选择株高更高的冬小麦品种

甲、乙两图表示某月两天(从甲日到乙日)的日照图,图中两个虚线圆圈分别是回归线和极圈,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读图回答3~5题。

 

 

3.该月可能是

A.2月B.5月C.8月D.11月

4.该月

A.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南移B.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北移

C.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南移D.太阳直射

点在南半球且北移

5.该月

A.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短B.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长

C.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短D.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长

某学校中学生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垂直地面的杆子(杆长2米)的影长测定当地的地理坐标。

下图为该小组测得的某日部分时段的日影长度变化图。

回答6~7题。

6.该校的经度是

A.115°E

B.125°E

C.110°E

D.130°E

7.该地的纬度数可能是

A.10°B.15°

C.20°D.25°

 

读A、B、C、D四地昼长的季节变化图,回答8~9题。

 

8.A、D两地的纬度分别是

A.0°、66°34′NB.0°、66°34′S

C.90°N、66°34′ND.90°S、66°34′S

9.关于B、C两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线速度相同B.全年有两天昼长相同

C.地转偏向力的方向相同D.全年有两天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二分二至的地球位置。

回答10~11题。

 

10.表示北半球春分日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1.地球公转速度的大小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

C.③>②>④>①D.③>④>②>①

读下面的经纬网图,弧线ABC表示晨昏线。

读图回答12~13题。

 

12.若弧线AB为昏线,则太阳直射点的地

理坐标是

A.20°N,50°E

B.20°S,50°E

C.20°N,130°W

D.20°S,130°W

13.若弧线AB为晨线,则北京时间是

A.4时40分B.16时40分C.5时D.17时

14.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方,用浓烟笼罩大白菜地,可以防止冻害,主要原因是

A.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前进,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

D.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15.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的热力运动

16.地球为什么会成为生命的摇篮?

读图,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理环境的特点与生命物质存在条件的关系,并且直线相连。

下列连线正确的是

 

 

A.①——a ②——b ③——c ④——d

B.①——d ②——b ③——c ④——a

C.①——a ②——c ③——d ④——b

D.①——d ②——a ③——c ④——b

读读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判断17~18题。

17.图中正确指示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A.A   B.B   C.C   D.D

18.从图示来看

A.水平气压梯度力不能影响风速

B.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速度

C.近地面大气运动受摩擦力作用明显

D.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读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图甲中P、Q、R、S是图乙①②③④四点的气压数值(单位:

hpa)。

读图回答19~20题。

 

19.表示城区①、②气压数值分别是

A.Q、SB.P、RC.Q、PD.S、R

20.该城市热岛环流的气流流向是

A.S→Q→P→R→SB.Q→S→P→R→Q

C.P→Q→R→S→PD.R→Q→P→S→R

内河航运船舶航道的区位选择要根据水流的速度、泥沙沉积的实际情况而定,应尽可能实现节省能源、降低运费成本、运转安全等效益最大化。

下图为长江航运图。

依据图中信息,回答21~22题。

 

21.从上海港起航逆流运往武汉港的货轮选择泥沙淤积较少的河道南侧行驶。

该侧泥沙淤积较少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少

B.地基物质坚硬,地质条件优越

C.落差较大,输沙清淤能力强

D.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流水的侵蚀作用较强

22.货船从武汉港装载50万吨钢材返回上海港时,航线多选择河心附近的主要原因是

A.航道宽阔,水深流急B.船体受沿岸污水的

腐蚀小

C.通讯、导航设施完善D.水流平稳,航运安全

一般情况下,大陆上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下午2:

00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某滨海地区某天陆地和海洋的气温日变化图,回答23~24题。

 

23.该天该滨海地区吹海风的时间大约是

A.0~10时B.17~24时

C.10~17时D.0~10时和17~24时

24.该日的昼长大约是

A.8小时B.10小时C.14小时D.16小时

读某地等压线图,箭头“→”表示风向,回答25题。

 

25.下面说法与图示信息相符的是

A.乙地近地面的等压面下凹B.这是高空等压线分布图

C.①地的风力小于②地D.图示地区在南半球

二、综合分析题(50%)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20分)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10年2月27日14:

34,智利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发生里氏8.8级特在地震,震中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西南339千米,震源位于地下55千米。

材料二 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1)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分)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2)智利地震发生时,在震中

附近的太平洋上(  )(2分)

A.只测到横波B.只测到纵波

C.同时测到横、纵波D.均测量不到

(3)结合材料二判断两个不连续面A为________,B为________。

(4分)

(4)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

C__________,D+E________,F+G________。

(6分)

(5)如何推断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是固态还是液态?

(6分)

27.下图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读后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1)图中表示大气辐射的

是________,属于短波辐射的是______,属于大气逆辐射的是________。

(填字母)(3分)

(2)图中________和________分别对地面起到了增温和保温作用。

(填字母)(2分)

(3)到达地面的

A1要比大气上界的A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2分)

(4)图中C1占了C的绝大部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5)简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5分)

28.根据材料及有关地理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6分)

材料我国某学校地理学习研究小组进行了一个竖直运动的物体有无偏向的地理实验。

该小组从35米高处竖直向地面落下一个铅球(如右图所示)。

他们发现,物体并

不是竖直下落到O点,而是大约偏移O点11.5毫米。

(提示:

本题从地球自转线速度、运动惯性等方面考虑)

(1)偏移方向 

在实验中,物体落下的位置应发生向   (东、西)偏离O点。

若在澳大利亚进行该实验,应发生向     (东、西)偏。

(2)偏移距离的大小 

若在北京进行此实验,偏移的距离应比在南京     (大、小);

为寻求偏移距离的最大值,你将会把实验放在什么地区进行呢?

  。

(3)偏移的规律 

根据

(1)和

(2)的结论,你发现物体竖直运动发生的偏移方向和大小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偏移的原因 试根据“地球运动”相关知识和原理,分析物体竖直运动偏移的原因。

安庆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文科实验班地理学科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50%)

1.B.2.A.3.D.4.C.5.D.6.D.7.D.8.B.9.C.10.B.11.C.12.C.13.B.14.A.15.B.16.D.17.A.18.C.19.C.20.A.21.D.22.A.23.C.24.B.25.A.

二、综合分析题(50%)

26.(本小题满分20分)

答案 

(1)A(2分) 

(2)B(2分) 

(3)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4分) 

(4)地壳 地幔 地核 (6分)

(5)由于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三态传播,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横波能通过地壳和地幔,因此可以判断:

地壳和地幔属于固态,地核可能为液态。

(6分)

27.(本小题满分14分)

(1)B A B1 (3分)

(2)A1 B1 (2分)

(3)一部分被大气吸收、反射和散射(削弱作用)(2分) 

(4)大气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2分)

(5)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并被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形成地面辐射(1分);地面辐射大部分被大气吸收,大气增温形成大气辐射(1分);大气辐射大部分向下形成大气逆辐射(1分);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补偿了地面辐射的部分损失(2分)。

28.(本小题满分16分)

(1)东 东(4分) 

(2)小 赤道地区 (4分)

(3)在地球上,竖直下落的物体发生东偏(2分);从两极向赤道偏移距离逐渐增加(2分)

(4)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2分);高度为H的物体原有水平速度较地面大,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原来的惯性,当竖起下落时,物体将落

在竖直下落地点的东面(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