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课程纲要及导学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1319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95 大小:26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程纲要及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程纲要及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程纲要及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程纲要及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程纲要及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程纲要及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5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程纲要及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5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程纲要及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5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程纲要及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5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程纲要及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5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程纲要及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5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程纲要及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5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程纲要及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5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程纲要及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5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程纲要及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5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程纲要及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5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程纲要及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5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程纲要及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5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程纲要及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5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程纲要及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5页
亲,该文档总共9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程纲要及导学案.docx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程纲要及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下册课程纲要及导学案.docx(9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程纲要及导学案.docx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程纲要及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课程纲要

平陌镇初级中学

课程类型:

国家课程,必修课

设计教师:

樊旭东

日期:

2013-2-25

适用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间:

46课时

【学生教材分析】

教材的难度适中,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内容丰富生动,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原有教材和教师用书,增加了电子白板,教学资源较为丰富,可以直接从网上查找。

【课程目标】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会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做力的示意图。

2.认识常见的简单机械,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掌握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单位和测量,会进行相关的计算。

4.理解功、功率、机械效率,会进行功、功率、机械效率的测量和计算。

【课程内容】

实施内容:

第七章力七课时

第八章运动和力七课时

第九章压强六课时

第十章浮力六课时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六课时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六课时

【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式

利用班班通资源,结合教材,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合作式学习,利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相结合,进行物理教学。

(二)学习形式

利用导学案进行自主式学习,通过观察和分析,进行小组交流,班级展示通过运用操作、课堂问题回答和课堂练习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三)实施对策

1.运动和力:

通过演示实验与课件展示相结合,理解所学内容,通过练习分析实际问题。

2.力和机械:

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

3.压强和浮力:

通过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相结合,探索压强和浮力,运用方法训练和例题分析掌握解题技巧。

4.功和机械能:

通过实例分析进行学习,通过课件进行练习和提高。

【课程评价】

(一)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1.利用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进行评价。

2.利用家庭作业反馈学习情况,与家长交流沟通。

3.建立错题集。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课堂提问检验基础知识。

2.演板和提问检验基本技能。

3.书面作业和卷面测试反馈教学效果。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1.通过课堂效果评价教师行为。

2.通过学生作业评价教师行为。

3.通过学生和家长意见评价教师行为。

 

 

第七章力和机械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初中物理七章【课程类型】:

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

【授课时间】:

6课时【设计者:

樊旭东

一、课程内容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全一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其课程内容包括:

第一节力1课时

第二节、弹力、弹簧测力计1课时

第三节:

重力1课时

复习与总结1课时

二、课程目标

第一节、力

1)知道什么是力。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

第二节弹力

1知道什么是弹力

2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第三节:

重力

1.初步认识重力的概念。

2、知道重力的三要素。

3、会用悬挂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4、会用重力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三.课程实施建议

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便捷的班班通系统,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授课方式启发学生学习。

采用以实验为基础,思维为中心,过程为主线以变式为手段的教学策略。

并辅助采用多项教学措施作保证。

学习方式:

利用导学案,采用学生自学和小组互助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

本章涉及两个概念一个探究

(一)、对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的建议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知识,即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

教学中让学生对照着实物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各主要部分和它们的作用。

弹簧测力计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习后面两节课的基础。

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以便使其认识到感觉是不可靠的。

还应该让学生对物理量单位的大小有感性认识,发展其估测能力。

(二):

对重力教学的建议

重力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之一。

学好本节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所以“重力”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课。

“重力”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为更深入学习压力、压强、摩擦力、浮力等知识做铺垫。

科学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课教学可分为4部分:

1.课题引入。

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分辨,让学生感觉提起这些物体时用力的大小、引入重力。

2.重力概念的引出。

应通过直观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重力概念。

3.重力的公式、单位。

要注意公式书写的规范和变形公式的教学。

也要注意强调统一单位。

还要运用教材中的小资料来加深学生对重力这一概念的认识。

4.重力的应用。

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补充习题,为了让学生熟练运用重力公式进行计算,解题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学生“一题多解”。

五、课程评价

评价指标:

一:

课堂教学自我评价量表

 

第七章力第1节力P1

学习目标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学习过程

比一比:

前后位的同学之间进行扳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谁的力大。

一、力是什么

1.活动一:

体验力

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

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手搬桌子

桌子

1

2

3

4

【体会】

要想有力的话,需满足什么条件?

 

2.我的体验:

力(force)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1.活动二:

感受力的作用

请用手拍桌子,双手互拍,同伴间推手,再结合身边的其它器材来感受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2.我的感受:

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的同时,______物体对______物体也施了力,这说明:

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的。

讨论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一知识吗?

并请试着加以解释.

 

三、力的作用效果

讨论思考你是怎样知道拉拉力器的同学是否用了力呢?

 

1.活动三:

展示力作用的效果

请把你认为最好的力作用效果的实例展示给大家。

试一试,你能行的!

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手拉弹簧

弹簧的长度变长

1

2

3

2.我的展示:

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_发生改变(简称形变),力也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加油站

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叫做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小结

1.我学到的知识:

 

2.我用到的方法:

 

3.我的感悟和体会:

 

4.我还想知道……

 

课后巩固

1.运动员用网球拍击球时(如图),球和网拍都变了形。

这表明两点:

一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二是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的。

此外,网拍击球的结果,使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发生了变化,表明力还可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2.一本书放在桌面上(如图),书受到桌面的支持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是__________,受力物是__________;书对桌面也会产生压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是__________,受力物是__________。

3.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

A.一个巴掌的力太小

B.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只有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4.请判断:

“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这句话是否正确,并举例说明。

 

5.请大家回忆“神舟七号”升空的情景,试着说出其中所蕴含的力的知识。

 

第七章第2节弹力P6

学习目标

1.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计。

通过实验操作学会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认识生活中的弹簧测力计。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4.初步了解弹性势能,知道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对周围生活中的弹力应用的实例产生关注,体会科学技术的应用的价值。

一、形变、弹力

活动:

手压气球、手拉橡皮筋、压缩弹簧

你的感受

物体的的改变叫形变,它分为范性形变和弹性形变。

物体发生

所产生的力叫弹力。

拉长的橡皮筋若撤去外力(手的拉力)会完全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属于弹性形变;而泥团捏成泥人后,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是不会恢复原状的(变成),这种形变属于范性形变。

(阅读课本P.57“形变”的有关内容。

二、探究物体形变的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猜想:

设计实验:

1、架高塑料尺,将不同的重物摆放在塑料尺上,观察塑料尺的弯曲程度。

现象与结论:

2、

(1)给弹簧施加不同的拉力,观察有何不同的现象;

现象与结论:

(2)给弹簧施加不同的压力,观察有何不同的现象。

现象与结论:

小结:

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就越大。

3、在一段弹簧上分别挂1个、2个、3个钩码,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弹簧的长度和挂钩码后弹簧的总长度,注意寻找其中的规律。

总结:

一定范围内,物体所受外力越大,形变也越大。

(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跟它所受到的拉力成。

说明:

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可以来测量力的大小。

测量力的工具是,在实验室中常用来测量力的大小。

信息快递:

对弹簧的拉力F=k·⊿X(k表示弹簧的弹性常数,和弹簧的材料有关。

⊿X表示弹簧的伸长量)

三、交流、讨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

1、信息快递: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符号是。

2、观察弹簧测力计,说出它的主要构件名称、测量范围、分度值。

弹簧测力计主要由、、、组成。

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盘上表示的最大测量值是,分度值是。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4、回答课本“议一议”栏目中的问题。

5、用手拉弹簧测力计,体验1N、2N、5N的大小。

6、用小纸条拉弹簧测力计,一直到小纸条拉断为止,注意拉断瞬间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7、思考:

弹簧测力计为什么有个“测量范围”?

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说明?

四、认识弹性势能

1、用橡皮筋拉长后,一端松手,会有什么感觉?

体验一下,并思考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2、弹性势能

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动能是指。

叫做弹性势能

3、举例:

哪些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4、参照课本上的实例,试举一些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且被人们加以利用的实例。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形变能产生力,这个力叫非弹性力

B.分子间的斥力与引力,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属于弹力

C.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形变就越小

D.弹簧测力计利用了物体的形变与力的关系

2.力的单位是()

A.牛顿B.千克C.毫米D.秒

3.下列关于弹性势能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不具有能量

B.发生弹性形变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C.物体受到力体积发生变化,物体一定没有弹性势能

D.物体的弹性势能大小与物体弹性形变的程度无关

4.关于弹簧测力计使用的说法正确是()

A.弹簧测力计根据弹簧受到外力越大,物体形变越大原理制成的

B.弹簧测力计一般都有量程,没有分度值

C.弹簧测力计使用时一定要竖直放置,不能倾斜

D.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一定要注意观察标尺的零刻线、分度值和量程

5.某同学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情况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A.使用前应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

B.使用前应先调零

C.只要力的大小在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这些弹簧测力计都可以用来测量这个力

D.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记录数据的同时要记录力的单位

6.小华在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时,归纳一些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A.所测的力的大小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的最大值

B.弹簧测力计必须水平放置,进行物体受力的测量

C.并避免弹簧测力计指针、挂钩、与外壳摩擦

D.使用前,要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位置

7.如图7-1所示,为了能够说明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

现有两个弹簧,两个质量不等的小球A、B,质量分别为5N和2N,则哪根弹簧上的弹性势能大?

(填上方、下方)。

8.小明对弹力的认识有以下几种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A.弹力仅仅是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力吸引力

B.在弹性限度以内,弹簧的长度越长,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C.锻炼身体用的弹簧拉力器挂满弹簧后,拉得越长,产生的弹力越小

D.在运动场上撑杆跳高运动员用的撑杆,利用了撑杆受力时所产生的弹性形变

9.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若指针指在零刻度线的下方就开始测量,则所测得的力的大小将比实际的力()

A.相同B.偏小C.偏大D.无法确定10当体操运动员从高处落下,与蹦床接触的过程中,蹦床表面发生,而获得

第七章第3节重力P9

学习目标:

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

3、能用G=mg计算有关的问题。

学习过程:

任务一:

知道什么叫重力

学习要求:

1、观察图7-12,认识重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

2、知道重力的方向及应用。

思考题:

质量均匀的球挂在墙上,如果质量为2千克,用力的图示画出它受到的重力

任务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学习要求:

阅读教材并实验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思考题:

关于G=m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表示m与G成正比    B它表示G与g成正比

C它表示g与m成反比 D它表示G与m成正比  

课堂练习:

1、重为3N的贡柑,从树上落下的过程中,受到重力的作用.对于贡柑所受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于3N,方向竖直向下      B.小于3N,方向竖直向下

C.等于3N,方向竖直向上       D.等于3N,方向竖直向下

2、有一苹果它的重力是2.45N,则它的质量是           克.

3、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1:

3,则它们受到的重力之比为(   ),若甲物体的物重为196N,则乙物体的质量为(  )。

4、一盒小铁丸的重量为25N,假如一粒铁丸的质量是0.025kg,那么一盒小铁丸有多少粒?

(g=10N/kg)

 

第八章运动和力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初中物理八章【课程类型】:

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

【授课时间】:

6课时【设计者:

樊旭东

一、课程内容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全一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其课程内容包括: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1课时

第二节、二力平衡1课时

第三节:

摩擦力1课时

复习与总结1课时

二、课程目标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惯性的概念,会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3通过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第二节二力平衡

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初步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三节摩擦力

1.通过实验理解摩擦力的概念。

尝试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摩擦力有关的物理现象.

2.了解摩擦力在现实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三.课程实施建议

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便捷的班班通系统,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授课方式启发学生学习。

采用以实验为基础,思维为中心,过程为主线以变式为手段的教学策略。

并辅助采用多项教学措施作保证。

学习方式:

利用导学案,采用学生自学和小组互助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

本章涉及两个概念一个探究

(一)、对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教学的建议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知识。

教学中让学生对照着实物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各主要部分和它们的作用。

弹簧测力计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习后面两节课的基础。

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以便使其认识到感觉是不可靠的。

还应该让学生对物理量单位的大小有感性认识,发展其估测能力。

(二):

对摩擦力的教学的建议。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学案(第一课时)P16

学习目标

1.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发展过程.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3.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4.再次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的过程.

课前预习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______,可以使静止的物体_______,也可以使物体速度的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力还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所以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总结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学指导

1.阅读课本19页的第一段以及插图,想一想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通过所学的知识分析出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19页第二段,了解一下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和牛顿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牛顿第一定律的发展过程:

 

伽利略的观点:

上述观点哪一个是正确的,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课本上的实验叫“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再次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实验中让每次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让小车在进入水平表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这样才能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情况.如下图所示,是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在平面上最终停下的位置.

在下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填“大”、“较大”或“小”)

表面状况

阻力的大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

毛巾

木板

玻璃

分析上表得出结论:

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速度减小的越______.如果小车不受阻力,小车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理:

如果物体不受力,它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实验证明__________的观点是正确的.后来,_____国物理学家________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说明:

1.该定律说明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条件,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车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阻力,所以才会慢慢停下来,当给车施加的牵引力并不是维持车的运动,而是去克服受到的阻力,这样才能使车不停地运动,如果牵引力变大,大于阻力,那么车就会加速运动,从而改变车的运动状态,进一步说明了这个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其它物体对它施加作用了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3.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推理的方法而概括出来的规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是整个力学的基础和出发点.所以它不能用实验验证,因为任何物体都受到其它物体的作用,但是它能经受住实践的检验.

典型例题例.正在路上行驶的汽车,突然受到的所有的力消失,那么它会()

A突然停止B慢慢停下来C做匀速直线运动D加速运动

方法总结: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将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突然不受外力,将以力撤销的那一瞬间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永远保持静止状态

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课堂达标

1.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是通过日常生活推导出来的B它是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

C它是通过实验直接证明的D它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2.在下图所示的实验中,每次必须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平面上开始滑行时有_________,在越光滑的平面上,小车受到的__________越小,它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它的速度________得越慢,进一步推理可得出这样得结论:

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物体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让小车自斜面顶端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见下表,通过探究,我们可以反驳下列说法中的哪一个()

表面情况

毛巾

棉布

木板

小车运动的距离/m

0.27

0.42

0.79

A摩擦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B小车受到力就运动,不受力就不运动

C若平面非常光滑,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

D运动物体不受力,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4.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所受的各力突然消失,则物体()

A仍做匀速直线运动B继续向前运动,且速度越来越快

C慢慢停下来D立即停下来

5.足球比赛中,运动员用头顶球,球在向上飞,若此时受到的力都消失,则球将会()

A静止B做匀速直线运动C下落D无法判断

6.用绳子拴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若绳子突然断裂,小球将()

A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状态B保持绳断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小球运动速率减小,但保持直线运动状态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惯性学案(第二课时)P16

学习目标

1.知道惯性的定义,知道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3.知道惯性和惯性规律的区别.

课前预习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原来静止的物体,如果不受任何力,则保持______________.

3.原来运动的物体,如果突然不受任何力,则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学指导1.阅读课本21页第一段,找出惯性的概念,并填写下空.

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叫做惯性,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叫惯性定律.___________都有惯性.

2.阅读课本上的“想想做做”部分,猜想一下发生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自己找一块橡皮,放在一张纸条上,快速把纸条抽出,看一下有什么现象?

3.阅读课本21页最后几段,了解一下日常中常见的惯性现象,学会解释现象的方法,然后合上课本,自己试着用惯性的知识解释一下,最后再考虑一下下面的问题:

(1)当汽车开动时,站在车上的人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