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13357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理工大学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成都理工大学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成都理工大学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成都理工大学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成都理工大学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成都理工大学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成都理工大学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成都理工大学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成都理工大学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成都理工大学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成都理工大学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成都理工大学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成都理工大学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成都理工大学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成都理工大学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成都理工大学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成都理工大学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成都理工大学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成都理工大学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成都理工大学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理工大学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x

《成都理工大学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理工大学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都理工大学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x

成都理工大学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成都理工大学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修订的指导意见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普通高校学分制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川教[2004]165号)以及关于《同意四川大学等42所高校实行学分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川教[2004]207号)和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联合颁发的关于《在我省高等院校实行学分制收费改革试点的通知》(川价费[2004]118号)文件精神,我校将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学分制改革,这是我校教育教学中一项带有全局性的重大举措,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现有教学计划的修订成为当务之急,具体表现在:

1.学分制改革要求按规定完成学业的最低学分要求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对现有教学计划在总学时、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必须进行相应调整

2.学分制收费改革使学生对其所受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学什么和怎么学上必然要求有更多的选择,现有教学计划难以满足这一需求

3.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要求我们把本科教育重心要转移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层面上来。

而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的要求,为了给各种学生提供适合自已特点的全面发展的机会,需要搭建好学科平台,调整知识结构

4.现有教学计划自2001年来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同时也存在一些急待改进的地方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1.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为指导,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重点,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吸收近几年教学改革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并固化进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来;同时,各专业要注意参照本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本科专业规范,尤其要借鉴规范中所要求的培养目标、主干学科以及知识体系等内容。

2.在新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指导下,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全面落实“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突出人才培养特色,构建出符合培养目标要求,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有利于人文素养、科学素质提高以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培养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以“加强基础,拓宽面向,更新内容,优化结构,重视实践,提高素质”为基本原则,努力体现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

3.推进教育创新,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符合新时期要求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努力实现教学的高效化,转换单向“满堂灌”的传统教学范式,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加强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建设,实现课程的精品化;精简课程讲授内容,加快考核方式的改革,加快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不断提高我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使学校的办学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4.提倡教学的自主化。

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学分制,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加大课程重组和整合的力度,压缩教学总学分,减少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增设自学型、网络型课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基本内容

1.基本框架

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应包含以下部分:

(1)院系和学科介绍;

(2)专业人才培养目标;(3)主干学科;(4)知识体系;(5)教学要求;(6)计划学制;(7)教学计划;(8)课程设置与学分结构;(9)课程简介;(10)课程教学大纲(包括实践课教学大纲);(11)课程进度。

2.教学计划构成及全校课程分类

课程分必修课、选修课两大类,不再细分限选课和任选课。

教学计划主要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通选课+公共选修课”的教学体系构成(见图1)。

(1)全校性公共基础课:

包括计算机、“两课”、外语和体育,该课程平台占总学分数的26%(见表1)。

(2)学科基础课平台:

学校拟参照《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的一级学科门类并根据我校学科设置的特点构建学科基础课平台(见表2),为满足不同专业大类的要求,各学科基础课程应尽可能地开设层次课程。

各学院可从学科基础课平台中选择适合自己专业的课程组成学科基础课程模块。

这类课程设置的原则是“必需、够用、管用”。

该模块约占总学分的16%。

(3)专业必修课:

包括各专业规定的核心课程(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

要注重对现有课程进行整合、打破学科界限,对课程进行重组、合理配置。

要求各院系都尽可能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一级学科共同的学科基础课(平台课程)作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

该模块约占课内总学分的10.5%。

表1成都理工大学公共基础课程设置一览表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分

备注

两课

0900A101

思想道德修养

分三组选

1

2

3

2

各学院课程根据开课学期和序号对课程进行统一编号

0900A102

法律基础

2

3

4

1.5

0900A103

毛泽东思想概论

3

4

5

1.5

0900A104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

5

6

3

0900A105

哲学

5

6

7

2.5

0900A106

政治经济学

6

7

8

1.5

0900A401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8

1.5

文科必修

0900A108

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课按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计算。

本科四年期间的学习,计2个学分

军体

军训

1

1

1500A101

体育

(一)

1

1

1500A102

体育

(二)

2

1

1500A201

体育(三)

3

1

1500A202

体育(四)

4

1

外语

1100A101

大学英语

(一)

1

4

必修16学分,课程修读最低要求为大学英语四级,大学英语(五)和(六)为选修

1100A102

大学英语

(二)

2

4

1100A201

大学英语(三)

3

4

1100A202

大学英语(四)

4

4

1100A301

大学英语(五)

5

3

1100A302

大学英语(六)

6

3

计算机

1400A101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

1

2.5

1400A201

JAVA程序设计基础及实验

4

3

各学院自选语言

1400A202

C++程序设计基础及实验

4

3

1400A301

VB程序设计基础及实验

5

3

 

表2学科基础课平台构建表

理学

地球物理、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

地质学、地球化学、化学、应用化学、地理科学

 

工学

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化工与制药、生物工程、环境工程

土木工程、建筑学、勘查技术与工程、测绘工程、园林(农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

工业设计(理工类)、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核工程与核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器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文学

日语、英语

广播电视新闻、广告学、表演、工业设计(艺术类)、广播电视编导、艺术设计

管理学

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工商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法学/经济学

法学、社会学、公共事业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金融学

 

图1.人才培养计划基本框架图

(4)专业选修课:

包括专业方向模块课程。

要求增大专业选修课比例,使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专业方向,专业选修课不限于本院系。

作为辅修课程,学生可在导师的指导下跨院系、跨学科选修相关模块课程。

这类课程约占总学分的16%。

(5)素质教育通识课:

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两个领域,是为提高本科生综合素质,完善其知识结构而设置的课程。

要求理工科学生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选择修满10个左右的学分,同样,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生必须在自然科学领域内选修10个学分左右的课程(见表3)。

表3通识类选修课程类别

人文社会科学

哲学类

理、工科和艺术类学生要求从各类课程中至少选修2–3个学分

社会科学类

文学艺术类

自然科学和技术

地学类

文、管、法学、商学类学生要求从各类课程中至少选修2–3个学分

生物学类

数学、物理、化学类

工程技术类

(6)公共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长、科研方向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选修课。

学生可从中选修10个学分左右的课程。

(7)实践性教学课程:

包括各类实习和课程设计,约占总学分的16%

三、学分规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按四年学制的进程进行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各本科专业毕业要求最低学分为190。

学校目前仍然实行每学年2学期制,每学期安排的课程学分一般控制在22—28学分。

各学院要根据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和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先后顺序,保持每个学期课程学分的均衡分布。

为利于学生选修,还应合理安排和配置课程学分,尽可能把必修课安排在每学年的第一学期,选修课安排在第二学期。

附件五列出了近4学年每学期教学周数,供安排课程时参考。

考虑到我校的具体情况,核定课程的学分原则上课内教学(理论课)16学时折算为1

学分,依附于理论课教学的实验课16学时为1学分;单独开设的实践教学环节1周折算1学分。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各专业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进度分学期修读课程的计划,也是学生毕业资格审核和获取学位的依据。

本科毕业生必须满足本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方能毕业。

根据完成的学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进度:

获得0–45个学分的学生为低年级大一新生,45–90个学分为低年级大二学生,90-135学分的学生为高年级大三学生;135-190个学分的学生为高年级大四学生。

采用累计平均绩点(GPA)来衡量学习质量:

修满学校规定的最低学分且GPA>1时,允许毕业,GPA>2时,才能授予学士学位,GPA>4.5时,授予荣誉学士学位。

四、规范课程编码

一门课程确定其唯一代码,课程代码由8位数码组成。

根据下述编码规则对所有课程进行编码:

本科课程代码中前4位数码表示开课学院及专业代码(具体编码见附件四),第5位表示课程性质,采用A、B、C、D、E、F、S分别代表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素质通识类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以及实践课程;后3位代码定义为课程层次,即按100、200、300、400四个层次进行编码,101至199相当于大一基础课程,201至299大致为大二开设的课程编码,301至399为大三开设的课程编码,401至499为大四课程(见图2)。

为便于学生分阶段学习,一门课程分几个不同学期开设,则该课程要作几门课程进行设置。

如高等数学课程在两学期授完,则统计为两门课程即“高等数学

(一)、高等数学

(二)”;同样,大学英语分四学期授完,则设置为“大学英语

(一)、大学英语

(二)、大学英语(三)、大学英语(四)”。

课程性质标识

A为公共基础课

B为学科基础课

C为专业核心课

D为专业选修课

E为通识类课程

F为公共选修课

S为实践教学

图2课程编码系统示意图

 

五、时间安排

1.2005年1月10日—3月18日,构建学科基础课平台;同时,各院(系、部)教研室论证,提出草案,院(系、部)学术委员会讨论,提出修改意见,经院(系)办公会通过,报学校教务处;

2.3月10日—4月10日,教务处组织有关专家论证、审核;

3.4月10日—5月10日,返回有关院(系、部)修改;

4.2005年5月10日—6月10日,修改定稿,付印。

各学院要严格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程序,在参照和对比国内外相近专业方案的基础上,明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

在方案制定和课程设置过程中要树立全校一盘棋的全局观念,强调学校、院系和学科群办专业的原则,避免因人设课的现象,充分实现全校范围的优势互补。

全校各院系和各专业之间要加强协调,需要外院系承担的专业课程应事先沟通,确保教学方案的完整执行。

学校教务处负责协调解决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六、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从2005级起试行。

 

 

附件一

成都理工大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格式

成都理工大学XX学院XX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培养目标:

 

培养要求:

 

主要课程:

 

特色课程:

 

计划学制:

最低毕业学分:

授予学位:

 

课程体系结构及学分比例

 

教学进程总体安排及课程设置(含课程性质、类型、学时、学分分配、教学方式、开课时间、实践环节安排等)

1.各学期周数分配表

2.集中实践环节内容及基本要求

3.教学进程安排表(格式见下页)

4.本专业提供辅修的核心课程

辅修、第二专业说明(课程学分及要求):

 

XX专业课程教学计划表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课内学时

各学期学分配置

1

2

3

4

5

6

7

8

公共必修课

合计

学科基础课程

合计

专业核心课程

合计

专业选修课程

合计

实践教学环节

合计

素质教育通识课程

合计

公共选修课程

合计

注:

(1)素质教育通识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栏目中只需列出学分要求,无须列出具体课程

(2)英文在上,中文在下的课程为双语教学课程或拟进行双语教学的课程。

 

附件二

关于制订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原则意见

教学大纲是与专业培养计划相配套的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基本内容、性质、任务及该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教学大纲是教师组织教学和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国家监督、评估学校教学质量,配置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的重要依据。

为了保证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的统一,规范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学校就制订新的课程教学大纲提出以下原则意见。

一、制订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制订教学大纲要紧扣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新成果,体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加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制订教学大纲应坚持以下原则:

1、符合人才培养计划的目标要求。

制订的教学大纲在贯彻国家关于教学和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的同时,要明确本门课程在整个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规定出本门课程的基本教学任务和要求。

2、科学性与适时性相统一。

教学大纲中所列的材料论点必须是符合客观规律,在科学上经过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内容,同时这些内容必须跟上时代步伐,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3、系统性与满足性相结合。

教学大纲的制订要依据专业内在的逻辑和学科体系编写,要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及与相关课程之间的衔接、联系和配合。

制订的教学大纲要针对专业特点和教学需要,把教学改革成果反映进去。

针对学生的基础状况和可接受程度,适中确定内容的难易程度,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4、基础理论与能力培养相统一。

制订的教学大纲应突出该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

合理分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的比重,把学生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二、教学大纲的基本结构与内容

教学大纲编写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说明部分,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课程的性质、任务:

说明课程的基本类型、基本属性和为实现培养目标所承担的任务

2、教学的基本要求:

学生学完课程后,在知识、技能和能力上分别应达到的程度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

说明教学大纲的适用的专业及学时数。

要用表格形式表示(见表1),分章列出讲授、实验和习题时数等

4、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

简要说明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及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6、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说明本课程教学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实验仪器、设备、教学辅助设施等。

表1XXX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环节及课程内容和课时数

讲课

实验

习题

小计

总计

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

正文是对课程的具体内容的详细说明,是教学大纲的主体,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按章节顺序编写。

每一章要说明以下3项内容: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每一节要详细说明本节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

内容详略以能表达清楚知识、技能的范围和深度为度,充分反映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体现出课程的特点。

实践教学环节应说明实践教学目的、要求、作业与实践报告、时间与时数分配等相关内容。

单独开设实践环节性课程,要单独编写实践教学大纲。

三、制订教学大纲组织与实施

1、本次教学大纲的制订工作由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和监督,教务处负责组织实施。

各学院要成立教学大纲编制专家组。

2、课程教学大纲按课程性质和开课学院分专业组织编制。

各学院负责本学院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大纲的制订工作。

公共课和部分公共类学科基础课教学大纲的制订由开课学院负责,并要有相关专业的专家代表参与。

3、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工作由各教研组(系)主任负责,组织课程组全体教师共同制订。

制订过程要开展认真的研讨,充分听取相关专家的意见,发扬学术民主,学习兄弟院校的经验,力求制订的教学大纲科学、规范、适用。

4.单独开设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教学大纲的制订分专业组织专家编写。

四、时间安排与格式要求

1、教学大纲的制订工作于2005年1月中旬开始

2、各学院于2005年4月中旬前由各教研组(系)完成初稿交学院教学大纲制订专家组审核

3、学院专家组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并返回教研组(系)改定稿,定稿后于5月中旬前向教务处提交书面材料及软盘。

4、格式:

教学大纲的打印统一用WORD文档编排。

纸型为16k,左边距2.5cm、右边距2cm。

章标题用三号黑体,说明部分标题,节标题用小4号黑体。

说明部分内容和正文内容均用5号宋体。

附件三

各教学单位开设课程统计表

随着我校改革力度的加大,学分制的全面推行,现代化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我校现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新的修订。

为做好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需要对我校所有教学单位开设课程进行全面统计,具体要求如下:

1、为适应构建大的教学平台的需要,课程管理由以前的按专业管理改为按学院管理。

各教学单位设置课程要打破专业界限,原则上在本教学单位内按学科大类进行设置。

不同专业开设同名课程时,则同名课程在学时、难度和教学内容上尽量一致,并作为一门课程进行统计;否则,作为两门课程进行统计。

2、为适应计算机管理的需要,每门课程学校规定的原则赋予唯一编码,并在长期内保持不变,因而,本单位开设所有课程都要进行统计。

没有进行统计和赋予唯一编码的课程,不能列入新修订的教学计划。

3、为便于学生分阶段学习,一门课程分几个不同学期开设,则该课程要作几门课程进行统计。

如高等数学课程在两学期授完,则统计为两门课程即“高等数学

(一)、高等数学

(二)”;同样,大学英语分四学期授完,则统计为“大学英语

(一)、大学英语

(二)、大学英语(三)、大学英语(四)”。

4、和理论课程相对应的实验课程,作为理论课程的一部分,不再单独编码。

5、行政管理人员开设的课程,要并入有关教学单位管理,由该教学单位负责申请。

教务处不负责个人的课程管理。

6、各教学单位请务于2005年4月20日前将统计表送至教务处教研科,统计表的电子文档发至pengzx@或报送软盘。

 

各教学单位开设课程统计表

单位(盖章):

2005年月日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

学分

课程面向

先修

课程

备注

001

002

003

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