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阅读词语理解.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1370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阅读词语理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阅读词语理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阅读词语理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阅读词语理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阅读词语理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初中阅读词语理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初中阅读词语理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初中阅读词语理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初中阅读词语理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初中阅读词语理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初中阅读词语理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初中阅读词语理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初中阅读词语理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阅读词语理解.docx

《初中阅读词语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阅读词语理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阅读词语理解.docx

初中阅读词语理解

第讲

阅读—词语理解

考点解说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语境领悟词语含义的能力。

所谓“重要词语”,从命题者的角度而言,一是这个词语在文中有重要作用,二是通过这个词语可以检测出考生对内容的把握,对中心的理解。

 

理解“重要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入手:

一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

二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

考试中常见题型:

1.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作用)。

或“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或体会加点词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2.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或结合文意,谈谈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3.把句子中的“××”改成“××”好不好?

为什么?

或“加点词语能否互换?

为什么?

4.联系全文(上下文),体会(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或分析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深刻(深层)含义。

或直接要求回答某词有什么含义?

或根据语境,写出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5.结合全文的主题,本文中的“××”词象征什么?

6.段中写“××”词语的用意是什么?

7.对“××”词语的理解哪一项最恰当?

8.对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赏析。

题目解读

此知识点常见题目及答题技法如下:

1、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作用)。

或“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或体会加点词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题步骤:

(1)确定范围,在文中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句子所在的自然段

(2)解释词语的字面义(近义词替换法,拆分组词法)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语境义及表达上的作用

(4)联系中心,体会深层含义。

答题范式:

“××”一词原指……(本义),这里指……(语境义),起到了……的作用。

2、把句子中的“××”改成“××”好不好?

为什么?

或“加点词语能否互换?

为什么?

答题步骤:

(1)确定范围,在文中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句子所在的自然段;

(2)从该词的词义范围大小、词义轻重程度、感情色彩、词语搭配、人物

性格特征进行分析;

(3)综合分析替换后的词语,说明去掉、替换该词语多带来的不良后果

(与文章中心不相符合);

(4)总结答题,回答“所以不好”、或“不行”。

答题范式:

“××”一词原指……(本义),在这里更指……(语境义),起到了……的作用,而换成“××”后则变成了……,没有了……的效果,所以不能换。

3、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和“××”不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题步骤:

(1)确定范围,在文中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句子所在的自然段;

(2)从该词的词义范围大小、词义轻重程度、感情色彩、词语搭配、人物

性格特征进行分析;

(3)结合文章中心,以及前后对比思想感情等的对比;

(4)总结答题。

答题步骤:

不矛盾。

因为“××”指……(答意思以及感情色彩等);而“××”则指……。

所以不矛盾。

 

方法点拨

一般说来,以下词语是文中的重要词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生命力的词”):

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

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4、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

5、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6、比喻、借代等特殊的词语;

7、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等。

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不难,只要读懂题目的要求,从下列技巧中选择相应的方法,一定可以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各种含义。

方法

举例

近义词、反义词替换

如“刚强”就是“坚强、顽强”的意思,“冷淡”就是“不热情”的意思。

拆分组词法

“深情”一词,“深”是深厚的意思。

“情”是感情。

将词义合并起来就是“深厚的感情”。

这个词义的解释就完成了。

比喻义

“学校的头头脑脑们谁也没有想到在中考时竟然窜出这么多黑马。

”中“黑马”比喻在比赛或竞争中出人意料的优胜者  。

指代义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的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中,“那声音”指的是上一段中的“歌吹”。

联系上下文

甲说:

我炒的菜,味道怎样?

乙回答:

最近我病了,口不太识味。

乙有意回避作答,使这句获得特定含义:

这菜味道不好。

结合文章中心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傲然”表现了“哨兵”挺立的姿态,表现了北方的抗日军民以及整个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抗战精神。

例题解析

(2010年重庆市)

好望角

连俊超

  ①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

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

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

“岸边像什么?

”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喻。

他乐呵呵地说:

“非洲好望角!

”我愣住了。

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

“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②我不解地问:

“您到过好望角?

”老人呵呵一笑:

“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

”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

河水哗哗地响。

河上无风。

芦苇丛簇挺立。

  ③“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

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

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

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

后来,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差不多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

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在胸口上摸一摸。

”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

有一页折起一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打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咸腥的海浪气息。

  ④“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

  ⑤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

“鬼子枪子打的,还在我肚子上打了一个洞。

”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

“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

可书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么的。

干脆不念了,这辈子就没有念书的命。

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

我想,这好望角啊,它就在这张书页里,世上压根儿就没有!

”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

“可后来我儿子非说,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

  ⑥“你儿子?

”这时,一只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小船上。

老人伸手抚摸着,呵呵地笑了起来:

“是啊,后来有了个儿子。

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有’呢。

”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

老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

水鸟啄了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飞回了芦苇丛。

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声。

  ⑦老人激动地说:

“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

那次他差点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角了。

”A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

  ⑧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

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

“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

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

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种办法骗她,可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

”老人的讲述纯净如清澈的河水。

  ⑨B“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

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

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一直坐到傍晚。

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我跳进河里,游了很远。

回头一看,他娘的!

河岸跟地图册上画的一模一样。

这不就是好望角吗?

我盼了一辈子好望角,竟在家门口找到它了。

我哇哇地叫喊了起来,让老鼻涕眼泪也痛快了一回……”老人哈哈笑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

  ⑩“现在我啥也不想了,我划划桨、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

”老人的脸庞像天空一样明净而深远……

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

14.理解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4分)

(1)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

“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考点训练

【练习一】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卷)

善良的种子

朱成玉

(1)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2)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

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

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

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省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3)父亲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小偷光顾的对象。

那一次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

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100多块钱,他没花,连午饭都没舍得吃,就和几个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

大概是买票的时候,被人瞄上了他兜里的那张100元的票子,再翻口袋的时候,那张100元的票子就不翼而飞了。

在那个年代,100块钱不是个小数目,可以买很多东西呢。

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在翻遍所有的口袋,确定钱丢了之后,父亲感到眼前一黑,差点晕倒过去。

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像是偷钱的人。

(4)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了车下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尖叫:

“我的种子丢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

那可是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

(5)那个丢了种子的女人在那里不停地抽泣,她说她把种子放在站点,自己去解了个手,就这一小会儿工夫,种子咋就没影了呢。

她说她家死了男人,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支撑着,她命苦啊。

她呼天抢地。

车里人都纷纷对这个丢了种子的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那个偷种子的缺德的人,他断了穷人家的活路。

(6)“不管咋的,先上车再说吧。

”父亲劝她,忘了自己也是个遭遇了盗贼的人。

(7)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放到那个女人手里。

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捧一捧地往那个素昧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捧一边说:

“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挺过去的。

”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的所作所为,也都纷纷打开袋子,往那个人的空袋子里捧种子。

不一会儿,那个空袋子就鼓了起来,仿佛吃饱饭的人,振作了精神。

那女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地要给父亲和乡邻磕头。

父亲说:

“谁还没有个难处,都帮一把,就挺过去了。

(8)满车厢的人都亲眼目睹着父亲的小小善举,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灵刚刚经历的创痛。

父亲也自始至终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了。

(9)下车的时候,人很挤。

他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

父亲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

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10)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

(11)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

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15、选文第②段写父亲是有名的"抠王",目的是什么?

(3分)

16、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分)

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17、第③段和第⑩段两个划线语句矛盾吗?

为什么?

请结合父亲不同心境简要说说。

(3分)

【练习二】

(2008年湖南益阳卷)

眼睛

①我曾注视着一个孩子的眼睛,很久很久……

②一天早晨,我经过一个地方,突然,看见路旁一双乌黑的小眼睛。

我停下来走到他的面前,对于我的这一举动,他并没有退缩。

他只有四五岁的样子,稚气的模样令人无限怜爱。

噢,多美丽的一双小眼睛!

我望着他,不禁心生赞美。

如果说世界有神圣、美丽的东西,哪里能找到比孩子眼睛里蕴含的更多的呢?

我凝望着,凝望着,忽然有一些惶悚的感觉!

怕我的面孔在他眸子中照出来。

③在这充满憧憬的眼睛里,找不到丝毫阴影,就像他没有忧郁的小心灵一样。

我仿佛窥见他的灵魂在空中翔舞,是自由而明朗的。

④离开了这个孩子。

但,他明亮的眼睛,依然闪耀在我的脑际。

以后,每一次看到这孩子,总爱凝视他可爱的眼睛。

我更相信:

“从眼睛里,可以探悉到一颗心灵。

⑤从此,我惯以冷峻的逼视,去探索人们的眼睛。

怀着一份奢望,想在茫茫人海,寻获一些可贵的心灵。

别怪我说得太颓废,我是失望!

在可笑的人群中,我从未发现像孩子一样的眼睛。

我看见过英勇的、高傲的、睿智的、恋爱的、仁慈的眼睛……我也看见过淫荡的、充血的、谄媚的、贪婪的、哀怨的眼睛……我看见过发光的或失神的眼睛、高尚的或卑鄙的眼睛,然而从没有看过像那孩子如秋夜莹星一样清澈、明亮,洋溢着生命希望的眼睛。

也许仍是有的,也许隐藏在晦暗的角隅,我想。

⑥一次,我走在薄暮的旷野中,斜阳昏暗的光线,笼罩了山峦水影,苍茫的气氛迷漫在天地间,空中充满了凄迷的情调。

我孤寂地走着,一条又直又阔的黄土大路,一直伸展开去,没有尽头似的隐没在遥远的暮色里。

我的心灵为这一片暮色所震憾了……

⑦前面,有一个行路的人影,我加快脚步赶上。

是一位龙钟的老人,拄着杖缓慢地走着,很衰老了,可是步履仍很矫健,一步一步,迟缓,却很有力。

⑧从后面赶上,我问:

“老先生,前面不远就到宿店了吧?

⑨听到了我的声音,老人似乎有些惊讶,有些犹疑,但他终于回答了我:

“青年人啊,你的眼睛看得清楚,为什么要问我啊?

不过,要到宿店,路还是很远的。

⑩朗朗的声调铿锵动人,我才注意到老人双目已经失明了。

11“你走得快还是先走吧,我独自走惯了,黑夜和白天,都是一样,我总是摸索着走。

12我走得快吗?

我心中重复着这句话,也许此时我的脚步比老人快,可是,谁知道老人的脚下走过多少路了?

真想伴他走一程,但看老人走路的姿态,知道他是善于行路的,我终于先行了。

13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可是它在我脑子里并不能轻轻抹去。

像那次我突然间发现了孩子眼里的光亮一样,留下了深刻的痕印。

我忘不了老人的那种强傲的姿态,常常咀嚼着老人和我的那段对话。

不错,人生是漫长的,而且很难到达宿店。

哪里是宿店呢?

哪里又可以停下脚步呢?

路是没有尽头的,走啊!

走啊!

当生命之光熄灭了的时候,也许正是生命之光点亮了的时候。

14是的,路是没有尽头的。

从孩子洋溢着生命希望的眼神,我懂得应该怀一分真情去开创未来的道路。

从老人双目已盲的行进中,我领悟到奋力前行的意义。

15选定自己的方向,踏实地走。

也许,这就是人生应该做的。

我得换上孩子般真挚而充满希望的眼睛。

(选自百花文艺出版社《郭枫散文选》,有改动)

19.文中第⑤自然段列举了英勇的、高傲的、睿智的、恋爱的、仁慈的眼睛;淫荡的、充血的、谄媚的、贪婪的、哀怨的眼睛。

这些眼睛中一定不包括的眼睛。

(2分)

20.联系全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

(2分)

A.我问:

“老先生,前面不远就到宿店了吧?

答:

B.不错,人生是漫长的,而且很难到达宿店。

答:

21.文中第②自然段写道:

“噢,多美丽的一双小眼睛!

我望着他,不禁心生赞美。

”联系全文看,“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分条陈述。

(4分)

答:

22.文章具体描写了哪几种眼睛?

作者分别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4分)

答:

23.文章写“我”在黄昏时的一条山路上赶路寻找“宿店”,遇到一位失明老人,“我”真想伴他走一程,……但我终于先行了。

你认为“我”该不该“先行”?

为什么?

(4分)

答:

综合演练

(浙江省金华卷)

烧炭工和绅士

(1)诺比斯的父亲是当地有钱的绅士,因此诺比斯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

他父亲身材魁梧,蓄着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

昨天上午,诺比斯跟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烧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

诺比斯自知理亏,无法辩解,就冲着倍梯气急败坏地说:

“你父亲是个乞丐!

”倍梯委屈得要命,顿时面红耳赤,默不作声,热泪夺眶而出,回到家里,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

(2)午饭过后,全身黑糊糊、个子矮小的烧炭工领着孩子来到学校,向老师抱怨。

大家都不吱声,只是静悄悄地、全神贯注地听着。

跟往常一样,诺比斯的父亲正在门口给儿子脱外衣,他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便走进教室,问是怎么回事。

(3)“是这位先生在抱怨您儿子。

您儿子对他儿子说:

‘你父亲是个乞丐!

’”老师回答。

(4)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于是询问儿子:

“你说那句话了吗?

”诺比斯站在教室中间,当着倍梯的面,低着头不言不语。

父亲紧紧抓着儿子的胳臂,把他拉到倍梯的面前说:

“快道声对不起。

(5)烧炭工以和事老的口吻连声说:

“算了吧,算了吧。

(6)可绅士不理睬他,依然谆谆劝导儿子说:

“照我的话这样说:

‘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

如果我的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

(7)烧炭工做了个果断的手势,好像在说:

“我不愿意。

”绅士不听他的话,逼儿子照他说的办。

他的儿子头也不抬,轻声细气而断断续续地说:

“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

如果我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8)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

然后,烧炭工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心领神会,扑到诺比斯怀里,两人紧紧拥抱。

(9)“老师,请您帮个忙,让他俩坐在一起好吗?

”绅士问老师。

于是,老师把倍梯安排到诺比斯旁边坐下。

待他俩坐好后,诺比斯的父亲打了个招呼告辞了。

(10)烧炭工若有所思地站了片刻,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靠近坐好的两个孩子,然后,来到课桌前,带着爱怜和歉意的表情端详着诺比斯,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

他伸手想慈爱地跟他亲热一下,似乎又没有这个胆量,只是用他那粗大的手指轻轻地碰了一下诺比斯的额头。

他走到教室门口,回头瞥了诺比斯一眼,才迈着慢慢的步子走开了。

(11)“孩子们,你们要牢牢记住今天看到的事情。

”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

(选自《爱的教育》,略有改动)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

(30字左右)(3分)

12.选择下列句子中的一句,结合上下文,品析加点词或短语的含义,指出其表达效果。

(2分)

(1)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

(2)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

13.第(10)段中说“(烧炭工)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

请揣摩烧炭工当时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把它表述出来。

(30字左右)(3分)

14.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绅士的形象。

(2分)

15.小说的结尾,老师语重心长地说:

“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

”你认为“精彩”在哪里?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