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经贸经营与管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15903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docx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经贸经营与管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docx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简答题

简述“以质取胜”的内涵(内容)

1、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信誉

2、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3、创名牌出口商品

简述我国“以质取胜”贸易战略的实施措施。

1、强化质量控制的立法与执法。

2、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3、推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

4、实施名牌战略。

5、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简述技术贸易的主要内容和方式

内容:

1、工业产权的转让与许可2、专有技术和商业秘密的转让3、技术服务

方式:

1、许可证贸易2、直接投资

简述技术贸易的特点

1、技术是没有特定形状的商品2、技术贸易通常为技术使用权以及使用该技术生产产品、销售产品权利的转移,很少发生技术所有权的转移,而商品贸易则多为所有权的转移。

3、技术贸易往往不是一次性的简单的交易行为,而是伴随着长期的合作关系。

4、技术贸易的双方,往往是同一技术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潜伏着利益冲突。

5、技术贸易受诸多条件的制约,特别是技术的拥有方是否愿意提供先进技术,技术的进口方能否消化、掌握该技术,这是实施技术贸易的先决条件,而技术的拥有方又处于决定性地位,并且往往受到技术拥有方国家政策的左右,这更增加了技术贸易的难度。

简述技术引进的积极作用

1、加快提高技术水平2、节约技术开发经费3、加速产业结构调整4、扩大出口,提升出口商品结构5、加速人力资源积累

简述我国技术引进的基本原则

1、扩大技术引进,充分利用技术外溢2、扩大引进软件技术3、引进适用技术

4、避免大规模重复引进5、加强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推广和创新

简述我国加强技术引进后消化、吸收、推广、创新应采取的措施。

1、要建立起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开发主体。

2、要建立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且激励技术创新的分配制度。

3、要建立支持技术创新的投融资体系,加大风险投资的规模和力度。

要学习国际经验,分散技术创新的投资风险。

4、要把引进技术与自主开发技术结合起来。

简述我国扩大技术出口的政策措施

1、发展重点产业和技术领域的产品出口2、加强对出口产品的高新技术支持

3、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体制创新4、加强技术贸易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简述当前国际服务贸易壁垒的主要种类。

1、服务产品移动的壁垒。

2、人员移动的壁垒。

3、服务生产者开业权的壁垒。

4、资本移动的壁垒。

5、信息移动的壁垒。

6、对外国服务提供者实行不平等待遇的壁垒。

简述我国提高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1、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进出口商品结构,是提高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2、建立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协调外贸社会效益与外贸企业效益的关系。

3、加速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提高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保证。

简述提高外贸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转换外贸企业经营机制3、大型外贸企业应走实业化、国际化、集团化的道路,实现综合经营、规模经营4、加速生产企业技术进步5、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6、培养人才,提高企业素质

简述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含义及其评价

含义:

是指通过对外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的经济效果。

评价:

1、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评价是价值评价

2、评价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益应包括对外贸易机会成本的考察

3、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评价必须借助于货币、价格形式

4、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评价应是宏观的、全面的评价

简述我国吸收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1、建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2、建立中外合作经营企业3、建立外商独资企业4、进行中外合作开发5、采用跨国并购投资方式6、利用BOT投资方式7、建立外商投资股份制公司8、设立外商投资性公司

简述BOT投资方式的特点

1、主要用于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的基础公共设施建设项目。

2、各方协作难度大。

3、东道国政府通常赋予外国公司某一项公共工程的特许权,因此,它是东道国政府与外国私人项目公司的合作。

4、BOT方式下对项目的选择,一般采用国际招标的方式进行。

5、BOT方式的经营管理,通常是在东道国政府许可的范围内,由项目公司按自己的管理模式进行操作。

简述我国吸收国际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1、国际信贷投资2、国际证券投资

简述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特点。

1、从发展规模和投资主体看,海外投资发展速度比较快,平均投资规模逐步扩大,投资主体不断优化。

2、从地区分布看,海外投资企业分布多集中于港澳地区和经济较发达地区,但近年来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3、从行业分布看,投资领域重点与一般相结合。

4、从出资方式、企业所有权结构和设立方式看,出资方式多种多样,海外企业以合资合作居多,设立方式新建与并购并举。

5、从与国内母公司的关系看,海外投资企业.对国内母(总)公司的依赖仍然比较重,自我开拓和横向联系能力有待加强。

简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导向

1、加工装配型的制造业2、资源开发行业3、科技开发行业4、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业5、服务贸易行业

简述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积极效应。

/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

积极效应:

一、有效弥补我国建设资金缺口(1、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2、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工业总产值的快速增长3、外商直接投资成为我国不可缺少的税收来源)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三、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四、推动对外贸易迅速发展五、扩大劳动就业和培养技术人才六、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完善

消极效应:

一、外商直接投资行业结构不合理,不利于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二、外商直接投资地区结构失衡,加大了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难度。

三、外商直接投资消耗大量资源,并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四、大型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对国家经济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

五、外商直接投资引起贸易平衡转移效应,导致对外贸易摩擦不断加剧

简述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发展特点。

/特点

1、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发展速度较快2、在国际承包工程市场上占有的份额较小

3、大项目增多,工程技术含量日益提高4、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初步成效,但对外承包业务仍主要集中在亚洲市场5、大型实体企业的对外工程承包能力逐渐增强6、与国际大承包商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论述大力发展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事业的意义。

1、有利于扩大出口,促进国民经济增长。

2、有利于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3、有利于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

4、有利于维护我国经济安全。

5、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论述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

管理体制:

“商务部宏观管理、各部门协调合作、地方政府部门属地管理、行业组织协调自律、驻外经商机构一线监管、与有关劳务输入国共同管理”的体系。

管理制度:

1、经营资格核准和年审制度。

2、对外劳务合作备用金制度。

3、对香港、澳门、台湾开展劳务合作项目实行审批制。

4、对外劳务合作项目审查制度。

5、驻外使(领)馆项目确认制度。

6、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统计制度。

7、承包商会对具体业务和项目的协调制度。

8、驻外使(领)馆经商机构一线监管制度。

9、打击非法劳务中介,整顿市场经营秩序。

简述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发展特点

1、合同额、营业额基本上保持稳步增长,发展势头良好

2、市场开拓取得良好成效,市场分布保持多元化推进趋势,但亚洲地区仍是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的主要市场。

3、大型专业企业的作用逐步增强,发挥了骨干作用。

4、对外劳务合作的档次在逐步提高,但高新技术劳务市场领域仍有待开拓。

论述国际劳务合作的作用

一、对劳务输出国的作用:

1、增加了外汇收入2、缓解了国内的就业压力3、学到并掌握了国外的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4、扩大了商品出口5、增加了输出国劳动服务者的收入。

二、对于劳务输入国的作用:

1、弥补了国内劳动力不足或某些行业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2、解决技术难题。

3、降低产品成本。

三、对于整个世界经济的作用:

1、促进了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2、加深了生产的国际化程度3、扩大了贸易的数量。

简述国际经济合作的含义

1、国际经济合作的主体是不同国家(地区)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各国的企业与个人。

2、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原则是平等互利。

3、国际经济合作的范围主要是生产领域。

4、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是不同国家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与配置。

5、国际经济合作是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

简述当代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

1、国际直接投资合作2、国际间接投资合作3、国际科技合作4、国际劳务合作5、国际土地合作6、国际经济信息与经济管理合作7、国际发展援助8、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

简述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

1、竞争更加激烈2、集团化的趋势3、经济合作形式多样化的趋势4、经济政策协调经常化、制度化趋势

简述国际经济合作的意义和作用

1、加深各国的生产国际化和经济国际化2、提高要素的使用效率和要素收益3、直接实现各国之间在生产要素的数量、质量和种类方面的互补4、促使生产要素价格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均等化的趋势5、扩大国际贸易的数量和范围,影响和改变国际贸易的流向6、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会导致某些出口产业的国际转移和某些替代进口产业的加速建立,改变一些国家参加国际分工的态势。

7、国家间的经济协调行动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论述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的区别。

/联系

区别:

1、研究对象不同2、开展的领域不同3、交易方式不同4、对各国国民经济所起的作用不同

联系:

1、是一国对外经济交往的两种主要形式2、都与生产要素禀赋相关3、都与商品生产有关4、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常常结合在一起进行

简述中国确认外债规模的主要依据。

1、经济发展对外汇的需求,这种需求往往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制约。

一般来讲经济增长速度越快,对外汇资金的需求越大。

2、对外债的承受能力,是指偿还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这是中国确定外债规模的重要因素。

3、国际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它不仅影响中国新增借款数额,也决定着筹资成本。

简述改革开放前我国外贸体制的基本特征

1、单一的公有制2、实行对外贸易统制3、统负盈亏的管理4、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简述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方向

1、建立统一市场与公平竞争机制

2、依法行政,加快法律法规的清理、修订及新法的颁布

3、运用世贸组织争端机制,争取公平、宽松的国际环境

简述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下放对外贸易经营权,扩大地方政府对外贸易自主权

2、扩大对外贸易经营渠道,打破垄断经营

3、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

4、逐步缩小外贸计划控制范围,启用关税与非关税手段

5、改革外汇管理体制

6、实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

7、改革统包盈亏的对外贸易财务体制

简述导致生产要素国际移动的因素。

1、各国(地区)间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性2、各国(地区)间劳动力要素的差异3、各国(地区)间技术要素的差异4、各国(地区)间在其他生产要素方面的差异

简述我国运用立法手段管理对外贸易的必要性。

1、加强外贸立法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对外贸易的客观要求

2、加强外贸立法管理,是在国际贸易通行规则下发展对外贸易的需要

3、加强外贸立法管理,是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下发展对外贸易的需要

简述我国海关的基本职能。

海关的基本职能:

进出关境监管,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查缉走私,编制海关统计,办理其他海关业务。

简述出口退税制度的内涵和意义

出口退税制度的内涵:

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已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由税务机关根据本国税法规定,将其在出口前生产和流通各环节已经缴纳的国内增值税和消费税等间接税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的一项税收制度。

其目的是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

意义与作用:

1、出口退税是依据出口商品零税率原则所采取的一项鼓励出口贸易的措施。

2、出口退税是对出口货物的一种非歧视性赋税政策,是保证出口货物公平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基本要求。

3、就我国外贸实践来看,自1985年实行出口退税政策以来,政策效果非常明显,对保证出口快速增长,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保证人民币币值稳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简述国际双重征税的含义及其产生原因

含义:

也称为国际重复征税,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同一时期内,按同一种税种对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同一跨国纳税人或不同跨国纳税人的同一征税对象同时征税。

产生原因:

国际双重征税是由于各国税收管辖权的重叠行使造成的。

税收管辖权重叠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地域税收管辖权与居民税收管辖权的重叠;地域税收管辖权与地域税收管辖权的重叠;居民税收管辖权与居民税收管辖权的重叠。

论述国际避税的客观基础、刺激因素、主要方法。

客观基础:

1、各国在税收管辖权上的差别2、课税程度和方式上的差别3、运用税率上的差别4、税基上的差别5、避免国际双重征税方法上的差别6、国与国之间有无税收协定上的差别7、使用反避税措施上的差别8、税法有效实施上的差别

刺激因素:

1、税率2、税基3、通货膨胀

主要方法:

1、利用国际避税地避税2、利用转移价格避税3、利用变更企业总机构登记注册地或变更企业实际控制与管理机构所在地的办法避税4、利用双边税收协定进行国际避税5、避免成为双边税收协定中所称的常设机构而实现避税6、通过弱化股份投资进行国际避税。

简述我国对借用国际商业贷款的管理措施

1、严格控制贷款规模2、严格控制贷款用途3、从严审批建设项目对外借款4、对债务偿还进行监督管理5、实行外债统计监测管理

简述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手段的含义和特点

含义:

采用经济调控手段调控对外贸易是指国家有关部门通过汇率调节、税收调节、信贷调节、价格调节等经济杠杆,间接影响和约束企业对外经济贸易行为。

特点:

1、通过市场机制起作用。

2、间接性。

3、非歧视性。

4、非强制性。

简述对外贸易税收的作用

1、对外贸易税收可以保护一国在对外贸易交往中的利益。

2、国家运用对外贸易税收可有效调控经济运行。

3、对外贸易税收可以增加一国的财政收入。

简述中外合作企业不同于中外合资企业的特点

相同点:

两者都属于直接利用外资形式,中外双方可以用多种形式出资,两者都属于混合所有制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

不同点:

1、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一种“契约式”的合营企业,即合作各方的出资方式、出资金额、分配方法及责权利都由各方在合同中予以规定,按合同执行利润分配和亏损负担。

2、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各方的出资方式比较灵活,双方的投资数额也没有限制性规定。

一般由外国合作者提供全部或大部分资金,中方提供土地、厂房、可利用的设备、设施、有的也提供一定量的资金。

3、合作经营企业的中外双方可以不建立具有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而用各自的法人身份进行合作,即合作经营企业,可以是法人企业,也可以是非法人企业。

简述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办企业的可能性和条件

1、中国已经拥有一批具有一定实力且在国际上享有信誉的企业

2、中国已经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

3、中国在技术和设备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4、中国在管理和人才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简述我国实行外贸行政管理的必要性

1、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必要手段之一2、是实施经济手段的保障

3、可促进我国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发展

4、规范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是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内在要求

论述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含义和必要性。

含义:

“走出去”战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走出去”战略是指中国企业所从事的各种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包括对外投资办厂、境外加工装配、境外资源开发、设立境外研发中心、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开展国际农业合资合作、开展跨国并购等,实质上是将各种生产要素输出到国外,将生产能力向国外延伸和布局。

目前,商务部使用的“走出去”概念是在狭义的基础上再加上对外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

必要性:

1、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2、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合理配置资源和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的要求

3、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

4、实施“走出去”战略是突破国外以反倾销等形式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需要

5、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6、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实行是发展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的需要

7、“入世”后国内经营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必须走出去

论述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承诺。

1、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方提供非歧视待遇2、实行统一的贸易政策

3、保持贸易政策透明度4、外贸经营权改革5、降低关税壁垒

6、削减非关税措施7、关于出口补贴8、实施《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

9、接受过渡性审议机制10、接受特殊保障条款11、反倾销反补贴条款

12、关于服务领域的开放

论述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法》修订的主要内容。

1、对外贸经营者的规定进行了修改

2、对外贸经营制度的规定进行了修改

3、增加了国营贸易管理内容

4、增加了自动许可管理的内容

5、增加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

6、进一步完善对外贸易救济制度的规定

7、补充和完善了有关法律责任的内容

8、新增外贸监测和公共服务的有关规定

论述我国《外贸法》的基本原则

1、实行全国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

2、鼓励发展对外贸易

3、维护公平的、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

4、货物与技术自由进出口

5、发展国际服务贸易

6、在多边、双边贸易关系中坚持平等互利、互惠对等的原则

简述/论述海外投资企业经营当地化的主要内容。

1、经营管理当地化2、人员当地化3、工资分配当地化4、品牌当地化5、研发当地化6、资金当地化

论述扩大中国服务出口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必要性:

1、充分利用其它国家对等开放服务市场机会的需要。

2、带动整个服务业发展和优化出口产业结构的需要。

3、扩大服务出口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扩大社会就业。

4、扩大服务出口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推动我国有形商品的出口。

5、从长远看,扩大服务出口具有战略意义。

可能性:

1、服务行业的劳动力优势。

2、服务企业优势。

3、旅游资源优势。

4、技术相对优势。

5、有利的国际环境。

采取的措施:

1、优化出口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出口企业。

2、优化企业组织机构,组建和发展一批以服务出口为主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培育中国的服务业跨国公司。

3、适当加快向国外服务业的投资,通过对外投资来促进服务出口。

4、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涉外服务业的发展,要走质量和名牌之路。

5、加强对服务出口的协调和管理,提高对服务出口重要性的认识。

论述出口信用保险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含义:

是国家为适应国际贸易惯例,灵活贸易做法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非营利性的政策性保险业务,其主要功能是推动出口外贸、减少出口企业收汇风险。

特点:

1、属于政策性的保险业务2、承保的对象和风险与国际贸易中商业性保险不同

作用:

1、推动对外贸易发展2、推动出口结构升级3、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

4、增强国家抵御海外经济危机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