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 第一单元准备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25693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 第一单元准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 第一单元准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 第一单元准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 第一单元准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 第一单元准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 第一单元准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 第一单元准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 第一单元准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 第一单元准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 第一单元准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 第一单元准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 第一单元准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 第一单元准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 第一单元准备课.docx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 第一单元准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 第一单元准备课.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 第一单元准备课.docx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准备课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1.认数:

1、2、3、4、5、6、7、8、9、10。

2.学会数数的方法,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某一个数字来表示。

3.同样多:

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同样多。

4.比多少:

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我们就说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1.通过数数,初步了解数数的情况,学会数数的方法。

2.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通过操作,初步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1.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进入学校,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

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

因此,老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如在“数一数”时,老师出示插图后,不要急于给出数数的任务,而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说说自己都看到了什么。

当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时,老师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人和物的数量。

也可以将插图制成多媒体课件,逐一出示一组一组的人和物。

老师可以一边播放一边表述:

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们欢迎新同学的到来。

你们仔细看看这里有些什么呢?

2.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教材提供的“美丽的校园”图,每种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教材只抽取了一种作为每种数量的代表。

数数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仔细地观察,认真地去数,不要只数一种。

3.提倡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观察、数数的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数数,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使大家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最后全班交流。

4.应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

不仅要了解学生是否会口头数数,还要了解每个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

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发言,以便做到全面的了解。

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以帮助,但不必花过多的时间,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给以帮助。

5.在“比多少”的学习中,主要是通过操作和探索来进行的。

老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

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理解知识。

小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对问题能有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

6.要结合学习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本单元蕴含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很多,老师要适时地加以渗透,如当学生观察到有老师、有同学时,老师可以直接引导:

我们要尊敬老师,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要讲文明,懂礼貌。

1 数一数……………………………………………………………………………………1课时

2 比多少……………………………………………………………………………………1课时

数一数

教材第2~5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1、第2题。

1.通过数数,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初步教会学生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初步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学习、爱科学和团结友爱的思想品质。

了解数数、认数的情况,掌握数数的方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美丽的校园”的挂图或多媒体课件,1~10的数字卡片。

“同学们,你们能从1数到10吗?

数数看。

同桌两人一组互相数数。

集体交流:

先请几个会数数的同学数给同学们听,再请不会数的同学试着数几次。

1.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显示:

一所美丽的校园。

先出示一位老师,再出示两位学生(学生:

“老师好!

”同时敬礼。

老师:

“同学们好。

”),接着陆续出示一组一组的学生,可以让学生说说他们都在干什么。

然后出示从天边飞来7只鸽子(伴有哨音或鸟叫声)及美丽的校园。

老师启发提问:

“这是什么地方?

“学校。

“对,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

请你们仔细看看,这里有什么,数量是多少呢?

先让学生自由地观察。

再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看到了什么。

最后全班交流,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当学生每说完一种时,老师启发提问:

“还有什么?

2.数图中事物的数量。

老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说,按数目从小到大数出图中人和物的数量。

(1)数数量是1的人和物。

提问:

“图中有几位老师?

回答:

“一位老师。

配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一位老师并加上圈。

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是“1”?

引导学生答出:

“一面国旗,一个小花坛,一个足球场……”

老师引出:

像这样,一面国旗,一位老师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课件同时在图的左边出示数字“1”。

学生自己读一读,认识数字“1”。

(2)数其他数量的人和物。

数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会回答“看出来的”或“数出来的”。

老师可以让数出来的同学到前边数给大家看。

数完后,可以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说说他数得对不对。

然后让学生自己再指一个数一个,重数一遍。

注意口、手要一致才能数对。

(3)认读1~10各数。

10个数都数完后,老师逐一板书出1~10各数。

先让学生自由读这些数。

同桌互读。

集体交流,先找学生从1读到10,再从10读到1。

游戏结束后老师指一个数学生读一个数。

还可以拿1~10的10张数字卡片玩“儿童读数”游戏:

把卡片背面朝上拿好,然后翻一张,看谁很快认出是几,这张卡片就先归谁,最后谁得的卡片多,谁就是获胜者。

游戏结束后把卡片归还。

3.数身边的实物。

刚才这幅图中有数量是1的,是2的,是3的……

你身边的人和物哪些是这些数量呢?

请仔细观察,看谁说得多。

老师引导:

几扇门?

几扇窗?

几盏灯?

几支铅笔?

一组有几名同学……

可引导学生这样叙述:

我有3支铅笔,用3来表示;一组有5名同学,用5来表示……

1.练习一的第1题。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再认真数。

2.练习一的第2题。

先让学生数一数上面四幅图中小动物的个数,再数一数下面四幅图中小圆圈的个数,然后把上、下相同个数的图片连起来。

1.看图,涂一涂。

●●○○○

○○○○○

○○○○○

○○○○○

  2.观察下图,操场上大家都在做什么活动?

有几个同学在跳绳?

3.找规律接着画。

课堂作业新设计

1.5 7

2.上面一排图中,第2幅图中有5只松鼠,第3幅图中有4只母鸡,第4幅图中有6只蝌蚪。

下面一排图中,第1幅图中有5个圆圈,第3幅图中有6个圆圈,第4幅图中有4个圆圈。

把相同数字相连即可。

思维训练

1.●●●  ●●●●  ●●●●●

2.踢毽子、跳绳、踢足球。

 2个

3.分别画7个和9个

数 一 数

1、2、3、4、5、6、7、8、9、10。

根据物体的个数,按一定的顺序数,数到最后一个是几,就是几,可以用1~10

这10个数字中的某一个数字来表示。

1.创设情境,给学生充分的观察、交流时间。

展示“美丽的校园”图之后,先让学生随意看、随意说,自由发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再指定内容,让学生“看看,说说”,全面了解画面的内容,并把尊敬老师、爱护同学等思想品德内容渗入其中。

然后让学生由数画上的物体到数身边的实物,体验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在“数一数”的学习活动中,注意关爱每个学生,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感到“我能行”,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一数”这节课,也是入学教育课。

老师应充分利用“美丽的校园”的画面资源,指导学生看图数数。

由学生自由观察数数到有序观察数数,让学生领悟观察的方法。

由老师反复提问“还有什么?

”使学生明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

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到数数的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掌握数数方法的同时,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教材选择了一幅校园情境的主题图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

在学生观察图、描述图意时,老师可掌握其数数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为学生正式学习数学知识做准备。

教材的第4、第5页给出了1~10各数,并且配合出现了相应数量的人和事物的集合圈,这些集合圈中的人和事物都是从主题图中提取出来的,使学生看到知识前后的联系,将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1.将主题图制成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现一组组的人或物,引导学生说一说、数一数;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让学生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数。

在充分利用了主题图以后,可以让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例如数一数教室里黑板、门窗、灯管的数量;文具盒里各种文具的数量,让学生在数数的活动中,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材中有许多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素材。

例如,在这幅主题图中:

出示国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向老师敬礼是教育学生要有礼貌;出现垃圾桶用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跳绳、踢足球等场景教育学生要坚持锻炼身体等。

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总之,这部分内容虽然简单但很重要,对后面有针对性地教学将非常有帮助。

老师应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数数的能力,不仅要了解学生是否会口头数数,还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来。

比多少

教材第6、第7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3、第4题。

1.通过操作,初步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2.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掌握比较的方法,会正确地比较事物的多少。

主题图或多媒体课件,○和△等图片。

1.数数,从1数到10,从10数到1。

2.认数。

老师拿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老师说数,学生拿卡片。

1.学习“同样多”。

(1)设置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引入新课。

老师边讲故事边出示主题图或多媒体课件。

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小猪们正在帮小兔子们盖房子。

他们有的搬砖,有的扛木头。

河里的小鱼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住了,禁不住跳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

热情的小兔子还在房子前的桌子上摆好了水果和蔬菜来招待客人。

(2)让学生自己观察,同桌互相说说图意。

(3)提问:

图中有几只小兔子?

让学生拿出学具○代替小兔子摆出来,老师将图中的4只小兔子复制下来放在图的下面(或把4只小兔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4)再问:

“每只小兔子搬几块砖?

”随着学生的回答,逐一将图中的4块砖复制下来与小兔子一一对应,每复制1块砖,都用对应线把小兔子和砖连起来,表示1只小兔子搬1块砖。

(5)让学生用学具△代替砖照此方法摆放。

老师说明:

1只小兔子搬1块砖,正好都对上了,没有多余的小兔子,也没有多余的砖,这时我们就说小兔子和砖的数量同样多。

板书:

同样多

(6)让学生说说小兔子和砖怎样比。

(小兔子和砖比较,1只小兔子搬1块砖,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兔子和砖的数量同样多)

(7)学生摆一摆,说一说。

拿出2个○摆好,再摆□,□要和○同样多。

摆好后同桌交流,再集体交流。

找学生到模型上摆,让大家看,重点交流摆的方法并表述出来。

你是怎样比较○和□的?

(我是数出来的,○有2个,□也有2个,那么○和□就同样多;我是摆的,1个□对着1个○,没有多余的○,也没有多余的□,我就说□和○同样多)

2.学习“多、少”。

(1)提问:

小猪们在干什么?

有几只小猪,有几根木头?

引导回答:

小猪们在扛木头,有3只小猪,有4根木头。

提问:

小猪和木头的数量怎样比?

自己想办法比比看。

在自己比的基础上,同桌交流比的方法。

(2)集体交流。

在学生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老师把小猪和木头一一对应起来,木头多1根。

老师引导说明:

1只小猪对应1根木头,小猪没有多余的,而木头有多余的,就是木头多,小猪少。

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

同桌互相说说。

(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

板书:

多、少

3.仔细观察图,看还可以将谁和谁相比。

(1)提问:

图中有几个苹果?

1只小猪吃1个苹果,够不够?

两人合作用学具摆一摆,得出答案。

(2)还可以谁和谁比?

小组合作,看看图中还有什么,用学具摆出来。

(每人摆一种并表述出来)

(3)集体交流。

鼓励与众不同的比较方法。

可随意进行比较,可以是动物间的比较(小猪和小兔子,小猪和小鱼),也可以是动物与水果或其他物品的比较。

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清楚地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同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1.教材第7页“做一做”的第1题。

(1)学生拿出自己喜欢的两种学具摆一摆,使得这两种学具同样多。

(2)比较完后说说比较的结果,先同桌说,再指名说。

2.教材第7页“做一做”的第2题。

(1)两人一组随意摆,并说说比较的结果。

(2)集体交流。

不同类的比较:

△和○比,△多。

同类比较:

􀳌􀳌􀳌􀳌和􀳌􀳌􀳌比较,前边的比后边的多。

你是怎样比较的?

(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可以是数出来的,也可以是凭直觉,等等)

3.教材第7页“做一做”的第3题。

(1)根据图中的对应关系,让学生说说结果。

(2)再让学生说一说,还有没有其他的比较方法。

4.练习一的第3题。

先看看两种动物是不是同样多。

再让学生用不同的比较方法进行检验。

最后老师订正,可能有的学生用画对应线的方法比,有的学生用数数的方法比,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是对的,老师都要加以鼓励。

5.练习一的第4题。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

再集体交流,主要交流比较的方法和表述是否正确。

1.画○,数量比△少1。

△△△△△

2.把数量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课堂作业新设计

1、2.略

3.在蜜蜂和小狗后面画“􀳫”。

4.鸡少

5.红球少  

思维训练

1.○○○○

2.略

  比 多 少

  同样多:

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同样多。

  多和少:

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我们就说有剩余的那种

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通过主题情境,一步一步地将学生引向学习内容,教学自然巧妙,有水到渠成之感,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通过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用“同样多”“多”“少”来描述事物间的数量关系,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参与到教学中,能主动地学数学。

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都得以提高,建立起较强的数感。

2.尊重学生,给予语言的鼓励,学生用词不当时委婉纠正。

让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合理的选择,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地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提出数学问题,进而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教材中运用两组有情节的素材“小兔子与它们所搬的砖的比较”和“小猪与它们所扛的木头的比较”,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也使学生看到了如何使用这种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而且教材中给出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任意比较,充分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比较的方法可能有多种,不论学生釆用哪种方法,只要学生能够比较出正确的结果,就可以了。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釆用教材中介绍的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也可以通过数数来比较多少。

体现了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在教学中老师对学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应予以肯定,不必强求学生一定要用哪一种方法进行比较,学生只要能比较出正确的结果就可以了。

通过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什么是“同样多”“多”“少”,掌握比较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