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26503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本册第二个集中识字单元,由《动物儿歌》、《故对今》《操场上》《人之初》4篇课文组成,旨在通过集中识字的形式,完成识字认为。

教材编排的识字形式丰富多样,特色鲜明,贴近学生生活。

本单元出现的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

学情分析:

学生对识字有浓厚的兴趣,知道一些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

还应鼓励孩子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57个生字和1个偏旁,会写28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用不同的节奏诵读儿歌、对子等不同形式的韵语;背诵《古对今》和《人之初》。

继续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学习运用这一规律自主识字。

了解身边动物的习性和四季气候、景物的变化,保持探索自然地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

识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

课题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二》第5课《动物儿歌》

课标及教材分析

《动物儿歌》一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介绍了6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教材还配有生动有趣的彩图,展现了动物活动美好快乐的画面。

本课要求认识的字中有六个是虫字旁的字,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有效识记生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由此,依据文本特点,借助生动有趣的语言环境,以形声字教学为主体,着力体现识字教学的多样化。

教学中,将分类识字与随文识字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汉字特点,循序渐进地掌握形声字的造字规律,使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在画面中感知,在诵读中理解,在游戏活动中习得识字方法,从而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从喜欢汉字走向自主识字。

学情分析

学生对这些小动物很熟悉,大部分同学已经认识。

学生有浓厚的识字兴趣,已经学会一些识字方法。

低年级写字教学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基本功。

教学中,先由学生自主观察发现每个汉字书写的注意点,再运用通俗的歌诀帮助学生记忆写字要领,有效增强写字的趣味性,使学生的写字能力循序渐进。

结尾处结合板书启迪学生热爱自然、关爱动物,体现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教学目标

1.认识“蜻蜓”等12个字和会正确、规范书写7个生字。

(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使学生产生观察、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趣说话

2.结合图片,说话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谁在哪儿干什么”的句式,说说图上的内容。

例如:

蝴蝶在花丛中捉迷藏。

3.过渡:

同学们,这些小客人在和我们捉迷藏,它们藏在了一首儿歌里。

快来找一找,认识一下它们吧!

(板书课题:

动物儿歌)

设计意图:

针对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强的特点,图片可以直观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遇到感兴趣的图片会积极表达、乐于表达。

从而抓住契机,训练说话,既突出动物的主题,又与课文内容建立联系,巧妙地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儿歌,识记形声字

1.教师范读儿歌,学生找一找儿歌中的动物朋友。

学习“蜻、蜓、蚂、蚁、蜘、蛛”六个生字。

(1)(课件出示虫字旁的六个生字)学生自由读儿歌,圈画出动物的名称,自己练习读两遍词语。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特点,发现规律。

(这些汉字都是虫字旁,表示属于昆虫类,与动物有关。

这几个字都是形声字。

2. 组织学生展开识记生字游戏。

(1)找朋友。

(老师手里拿虫字旁,学生手里分别拿“青、廷、马、义、知、朱”。

口令:

我是蚂蚁的蚂,我的朋友在哪里?

拿“马”的学生跑过来,并对口令。

 3.教师相机在黑板上贴字卡,引导齐读生字。

4.学生再次熟读儿歌,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正确认读。

设计意图:

根据文本特点,先集中识记虫字旁的形声字,在自主发现中了解形声字的造字规律。

借助游戏,运用有序语言识记形声字,再将生字组词迁移到句子中,尝试读文,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理念。

这样的设计便于学生发现汉字的特点,树立归类识字意识。

 三、诵读儿歌,随文识字

1.分句朗读,画出生字,方法识记。

(1)齐读第一句。

学习“迷”和“藏”。

(A.自主选择识记方法。

如“迷”字可以猜字谜“蚂蚁搬走大米”。

B.扩词。

C.读儿歌,学生做动作表演“展翅飞”。

(2)齐读第二句。

学习“造、食、粮”。

(A.采用形声字识字法和部件组合方法,同桌交流。

如“粮”字和米有关,所以是米字旁加个“良”。

B. 扩词。

C.朗读本句,结合图片与生活,说一说蚯蚓和蚂蚁有什么特点。

(3)自由读第三句。

学习“网”字。

(A.朗读,看一看哪个字最有趣。

问:

你见过蜘蛛网吗?

哪位小画家来画一画?

指名画“一张网”。

B.字理识字:

课件出示“网”字的字理演变过程。

组词语:

一网打尽、天罗地网。

多种形式接读上下句。

2.利用字卡,巩固生字。

(1)小组合作活动:

一名学生拿字卡当“小老师”,其他组员抢答字卡上的生字,若有读错的情况,由“小老师”更正并教会。

(2)开火车游戏,认读字卡并组词。

3.送字回文,齐读课文。

思考儿歌中的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

5.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

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

随文识字是提高识字效率的有效策略。

汉字只有放在具体语境中才更容易被学生理解。

因此,在随文识字中采用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再借助做动作朗读、表演朗读等多种形式理解儿歌,巧妙地将识字和阅读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展开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联系生活理解文本内容,激发其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与探索兴趣。

四、指导写字,课堂总结

1.观察会写字,选择最喜欢的一个字,说说它是怎样写的。

(1)“间、网”注意门字框和同字框要写得上下一样宽。

(写字儿歌:

门字框要立稳,上下宽度要一样。

(2)“池”字注意最后一笔要舒展。

(小口诀:

竖弯钩真美丽,长长尾巴翘起来。

师生边说口诀边书空关键笔画竖弯钩。

(3)“欢”字要注意左边又字旁最后一笔变成了点,右边最后一笔是捺:

要写得舒展,还要有轻重变化和顿笔。

(歌诀:

又字旁,有变化,捺笔要变小小点。

学生边说笔画名称,边在书上描红。

2.教师着重指导“造、迷、运”。

(1)明确笔顺:

走之旁的字要先写里面,后写走之旁。

(2)示范书写:

学生观察并书空,发现并把握写字节奏。

(笔顺口诀:

走之旁,真辛苦,先装货物再赶路。

3.学生描红,每字对比书写两个。

设计意图:

低年级写字教学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基本功。

教学中,先由学生自主观察发现每个汉字书写的注意点,再运用通俗的歌诀帮助学生记忆写字要领,有效增强写字的趣味性,使学生的写字能力循序渐进。

结尾处结合板书启迪学生热爱自然、关爱动物,体现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二次备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六种动物的图片。

激趣谈话:

今天,老师请来的几位小客人是谁?

你能读出它们的名字吗?

(学生读出名字,课件出示相应汉字,看字读词。

 

 

 

 

 

 

 

 

 

 

 

 

 

 

 

 

(2)编字歌。

教师示范编字歌的语言形式,再让学生尝试自己编。

(课件出示“蜻蜓”的“蜻”——虫字旁遇到“青”,伸出手来交朋友,“蜻、蜻、蜻,蜻蜓的蜻”。

其他生字都用这样的句式编字歌。

 

 

 

 

 

 

 

 

 

 

 

 

 

 

 

4.指名边做动作边读课文。

 

 

 

6.小组合作表演读课文,集体展示赛读。

 

 

 

 

 

 

 

 

 

 

 

 

 

 

 

 

 

 

 

 

4.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又交到了许多动物朋友和汉字朋友,希望大家用爱心对待自己的朋友,这样我们才能看到——接读板书上的内容“蜻蜓展翅、蝴蝶飞舞、蚯蚓松土、蚂蚁搬家、蝌蚪游水、蜘蛛结网”的情景。

 

作业设计

背诵这首儿歌

 

板书设计

5动物儿歌

当堂检测

一、将下列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īnɡ     í      ǎ      ōnɡ

蜻    食     蚂      宫

二、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画“√”。

蚂蚁(yī yǐ)    蜻蜓(tínɡ tín)

蜘蛛(zhū zū)    捉迷藏(cánɡ zànɡ)

 

课后反思

本课设计气氛轻松、活跃,“趣”和“乐”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中发现识字规律,用生动、活泼的识字游戏让学生体验识字的乐趣。

通过质疑问难、合作学习、以不同形式读儿歌,让学生感悟语言,这样的教学符合新课程理念,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课题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二第6课《古对今》

课标及教材分析

《古对今》一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

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

课文配有一副插图,采用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由此,本课设计依据文本特点,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

教学中,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字歌识字、字谜识字、故事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学情分析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近其心灵的,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

两个游戏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了解几对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进行,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近学习目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教学目标

1.会认“圆、严、寒”等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古、凉、细”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课文。

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认识“古对今”

1.互动活动一:

同学们,你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吗?

如果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

我说什么,你们就跟我做相反的动作,明白吗?

 3.教师板书“古”和“今”,引言:

你能用这两个字组词吗?

(古代,今天)“古代”就是古时候,“今天”就是现在。

这两个字有什么关系?

(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写成了对子。

(板书“对”)

4.齐读课题,学习“古”字。

(1)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

(猜字谜:

十张口。

(2)描红写字。

(注意:

上半部第一横要写长些;下半部的“口”字要想写得好,上面大来下面小。

设计意图: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近其心灵的,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

两个游戏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了解几对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进行,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近学习目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引问:

你发现了什么?

(每句话里都有个“对”字。

(2)你能找到这些相对的词语中的生字宝宝吗?

请你动手圈画,正确读出字音。

2.学生尝试读韵文,用横线画出“对”字前后的词语,读一读,认一认,不认识的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

3.汇报找到了哪些相对的词语。

设计意图:

汉字文化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智慧结晶,本课是由“对子”组成的课文,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风采。

教学中,先让学生发现每行每句的特点,依据“对”字找到每组相对词语,这一做法紧紧抓住了文本的精髓,为接下来的识字活动提供条件,创建平台。

三、利用字卡,认读生字

1.学生汇报课文中会认的字,教师相机贴字卡并注意将相同结构的字放在一起。

2.同桌合作:

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

如果同桌读错了,你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

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

注意“暑、晨、朝”是翘舌音;“凉、霞”是三拼音节。

(1)左右结构的字:

酷、凉、细、朝、杨。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教师相机指导。

酷:

①儿歌记忆:

酉时告诉你。

②加一加:

酉+告=酷。

(酷暑、酷爱、冷酷)

凉:

①换一换方法:

“惊”字左边换成两点水旁就是“凉”。

②这个字的两点水旁与温度低有关,如:

冰、冷、冻等。

(冰凉、凉水、凉气)

细:

猜字谜:

田边种丝瓜。

朝:

①字歌:

十日十月。

(朝阳、朝霞)

②多音字,还念cháo。

(朝代、汉朝、朝南)

杨:

①换一换:

“场”字部首换成“木”念“杨”。

(杨柳、杨树、白杨)

②形声字识字法:

木字旁表示和树木有关。

(2)上下结构的字:

寒、暑、晨、霞。

学生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暑、晨:

这是一对“亲兄弟”,讲讲它们这对汉字兄弟的故事吧!

(“暑”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者”代表人,太阳爬到人的头上,人们就会很热,所以就造出了“暑”;“晨”字下面的“辰”是星辰的意思,夜晚的星空中出现了太阳,就代表早晨来临,所以就创造了“晨”。

寒:

带宝字盖儿的字一般都与“家”有关,下面两个点的意思是家里冻冰流下两滴水,就是“寒”。

霞:

雨字头,表示与天气有关。

(3)全包围结构的字:

圆。

(迈步游戏:

学生举字卡“员、圆”站在同一起点,指名组词,相应字卡向前一步,看谁先到终点。

如:

生说“队员”,拿“员”的学生向前一步。

(4)独体字:

严、夕。

猜字谜:

亚字长个小尾巴(严);多一半(夕)。

设计意图:

低年级识字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

分类玩字词卡片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从而师生交流多种有趣的识字方法,如:

猜字谜、编字歌、讲故事、形声字识字法……时间充裕,全体参与,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

四、送字回文,诵读韵文

1.开火车读韵文,每人读一行。

分节读韵文,要求流利。

3.小组每人读一遍,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

游戏中巩固生字,并借助游戏进一步学习生字,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是对文本韵律的体会与理解,也是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的重要环节。

五、书写汉字,总结全文

1.写字表中“李、香”两个字我们应该注意哪笔?

(捺要写舒展)书空、描红、试写、对照。

2.语:

应注意左小右大。

组词:

语文、语言、外语。

2.诵读游戏:

“小手盖一半”。

规则是用手将每行课文的前半部分或者后半部分盖上,进行对对子读课文。

 

二次备课

 

 

 

 

2.互动活动二:

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

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上——下)(大——小)(天——地)(古——今)

 

 

 

 

 

 

 

 

 

 

 

 

 

 

 

 

(1)课件出示课文中相对的词语:

古和今,圆和方,严寒和酷暑,春暖和秋凉,晨和暮,雪和霜,和风和细雨,朝霞和夕阳,桃和李,杨和柳,莺歌和燕舞,鸟语和花香。

(指名领读、开火车认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

 

 

 

 

 

4.自主识字:

这么多的生字宝宝,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记住呢?

先来分分类吧!

 

 

 

 

 

 

 

 

 

 

 

 

 

 

 

 

 

 

 

 

 

 

 

 

 

 

 

3.播放欣赏对子歌歌曲。

这篇韵文其实是我国古代对子歌的一小部分,我们可以再搜集一些有关对子歌的其他内容,积累和背诵。

设计意图:

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教学写字,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和写字能力。

同时,完成学习任务后,以一首优美的《对子歌》收尾,给整节课画上句号,同时激发学生主动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

 

作业设计

背诵这首儿歌

 

板书设计

古对今

古—今圆—方严寒—酷暑 春暖——秋凉

晨—暮雪—霜 和风—细雨 朝霞——夕阳

桃—李 柳—杨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

当堂检测

一、将下列音节补充完整。

h         ǔ    ch       iá

寒      暑       晨    霞

二、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画“√”。

绿色 圃中小学教育网LSpjy.Com ww绿w色.l圃s中p小j学y教.c育o网m

严寒(yán yín)   朝霞(cháo zhāo)

酷暑(kù ɡào)      杨树(yánɡ yínɡ)

 

课后反思

 我首先教给学生借助图和拼音识字,进而帮助他们学会分类识字,还通过猜字谜告诉他们可以自编谜语、自创儿歌识字,最后引导学生用偏旁加熟字识字。

诸多的识字方法利用多种形式于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在层层深入下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生字的方法。

 课上将观察图画、识字组词、说话训练这三大板块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积极性高,极大地促进了师生、生生互动。

 

课题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二第7课《操场上》

课标及教材分析

  《操场上》一课以体育活动为主题,由一幅图、6个词语和一首儿歌组词。

词语都是体育活动的名称,第一行的活动与手有关,词语中的动词都带提手旁;第二行的活动与脚有关,词语都带足字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由此,依据文本特点,借助生动有趣的语言环境,以形声字教学为主体,着力体现识字教学的多样化。

教学中,将分类识字与随文识字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汉字特点,循序渐进地掌握形声字的造字规律,使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在画面中感知,在诵读中理解,在游戏活动中习得识字方法,从而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从喜欢汉字走向自主识字。

 

学情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

”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旨在时时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处处催化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玩得不亦乐乎,学得不亦乐乎,在愉快体验中识记生字和6种体育活动名称,了解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的体质,从而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十四个生字,正确书写四个生字,认识足字旁、口字旁、提手旁和单人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反复诵读、以读带讲”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流利地朗读课文;有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思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示题目

2.学生开火车认读词语,教师及时评价。

3.教师板书课文题目。

4.学生指名读,纠正字音,再齐读黑板上的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

所学的内容不断再现,是一个对知识重温与巩固的过程。

在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就如在打好的地基上造房子,能让学生更快地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之中。

二、活动激励,学习字词

1.过渡:

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在操场上都参加过哪些体育运动呢?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出示本课生词卡片。

(跑步、拍皮球、踢足球。

3.教师小结:

刚才小朋友们说了那么多体育项目,那么,你们认不认识这几个体育活动的名称呢?

教师依次出示剩余的词语卡片并做相应的动作提示。

(打球、拔河、跳高。

5.引问:

刚才学习的几种运动中,你最喜欢哪种?

谁愿意到前边来演一演?

6.活动:

一名学生表演,其他同学猜体育活动名称。

预设:

跳高、拔河。

7.交流:

在同学表演这些运动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新发现?

8.学生汇报。

预设:

“拔河、打球、拍皮球”都是用手的,所以表示动作的三个字的偏旁都是提手旁。

“跳高、跑步、踢足球”都是用脚的,所以表示动作的三个字的偏旁都是足字旁。

9.启发交流:

你还知道哪些带提手旁或足字旁的字?

10.课件出示6个表示体育活动名称的生词:

看,它们不带音节帽子了,你还能一眼把它们认出来吗?

11.学生领读、同桌对读,教师评价。

1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13.小组交流:

这些生字中,哪几个生字最难?

你有什么好方法识记它们?

把你识字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14.检查反馈:

学生开火车认读“拔、拍、踢、跑、打、足”。

设计意图:

识字教学,最终是为了让学生能独立识字。

为了实现学生独立、主动识字的目的,在这里采用“动起来”这一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发现并掌握本课生字的特点,增强孩子自主识字的意识。

三、初读儿歌,识记生字

1.过渡:

刚才我们认识了6个生字,还有一些生字藏在儿歌里,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好吗?

3.教师巡视,重点指导,认识新偏旁“火”。

4.小组合作检查认读情况,1名同学带领组员进行检查,把组员认读有误的字音纠正过来。

5.听音接生字游戏。

老师读生字,学生听音,然后迅速地从自己的生字卡片里找出这个字,并大声说出这个生字。

设计意图:

在语境中识字,生字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一个有趣的生活场景。

这一生动场景唤起了学生对生字的亲切感,学生既知字音、认字形,又能借助语言环境解字义、明用法,提高识字的效率。

四、拼图游戏,巩固识字

1.课件出示游戏名称及规则。

(拼图识字游戏。

有16个奥运小五环,每一个五环后面藏着一个生字宝宝,翻开一个就请同学们认读,16个生字认读完之后,就会出现刚刚这些运动游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强化认识

1.导学:

上一节课,我们交到了很多生字朋友,看,它们来了,大家跟生字宝宝打个招呼吧。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拔、拍、踢、跑、打、足、锻、炼”等字。

3.教师出示“火字旁”,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带有这个偏旁的字。

设计意图:

即使再聪明的孩子,学过的东西也需要经常复习巩固,教师通过不断再现生字,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把书本上的东西真正地转化成属于学生自己的东西。

二、诵读儿歌,读通句子

1.课件出示儿歌,引问:

你能读吗?

试着读一下,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适时点拨个别学生读准翘舌音“场、热、声、身”和平舌音“足”。

3.指名读生字,其他同学认真听,及时纠正个别学生的错误读音。

4.教师导学:

请同学们再读一遍儿歌,争取把句子读通顺。

5.学生两人一组赛读儿歌,比一比谁朗读时不仅声音洪亮,而且能把句子读通顺。

6.教师范读,全班听读,试着标出儿歌的节奏。

预设:

铃声响,下课了。

操场上,真热闹。

跳绳/踢毽/丢沙包,天天/锻炼/身体好。

7.学生自由练习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8.指3名学生朗读,全班听读,根据字音、声调、语速等方面进行评价。

9.齐读儿歌。

设计意图:

语言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时候不是靠掌握语言规则,而是靠语感能力。

因为语感能力的提高,意味着语言直觉、思维能力的形成,反复诵读作品就是模仿典范语言,受其影响,把文章读得朗朗上口,对理解文章里的词汇、词语搭配、句子的格式、语言气势等都有好处,这样,良好的语感就基本形成了。

三、再读儿歌,读出趣味

1.学生回忆自己进行体育活动时的心情。

(高兴、开心。

2.学生带着欢乐的心情自由练读儿歌。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4.教师小结:

热闹的操场为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留下了我们许多欢声笑语。

下面请同学们想象你玩耍时的情景,一起读这首儿歌。

 设计意图:

学生凭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对韵文进行表演性的朗读,可以收到“多重记忆”“立体积累”的效果。

四、小组合作,学写生字

1.学生找出生字新朋友,读一读。

2.小组合作,学生相互说说怎么记住生字。

3.引导学生反馈交流,教师表扬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4.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