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文轩儿童文学的悲剧意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26737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曹文轩儿童文学的悲剧意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论曹文轩儿童文学的悲剧意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论曹文轩儿童文学的悲剧意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论曹文轩儿童文学的悲剧意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论曹文轩儿童文学的悲剧意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论曹文轩儿童文学的悲剧意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论曹文轩儿童文学的悲剧意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论曹文轩儿童文学的悲剧意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论曹文轩儿童文学的悲剧意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论曹文轩儿童文学的悲剧意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论曹文轩儿童文学的悲剧意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论曹文轩儿童文学的悲剧意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论曹文轩儿童文学的悲剧意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论曹文轩儿童文学的悲剧意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论曹文轩儿童文学的悲剧意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论曹文轩儿童文学的悲剧意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论曹文轩儿童文学的悲剧意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论曹文轩儿童文学的悲剧意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论曹文轩儿童文学的悲剧意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曹文轩儿童文学的悲剧意识.docx

《论曹文轩儿童文学的悲剧意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曹文轩儿童文学的悲剧意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曹文轩儿童文学的悲剧意识.docx

论曹文轩儿童文学的悲剧意识

摘要

曹文轩儿童系列文学作品中自然意象里的雨的绝望、河流的阻隔、苦艾的坚韧表达出来了对苦难的理解;人文意象中船的离愁、乐器的伤感、民谣的悲伤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悲剧意蕴的表达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人物形象、语言的表达和叙述方法表达出对于生活苦难悲剧的体会,传达出对于生命的理解和对待苦难的优雅风度。

曹文轩的三重身份、个人成长经历和独特的文学观决定了他创作的儿童文学是希望让儿童在感受悲剧时塑造儿童的人格,给予其对生命的认识与感悟。

他所写的悲剧作品给儿童心灵上的冲击,有着思想的深度。

带领着儿童去感受苦难,告诉他们在面临苦难时要保持的优雅风度,并通过悲剧作品来培养当代孩子的民族情怀。

关键词:

曹文轩儿童文学苦难悲剧意识成长

Abstract

InCaoWen-Hung'sseriesofchildren'sliteratureworks,thedespairofraininthenaturalimage,thebarrierofrivers,andthetenacityofabsintheexpresstheunderstandingofsuffering;inthehumanisticimage,thesorrowofships,thesadnessofmusicalinstruments,andthesadnessofballadsplayanimportantroleinshapingthecharactersandexpressingthetragicmeaning.Itscharacters,languageexpressionandnarrativemethodsexpresstheexperienceoflifesufferingtragedy,andconveytheunderstandingoflifeandelegantdemeanortodealwithsuffering.CaoWen-Hung'sTripleIdentity,personalgrowthexperienceanduniqueliteraryconceptdeterminethathiscreationofchildren'sliteratureistoletchildrenshapetheirpersonalitywhentheyfeelthetragedy,andgivethemtheunderstandingandperceptionoflife.Histragicworkshaveadeepimpactonchildren'smind.Leadthechildrentofeelthesuffering,tellthemthegracetheyshouldkeepwhenfacingthesuffering,andcultivatethenationalfeelingsofthecontemporarychildrenthroughthetragicworks.

Keywords:

CaoWen-Hung;Children'sLiterature;sufferingTragicconsciousness;Growup

 

论曹文轩儿童文学的悲剧意识

曹文轩作为中国当代文学作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其作品方向都是关于儿童文学的。

拥有教师、学者、作家三重身份的曹文轩,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曹文轩的儿童文学系列,都有着一种淳朴的美感,荡漾着一种悲悯的情怀。

而这些作品之中,又处处弥漫着一种淡淡的感伤之情,存在着一件又一件让人刻骨铭心又无法解决的事情,这些天灾和人祸,苦难和悲剧都贯穿在故事人物的成长之中。

曹文轩多宣扬当代孩子的教育与苦难与悲剧相结合,苦难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性,把作品中孩子们对待苦难的态度与和做法呈现出来,并且结合现代当社会孩子遭受的不一样苦难分析曹文轩的儿童文学的悲剧意识,寻找儿童文学悲剧的现实意义。

一、曹文轩儿童文学悲剧意识下的悲剧意象

在曹文轩的笔下,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这是作者对生命自然的敬畏,也是体现曹文轩文学的思想内涵、审美情趣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品中的意象是美好、纯真、自由、坚韧又带着一种淡淡的哀伤之感,这是作家自身表达出来对于生命真谛的感悟和认知。

曹文轩的儿童文学之中,主要是描写乡村田园生活,大麦地、甜橙树、田野田埂、湿漉漉的雨、大河、芦苇丛,一派淳朴美丽的自然景色贯穿于故事之中,这些意象也是抒发作者自身的精神,感悟人生的象征。

(一)自然意象

曹文轩通过对悲剧的自然意象表达出来的是人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体现出来的是悲剧意识,看到的是作者通过小说营造出来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的是对苦难的理解,内心的精神诉求。

在曹文轩的作品中,每本书每个故事都被自然意象贯穿其中,作者善于塑造各种各样的自然景象来表达自身的精神世界。

潺潺的流水,雪白的鸽子,苍天大树,无尽的河流,一望无垠的芦苇荡,每种意象在不同的故事中所表达出来的精神不一样,引出的故事也不一样。

作者把自然风景、人物、植物、动物融为一体,在人与自然的相处之中,推动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然而每种自然意象所表达的悲剧效果也不一样,是在阳光里的一些阴影,在美好之中突然而来的苦难,如雨水带来冲击性的破坏、大河流的无情阻隔、苦艾的坚韧与顽强。

1、雨的绝望

雨的意象在曹文轩的创作下,表达出来的是人对大自然的无能为力和雨带来毁灭性冲击时人的绝望。

在洪水之到来之际,大家失去了亲人。

雨水吞没了天底下的一切,摧毁了所有的嫁妆、牲畜、房屋家什,到处都是啜泣和绝望的叹息。

人们面对洪水的冲毁无能为力,只能仓惶地逃离。

曹文轩的作品故事中,描绘的油麻地的故事,油麻地位于江南地区,河流纵横,不是阴雨连绵就是磅礴大雨,年降水量大的油麻地经常受到洪水的冲击,引起洪涝灾害。

油麻地的人们大多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世代种田,以田里的粮食为生,洪涝灾害不仅会摧毁他们的洪涝摧毁房屋,令他们无家可归,洪涝淹没农田,让他们颗粒无收,无以安身立命,雨水带来的是绝望和无助。

在《草房子》中,描述大雨来时“天地间将陷入绵延无穷的黑暗”[1]厚厚的雨幕遮住了天底下的一切,尽管至少有20台抽水机在抽水也不见好转。

“田里的稻秧,已经全部淹死,到处烂乎乎,几天好太阳一晒,空气里散发着腐烂的气息。

”[1]大人们看着稻田叹息,粮食就是他们的生命,洪水来了,意味着他们要挨饿了。

大坝出事了,而邱二爷的房屋恰好在大坝里,“地基已被水泡松,墙也被水泡酥,屋体倾斜,是非拆不可了”[1]邱二爷在这场大雨中,连房屋都没了。

2.河的阻隔

曹文轩笔下的河的意象表达出来的是阻隔的意义和爱情不可得的悲剧。

油麻地有一望无尽的芦苇荡,而在芦苇荡之中都有河流。

河流作为一种意象,在曹文轩的笔下有不一样的意蕴。

江南的水乡河流延绵,河流作为一种天然的分界线,河的这岸与那岸都会觉得隔得很远很有距离,河流还会造成通讯的不便,河流阻隔的象征意义也在曹文轩的笔下发挥得淋漓尽致。

河流的阻隔带来的距离,不仅是意义上的长远距离,还有人与人心灵的距离,这种心灵上的距离,让两个相爱的人分离,最终悲剧收场。

在《草房子》中,白雀与教师将一轮在文艺油麻地的宣传队排练中认识,白雀拥有一副好嗓子,将一轮吹笛能迷倒一片人,他们在排练的时候互生情愫,互相爱慕,可是白雀的父亲看不上将一轮。

白雀只能在河的这头眺望,将一轮也只能在河的这头吹笛子。

因为桑桑的疏忽,丢掉了一封极其重要的信,一系列的阻挠与误会,最终将一轮另娶了他人,白雀也远去江南找母亲,他们的感情无疾而终。

河流阻碍了他们的沟通来往,也阻隔了他们心灵上的交流,在这里河流是他们爱情悲剧的象征。

3.苦艾的坚毅

苦艾的意象表达出来的是在绝望与悲伤中的依旧坚毅的品质。

在曹文轩的作品中存在着许多植物,有芦苇、柿子树、甜橙树、艾树,这些植物意象有许多暗喻与象征,体现了作者悲剧的思想内涵和对人性的美好向往与追求。

许多植物的意象成为了表现人的性格特征的重要部分。

比如苦艾,体现着秦大奶奶悲惨的一生的同时也表现出来她的善良与坚毅。

曹文轩悲剧思想,核心是哀而不伤,表现出哀伤是为了衬托出坚毅。

在《草房子》里,作者用较大的篇幅来描述了秦大奶奶。

秦大奶奶住在油麻地小学的一间小房里,周围种满了艾草,那块地是她与过世的丈夫买下的。

起初,因为油麻地小学占着她的地,她一直与学校僵持着,斗争着,她把鸡鸭放出去捣乱课堂,在检查县城检查的时候也故意放走鸭鹅把课堂搞得一团乱。

政府在另外的地方给她建了新的房子她也不去,大汉把她抬走她又悄悄地回来躺在那片艾草上。

直到秦大奶奶救起了一个落水的孩子,她与学校的关系才得以缓和,才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到艾地上面玩耍,秦大奶奶变成了学校的一部分。

最后秦大奶奶的坟前都是一大片艾草。

艾草见证了秦大奶奶的一生,体现了她的善良、干净、坚韧,见证着她顽强与学校抗战,争取自己仅有的那块土地,也暗示着一个传统农民对土地的坚守与不懈追求。

(二)人文意象

曹文轩的作品中还有人文意象,是随着人物性格发展和故事情节发展出现的,也代表着悲剧意识产生的原因和发展,代表着作品的人文内涵。

1.船的离愁

船作为一种人文意象,在作者的笔下,是离愁的、分别的代名词,表达的是离愁伤感之情。

船作为一种水乡的交通工具,在作者的笔下是经常能看见的。

船在河流之中,即能让两岸的人们在河的阻隔中得以沟通接触,也能把聚集在一起的人们分开。

在青铜与葵花的故事中,接到通知要接走葵花之后,他们一看见大船来大麦地,青铜葵花就会躲起来,在没有看到青铜的情况下,最后葵花还是被船接走了。

《细米》中,梅纹也是在乘船离开了细米与家人的。

曹文轩笔下的船是将亲人、爱人一次次又分开的媒介,让人看到的是离愁别绪。

2.乐器的伤感

在作品中还了许多乐器,表达的是伤感和痛苦无奈之情。

有时候虽然是同一种乐器,但是在不同的场合出现,所给人带来的感受也不一样,如唢呐在做红事与白事都能用到,可是听的人却有极大的反差感情。

曹文轩笔下的乐器,如笛子、胡琴、口琴、萧等,这些乐器等都是是故事人物情感的宣泄口,成为表达情感诉求的重要载体,作为意象的乐器处处表达着悲剧的意蕴。

《草房子》里面有两个会拉胡琴的人,一个是桑桑一个是温幼菊,而桑桑的胡琴便是温幼菊教的。

温幼菊为人跟名字一样温温润,但身上一直带病,一直守着她的“药寮”,她拉得一手好胡琴,最好的还是《二泉映月》,“她坐在荷塘边上,拉着这首曲子,使不懂音乐的乡下人也在心里泛起了一阵莫名的悲愁”[1]。

将一轮吹得一手好笛子,他思念白雀时,在河的这头日日夜夜吹笛子,在被阻隔不能相见时,“将一轮今天的笛子吹得比任何时候都要好,一往情深,如泣如诉。

”[1]在白雀走后,将一轮扶着瘦弱的妻子在田野上,桑桑又听到了久违的笛子声“悠长的笛子,像光滑的绸子一样,还在春天的田野上飘扬”[1]两次笛声表达的都是一种伤感之情,是相爱的人没能结合的痛苦无奈之感。

3.民谣的悲伤

民谣作为一种意象在为作品中增添了乡土色彩跟民间趣味,且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悲剧意蕴的表达,悲伤环境的渲染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民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曹文轩的作品中作为意象经常出现,而民谣烘托的故事都是带着离别,感伤的气氛。

《细米》中,全书的目录便是这首完整的民谣,“树上的叶子树上的花,树上的叶子就是我的家”[2]梅纹作为知青来下乡,经过一番折腾之后,成为了细米的姐姐,梅纹作为细米的领路人,帮助细米一步一步的成长,整首民谣贯穿其中,体现着种种的悲伤与喜悦。

在《天飘》里,杜元潮目送程采芹远嫁,远远飘来苍老的歌声“前面来到清水湾,只见双雁戏沙滩。

雄雁一翅飞千里,雌雁难过万重山......”[3]这首歌谣让本来就感伤的场景变得更加的凄凉,也表达着他们的爱情最终还是以悲剧收场。

(三)悲剧意象的主旨

意象在作品中不仅有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故事的情节发展,传递思想上的作用,在揭示主旨,表达作者人生价值观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曹文轩构建的一系列意象,代表着悲剧意识的形成,也在表达自身对人生与生命的感悟。

1.人生的苦难

悲剧的意象表达着人生的苦难,这种苦难尤其是体现在儿童的形象上。

作品中许多意象都蕴藏着悲剧苦难与人生的诱惑,曹文轩认为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是需要经历一定的磨难与苦难的,而儿童所经历的苦难对他们的成长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苦难下的成长,是对人的性格塑造的重要途径,而这种性格在作品中通常是表现为优良的美好品质。

《草房子》中的杜小康,本来是油麻地上最富裕的家庭,想要的东西都能得到,别人没有的东西他都有,例如他有一辆连桑桑都羡慕的自行车,可是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家里一贫如洗。

没钱读书的他随着父亲到一望无际的海滩放鸭子,鸭子却走丢失散。

“红门”见证了杜小康家的衰落,也见证他的成长,见证他从一位少爷气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沉稳、冷静的卖货郎。

同样的还有细马,被邱二爷领养回来之后听不懂油麻地孩子说话,花了很长时间才慢慢适应这里的生活。

在一场洪水爆发之后才与邱二妈的关系得到缓和,这时候邱二爷却突然病倒去世了,最后连邱二妈脑袋也变得也混混沌沌。

经历了这些之后的细马俨然成了一个大人,精明的盘算着买羊给邱二妈盖房子。

这些苦难并没有将一个孩子击垮,反而是让他们成长了,是一种快速的磨练,塑造着孩子坚强的品质。

2.苦难透露出的坚韧

悲剧的意象还有一个方面表达出来的是在苦难下透露出的坚忍不拔的品质,这种品质通常是在女性的形象中表现出来的。

在这些女性形象中,她们都经历了父母双亡,在这种惨痛之下,她们坚韧地活着,依然感受着人性的美好与温暖。

曹文轩笔下的这些悲惨与磨难,直击人性的深处,引人深思,也表现着他对人性美好的向往与期盼。

作品中让人无法忽视的女性的形象,她们都是美好善良的代名词,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坚韧的性格,虽然她们的一生包含着悲伤,但没有忘记美好。

温幼菊从小失去父亲,与奶奶相依为命,奶奶去世之后,剩她自己一人。

体弱多病的她患着重病要一直吃中药,她依然优雅、美好地活着,也给桑桑带来心灵的安慰。

年纪小小的纸月,与奶奶相依为命,被他人欺负也从来没抱怨过;在三下乡的途中梅纹父母双亡,在经历这种沉重无法释怀的打击之后,依旧坚强的活下去。

还有葵花,小小的葵花在面对爸爸去世之后,被青铜家领养,仿佛一个晚上就融入在这家里,或是踏进门她就是家中的一份子,葵花在青铜家感受着无微不至的照顾,就算是穷也是温馨的,是美好又有爱的。

3.生命的永恒与平和

在悲剧意象所表达出的情感中,体现出来的是作者对于经历悲剧后所感悟到的对于生命的永恒和平和。

在经历大悲痛之后的冷静和平的态度是作者希望读者能学习到的对生命的敬畏。

阅读曹文轩的儿童作品,不仅仅只是一派自然美好景色,还有生命的失去与重生,这是曹文轩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也是他对待生命结束的态度。

作品中有很多生命终结的描述,都是平淡的,平和的。

《青铜葵花》中,一直陪伴着青铜的老牛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冬天,倒下了,“他再也不挣扎了,安静地瘫痪在地上”[4]“它死了,死在一大堆金黄的干稻草上”[4]老牛是家里的一份子,它倒了没有再起来过了,而奶奶也在老牛倒下后也去世了。

奶奶是等着葵花回家,抚摸过她的脸后,仅仅一天,就去世了。

死亡本来是悲痛的,但是在作者的笔下成为了一种承载和寄托,曹文轩描述得很平和,就像本应该发生那样。

自幼患病的温幼菊因为奶奶,而坚强地美好活下去,也给生了重病的桑桑带来了心灵的慰藉。

桑桑在经历了彷徨和无助之后,想到有天自己可能不在人世了,反而更加平淡自然了,他还带妹妹去看城墙,一点都不觉得害怕了。

二、曹文轩儿童文学悲剧意识下的悲剧表达方式

悲剧的表现形式有很多,而曹文轩用他独特的方式在苦难与温情中表达悲剧的意识,在悲剧中寻找生命存在的意义。

而他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语言表达和独特的叙述视角都是表达悲剧意识的方法。

(一)苦难的人物形象

曹文轩作品中塑造了许多的人物形象,无论是儿童还是女性,情侣,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特色,其中一个相似的地方就是他们都经受过苦难,都在苦难下生存。

然而在儿童和女性身上,悲剧意识的呈现似乎尤为突出,他们大多在苦难下一步步成长,在苦难的加持下变得熠熠生辉,对待生命的态度也变得尤为不同。

1.孩子的苦难

孩子的苦难贯穿在一系列的儿童作品中,每个孩子身上遭受的苦难都是曹文轩独特的设计,都代表着这些孩子在此环境下形成的性格的原因。

曹文轩笔下有许多孩子,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是生命的主角。

每个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着不一样的苦难,不一样的感伤。

这些孩子的苦难的表现形式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天生的缺陷,有的是后天的形成,还有的是天灾形成的。

一个方面是外形身体上无法解决的痛苦,还有一种是物质上的无奈,心灵和物质上的双重打击是形成孩子顽强性格的重要原因。

《青铜葵花》中,青铜是个聪明的孩子,却在一场大火中发烧变成了哑巴,人家都叫他哑巴青铜。

青铜的孤独是无法诉说的孤独,他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不能说话他无法表达。

而葵花,幼年丧母,跟着爸爸下乡来到油麻地,爸爸到田里干活时她就只身一人在家里。

世事难料,与葵花相依为命的爸爸在一场意外中身亡。

他们都是孤独的,他们相见是“一只孤独的鸟遇见另一只鸟”[4]。

不仅是青铜、葵花,还有草房子中的开篇的秃鹤,好端端的一个孩子怎么就不长头发了怎么就秃头了,没人搞得清楚,用尽办法也不管用。

因为没有头发,秃鹤甚至不能参加体操表演,这对他来说是不公平的,可是世界上本就没有绝对的公平。

2.对待苦难的态度

尽管这些孩子都历经苦难与折磨,在精神与物质上承受着双重打击,但是他们并没有屈服,而是越挫越勇,勇敢面对。

这也是曹文轩所要宣扬的苦难下成长的意义和风度。

在青铜变成哑巴之后,他对自然有了自己的看法,他善于发现自然中的小事,今天树上的鸟儿下蛋了他也会开心好一阵子,他有自己看待自然的方法。

秃鹤的光头他没有办法解决,可是他在体操表演时,脱下了他的帽子,他用他特有的方式,报复了他人对他的轻慢与侮辱。

因为这件事,体操比赛并没有拿到好的名次。

他是后悔的,可是他用他的方法弥补了,凭着他光滑的小脑袋出演“屠桥”。

他用出乎意料的速度就讲台词背得滚瓜烂熟,最后拿到了一等奖之后,他哭了,纸月也哭了,好多孩子都哭了。

这是秃鹤用自己的方法让别人得到尊重和理解。

孩子们遭受的苦难是不一样的,可是对待苦难的态度中都让人感到一阵的暖意,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

(二)语言表达

曹文轩笔下的江南水乡,在一派水意朦胧中,缓缓诉说着故事,他继承着沈从文、废名诗化小说的写作风格,在环境描写上,诗意的语言上,情调上,都把古典趣味和悲剧意蕴贯穿其中,让作品在美的描述上多了一分悲情的力量。

1.环境描述

曹文轩善于描写江南水乡的自然景物,他喜欢擅长雅致、干净、和谐的场景描述,他也善于从描述一派孤独、荒凉的景物中与悲情和苦难相结合。

而这些环境的描述,通常交代悲剧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另一方面还有渲染悲惨的气氛,为下文做好铺垫的作用。

更多的是烘托人物心情,尤其是悲伤的难过的痛苦之情,反映人物在经历悲剧之后形成的性格或品质。

例如《草房子》中的狂风暴雨,一连七八天雨水不绝,“稻田已被淹没,到处白茫茫”“白茫茫,白茫茫,一望无际”[1]除了看不到稻田,邱二爷家也看不到希望,被淹了的家该如何是好,用哀景衬哀情。

桑桑也是在一派秋天的景色下,怀念自己在这里的时光,用秋天和枯叶渲染桑桑将要离别的悲伤之感。

《青铜葵花》中的葵花因为想要去大麦地,独自一人乘上了小船,却不料船飘走了,在她泪哭干了,害怕到没有害怕的感觉的时候“眼前,是一片朦朦胧胧的绿色,绿色像水从天空泄下来。

水面忽然变得阔荡,烟雾蒙蒙的。

”[4]作者善于以景入情,情景相融,将感情注入风景之中,通过景物来表达人的内心感受。

2.诗意的语言

曹文轩的语音具有一种诗意美,他的遣词造句通俗简洁,却又生机勃勃、清新雅致。

用细腻、含蓄的话语让人通过想象来表达一种微妙的悲剧意境,他的悲剧意识也在这种诗意的语言中呈现出来的。

在诗意的语言中即符合儿童阅读的体验感,又能在语言环境下用极致的话语表达出来悲剧的意识,贯穿于作品之中,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把孤独、难过的飘渺心情描述出来。

在写葵花孤独的时候,他是这样描述的“是那种一只鸟拥有万里天空却看不见另外任何一只鸟的孤独。

这只鸟在空阔的天空下飞翔着,只听见翅膀划过气流时发生的寂寞声。

苍苍茫茫,无边无际。

”[4]孤独是很飘渺难以形容的感受,曹文轩用比喻把葵花比作鸟,把葵花的孤独用诗意的语言表达出来。

还有把一派春景用“鲜嫩鲜嫩的绿”[4]来形容,把过去艰苦苦难的岁月用“枯褐色的冬季”[4]来形容。

总能在字里行间体会到儿童文学的语言雅致和诗意美。

3.平淡忧郁的基调

曹文轩的儿童作品之中,总是流露出一种淡淡忧郁、哀伤之感,作者就是在这种平淡忧郁的基调之下缓缓诉说故事。

无论是与命运抗争的男孩子,还是温婉柔弱的女孩子,他们都在生活和苦难中挣扎,这种悲剧的意蕴恰好又是与人物悲惨的命运相对应的。

作者的笔下有一群孤儿,这种失去双亲的苦痛与忧郁在作者笔下常常能看到。

他们在苦难下一直承受着这种失去的状态,这种生命无常的苦痛忧郁贯穿着曹文轩的作品,命运给予他们这种失去与苦痛他们能默默接受着。

这种平淡忧郁的基调似乎一直存在着作品之中,孩子不得不承受着成长之痛,而这种痛是他们在成长的路途中必须要经历的。

《青铜葵花》里的葵花,小小年纪先是丧母,后是丧父;《草房子》里面的纸月,父母双亡,自小与奶奶相依为命,最后奶奶也去世了;《细米》里面的细米,离开了自己的亲人,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梅纹也经历着父母亲失去的痛苦。

(三)独特的叙述视角

曹文轩儿童文学作品有着他独特的观点与见解,而他的写作视角许多学者分为儿童视角的叙述与主观视角的叙述。

而两种叙述视角中都能找到表达作者独特的审美倾向与情感表达,也从这两个视角中分析悲剧意识的表达。

1.儿童视角的叙述

曹文轩用儿童的眼睛去发现悲剧,去体会悲剧,从儿童视角下描写悲剧的产生。

让笔下的儿童走入悲剧,成为悲剧的一份子,这贴合了曹文轩儿童文学作品中希望儿童从中得到启发的创作思想。

作为儿童文学作品,曹文轩用独特的儿童视角来书写故事,善于描写儿童的心理状态、行为方式、思考与想法来更贴近儿童,用儿童的眼睛去描述悲剧故事的发生。

儿童视角在安排故事和塑造人物形象时带着儿童特有的思维模式,悲剧的情节发展也用儿童的眼光来呈现,悲剧的故事情节也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

《草房子》这部作品就是用桑桑的视角来书写的,桑桑见证秃鹤为自己赢得了尊严;作为白雀和将一轮的信使,桑桑在朦朦胧胧间经历了他们的爱情,他渴望白雀与将一轮在一起,在他的眼中相爱的人就应该在一起的,爱情就应该是圆满美好的;桑桑还主动接近了让人厌恶的秦大奶奶,秦大奶奶为了保住他和老伴无比热爱的土地,用尽了各种方法,在桑桑的眼里,她就只是一个奶奶,她陪奶奶说话,担心在艾地睡觉的她;还有红门的衰落,桑桑看着杜小康从富裕变得落魄,从公子哥到卖货郎,为了给杜小康有一笔钱做生意,桑桑卖掉了他心爱的鸽子给杜小康做买卖。

桑桑是善良的,他用孩子特有的天真善良去感受世界的苦难。

这是人性的单纯美好,没有利益的纠纷,就算是苦难的到来也存在着一丝心灵的慰藉。

2.主观视角的叙述

曹文轩在叙述故事时,用主观的叙述视角来创作悲剧故事,喜欢由自己的主观意愿出发,用他的理念和情绪来推动文中悲剧情节的发展,他在作品中没有刻意寻找故事情节发展内在逻辑,而是单纯的表达自己的渴望与追求的生活。

他一方面渴望用悲剧的意识来让孩子感受苦难,了解痛苦;一方面又希望在苦难下体现温情与悲剧相融合。

他并没有特意去追寻作品情节是否符合逻辑性,而是他希望主观地表达出自己心中对于生活、苦难悲剧的理解,传达出一种对于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