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2848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docx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docx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1

  本课在已有的”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十几减9”。

  先进行简单的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复习,为学习新课进行铺垫。

本课通过“卖气球图”通过小朋友与卖气球小丑对话,一个出条件和问题。

组织学生围绕“15个气球,卖了9个,还剩几个?

”这个问题展开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

接着组织学生用学具圆片摆一摆,和小组内互相交流。

学生汇报:

“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计算1+5=6”“因为9+6=15,所以15-9=6”“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10-4=6”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提出了很多解题方法。

接着自己总结板书两种方法:

破十法,先算10-9=1,再计算1+5=6;想加算减法,因为9+6=15,所以15-9=6。

本节课重点学习这两种方法。

再布置课本第10页做一做第1,2题。

  这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摆圆片来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想出了非常多的计算方法。

今后要多通过引导孩子自己探索解题方法,让孩子更加深刻的理解与应用解题方法。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2

  时间过得很快,开学已经两周了,第三节课是我的公开课,虽然在上课之前细细准备了,可课堂上还是会有突发状况,让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课堂是变化的,申老师对我的点评更是让我茅塞顿开、恍然大悟。

课堂每一个环节的过渡语言都很重要能让课堂内容前后衔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自然,下课后申老师耐心的和我分析这个问题应该怎样提,这个重点要怎样才能讲透彻,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我上的是《十几减9》,在主题图部分从孩子们在公园“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谜”“套圈游戏”引出十几减9的三个算式,从而引出课题。

书中例题介绍了两种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一是“想加算减法”、二是“破十法”,除了这两种方法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孩子们都很聪明,有几个孩子想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可是站在讲台上的我没有认真的聆听学生的回答,没有及时表扬鼓励那些爱思考问题的孩子。

就象申老师说的我们可以尽量让学生多说,不管他的回答正确与否,都说明他在思考了,这节课其实很好拓展,你喜欢哪种方法?

还可以怎样计算?

这节课就有孩子想到计算十几减9可以用连减的方法,在计算12―9时,他首先计算12―2=10,再来计算10―7=3;还有个孩子他想到了这种方法在计算12―9时先计算12―10=2,比9多减去了1所以还要再加上一个1,2+1=3所以12―9=3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很好的,也正告诉我们孩子们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而老师在感叹孩子们聪明的同时更要及时的鼓励,还可以让他把这种方法介绍和全班的孩子分享,这样就很大的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这种才能真正把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的课。

在教学的过程中当学生对新知识有话要说时,我们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要追问学生为什么,一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有限可能他自己心里清楚可是却无法用简练的语言让身边的人明白,这个时候我们要及时的引导,一步步引导学生把他的想法完整的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锻炼和老师的鼓励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会更好。

倾听不是只对学生来说的也是对老师说的,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

今天申老师还给我说了一下课堂时间的把握,教室里的广播坏了,孩子们听到隔壁班的声音就以为下课了在那里说“李老师,下课了”,一下让我慌了神,因为我让学生做的练习题还没有讲解,所以前面的练习题就讲的快些,而后面的练习讲的明显的慢些,感谢学校领导的听课、评课让我受益匪浅。

  最后,感谢申老师和戴老师长期以来对我的指导和帮助,对我提出那么多宝贵的建议,我觉得我很幸福,因为我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有这么多帮助我的家人,当我疑惑时是他们帮助我走出疑惑,给我力量,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我会更加努力的。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3

  这部分内容主要结合小猴卖桃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十几减9的问题。

这是第二学期的第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所学新知与上学期知识能够很好的衔接,在开始我就出了一些复习题:

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1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9可以分成几和几?

9+4=()。

然后出示书的情境图,让学生用三句话描述图的意思:

小猴有13个桃,小兔买走9个,还剩多少个桃?

学生能列出算式:

13-9部分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交流是用什么样的方法算出来的。

有的说:

先从盒子里拿出9个,再把盒子里剩下的一个和外面的合起来就是4个。

有的说:

先减去外面的3个,再从盒子里拿走6个,就是4个了。

至于书上提到的第一、四两种方法,没有学生提到。

第一种方法是从13里一个一个地减。

第四种方法是去想9+(4)=13,13-9=4分析原因,现在的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很多,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20以内的加减法已经早就接触到,解决十几减9已不是难事,所以第一种方法没有被学生提到,而第四种方法相对其他几种方法来说较容易计算,大部分学生一开始不容易想到。

我在课堂上提示后,学生能够很好地运用。

课后的练习当中,在学生顺利完成1-4题的基础上,我带领学生重点讨论了第5题。

第5题将十几减9的算式按照顺序全部给出,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灵活算法。

这为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有不少帮助。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4

  “十几减9”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而我作为教师则重在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

  课后,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不但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整堂课还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也体现了算法多样化,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

不但让学生独立尝试、探索,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合理算法,而且还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教学民主,使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得到了较实在的体现。

但从学生的课堂作业反映出来的情况看,学生算题的错误率比较高,课后我对班上的学生进行了访谈和教学效果检测,结果出乎意料:

多半学生只知道自己的方法,对其他同学的算法不怎么明白,有的学生由于受老师的夸奖,选择了自己的算法进行计算,而未把别人的好方法接受。

另有一小半的学生掌握了两种或三种算法。

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个别学生仍然在借助扳手指计算。

这些问题令我担忧,看来这堂课是形式上的热闹,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很理想,也就是说交流在形式上是发生了,而学生的理解并未有实质性的思维碰撞。

我反问自己:

“让学生充分交流的目的是什么?

交流中教师该做些什么?

”看来,我应该好好静下心来,客观地反思一下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了。

学生想出的方法很多,要不要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另外,有些学生的发言在重复别人已说过的内容,还自认为想到了新的算法,说出来却是已交流过的,是学生不注意倾听吗?

……我愣住了,我注意了教学形式的表面,而忽略了实在的东西,甚至未加考虑,也就是说学生的交流没有实效。

  我又重新翻开了《数学课程标准》,一段话跃入我的眼帘:

“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

”我的目光停留在“引导”二字上面,同时,头脑中上课的一幕又重新出现在我眼前,我仔细搜索我在学生交流时的“引导”,哦!

我恍然大悟,这堂课学生没有实现有效交流的原因就在于教师的“引导”无方。

当学生把多种算法探究出来的时候,我只是不停地重复“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真聪明!

”等一些不能引导学生沟通的话;另外,在板书中也没有引导学生对各种算法进行整理的暗示;在总结中没有意识到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优化的判断。

我翻阅了大量的数学教育理论方面的资料,里面都有强调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相当关键,失去了教师对学生有价值的引导,剩下的往往是虚假的主体性。

我明白了,我知道该怎样做了,正如叶澜教授说过的:

“没有聚集的发散是没有价值的,聚集的目的是为了发展。

”在教学中,当学生探索出多种方法时,教师的作用应是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梳理。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5

  推荐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中出现了四种算法:

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平十的方法,先减3,再减6;四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3,13减9就等于几。

  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3-9=4这一算式后,我问大家是怎么想的。

学生们有的说是根据9+4=13来想的。

在我的启发下,也有学生根据情境,指出可以先从10个里去掉9个,再把剩下的1个和盒子外面的3个合起来是4个……

  在探讨13-9的计算方法时,我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足,以致于没有出现预期的算法多样化,只出现了几种算法。

我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一味地追问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以致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愿说。

不过还是有学生说出了平十法,但说得不是很到位,其他小朋友没有办法听明白,在经过我的引导后小朋友就对这个方法有些了解了。

但我对这种方法没有进行特别的强调,要求学生了解就可以了。

  在教学中只要正确的引导就能激活学生思维,实现算法多样化也就水到渠成了,但在这个方面我做的不怎么好。

当学生的探究活动出现困惑时,我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索,而是急着给学生提供帮助,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为目的。

但是如果无视学生遇到的困难,一味地让学生自主探究,浪费宝贵的时间不说,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积极情感地培养。

所以这也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

在请学生发言时,却又出现了学生与我一对一的局面,回想起来似乎这个学生只是和我在交流,我倒是理解了这个学生的发言,但是是不是学生之间也相互都听懂了呢?

这节课自主探究的教学形式是有了,但实质呢?

  另外,有些学生的发言在重复别人已说过的内容,还自认为想到了新的算法,说出来却是已交流过的,是学生不注意倾听吗?

另外多半学生只知道自己的方法,对其他同学的算法不怎么明白,有的.学生由于受我的夸奖,选择了自己的算法进行计算,而未把别人的好方法接受。

另有一小半的学生掌握了两种或三种算法。

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个别学生仍然在借助扳手指计算,那么这就是我的课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

  课后,想着这样几个问题:

如果学生的表述意思正确,但不规范,该怎么办?

怎么评价学生不规范的表述?

学生的各种算法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的?

学生想出的方法很多,要不要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6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喜欢计算题,因为他们喜欢很快的做出结果,得到老师的认可,从而产生一种把得数算对的成就感,但对于计算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就不感兴趣了,但学习数学的根本还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授之以鱼”自然不如“授之以渔”,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产生想说话的要表达的想法,同时把计算题和学生喜欢做的游戏结合起来,促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通过讲这一节课,反思如下:

  一、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整堂课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卖气球、套圈、猜字谜等)为主线展开教学,而这些情境又是学生所熟悉的,他们能在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根据信息轻松地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学得积极主动,真正体现了“我要学”这一教学新理念。

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把握新知

  在学习新知处,很多学生已经能够准确的说出15-9等于6的结果,我没有要求学生必须先说出想的过程再说出结果,而是顺其自然先得到结果6,然后再启发学生去思考能把结果想正确的方法,从而使得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了,然后我组织学生自主探索15-9=6的其他计算,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在探究过程给学生表达算法的机会和平台,同时给学生提供点子,通过演示帮助回答问题的学生更加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帮助听讲的学生能够更明白发言的学生在讲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寓练于乐,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巩固练习环节,我结合将要过新年的生活情境,采用回答问题放鞭炮的游戏学习法,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更多的学生表达算法的机会。

  不足之处:

  课堂教学用语还不是很精练,不是很准确。

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全面课堂教学板书还应该规范起来,书写最好借助黑板上的田字格,给学生做最好的榜样示范。

学生对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表达的不够多样化,可能是教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充分造成的,在巩固练习环节应该尊重学生的思考过程,提倡学生愿意用哪一种就用那一种来解决问题,有点过于侧重对“破十法”的理解,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7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挂图出示公园里卖气球的场面,孩子们在买气球。

  师:

总共有15个气球,卖掉了9个,还有几个?

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算一算。

  生A:

15―10+1=6;

  生B:

10―9=1,1+5=6;

  生c:

因为9+6=15,所以15―9=6;

  生D:

9=5+4,5―5=0,10―4=6。

  ……

  师:

同学们想出了很多方法,在这些方法当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师:

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完成下面的问题(略)。

  反思:

学习不光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方法。

满足于停留在学生个性化学习这一层面上,不进行及时的引导、升华;只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而忽视科学结论和方法的归纳总结,一节课下来,学生莫衷一是,无所适从。

  新课程强调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个性化的学习,这无异是正确的。

但另一方面也不容忽视:

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经验和思维的限制,他的个人思考、个性的理解并不是最佳的、正确的。

教师应通过对话、比照、合作反馈等交往环节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层理解,引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聚合到最优的解决策略上来,获得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将理解的个性化、独特性与理解的普遍有效性相统一。

我们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求新求异,但什么样的思考最有价值,什么样的求异更有成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纷繁的感性经验中得出求同的科学真谛,这才是有效的学习。

  有专家提出,由于孩子的智力背景、生活经历不同,适合他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如果因为教师的一个总结,使大部分学生的方法被归为另类,他们会为自己的失败而伤心,一颗幼小的心灵是经不起这等风霜的,这样的总结不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

这种认识固然有一定道理,但究竟什么是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深入思考的习惯,背诵记忆的能力,承受挫折的毅力,面对失败的勇气,同样是重要的情感与态度,这些品质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任务,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对立中寻找平衡,在矛盾中建立统一,这是改革的一个基本要义。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8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

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具体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学习新知处,我组织学生自主探索13-9=?

,然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学生在探究13-9=?

时,由于学生间的差异,结果出现了多种计算方法:

①将剩下的桃个数数出来,算出13-9=4;②想加算减:

9+4=13,13-9=4;③破十法:

10-9=1,1+3=4,13-9=4;④连续减:

13-3-6=4,13-9=4;⑤简便计算:

13-10+1=4,13-9=4。

我尊重差异,将每一种方法都展示出来,并一一予以肯定,让不同的学生都体验到探索成功的愉悦,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从课堂提问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但是还有小部分学生还不能够很好的掌握计算方法,针对这部分学生,课后还得加强算法的指导。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9

  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是这样安排的:

先由小猴卖桃子引出问题13-9=?

接着教材中出现了四种算法:

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也是先把13分成10和3,先减去3,再接着减去6,;四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3,13减9就等于几。

  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3-9=4这一算式后,我问大家是怎么想的。

学生们有的说是根据9+4=13来想的。

有的学生说13-9,先用10-9=1,1+3=4。

但是这样说的学生只是个别孩子,很多孩子不敢说。

课堂气氛很沉闷。

课后再三反思:

首先,自己对教材挖掘的不够深。

对于这四种方法中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认识的不够。

课堂上我只是一味地去追问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而忽视了对其中这两种方法的强化。

导致了只有少数孩子甚至连一种方法都说不清楚。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教材,所以不知道要重点强调哪种方法。

但是看了不少教师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我发现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还是要重点强化的。

其次,课堂上给孩子探究的时间不够,教师没有给予一定的指导。

在出示13-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摆一摆学具,看看如何计算13-9。

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数,但是不知道怎么摆小棒。

而我也没有给孩子一些指导,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说说。

看了部分孩子说不出来,也就急着请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算法,这样就导致一些基础差得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

其实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学生遇到困难时并没有给予帮助,这样的自主学习的效果甚微。

最后,课堂上未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请学生发言时,出现了学生和我一问一答的形式,只是这个孩子在和我交流,我倒是听懂了他的算法,而其他学生似乎对他的发言不感兴趣。

甚至有的孩子,请了两三个孩子发言后,他仍然不知道别人说的是什么。

导致这样的情况,还是没有激起部分孩子的学习情趣,导致了课堂效率低下。

  就这一节课,学生到底用什么方法我觉得还是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让他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不过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教给他们一种固定的方法还是有必要的。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10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比较容易枯燥,本课的内容主要是结合小猴卖桃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十几减9的问题,并通过操作、思考和交流,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学生若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学习后面的十几减8、7等内容就比较轻松了。

因此,这部分内容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能否掌握好本单元知识的关键。

  在课的开始我通过一些小练习来复习了上学期的知识。

如:

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1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等。

通过开火车的方式巩固20以内的加法。

在这部分,我做了一个小小的设计,9+1、9+2、9+3、9+4、9+5、9+6、9+7、9+8、9+9、9+10,让学生开火车报得数。

学生很快感受到算式的变化,并且回忆起得数的个位上数比加号后面的数少1。

既可以让学生熟悉9加几,又能够为接下来教学想加算减埋下伏笔。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图意,自己描述图意并列出算式13―9,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并记录过程。

学生在经过无从下手,到有了一定的思路过程中,我给予了提示:

想一想,上学期我们在学习10以内减法的时候,是怎么进行思考的。

(学生很自然的想到了“想加做减”,以及“运用分合”拆数的方法。

并且我给每个学生都准备了小棒,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有一定的依靠。

渐渐的,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不仅计算出了答案,还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交流算法过程:

有学生提出10―9=1,3+1=4;13―3=10,10―6=4;不少学生都能想9+4=13,所以13―9=4。

但书中出现的一个一个减,没有一个孩子说出,说明孩子在自己内心就开始选择优化方法。

当我在大屏幕展示这种方法的时候,学生异口同声的说太麻烦了。

学生多数选择想加算减的简便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目标中,只要求学生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没有上升到找规律的环节。

但我认为,找到规律,对于学生的计算是很有帮助的。

因此,在练习的时候我有意识的把想想做做第5题□-9=□放在首位进行练习,当把十几减9的所有题目都罗列出来后,让学生寻找规律。

很快,表面的规律出来了:

被减数依次变大,减数不变,差依次变大。

我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并把被减数的个位和差用红粉笔进行标注。

观察能力强的学生马上有了新的发现,差就是被减数的个位加上1。

我顺着他们的思路进行提问:

为什么会多1?

学生联系计算的过程,得出“1”其实就是10里面的1,如果把9凑成10,那么就是减10,现在减多了,就是补个被减数的1。

难点消除了,学生的计算速度有了飞速的发展。

最后,我们进行了口算比赛,绝大多数学生能运用规律来进行计算。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11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一开始就引入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宠物小精灵作为学习伙伴。

通过小精灵请学生做凑十的拍手游戏,抢答十几的组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十几减9的多种算法做了知识、能力、心理上的准备。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又通过小精灵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元宵节游园会,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

创设这样的情境,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是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顺利的引入新课。

  三、讨论交流探究算法。

  由于很多学生都已经会算十几减九,因此我提出这样的要求:

四人小组任选一道题来研究一下你们是怎样算的。

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部讲述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再让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

并通过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同时学生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还给学生留出了动手摆小棒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感知,去理解。

  四、巩固算法,强化训练。

  在上一阶段学习成功的基础,教师提出:

十几减9的算式除这几道还有吗?

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去算你喜欢的算式,并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再通过摘小精灵算式进行十几减9的强化训练。

这是一个进一步巩固知识和熟练掌握技能的过程。

让学生自己选择算式,将游戏形式引入课堂,一方面让较落后的学生也有机会说我能行,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激发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发散思维,培养创新。

  算法形成后,让学生走迷宫为皮卡丘找回家的路,我设计了一系列的算式,如□-9=□,填法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