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题新.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28837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40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题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题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题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题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题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题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题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题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题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题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题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题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题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题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题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题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题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题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题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题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题新.docx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题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题新.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题新.docx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题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8,则它的周长为()

A.12B.16C.20D.16或20

2.(2016?

枣庄)如图,在△ABC中,AB=AC,∠A=30°,E为BC延长线上一点,∠ABC

与∠A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则∠D的度数为()

 

A.15°B.17.5°C.20°D.22.5°

3.如图,△ABC中,D为AB上一点,E为BC上一点,且AC=CD=BD=BE,∠A=50°,则∠CDE的度数为()

 

A.50°B.51°C.51.5°D.52.5°

4.一个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cm,另一边长为5cm,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A.13cmB.14cmC.13cm或14cmD.以上都不对

5.(2016?

泰安)如图,在△PAB中,PA=PB,M,N,K分别是PA,PB,AB上的点,且

AM=BK,BN=AK,若∠MKN=44°,则∠P的度数为()

 

A.44°B.66°C.88°D.92°

6.如图所示,底边BC为2,顶角A为120°的等腰△ABC中,DE垂直平分AB于D,则△ACE的周长为()

 

A.2+2B.2+C.4D.3

7.如图,∠B=∠C,∠1=∠3,则∠1与∠2之间的关系是()

 

A.∠1=2∠2B.3∠1﹣∠2=180°C.∠1+3∠2=180°D.2∠1+∠2=180°

8.如图在等腰△ABC中,其中AB=AC,∠A=40°,P是△ABC内一点,且∠1=∠2,则∠BPC等于()

 

A.110°B.120°C.130°D.140°

9.如图,在△ABC中,AB=AC,BD=CE,BE=CF,若∠A=50°,则∠DEF=()

 

A.55°B.60°C.65°D.70°

10.如图,已知AB=A1B,A1B1=A1A2,A2B2=A2A3,A3B3=A3A4,若∠A=70°,则∠An

的度数为()

 

A.B.C.D.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1.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4,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1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8°,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为.

13.在等腰△ABC中,AB=AC,AC腰上的中线BD将三角形周长分为15和21两部分,则这个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1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它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夹的度数为.

15.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CD=AD,AB=BD,则∠B的大小为.

 

2

16.已知:

等腰三角形ABC的面积为30m

,AB=AC=10m,则底边BC的长度为.

17.如果两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相等、面积也相等,那么我们把这两个等腰三角形称为一对合同三角形.已知一对合同三角形的底角分别为x°和y°,则y=.(用x的代数式表示)

18.如图,在△ABC中,∠ACB=90°,AC=6cm,BC=8cm,动点P从点C出发,按C→B→A的路径,以2cm每秒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t为时,△ACP是等腰三角形.

 

19.等腰三角形两内角度数之比为1:

2,则它的顶角度数为.

20.如图,∠AOB是一角度为10°的钢架,要使钢架更加牢固,需在其内部添加一些钢管:

EF、FG、GH,且OE=EF=FG=GH,在OA、OB足够长的情况下,最多能添加这样的钢管的根数为.

 

三.解答题(共10小题)

21.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AE⊥BE于点E,且BE=.求证:

AB平分∠EAD.

22.如图,已知AC⊥BC,BD⊥AD,AC与BD交于O,AC=BD.求证:

△OAB是等腰三角形.

 

23.如图,已知△ABC中,AB=BD=DC,∠ABC=105°,求∠A,∠C度数.

 

24.如图,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N,交BC的延长线于点M,若∠A=40°.

(1)求∠NMB的度数;

(2)如果将

(1)中∠A的度数改为70°,其余条件不变,再求∠NMB的度数;

(3)你发现∠A与∠NMB有什么关系,试证明之.

 

25.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BD⊥AD,垂足为D,过D作DE∥AC,交AB

于E.

求证:

△BDE是等腰三角形.

 

26.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点D是BC的中点,DE⊥AB于点E,DF⊥AC

于点F.

求证:

△ABC是等腰三角形.

 

27.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上任意一点,过D分别向AB,AC引垂线,垂足分别为E,F,CG是AB边上的高.

(1)当D点在BC的什么位置时,DE=DF?

并证明.

(2)DE,DF,CG的长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等量关系?

并加以证明:

(3)若D在底边BC的延长线上,

(2)中的结论还成立吗?

若不成立,又存在怎样的关系?

 

28.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BE⊥AC于点E.求证:

∠CBE=

∠BAD.

 

29.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D,E分别是腰AB及A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D=CE,连接DE交底BC于G.求证GD=GE.

 

30.已知:

如图,△ABC中,AB=AC=6,∠A=45°,点D在AC上,点E在BD上,且△

ABD、△CDE、△BCE均为等腰三角形.

(1)求∠EBC的度数;

(2)求BE的长.

A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周测试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16?

贺州)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8,则它的周长为()

A.12B.16C.20D.16或20

【解答】解:

①当4为腰时,4+4=8,故此种情况不存在;

②当8为腰时,8﹣4<8<8+4,符合题意.故此三角形的周长=8+8+4=20.

故选C.

2.(2016?

枣庄)如图,在△ABC中,AB=AC,∠A=30°,E为BC延长线上一点,∠ABC

与∠A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则∠D的度数为()

 

A.15°B.17.5°C.20°D.22.5°

【解答】解:

∵∠ABC的平分线与∠ACE的平分线交于点D,

 

∴∠1=∠2,∠3=∠4,

∵∠ACE=∠A+∠ABC,即∠1+∠2=∠3+∠4+∠A,

∴2∠1=2∠3+∠A,

∵∠1=∠3+∠D,

∴∠D=∠A=×30°=15°.

故选A.

3.(2016?

滨州)如图,△ABC中,D为AB上一点,E为BC上一点,且AC=CD=BD=BE,

∠A=50°,则∠CDE的度数为()

A.50°B.51°C.51.5°D.52.5°

【解答】解:

∵AC=CD=BD=BE,∠A=50°,

∴∠A=∠CDA=5°0

,∠B=∠DCB,∠BDE=∠BED,

∵∠B+∠DCB=∠CDA=5°0,

∴∠B=25°,

∵∠B+∠EDB+∠DEB=18°0,

∴∠BDE=∠BED=(180°﹣25°)=77.5°,

 

∴∠CDE=18°0

故选D.

﹣∠CDA﹣∠EDB=18°0

﹣50°﹣77.5°=52.5°,

4.(2016?

湘西州)一个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cm,另一边长为5cm,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A.13cmB.14cmC.13cm或14cmD.以上都不对

【解答】解:

当4cm为等腰三角形的腰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4cm,4cm,5cm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周长为13cm;

当5cm为等腰三角形的腰时,

三边分别是,5cm,5cm,4cm,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周长为14cm,故选C

5.(2016?

泰安)如图,在△PAB中,PA=PB,M,N,K分别是PA,PB,AB上的点,且

AM=BK,BN=AK,若∠MKN=44°,则∠P的度数为()

 

A.44°B.66°C.88°D.92°

【解答】解:

∵PA=PB,

∴∠A=∠B,

在△AMK和△BKN中,

∴△AMK≌△BKN,

∴∠AMK=∠BKN,

∵∠MKB=∠MKN+∠NKB=∠A+∠AMK,

∴∠A=∠MKN=4°4,

∴∠P=180°﹣∠A﹣∠B=92°,故选:

D.

6.(2016?

雅安)如图所示,底边BC为2,顶角A为120°的等腰△ABC中,DE垂直平分AB于D,则△ACE的周长为()

 

A.2+2B.2+C.4D.3

【解答】解:

过A作AF⊥BC于F,

∵AB=AC,∠A=120°,

∴∠B=∠C=30°,

∴AB=AC=2,

∵DE垂直平分AB,

∴BE=AE,

∴AE+CE=BC=2,

∴△ACE的周长=AC+AE+CE=AC+BC=2+2,

故选:

A.

 

7.(2016?

孝感模拟)如图,∠B=∠C,∠1=∠3,则∠1与∠2之间的关系是()

 

A.∠1=2∠2B.3∠1﹣∠2=180°C.∠1+3∠2=180°D.2∠1+∠2=180°

【解答】解:

∵∠1=∠3,∠B=∠C,∠1+∠B+∠3=180°,

∴2∠1+∠C=180°,

∴2∠1+∠1﹣∠2=180°,

∴3∠1﹣∠2=180°.故选B.

8.(2016?

鞍山二模)如图在等腰△ABC中,其中AB=AC,∠A=40°,P是△ABC内一点,且∠1=∠2,则∠BPC等于()

A.110°B.120°C.130°D.140°

【解答】解:

∵∠A=40°,

∴∠ACB+∠ABC=18°0

﹣40°=140°,

又∵∠ABC=∠ACB,∠1=∠2,

∴∠PBA=∠PCB,

∴∠1+∠ABP=∠PCB+∠2=140°×=70°,

 

∴∠BPC=18°0

故选A.

﹣70°=110°.

9.(2016春?

乳山市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BD=CE,BE=CF,若∠A=50°,则∠DEF=()

 

A.55°B.60°C.65°D.70°

【解答】解:

∵AB=AC,

∴∠B=∠C,

在△DBE和△ECF中,

∴△DBE≌△ECF(SAS),

∴∠EFC=∠DEB,

∵∠A=50°,

∴∠C=(180°﹣50°)÷2=65°,

∴∠CFE+∠FEC=180°﹣65°=115°,

∴∠DEB+∠FEC=115°,

∴∠DEF=180°﹣115°=65°.

故选:

C.

 

10.(2016?

六盘水)如图,已知AB=A1B,A1B1=A1A2,A2B2=A2A3,A3B3=A3A4,若∠A=70°,

则∠An的度数为()

A.B.C.D.

 

【解答】解:

∵在△ABA1中,∠A=70°,AB=A1B,

∴∠BA1A=70°,

∵A1A2=A1B1,∠BA1A是△A1A2B1的外角,

∴∠B1A2A1==35°;

同理可得,

∠B2A3A2=17.5°,∠B3A4A3=×17.5°=,

∴∠An﹣1AnBn﹣1=.故选:

C.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1.(2016?

淮安)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4,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10.

【解答】解:

因为2+2<4,所以等腰三角形的腰的长度是4,底边长2,周长:

4+4+2=10,

答:

它的周长是10,故答案为:

10

12.(2016?

通辽)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8°,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为69°或21°.

【解答】解:

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若∠A<90°,如图1所示:

∵BD⊥AC,

∴∠A+∠ABD=90°,

∵∠ABD=48°,

∴∠A=90°﹣48°=42°,

∵AB=AC,

∴∠ABC=∠C=(180°﹣42°)=69°;

②若∠A>90°,如图2所示:

同①可得:

∠DAB=90°﹣48°=42°,

∴∠BAC=18°0

∵AB=AC,

﹣42°=138°,

∴∠ABC=∠C=(180°﹣138°)=21°;

综上所述:

等腰三角形底角的度数为69°或21°.故答案为:

69°或21°.

 

13.(2016?

厦门校级模拟)在等腰△ABC中,AB=AC,AC腰上的中线BD将三角形周长分为15和21两部分,则这个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6或8.

 

【解答】解:

∵BD是等腰△ABC的中线,可设AD=CD=x,则AB=AC=2x,又知BD将三角形周长分为15和21两部分,

∴可知分为两种情况

①AB+AD=15,即3x=15,解得x=5,此时BC=21﹣x=21﹣5=16;

②AB+AD=21,即3x=21,解得x=7;此时等腰△ABC的三边分别为14,14,8.经验证,这两种情况都是成立的.

∴这个三角形的底边长为8或16.故答案为:

16或8.

14.(2016?

哈尔滨模拟)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它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夹的度数为

35°或20°.

【解答】解:

在△ABC中,AB=AC,

①当∠A=70°时,则∠ABC=∠C=55°,

∵BD⊥AC,

∴∠DBC=9°0

﹣55°=35°;

②当∠C=70°时,

∵BD⊥AC,

∴∠DBC=9°0

﹣70°=20°;

故答案为:

35°或20°.

 

15.(2016?

红桥区二模)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CD=AD,AB=BD,则∠B的大小为36°.

 

【解答】解:

∵AB=AC,

∴∠B=∠C,

∵CD=DA,

∴∠C=∠DAC,

∵BA=BD,

∴∠BDA=∠BAD=2∠C=2∠B,又∵∠B+∠BAD+∠BDA=180°,

∴5∠B=180°,

∴∠B=36°,故答案为:

36°.

 

16.(2016?

哈尔滨校级模拟)已知:

等腰三角形ABC的面积为30m2,AB=AC=10m,则底边

BC的长度为2或6.

【解答】解:

作CD⊥AB于D,

则∠ADC=∠BDC=90°,△ABC的面积=AB?

CD=×10×CD=30,

解得:

CD=6,

∴AD==8m;

分两种情况:

①等腰△ABC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1所示:

BD=AB﹣AD=2m,

∴BC==2;

②等腰△ABC为钝角三角形时,如图2所示:

BD=AB+AD=18m,

∴BC==6;

综上所述:

BC的长为2或6.故答案为:

2或6.

 

17.(2016?

黄浦区三模)如果两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相等、面积也相等,那么我们把这两个等腰三角形称为一对合同三角形.已知一对合同三角形的底角分别为x°和y°,则y=x或90°﹣x.(用x的代数式表示)

【解答】解:

∵两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相等、面积也相等,

∴腰上的高相等.

①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锐角或钝角三角形时,y=x,

②当两个三角形应该是锐角三角形,一个是钝角三角形时,yx=.90°﹣故答案为x或90°﹣x.

18.(2016?

河南模拟)如图,在△ABC中,∠ACB=90°,AC=6cm,BC=8cm,动点P从点C出发,按C→B→A的路径,以2cm每秒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t为3,6或6.5或7.2时,△ACP是等腰三角形.

 

【解答】解:

由题意可得,

第一种情况:

当AC=CP时,△ACP是等腰三角形,如右图1所示,

∵在△ABC中,∠ACB=90°,AC=6cm,BC=8cm,动点P从点C出发,按C→B→A的路径,以2cm每秒的速度运动,

∴CP=6cm,

∴t=6÷2=3秒;

第二种情况:

当CP=PA时,△ACP是等腰三角形,如右图2所示,

∵在△ABC中,∠ACB=90°,AC=6cm,BC=8cm,动点P从点C出发,按C→B→A的路径,以2cm每秒的速度运动,

∴AB=10cm,∠PAC=∠PCA,

∴∠PCB=∠PBC,

∴PA=PC=PB=5cm,

∴t=(CB+BP)÷2=(8+5)÷2=6.5秒;

第三种情况:

当AC=AP时,△ACP是等腰三角形,如右图3所示,

∵在△ABC中,∠ACB=90°,AC=6cm,BC=8cm,动点P从点C出发,按C→B→A的路径,以2cm每秒的速度运动,

∴AP=6cm,AB=10cm,

∴t=(CB+BA﹣AP)÷2=(8+10﹣6)÷2=6秒;

 

第四种情况:

当AC=CP时,△ACP是等腰三角形,如右图4所示,作CD⊥AB于点D,

∵∠ACB=90°,AC=6cm,BC=8cm,tan∠A==,

∴,AB=10cm,设CD=4a,则AD=3a,

∴(4a)2+(3a)2=62,解得,a=,

∴AD=3a=,

 

∴t==7.2s

故答案为:

3,6或6.5或7.2.

 

19.(2016春?

东港市期末)等腰三角形两内角度数之比为1:

2,则它的顶角度数为36°或

90°.

【解答】解:

在△ABC中,设∠A=x,∠B=2x,分情况讨论:

当∠A=∠C为底角时,x+x+2x=180°解得,x=45°,顶角∠B=2x=90°;当∠B=∠C为底角时,2x+x+2x=180°解得,x=36°,顶角∠A=x=36°.故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为90°或36°.

故3答案为:

36°或90°.

20.(2016?

河北模拟)如图,∠AOB是一角度为10°的钢架,要使钢架更加牢固,需在其内部添加一些钢管:

EF、FG、GH,且OE=EF=FG=GH,在OA、OB足够长的情况下,最多能添加这样的钢管的根数为8.

 

【解答】解:

∵添加的钢管长度都与OE相等,∠AOB=10°,

∴∠GEF=∠FGE=20°,从图中我们会发现有好几个等腰三角形,即第一个等腰三角形

的底角是10°,第二个是20°,第三个是30°,四个是40°,五个是50°,六个是60°,七个是70°,八个是80°,九个是90°就不存在了.所以一共有8个.

故答案为8.

三.解答题(共10小题)

21.(2016?

西城区一模)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AE⊥BE于点E,且BE=.

求证:

AB平分∠EAD.

 

【解答】证明:

∵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

∴BD=BC,AD⊥BC,

∵BE=BC,

∴BD=BE,

∵AE⊥BE,

∴AB平分∠EAD.

22.(2016?

徐州模拟)如图,已知AC⊥BC,BD⊥AD,AC与BD交于O,AC=BD.求证:

△OAB是等腰三角形.

 

【解答】证明:

∵AC⊥BC,BD⊥AD

∴∠D=∠C=90°,

在Rt△ABD和Rt△BAC中,

∴Rt△ABD≌Rt△BAC(HL),

∴∠DBA=∠CAB,

∴OA=OB,

即△OAB是等腰三角形.

另外一种证法:

证明:

∵AC⊥BC,BD⊥AD

∴∠D=∠C=90°

在Rt△ABD和Rt△BAC中

 

∴Rt△ABD≌Rt△BAC(HL)

∴AD=BC,

在△AOD和△BOC中

∴△AOD≌△BOC(AAS),

∴OA=OB,

即△OAB是等腰三角形.

 

23.(2016春?

太仓市期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