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金融史考试重点.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2901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国金融史考试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最新中国金融史考试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最新中国金融史考试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最新中国金融史考试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最新中国金融史考试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最新中国金融史考试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最新中国金融史考试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最新中国金融史考试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最新中国金融史考试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最新中国金融史考试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最新中国金融史考试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最新中国金融史考试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最新中国金融史考试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最新中国金融史考试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最新中国金融史考试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最新中国金融史考试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最新中国金融史考试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最新中国金融史考试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最新中国金融史考试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最新中国金融史考试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国金融史考试重点.docx

《最新中国金融史考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国金融史考试重点.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中国金融史考试重点.docx

最新中国金融史考试重点

1.宋朝纸币产生的经济条件是什么?

 答案要点:

(1)现代商业发达,要求有大量轻便的货币。

(2)四川当时是铁钱行用区,商旅买布贩卖,得用车辆装载,深感不便。

(3)四川有发达的造纸业和印刷业,有印刷纸币的独特条件,所以纸币产生于四川。

(4)后来宋朝政府推行纸币的原因则是财政窘迫。

2.中国银行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兴起的?

有些什么特点?

历史背景:

(1)中国银行的兴起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的兴起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以及因为这种侵略的吃器所形成的近代产业的发展。

(2)甲午战后,清政府的财政也到枯竭的地步,想通过创办银行以增加财源,这是它允许设立银行的直接动因。

特点:

(1)中国银行业不是直接由工业资本发展而产生的,它是间接由民族自救和民族产业的发展造成的。

(2)中国封建经济下的金融机构钱庄和票号,没有直接演变为近代的银行。

(3)中国的银行业一产生就分为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两类银行。

3.简述法币崩溃的原因。

 答案要点:

(1)由于军费急剧增加,财政赤字一年比一年大,巨额的财政赤字只有靠滥发纸币来弥补,造成严重通货膨胀,法币惊人地贬值,完全丧失了人民的信任,丧失货币的基本功能。

(2)为稳定法币,实行黄金政策。

由于抛售的黄金收回的法币远远抵不上内战中因庞大的军费开支而增加的法币发行量。

人们抢购黄金,法币进一步贬值,黄金政策失败。

(3)外汇政策也以失败告终,法币价值已小到无法计算,市场交易大都以美元、港币计价流通。

(4)发行带欺骗性的金圆券,也难以逃贬值命运,以失败告终。

 4.解放战争时期如何对敌货币进行斗争的?

答案要点:

(1)肃清敌伪币

(2)逐退法币、金圆券

(3)反假票斗争

5.试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为什么能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

1.1927—1937年金融业空前发展,既有货币市场又有资本市场,既有内汇市场又有外汇市场,既有黄金市场又有白银市场,可谓门类齐全,百业鼎盛。

2.上海的短期融资市场迅速发展,包括同业拆借市场和票据贴现市场。

3.上海的证券市场发达,包括公债、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其组织形式是证券交易所。

4.上海是国内最大的商品集散地,银行、钱庄林立,它们在全国建立起一个庞大而广泛的汇兑网络,因而内汇市场十分活跃,对全国范围内的资金余缺的调剂和划拨清算起着重要作用。

5.黄金白银市场也很活跃。

上海的黄金交易市场是远东最大的黄金市场,超过法国、印度和日本。

白银市场甚至对伦敦的白银市场也有影响。

6.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金融业的资金集散作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货币资本成倍增长,大银行林立,全国重要的金融机关的首脑在这里集中。

上海是全国货币发行的枢纽,金银外汇交易的总汇,巨额资金在这里集聚;全国借贷利率的升降,金银外汇价格的涨落,都以它为转移;它影响着全国银根的松紧、放款的多寡、债务的了结;上海还集中了大批金融人才、信息和设备。

以上的6个方面的特征,使上海不仅是国内最大的金融中心,而且是远东的国际金融中心。

7.清末外国银行利用哪些手段控制中国金融市场?

答:

①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抢滩设点”。

②垄断国际汇兑、操纵外汇牌价。

③吸收存款办理放款,控制中国金融市场。

④发行钞票,侵犯中国的主权。

8.国民经济调整绩效在金融方面的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答:

①货币流通恢复正常;②信贷资金使用效益提高;③城乡储蓄存款转行;④国家外汇收入增加

9.试述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表现?

答:

①强化中央银行的职能,颁布了"人行法",设大区分行;②加强金融立法;③深化外汇体制的改革;④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⑤发展一系列新型的商业银行;⑥改革农村金融体制;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1、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的特点

答: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货币进入成长发展阶段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货币特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第一货币单位已经分成等级。

无论布币、刀币或是圜钱,都有等级之分。

布帛中的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有大小两种,三孔布有“一两”、“十二朱”字样表明其价值,刀币中的即墨刀分大小两种,半圜(圜字去掉“口”)钱的半字表示的也是等级。

第二各诸侯国政府没有统一铸币权,货币铸造具有地方区域性。

当时的刀、布、圜钱、蚁鼻钱大都加铸地名,说明货币是各地分散铸造的。

其中布币区的分散性更加明显,刀币区比较集中一些,但赵刀比较分散,齐刀也是分别由几个城邑铸造。

货币不是由诸侯国政府,而是由各城邑分散铸造,说明当时货币存在的状态、形制较为混乱。

第三多种货币,铸币、称量货币和实物货币并存,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上共同发挥货币的职能作用。

称量货币铜、金、银,在商、西周时期,与贝及布帛、珠玉等实物货币同时流通,东周又与各种铸币,如刀、布、贝、圜钱同时行使。

然而用于大额交易和上层社会的社会财富的转移让渡,称量货币,特别是金银则当仁不让了,平民百姓在这方面则难以问津。

《管子.地数》说“刀布为下币,有囷窌”的说法,该是不错的。

有些地名同时见于刀布上,甚至同时见于刀布和圜钱上。

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商业特别发达的城市为了与不同货币体系的城邑开展贸易活动而铸造了不同的钱币。

这种多元化的货币体系,不同货币同时并存的局面,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才得以改变。

2、简述汉武帝币制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汉武帝于元鼎四年进行了一次卓有成效的币制改革,措施有二:

一是统一铸币权,五铢钱由中央政府的上林三官负责铸造,禁止各郡国铸钱,此前郡国所铸之钱一律销毁,并将铜材运交上官三林;二是全国统一使用上官三林铸造的五铢钱,非此不许使用。

由于五铢钱铸造技术要求较高,私铸困难,盗铸之风很快得到遏止,三官钱在全国得以推广,币值得到稳定。

意义:

汉武帝改革钱币制度,推行五铢钱,是继秦始皇统一货币以后中国货币史上的又一件大事,它创造了一个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钱币体制,开辟了中国古代货币的新阶段。

秦半两钱虽然为以后历代铜钱确立了一个式样,但是太重,不太适用。

五铢钱继承了半两钱的形式,重量经过数十年的探索才得以确立,大小适用,商民称便,是最为理想的古代经济条件下的商品交换媒介。

五铢这个重量也就成为历代统治者铸钱的标准重量。

3、王莽的货币制度有哪些失误 

(1)不顾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居摄二年,王莽第一次币制改革,下令更铸大钱,由于更造的钱币面值远远大于实值,掀起西汉最后一次盗铸高潮。

废除黄金为币,实际上是没收,收归国有,不得继续流通,这破坏了正常的经济运行秩序,致使“农商失业,食货俱废”。

(2)不顾货币流通的客观需要,八年间四次进行币改,而且钱币的种类复杂繁多,只有小泉“货泉”是名实相符的,其余都是虚值,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敛财。

违背货币发展由繁到简,由贱金属到贵金属,具有排他独占性等规律特性,倒行逆施,强行蛮干,阻碍了正常的货币交易流通。

每次币改,都是以小换大,以轻换重,以铜换金,发行虚币,完全是在掠夺,使得小农和工商业者破产失业,物价在通货贬值的挤压下飞涨。

(3)不顾历史发展的规律,一意孤行,一味的以严刑重罚来压制各方面反对的声音。

4、记述寺院经济与信用的互动关系

所谓寺院经济其实就是一种高利贷经济,寺院利用人们的一种宗教信仰以及统治者的恩赐和施舍,大肆兼并,掠夺土地,强迫农民依附等手段,积聚了大量的人民财富,于是寺院将这些财富用于向外界进行高利贷活动。

在高利贷经济中,信用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本金以及高额的利息归还必须以信用作为借款的必要前提。

5、为什么唐代中期以来,货币流通领域产生了钱荒的问题

钱荒产生的原因,从货币需求方面看,主要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商品交换规模、铜钱使用或区域扩大,以及人口增长引起货币需求的大幅增加。

而对外贸易的发展引起铜钱大量外流,也减少了铜钱的数量。

建中元年(780)杨炎实行两税法,规定以钱纳税,对铜钱的需求量骤然加大,也进一步加重了钱荒问题的严重性。

另外,销毁铜钱、民间蓄积铜钱的情况很严重,也是招致和加重钱荒的重要因素。

此外,某些自然损耗,如民间送终之含、江湖覆压之耗,对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唐朝来说,这种损耗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数量也十分客观。

在货币需求不断增加的同时,唐中叶以来的铸钱规模却趋于萎缩,导致货币供给不足。

铸钱量锐减的主要原因是铜料不足,而铜量不足则是因为中晚唐战乱不断,严重破坏了铜的生产;佛教盛行,寺院用铜数量不菲。

当然,导致钱荒的根本原因还是唐代货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和对外贸易的迅速扩大,铜钱的使用量更为普遍,使铜钱相对短缺。

两税法的实行则是直接原因。

再加上富商大贾大量蓄钱、民间销毁铜钱牟利、自然损耗等因素,最终在两税法实行后酿成了以钱荒为表现形式的货币危机。

6、宋代纸币的产生和发展是由哪些经济原因促成的?

答:

(1)宋代商品经济的发达,使得市场不但需要更多的货币,而且需要更轻便的货币。

唐宋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市场容纳纸币的流通创造了条件。

而铜钱和铁钱都是贱金属铸币,适合小额的商品交易,却难以满足大宗贸易的需求。

在铜钱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的情况下,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货币金融流通领域。

但由于白银价值昂贵,我国白银产量不是很多加上人们多用金银制造器皿或用于财富的贮藏,故进入货币流通的白银数量有限。

在金银尚未取代铜钱、铁钱的情况下,纸币的产生遂呼之欲出。

(2)宋代使用纸币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防止铜钱的外流。

自五代以来,中国形成许多货币区,不同的货币区用的钱也不同,而且禁止运钱出境,使用纸币可以起防止铜钱外流的作用。

有许多区域使用笨重值小的铁钱,携带十分不便。

(3)宋政府受到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军事上的威胁和侵略。

不得不供养庞大的军队,军费开支巨大,财政非常困难,经常靠发行纸币来弥补开支。

7、北宋交子的发展有哪几个阶段?

交子的产生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

答:

一、阶段交子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最初是自由发行时期,交子代替铁钱流通。

这个阶段的交子是一种楮券,两面都有印记,有密码花押,朱墨间错。

券上没有“交子”的字样,票面金额是临时填写的。

当时的样式也大约不统一。

(2)在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或之前,由十六家富商主持。

在大中祥符末,根据薛田的建议,政府接办。

在第二阶段,交子由许多富商联合发行,其形制有所改进,用统一的纸张印造,有屋木人物的图案。

至于密码、花押、图章等则保留了第一阶段的办法。

券上仍然没有“交子”的字样,金额也是临时填写,不限多少,只要交付现钱就发给交子。

可以随时兑现,但兑现时每贯收手续费30文。

发行交子的富商称为交子铺或交子户,除成都外,各地还有分铺。

每年的收获季节,是交子发行最多的时期。

(3)在仁宗天圣元年(1023),政府设置益州交子务,改由官办。

官交子的形制和私交子的差不多,但券上的文字不一定相同,官交子可以规定流通的范围和兑钱的数目。

券上还是不印“交子”的字样,金额也是临时填写,不过有一定的等级。

 二、意义:

交子的产生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是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与使用纸币的国家。

同金属货币相比较,纸币有许多优点。

首先,纸币代替金属货币可以节省大量的社会资财用于发展社会生产,改善人民的生活。

其次,纸币还有量轻、额大、便于携带和使用等优点。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大宗交易越来越频繁,使用纸币就客服了贱金属币值小、笨重、难以携带的不足,适应了贸易的需要,方便了人民的生活。

这对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

最后,交子印刷各种复杂的图案、朱墨间错。

促进了印刷技术的进步。

此外,交子产生后,给货币理论提出了很多新问题,丰富了货币理论,推动了它的发展。

8、南宋对纸币的“称提之术”有哪些内容?

宋朝政府对纸币发行和流通的管理办法叫称提之术。

其内容主要是3年一界,界满收回旧交子,发行新交子;设置发行准备;限制最高发行额。

(概要)南宋时期,将纸币发行与管理称为“称提之术”,是一种特殊的纸币理论。

“称提之术”中有不少内容涉及如何稳定纸币币值,主要有:

第一,分界发行,以三年为一界,到期以新换旧。

所谓三年,是三个日历年,实际只有两年

第二,限制纸币发行量。

南宋孝宗朝会子的币值比较稳定:

“会子与见钱等”,正是“不复增印”的结果。

第三,当纸币贬值时采取补救措施,主要有:

1,用金,银,钱币及度牒、官诰、货物等收回楮币,以减少楮币的流通量,提高楮币的购买力。

2,以新会子按一定比例收回旧会子,实际上是打折扣收回旧会子的方法,亦即贬值法。

3,允许百姓以铜钱搭配纸币纳税。

搭配比例有钱会各半,钱三会七,钱七会三等,一般会子所占比例越大,则回笼会子越多。

4,视“节用”为称提。

所谓培植国计,撙节用度,经费之外痛加裁抑,日积月累后会有盈余,暗销会子之数,是会见效果的。

此虽老生常谈,却切实可行。

5,令商人在用盐钞买盐时品搭会子,也被看作是称提。

9、试评述元代的货币政策

有鉴于宋、金纸币流通之弊,元政府在其纸币发行的初始阶段,制定和采取了以维护纸币法定通货地位为目的,以金银储备为纸币发行的基本保障,以设置纸币管理机构、控制纸币流通量、制定纸钞防伪办法为主要措施的一系列管理制度与法规。

(一)维护纸币法定通货地位的基本措施

一是停止使用蒙古旧钞、南宋交会,以旧换新。

二是禁止铜钱流通。

三是规定一切赋税、经费收支、公私交易收付均使用钞币。

(二)制定纸币发行准备制度

威力确保纸币的权威性和信誉,元初政府制定纸币发行准备金制度,以保证纸币发行有足够的“钞本”,不至滥发。

(三)设立专门纸币管理机构

为了保证纸币的正常发行和流通,元代从中央到地方均设立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四)颁布纸钞管理条例

元政府以诏令形式颁布的纸钞管理条例甚多,只要以两个“条画”和若干具体法令规定构成。

两个“条画”是至元十九年中书省颁布的《整治钞法条画》和至元二十四年由尚书省颁布的《至元宝钞通行条画》

(五)制定纸钞防伪措施

1.严禁伪造,凡印造伪钞之人,一律处以死刑。

2严禁挖补纸钞,以真作伪。

3制定伪造坐罪例,要求管钞官员共同防范印制伪钞者,否则一体治罪。

(六)制定管钞官员管理制度

制定惩治钞库官员徇私舞弊办法。

定期检查管理钞库的官员。

实行地方官员监管制。

10、明代典当业发展如何?

明代的典当行业大致分为两类:

一是有当铺所进行的比较专门化的动产抵押放;二是由商铺、私人所兼营的一般抵押放贷。

明初,朝廷禁止官员经营典当,就就连民间典当也受到限制。

自明代中叶以后,典当逐步得到朝廷的认可,当铺成为国家的一个税源。

明代的典当行业发展具有一下特点:

1.出现了地域性行帮;2.出现了“当票”名称;3.典当行与工商业经营相结合;4.典当业主——地主、官僚、高利贷者三位一体。

11.为什么明代白银能实现货币化?

答:

白银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明代末期至法定货币,可以从白银的供给和需求角度考察。

     就供给而言,外国白银的流入为白银成为法定货币提供了物质前提。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白银成为本位币的物质前提是国内白银存量足够满足流通之需。

中国银矿藏相对缺乏,长期只能作为辅币。

恰逢新航路的开辟、美洲白银的大局开采,外国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促使白银货币化。

       就需求而言,明代后期国内市场迅速扩大,商品经济一片繁荣。

国内贸易的发展,客观上需要一种稳定的通货,而明政府发行的宝钞和铜钱币值都不稳定,逐渐退出流通领域或渐渐贬值。

白银以其币值稳定的优势自然取代纸币和铸币成为法定货币。

白银货币化标志着中国货币从贱金属铜钱向贵金属白银转变,也导致以赋役纳银为表征的中国货币财政制度最终确立。

随着白银货币化步伐的加快,白银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白银的货币流通,循环注入全部社会经济生活,使得晚明市场前所未有的活跃起来。

12、清朝前期的银两是如何流通的,有何利弊?

(1)清制钱投放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搭放兵饷、搭放公费、制钱出易。

制钱投放数量由银钱比价、铸币数量等因素决定。

投放地域根据经济、人口发展程度而定。

兵饷搭放分为两种,一是搭放京饷,二是搭放省饷。

具体搭放手段因地、因时制宜,有的以制钱所占饷银比例为标准(这种手段最常用);有的以银两数为基准;有的以人数为基准。

清朝前期制钱搭放公费并不频繁,且数量远远小于兵饷搭放量。

京局搭放数量主要由制钱铸造数量决定,多铸多搭,反之则不搭。

各省搭放工费,主要由各省定。

在所有省中,云南各项工费搭放最为突出,原因在于云南为铸钱大省,经常出现钱价过贱的情况。

除制钱外,清朝前期还流通着其他几种铜钱,主要为历代留传下来的古钱,南明小朝廷和三藩铸造的伪钱,各种私铸、私销小钱,以及流通到境内的外国铜钱。

各国铜钱同时畅通,相互之间难免有一定的比价,各地在此方面差别很大。

(2)利弊:

通常而言,清廷比较愿意在兵饷和其他开支中以制钱作为支付手段,这在客观上可以增加清官府的财政收入。

在实际搭放进程中,由于银钱比价和铸钱数量波动频繁,因此搭放比例十分混乱,直到嘉庆中期之后才有所改变。

清朝前期制钱流通,地域特色浓厚,流通渠道不畅,经常是此处之钱在彼处即不流通。

相对而言,省会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制钱流通较为正常,而偏远地区流通不畅,且价钱昂贵。

这一方面在于流通成本的制约;另一方面是因为清官府对制钱的限制。

清前期私铸时间长,在此起彼伏之中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分布范围广,基本上可以说,凡是制钱流通之处,即使民间私铸产生之处。

为防百姓私铸,清官府制定了详细的奖惩条例,每一代都根据百姓私铸的变化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处罚规定。

清代私销现象也是非常严重。

在清廷看来,自己不惜工本铸造制钱,原为保证市场流通,价钱平减,可铜价贵于钱价,“销钱”有利可图,销钱又难于察觉,不易防范,这就大大降低了增铸的成效。

白银、制钱的流通范围既有所重合又有所区别,两者之间的兑换不可避免,相应的也就产生了专门从事银钱兑换的行当。

清代专门从事银钱兑换的行当有钱桌、钱铺,除此之外当铺也是从事银钱兑换业务,更小规模的是贸易之人,肩负钱文,沿街兑换。

有些地区地区没有专门的银钱兑换机构和经纪,只要积存了一定数量的制钱就自行发卖,连杂货铺店都挂出钱幌,兑换卖货所得制钱。

清官府对银钱兑换业实施了严密的监管。

13.简要谈谈清代后期我国纸币发行情况

(一)我国发行的纸币

清代后期规模较大、影响范围较广的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世纪50年代

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冲击,清政府军费开支浩繁,财政收入剧减

事件:

发行以银两为单位的官票,以制钱为单位的钱票

结果:

纸币价值猛跌,物价迅速上涨

第二阶段:

清末

原因:

地方财政拮据

事件:

我国新式银行和各地官银钱局发行钞票

结果:

开了我国银行自行发行纸币的先河,打破了外国在华银行发行钞票的现状;造成币制的混乱,缺乏统一的法制加以规范

(二)外国在华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币

原因:

外国侵华势力的逐步深入

事件:

洋行和外国在华银行相继发行纸币,迫使中国人民接受

结果:

严重干扰了我国币制的独立自主,加剧了本已混乱的币制,影响了金融物价的稳定和人民的正常生活;刺激了我国新式金融机构的建立、纸币的发行,唤醒了我国人民的斗志

14、简述清代后期我国信用发展的新情况

清代后期的信用形式承续前期,随形势的变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伴随西方列强入侵的步伐,为适应新的殖民经济、政治、军事的需要,西方新式金融机构在外国人入侵势力的卵翼下应运而生;清政府在内外压力和财政拮据的状况下,终至1897年在上海诞生了首家本国银行。

随后,我国国家银行、民营银行得到发展,成为我国金融业的新兴力量。

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受内外环境的影响而发生了很大分化,钱庄受到外资银行拆款的影响获得了发展,成为近代中国金融市场的三大主力之一,而票号没有适应新的形式而渐趋衰败。

一、 外国金融势力的入侵。

各国在华设立的银行数量虽多,但真正其主导作用的只有六家,它们各自代表本国在华利益,独占我国金融市场,控制进出口贸易,操纵我国经济命脉,以变我国为他们的附属国,殖民地为目的,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侵略我国的急先锋。

它们在我国的活动主要有如下方面。

第一,操纵国内外汇兑;第二,吸收存款,发行钞票;第三,利用政治特权,参与对我国各级政府的贷款。

二、 我国新式金融机构的兴起。

随着我国银行的纷纷设立,近代中国金融市场出故形成了三大主题,即外资银行、传统金融机构和华商银行。

但外资银行占有绝对优势。

当然,本国银行业的产生意义重大,标志着现代信用制度发展的新阶段,为中国金融制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为今后本国银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现代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股份公司等也在我国兴起,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我国传统金融机构的发展变化。

钱庄逐步走上依赖外国在华银行之路,获得一定发展空间,票号逐渐消亡。

15、谈谈清后期三次金融风潮:

一、1883年上海金融风潮

光绪九年,上海保发了我国历史上首次真正算得上是金融风潮的大风暴。

此次风潮影响颇大,设计范围极其广泛,有87%钱庄倒闭,导致银根极度紧张,商号、银号等告贷无门,刚刚兴起的新式企业和筹资活动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打击,仅有的一点独立发展机会都丧失了。

此次风潮是从商号倒欠钱庄巨额款项,逐步连累到钱庄而扩展开来、遍及其他各行业,因此也被称为“倒帐风潮”。

上述风波的出现,有着深厚的社会、经济根源。

首先,外国入侵者前期夺取了各项特权,经过几十年的侵略和经营,开始发挥效用。

具体到经济方面,此时外国入侵者已经能够借助自身的三十里孔子我国市场,摆布我国的经济命运。

我国对外贸易开始出现大量逆差。

资历雄厚的富商也在跟外商收购私家的较量中陷入困境,倾家荡产,并危及金融市场,加剧了金融风潮的危害程度。

其次,我国钱庄自身弱点是导致此次风潮的内在因素。

钱庄本身自力很弱,内部缺乏积聚资本,积累资金的机制和要求,既没有采取股份制组织来增强自身股本,又没有相应地吧理念利润积累起来充作积蓄,反而每年结账时都把收益分光,在资金来源方面严重依赖与外国在华金融机构和我国票号、银行的拆款。

而在外部,钱庄又缺乏新式银行那样广泛吸收社会余资的功能,在授信方面却仍然采用传统的做法,只采用注重个人信用放款,不积极采用低压放款,还积极扩大信用规模。

钱庄依靠这种随时都会被收回的同业拆款,用于长期放款的做法,只能使其最终受制于人,一遇波动,终致支付危机。

再次,我国刚刚兴起的股票投机更是成为此次风潮的助推剂。

同治十一年(1872)成立工分制企业轮船招商局以来,我国形成了首次兴办股份制企业的热潮,刺激股份制企业的股票交易。

过度的投资股市,导致市场资金极度紧张,终致股票跌价,公司倒闭,从而牵累许多以股票为担保品的放款和从事股票买卖的钱庄,加剧了金融风潮的严重程度;而中法纠纷的升级,进一步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状态,最终引发风潮的爆发。

影响:

1、外国在华金融势力得到更大的发展和国重,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控制更加得心应手,许多通过政治、军事、等方面无法得到的利益却在这里获得了完全的补充;

2、进一步延缓了我国新式企业的发展,刚刚兴起的新式筹资等方式遭遇沉重打击。

3、通过此次风潮,我国完全失去对各种土特产品的价格控制权,开始受到国际市场的控制和掌握。

4、此次风潮不仅仅局限在上海一地及其相邻城市,而是辐射到全国其他通商口岸和长江中上游的重要商业城市以及内地的一些地方市场,产生了全国性的影响。

二、贴票风潮

贴票风潮发生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的上海。

那时,因贩卖鸦片能获巨利,市面需要大量的现款,为此,各钱庄争相以重利吸收资金,放贷给商人,从中谋取暴利。

影响:

1、此次参与贴票的钱庄在风潮中几乎全部倾覆,由此引起市面银根紧张,也给汇划钱庄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参与此次存款活动的客户大多是一些小额存款户,如女佣、有钱人家的妇女等,他们受害最多,很多血本无归。

三、橡皮股票风潮

此次风潮跟以前的历次风潮存在明显的不同,这次是一些依赖外国银行势力的外国在华的各色骗子发起的一个明目张胆的骗钱活动。

 影响:

1、上海的整个钱庄业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全行业处于前所未有的动荡之中,到次年,全市只剩下钱庄30余家,比上年减少了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