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3238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时间:

120分钟分值:

150分

注意事项:

请将1——4,7——9,13——15这10个小题的答案用2B铅笔涂抹在机读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其它小题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规范作答。

第Ⅰ卷阅读与鉴赏(共75分)

1.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共9分)

职掌卜筮,是先秦史官与《周易》关系之最突出的纽带

在先秦,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史官们对这一职责的履行可谓是不遗余力。

阅读先秦文献,人们有时会为史官们据《周易》占筮准确而感到惊讶。

例如,周史运用《周易》为陈国占筮,得出了两个结论,一是陈侯的后代将在齐国昌盛并执掌大权,二是陈国将在那时衰败。

后来历史的发展果如其言。

如何来解释史官们的这一类“神奇的”预测呢?

其关键,是先秦史官对《周易》变化观精髓的理解和运用。

《周易》是一部谈事物变化的书。

前人称“易”有三义,即变易、简易、不易。

不少先哲认为:

“易”之精义实为“变易”。

《说文解字》引《秘书》:

“易”原为象形字,上日下月,日为阳,月为阴,阴阳交合变化成宇宙间万事万物,阴阳者,变化也。

《周易》之基本要素“爻”的意蕴、“卦”的构成方式、八卦及六十四卦之间的关系以及“十翼”对《周易》义理的阐述等等,无不突出地表现出一种变化观。

从表面上看,周史所得出的两个结论是占筮的结果,其实,周史在为陈国占筮之前,已对陈、齐等国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定的了解,即“先人事而后说卦”,在此基础上,再依据《周易》的变化观去分析、推测其前景,就得出了这些结论。

知道了这个例子所蕴含的道理,就明白了先秦史官的《周易》筮有时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历史发展变化结局的奥秘。

先秦史官以《周易》占筮,又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

首先,以《周易》占筮,凭蓍草这类植物去推断活生生的、千变万化的人事,从根本来说是难以成功的。

尽管有时占筮者在推断中也会结合对历史和现实的了解,但这类占筮法总体上笼罩在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气氛之中,并非科学的方法。

其次,先秦史官的以《周易》占筮,在具体操作上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根据《左传》《国语》的记载,春秋时期人们讲《周易》要讲八项。

然而,在每次占筮时,并不会八项内容都讲,因为甲项与乙项的结论很可能不一致,甚至是对立的。

选择哪项或哪几项来讲,先秦史官往往依据自己的意图来定。

占筮的结果,也可以依据多个方面来解释,只需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来做论断。

主观随意性表现得非常突出,牵强附会的特点也很显著。

先秦史官所掌职责非常丰富,堪称是当时的“通才”,而《周易》是一部既简明又涉猎宇宙万物、社会人生的著作,可谓“通学”;作为“通才”的先秦史官与作为“通学”著作的《周易》,有着一种内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出于职责要求,先秦史官堪称是《周易》的解读者、运用者、守护者及传承者。

他们偶尔表现出的运用《周易》对于具体人和事的发展进行准确预测的“奇迹”,主要得益于对于《周易》变化观的活用,以及对于拟预测人和事的历史、现状的观察和了解。

而其这方面的败笔与尴尬,正好说明《周易》唯心、神秘思想本身的致命缺陷。

深入探讨先秦史官与《周易》的关系,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它对于《周易》以及中国古代史学史的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林晓平《先秦史官与<周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周易》是古代一部谈事物变化的书,“易”有“变易、简易、不易”之义,很多先哲认为“变易”是其中最核心的意义。

B.《周易》主要讲变化,“易”最初为象形字,上为“日”,下为“月”,代表阴和阳,表示阴阳交合变化成宇宙间万事万物。

C.《周易》中的“爻”的意蕴、“卦”的构成方式、八卦及六十四卦之间的关系以及“十翼”等等,无不表现出一种变化观。

D.《周易》既简明又涉猎广泛,包括宇宙万物、社会人生,可谓“通学”,古人常用它来占卜,预测吉凶和事物的发展变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在先秦时期,史官堪称是当时的“通才”,所掌职责非常丰富,其中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用《周易》来占卜。

B.先秦史官与《周易》有着一种内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是《周易》的解读者、运用者、守护者及传承者。

C.如果史官能理解和运用《周易》变化观的精髓,重视对历史和现状的了解,就能科学地预测历史的发展变化。

D.从先秦史官与《周易》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对于研究《周易》以及中国古代史学史有重大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周易》被古人用于占筮,有时准确得令人惊讶,周代史官用它对陈国后代的兴衰所做的两点预测,后被历史的发展证实。

B.《周易》内容丰富,春秋时学者讲《周易》要讲八项,但各项内容很可能不一致,甚至还会出现两项之间矛盾对立的现象。

C.用《周易》占筮,可能得到不同的结论;同一结论,也可以依据多个方面来解释,在具体操作上牵强附会,具有主观随意性。

D.《周易》用以占筮,凭蓍草去推断活生生的、千变万化的人和事,是唯心主义、神秘主义思想的体现,从根本来说难以成功。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朱自清:

生不逢时的完美人格

朱自清的一生,如同一根紧绷的弦,从未松懈;又如同上紧的发条,无比精准。

他的一生,极其认真。

朱自清写作时,往往要先细心斟酌后才会动笔,往往写完无须修改。

但因为注重质量,他每天最多写500字。

所以,他的清贫一部分原因是写得太慢。

《荷塘月色》中提到了蝉鸣。

有人写信给朱自清,说蝉夜晚是不叫的。

朱自清写信向昆虫学家请教。

后来又两次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他才相信自己没有写错。

为此,朱自清专门写了一篇文章。

他不断地学习,以求自我完善,大量阅读各种书籍,虚心向语言学家王力、诗词专家黄节、俞平伯等人请教。

平时,他也坚持用中、英、日三种文字书写日记,以此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

在教学上,朱自清也是极其认真。

比如,他开设的选修课“文辞研究”只有王瑶一个学生。

尽管这样,朱自清仍然如平常一样地讲授、考试。

在工作上,朱自清做事原则性很强。

他在辞去图书馆馆长职务准备办理移交时,特地将一个不称职的馆员辞退。

朱自清说:

“我不能把确实无法胜任图书馆工作的人留给继任的图书馆馆长,让我充好人而继任馆长当恶人。

”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23年,担任系主任16年,开了16门课,是对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

如今,清华园里的“荷塘月色”和“自清”亭,为这个以理工科见长的知名学府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

人,应该怎么样度过这一生?

1916年,刚刚成年的北京大学预科学生朱自华在思索这个问题。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处于关键阶段,战事正隆。

当时的中国,因为袁世凯去世,进入了军阀割据混战时期。

这样的时代,称之为乱世并不过分。

在父亲的勉力张罗下,朱自华举办了一场体面的婚礼。

妻子武钟谦是名医之女,温柔贤惠,善于持家。

作为结婚礼物,父亲为他置办了一件紫貂皮大衣——《背影》里的紫毛大衣即是。

然而,在大学期间,为了买一本《韦伯斯特大字典》,他将这件紫貂皮大衣当掉了。

为了明志,朱自华改名“自清”,以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保持清白,不同流合污。

朱自清顺便把表字也一并解决了,他以“佩弦”为字,时刻警策自己。

为了达到自清的目的,便于自我反省,朱自清每天都写日记。

但后人从他的日记里,感受最深的却是清贫。

他的日记,几乎就是一部民国知识分子贫困史。

朱自清从1924年7月28日开始记日记。

翻开日记第一页,就是两条借贷记录:

1924年7月29日,晚与房东借米四升。

旧历年关亦有相似情形:

30日,午后向张益三借五元,甚忸怩!

“七七事变”后,朱自清先后在长沙临时大学和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昆明时期,物价奇高,他不得不开源节流。

吃,靠和青年助教合住一室搭伙、包饭,或到朋友家蹭饭,因饭菜粗硬、食无规律,胃病长期不愈,日记中常常看到胃病发作的文字。

穿,则常年不添新衣,一度经常披件赶马人的蓝毡“一口钟”到昆明城里授课,成为联大一景。

至于开源,则是拼命写文章、做兼职。

因为经常借不到钱,朱自清不得不和当铺打交道。

在1942到1943年间,他隔三岔五地跑寄卖行,先后拿去寄售的物件有:

网球拍、字典、灯泡、行军床、被单、橡皮管、墨盒、皮外衣、窗帘。

为此,朱自清没少受奸商的气。

1945年夏天,抗战临近胜利,据友人回忆,47岁的朱自清已经衰老得令老友感到吃惊。

当时,法币急速贬值,到1948年的时候,买一包纸烟都要几万块钱。

朱自清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

国民党政府为了平息高级知识分子的怨气,向他们派发一种配购证,可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美国支援的面粉”。

清华大学学生吴晗和其他人为了揭穿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发表一个公开声明,号召大家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

声明写好了,要征集签名。

朱自清第一个在声明上签了字,并愤然地说:

“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

”1948年8月,朱自清的体重仅有38.8公斤。

1948年8月12日,弥留之际的朱自清对第二任妻子陈竹隐断断续续地说:

“我……已拒绝美援,不要去买配售的美国面粉……”这成了他的遗言。

朱自清去世时,钱包里仅有6万元,这点儿钱在当时连一个包子都买不到……

一代散文大师,匆匆而去,背影长留。

朱自清去世后,清华园第一次为一位老师去世降半旗志哀。

友人是这么评价他的——“纯粹的君子”(沈从文)、“最完整的人格”(李广田)、“完美的人格”(叶圣陶)。

相关链接

《声明》原文:

“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总领事卡宝德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的诬蔑和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购买的或给予的。

下列同仁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特此声明。

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4.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朱自清写作时,先斟酌后动笔,注重质量,他每天最多写500字;为“蝉鸣”的细节,写信向昆虫学家请教,又两次亲自验证,还专门写文章。

B.朱自清不断地学习,以求自我完善,大量阅读各种书籍,虚心向语言学家王力、诗词专家黄节、俞平伯等人请教,坚持用三种文字书写日记,以此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

C.朱自清教学认真,做事原则性强。

他的选修课只有王瑶一个学生,却照常讲课考试;在辞去图书馆馆长职务准备办理移交时,将不称职的图书馆工作职员辞退。

D.文中引用传主自己的话“做事有原则,做人有气节”,还引用了沈从文、叶圣陶等名人对传主的评价,这些引用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权威性和感染力,直接突出传主的不凡形象及其高尚的人格与气节。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如同一根紧绷的弦,从未松懈;又如同上紧的发条,无比精准”,表现了朱自清一生认真的一面,也表现了他生活中机械刻板的一面。

B.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23年,担任系主任16年,开了16门课,他是对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至今仍为这所以理工科见长的知名大学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

C.据友人回忆,47岁的朱自清已经衰老得令老友感到吃惊,友人对其外貌的回忆,从一个侧面烘托出朱自清备尝艰辛、极其贫困的生活。

D.朱自清经常披件赶马人的蓝毡“一口钟”到昆明城里授课,一方面说明他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在穿着上“节流”,一方面说明他乐观豁达。

E.朱自清退回配购证,弥留之际留下遗言,拒绝美国的救济粮,没有向贫困低头,也没有向权势低头,可见其“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节操。

6.文章题目是“朱自清:

生不逢时的完美人格”,可以说朱先生的人格因“生不逢时”而显得更加完美。

请结合文本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阅读(5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29分)

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

弘治六年进士。

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

除德安推官。

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

迁广西太平知府。

太平知州李濬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

母丧归。

服阕赴京。

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

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迁江西副使。

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

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

“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

”宸濠闻,大怒。

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

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

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

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

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乃谪戍沈阳。

居四年,宸濠果反。

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

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

以父忧归。

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

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

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

与人语,讷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

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

始以议礼与张璁、桂萼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

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

诸大臣皆忌之。

帝始终优礼不替。

九年秋卒,赠少保,谥端敏。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B.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C.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D.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

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

疏的本义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C.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

“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

D.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民间不能有。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胡世宁通晓军事。

他的军事才能在流寇攻打沧州时展现出来,流寇攻打沧州七天七夜,沧州城还是没有被攻破,最后,流寇被迫撤离。

B.胡世宁疾恶如仇。

他为人风格端庄、峻严,任

广西太平知府时,太平知州李濬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

C.胡世宁不畏权贵。

他果断揭发宁王宸濠骄横不法和造反的意图,虽遭受迫害,并被关进监狱,也毫不屈服,他最后被谏官营救出狱。

D.胡世宁举贤荐才。

即使他举荐的人被罢官,考评中被黜斥,被当时大臣压制,他还是连上奏章推荐,唯恐被举荐的人仕途不通达。

10.翻译句子。

(20分)

(1)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

(5分)

(2)与人语,讷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

(5分)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分)

(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5分)

 

(2)诗歌鉴赏 (11分)

1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①,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②不能荐,羞为献纳臣③。

[注] ①《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

②祢:

祢衡,东汉人,有才辩,孔融曾上表推荐他。

③献纳臣:

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句“怜君不得意”由一“怜”字引出,“怜”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得意”,即“不得志”,暗扣标题中的“落第”。

这句只写了丘为,没有涉及诗人自己。

B.“况复柳条春”中“况复”递进一层,将伤别之情和朋友的人生不如意融合起来,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丘为的怜惜。

“柳条春”暗含送别的场景灞水岸边,杨柳依依,诗人对丘为的怜惜之情也格外强烈了。

C.颔联写了苏秦当年只身困于长安、盘资耗尽的窘况;返回时,由于忧愁的煎熬,两鬓又新添了白发。

一“尽”、一“新”,两相映照,苏秦的凄苦之状如在眼前。

D.颈联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产,生计窘迫。

从字句间读者仿佛看到一个步履沉重、心情懊丧的人,低头走向自己的家园,令人产生怜悯的共鸣。

E.尾联诗人认为自己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自愧不如孔融,同时于“羞”中寓愤,对于贤才遭弃的政治现实表示了愤慨。

(2)结合全诗,分条

概括并简要分析诗中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感情。

(6分)

(三)名篇名句填写(14分)

12、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表达作者要为朝廷率师北上,统一南北,以得到功勋美名的两句是“        ,        ”。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        ”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喜悦,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3)苏轼《赤壁赋》中从侧面写出箫声的魅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5)屈原在《离骚》中抒发自己将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多次也决不后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诗经•氓》最后一章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看,男女主人公年少时关系非常融洽。

(7)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运用与表达(共75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歧义者将矛头尤其指向她的父亲,责备他把未成年孩子置于五风十雨中冲锋陷阵。

②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

③如今荣膺诺贝尔和平奖的马拉拉褪尽童稚天真,尽显老成持重。

④事前有周密的计划、部署,遇事有正确的应变措施,就不至于举棋不定、左右为难了。

⑤郎朗当晚的演奏可以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在他的手下,键盘是活的,音乐是活的,和乐队的配合更是琴瑟和谐。

⑥足球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受人们喜爱、影响最大的体育运动项目,就在于进攻。

你不进攻,别人就会反戈一击,置你于死地。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④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阿尔法狗”系统战胜世界顶级围棋选手李世石,引发人们对人工智能是否会战胜人脑并最终征服世界的猜想的深沉反思、热切关注和激烈辩论。

B.面对朝鲜与美韩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中方提出的半岛无核化与停和机制转换并行推进的外交新思路,是扫清当前朝鲜半岛核困局的有效途径。

C.博物院关注公众需求,目的是以“定位国民终身教育,改善公众服务”为宗旨,结合观众年龄层次,不断创新社会教育形式,使观众人数持续增长。

D.伴随慈善法诞生,中国人民存善念、行善举的朴素意识统一上升为国家意志,现代中国在不断完善法治的进程中又将社会文明向前推进了一步。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

   。

   ,   。

  。

这是学习型城市的生命之美、灵动之美。

 

①善于阅读的市民才能创造学习型的城市

②城市的美丽固然表现在它的建筑、规划和绿化上

③这样的城市

有着自我超越的市民、催人上进的组织、简单宁静的生活和自觉创新的文化

④我认为,最优秀的城市就应该拥有善于阅读的市民

⑤但一座城市的真正的美,还在于这座城市里的人的品位和气质

⑥人的品位和气质是怎么来的?

是通过阅读而来                  

A.④①②⑤⑥③B.②⑤⑥④①③

C.②⑤⑥①③④D.①③②⑤⑥④

16.阅读下面的材料,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6分)

在网络文学最初显示生机的时候,①       ,这也导致后来崛起的网络作家对严肃文学同样极端不屑一顾。

网络文学借互联网生活这个大势,到今天已经成为公众娱乐生活的主流:

网络作家开始加入中国作协,传统文学报刊把网络文学纳入了评价体系,众多的严肃文学作家也纷纷触网,甚至开始尝试网络写作。

②     ,对网络文学的激烈批评也再难听到。

出现这种情形,原因很简单,就是两大写作群体忽然间发现,③   :

严肃作家创作的文学作

品,网络作家写不来,网

络作家所撰写的通俗奇幻长篇小说,传统作家也很难驾驭。

 

五、作文(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沉浸于现实的忙碌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思念过去,成功也就不会太远了(雷音)

2.思想需要经验的积累,灵感需要孤独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

(龙应台)

3.没有什么比忙忙碌碌更容易,没有什么比事半功倍更困难。

(亚力克·马肯策)

4.人们需要欺骗,让他以为自己的人生很忙碌,很有意义。

(李银河)

5.越工作越能工作,越忙碌越能创造出闲暇.(佚名)

以上都是关于“忙碌”的人生感悟,生为世俗之人,或置身于忙碌之中,或置身于忙碌之外,我们该怎样看待“忙碌”呢?

谈谈自己的看法,写一篇文章。

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C “‘十翼’表现出一种变化观”理解错误。

原文说“十翼”对《周易》义理的阐述,突出地表现出一种变化观。

2.C “就能科学地预测历史的发展变化”理解有误。

原文说“尽管有时占筮者在推断中也会结合对历史和现实的了解,但这类占筮法总体上笼罩在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气氛之中,并非科学的方法”。

3.B “但各项内容很可能不一致,甚至还会出现两项之间矛盾对立的现象”有误。

原文说“然而,在每次占筮时,并不会八项内容都讲,因为甲项与乙项的结论很可能不一致,甚至是对立的”,可见“不一致”的不是“各项内容”,而是甲项与乙项的结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D “直接表现其高尚气节”错误,引用名人对传主的评价应该是“侧面”表现其高尚气节。

5.CE (A.“机械刻板的一面”不当,应该是“严格自律的一面”。

B.由原文第4段可知,增加人文色彩的是清华园里的“荷塘月色”和“自清”亭。

D.可能是“豁达”,也可能是出于无奈,但没有“乐观”。

6.答案 “生不逢时”是指他身处在战事混乱、政治动荡、物价飞涨、生活困难的不幸时代。

朱自清处境困窘但毫不妥协,这更能体现他人格的完美。

(1分)他身处困境,虽然生活清贫,但写作时仍然注重质量,每天最多写500字,这更能显出他的认真严谨。

②他身处动荡乱世,但

不愿同流合污,改名“自清”以自励,取字“佩弦”以自警,这更能显出他的洁身自好。

③物价飞涨,生活艰难,但为揭露国民党政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