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3857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一、锋与天气

1.重要概念

(1)气团:

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按性质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

根据冷暖气团的性质可判定,上图中A所示为冷气团,B所示为暖气团。

(2)锋面:

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倾斜的交界面。

锋面自地面向高空冷气团一侧倾斜。

(3)锋线:

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如图中字母C所示。

2.分类

(1)冷锋:

(2)暖锋:

(3)准静止锋:

[易错提醒]

(1)并非所有的锋面均能形成锋面雨。

这是因为锋面雨的形成是暖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因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云雨。

如果暖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小,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未达到饱和状态,则不可能有水汽的凝结,也就无法形成降水。

(2)准静止锋由于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在一个地方徘徊不前,锋面来回摆动,并非静止不动。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内涵:

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2.低压(气旋)与天气

(1)低气压: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

(2)低压槽:

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3)水平气流:

低空辐合,高空辐散。

(4)垂直气流:

以上升为主。

(5)天气状况:

易带来阴雨天气。

3.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高气压: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

(2)高压脊:

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3)水平气流:

低空辐散,高空辐合。

(4)垂直气流:

以下沉为主。

(5)天气状况:

多晴朗天气。

[思考启迪]

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与何种天气系统有关?

提示:

与高压(反气旋)有关。

[教材P42活动]

(1)这段话是描写冷锋天气的。

(2)“连日大风……铁甲如冰”,描述的是此时正值寒冬季节,北风呼啸。

(3)“彤云压阵……云势越重……降下一天大雪”,描述的是冷锋到来前,天气转坏,先是云后为雪。

(4)“那雪……已没过马膝”,此时降雪过程已经停止,说明冷锋已经过境,天气转好。

(5)根据描写判断,这个冷锋移动速度很快,一是天气过程时间很短;二是强度很大,有“大雪”为证。

[教材P44活动]

1.气旋中心的气流是辐合上升的,而反气旋中心的气流是下沉辐散的。

2.假如空气中所含水汽量较大,气旋控制下的地区,会因气流上升形成降水。

3.冬季,反气旋控制下的地区,可能会出现寒冷、干燥、晴朗的天气,还可能出现大风降温天气,甚至出现寒潮。

夏季,反气旋控制下的地区,则可能出现炎热、晴朗的高温

天气。

 

———————情景导入先思考———————

2015年11月23日19时,菏泽市迎来今冬首场降雪。

截至24日8点,菏泽城区降雪量达到29.2mm,雪深23cm。

据了解,在菏泽市气象台近30年来的降雪记录中,本次降雪雪深为最高,之前的最高记录为2009年的19cm。

(1)你能说出上述天气现象是由哪种天气系统引起的吗?

提示:

是冷锋天气系统引起的。

(2)你能推测这次降雪前后菏泽的天气变化情况吗?

提示:

降雪前为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降雪后为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转晴。

———————核心要点掌握好———————

锋面系统的类型及天气特征比较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符号

剖面

示意图

气团位置

冷气团密度大,在锋下;暖气团密度小,在锋上

锋面坡度

较大

较小

很小

雨区位置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过境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阴雨天气

暖气团抬升或爬升,形成持续性降水

过境后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晴朗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我国典

型天气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尘暴、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暖”

华南“清明时节雨纷纷”,江淮地区的梅雨时节,贵阳冬半年“天无三日晴”

———————方法技巧很重要———————

冷锋和暖锋的判断方法

判断锋面是冷锋还是暖锋,要看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则形成暖锋。

另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冷锋、暖锋:

(1)看冷暖气团箭头指向:

(2)看锋面坡度:

(3)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4)看符号:

(5)看过境时及过境后的天气变化(看过境后的气温、气压变化):

 

———————应用体验不可少———————

下图中A、B、C为不同时期出现于我国的三条锋面,其中B、C为准静止锋。

读图完成1~2题。

1.从出现的时间看,冬半年常出现的天气系统是(  )

A.A、B        B.B、C

C.A、CD.都可能

2.当B锋面出现时,下列情景描述正确的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一场春雨一场暖,田间农夫忙种田

解析:

1.C 2.B 图中A为冷锋,C为昆明准静止锋,主要出现在冬季;B为江淮准静止锋,主要出现在6、7月份,天气为连续性阴雨。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根据锋的分类,甲是________锋及其天气图,乙是________锋及其天气图。

(2)甲图中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图中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图中锋过境时的天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图中锋过境时的天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图甲可知,该锋面冷气团的势力强大,其前缘插入暖气团的下面,暖气团被迫抬升,形成降水,应为冷锋;冷锋过境时,风速加大,云层增厚,出现雨、雪天气。

图乙中暖气团势力较强,暖气团沿冷气团爬升,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为暖锋。

暖锋过境时,云层增厚,多连续性降水或雾。

答案:

(1)冷 暖

(2)冷气团的前缘插入暖气团的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形成降水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云雨

(3)风速加大,云层增厚,出现雨、雪天气 云层加厚,多连续性降水或雾

———————情景导入先思考———————

2015年7月11日16时40分,台风“灿鸿”在浙江舟山普陀区朱家尖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强度为强台风。

登陆后向东北方向移动。

成为1949年来7月登陆浙江的最强台风。

(1)本次的台风是由哪种天气系统造成的?

提示:

气旋(或低压)。

(2)台风过境舟山前,舟山的风向如何?

过境后呢?

提示:

过境前舟山吹偏北(或西北)风;过境后吹偏西风。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气旋与反气旋的对比分析

比较内容

气旋

反气旋

气压状况

低气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

高气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

水平气流与风向

北半球

逆时针向中心辐合

顺时针向四周辐散

南半球

顺时针向中心辐合

逆时针向四周辐散

垂直剖面图

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  

我国典型的天气 

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二、锋面气旋

1.概念

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我们称之为锋面气旋。

它是我国北方中高纬度地区常见的天气系统。

如下图:

2.形成

上图表示北半球低气压,由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的区域叫做低压槽。

在低压槽附近,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分别形成冷锋和暖锋,如在低压槽AB附近形成冷锋,在低压槽CD附近形成暖锋。

3.锋面气旋的判读(北半球,单位:

hPa)

(1)确定锋面位置:

气流在低压槽处相遇辐合上升,形成锋面。

(2)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

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上图中,F处为偏北风,E处为偏南风。

(3)确定气流(气团)的性质:

图中F、G点都在锋面的北侧,而E、H正好相反,故F、G处气温比南面的E、H处气温低,确定F、G为冷气团,E、H为暖气团。

(4)确定锋面性质与移动方向:

根据图中E、F、G、H各点的风向及冷暖气团的性质,可确定AB为冷锋,CD为暖锋。

(5)确定锋面气旋控制地区的天气:

由图中可知,F处位于冷锋后,G处位于暖锋前,常出现阴雨天气;而E、H处常出现晴朗天气。

———————方法技巧很重要———————

巧用“左右手定则”判断气旋、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

(1)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右手表示:

右手半握,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

(2)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左手表示:

左手半握,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

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应用体验不可少———————

下图为2015年8月某日气象卫星遥感图像。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该台风示意图的是(  )

2.甲处的风向为(  )

A.西北          B.东北

C.东南D.西南

解析:

1.A 2.D 第1题,该台风发生在北太平洋,因此该台风应为逆时针辐合的空气漩涡,对应示意图A。

第2题,根据甲处受到的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北半球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可以判定甲处的风向为西南风。

3.读图(图中P1、P2、P3表示等压线,甲处箭头表示风向),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天气系统位于南北半球的哪个半球?

反映的情况是地面的还是高空的?

判断理由是什么?

(2)锋面气旋系统属于________气压中心,从气流运动状况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图中甲地目前在________气团控制之下,不久将经历________天气过程。

(4)从图中可以看出锋面常发育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近,即________线附近。

此时A、C两地各吹什么方向的风?

(5)如果冷暖锋面均引起降水,那么降水主要在A、B、C、D的哪几处?

解析:

由图中风吹向中心附近,并向右偏,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可判断为北半球的近地面的低压中心,即气旋系统。

甲地纬度相对较低,在暖气团控制下。

根据气旋的气流流动状况可知,甲地将经历冷锋过境的天气过程。

在气旋中,锋面常形成于等压线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处,即低压槽线附近。

冷锋的降水集中在锋后,而暖锋的降水则出现在锋前。

答案:

(1)北半球的近地面情况。

 判断理由:

风向右偏,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2)低 气旋 (3)暖 冷锋

(4)等压线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 低压槽(槽) A地吹偏北风,C地吹偏南风。

(5)A处和D处。

我国的古代诗歌中有不少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有些与天气系统有关。

据此回答1~2题。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人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此诗中所描述的天气现象与哪种天气系统有关(  )

A.冷锋         B.暖锋

C.准静止锋D.反气旋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诗句中所描述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另一性质的锋面,该锋控制下的天气特征是(  )

A.降水时间短B.降水强度很大

C.持续阴雨D.影响范围很小

解析:

1.A 2.C 第1题,从题中“黑云翻墨”,“白雨跳珠”等方面可知,天气状况应为冷锋天气。

第2题,诗句描述的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是准静止锋带来的天气。

该天气系统带来持续的阴雨天气。

天气是在一定的天气系统影响下形成的,并且是时刻变化的。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箭头所示为风向,则该天气系统所在位置及名称为(  )

A.南半球,气旋B.南半球,反气旋

C.北半球,反气旋D.北半球,气旋

4.如果该天气系统东部影响南京,则南京最可能吹(  )

A.东北风B.西南风

C.东南风D.西北风

解析:

3.D 4.C 第3题,首先,图中的气流运动方向是由四周流向中心,判断该天气系统为低气压中心(气旋),再根据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确定该天气系统为北半球的气旋(低气压中心)。

第4题,北半球气旋东部的风向为东南风。

读锋面气旋示意图,完成5~6题。

5.该锋面系统(  )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B.位于南半球中纬度

C.中心区域盛行下沉气流

D.外围区域盛行上升气流

6.图中四点属于暖气团控制下的是(  )

①a ②b ③c ④d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解析:

5.B 6.C 根据图中锋面示意图可知,该区域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辐合,为南半球气旋。

右为暖锋,左为冷锋,暖锋的锋后为暖气团,冷锋的锋前为暖气团。

锋面性质不同,产生的天气现象也不相同。

据此回答7~8题。

7.甲、乙两图中,受锋面影响可能产生的天气现象是(  )

A.甲图中暖空气被迫抬升,形成降雨天气

B.甲图中锋过境后出现升温、降压、晴朗天气

C.乙图中暖空气主动爬升,形成阵性降水

D.乙图中锋过境后狂风大作,会出现短时雷暴天气

8.我国东部受甲图中锋面影响时,会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

A.长江下游伏旱B.华北平原春旱

C.北方寒潮D.江淮梅雨

解析:

7.A 8.C 第7题,由图示知,甲图中冷空气向暖空气移动,暖空气在锋面上被迫抬升(或由图中空气运动的箭头是相对的判断),该锋是冷锋,故A正确,B错误;乙图中暖空气向冷空气移动(或由冷暖空气运动方向是一致的判断),冷空气在锋面下后退,是暖锋天气,形成连续性降水,故C、D错。

第8题,甲图为冷锋,北方寒潮是冷锋快速入侵造成的,故C正确;长江下游伏旱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华北春旱是受大陆气团影响;江淮梅雨是受准静止锋影响。

下图是某省某气象站测得的某月18~21日气温和气压变化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图示期间过境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B.反气旋

C.暖锋D.冷锋

10.当图示天气系统多发时,我国大部分地区(  )

A.炎热干燥B.温和多雨

C.低温少雨D.炎热多雨

解析:

9.D 10.C 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在短时间内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明显受冷锋影响。

第10题,冷锋多发生在冬季,此季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冷高压控制,低温少雨。

一、选择题

(江苏高考)下图是2014年4月30日20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虚线范围内出现沙尘天气,其中最易发生沙尘暴的地点是(  )

A.甲B.乙

C.丙D.丁

2.锋面过境时,M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  )

A.气温升高,出现降水B.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C.风力增强,出现降水D.风力减弱,天气转阴

解析:

1.B 2.C 第1题,根据经纬网和黄河轮廓可以确定甲、乙、丙、丁四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源丰富;但四地中乙地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强,最易发生沙尘暴。

第2题,由图可知M地附近为冷锋锋前,冷锋过境会出现大风、降温和阴雨等天气现象,据此判断C正确。

下图为长江中游某地连续五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地5~9日气温日较差的变化状况是(  )

A.不断变大B.不断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

4.该地5~9日天气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冷锋过境B.暖锋过境

C.气旋过境D.反气旋过境

解析:

3.D 4.A 第3题,据图分析可知,5~6日(或7日)气温日较差变小,7日之后气温日较差变大。

第4题,由图可知,5~9日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总体减小趋势,且天气经历了晴-多云-阴-晴的变化过程,说明该地这几日可能受冷锋过境的影响。

(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

图中天气系统以200km/天的速度东移。

读下图,完成5~6题。

5.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

A.偏东风B.偏南风

C.东北风D.西北风

6.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

A.华北平原,3、4月份B.四川盆地,1、2月份

C.黄土高原,10、11月份D.东南丘陵,4、5月份

解析:

5.B 6.D 第5题,过甲地作垂直于等压线的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其箭头应指向气压较低的方向;又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故甲地的风向为偏南风。

第6题,冬季时,亚欧大陆被高压控制,故在我国越往西北气压越高,而图中越往西北气压越低;春、秋季的北方地区也受高压控制,气压形势也不可能如图中所示;而东南丘陵自4、5月份开始受到夏季风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图中所示的气压形势。

读某地区某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回答7~8题。

7.图中甲天气系统正在西伸北进(即势力变强),此日最可能在(  )

A.1月B.2月

C.6月D.12月

8.关于此日下列地区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炎热干燥

B.菲律宾群岛北部地区天气晴朗

C.我国南海大部分地区阴雨连绵

D.我国台湾岛盛行西北风

解析:

7.C 8.B 第7题,由图中箭头可知,甲天气系统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且区域内的空气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故甲天气系统为北半球反气旋,且由甲天气系统所在的位置可知,其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

当甲天气系统的中心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时,为7、8月份,该地区会出现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

故由材料中“甲天气系统正在西伸北进(即势力变强)”可知,此日最可能在6月。

第8题,此日高压脊没有控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区出现炎热干燥的天气是在7、8月份;菲律宾群岛北部和我国南海大部分地区此日正处高压脊控制下,所以两地区天气晴朗;风从高压向低压运动,且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所以我国台湾岛盛行东南风。

二、综合题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甲为某日近地面天气形势简图。

材料二 威海是著名的“雪窝子”,总降雪量大但是南北相差悬殊。

2012年12月7~8日,环翠区的降雪量为5.8mm,属于大雪;乳山降雪量只有0.2mm,属于小雪。

图乙是威海市地形图。

(1)从天气系统角度看,图甲中A处按气压状况称作________,B处按气流状况称________。

(2)图甲中Q地此时风向为________,天气特点是:

气温________、气压________;未来几天可能受________天气系统影响,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天气。

(3)图甲中此时可能是北半球的________(季节);M、N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威海的气候类型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该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乙中C处冬季降雪比D处________(填“多或少”),原因之一是C处冬季多吹________风,海洋水汽沿地形爬升,多________雨(填降雨类型)。

解析:

(1)题,根据气压分布可知,A处气压称作低气压,B处是高气压,其气流的运动状况称为反气旋。

(2)题,根据气压梯度力及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可判断Q地的风向是偏南风;受此影响,气温高,气压低;根据锋的符号可知;未来几天可能受冷锋的影响,受此影响,其天气特点是阴雨、雪、大风、降温等。

第(3)题,此时陆地形成高气压,北半球可能是冬季,M处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第(4)题,威海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它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的。

第(5)题,冬季盛行西北风,C地位于来自海洋的西北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答案:

(1)低压 反气旋

(2)偏南风 较高 较低 冷锋 阴雨、雪、大风、降温等

(3)冬季 M

(4)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5)多 西北风(或偏北风) 地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