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4233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

一、教材简说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

本单元围绕“秋天”为专题组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秋天里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在秋天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丽的景色。

本单元《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三篇课文都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懂、读通课文,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本单元还包含“习作”及“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版块。

《古诗三首》《山行》描绘了一幅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赠刘景文》通过对“荷尽”“菊残”“橙黄橘绿”等秋景的描写,突出了菊花傲霜凌寒的气概,间接表达了对好友的敬佩之情。

《夜书所见》通过对秋风落叶、篱笆下的灯火、小孩捉蟋蟀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客居在外、思念家乡的情感。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文写了一夜秋风秋雨过后,像金色巴掌的梧桐树叶铺满了门前的水泥道,给这条水泥道增添了美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秋天的雨》本文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听听,秋的声音》课文通过描绘秋天大自然里的一些声音,展现了秋天景象的美好,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二、学习目标

1.认识37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正确读写“水泥、亮晶晶、图案、排列、规则、迟到、颜料、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古诗三首》《秋天的雨》第2自然段。

默写《山行》。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秋季景色的美好。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描写景色的句子的作用,从中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重点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和重点词语。

2.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3.体会描写景物特点的词句,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4.边读边想象作者是怎样运用自己的语言把秋天的美丽独特描写出来的。

四、课时分配

4.《古诗三首》……………………………………………………………………2~3课时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2~3课时

6.《秋天的雨》……………………………………………………………………2~3课时

7*.《听听,秋的声音》……………………………………………………………1~2课时

习作·语文园地……………………………………………………………………4~5课时

五、教法与学法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学习古诗,要读懂诗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古诗三首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包括《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都是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借景抒情。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积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在品读中,理解古诗,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学前准备

1.查阅诗人的有关资料。

(师生)

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收集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背一背。

(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理解《山行》的诗意。

学习重点

理解《山行》的诗意。

学前准备

1.查阅三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师生)

2.自读古诗,收集描写秋天的景色的古诗。

(学生)

3.《山行》教学课件。

(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直奔主题,简介作者(用时:

5分钟)

1.教师板书课题,简介三首古诗的作者。

2.自读古诗。

1.学生交流收集的三首古诗及作者的相关资料。

2.自读古诗,了解三首古诗中都描写了秋天的景色。

3.背一背,积累写秋天的古诗。

1.搜集并背诵描写秋天的古诗。

二、自读古诗,识记生字(用时:

12分钟)

1.引导学生读古诗,把生字圈起来。

2.交流识字。

3.再读古诗。

1.自读古诗。

注意读准“径、赠、残、橙”等字的音。

2.理解字义:

山行:

在山上行走,这首诗写作者在山上行走看到的秋景。

斜:

xié,当倾斜解释,在诗句中指曲折不直。

红于:

比……更红。

石径:

山里居民的通道。

2.一字组三词。

寒()()()

盖()()()

残()()()

三、理解《山行》,感受意境(用时:

15分钟)

1.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教师点拨:

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是傍晚之景。

第一句的“远”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了“远”。

第二句的“生”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飘浮的动态美,也说明了山高。

“有人家”让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山林充满生机。

第三句的“晚”写出了作者留恋美景。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句,突出霜叶耐寒的品质。

1.再读古诗,读通顺,按照223的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

2.理解诗意。

3.画出朗读的节奏。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四、品味想象,欣赏意境(用时:

8分钟)

1.了解整首诗的意思,你觉得哪句诗写得好?

2.课件播放秋天的霜叶。

3.再读古诗,背诵古诗。

1.说说哪句话写得好。

2.欣赏秋天的霜叶,谈感受。

3.读、背古诗。

4.画一幅秋色图。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时,我希望在学习古诗中,让学生知道学习研讨的方法、步骤。

课堂上,我先出示学习古诗的步骤,再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学这首古诗。

由于目的明确,教学进行得也较为顺利。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赠刘景文》和《夜书所见》两首古诗的意思。

2.背诵古诗。

学习重点

理解诗意,感受诗情。

学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学习古诗《赠刘景文》,品味诗意(用时:

15分钟)

1.故事导入:

古时候,有个叫刘景文的诗人,他很有才华,可50岁了还没被朝廷重用,所以整天闷闷不乐,他的好朋友苏轼邀刘景文到他家做客,俩人边喝酒边聊天,苏轼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就写下了这首诗。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诗句,诗中写了秋天的什么景色?

(课件出示)

4.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1.学生自读诗句。

找出诗句写了荷、菊两种景物。

2.欣赏荷叶不同形态,你会想到哪首诗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荷尽已无擎雨盖)

3.欣赏菊花的美,对应的诗句是:

菊残犹有傲霜枝。

4.欣赏橙黄橘绿图(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美丽的季节)。

5.读背古诗。

5.说说诗句的意思: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古诗《夜书所见》,领悟诗情(用时:

20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

作者看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古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课件出示一、二句诗,引导学生交流,假如你是一个漂泊在外的诗人,读了这两句诗,你是什么样的心情?

3.出示三、四句,引导学生思考:

哪些是作者想到的?

为什么会想到这些?

4.引导学生感悟写法。

5.读、背古诗。

1.前两句是诗人听到的:

梧桐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

后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

儿童挑灯捉蟋蟀。

2.结合第一、二句诗谈感受,理解诗意。

3.齐读第三、四句诗,理解诗意。

4.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5.读背古诗。

6.这首诗中作者听到了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表达了诗人的_____

_____________之情。

三、总结全文(用时:

5分钟)

1.总结两首古诗的内容。

2.积累古诗。

学生积累古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课题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课文用一个小孩的眼睛去发现梧桐叶落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的美景,体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

教学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小作者观察到的每一个景点,体会比喻句的妙用,感受到小作者的观察细致,想象丰富。

学前准备

1.观察每天行走的水泥路。

(学生)

2.自学生字、制作生字卡片。

(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认识生字、词语。

学前准备

1.观察每天行走的水泥路。

(学生)

2.制作生字卡片。

(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问题导入(用时:

5分钟)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每天上学、放学走过的水泥路是什么样的?

用一句话概括。

2.今天,我们要欣赏到一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你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吗?

(板书课题)

1.学生交流走过的水泥路的样子。

2.齐读课题。

1.用一句话概括你走过的水泥路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识字(用时:

15分钟)

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重点指导“凌、增、棕、靴”的读音和“铺、印、图、迟”的笔顺。

1.学生熟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2.同桌用自制的生字卡片识字:

加一加识字:

案、规、图

熟字加偏旁识字:

甫(铺)尼(泥)完(院)

非(排)贝(则)尺(迟)

谜语识字:

三天(晶)

2.给加点字注音。

水洼()凌乱()

增添()棕色()

3.比一比组词。

洼()综()

娃()棕()

列()愉()

烈()偷()

三、熟读感知(用时:

15分钟)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1.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同桌互讲课文主要内容。

四、课堂小结(用时:

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按结构归类复习生字。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归纳字的结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读拼音写词语。

shuǐnítúàn

()()

páilièɡuīzé

()()

教学反思

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较多,学生随文识字,还采用多种方法识字,最后又按结构归类巩固识字,效果较好。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感受文中的优美句子。

2.练习写话。

学习重点

理解相关句子,感受作者的语言美。

学前准备

教学课件。

(教师)

教学环节

一、精读感悟

(用时:

10分钟)

1.自读课文,了解作者观察到的每个景点。

2.理解词语:

明朗、亮晶晶、湿漉漉、熨帖、凌乱。

3.欣赏文中的比喻句。

4.根据课文内容释题。

1.作者观察了明朗的天空、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亮晶晶的水洼、金黄的叶子。

2.联系课文内容和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

3.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指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4.“金色巴掌”指梧桐树的叶子,课题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6.仿写词语。

亮晶晶________________

7.仿写比喻句。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赏析美句(用时:

20分钟)

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美景的句子,用“”画出作者高兴的句子。

(学生读后,课件相应出示)

2.欣赏、体会这些句子中的美。

1.美景:

(1)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被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2)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2.高兴:

(1)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2)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8.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水洼

()的地毯

()的巴掌

()的天空

()地走着

()地歌唱

三、总结仿写(用时:

10分钟)

1.多美的水泥道啊,你们喜欢吗?

2.你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小练笔:

用几句话写下你上学或放学看到的景色。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6.秋天的雨

课题

秋天的雨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作者的笔触从感觉、色彩、味道、动物的活动几方面为我们描绘出了秋雨中大地的多姿多彩与事物的变化。

学习本文,一方面指导学生从语言中感受秋雨的独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去体会,从文本中学,从生活中学,这样才能更好地感受秋天的雨的独特魅力,激发对人、自然的喜爱之情。

学前准备

1.制作生字卡片。

(师生)

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想想各个季节雨的不同特点。

(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熟读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学习重点

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熟读课文。

学前准备

1.制造生字卡片。

(师生)

2.想想每个季节雨的特点。

(学生)

3.搜集相关图片。

(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用时:

5分钟)

1.教师板书“雨”,引导学生说一说春、夏、秋的雨各自的特点。

2.教师出示秋雨及秋季景色的图片。

3.板书课题,质疑。

1.小组交流,抓住每个季节雨的特点来介绍。

2.欣赏图片,感受秋之美。

3.齐读课题,质疑。

1.雨的特点:

春天的雨: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天的雨: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用时:

20分钟)

1.引导读文,提出阅读要求:

读准确、读通顺,对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识字情况,强调“匙”的读音。

3.组织学生概括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中心句概括内容的方法。

1.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利用生字卡开火车识字、正音。

3.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找到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概括段落内容。

2.给下面的字注音。

匙()争()

叭()喇()

缤()枚()

3.用“______”画出第2~4自然段的中心句。

三、再读课文,随文积累(用时:

10分钟)

1.引导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己喜欢的词句。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仿写。

1.快速默读,把自己喜欢的词句做上记号。

2.小组内交流好词好句。

3.仿照文中的句子,试着写一写。

4.仿写句子。

春天是一把钥匙,它把春天的大门打开了。

书是一把钥匙,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用时:

5分钟)

1.带领学生书写,注意笔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观察“颜、淡”的笔顺,跟老师一起书写。

2.学生书写生字。

5.“料、仙、淡”这三个字是____________结构,书写时要注意_______窄_______宽。

6.“闻、勾、厚”是_____

______结构。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围绕每段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并仿写。

学习重点

围绕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

学前准备

教学课件。

(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词句,引入新课

(用时:

5分钟)

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认读。

2.回忆上节内容:

说说课文从哪几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1.学生认读词语。

(注意多音字)

2.小组内交流本课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7.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抓重点段,品析课文(用时:

27分钟)

1.引导学习第1自然段,思考:

秋天的雨是如何把秋天的大门打开的?

2.引导学习第2自然段,思考:

(1)走进秋天,我们会看到什么?

(2)这么美丽的颜色,秋雨都送给了谁?

3.引导学生自学3、4自然段,思考:

秋天的雨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4.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说说:

为什么秋天的雨给小朋友们带来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1.学生自读第1自然段,同同桌交流秋天的大门是如何被秋雨打开的。

2.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

(1)圈画相关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

(2)学生表演“你挤我碰,频频点头”等词。

3.学生仿照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3、4自然段,回答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4.学生自由说自己的看法,并带着喜爱之情齐读第5自然段。

8.怎样理解“五彩缤纷”这个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什么说秋天的雨给小朋友带来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练习巩固,总结全文(用时:

8分钟)

1.组织学生分小组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积累词句。

3.教师总结全文。

4.作业:

把自己喜欢的词句写在本子上,背诵喜爱的段落。

1.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写在积累本上。

3.谈一谈学习文章以后的收获。

10.秋天的雨给大地带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我们带来了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7*.听听,秋的声音

课题

听听,秋的声音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把握,学习能力的培养。

由于本课是阅读课,教学时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阅读本课“阅读提示”,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自学课文,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本课设计上的另一突出特点是朗读的指导,采用教师的配乐范读、学生的朗读、默读等方式深入感悟文本,以读促讲,以读促想,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深化学生对本诗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由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学前准备

1.搜集秋天的声音及图片。

(师生)

2.预习生字,读懂课文。

(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仿写诗文。

学习重点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游戏导入,质疑引入(用时:

5分钟)

小游戏:

听音说画。

1.课件播放各种声音。

2.引导学生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3.你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4.板书课题。

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1.学生倾听。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说说听到的声音。

3.学生闭目倾听、想象;全班交流、汇报。

4.齐读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

1.请说出下列事物所对应的声音。

风()羊()

猫()虎()

雨()雷()

流水()

汽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

12分钟)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你脑海里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

2.老师想请6位同学朗读诗歌。

猜猜看,为什么请6位同学?

注意读准读通,相机正音。

3.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4.小游戏:

找声音。

(文中描写秋的声音的句子)

1.学生听老师读课文说画面,然后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学生在小组内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其他学生倾听。

评一评。

3.根据“阅读提示”默读课文,找找秋的声音,全班交流,汇报:

(如,黄叶的道别声;蟋蟀的告别歌;大雁的叮咛声;田野的歌吟声。

2.仿写词语。

一排排(ABB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暖暖的(AAB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共_____个小节。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用时:

15分钟)

1.引导学习第1~3小节,提出要求: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边读边展开想象。

2.引导学生描述画面,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

你的脑海里呈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3.引导学生评议,交流感受。

4.指导学生朗读。

1.学生可以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画面。

2.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

4.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读出画面感。

4.读了诗歌的前3个小节,自己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简单地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仿写诗歌,积淀语言(用时:

8分钟)

1.指名学生朗读第4~6小节。

2.指导学生仿写诗歌。

3.引导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诗歌。

1.学生朗读课文。

2.学生自由作诗,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

3.小组选派代表诵读。

5.仿照课文写诗歌。

听听,

秋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