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有效性.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45417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有效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课堂有效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课堂有效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课堂有效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课堂有效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课堂有效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课堂有效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课堂有效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课堂有效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课堂有效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课堂有效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课堂有效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课堂有效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课堂有效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课堂有效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课堂有效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课堂有效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课堂有效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课堂有效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堂有效性.docx

《课堂有效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有效性.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堂有效性.docx

课堂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深圳市公明中学

 一、课题背景与内涵

当前的普通初中课堂教学,不论是在理论的层面上,还是在教学实践的层面上,都存在着一个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问题,表现在以下个方面:

(一)背景

1.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时代课题。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的前景初见辉煌,它是继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之后的由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的第二次社会转型,知识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它的发展依靠知识,特别是知识的创新。

教育是传承人类知识和培养人才的事业,学校是传承人类知识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

在班级授课制的体制下,课堂教学是传承人类知识和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出好人才,快出人才,是人类社会的时代课题。

2.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出了新要求。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国际上激烈的竞争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的竞争,科技靠人才,人才靠教育培养,教育的基础地位为各国政府所重视,一场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风雷激荡,波澜壮阔。

中国顺应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努力克服应试教育存在的诸多弊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在这场改革的大潮中,尽管各国的改革理论不同,模式不同,方式方法不同,手段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社会培养又多又好的人才。

3.我校自身发展的状况,需要进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我校是一所具有60年历史的初级中学,随着区域经济和光明新区跨越式发展,我校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经完成了由镇办学校向新区直属学校的转制。

如何在变化中平稳过渡,如何在变化中提升学校的品位,需要学校领导的科学决策,而科学的决策来自于真实的校本研究。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和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办学的生命力之所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高质量教育的重要保证,课堂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如何抓住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成为促进学校全面发展的中心环节,处于“纲举目张”的地位,成为我校办学的主要抓手。

4.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新的教学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新的评价标准,使我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面临许多新问题,出现很多新困惑。

如何使我校教师顺利适应新课改,借新课改的平台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缩小平行班级之间的差距,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5.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审视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不少教师在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评价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模糊性,对有效教学的概念和意义非常模糊,缺乏基本的认识;二是肤浅性,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理解不透,掌握不够深刻,难于付诸课堂教学的实践;三是滞后性,对新课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大多体现在思想上和观念上,缺乏实际行动的研究;四是矛盾性,相当一部分教师仍然处于是否坚持传统教育观和接受新课程理念之间徘徊,担心新课程实施后,影响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

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制约着教育的发展,需要进行课堂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概念

1.有效教学

就是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2.有效的教学活动

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从教与学自身的属性揭示教学内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所开展的活动(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提高学习科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是教育领域里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课题。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出,它是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互动生成,全面发展”的有效教学理念,针对一些课堂教学的低效、无效、甚至有害而提出的。

目的是使课堂教学处于高效水平,有三重意蕴:

一是“有效果”,指课堂教学的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二是“有效率”,追求单位时间里的产出率高;三是“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价值的实现情况。

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上教师教得有效和学生学得有效的统一,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即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均衡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

它的核心是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

(三)文献综述

1.国外:

国外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源于20世纪初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

当时的学者认为:

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于是,人们开始用观察、试验等科学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关注教师特征。

20世纪上半叶,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

什么样的教师是有效的教师?

主要研究了可能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教师特征和课堂教学行为,如教师的特点、性别、年龄、知识水平及接受专业训练的程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技巧及对学生的影响等,几乎忽视了课堂的实际。

②关注课堂教学活动。

在近来的研究中,已不只是从教师人格特征来看问题,更多地关注了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成就、学生自我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

如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师生的交往,关注教师教的策略和学生学的策略。

③关注环境的影响。

认为在课堂教学中,除去教师、学生、内容外还有一个环境因素,宽敞、轻松、舒适、有序和学习材料充足的环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④关注微格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微格教学通过在控制条件下的练习,为培养新教师迅速成长创造了条件。

多媒体教学为有效教学提供了技术的支持,使教学环境发生了进一步的改变。

2.国内:

国内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起步较晚,它是受国外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影响,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的。

在这一领域影响较大的有叶澜、裴娣娜、余文森教授,余文森教授指出: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的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

”“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长远发展。

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

”钟启泉教授主编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依据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对《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进行解读,并将有效的教学过程分为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教学的评价三个阶段。

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各地中小学教师对教学有效性的探讨方兴未艾,呈现出以下特点:

①倡导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不仅仅是更换新教材,采用新标准,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

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发展。

当代教育把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当作优先发展的目标,通过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每位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③对传统的“注入式”、“操练式”教学方法的摒弃。

主张合作互助、平等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逐渐走向民主化。

目前这一研究存在着两个明显的问题:

一是国外的研究固然有其科学性、进步性,由于文化的差异,难以有效地指导我国的课堂教学;二是国内的研究多为文献方面的理论研究,缺乏实证的基础。

如何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如何把国内的理论研究有效指导课堂教学实践,都使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极大的空间,也使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四)理论根据

1.素质教育的理论:

教育要克服应试教育的诸多弊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叶圣陶全面教育和生命教育思想:

叶圣陶认为教育要为全社会而设计,不能为少数选手而设计;一堂课的微观设计,要照顾到全体学生,特别是发展滞后的学生;学生全面发展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是生命的整体。

教师要关心全体学生,关心学生的全面,包括知识、能力、情感、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教师传授的知识应符合学生的需要,与学生的生命相联系;采用问题教学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生成。

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要求在“做中学”,把“教学做合一”。

在教学中充分满足学生的要求,联系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手脑并用,课内外相结合,创建民主化、生成性课堂,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

4.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强调人的个性,注重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与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相统一。

5.建构主义理论: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积极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四大要素。

6.最近发展区理论: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记忆、概念的理解、问题的解决个体间存在着很的的差异。

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分层”与“递进”的方法。

“分层”保证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实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

(五)课题研究的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研究的问题来自于教学的实践,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教学的实践,因此,

1.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转换教学角色,改变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形成特色,打造知名品牌。

4.总结新的课堂教学经验,丰富和发展有效课堂教学理论,推动本地区乃至全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六)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有效课堂教学理论;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习和实践有效教学理论,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研究水平和理论修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自主、智慧”课堂,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善,增强课堂学习效果,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升课堂学习效益。

二、研究内容

(一)内容

1.教学预设策略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确定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结合社会实际、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师的个性特点进行教学材料的准备与处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的规律确定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式、教学手段。

2.教学实施过程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做到有效讲授,有效提问,有效倾听,有效反馈,有效活动,有效管理。

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生成。

3.教学评价策略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改变过去甄别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评价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提倡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策略。

本课题作为学校教学系统的总课题,分设以下子课题:

子课题1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子课题2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子课题3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子课题4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子课题5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子课题6提高体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二)研究思路

首先,对当前课堂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摸清实际情况,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其次,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转变教师的观念,转换教师的角色,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有效课堂教学提供师资保障;再次,建立具有激励作用的校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正确地引领,为有效课堂教学提供制度保证;最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化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建构“自主、智慧、高效”的课堂。

此处是否可以补充?

(三)重要观点

1.好学是学生的天性

学生的学业水平层次不齐,但是在提升学生学力水平的基础上,全体学生学业水平将获得长足进步。

有效课堂教学的设计须以学生学力水平为基础,同时降低学业水平的门槛。

2.学科教学须以科学的课型为基础

无论语文、数学、英语,每门学科均存在符合该学科教学规律的“课型”,“科学的课型”必然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3.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渠道是专家引领和合作交流

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教师的亲和力、影响力和沟通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极其重要。

因此要使学生的学业有所进步,教师要通过培训使这三种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教学是一个与学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人际智慧在这里非常重要,教师人际智慧的高低是由教师所具有的亲和力、影响力和沟通力表现出来的。

而专家引领、教师间相互合作交流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渠道。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

课题方案的论证及开题,2008.08~2009.01

1.选题论证和课题方案论证。

对课题方案进行反复论证、修改,使课题方案科学化、规范化、操作性强、可行性大,为课题研究做好规划工作。

2.当前课堂教学效果调查。

编制项目齐全、针对性强、规范化的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查,对调查材料进行分析、总结,撰写调查报告,使课题研究贴近教学第一线,来源于实际,为课题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

课题实施第一阶段,2009.02~2009.08

1.子课题编写实施方案。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的实施方案,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并与当前的社会发展和学生的已有经验相结合,转变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前的预设、课中的体验生成、课后的激励性评价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为构建“自主、智慧”的课堂,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准备操作性的方案。

2.主要运用课堂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对课堂教学的有效预设、有效讲授、有效提问、有效活动、有效训练、有效评价进行实验研究与分析。

3.2009年8月,完成课题一期报告。

第三阶段:

课题实施第二阶段,2009.09~2010.08

1.在中期论证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观察量表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形成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进行第二期实验。

2.2010年8月,完成课题二期报告

第四阶段:

课题总结,2010.09~2011.2

1.比较研究。

将一期和二期的实验效果进行比较,对研究的效果进行评价。

2.对研究实施过程中的课例进行整理,结集付印。

3.撰写论文。

在研究的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及时总结,及时发表(在校园网)。

4.编写论著。

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结集出版。

5.撰写实验报告。

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总结,既总结经验,使之发扬光大;也总结教训,使今后的研究少走弯路。

对研究工作进行理论的探讨,使之具有推广的价值。

6.结题。

使研究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周期,为以后深入地研究奠定基础。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纵的研究理清本课题研究的来龙去脉,通过横的研究了解本课题研究的现状,使本课题的研究处于前沿水平,有针对性、有特色地进行。

2.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当前课堂教学的高效、低效、无效现象及原因。

3.观察法。

在自然状态下,观察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行为有效性。

4.行动研究法。

在教学的实践中,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提高课堂有效性。

(三)预期成果

1.课堂教学有效性调查试卷及调查报告显现出成果;

2.形成普通初中各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方案;

3.撰写相关论文;

4.出版论著;

5.完成研究报告;

6.实物展示;

7.学校教学成绩提高;

8.教学群体性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产生出一批名优教师。

(四)可行性论证

1.课题主持人情况介绍

薛森强副校长(主管教学),中学高级教师,多年从事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有效性强,且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对教学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共有十多篇论文在省级评比中获奖,共有六篇在省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曾参与或主持过国家级课题1个、省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2个。

2.课题组成员简介

梁吉清:

中学高级教师,原宝安区学科带头人,学校教导主任,教学成绩突出,科研能力强,参与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参编多本论著。

舒才友:

中学高级教师,学校教科研主任,先后参与或主持国家级、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

谭旭环:

中学高级教师,教学成绩突出,科研能力强,参与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有多篇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陈竞:

中学高级教师,教学成绩突出,科研能力强,参与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有多篇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曾宇宁:

中学一级教师,语文科组长,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和课题工作。

姚红阳:

中学高级教师,数学科组长,教科研能力强,有多篇论文发表。

刘颖异:

中学二级教师,英语科组长,教科研能力强。

方锡添:

中学一级教师,科学科组长,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

王锐:

中学一级教师,教学成绩突出,科研能力强,参与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有多篇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主编和参与编写书籍多部。

陈坚达:

中学二级教师,体艺科组长,教学成绩突出。

潘佳群:

中学一级教师,教学有特色,研究有专长。

3.前期准备工作

文献搜集:

我们搜集的材料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搜集有关新课程理论的资料,并认真研读,领会其精神实质;第二,搜集有关教育科研方法的资料,使本课题的研究建立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上;第三,运用历史研究法搜集本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使本课题的研究达到前沿的水平,形成特色;第四,学习借鉴外地先活的经验,取他山之石而攻玉。

采用三种方法:

第一,查找报刊、书籍、网上的资料;第二,实地调查;第三,吸收外地的资料。

调研工作:

我们既在本校进行教育调研活动,又在外地开展教育调研,发现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包括:

教育考核只看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没有自己支配的时间,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对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的研究不够深入,教学的针对性不强;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对教科书的记忆与内化,教师的教法欠丰,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较少;课堂教学形式是“结构化”和“封闭”的,没有与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不能给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的培养创设有利的环境。

上述弊端造成课堂教学的效益不高,甚至无效益。

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把新课程的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

4.保障条件:

科研经费:

本课题是学校教学系统的总课题,属于学校重点科研内容,学校将拨出专款,在研究经费上给予保障,添置设备,购买资料,提供培训。

时间保障:

学校将适当减轻课题组成员的课业量,使他们有较充足的时间从事研究工作;在排课程表的时候,把课题组成员的课程表排得相对集中,便于他们开展研究;在假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利用专门的时间进行集中研究。

师资保障:

我校将建立具有特色的教师校本培训机制,通过师资培训、科研中心组、课题组、教育论坛、派教师到外地进修、聘请专家讲学、组织教师自学等形式培训教师,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为课题研究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

制度保障:

我校将废除甄别性的评价,对课堂教学实行激励性评价,把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有机地结合,对本课题的研究给于方向性地引领,在制度上保证。

奖励机制:

我校将建立科研奖励机制,对在课题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于奖励,在年终考核、评先进、评职称等方面优先考虑,并给于适当的物质奖励,推动群众性的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

(五)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组长:

严亮

副组长:

薛森强、叶兆波

组员:

梁吉清、舒才友、陈竞、谭旭环、曾宇宁、姚红阳、刘颖异、方锡添、王锐、潘佳群、陈坚达

课题主持人:

薛森强

课题方案设计:

梁吉清、舒才友

调查报告:

陈竞、曾宇宁

活动组织:

谭旭环、姚红阳

课例集编写:

刘颖异、王锐

论文、论著:

潘佳群、陈坚达

研究报告:

薛森强、方锡添

课题组分工:

1、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的现状和无效性教学现象调查分析及改进。

(曾宇宁)

2、数理学科(数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和无效性教学现象调查分析及改进。

(姚红阳、方锡添)

      3、外语学科课堂教学的现状和无效性教学现象调查分析及改进。

(陈竞、刘颖异)

    4、体艺学科(体育、音乐、美术等)课堂教学的现状和无效性教学现象调查分析及改进。

(陈坚达等)

      5、综合学科(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等)课堂教学的现状和无效性教学现象调查分析及改进。

(王锐、潘佳群)

      6、教师的教学观念现状调查分析及发展策略。

(舒才友)

      7、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查及指导策略。

(谭旭环)

      8、学校的教学资源现状及改进策略。

(梁吉清)

四、课题第一、二阶段研究实施细则

(一)第一阶段(2008年8月~2009年1月):

准备阶段。

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收集文献资料。

进行本校“课堂教学低效原因”的摸底调查,形成分析报告。

在此基础上,形成较系统的理论构想并制订具体的研究计划。

具体工作有:

1.建课题公共文件夹,收集文献资料、课题研究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2.教师对照文献资料、课题研究信息学习反思,备课组、科组组织内部研讨,各位教师上交自己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和表现调查表,课题组综合后写出教师部分调查报告。

3.进行本校“课堂教学低效原因”的学生问卷调查,课题组形成分析报告。

4.邀请有该课题实验经验的山东、上海的专家、教师来校培训,做具体方式方法上的指导。

5.完成课题试验方案,上送市教科所论证并立项,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讨。

6.组织具体的实践活动,配合学校教学开放日,紧紧围绕课题理念,全面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在实践中找原因、找方法、树典型、出成果。

7.制订附件一,全面指导第一、第二阶段的课题实验工作。

(二)第二阶段(2009年2月~2009年8月):

行动研究阶段。

1.推进备课改革

首先,我们准备作两个层面的改革。

一是在全校推行校级领导随堂听课制度。

由教导处每周统一安排校级领导和中层分组听课,对被听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摸底、指导。

对优质课教师加以表彰和鼓励,对低效课教师继续跟踪指导,以听课来促进教师认真备课。

二是在课题组改进备课的设计和过程。

首先是改变备课的格式,在教案的内容栏里增设“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栏目。

其次,以往的校内教研活动常常是执教者独立备课,呈现的是一种个人的努力。

为了加强指导,进一步提高研究课的质量,我们准备实施合作备课。

由一名课题组骨干成员和一名一般组员组合成对,提前对教材和教法进行切磋指导。

2.改进研讨课

为了使研讨课真正获得研讨的价值。

我们准备采用专题研讨、一课多教、同课异教等研究的策略。

①主题研讨。

课题研讨要有明确的主题,才能充分发挥研讨的价值。

主题的选择可以从教师普通关注的问题入手,然后加以提炼而成。

如语文教学的研讨主题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关注学情”、“课堂问题的设计”、“朗读训练的多层性”等。

主题的设定者可以是课题组长,也可以是执教老师。

我们一般要围绕一个主题研究一个阶段,开出几堂研讨课,从而使教师对此既有理性的深度思辨,又能积累一些感性的操作经验。

②一课多教。

一般来说,我们要求研讨课都有一个试教的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设计,然后才能推出比较成熟的课。

这种对一堂课的反复研究,能体现我们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也能有力地提升我们对教材及课堂的把握能力。

③同课异教。

即同一篇教材,由不同的教师来教。

特别是对于结对子教师的教学研究,更有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这种对教材共同钻研,又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来执教,既能体现结对子教师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又能体现他们对教学个性和学生特点的正确把握。

3.提倡互动评课

评课是实验教师理论素养的体现,它需要教师用理性的眼光来观察,用内化的理论来阐述。

为了促进每位教师都能积极参与评课,我们要求听课教师听课后撰写一份评课稿或提纲。

在评课中,我们除了要先请执教者说课,还主张向执教者质疑,问他的设计思路、问他的设计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