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47377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标准.docx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标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标准.docx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标准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生产与运作管理

标准学时:

46

课程类型:

理论课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面向物流管理、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这是因为一方面从学生学习的重点来看《生产与运作管理》是把管理学的知识怎么应用到生产实际当中,去解决实际的问题,是学生从理论的学习向应用学习的一种转变,通过《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管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对于物流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要会处理实际的问题,特别是要掌握一些把实际的问题通过仿真的方法来模拟企业的生产实际。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必修课程。

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并应用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知识;熟悉一些常用的重要理论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企业生产的认知能力。

二、课程基本理念

1.试行“案例教学法”,培养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阐述问题的能力

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本课程组深入探索高教教育规律,通过学习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实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牢固地树立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

理论教学中,我们积极试行“案例教学法”,即围绕现实案例和自身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身临实景,在实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

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建立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基本理念。

3.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渠道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留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鼓励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概念、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分析事物内在规律和变动规律使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以便增强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理解;通过课堂练习、课后练习来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以培养其实际分析技能。

通过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并积极调动音像、互联网等各类教学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知识,分析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各环节,使经管类学生对企业的认知特点,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设计的。

课程具体包括:

生产运作管理概述、需求预测、新产品研究与开发、工作设计与流程再造、流程设计与生产组织、生产和服务设施选址与布置、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与企业资源计划、作业计划与控制、库存管理、网络计划方法、设备维护管理、先进生产方式;课程设置是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础知识入手,以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方法为主线。

课程根据大纲内容安排设定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

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学生就业的需求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仿真模拟实验。

在工作任务引领下,以教师讲授、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学生实践、上网查阅资料等形式展开教学。

在加强课堂教学中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同时,应加强教学的实践和实习环节,对于现实问题,如生产方法,工件的排序等与实际联系紧密的章节,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要求学生做学结合、边学边做,以培养学生胜任企业运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企业存在的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该岗位实际运用需要,并为学习掌握其他相关专业主干课程做好铺垫。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生应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活动,了解并运用生产与运作基础的相关知识,掌握处理生产与运作的基本业务的能力。

通过实训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生产与运作的工作的过程。

让学生首先学会生产系统的设计、生产系统的优化。

从而使学生对企业生产的整个流程得到一个全真认识,使学生掌握生产运作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职业技能目标

1.能进行企业生产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能够进行根据通过调研企业中所遇到的问题,能运用生产运作与管理知识进行设计;并对企业的实际存在的问题能够进行解决;并针对企业中存在不合理的问题,通过运用生产运作与管理的知识来进行解决。

2.能对简单的事物发展进行仿真,并能运用计算机来进行仿真实验设计,在对本课程感兴趣的情况下,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全国仿真设计大赛;通过训练,能够达到对复杂系统进行仿真设计的能力。

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调查能力。

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运用生产与运作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勤学好问、诚实、严谨、细心的治学态度。

逐步树立运用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观念和意识。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建议

一、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使学生全面掌握生产与运作的基本思想。

采用多媒体教学,注重讲述每一节课的基本原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生产与运作的基本方法、基本理论。

要求如下

1.正确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正确分析实际问题。

3.能正确的分析企业实际存在的问题。

每讲授完一章后布置一次作业,每次3~4道课后习题,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布置的作业。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衔接与分工

本课程为学科基础课程,先修课程主要是运筹学、管理学、经济学。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以闭卷考试方式进行考核,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

四、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教材:

董君成王新娥主编.生产与运作管理.同济大学出版社,2017

2.参考书:

[1]陈荣秋.生产与运作管理[M].3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张群.生产与运作管理[M].3版.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3]高光锐.生产与运作管理[M].2版.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4]陈志祥.生产与运作管理[M].2版.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5]程国平.生产与运作管理[M].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6]陈荣秋,马士华.生产与运作管理[M].4版.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五、课程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包括:

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后作业、社会调查、考核。

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培养其创新能力。

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秉承“课内课外相结合、分散集中相结合、理论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1.采用分组开放式课外进行的方式,使学生得以最大限度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撰写分析报告分两阶段完成,使学生有机会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

3.上机实验与仿真训练和案例分析紧密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课堂讲授

教学方式上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尽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在课堂上多提一些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适当安排一些自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结合某些章节内容的较易理解的具体情况,指定学生自行讲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习效果。

(二)习题课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了习题课。

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结合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全面、准确、透彻的理解,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后作业

按照教学日历的安排,每章课程结束后均布置一定的课后思考题和练习题,要求学生必须按时、独立地完成所布置的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最终将作为评定该课程期末总成绩的部分依据。

(四)仿真上机实验

鉴于本课程方法论应用性学科的特点,设置必要的仿真训练和上机实验两个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这两个环节中的表现及其完成结果将作为期末总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五)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采用闭卷形式,可采用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等题型,占最终成绩的70%。

出勤、课堂提问、作业、等共占总成绩的10%,实验占20%

六、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统计学以历史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理论基础,以唯物辩证法论作为方法论基础,以生产与运作管理的重要研究方法,并尽可能来解决社会经济的实际问题。

因此,学生的先修课程为:

经济学、运筹学、管理学;

七、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及其要求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是仿真实验。

仿真训练是指学生在主讲教师指导下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现象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方案、设计、分析、撰写分析报告。

其中仿真训练利用课外时间在校内外分散进行,而分析要求在实验室上机完成。

1.主讲教师布置任务,宣布主题,公布分组结果课外

2.拟订方案课外

3.仿真课外

4.仿真设计课外

5.求解上机

6.撰写分析报告上机

学生上交分析报告后,指导教师给出成绩。

上机实验的要求,一方面是较系统地掌握生产与运作在实际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完成模型的建立及数据处理任务,并结合数据分析结果撰写分析报告。

1.FLEXSIM概述和基本操作(1学时)

要求:

掌握FLEXSIM基本操作。

2.FLEXSIM软件的编程规划(2学时)

3.FLEXSIM软件的模型求解(2学时)

4.分析报告的撰写(3学时)

八、建议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学习要点

课时安排(建议)

第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

第一节生产运作管理基本概念

第二节生产过程与生产系统

第三节运作战略与生产率

第四节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及面临的新环境

2

第二章需求管理

第一节需求管理概述

第二节需求预测的过程和方法

第三节需求预测误差与控制

第四节需求预测的发展与创新

2

第三章新产品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新产品研究与开发概述

第二节产品开发的路线与动力模式

第三节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的程序

第四节服务设计

2

第四章流程设计与生产过程组织

第一节流程设计与生产组织概述

第二节流水生产设计与控制

第三节服务流程设计

4

第五章生产和服务设施选址与布置

第一节选址的重要性及因素

第二节选址的步骤及方法

第三节布置决策及布置形式

第四节设施布置决策的定量分析

第五节装配线平衡

第六节非制造业的设施布置

4

第六章生产计划

第一节生产计划概述

第二节综合生产计划

第三节生产能力及其计划

第四节服务业生产计划

6

第七章物料需求计划与企业资源计划

第一节MRP概述

第二节MRP系统

第三节ERP概述

第四节ERP系统规划

6

第八章作业计划与控制

第一节作业计划与作业排序

第二节作业计划编制的期量标准

第三节制造业作业计划与控制

第四节服务业作业计划

6

第九章库存管理

第一节库存管理概述

第二节库存的分类管理

第三节库存决策模型

第四节随机库存问题

6

第十章网络计划方法

第一节项目与项目管理概述

第二节网络图的绘制

第三节网络计划时间参数计算

第四节网络优化

6

第十一章设备维护管理

第一节设备管理概述

第二节设备维修管理

第三节基本维护决策

2

第十二章先进生产方式

第一节准时生产方式

第二节精益生产方式

第三节敏捷制造

第四节其他先进生产技术

2

讨论与案例:

建议至少进行两次课堂讨论或案例分析

6

组织一次课外调研,以小组为单位提交研究报告

(不占用课课教学时间)

进行实验教学:

实验内容为FLEXSIM软件仿真实验

18

课时总计

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