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压轴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4843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1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压轴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压轴题.docx

《中考化学压轴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压轴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压轴题.docx

中考化学压轴题

中考化学压轴题

1、如右图所示,分液漏斗内盛有液体X,广口瓶内放有固体Y,若使图中小气球鼓起,则液体X和固体Y不可能是

A.X是水,Y是氧化钙

B.X是稀硫酸,Y是铁粉

C.X是水,Y是硝酸铵

D.X是稀盐酸,Y是纯碱

2、将炭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后,最终得到黑色固体,其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

则铜粉在原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

A.15.8%B.20%C.80%D.84.2%

3、下列各组物质能按照关系图(→表示反应一步完成)相互转化的是(  )

 

 

A

B

C

D

X

NaOH

Ca(OH)2

Fe2O3

Cu

Y

NaNO3

CaCl2

Fe

CuO

Z

Na2SO4

CaCO3

FeCl2

Cu(OH)2

4、市场上有一种自热米饭,其饭盒中有一小包粉末,粉末的主要成分是铁粉、镁粉和氯化钠。

小明利用这包粉末,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

(1)验证并分离铁粉的最简单的物理方法是。

(2)若要进一步分离镁粉和氯化钠而得到干燥的镁粉,要进行的操作是:

溶解、、洗涤、干燥。

在前两步实验操作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为(填一种)。

(3)在

(2)所得镁粉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使固体完全溶解。

对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小明作如下猜想:

猜想1:

溶质只有硫酸镁。

猜想2:

溶质有硫酸镁和(填化学式)。

经查阅资料:

硫酸镁溶液酸性极弱。

若要检验猜想2是否正确,能不能选用无色酚酞溶液作为试剂?

(填“能”或“不能”)。

小明选用一种金属单质进行实验,观察到了明显的现象,从而肯定了猜想2是正确的,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在化学学习中有所体现。

请分析题意,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右下图实验一中“更高”的化学方程式:

由此实验你认为实验室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杂质的最佳试剂是;理由是:

(2)写出右图实验二中“更快”的化学方程式:

造成两者反应速度快慢不同的因素是

(3)“更强”,辩论见风采。

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了一场辩论赛。

辩论主题是“1+1等于不等于2。

”甲方认为:

1+1等于2。

乙方认为:

1+1不等于2。

请根据溶液的相关知识判断。

如果你认为甲方正确,请举一例;

如果你认为乙方正确,请举一例。

6、根据下表信息回答:

 

(1)相对原子质量为20.18的元素,其原子序数为_____,核电荷数为13的元素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与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是(填元素符号),周期表中Z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个。

(3)核电荷数为11元素形成的离子符号是;其氧化物化学式是。

(4)原子序数为12和16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7、实验小组的同学欲对一粗盐样品进行初步提纯。

所用实验仪器或用品如下:

ABCDEFGH

(1)A的名称是;

(2)提纯的步骤是:

溶解、过滤、、计算产率;

(3)“过滤”操作的要点可概括为“一贴、二低、三靠”,其中“二低”的含义是

(4)实验小组通过正确的计算发现,所得实验结果对与该粗盐的实际含量对比,实验测得的结果比实际偏低,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8、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

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

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

盐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4

 

(1)表中x=。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右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

则该同学根据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⑶关于实验中的细节和意外情况:

①实验中,稀盐酸必须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这样做的目的是。

②实验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

③在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出现,你认为原因是。

④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

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NaOH;你认为:

②可能是__________;③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

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2分)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方案二:

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

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

说明Na2CO3溶液呈性;

结论2:

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

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

①实验方法

,②观察到的现象。

10、已知一种固体化合物由C、H、O、Cu四种元素组成。

向盛有该化合物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固体逐渐溶解,得到蓝绿色溶液。

己知这种蓝绿色是氯化铜溶液。

(1)探究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①可能是氢气;②可能是甲烷;③还可能是……

【实验】请设计一个简单的验证你提出的猜想,写出操作方法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2)从蓝绿色溶液中提取金属铜。

现利用该溶液制取金属铜,过程如下:

 

①操作a的名称是,完成该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

②蓝绿色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后的生成物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确定固体M中加入B是否已经过量的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已知某粗盐样品中含有少量MgCl2、CaCl2及不溶性杂质。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粗盐的提纯进行了探究,没汁如下实验流程,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20℃时,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见右表)

 

(1)操作①中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

操作②的名称为。

若在操作②结束后发现溶液A仍浑浊,应采取的措施是。

(2)操作③是在加热条件下不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的pH=7。

该操作的目的是。

(3)操作④是将溶液B倒入(填仪器名称)中,加热并不断搅拌,直到时(填现象),停止加热。

12、草酸钙(化学式为CaC2O4,相对分子质量为128)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受热能分解。

小红同学为了探究其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变化,进行如下实验:

取12.8g草酸钙固体在不断加热的条件下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t2时问段内固体质量减少的原因是产生了一种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同体,它与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相同,则该段时问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t2~t3时间段内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是。

(3)t3~t4时间段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小强和小明两位同学另取12.8g草酸钙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对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CaC2O4能与稀盐酸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2O4+2HCl=CaCl2+H2C2O4;草酸(H2C2O4)是一种可溶于水的酸。

【设计方案并实验】

同学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小强

取少量固体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并搅拌。

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蓝色

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可能含有。

小明

另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足量稀盐酸

有气体产生

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

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13、菠菜营养丰富,素有“蔬菜之王”的美称。

民间流传:

菠菜豆腐同食,易得结石。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菠菜豆腐是否不能同食”等问题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①菠菜含有丰富的铁、草酸盐、碳酸盐等,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钙盐。

②人体结石的主要成分:

草酸钙(CaC2O4)

③醋酸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等。

【提出猜想】“菠菜豆腐不能同食”的原因可能是。

【探究一】菠菜中部分成分分析

(1)步骤③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的目的。

(2)已知气体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醋酸的化学式用HAC表示,写出步骤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沉淀A、B的质量关系为:

m(A)m(B)(填“>”、“<”

或“=”)。

(3)白色沉淀B的化学式为,由此可见菠菜豆腐不能同食。

以下饮食观点正确的是(填字母)

A.禁吃菠菜B.高钙牛奶可与菠菜同食

C.菠菜烹饪时可用开水烫,可降低草酸盐含量

【探究二】某草酸钙晶体(CaC2O4·xH2O)热分解研究

按下图装置将草酸钙晶体样品高温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对所得气体产物进行探究(假设装置中各试剂均足量)

(4)①反应开始前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②装置B中硫酸铜粉末变蓝,说明产物中有,C、F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E中CuO变红,说明产物还有和,经检验A中残留固体为氧化物。

③对上述装置从环保角度提一个改进建议。

(5)某研究所利用SDTQ600热分析仪对草酸钙晶体(CaC2O4·xH2O)进行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制成固体质量—分解温度的关系如右图。

①800℃以上时,固体成分的化学式为。

②计算CaC2O4·xH2O中的x(写出计算过程,CaC2O4的相对分子质量:

128)。

③残留固体为CaC2O4时的温度范围,

写出固体质量由12.8g变为10.0g时的化学方程式。

14、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02)可用在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来源。

Na202能跟C02反应生成02和另一种固体化合物(用X表示);它也能跟H20反应生成02,化学方程式为:

2Na202+2H20=4NaOH+02↑。

以下是某兴趣小组进行的探究活动。

 

(1)利用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氧气,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表明C02未被Na202完全吸收的实验现象为。

③O2可采用D装置收集,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这是利用了O2的哪些性质?

④若A装置产生的C02中混有水蒸气,要检验干燥的C02能否与Na202反应生成O2,以上实验装置应如何改进?

(2)为探究X是哪种物质及其有关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分析和实验。

①有同学猜想X可能是酸、碱或盐中的一种。

通过对物质组成的分析,大家一致认为X肯定不是酸和碱,理由是。

②同学们通过讨论和实验证明了X是Na2C03。

以下是他们设计的有关Na2C03性质的探究实验,请根据卷首资料提供的信息,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现象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一:

取少量固体样品,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Na2C03+2HCl=2NaCl+H20+C02↑

C02+Ca(OH)2=CaC03↓+H20

实验二:

取少量固体样品,

加水配成溶液,滴加适量

的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15、在高效复习课堂中,同学们利用“硫酸、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钾”四种物质的溶液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

【知识回放】通过判断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能否发生反应,我能写出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⑴一个中和反应;

⑵一个有沉淀生成的反应。

【挖掘实质】

⑴图26-1是HCl和NaOH在水中解离出离子的示意图,小丽发现HCl在水中会解离出H+和Cl-,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Na+和OH-,以此类推硝酸钡在水中会解离出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⑵图26-2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H++OH-=H2O,我也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发生反应时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实质。

【实践运用】

⑴通过上述探究发现,在溶液中H+和OH-不能大量共存,我还发现在溶液中

和(填离子符号,下同)也不能大量共存。

⑵利用上述四种物质的溶液完成实验后,将所得物质混合并过滤,得到一种无色溶液。

经测定,该溶液显酸性。

则在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为了验证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否存在,我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

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

设计实验验证(实验步骤、现象及对应的结论)

【知识升华】

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再探究,我发现在分析多种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离子的成分时,应考虑的因素是。

16、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金属与酸反应时,发现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发生反应,并产生大量气体。

[提出问题]产生气体的成分是什么呢?

[分析讨论]经分析讨论,大家认为产生的气体可能是H2、SO2、SO3、O2等气体,经进一步查验后确认没有SO3、O2,于是大家决定进一步探究气体成分。

[提出猜想]猜想①:

产生的气体仅为SO2;猜想②:

产生的气体仅为H2;你认为猜想③。

[查阅资料]SO2是一种有毒气体,不能燃烧,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变为无色,是一种主要大气污染物。

H2则不能使红色品红溶液褪色。

铜与浓硫酸反应时,硫酸总会剰余。

[设计实验]该小组的同学据此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分析与结论]

(1)图中X为溶液。

(2)由以上实验可知:

猜想(填①、②、③)正确。

[反思与评价]

(3)与活泼金属和稀硫酸的反应不同,铜与浓硫酸反应时,硫元素的化合价。

(4)实验结束后,有同学认为在处理图中反应①试管中残液时,应先用水将残液稀释,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5)另有同学认为多余的气体应通入一个装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其原因是。

17、已知A、B、C、D、E五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

物质,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1)如果A、B均为黑色固体,C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E是气态单质。

则C的化学式是,E的用途可能是,A与B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2)如果C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A溶液与B溶液反应的现象是,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18、蛋白质是一种含氮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现代食品工业普遍采用一种叫做“凯氏定氮法”的方法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测定原理为:

把蛋白质样品用强酸处理,使其中的氮元素释放出来,通过测定氮元素的质量从而换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1)准确称量1.0g某品牌奶粉置于凯氏定氮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反应,使奶粉蛋白质中的氮元素全部转化为(NH4)2SO4。

(2)将(NH4)2SO4与NaOH反应。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再将生成的NH3用硼酸(H3BO3)溶液完全吸收,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

2NH3+4H3BO3(NH4)2B4O7+5H2O,(NH4)2B4O7属于类物质(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3)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365%的盐酸与(NH4)2B4O7完全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为20.0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NH4)2B4O7+2HCl+5H2O=2NH4Cl+4H3BO3。

则根据上述反应可计算出1.0g奶粉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为。

若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含量为16.0%,此奶粉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

凯氏定氮法测定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灵敏度高,操作简单。

但在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中,却暴露出了这种方法的缺点。

你认为其缺点是。

19、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

 

(1)用KMnO4固体制取O2,应选用上图中的___________装置(填编号),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用排水法将O2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利用上述装置进行了一些关于氨气性质的实验探究:

【查询资料】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易液化;得液氨;极易溶于水。

【探究一】将熟石灰与氯化氨混合加热可以用于制备氨气,从上图中选择装置用于制备气体,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若采用装置D来收集氨气,气体应从端进入。

【探究二】装置C能够形成红色的喷泉,这说明了氨气具有的性质是、。

(3)某化学兴趣小组定量测定炭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利用左图的装置,样品进行实验采用装置E来制取氧气,相对于装置B的优点是

请你帮助他们分析填写下表(“---”无须填写)。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有关化学方程式

①连接好仪器后,检查气密性。

在F中加入样品1g,G中装入药品后连装置称量为52g。

——

——

②打开E处活塞,慢慢滴加溶液。

E中:

③对F进行加热。

当F中药品充分反应后,关闭E处活塞,停止加热。

F中:

④冷却后,称量G处总质量为54.2g。

——

——

 

⑷计算:

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写出结果)

⑸问题和讨论:

实验完成后,老师评议说:

按上述实验设计,即使F中反应完全、G中吸收完全,也不会得出正确的结果。

经讨论,有同学提出在F与G之间增加一个装置。

再次实验后,得到了较正确的结果。

那么原来实验所测得的铜的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在F与G之间增加一个装置其中盛放的药品可以是。

20、Fe(OH)3是一种红褐色沉淀,Fe(OH)2却是一种白色沉淀,它们都可以在水中通过发生复分解反应来制得,比如:

FeCl3+NaOH—A↓+NaCl,则A沉淀是。

由于Fe(OH)2不稳定,在水中,只要有一点氧气就极易发生反应生成Fe(OH)3,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因而在溶液中较难制得纯净的Fe(OH)2。

若按照常规的正确方法向Fe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很难观察到白色沉淀现象,只能看到灰绿色沉淀。

你认为灰绿色沉淀最可能的成分是。

用下面两种精心设计的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

方法一:

用不含氧气的蒸馏水配置FeSO4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反应制备。

(1)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氧气,常采用的方法。

(2)先在试管中注入FeSO4溶液后,还要在试管中滴入,然后再考虑加入NaOH溶液,实验更容易获得成功。

(3)生成白色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

方法二:

用右图装置来制备。

(1)在装置Ι中加入Fe和稀H2SO4,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装置Ⅱ中加入NaOH浓溶液。

(3)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装置Ι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橡胶塞,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夹紧止水夹,在夹紧止水夹之前的实验步骤是,写出夹紧止水夹后Ⅱ中的反应方程式、。

(4)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原因是

(5)将18克Fe(OH)2在空气中高温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为止,最终得到16克只含有Fe、O元素的剩余固体,请你通过计算来确认该固体的化学式。

(3分)

 

[反思与应用]:

(1)在化学实验中对于滴管到底能否伸入容器口内部去滴液体你的看法是

(2)请你提出一个有关化学的常规情况下认为不可以,但改变了条件后却可以打破常规的例子

21、易拉罐中主要成分的探究

查阅资料:

铝和铁的部分化学性质

1、铝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气体,铁与碱溶液不反应。

实验原理: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二价铁易被(如氧气)氧化为三价铁;氢氧化亚铁的颜色为白色

问题一:

易拉罐材料是否为铝铁合金?

[实验过程]

将易拉罐剪开平展,用砂纸打磨,再剪成条状。

实验一:

在装有样品的试管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

现象:

开始反应慢,片刻后反应加快,有细密的小气泡连续生成。

反应完后,溶液呈浅绿色。

加入NaOH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最终变成红褐色沉淀;分析:

刚开始反应慢的是因为______;生成浅绿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白色沉淀是_______。

生成红褐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结论:

该易拉罐中含有铁

实验二:

在装有样品的试管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

现象:

可以看到有气泡生成(同时生成一种可溶性的物质偏铝酸钠NaAlO2),并伴随着黑色颗粒状物质沉在溶液中。

静置后,黑色物质变成红棕色。

分析:

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黑色的物质可能是______,红棕色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

结论:

该易拉罐中含有铝

问题二:

怎样测定上述易拉罐材料中铝的质量分数?

[交流讨论]测定铝质量分数的方法

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取表面打磨后的样品m克,加入装有足量热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固体洗涤、干燥、称量,得到固体质量为n克

分析:

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_;

若沉淀未经洗涤就干燥称量,计算得出的铝的质量分数________(偏大、偏小或不变);

【方法二】取表面打磨后的样品放入甲图、乙图装置中进行实验

 

分析甲图实验:

实验中需要测量下列数据的___________(填序号),才能进行计算得出结果。

①样品质量②反应前装置总质量③反应后装置总质量④取用氢氧化钠溶液的量

假设表面打磨的样品为m克,反应前后装置总质量减少了n克,则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__;若不使用碱石灰,则测出的铝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偏大、偏小或不变)

【方法三】已知:

NaAlO2+2H2O+CO2=Al(OH)3↓+NaHCO3。

操作过程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