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式 精品.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4870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24 大小:19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式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式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式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式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式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式 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式 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式 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式 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式 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式 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式 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式 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式 精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式 精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式 精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式 精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式 精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式 精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4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式 精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式 精品.docx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式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式 精品.docx(2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式 精品.docx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式精品

教学设计

教后随笔

第一单元:

师生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师生”这一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

前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童年时代的启蒙老师对自己成长的点滴帮助。

虽然作者从老师那里获得的只是由一首小诗引申的一个小故事,但从这篇课文里我们都能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殷殷关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深厚感情。

另一篇记叙的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因为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而受到学生的尊重,从而使得学生明白了自己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师生”间感情的珍贵,明白老师对自己教育的良苦用心,从而以百倍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回报老师的付出。

2.通过学写摘录笔记和阅读名句格言等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

3.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等环节练习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师生间真正情意,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重点难点]

通过语文的各项训练,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口语和书面语与老师交流感情,使师生间情意进一步加深。

[教学策略]

课余时间多与不善于交流的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从而增进师生情感,利于课中的学习,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师恩难忘

第一课时

一、预习课文要求。

1.自读课文,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了解课文大意,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坐上标记,试着寻找答案。

二、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根据你预习的情况说说课题的意思。

3.引导学生思考:

让作者难以忘记的老师是谁?

什么事让他难忘?

三、了解课文大意。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全班交流,弄清课文主要写了“我”的启蒙老师田老师用讲故事的方法教“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给“我”巨大影响的事。

四、指导认真阅读,深入理解课文。

1.分小组讨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汇报本组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在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

4.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重点理解词语:

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嘎然而止、引人入胜、年近古稀、恭恭敬敬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成语造句。

5.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课文第七段。

质疑:

田老师的故事讲得怎样?

从“我”的表现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生朗读第七段,找出相应词语理解交流(入迷、恍如、发呆、惊醒)。

请生分别扮演田老师讲故事,“我”听故事,再现场景,体会当时作者的心情。

6.过渡:

田老师编故事讲课对“我”以后有什么影响?

7.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第九段。

(简介“刘绍棠”,帮助学生理解。

8.小结:

说说此时你对“师恩”如何理解?

如果把“恩”换成“情”、“爱”、“益”是否可以?

五、鼓励学生选一首学过的古诗编个故事。

第二课时

一、将自己所编的故事全班交流。

二、再读课文,赏析课文。

1.引导学生思考:

“你认为田老师是怎样的人?

你喜欢他吗?

”说出理由。

2.再读课文,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交流成果。

4.过渡:

作者对田老师的态度如何?

5.生找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

6.小结:

田老师用心地教导学生,对“我”有巨大的影响,“我”深深地敬爱着这位老师。

7.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三、学写摘录笔记。

将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摘录下来。

注意写清文章题目、作者、书名和日期,以备查阅。

第三课时

一、学生交流摘录情况,进行评议。

二、比较记忆字形,巩固识字。

恍畔杖描

光伴仗瞄

三、练习写生字10个。

[板书设计]:

师恩难忘(刘绍棠)

编故事行礼

让我入迷感念

让我开了窍终生难忘

师生情深

孔子和学生

第一课时

一、预习课文要求。

1.自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识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边读边圈点自己遇到的问题。

二、导入新课

1.出示“孔子”的画像,你认识他吗?

板书“孔子”。

2.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请生上台向大家介绍孔子。

3.过渡: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它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

4.板书课题:

“孔子和学生”,齐读课题。

5.引导学生思考:

孔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为什么人们称他为伟大的教育家呢?

三、理解课文

1.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圈点。

2.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的看法。

3.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孔子教育学生不分高低贵贱,一视同仁,理解“有教无类”一词。

引导学生了解孔子与子夏对话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理解“因材施教”一词。

4.小组交流讨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5.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将疑难问题全班交流。

四、作业:

采集孔子的言语,摘录自己喜欢的。

第二课时

一、把自己摘录的孔子名言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它的理解。

二、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对孔子的认识。

三、拓展思考:

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

四、读名言警句,试着背下来。

1.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身边人的态度。

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这句话表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相长”的特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

五、读课文,做摘录笔记。

教师指导后进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评议。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认词:

富裕、天资、愚笨、选择、谨慎、谦虚

二、比较记忆字形

裕资择谨慎

浴姿泽勤真

三、练习写生字10个。

语文天地

第一课时

一、自读短文《爸爸的老师》

1.引疑:

爸爸的老师是谁?

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读课文解疑。

3.引疑:

“我”和爸爸一起去看他的老师,心情有些什么变化呢?

想象当时的情景。

4.生再读课文,边读边圈点。

5.全班汇报交流。

6.指名生读短文,评议朗读情况。

7.试着将短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综合学习活动:

自制贺卡,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敬意。

1.借用教师节到来的契机,让学生自制贺卡,并给老师写几句话。

2.制定活动计划。

3.动手实践,同学间相互交流,相互提出建议。

4.办展报。

第二课时

一、自读短文《一位影响了我一生的老师》

1.自读短文,边读边圈点。

2.全班交流:

影响作者一生的老师是谁?

你认为它是怎样的人?

为什么?

3.引导学生理解布鲁克斯先生与“我”的简朴交往渗透着他的良苦用心,从而给“我”以巨大影响。

4.将田老师与布鲁克斯先生相比较,他们在对待学生方面有什么共同点?

说说你对他们的看法。

5.读、背名言警句: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此句鼓励学生学习时不唯师是从,要积极思考。

二、口语表达:

说说我们的老师

1.过渡:

古今中外,有许多老师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你的记忆中,一定也有让你印象深刻的老师,向同学介绍一下他(她)吧!

2.结合金钥匙内容进行此次说话训练,学习作重点发言人,要做好准备,向好先说什么,怎样说。

3.小组内进行说话训练,同学互相评议。

第三课时

将口语表达的内容记录下来,形成习作,题目自拟。

第二单元明月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明月”为主,编排了两首古诗,一篇散文和一篇记叙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文体描写月亮,介绍月亮。

《古诗二首》借月抒情,寄托了诗人对明月的赞美。

散文《月迹》是作家对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回忆,充满童真童趣。

《飞向月球》真实地再现了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的过程。

学生分析:

学生对月亮有好奇感,在学文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通过多种形式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孩子们在哪里寻到月亮,并理解“月亮属于每个人”的深刻含义。

3.自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类在离开地球后的奇妙变化及月球的神秘面纱,激发对月球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奥秘,向宇宙进军的远大理想。

[重点难点]

1.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是流露出的对家乡深沉的爱。

[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以读代讲,感悟诗句、文章内涵

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学习内容:

古诗《暮江吟》)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

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

2.我这还有几首古诗的图画,咱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

敢不敢试一试?

——谁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

其他同学会背也可以站起来一起背。

(课件演示:

游子吟,早发白帝城,清明,望庐山瀑布——没难倒你们,咱再来一首;看来这首古诗有一定难度;想继续试试吗?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我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

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再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

先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得《暮江吟》——我来板书题目,请大家仔细看。

(板书:

暮江吟,请大家齐读课题)

3.知道“暮”是什么时间吗?

“吟”是本课生字,一个口字旁,一个今天的今,知道它的意思吗——表示歌咏、作诗的意思。

“暮江吟”就表示歌咏傍晚江边的美景。

二、学习古诗《暮江吟》。

1.让我们快来读读这首古诗吧!

多读几遍,请你试着读准字音。

2.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

评价:

(指名3个学生)

字音读准了,看得出你已经有所收获;

读出了古诗的韵味;

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很高,个个读得好,还有谁想读?

3.看来大家已经对这首诗感兴趣了。

那就请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

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读;可以站起来大声读;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把这首诗美美得多读几遍。

4.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

诗的意思读懂了吗?

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课件变红字“残阳、瑟瑟、可怜)能提出问题的孩子最爱动脑筋;产生问题能解决的孩子更了不起。

(板书:

残阳;为什么不说“照”而用“铺”呢;瑟瑟

可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吗?

这么多的同学不明白,为什么不问?

大胆提出你的问题,还有不明白的吗?

5.残阳——夕阳。

指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

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看图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词。

6.就用这个方法来猜猜“瑟瑟”什么意思?

——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

江面泛起细小的波纹,波峰受光多呈现红色,波谷受光少呈现碧色。

你们看!

(演示课件——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

“半江瑟瑟半江红”。

(1-2句)邀请学生来读。

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样的?

(露似真珠月似弓—打比方打得非常恰当)——多么美的夜景啊!

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怜”呢?

想想看,“可怜”不仅有可爱的意思,还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怜惜之情。

(你是结合第四句话读懂了“可怜”的意思)

7.想不想看看这般美景?

请你闭上眼睛用心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结合诗句畅所欲言)

(板书:

江边残阳月夜美)

8.的确!

这般美景怎能不让人陶醉?

带着你们的想象,谁能读出它的美?

评价:

(指名3—4个学生)

最后一句读得回味悠长;

他描绘的是第二句的景色;给你配上优美的音乐,想试试吗?

我听出你对这幅美景的喜爱——边读边想象画面是个好方法;

因为你能读懂,所以读出韵味来了。

9.如今诗人白居易已作古,可谓物是人非。

欣赏着江边美景,我们也来当一回白居易感受一下吧!

——夕阳美景让人陶醉不已,不禁吟诗一首……

第二课时(学习内容:

古诗《鸟鸣涧》)

一、过渡语:

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

(板书:

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

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

学习了这首诗,你会有更多的了解。

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刚才采用怎样的方法学习《暮江吟》的?

(板书:

读通——读懂——想象——背诵)

我们一起总结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就按照这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鸟鸣涧》,待会儿我们进行“古诗挑战赛”。

二、现在,我由你们的学习伙伴变成了这场古诗挑战赛的主持人。

哪个小组做好准备了?

你们选择几星题?

派个代表,小组成员可以站起来相互补充。

三星题——背诵古诗《鸟鸣涧》(怎样背诵才能静——声音轻,速度慢);

四星题——说说带点词语意思;

(人闲——人寂静心闲;空——空荡荡,没有人;时鸣——不时鸣叫几声)

五星题——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喜欢哪一句——诗美,你描绘的景色也美)

(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感受?

——板书:

山中月夜静从哪里能体会出?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古诗挑战赛。

我要祝贺每一位同学,你们不仅学会了《鸟鸣涧》,还掌握了一种自学古诗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学都是今天的获胜者!

三、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

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想想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借明月思故乡。

王维以月为友,在《竹里馆》中留下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描写了海上月。

想必大家意犹未尽吧。

我这里位同学们推荐一些与明月有关的古诗。

李白《关山月》

苏轼《中秋月》

李商隐《霜月》

白居易《江楼月》……

同学们,古人云:

“腹有诗书气自华”!

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搜集,美美得读一读,也试着为明月写一写诗。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暮江吟       鸟鸣涧

        残阳

        江边   美 静  山中月夜

        月夜

月迹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即将来临,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关于月亮的民间传说、月球的知识等。

今天我们一起谈谈对月亮产生过的奇妙想法,发生过的和月亮有关的故事好不好?

2.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贾平凹的文章《月迹》

[板书课题]

课件:

月亮

二整体入手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全文。

说一说月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全文,

思考:

孩子们在那里寻到了月亮?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板书:

中堂竹窗帘儿里穿衣镜上

院子里沙滩上上湾下湾

3.小组交流。

对照课文,看看自己说的是否合理,并且能概括说出来。

4.全班汇报。

三抓住特点感受美丽。

理清了顺序,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体会月亮的特点,从而感受月亮的美丽。

1.默读全文,想一想:

作为一名讲解员,你将怎样把月亮介绍给大家?

你喜欢月亮,为什么?

你会向讲解员提出什么问题?

请标记在书上。

2.放声自由朗读全文,特别要多读读自己喜欢的句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月亮的美丽。

3.讨论课后“思考•练习”

看图,读课文,孩子们在那里寻到了月亮?

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吗?

4.全班汇报。

四、回到整体,扩展延伸。

老师小结:

本次讲解我们就进行到这儿,请各位讲解员回去后,查找一下有关月亮的相关资料,明天我们接着讲解。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了解月亮的特点。

二分组研讨总结观察方法。

按照空间位置变化的顺序

[板书]

中秋之夜“我们”在院子里听奶奶讲故事,盼望月亮出来。

“我们”盼望已久的月亮进了中堂,然后又匆匆走了。

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了进来”先后出现在

全班汇报。

这些变化其实是月亮的什么的结果?

三口头、习作练习。

1.把你知道的有关月亮的资料介绍给同学们。

2.选择自己喜欢的按一定的顺序和观察方法说一说,再写下来。

3.各组选派代表,和全班同学交流。

检查字词。

利用词语卡片认读,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说清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识记生字。

把你喜欢的描写月亮的词句摘抄下来。

老师小结

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1.2自然段。

现在,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二、指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写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三、学习第3段。

(3-23)

这一段篇幅较长,我们把它分为

[板书]

望月、议月、寻月

月亮没了踪迹,激起了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在奶奶的提示下,追出了屋子,追进了院子。

看到了另一番情景:

奶奶的讲述勾起了孩子们对月亮上事务的无尽联想。

思考:

孩子们在哪里寻找月亮?

葡萄叶瓷花盆爷爷锹刃

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吗?

四、再读课文,读中体会;每个人心里的月亮其实就是每个人心里对月亮充满的喜爱之情。

五、布置作业:

读课文,预习课文后半部

第四课时

一、复习学法,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前半部,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24-29)

1.请一个学生读一读课文。

思考;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吗?

[板书]

大家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了

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在去找吧

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月亮是我们要的

月亮是个好

月亮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

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那月亮不是我们印在天上的印章吗?

三、小结谈话:

孩子们在院子外的小河边,看到了映照在沙滩上、下湾里的月光。

当孩子从彼此的眼睛里看到小小月亮时,他们突然明白了:

“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四、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只要有一颗追求美好的心,不但能拥有美丽的月亮,而且能拥有美好的整个世界。

联系课文内容,谈谈各自的体会。

五、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飞向月球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我们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在这个神话故事中,月亮里有广寒宫,有桂树,有玉兔,还有漂亮的嫦娥仙子。

那么,作为天体的月球上面究竟有些什么?

它是什么样儿的呢?

大家想知道吗?

今天这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跟宇航员叔叔飞到月球上去看一看,好吗?

(板书课题6飞向月球)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广袤嶙峋联络牙膏呈现土壤浆糊把食品捏成糊

棕色扶梯百看不厌心驰神往

(2)指名逐行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联络:

彼此交接,接上关系。

耸立:

高高地直立。

宇航员:

本课指乘宇宙飞船在太阳系内空间航行的人员。

心驰神往:

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百看不厌:

长久地看,多次地看,不会产生厌烦情绪。

失重:

本课指宇宙飞船在高空摆脱了地心引力而失去重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师相机指点。

3.默读课文,按课后提示划分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

第二段(第5~6自然段)。

第三段(第7自然段)。

三、精读训练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看图思考:

读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交流,老师评点总结为以下三点:

①在什么时间飞向月球?

(1969年7月16日9点32分)

②谁飞向月球?

(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柯林斯)

③怎样飞向月球?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理清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的经过。

(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向月球加速前进;脱离地球;接近月球;平稳着陆)

(板书:

升天加速脱离接近着陆)

指名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的经过,语言要通顺连贯。

(3)录音欣赏。

边听录音(第1~4自然段)边回忆一下第一段的内容。

(4)设疑。

在飞向月球的过程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课文中详写了什么现象?

请课后思考,下节课讨论。

四、作业

1.描红,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继续精读训练

1.继续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并说说为什么感兴趣。

(2)讨论,交流:

①“宇航员感到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还不时地和地面指挥中心联络着……”,

(“轻飘飘”、“无法……站稳”、“稍-……就……”、“飘来飘去”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工作情况)

指导学生朗读。

②“座舱里没有上下左右和正反之分,……悬着睡。

(“可以……也可以……”、“悬着睡”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休息情况)

指导学生朗读。

③出示投影片:

“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捕捉。

”这里写宇航员们失重之后的吃饭情况。

作者用了一些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吗?

(“先……再……然后”表明了宇航员吃饭的先后次序)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做某一件事的次序,想一想,然后说给大家听,当宇航员们吃硬颗粒状食物时也这样吃吗?

为了说清楚,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句子来说明?

(用“像鱼儿觅食一样”来比喻宇航员吃硬颗粒状食物的样子)

(3)这些失重现象很多人都觉得特别好玩。

可是,宇航员们携带着工作任务飞向月球的,这种现象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不便,因此,宇航员们的工作非常--(艰难)

(4)工作如此艰难,宇航员们是怎样工作的呢?

找出反映他工作认真负责的词语。

(“仔细地检查”、“一个个”、“不时地”……)

(5)经过三天多时间的飞行,飞船渐渐接近月球,在宇航员与地面指挥中心的合作下,登月舱在月球上停稳了,这个过程容易吗?

读第4自然段,抓住“地面指挥中心命令”、“逐渐减速”、“慢慢下降”、“终于”等词语,体会在月球着陆的困难和现代宇航技术的先进。

(6)小结。

2.学习课文第二段(第5.6自然段)。

(1)默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写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

(2)指名读第5自然段,体会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样子。

“心驰神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人类想登上月球已经很久很久了)

“小心翼翼”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的谨慎态度)

(板书:

小心冀翼深深脚印)

假如你是宇航员,你登上月球会怎么做?

(3)自由读第6自然段,思考:

宇航员们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么?

(板书:

没有……也没有……只能看到……)

指导看图,理解课文内容。

①月球上广袤的荒原上高山耸立、巨石嶙峋。

②随太阳光线角度的变化,月球表面呈现奇异色彩。

③站在月球看到的地球的模样。

指名读课文“最令宇航员百看不厌的……”

人类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实现了干百年来的梦想,心情该是何等激动!

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读好这一段。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宇航员们登上月球欣赏了这独特的美景后又开始了工作。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宇航员登上月球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