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一年级校本教材写字习惯.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4977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一年级校本教材写字习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0一年级校本教材写字习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0一年级校本教材写字习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0一年级校本教材写字习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0一年级校本教材写字习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10一年级校本教材写字习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10一年级校本教材写字习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10一年级校本教材写字习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10一年级校本教材写字习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10一年级校本教材写字习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10一年级校本教材写字习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10一年级校本教材写字习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10一年级校本教材写字习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一年级校本教材写字习惯.docx

《10一年级校本教材写字习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一年级校本教材写字习惯.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一年级校本教材写字习惯.docx

10一年级校本教材写字习惯

第一课

教学内容:

学习儿歌《小学生学习习惯儿歌》

教学重点:

识记儿歌,指导习惯养成。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诵读儿歌,并识记儿歌

小学生学习习惯儿歌

小学生,爱学习,养成习惯终受益;

早晨起,不懒睡,背着书包上学去;

见同学,问声好,讲究礼貌要做到;

见老师,行个礼,尊师重教讲礼仪;

课堂上,专心听,基础打牢成绩好;

勤于思,善动脑,积极发言才聪明;

不唯书,不唯上,超越文本当自强;

做笔记,细整理,积少成多能进步;

写作业,用心记,炼就本领比高低;

课堂外,多自习,博览群书采信息;

天文晓,地理知,人见人爱有志气;

第二课时:

一:

理解儿歌本身,联系生活。

二:

让诗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习惯。

课后记:

学生对本课的形式较为喜爱,琅琅上口的儿歌语言相当贴近他们的生活,而且做到了记忆,更有利于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去照这样做,来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第二课

教学内容:

学习儿歌《好习惯,金不换》

教学重点:

识记儿歌,指导习惯养成。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诵读儿歌,并识记儿歌

好习惯,金不换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小学生,勿怠慢,习性成,从小管。

德智体,齐发展,有作为,靠习惯。

品格正,皆欢喜,习惯好,事事安。

学习时,不贪玩,讲方法,用心钻。

身体好,勤锻炼,有规律,不间断。

生活上,重勤俭,勿挑剔,成自然。

待他人,心胸宽,敬童叟,言行善。

寸有长,尺有短,以人长,补已短。

身坐直,腿放平,三个一,记心中。

 

第三课

教学内容:

学习儿歌《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重点:

识记儿歌,指导学生了解中华书法艺术渊源。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诵读儿歌,并识记儿歌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河南安阳处中原,华夏文明是摇篮。

殷墟出土甲骨文,独一无二世界传。

书法艺术是瑰宝,源远流长最古老。

传统文化要继承,培养成材在从小。

中国汉字魅力大,来华求学遍天下。

炎黄子孙多自豪,博大精深在华夏。

书法艺术要精到,基础知识最重要。

勤学苦练意志坚,持之以恒见功效。

第二课时:

一:

理解儿歌本身,联系学习书法本身。

二:

让诗歌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正确的情感。

课后记:

学生对于写字时比较熟悉的,但之于上升到书法艺术的层面上就比较的陌生,所以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我们重新对书法艺术的古老渊源进行了讲述,并且有其提出了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出土在我们的家乡河南,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从内心中去热爱书法艺术,对以后的学习产生了动力资源。

 

第四课

教学内容:

学习儿歌《养成书写好习惯》

教学重点:

识记儿歌,指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诵读儿歌,并识记儿歌

养成书写好习惯

习惯养成最重要,

正确坐姿最重要。

体形优美视力好,

写字才能见成效。

头正,身直,臂开,足平。

第二课时:

一:

理解儿歌本身,联系学习书法本身。

二:

让诗歌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正确的情感。

三:

练习如何做到:

头正,身直,臂开,足平。

课后记:

良好的书写习惯之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正确与否的书写习惯会影响他们终生,所以这节课我对学生的坐姿进行了反复的训练,并且通过其他的多种比赛形式进行强化。

 

第五课

教学内容:

学习儿歌《执笔歌》

教学重点:

识记儿歌,指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良好的执笔习惯。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诵读儿歌,并识记儿歌

执笔歌

执笔歌

拇指食指捏笔杆,指离笔尖一寸远。

总之在下托住笔,其余指曲要自然。

笔尖对着左前方,掌跟小指放桌上。

笔杆稍斜别平直,仅仅靠在右后方。

第二课时:

一:

理解儿歌本身,联系学习书法本身。

二:

让诗歌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正确的情感。

三:

练习如何做到:

一尺、一拳、一寸。

课后记:

学生掌握得很快,但是遗忘的也很快,生活中早已养成的握笔习惯、写字习惯会伴随着平时的养成而忘记上课所学的内容,所以我在今后的课程中,要对这个要求进行反复的强化,直到成为他们自己真正的习惯,拿笔就是练字时。

 

第九课

教学内容:

学习儿歌《横和竖》

教学重点:

识记儿歌,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横和竖。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诵读儿歌,并识记儿歌

长横

写长横,不能平。

两头中,带拱形。

短横

短横右上扬,用力一样强。

悬针竖

落笔轻轻顿,垂直向下行。

中间不许弯,手臂轻轻提。

垂露竖

落笔轻轻吨,垂直向下行。

中间不许弯,手臂轻轻按。

第二课时:

一:

理解儿歌本身,联系学习书法本身。

二:

让诗歌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正确的情感。

三:

练习如何写:

横和竖。

四:

练习有横和竖的字。

课后记:

诗歌的形式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强化训练,找出很多含有这些笔画的字让学生去联系掌握。

 

第十课

教学内容:

学习儿歌《撇和捺》

教学重点:

识记儿歌,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撇和捺。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诵读儿歌,并识记儿歌

撇和捺

撇画用笔都一样,

长短弯斜要适当。

收笔都要撇出尖,

仔细观察写漂亮。

斜捺滑梯样,

平捺像波浪。

轻起右下行,

捺脚像大刀。

第二课时:

一:

理解儿歌本身,联系学习书法本身。

二:

让诗歌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正确的情感。

三:

练习如何写:

撇和捺。

四:

练习有撇和捺的字。

课后记:

老师和学生先在黑板上书空,让学生有初步的概念,然后再指导学生进行书写,老师组织多种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书写积极性,并让学生组织自评,对自己有正确地认识。

 

第十一课

教学内容:

学习儿歌《点和提》

教学重点:

识记儿歌,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点和提。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诵读儿歌,并识记儿歌

点和提

头上都有尖,

脚下都是圆。

总是斜着站,

身体稍带弯。

起笔向上挑,

用力逐渐小。

长短要适当,

斜平掌握好。

第二课时:

一:

理解儿歌本身,联系学习书法本身。

二:

让诗歌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正确的情感。

三:

练习如何写:

点和提。

四:

练习有点和提的字。

课后记:

点和提对于学生属于不容易掌握的笔画,所以在学习中要进行反复的多种形式的训练,强化学生写好这两个笔画。

 

第十五课

教学内容:

学习儿歌《勾和折》

教学重点:

识记儿歌,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勾和折。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诵读儿歌,并识记儿歌

勾和折

竖勾

重落直下行,

行至出勾处,

挑勾左上行。

斜勾

轻落弯下行,

出勾对起笔,

挑勾左上行。

横折

写横至折处,

折笔再写竖。

有些又有直,

都是垂露竖。

竖折

竖折先写竖,

行至折笔处。

笔尖稍左移,

写横才结束。

第二课时:

一:

理解儿歌本身,联系学习书法本身。

二:

让诗歌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正确的情感。

三:

练习如何写:

勾和折。

四:

练习有勾和折的字。

课后记:

勾和折这两个笔画变化多端,比较复杂,尤其是折,又有横折竖折等不同的情况,让学生分类联系掌握记忆,效果比较显著。

第十六课

教学内容:

学习儿歌《弯》

教学重点:

识记儿歌,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弯。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诵读儿歌,并识记儿歌

竖弯

先竖向右转,

弯圆右伸短。

竖弯钩

先竖右弯转,

长伸不宜短。

下部船底形,

勾尖向上行。

横折弯钩

折处顿,弯圆转。

有勾右伸长,

无勾右伸短。

第二课时:

一:

理解儿歌本身,联系学习书法本身。

二:

让诗歌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正确的情感。

三:

练习如何写:

弯。

四:

练习有弯的字。

课后记:

学生对横折弯钩和横折斜勾区分不够,很多地方不清楚,所以把这些字分类,不仅能把字写好,而且还能够促进他们极易学过的生字。

汉字的笔顺

汉字的笔顺是书写汉字笔画和部件的先后顺序。

笔顺是自有汉字以来,人们在书写过程中正确书写汉字的经验总结,有一定的规范性和普遍性。

但是,汉字结构相当复杂,有些汉字的习惯写法与笔顺规则有一定的出入,因此要多加留意。

第一部分基本规则

一、从上到下

  一般来说,上下结构的字,都要先写上面的,然后写下面的。

  例字:

兄  介  笑  足  节  员

二、从左到右

  一般来说,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先写左边的,然后写右边的。

  例字:

听  付  江  权  秋  话

三、先横后竖

  在横画和竖画同时出现时,一般来说,要先写横,后写竖。

  例字:

十  干  牛  丰  木  下

四、先撇后捺

  在撇画和捺画同时出现时,一般来说,要先写撇,后写捺。

  例字:

人  衣  入  八  大  谷  登  祭  

五、先外后里

  在绝大部分的半包围结构中,都要先写外面的包围,再写里面的被包围的部分。

  例字:

内  同  问  冈  闻  间

六、先中间后两边

  有一些字,在结构上可以看成左中右三部分,但是中间部分较长或宽,左边和右边是一个组合的时候,一般要先写中间的,再写两边的。

  例字:

小  水  承  肃  率  乘  函

七、先外后里再封口

  全包围结构的字,一般都要先写左、上、右三部分,然后写里面被包围的部分,最后写下面的横画封口。

  例字:

国  困  回  围  囚  四

第二部分补充规则

(1)

一、带点的字

1、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要先写

    例字:

文  方  义  斗  头  为  门

  2、点在右上方要最后写

    例字:

戈  犬  成  式  栽  弋

  3、点在其它笔画里面一般要最后写

    例字:

瓦  叉  卵  母  

    例外:

丹  夜  柬

二、两面包围的字

  1、右上包围先外后里

    例字:

勺  司  句  习  匋  匍

  2、左上包围先外后里(主要是广字头、厂字头、户字头、病字旁的字)

    例字:

房  庆  床  历  病  厉

  3、左下包围先里后外(主要是走之、建之的字)

    例字:

边  建  延  这  进  远

    例外:

起  赶  毯  飓

第二部分补充规则

(2)

三、三面包围的字

  1、缺口朝上、先里后外(一般为“凶字框”的字)

    例字:

凶  画  击  幽  函  

  2、缺口朝下、先外后里(一般为同字框、门字框的字)

    例字:

向  同  内  间  问

  3、缺口朝右、先上后里再左下(一般为“三框”的字)

    例字:

区  匠  臣  匝  匣  

四、先竖后横

  有横有竖,但是竖不伸到最后横的下面的时候,要先写竖,后写最后的横。

  例字:

王  里  韭  土  上  垂

第二部分补充规则(3)

五、从右到左

  右边的笔画比左边的笔画强的时候,要先写强的部分,后写弱的部分。

  例字:

刀  力  乃  万  讯

  例外:

六、先写左右、后写中间

  当左右两边为一组组合笔画的时候(通常为相向点),要先写这个组合,最后写中间的部分。

  例字:

火  半  米  叟  坐

七、先封口、后中间

  当中间有一长竖伸出方框的时候,要先写好方框,然后写竖。

  例字:

申  甲  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