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书笔记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5050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经读书笔记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道德经读书笔记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道德经读书笔记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道德经读书笔记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道德经读书笔记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道德经读书笔记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道德经读书笔记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道德经读书笔记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道德经读书笔记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道德经读书笔记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道德经读书笔记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道德经读书笔记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道德经读书笔记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道德经读书笔记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道德经读书笔记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道德经读书笔记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道德经读书笔记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道德经读书笔记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道德经读书笔记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道德经读书笔记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德经读书笔记DOC.docx

《道德经读书笔记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经读书笔记DOC.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道德经读书笔记DOC.docx

道德经读书笔记DOC

《道德经》读书笔记

第一章:

道玄

本章提出了“道”的概念(论道)

中心句:

道指的是宇宙万物间存在的本源与实质,“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产生的根源。

重点句

1.真正的得道之人清静无为,生活简朴却能满足,不以施舍者自居其功,自己贞正也能让他人贞正。

2.孔子是通过钻研“礼、仁义”和制度教化来寻求天道的含义,而老子是从阴阳二气的变化之中来寻求。

而寻求“道”,重点在于内心的感悟。

课外延伸:

善于经商的人,总是把货物藏起来,好像什么都没有一样。

第二章:

阴阳、无为

本章阐释了哲学的本体论问题(论道)

中心句:

事物的两方面是相互存在、对立统一的。

重点句

1.“无为”之道方法论:

任由世间万物振兴却不加以干涉,生养万物不据为已有,培育万物却不自恃其能,功成名就也不居功自傲。

2.处世柔和达练,一切顺应自然,不强求功名。

只看到美与善的积极作用,而忽略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很有可能好心办坏事。

课外延伸:

作为君主,只有用自己的言行作为准则来教化臣民,才能让国家得到根本的治理。

(治世)

第三章:

兼德

本章提出控制欲望的方法(修身)

中心句:

我们成才需要德才兼备,随时随刻净化自己的内心。

重点句:

方法就是不标榜奇异的才能,并且净化人民的内心,满足百姓基本的温饱需求,削弱人们的欲求,增强人民的体魄,总要使人民不怀有成见、不心生贪欲,使那些聪明的人不敢任意妄为。

课外延伸:

只有抛弃浮华,减少欲念,以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为目标,才能从实质上实现天下大治。

第四章:

求衡

本章列举了“道”在表象上的作用(论道)

中心句:

我们需要由“冲”解“道”,道的功能就是求取平衡。

重点句

1.理解“道”要先理解“冲”,冲是要居中守中,它的象形有在水中间之意,流入海中又蒸发再变成雨落入河流,如此不断循环,保持着平衡状态,这是“冲”的中和之理。

2.“道”的本体是虚空,功能是中和。

“道”的冲和,在于避免过和不及,防止物极必反,它在维持平衡状态,调和万物的阴阳。

3.有容乃大的处世方法:

不锋芒毕露,怨天尤人,心胸宽广,做事做人留有余地,不可执著求全。

课外延伸

1.世间的君主要想巩固自己的统治,就必须遵从“道”的原则行事。

(治世)

2.世间万物都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人们不必为其费心,一切应当顺其自然。

第五章:

守中

本章阐述了自然界中万物平等的思想(处世)

中心句:

做人要守中,顺其自然,保持虚静,心态平和,待人平等。

重点句

1.道家中老子推崇的仁爱是偏爱的意思,说天地对于世间万物,是无所谓仁慈,对于一切都一视同仁无所谓偏爱。

2.对待事物要有平和、平等的心态,不因事物的外形而有偏见,一切都要顺其自然。

3.治理国家时,频繁发布政令,朝令夕改不如守中,保持虚静,在应该开口的时候方才开口,而且所言句句皆为精华真理。

(治世)

课外延伸:

在大道之下,任何人都是平等的,统治阶级只有放弃特权,与民众保持平等,才能使天下安定。

(治世)

第六章:

虚无、繁殖

本章描述了“道”的特征(论道)

中心句:

“道”拥有着如同母性的包容力和繁殖力。

重点句:

道如繁衍,脱化众生,本身虚空,虽然产生万物,但是却不见踪影,这体现了道的渊源不穷,绵延不断。

课外延伸:

世界产生于一个母体之中,并为世间万物及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无尽的动力。

第七章:

利他

本章阐述了圣人的处世哲学(处世)

中心句:

统治者要以集体利益为先,才能长治久安。

重点句

1.一个领袖的统治得以长久维持的法宝在于谦退,只有将天下的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才能更好的实现自身利益。

(治世)

2.苟求,不强求,以身作则是一种处世哲学。

课外延伸:

商汤的成功在于他甘于为争取人民的利益而舍弃自身,因此才能受到拥戴。

第八章:

若水、无争

本章指出崇高的德行是具有水一样的品格(修身)

中心句:

上善若水的核心在于拥有与世无争的美德,对自身的环境能够泰然处之。

重点句

1.水自身柔弱至极,善于滋润世间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论长短;总是甘于停留在最低处,所以最接近“道”。

2.最完美的人,应该乐于从事别人所不愿从事的工作,坚忍负重,默默劳作,却不与别人争名夺利。

3.上善若水就是以自己所有的美好内在去感化众人,而不是处处表现自己,宣扬自己,所以拥有如水般品德的人可谓“善”!

(1)居善地:

善于选择下位而居。

(2)心善渊:

心胸像水一样深沉幽静。

(3)与善仁:

待人真诚友爱。

(4)言善信:

说话要像潮水那样准时有信。

(5)正善治:

从政要像水那样在万物之间周旋调和。

(6)事善能:

做事要像水一样发挥最大的效能。

(7)动善时:

行动起来要像水的流势一样把握时机。

课外延伸

1.统帅若做到训练时同甘共苦,战斗时身先士卒,生活时克制私欲,那么你的手下就会毫无畏惧地攻城。

2.用仁义得到天下,并用仁义治理天下,才可以传至万代。

(治世)

第九章:

成退

本章对名利的竭力追逐进行阐述(修身)

中心句:

功成名就之日,归隐身退之时。

重点句

1.万事万物矛盾的转化都是“度”在起作用,所以为人处世应当适可而止,不要过度追求完美,否则必将自遗其咎。

2.凡事都存在着一个过犹不及的道理,如果总是卖弄自己的才华,咄咄逼人,更容易为自己引来祸端。

3.先功成,再身退。

如果你身处乱世,厌倦世事纷争而心生归隐之心,那么这种退隐即自然之道。

课外延伸:

范蠡成功的原因在于能够不为金钱、地位所累,在金玉满堂的极盛时刻急流勇退,从而保全自己。

第十章:

净心、不占

本章主要讲修身之道(修身)

中心句:

洗涤澄清心灵,无欲无为,不占有一切。

重点句

1.首先要洗涤自己的心灵,使得形神一体,才能领悟“道”的真谛,进而培养“德”,而纯真、自然则是最美好的品德。

2.促进万物生长繁育,产生万物不据为已有,养育万物而不倚恃其功,作为万物首领而不主宰他们,这就是最深的德。

3.凡事都处于中间时最好,一个人若处于无欲无为的境界下,一切都变得简单了。

课外延伸

1.在常人难以抵挡的诱惑前毫不动心,根本无视这种诱惑的存在,这样的人可称得上真正的君子。

2.能够排除主观因素推举人才,不计较私人恩怨,才是真正的大公无私,也正是“玄德”的体现。

第十一章:

有无

本章强调了空虚之物的作用(论道)

中心句:

“有”给人以便利,“无”才能发挥作用,两者相互作用。

重点句

1.车、器、室这些实有之物的实有之利,却正是凭借它们中间的虚空——“无”发挥着作用。

2.若没有“有”可资以为利,“无”的作用便不存在,“无”正是“有”的一定存在形式。

课外延伸

1.兵法中的空城计则采取的是虚中有实。

2.万事万物都有对立的两方面因素,如果它在这方面显得没有用处,那么它在另一方面就会显出巨大的作用。

第十二章:

为腹

本章指出了物欲文明对于人的伤害(修身)

中心句:

人体感官只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力求五根清净。

重点句:

面对感官上的享乐要有所取舍,做到眼不妄视,耳不妄听,舌不妄尝,身不妄动,意不妄想。

课外延伸:

九方皋相马,注重观察马的精神,因而忽略了它的外表,只注意马的内在品质,而忽略了它的颜色和雌雄。

他只看见了他所需要的而忽视了他所不需要看的,可谓忽略表象,注重实质。

第十三章:

贵身

本章讲到了人格尊严以及个人修养的问题(修身)

中心句:

只有宠辱不惊,珍爱生命,以同样的态度对待一切,才能治理好天下。

重点句

1.受辱会伤害人的自尊;得宠会使人对意外的殊荣感到诚惶诚恐,战战兢兢,无形中就丧失了原有的独立人格。

2.大患来源于人的身体,所以需要“贵身”:

就是爱惜自己的生命,尊重自己的人格,而轻视那些来自于外界的荣辱。

总结为:

毁誉不动于心,荣辱不劳其神,拥有淡定自若、豁达泰然的心态和境界和处世以恒的人生态度。

3.一个不计较自身宠辱,才能获得至高无上的人格尊严,以天下为“大身”的人,才能为天下解除“大患”。

课外延伸

1.在荣辱面前要以平常心去看待。

2.一个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天下”这一“大身”,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天下万民真正的依靠。

第十四章:

混沌

本章对道体做了论述(论道)

中心句:

“道”超越了人类的感知,无声无形,但又实际存在。

重点句

1.越是对“道”有无法描述的感觉,就表示离“道”更近了。

2.“道”是宇宙的母亲,要认识和把握世间的具体事物,就必须把握“道”自古以来固存的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规律。

课外延伸

1.混沌所代表的就是“道”,即宇宙的本体,它混沌一体,无法区分。

2.真正的“得道”之人不会去尽显自己的智慧。

第十五章:

谨慎、若愚

本章对“古之善为士者”做了描写(修身)

中心句:

得道之士深藏玄通,静密幽沉,不追求完美并能够不断除旧革新。

重点句

1.所谓“士”,就是真正的得道之人,他们不会被世间那些名利所限制。

2.人与“道”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融合的,得道之士在“道”的探求上永无止境。

3.深谙道之严谨,所以凡事三思而行,诚惶诚恐,谨小慎微;深晓道之深远,所以心怀敬畏,不妄自独尊、藐视四邻;深知道之广博,所以行为随和变通;深悟道之不可欺,所以待人以诚;自惭于道之无穷,所以谦虚谨慎、虚怀若谷;形愧于道之若愚,所以锋芒不露、混沌迟疑、不弃污浊。

课外延伸

1.人的内心要练到“深不可识”的境界。

2.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并不急于表现自己的才能,他们往往厚积薄发,先是在别人觉察不到的情况下暗自积蓄能量,一旦时机成熟,就会一鸣惊人,这才是得道者应有的素质。

第十六章:

虚静、归命

本章主要论述了致虚守静的功夫(修身)

中心句:

只有致虚守静,合乎正道,才能归根、复命。

重点句

1.致虚守静:

心灵时刻保持没有成见、没有心机的自然状态,尽量实现内心的虚寂,并牢牢地保持着宁静。

2.世间万物归于它们各自的根称为“静”,“静”也称“复命”,“复命”也称“常”,懂得了“常”就符合了“道”,“道”的本质是虚静的,要想使自己行为复归“道”,就需致虚守静。

3.“虚静”有两层含义。

(1)人生修炼要通过排除心灵上的杂念,即内在的私欲和外界的干扰,达到人的本性复归。

(2)人生态度和事物的发展循环往复地运动变化,需复归到人的本真无知和社会的原始状态中去。

课外延伸:

广大人民是国家存在的根本,统治者只有看到这点,才能“没身不殆”。

老子由“常”到“久”的认识过程,正是统治者应该奉行的为政之道。

(治世)

第十七章:

无为、自然

本章讲述了为政之道(治世)

中心句:

不轻易发号施令,人民与政治相安无事,自然完成一切。

重点句

1.最理想的政治,莫过于统治者“贵言”,甚至于人民根本不知道统治者是谁。

2.要想成为“太上”,取信于天下,就需顺从自然,在不知不觉中使万物按照各自的运行轨迹完成生命过程,这就是“道”。

课外延伸

1.国家本来就是一个和谐融洽的自然形式,之所以出现问题,是由于人们用自己设计的方法去治理它,才导致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

2.只有充分利用大众的力量,才能实现最为根本的天下大治,另外统治者要用最为便捷的方法实现统治目的。

第十八章:

复道、无仁

本章阐述了老子的辩证思想(论道)

中心句:

当我们在大道之下复归仁义时,也就不需要所谓的儒家“仁义”思想了。

重点句:

大“道”被废弃时,才出现了所谓的仁义;智慧出现时,虚伪随之诞生;六亲不和时,才产生了孝慈之分;国家混乱时,才有了所谓的忠臣。

所以大伪是在智慧后才出现。

课外延伸:

造诣高深的儒士平时不一定穿儒服,而身着儒服的人不一定有真才实学。

第十九章:

朴实

本章对社会弊病进行阐述并提出解决方法(修身)

中心句:

保持朴实,减少私欲,是人根本的归属。

重点句

1.面对社会的种种弊病需要“绝圣弃智”,就是抛弃这些文明社会当中的糟粕,使人民重返最初那种无知无欲的自然状态,那么孝慈、善良等品德就会在人类淳朴的人性中得到复苏。

2.如果一个人生而有“圣”有“智”,而过分地去夸大它,还不如没有的好,凡事,过犹如不及。

课外延伸

1.商鞅成功在于对百姓以诚相待,而不是施展阴谋诡计。

2.统治者试行的政策,也会有它的反作用,只有排除一切私欲杂念来对待天下,才能让天下人以同样的挚诚对待统治者。

(治世)

第二十章:

淡泊

本章对甘守无为之道的心境做了自我表白(修身)

中心句:

自甘淡泊是一种人生境界,也反映出独立的人格。

重点句:

自甘淡泊就是无为的心境,它可以让你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多一丝淡定与平和。

课外延伸:

能够以自己独立的眼光来冷静地认识事物,不畏权势,排除外界干扰而加以践行,是一名得道者应有的智慧。

第二十一章:

德从道来

本章阐述了“道”和“德”之间的关系(论道)

中心句:

道通过德发挥作用并永恒存在,而德的形态运行又遵循道的变化。

重点句

1.道是万物的本源,永恒存在,萌发万物,又与万物共存,互不分离,相互感知。

2.在这个尚“德”成风的社会里,偏偏有人以“不得”作为自己的行事标准。

课外延伸:

道的本身虚无飘渺,但含有形象、物质、精气和信息,所以道不是绝对精神,而是物质化的东西。

第二十二章:

不争、谦和

本章反映了老子的辩证思想(论道)

中心句:

辩证才能全面的看问题,不争,以退为进更有利于己。

重点句

1.全和曲的关系是事物在对立矛盾中产生并发展的,若要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从矛盾的两面去看待,看到正面也要看到负面,分析正面也要注意负面。

2.抱着谦和的态度,事物才能向着更加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3.对于争与不争,争势必会带来对立,而对立的双方又常常是相互依赖,相反相成的,争正是给了对方更加强大的机会,所以是一种成全,而不争常常是强者才选择的态度,因为不争中的以退为进可以消除争,这就是老子言道自减的人生态度,即要谦和不争,清静无为,正是自减,才达到自加的目的。

课外延伸:

要想真正达到强盛的目的,就应该从看似相反的、柔弱的方向入手,而不能一味地逞强。

第二十三章:

希言

本章阐述了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治世)

中心句:

要以“无为”的态度来处世,以“希言”的方式来行事,守大道则得道之自然,守本性就不会失去自己。

重点句

1.少言或不言是遵循自然的,所以要简化政令。

2.无为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循序渐进地行事并拥有淡然沉稳的态度。

课外延伸:

统治者行事必须要符合“道”的规范,只有“同于道”、“同于德”,才能获得成功。

第二十四章:

物极必反

本章辩证地解释了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修身)

中心句:

追求一切不得急于求成,应当步步为营。

重点句

1.人在旅途中唯有超脱出来,不再依赖余食,才能在旅途中自足。

2.只有脚踏实地,不自以为是,自夸其功,才能一步步向成功靠近。

课外延伸:

为政者对于广大人民的统治,追求速度和良好的驾驭手段都要顾及,才能国泰民安。

(治世)

第二十五章:

循道

本章阐述了“道”的概念(论道)

中心句:

人处于自然之中需按规律办事,进而改造自然。

重点句

1.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2.“自然”,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它不需要效法谁,是“道”运行的表现,是“道”效法的对象,和“道”相表里。

课外延伸:

面对流言蜚语毫不畏惧,对手中的大权也毫不留恋,在纷乱的环境中矢志不渝地坚守自己的原则,真可谓圣人。

第二十六章:

静、重

本章阐述了“清静无为”的观点(处世)

中心句:

处世治世不能轻举妄动,应当戒骄戒躁。

重点句:

轻浮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失去主导,国君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发动战争和颁布政令不可轻率急躁。

课外延伸:

无论为政还是行军,都不能失去“静”和“重”这最根本的原则。

第二十七章:

袭明、要妙

本章阐述了做事遵循“道”的重要性(论道)

中心句:

根据个人的能力和本事从而进行合理的分工。

重点句

1.如果不尊重他人的教导,不珍惜他人的借鉴,即使聪明绝顶,也是最大的糊涂。

2.袭明:

看到某方面虽然不善,但其他方面却非常擅长的人,使他去到应该去的位置。

3.要妙:

从成功者那里学习经验,从失败者那里吸取教训。

课外延伸

1.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内在规律,只有认识并掌握事物的规律,才能做事游刃有余。

2.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作用,关键是能否发掘它、利用它。

第二十八章:

常德

本章强调了“道”的深刻内涵(论道)

中心句:

理解阳的含义并使自己处在阴的一方,就是以“无为”的态度,遵从“道”,便可实现“无不为”,获得“德”。

重点句

1.以一种“不得”的态度来处世,从而“得”的行事方式。

2.圣人遵从质朴的大道来治理天下,天下万物的各个方面都被他了解,因此制定的制度符合天下的大道,而不是只对某些人有好处。

3.以“无为”的方式行事,守雌柔、退守黑、安于卑微,才能得到永远的“德”,返归真正的质朴。

课外延伸:

人生要做到“常德不离”确实很难,所以做到者值得敬仰!

第二十九章:

天人合一

本章反面论证了“无为而治”的合理性(处世)

中心句:

处世主张以退为进,治世主张无为而治。

重点句:

任何事情,都不可强求,应保有顺其自然之心,只有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时,那么事情才会向着你想要的那个方向去发展。

课外延伸:

一个君主印度港秉承为君之道治理天下,不必彰显自己的功绩,自然而然地会得到万民的拥戴。

(治世)

第三十章:

非武、反战

本章提出了对战争的看法(论战)

中心句:

面对战争主张知其雄,平时守其雌,不借武力雄于天下。

重点句

1.老子反战,但不俱战,在不得已的时候,当战争强加到头上的时候,还是要应战的,只是不得已而已。

2.物壮则老,是整个自然界的规律,所以我们寻找事物发展的过程,应尽量让其处于生长期,使之不停地处在向上进步的状态。

课外延伸:

只有不断地开放自我,极尽虚怀之道,广纳生命之源,便可以始终保持青春的活力。

第三十一章:

不处

本章主要讲述如何面对战争(论战)

中心句:

在“左”“右”的思想指导下,用好“不得已”而消灭敌人,并在和平后“胜而不美”。

重点句

1.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手段,是为了除暴安良。

用兵者应“恬淡为上”,在获取胜利后不要以兵力逞强,随意杀戮。

两者都具备时,战争才能够被容忍。

2.“左”为阳,建立强大的军队保卫自己的国家不受侵略,有了强大的军队才有了反对战争的力量,并防止战争的发生。

3.“右”为阴,战争中要有“慈”的理念,达到目的不要夸耀,获得胜利不要得意洋洋,否则不能在天下长久得志。

课外延伸:

战争一旦打起来,无论谁胜谁败,都会有损伤,百姓也会遭到灾难。

第三十二章:

适度

本章讲述了道的含义(论道)

中心句:

道是自然万物发展的规律,万物都受它的支配。

重点句

1.“道”总是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并把握事物的变化,所以才成其“大”。

2.治理天下者,首先要建立一种体制,制定各种制度,并确立各种名分,任命各级官员办事。

(治世)

课外延伸:

真正有智慧的人在正面批评或无济于事的情况下,往往采取侧面迂回的办法取得劝谏的成功。

第三十三章:

知人、自知

本章运用辩证思想来论述“道”(修身)

中心句:

先知己,再知人,做到自胜者强,知足者富。

重点句

1.了解别人是明智的,聪明的。

因为了解别人的过程也是评判的过程,需要水平和能力,更需要客观与公正。

2.自知者明需要达到一种境界,需要自我反省和思考,需要对自己的心灵进行洗涤,人对事物有一个认知的过程,人在迷惘的时候,需要当头一棒,以使其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聪明的选择。

3.自胜者强:

把自己作为战斗的对象,立志坚定,克服困难,战胜自身的弱点,才能取得胜利,成就大业。

4.知足者富:

把握事物发展的分寸,应当前进的时候,当仁不让,赞其强行者有志,矢志不渝事竟成。

课外延伸:

孔子在某一方面不及别人,但在论做人的根本道理上无与伦比,所以尊称为圣人。

第三十四章:

大道

本章讲述了道的作用(论道)

中心句:

道因为不自大,所以成就了真正的大。

重点句

1.“道”不主宰万物,完全任万物顺其自然去发展,不显示夸耀自己的主位,所以称为“大道”。

2.世间万物都是按照自身的规律运行发展的,人不要把事物发展的成绩归功于自己。

课外延伸:

做人一方面要知错就改,另一方面要谦卑处下,不妄自尊大。

这样才能冷静地审视自身的优缺点,使自身不断完善,以成就大业。

第三十五章:

质朴

本章论述了“道”的作用和影响(处世)

中心句:

大道虽平凡无奇,无声无形,但可以平凡中见伟大,终身受用不尽。

重点句:

统治者执政、治国,都应该按照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去行事,这样才能保持社会的安定和发展。

课外延伸:

官员们不要沉迷于声色美酒之中,应该追求自然质朴的大道。

第三十六章:

柔弱

本章主要讲了事物的两面性和矛盾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修身)

中心句:

无论是做人还是治国,都要将自己处于一个低调和弱势的位置,这样就能伸缩自如,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重点句: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当到达一个极端后,就会向它的相反方向发展,所以柔弱的事物能够驾驭刚强的事物。

课外延伸:

治国者应该顺应自然之道,不可以用利器、强权来威吓人民。

(治世)

第三十七章:

无在

本章主要讲了“道”的无所不在和无所不为(论道)

中心句:

世界的原初状态是宁静朴素,无为的目的就是剔除贪欲,而其本身也无欲无求,超越了世上的一切狭隘和偏见。

重点句:

人一旦产生贪欲,就需要淳朴的大道来镇服它,共处于恬淡虚静的淳朴状态中,社会就会安定下来。

课外延伸:

治国方面不以个人的意志来妄加干涉的话,那么社会就会安定。

(治世)

第三十八章:

道首、上德

本章讲述了道和德的核心概念(论道)

中心句:

具备上德就是拥有自信,自身的智慧和德行都应埋在心底。

重点句

1.德处于第一位,然后才是仁义礼,所以道失去后才有德,德失去后才有仁,以此类推。

2.德又分为上德和下德,上德之人不在意形式上的德,下德之人则教条地死守所谓的德。

课外延伸:

刻意表现德,就不符合德。

第三十九章:

守一

本章阐述了道的影响和本质(修身)

中心句:

人生在世,不需要处处光鲜,事事强硬,有的时候还是放松下来对自己更好。

真正得道之人,懂得藏拙,懂得从“一”做起。

重点句:

任何事物运行一周都会回到原点,无论它已运行多远,总是要从原点开始,所以高贵的根本是要先懂得卑贱。

课外延伸:

以贱为本,运用怀柔之法使自己的实力得到迅速提高。

第四十章:

反、用

本章讲述了有生于无(论道)

中心句:

道德运行是永恒的,并且与世间万物相互转化,真正的强者常常是居于弱势的。

重点句

1.反有两层含义。

(1)运动的规律是向着循环往复的方向发展的。

(2)两个对立事物既互相排斥有相互促成。

2.用指任何事物的初始状态往往是弱小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完善才能强大,而盛极又衰。

3.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弱点,然而只要善加利用,示弱往往成为事件的转机所在。

课外延伸:

真正的朋友并不在于巧言令色,而贵在心灵相通。

第四十一章:

道无名

本章重点描述了“道”(论道)

中心句:

真正的道隐微而没有名称,而且跟我们日常的生活经验是相反的。

重点句

1.人没有地位高低之分,只有悟性高低之分。

2.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贵重的东西总是最后完成,最美妙的音乐听起来只有简单的音符,最大的形象却看不见它的形体。

课外延伸:

胸怀大志者要想成功,必然要走一条不同寻常的路。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万物

本章论述了天地万物的生成过程(修身)

中心句:

人们不要把自己放任在首当其冲的位置,以免受到伤害而不能更好地“有所为”。

重点句:

每个人都希望不孤单寂寞,有亲情温暖,但又有极大的私欲,企图独享天下,只有用“和”来解决这个矛盾。

课外延伸:

世上的万物有时候减损它反而得到增加,有时候增加反而有所减少,所以争强好胜的人不能寿终正寝。

第四十三章:

不言

本章体现了老子的“柔之胜刚,弱之胜强”的重要思想(处世)

中心句:

天下最柔弱的事物能够驾驭天下最刚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