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运动和力.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5100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99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docx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运动和力.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docx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教会学生“学”

领先一步领跑一生

1. 运动 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 位置的变化 叫做机械运动.

2.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选择一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 参照物 .教材图12.1-3,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收割粮食时,以地面为参照物,拖拉机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改变 (填“改变”或“不变”),因此拖拉机是 运动 的;以联合收割机为参照物,拖拉机相对于联合收割机的位置 不变 (填“改变”或“不变”),拖拉机是 静止 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 不同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 .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 的.

3.如图12-1-1,图甲中,以飞船为参照物,宇航员是 静止 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宇航员是 运动 的.图乙中,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 静止 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是 运动 的.图丙中,人在乘坐电梯的过程中,以 电梯 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以 地面 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图12-1-1

重难点我掌握

师生互动疑难解惑

知识点1:

机械运动.

【例1】(2008·湘西)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小鸟在空中飞行  B.河水流动

C.水凝固成冰  D.雨滴下落

【解题思路点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空中飞行的小鸟相对于地面位置在发生变化,流动的河水相对于河岸位置也在变化,雨滴下落时相对于地面位置也在发生变化,三者都属于机械运动.水凝固成冰是状态发生了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

【参考答案】C

知识点2:

参照物的选择.

【例2】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依次是(  ).

A.船和山B.山和船

C.山和水D.水和山

【解题思路点拨】这段诗描述的是某个人坐在行驶的船上,观看两岸的风景,感觉山好像迎面走来,但仔细看,山并没有动,而是船在行驶.“看山恰似走来迎”描述的是山在运动,山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并没有改变,而相对于行驶的船,相对位置在发生变化,因此这句诗选择的参照物是船;“是船行”描述船在运动,是以山为参照物,因为船相对于山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参考答案】A

聚焦中考热点:

【例3】(2009·晋江)现在你安静地坐在考场里答题,如果说你是静止,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来回走动的监考员B.从窗外飞过的小鸟

C.从窗外走过的巡视员D.黑板前的讲台桌

【解题思路点拨】判断物体运动、静止的方法:

(1)选定参照物假定不动;

(2)看物体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改变;(3)若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反之则是静止的.人坐在考场里,相对于来回走动的监考员、窗外飞过的小鸟、窗外走过的巡视员,相对位置都在发生改变,因此相对于他们是运动的.以黑板前的讲台桌为参照物,人和它的相对位置没有改变,因此是静止的.

【参考答案】D

快乐基础训练

夯实基础知识巩固基本能力

1.坐在行驶着的列车中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D ).

A.路边的树木   B.走动的列车员

C.停在车站上的另一辆车 D.火车车厢

2.下列所举的事例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D ).

A.月球绕着地球转动

B.鱼在水里游动

C.学生在操场上跳绳

D.太阳光射到地球上

3.(2009·安顺)观光电梯从一楼上升到十楼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是运动的

B.相对于乘客来说,楼房的窗户是向上运动的

C.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是静止的

4.(2009·丰泽)全世界电视观众均可通过卫星传输的信号在家里收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盛况,这种卫星称为地球同步通信卫星,这里的“同步”是指卫星(B).

A.相对太阳静止B.相对地球静止

C.相对月球静止D.相对火星静止

5.(2009·宁夏)“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歌词中描述月亮运动选择的参照物是( C).

A.月亮 B.地球

C.云朵  D.星星

6.(2009·株洲)诗句“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远树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 )

A.行船   B.远树

C.河岸   D.山峰

7.(2009·福州)随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国已实现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相对下列哪个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D ).

A.太阳B.地球  C.月球D.飞船

8.(2008·河北)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9.(2009·咸宁)在行驶的列车上,细心的妈妈叫几岁的小孩“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B ).

A.铁路边的树木B.小孩子的座位

C.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D.铁轨

10.关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空气的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运动路线是直的,运动速度不变的运动才是机械运动

C.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就是运动,位置没有改变就是静止

D.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离开了参照物就失去了意义

11.坐在长途汽车里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他是 静止 的;以路旁电线杆为参照物时,他是 运动 的.

12.两名同学并肩前进,一般地说他们在运动,这是以 地面 为参照物的,若以其中一人作参照物,另一人就是 静止 的,这说明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 不同 ,可见运动和静上是 相对 的.

13.《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 运动 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 静止 的.

14.(2009·南昌)图12-1-2所示是山区的孩子们在攀登木制云梯上学的情景.当他们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往云梯顶端上爬时,他们之间是相对静止的,他们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图12-1-2

课外延伸训练

以不变应万变提升解题能力

15.售票员和乘客都坐在一辆行驶的汽车上,不同的观察者均以自身为参照物( D ).

A.售票员认为汽车是运动的

B.售票员认为乘客是运动的

C.乘客认为售票员是运动的

D.乘客认为车是静止的

16.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中唱到: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后两句中的参照物分别是(B ).

A.河岸河岸B.河岸竹排

C.竹排竹排 D.竹排河岸

17.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的一个飞行员在高空中飞行时,发现脸颊旁边浮动着一个小东西,他以为是只虫子,便抓过来一看,原来是颗子弹,这种事发生的条件是( B ).

A.子弹与飞机飞行的方向相反,但子弹的速度较小

B.子弹与飞机飞行的方向相同,速度一样大

C.不管子弹与飞机飞行的方向是否相同,只要子弹的速度跟飞机相同就行

D.子弹停在空中不动

18.(2008·苏州)在新型飞机的研制中,将飞机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高速流动的空气)迎面吹来,可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在此情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飞机模型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B.飞机模型相对于空气是运动的

C.空气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D.空气相对于飞机模型是静止的

19.一位勇敢的漂流者,坐橡皮船在湍急的河水中顺流而下,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B.以船为参照物,河水是流动的

C.以河水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D.以河水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20.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B.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他物体运动情况

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

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21.一人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过,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此人(B ).

A.向北运动B.向南运动

C.静止   D.运动方向无法确定

22.甲、乙两列火车,以甲为参照物,得出乙向东运动的结论.若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的运动情况是(D).

A.向东运动   B.向西运动

C.静止不动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23.甲看路旁的树木向南运动,乙看甲静止不动,若以树木为参照物,则( A ).

A.甲、乙都向北运动

B.甲、乙都向南运动

C.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

D.甲向南运动,乙向北运动

24.(2009·德州)在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

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12-1-3所

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甲火炬一定静止

B.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C.乙火炬一定静止

D.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图12-1-3

25.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向北行驶,对于路旁的树来说,车内坐的人是 运动 的,汽车向 北 运动.对于车来说,车内坐的人是 静止 ,路旁的树向 南 运动.

26.平直的公路上,甲、乙、丙三个同学骑自行车向东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无风,丙感觉逆风,有此可判定当时刮的是 西 风.如果以乙为参照物,甲向 西 运动,丙向 东 运动.

创新思维训练

知识的拓展能力的延伸

27.甲、乙、丙三人各乘坐一架直升飞机.他们从自己乘坐的飞机里往外看:

甲看见丙乘坐的飞机匀速上升;乙看见甲乘坐的飞机匀速下降;丙看见楼房和乙乘坐的飞机都匀速上升.你能判断甲、乙、丙三人乘坐的直升飞机相对地面都是怎样运动的吗?

请说明理由.

答:

以地面为参照物,楼房是静止不动的.丙以自己乘坐的飞机为参照物,看见楼房匀速上升,这样就可以判定丙乘坐的飞机相对于地面是匀速下降的.甲以自己乘坐的飞机为参照物,看见丙乘坐的飞机匀速上升,但丙乘坐的飞机相对于地面正匀速下降,说明甲乘坐的飞机相对于地面以比丙更快的速度下降.乙以自己为参照物,无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还是以小于丙的速度匀速下降,或是匀速上升,都可能看到甲在匀速下降,丙都能看见乙乘坐的飞机在匀速上升.所以,乙相对于地面的运动状态不能判定.

名师诠释

理清思路归纳总结

1.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2.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选择一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不能选择物体本身,描述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一般选择地面(或静止在地面上的建筑物)为参照物.

3.判断物体运动、静止的方法:

(1)选定参照物假定不动;

(2)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3)若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在运动,反之则静止.

4.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择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得出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结论也不同.“飞行员能抓子弹”、“飞机能在空中加油”、“宇航员在太空船舱外能工作”是由于物体之间是相对静止的.

科海观潮:

轻松快乐一分钟

有趣的植物的运动

高等植物的运动可分为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

向性运动是由光、重力等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它的运动方向取决于外界的刺激方向.它是生长引起的、不可逆的运动.依外界因素的不同,向性运动又可以分为向光性、向重力性、向化性、向水性等.

感性运动是由外界刺激(如光暗转变、触摸等)或内部时间机制而引起的,外界刺激方向不能决定运动方向,即运动方向与外界刺激方向无关.感性运动一般分为感夜性、感温性和感震性等.许多花的开放和闭合属于感夜性运动.花一般昼开夜闭的较多,但也有少数昼闭夜开的,如印度的睡莲花.花的开闭运动主要是由于花瓣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其上下侧细胞生长的最适温度不同,因此在白天和夜晚吸水伸长的速率不同而引起花的开闭;含羞草是最典型的感震植物,它的运动全靠叶片的膨压作用.食虫植物的运动也属于感震运动.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

教会学生“学”

领先一步领跑一生

1.在学校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当甲到达终点时,丙在其后,乙在最后.你认为三位同学中 甲 跑得最快,这是因为在相同的时间内, 甲 跑的路程最远.终点裁判记录了甲、乙、丙的成绩分别为:

13.5s、14.2s、13.8s,从成绩单也可看出 甲 跑得最快,这是因为在相同 路程 内, 甲 所用的时间最短.

2.物理学中用 速度 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运动物体在 单位时间 内通过的 路程 .用公式表示为 v=s/t,公式中s表示 路程 ,单位是 m ;t表示 时间 ,单位是 s ;v表示 速度 ,单位是 m/s .若s的单位用km,t的单位用h,则v的单位是 km/h .速度这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m/s=3.6km/h .

3.物体 沿着直线快慢不变 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 不变 ,与路程和时间 无关 .在图12-2-1中可看出, 甲 球做的匀速直线运动, 乙 球做变速运动.

4.在变速运动中,用平均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 平均快慢程度 .在上面1题中,甲同学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v= 7.4 m/s(保留一位小数).

图12-2-1

重难点我掌握

师生互动疑难解惑

知识点1:

匀速直线运动.

【例1】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s/t可知物体的(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

【解题思路点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从公式v=s/t可以得知,当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运动的路程越远.

【参考答案】C

知识点2:

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例2】(2008·上海)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的两点,甲、乙两小车从P点出发向Q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12-2-2所示,由图像可知(  ).

A.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

B.经过6s,乙车离P点10m

C.甲车比乙车早3s通过Q点

D.经过3s,甲、乙两车相距6m

图12-2-2

【解题思路点拨】由图像可知,甲、乙两车都做的是匀速运动.在两车的图像中选时间相等的两点,甲的路程要大于乙车行驶的路程,可知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可见选项A是错误的.由图像可知,甲车2.5s内行驶了10m(到达Q点),乙车5s内到达Q点,甲车比乙车早2.5s通过Q点;乙车经过6s,行驶了12m,离P点的路程是12m;选项B、C错误.经过3s,甲车行驶了12m,乙车行驶了6m,相距6m,选项D正确.

【参考答案】D

聚焦中考热点:

【例3】(2009·南昌)2009年1月1日9时整,江西首条湖底隧道开通.这条隧道西起阳明东路京九线隧道,东至国威路和上海北路交叉口,全长1965m,双向6车道,其中湖底暗埋段550m.在湖底隧道口有一交通标志牌如图12-2-3所示,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是图12-2-3

什么?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一辆小车通过湖底暗埋段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解题思路点拨】此题考查交通运输中速度的计算.交通标志牌上标的“40”表示的含义是:

这段路限速40km/h.湖底暗埋段的路程为550m(0.55km),当小车以最高时速40km/h通过时,所用的时间最短.t=s/v=0.55km/(40km/h)=0.01375h=49.5s.

【参考答案】限速40km/h;0.01375h(49.5s)

快乐基础训练

夯实基础知识巩固基本能力

1.火车的速度比汽车的速度大,表示( D ).

A.火车通过的路程较多

B.火车比汽车所用的时间少

C.火车比汽车运动得慢

D.在相同的时间内,火车比汽车通过的路程多

2.图12-2-4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

图12-2-4

3.羚羊奔跑速度是20m/s,一短跑运动员5s内跑完50m路程,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的顺序是( C ).

A.汽车、羚羊、运动员  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  D.运动员、羚羊、汽车

4.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路程和时间的对应关系如图12-2-5所示,由图像可知,它们的速度相比较( A )

A.V甲>V乙     B.V甲=V乙

C.V甲

图12-2-5

5.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3倍,甲车行驶的时间是乙车的2倍,则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C ).

A.3:

2     B.2:

3

C.6:

1     D.1:

6

6.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5s内通过5m的路程,接着静止5s,再在5s钟内通过10m的路程,物体在这15s内的平均速度是( A ).

A.1m/sB.15m/sC.2m/s D.1.5m/s

7.一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前10s内通过150m路程,它在中间半分钟内通过的路程是 450 m.它在最后5秒内的速度是 15 m/s.

8.(2009·锦州)“五一”假日,爸爸驾车带小辉全家外出旅游,如果汽车以72km/h合 2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2h,则汽车行驶了 144 km,行驶途中小辉看到路两旁的树木都向后退,这是因为他选择了 汽车为参照物.

9.(2008·苏州)地震波的传播形式有横渡和纵波.地震时从震源同时传出横波和纵波,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分别约为3.7×103m/s和9.1×103m/s.某地发生地震,一地震观测站距震源4.55×104m,则先传到观测站的地震波形式是 纵波 (填“横波”或“纵波”),此波从震源传播到观测站的时间约为5s.

10.(2009·丰泽)“五·一”假期,刘刚随爸爸驾驶轿车外出旅游,从公路交通牌上看到,轿车在一段平直的路段上行驶了10km,轿车速度计的指针一直指在如图12-2-6所示的位置.请计算轿车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图12-2-6

解:

由图可知,轿车的速度为100km/h,轿车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t=

=0.1h

答:

轿车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是0.1h.

课外延伸训练

以不变应万变提升解题能力

11.(2009·成都)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小明在前50m一定用了6.25s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km/h

1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人对着相距425m的高山喊一声,听到回声需经过的时间是( D ).

A.1.25s B.0.625s  C.0.8s  D.2.5s

13.(2009·临沂)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14.(2009·潍坊)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12-2-7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 ).(多选)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匀速

直线运动

C.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

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图12-2-7

15.(2009·金华)2003年元月26日,首架飞临祖国大陆的台湾民航飞机从台北飞经香港在上海浦东机场着陆后,载运200多名台商及眷属返回台北.现经大陆和台湾双方的共同努力实现了直航.已知香港至台北的距离为760千米,香港至上海的距离为1140千米,上海至台北的距离为550千米.若飞机从上海以500千米/时的速度直飞台北与以相同飞行速度从上海经香港到台北相比,可节约时间为2.7小时(或2小时42分钟)(飞机两地间飞行均为匀速运动).

16.(2009·贵阳)2008年9月27日北京时间16:

43翟志刚实现了我国第一次太空行走,如图12-2-8所示,这是国人为之骄傲和值得永久纪念的一刻.图12-2-8

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太空人,此次太空行走共进行了19min35s,期间,他与飞船一起飞过了9165km,则他的飞行速度为7.8km/s.他身着的舱外航天服几乎就是一个小型飞船,请根据他所处环境,谈谈该航天服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供氧、抗撞击、抗辐射、保温、维持压强(或保压)等.(写出一条即可)

17.(2009·株洲)足球比赛罚点球时,点球位置距球门9.15m,球速可达到108km/h,则点球飞到球门需要约0.3s.守门员扑点球时,我们往往看到球向球门左边飞去而守门员却扑向右边,这说明足球到达球门的时间要 小于 (填“大于”或“小于”)人的反应时间.

18.(2009·河南)郑州快速公交(BRT)已在今年5月底开通运行.某时刻有一辆快速公交车甲和一辆普通公交车乙,从同一路口同时向东匀速行驶.它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2-2-9所示,则运行2min后,甲车相对于乙车向东方向行图12-2-9

驶,两车相距 600m.

29.小星利用节假日到上海去看望奶奶,他来到镇江火车站看到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如下表所示,他比较了特快T131和动车组“和谐号”D413的运行时间后,决定乘坐动车组“和谐号”D413前往上海.若两列车均正常运行,试问:

(1)动车组“和谐号”D413比特快T131少运行多少时间?

(2)动车组“和谐号”D413从镇江到上海的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秒?

合多少千米/时?

往上海方向(里程:

237km)

车次

到达时间(镇江)

开车时间(镇江)

终点站(上海)

T131

09:

43

09:

45

12:

31

D413

10:

04

10:

06

11:

53

解:

特快T131运行的时间t1=12∶31-09∶45=166min

车组“和谐号”D413运行的时间

t2=11∶53-10∶06=107min

动车组“和谐号”D413比特快T131少运行的时间

t=t1-t2=59min

(2)动车组“和谐号”D413运行的时间

t2=107min=6420s

平均速度v=

=36.9m/s=132.9km/h.

答:

创新思维训练

知识的拓展能力的延伸

21.(2009·宁波)轨道交通具有便捷、运量大、污染低、安全性高等优点,有利于减缓城市交通拥挤、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l号线已开始建设,其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

 

(1)建造单位长度的1号线地铁,地下比地上的成本要高(填“高”或“低”);

(2)目前我市城区公交车的平均行驶速度约25km/h,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加,这一数值可能将更低.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