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电子教案第5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5323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电子教案第5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三年级上册电子教案第5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三年级上册电子教案第5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三年级上册电子教案第5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三年级上册电子教案第5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三年级上册电子教案第5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三年级上册电子教案第5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三年级上册电子教案第5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三年级上册电子教案第5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三年级上册电子教案第5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三年级上册电子教案第5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三年级上册电子教案第5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三年级上册电子教案第5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三年级上册电子教案第5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电子教案第5周.docx

《三年级上册电子教案第5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电子教案第5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电子教案第5周.docx

三年级上册电子教案第5周

第五周

第三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

《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

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

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

第二,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第三,本组教材无论是导语、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有关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教学中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如,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是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

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认识20个生字,会写3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3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诗意,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生字,通过多种方式掌握生字。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诗画结合、图文结合,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体会诗文的语言美、情感美。

4、能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描绘出自己心中美丽的秋天。

5、积累优美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悟亲情,培养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2、感受童真童趣,学会在游戏中体味快乐与幸福,对生活有美好的憧憬和希望。

3、认识秋天的美,从而善于观察身边的秋天,学会发现美、观察美、欣赏美,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

2、感受诗文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积累好词好句。

3、理解和体会作者或文中人物情感的生发和变化。

4、进入课文情境与诗情画意中提货秋天的美好,结合想象,品味浓浓秋情。

教学难点:

1、人物的情感变化如何被作者具体表现出来的。

2、理解、欣赏被艺术化了的一些抽象的语言。

9、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培养学

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合作,教师指导提示,解决

生字词。

2、学生通过注释自己理解诗意,总体把握诗歌意境。

3、通过挂图使诗画结合,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激发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美读诗句,体会作者流露的感情,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

品重点字词,反复吟诵,体会诗歌感情。

教学难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品重点字词,反复吟诵,体会诗歌感情。

教学难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诗引入新课

背李白的《静夜思》,说说诗人李白在这一首诗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思念家乡、亲人)板书:

思乡念亲

唐朝另一位诗人叫王维,他跟李白同年出生,不仅擅长写诗,还精通书画音乐,他在17岁那年,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求学,也写过一首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齐读)

二、初读全诗,了解重阳

1、学生自由诵读全诗。

2、正音:

“为”这里应读“wéi”,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来。

3、释题:

重阳节:

指名读,齐读书上注释,并指出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好方法。

九月九日重阳节在我国古代,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节日里人们登高、插茱萸、赏菊、吃重阳糕、喝菊花酒。

因为两个九意味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所以又叫老人节。

“茱萸”:

(读书上注解)一种有香味的植物

“忆”即“思”,思念、想念;“山东”,陕西有座名山叫华山,华山以东有个地方叫蒲州,是诗人王维的老家;“兄弟”,此处的“兄弟”可以是王维的同胞兄弟,也可以是王维的亲人,朋友。

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王维在重阳节这天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三、反复吟诵,体会孤独

(一)与诗题相对应的是哪一句?

(每逢佳节倍思亲。

)佳节——重阳节,说说我国其他的传统佳节:

中秋节、元宵节、元旦、春节

忆——思,兄弟——亲,每:

每当;逢:

遇着、碰到的意思;倍:

更加,加倍

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人们无不兴高采烈、欢度节日,可诗人王维却发出了“倍思亲”的感叹,是什么原因使诗人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如此深深地思念亲人呢?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看诗中哪些字眼点明了诗人“倍思亲”的原因。

(二)一、二句:

1、“异乡”:

他乡,李白离乡来到长安,长安对他来说就是“异乡”

2、“异客”:

“陌生的客人”。

李白小小年纪漂泊在外,独居他乡,身份是“异客”。

3、“独”:

独自一人,还隐含着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想象:

当我们离开家,孤独寂寞的时候,(我们可以打开电视,解解闷);想家的时候,(可以给家里打个电话,跟亲人聊上几句);实在忍不住就(坐车,坐飞机回家)。

但是王维生活在古时候啊,没有电话,晚上也没有电视,该有多寂寞啊。

读:

独在异乡为异客(板书:

孤独、寂寞)

4、他15岁离开家乡,这种举目无亲的日子经过了两年。

两年啊,七百多个日日夜夜,诗人没有哪一天不在思念着亲人们啊!

然而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团员啊!

此时诗人心中除了孤独还有什么?

(有家不能回。

难过)读:

独在异乡为异客(板书:

难过)

5、年年重阳,今又重阳,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了,目睹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心中的思乡之情就再也掩饰不住了,于是一发而不可抑制,作出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佳句。

(齐读)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古诗的一、二两句。

(三)三、四两句:

1、王维的思乡情感犹如潮水般奔涌而出,此时此刻,他思绪万千,想到了什么?

2、想像两年前的与亲人共度重阳节的美好情景:

两年前的重阳节,给王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那温馨的一幕幕至今仍时时浮现,往昔的重阳节啊,我们兄弟曾经一起……曾经一起……曾经一起……

思绪万千的王维,想起的又何止仅仅是兄弟呢!

那年迈的父母啊,已双鬓斑白,他又何尝不是时时惦记,九九重阳又被称为老人节,可王维却无法伺奉左右,承欢膝下,此时此刻,他真想对双亲说:

父母啊……

3、家乡的亲人也在思念他,想像说话——

4、但如今却没人与他共度佳节,他只好孤身一人站在这高高的山上,远远地望着家乡,他心里该与多少伤心难过啊,读——

四、配乐诵读深华情感

1、配乐读全诗: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诗人王维仅仅是在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思念亲人吗?

学生想象在不同的节日里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五、背诵全诗,书写生字

1、背诵

2、出示要求写的生字,组词朗读。

3、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

4、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品重点字词,反复吟诵,体会诗歌感情。

教学难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不仅仅是佳节,其实平日一景一物都能勾起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无限思念,宋朝诗人叶绍翁所写的《夜书所见》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二、初读

1、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边读边思考诗的大意,划出不懂的字词。

3、释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悟情

诗人叶绍翁久居在外、归家不得,再读古诗,对照插图,你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寂寞、难过这许许多多的思乡念亲的情感吗?

(一)一、二句

1、萧萧是什么意思?

(风声)这是秋风吹动梧桐叶发出的声音,一起读:

萧萧

2、萧萧梧叶送来了什么?

“寒”给他组个词(寒冷)萧萧梧叶使诗人感到寒冷(读:

萧萧梧叶送寒声)

3、拓展促悟: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相见欢》(唐)李煜

这萧萧梧叶送来寒气逼人,让人感到——孤独、凄凉(读:

萧萧梧叶送寒声)

4、这秋风,不仅吹动了落叶,还动了什么?

读第二句。

典故:

“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典故。

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

明白了这一点,自然就容易理解,诗句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读:

江上秋风动客情)

5、感情朗读一、二句。

(二)三、四句:

1、理解:

挑:

捉。

促织:

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2、学生想象孩童捉促织玩耍时那种天真无暇,快乐的情景。

读——知有儿童挑促织

3、此时诗人看到这些情景,又会想什么呢?

(自己童年时的伙伴。

是啊,他可能会想到自己童年时跟小伙伴们一起捉蟋蟀的场景,可能会想到小时候一起玩时有趣的事,可能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可是现在呢?

自己一个人在外地,童年的伙伴们还能记得我吗?

再读—

4、一灯明:

他看见的只有一盏灯,触景生情,多么孤单啊!

(读:

夜深篱落一灯明)

离开家乡,又这么孤单,你们想想,诗人除了想念自己的伙伴外,最想念谁?

(父母、亲人)

5、情感朗读三四句

(三)有感情吟诵

在这样的一个秋天的晚上,本应该和家人团聚,诗人却身处异乡,又看到萧萧桐叶、篱落一灯明,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这种孤独、凄凉、思乡的感觉,一起来读——

四、拓展

1、无论在乡间还是身处繁华的都市,不同的人,不一样的处境,一样的是思乡情,齐读两首诗

2、明月千里寄相思,古往今来,怀乡思亲的人们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

出示《秋思》、《游子吟》、《长相思》、《秋风引》等,这些是老师从书籍、网络中查找到的。

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再找一找,把自己喜欢的背下来,我们来开个“九月九日诵诗会”。

五、作业

1、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2、背诵两首古诗

板书设计:

9、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叶绍翁王维

孤独寂寞难过思乡念亲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有几点想法:

一是在语文教学中对孩子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是必要的。

语文教学不光要传授孩子们语文知识,更要让孩子们掌握如何去获取这些知识。

二是在教学前,教师必须对教材充分钻研,正确把握教材内容,准确地设计教学中的提问,巧妙地引导学生学习。

 

第三课时:

练习课

内容:

一、读古诗。

二、背诵古诗。

三、抄写生字。

四、抄写古诗。

10、风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会读写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我们在放风筝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并把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方式掌握生字词。

2、学生互读、教师范读,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读出情感变化,把握课文内容。

3、假设场景,让学生联系实际体会“风筝”带给“我们”的乐趣。

4、通过着重分析、解释等让学生深入体会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童真童趣,学会在游戏中体味快乐与幸福,对生活有美好的憧憬和希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进入课文情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我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过

程中的心情起伏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具体写出来

的。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具体写出来

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连词多读几遍。

(1)自读,互读。

(2)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我来考考你。

一学生拿着生字卡片,让另外学生读出读音,然后再组词(如有可能再说一句话)。

(2)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词语:

 精心憧憬依然踪影似乎凌空飞起

 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半沉半浮翩翩飞舞

一学生说出词语的大概意思(或做一些动作),其余学生根据他的话或动作,从上列词语中找出该词语。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1、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读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四人一小组讨论。

3、每组选代表发言。

四、感情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我们”心情的变化。

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第五、六课时:

阅读课

内容:

红色书籍

过程:

1、学生自主阅读。

2、提出阅读要求。

3、交流读后感受。

第七课时:

教学重点:

1、进入课文情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我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过

程中的心情起伏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具体写出来

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感悟课文,体会“我们”的心情变化

(一)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二)找出“我最喜欢的部分”。

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

2、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1)做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②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强调“依然”。

 板书:

依然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③练习把“虽然……但是……”加进“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里去,进一步体会“我们”快活的心情。

(2)放风筝。

重点句子: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②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心情?

 板书:

拼命

③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3)找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①让学生分别找出这几句话,教师出示这几句话。

②学生连起来读这几句话,整体体会“我们”当时心情的变化过程。

③找出最能表现当时心情的词语。

板书:

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哭垂头丧气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④练习用上面几个词说几句话,描述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困难、麻烦时的表现。

三、拓展想象

读课文最后部分,思考“我们”找到“幸福鸟”了吗?

让学生大胆想象,能说多少说多少,不限制学生的思维。

如有时间让学生写下来。

板书设计:

10、风筝

做风筝依然

放风筝拼命

找风筝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哭垂头丧气

教学反思:

在理解“翩翩飞舞”一词时,提出“翩”字,了解字形,翩的左边是扁,右边是羽,“扁扁的羽毛飘起来会是什么样?

”学生回答“又轻又快地”。

再联系生活实际,“生活中我们用翩翩飞舞形容什么?

”学生答“蝴蝶在花园里飞舞”、“花瓣里开花托时”、“树叶离开树枝时”、“蒲公英的种子离开妈妈时”……“在孩子们眼中这什么都不像的风筝就好比是五彩斑斓的蝴蝶在翩翩飞舞,他们的心情也快活地飞扬起来了,请你轻快地读读这一段。

第八课时:

练习课

内容:

一、读词语。

二、听写词语。

三、组词。

精()希()依()斗()放()

情()西()衣()抖()访()

请()息()村()磨()房()

清()稀()树()魔()坊()

 

及时上传教案佟艳丽2010-9-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