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新题型之文言群文阅读篇解析版备战高考语文之新情境 新题型快练全国卷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5691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6新题型之文言群文阅读篇解析版备战高考语文之新情境 新题型快练全国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16新题型之文言群文阅读篇解析版备战高考语文之新情境 新题型快练全国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16新题型之文言群文阅读篇解析版备战高考语文之新情境 新题型快练全国卷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16新题型之文言群文阅读篇解析版备战高考语文之新情境 新题型快练全国卷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16新题型之文言群文阅读篇解析版备战高考语文之新情境 新题型快练全国卷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16新题型之文言群文阅读篇解析版备战高考语文之新情境 新题型快练全国卷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16新题型之文言群文阅读篇解析版备战高考语文之新情境 新题型快练全国卷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16新题型之文言群文阅读篇解析版备战高考语文之新情境 新题型快练全国卷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16新题型之文言群文阅读篇解析版备战高考语文之新情境 新题型快练全国卷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16新题型之文言群文阅读篇解析版备战高考语文之新情境 新题型快练全国卷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16新题型之文言群文阅读篇解析版备战高考语文之新情境 新题型快练全国卷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16新题型之文言群文阅读篇解析版备战高考语文之新情境 新题型快练全国卷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16新题型之文言群文阅读篇解析版备战高考语文之新情境 新题型快练全国卷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16新题型之文言群文阅读篇解析版备战高考语文之新情境 新题型快练全国卷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16新题型之文言群文阅读篇解析版备战高考语文之新情境 新题型快练全国卷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16新题型之文言群文阅读篇解析版备战高考语文之新情境 新题型快练全国卷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16新题型之文言群文阅读篇解析版备战高考语文之新情境 新题型快练全国卷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16新题型之文言群文阅读篇解析版备战高考语文之新情境 新题型快练全国卷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16新题型之文言群文阅读篇解析版备战高考语文之新情境 新题型快练全国卷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16新题型之文言群文阅读篇解析版备战高考语文之新情境 新题型快练全国卷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6新题型之文言群文阅读篇解析版备战高考语文之新情境 新题型快练全国卷版.docx

《16新题型之文言群文阅读篇解析版备战高考语文之新情境 新题型快练全国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新题型之文言群文阅读篇解析版备战高考语文之新情境 新题型快练全国卷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6新题型之文言群文阅读篇解析版备战高考语文之新情境 新题型快练全国卷版.docx

16新题型之文言群文阅读篇解析版备战高考语文之新情境新题型快练全国卷版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之“新情境•新题型”快练

16新题型之文言群文阅读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甲)

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及举进士时,学者方为四六,号时文,公已独步其间。

天圣七年,补国子监生。

是秋取解,明年省试,皆为第一人,由是名重当世。

先公平生文章擅天下,未尝以矜人。

初奉敕撰《唐书》,而《列传》则宋公祁所撰。

书成奏御,旧制惟列官最高者一人,公官高,当书。

公曰:

“宋公于传,功深而日久,岂可掩其名,夺其功?

”于是《列传》XX公。

先公平生以奖进贤材为己任。

今湖州正言孙觉为合肥主簿,未与公相识。

郡守怒之,欲捃拾以罪。

时胡侍讲在太学以属公,公为作手书与其寮佐,令保全之,遂获免。

福州处士陈烈,素不与公相识。

公闻其名,知其行义,屡荐于朝,乞赐召用,朝廷即召烈为国子监直讲。

先公天性正,不顾仇怨。

虽以此屡被谗谤,至于贬逐。

及居大位,毅然不少顾惜,尤务直道而行。

横身当事,不恤浮议。

是时,今司徒韩魏公当国,每诸公聚议,事有未可,公未尝不力争,或奏事上前,众议未合,公亦往返折难,无所顾避。

(选自《文忠集·附录二·先公事迹》,有删改)

(乙)

呜呼哀哉!

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

民有父母,国有蓍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

譬如大川乔岳,不见其运动,而功利之及于物者,盖不可以数计而周知。

今公之没也,赤子无所仰芘,朝廷无所稽疑。

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救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缄词千里,以寓一哀而已矣!

盖上以为天下恸,而下以哭其私。

鸣呼哀哉!

尚享!

(选自苏轼《祭欧阳文忠公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B.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伲

C.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D.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又称“国子学”“国学”。

B.省试,指唐宋时各州县贡士到京师、由尚书省礼部主持的考试,明清时称会试。

从文中可知,欧阳修在省试中夺得省元。

C.文忠,是欧阳修的谥号。

古代很多文学家的作品集都以谥号命名,例如《欧阳文忠公文集》《昌黎先生集》《范文正公集》。

D.尚享,也作“尚飨”,是旧时祭文结语,表示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表达对逝者的悼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文冠天下。

四六文盛行时他就独步其间;《唐书》修撰完成后,皇帝赞其为修史第一人。

B.欧阳修举贤好士。

湖州孙觉与欧阳修还未相识时,郡守欲加罪于孙觉,欧阳修亲写书信使其获免;陈烈、苏洵等亦曾得其相助。

C.欧阳修性情耿直。

韩琦主持国政时,公卿聚集议事,欧阳修都会据理力争;上朝奏事,众议不合时,他也会反复争辩,无所顾忌。

D.欧阳修德高望重。

苏轼赞其具有“大川乔岳”般的地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公平生文章擅天下,未尝以矜人。

(2)虽以此屡被谗谤,至于贬逐。

及居大位,毅然不少顾惜,尤务直道而行。

【答案】1.A2.C3.A

4.

(1)欧阳修平生写文章胜过他人,(却)从不向别人夸耀自己。

(2)(欧阳修)虽然因为这多次被谗毁诽谤,到了被贬谪放逐的地步。

等到他官居高位,仍然坚定而不稍微顾全爱惜自己,尤其追求行正直之道。

【分析】

1.“遁世”是固定搭配,译为“脱离世俗”,不能分开,“非……莫”构成双重否定句,故应在“非”前断开,据此排除B、D两项。

“匍匐”是“往”的状语,中间不能分开,后句“而”表转折,“怀禄不去”指身有公务不能前往,排除C项。

2.C.“昌黎”不是谥号,是地名。

3.A.“皇帝赞其为修史第一人”错误,选文甲中“书成奏御,旧制惟列官最高者一人,公官高,当书”这里只是说欧阳修是当时修史的人中官职最高的一人,并没有“皇帝赞其为修史第一人”相关信息。

4.

(1)“擅”独揽,胜过;“未尝”,“矜人”,向人夸耀。

(2)“以”,因为;“谗谤”,谗毁诽谤;“至于”,到了;“顾惜”,顾全爱惜;“务”追求。

【参考译文】

(甲)

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可供他读书)。

他母亲用芦苇秆在地上画写,教给他写字。

还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

以至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于读书。

等到考中进士时,求学的人才开始写四六文,号称时文,欧阳修此时已独步其中了。

天圣七年,欧阳修补任为国子监生。

这一年秋天考乡试,第二年考省试,都是第一名,因此在当时名声很响亮。

欧阳修平生写文章胜过他人,(却)从不向别人夸耀自己。

当初欧阳修奉诏撰写《唐书》,而《列传》则由宋祁所撰写。

书写完之后欧阳修上奏皇帝,当时的规定是只有编写者当中官职最高的一个人才能列上名字,欧阳修的官职高,应当写上。

欧阳修说:

“宋祁对于撰书,功劳很高而且耗时很久,怎么能掩盖掉他的名字,夺取他的功劳呢?

”于是《列传》附上了宋祁的名字。

欧阳修平生把奖励、推荐贤才当作自己的责任。

现在的湖州正言孙觉(当时)担任合肥主簿,和欧阳修并不相识。

郡守对他非常愤恨,想搜集证据治他的罪。

当时胡侍讲在太学把这件事告诉了欧阳修,欧阳修为此亲手写信交给他的下属,让(下属)保全孙觉,于是孙觉得以免罪。

福州处士陈烈,平时和欧阳修并不认识。

欧阳修听说了他的名字,知道了他的道义,多次向朝廷举荐他,请求皇上任用他,朝廷于是任命陈烈为国子监直讲。

欧阳修天性正直,不在乎仇恨埋怨。

虽然因为这多次被谗毁诽谤,到了被贬谪放逐的地步。

等到他官居高位,仍然坚定而不稍微顾全爱惜自己,尤其追求行正直之道。

亲自料理事情,不在乎没有根据的议论。

这个时候,现在的司徒韩魏公把持朝政,每当诸位大臣聚会议事时,有没有定论的事情,欧阳修都要据理力争,有时上奏到皇上面前,众人的议论不一致,欧阳修也会反复争辩,没有顾忌逃避的地方。

(乙)

悲痛啊!

先生到这世上来,已经有六十六年了。

(因为有了先生,)百姓有了父母官,国家有了可以像耆草和龟甲一样解决疑问的人;文化因而得到传授,求学的人有了老师;有德行的人有所依仗因此不会害怕,小人有所畏惧所以还有不敢做的事情。

先生就像高山大川,看不到他运动,但受他恩惠的事物,不能够用数字来衡量、不能全部地被知晓。

现在先生逝世了,有抱负的人没有了仰仗庇护的人,朝廷没有了考察疑事的人。

以前我的父亲胸怀大略隐居于世,不是先生就不能够招致到他;而那时没有才能的我,因为这样才得以跟随先生,在先生的门下受到教育。

听说先生逝世的消息,按情理应当尽力前去凭吊,但是身有公务不能前往,我也因未能仿效古人(弃官奔师丧)而感到羞愧。

只能从千里之外写信,来抒发心中的悲哀而已!

这样做是为天下苍生感到悲痛,也是我自己对先生的痛哭。

悲痛啊!

请享用祭品吧!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

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

景公患之。

晏婴乃荐田穰苴曰:

“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

穰苴曰:

“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

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

“旦日日中会于军门。

”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

贾亲戚左右送之,留饮。

日中而贾不至。

穰苴则扑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

穰苴曰:

“何后期为?

”贾谢曰:

“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

”穰苴曰:

“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监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

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召军正问曰:

“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

”对曰:

“当斩。

”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

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三军之士皆振栗。

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

穰苴曰:

“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

”问军政曰:

“驰三军法何?

”正曰:

“当斩。

”使者大惧。

穰苴曰:

“君之使不可杀之。

”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

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

三日而后勒兵。

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晋师闻之,为罢去。

燕师闻之,度水而解。

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摘编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兵谈第二)将者,上不制于天,下不制于地,中不制于人。

宽不可激而怒,清不可事以财。

夫心狂、目盲、耳聋,以三悖率人者,难矣。

(制谈第三)凡兵,制必先定。

制先定则士不乱,士不乱则刑乃明。

金鼓所指,则百人尽斗。

陷行乱陈,则千人尽斗。

覆军杀将,则万人齐刃。

天下莫能当其战矣。

(武议第八)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

去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子女,此皆盗也。

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

摘编自《尉缭子》)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

B.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

C.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

D.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下正确的一项是()

A.表和漏都是古代计时的工具,分别通过日影的角度、水位的高度来计时。

B.不佞,意思是自己没有才能,是一种用于自称的谦辞,也叫作不吝。

C.鼓是战鼓,枹是鼓槌,古代用击鼓传达军事指令,因此枹鼓可代指战事、军阵。

D.军正,是古代军中专职的执法官,因此司马穰直遇事向他询问军法细则。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穰苴有自知之明。

他虽受到晏婴和齐景公的赏识,得到提拔,但仍主动请求齐景公派出宠臣担任监军。

齐景公答应了他,派亲信庄贾随军。

B.司马穰苴体恤士卒。

对于士兵的饮食起居等各类事宣,他都亲自过问。

有伤病的士兵得到了照顾,心怀感激,也斗志昂扬地请战。

C.《尉缭子》强调战争的正义性。

司马穰苴面对已经没有战意的晋燕联军,仍执意展开进攻、乘胜追击,是《尉缭子》所反对的不义之战。

D.《尉缭子》对车事实践作出了理论总结。

结合两则材料,我们能看出古代军事家们重视治军、“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等一贯的思想。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2)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巨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

【答案】5.C6.B7.C

8.

(1)穰苴虽然是田氏的妾生的孩子,可是这人的文才能使大家归附、顺从,武略能使敌人畏惧,希望君主能任用他。

(2)杀害人家的父兄,掠夺人家的财物,奴役人家的子女,这些都是强盗的行为。

【分析】

5.“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两句属于句式工整的句子,因此在“业”后断开,故排除A、B。

“由其武议在于一人”中,“武议”译为“用兵的目的”,因此不能断开,故排除D。

6.B.“也叫作不吝”错误,“不佞”也叫作“不才”。

7.C.“是《尉缭子》所反对的不义之战”错误,《尉缭子》强调战争的正义性是指“对于被讨伐的国家,要使农民不离开他们的土地,商人不离开他们的店铺,官吏不离开他们的机关”,而司马穰苴征讨晋燕“遂取所亡封内故境”,是为了收复失地。

8.

(1)“庶孽”,妾生的孩子;“附”,归附;“威”,通“畏”,使……害怕;“试”,用,任用。

(2)“利”,掠夺;“臣”,奴役;“此皆盗也”,判断句,这些都是强盗的行为。

【参考译文】

司马穰苴,是田完的后代子孙。

齐景公时,晋国出兵攻打齐国的东阿和甄城,燕国进犯齐国黄河南岸的领上,齐国的军队都被打得大败。

齐景公为此非常忧虑。

于是晏婴就向齐景公推荐田穰苴,说:

“穰苴虽说是田家的妾生之子,可是这人的文才能使大家归服、顺从,武略能使敌人畏惧。

希望君王能试试他。

”于是齐景公召见穰苴,跟他共同议论军国大事,齐景公非常高兴,任命他做了将军,率兵去抵抗燕、晋两国的军队。

穰苴说:

“我的地位一向是卑微的,君王把我从平民中提拔起来,置于大夫之上,士兵们不会服从,百姓也不会信任,人的资望轻微,权威树立不起来,希望能派一位君王宠信、国家尊重的大臣,来做监军,才行。

”于是齐景公就答应了他的要求,派庄贾去做监军。

穰苴向景公辞行后,便和庄贾约定说:

“明天正午在营门会齐。

”(第二天)穰苴率先赶到军门,立起了计时的木表和漏壶,等待庄贾。

庄贾的亲戚朋友为他饯行,挽留他喝酒。

已经等到了正午,庄贾还没到来。

穰苴就打倒木表,摔破漏壶,进入军营,巡视营地,整饬军队,宣布了各种规章号令。

等他部署完毕,已是日幕时分,庄贾这才到来。

穰苴说:

“为什么约定了时刻还迟到?

”庄贾表示歉意地解释说:

“朋友亲戚们给我送行,所以耽搁了。

”穰苴说:

“身为将领,从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就应当忘掉自己的家庭,来到军队宣布规定号令后,就应忘掉私人的交情,擂鼓进军,战况紧急的时刻,就应当忘掉自己的生命。

如今敌人侵略已经深入国境,国内骚乱不安,战士们已在前线战场暴露,无所隐蔽,国君睡不安稳,吃不香甜,全国百姓的生命都维系在你的身上,还谈得上什么送行呢!

”于是把军法官叫来,问道:

“军法上,对约定时刻迟到的人是怎么说的?

”回答说:

“应当斩首。

”庄贾很害怕,派人飞马报告齐景公,请他搭救。

报信的人去后不久,还没来得及返回,就把庄贾斩首,向三军巡行示众,全军将士都震惊害怕。

过了好长时间,齐景公派的使者才拿着节符来赦免庄贾。

车马飞奔直入军营。

穗苴说:

“将领在军队里,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

”又问军法官说:

“驾着车马在军营里奔驰,军法上是怎么规定的?

”军法官说:

“应当斩首。

”使者异常恐惧。

穰苴说:

“国君的使者不能斩首。

”就斩了使者的仆从,砍断了左边的夹车木,杀死了左边驾车的马,向三军巡行示众。

士兵们安营扎寨,掘井立灶,饮水吃饭,探问疾病,安排医药,田穰苴都亲自过问并抚慰他们。

还把自己作为将军专用的物资粮食全部拿出来款待士兵。

自己和上兵一样平分粮食。

把体弱有病的统计出来进行特别照顾。

三天后重新整训军队,准备出战。

病弱的士兵也都要求一同奔赴战场,争先奋勇地为他战斗。

晋国军队知道了这种情况,就把军队撤回去了。

燕国军队知道了这种情况,便渡过黄河向北撤退而分散松懈,于是齐国的军队趁势追击他们,收复了所有沦陷的领土,然后率兵凯旋。

做将帅的人,必须上不受天时的限制,下不受地形的限制,中不受人为的限制。

要气量宽宏,不可因刺激而发怒;要清正廉洁,不可被金钱所诱惑。

如果任用态度轻狂,目光短浅,信息不灵的人来统帅军队,那就难于成功了。

凡是统率军队,必须预先建立各种制度。

各种制度建立了,士卒就不会混乱。

士卒不混乱,纪律就严明了。

这样,命令一经发出,成百的人都尽力战斗。

冲锋陷阵时,成千的人都尽力战斗。

歼灭敌军时,成万的人都协力作战,这样,天下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与它抗衡了。

凡是用兵,不要进攻无过的国家,不要杀害无辜的人民。

杀害人家的父兄,掠夺人家的财物,奴役人家的子女,这些都是强盗的行为。

战争的目的是平定暴乱,制止不义行为。

对于被讨伐的国家,要使农民不离开他们的土地,商人不离开他们的店铺,官吏不离开他们的机关,因为用兵的目的,只在于惩罚祸首一人,所以能不必经过流血战斗就可得到天下的拥护。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一)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上篇》)

(二)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

夫寒者利裎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之嗷嗷,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

乡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兔刑戮,除收帑污秽之罪,使备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备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威德与天下,天下集矣。

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唯恐有变。

虽有狡猾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止矣。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之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无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穷困而主弗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

自君卿以下至于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困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

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藉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中篇》)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无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穷困/而主弗收恤/

B.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无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穷困/而主弗收恤/

C.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无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穷困/而主弗收恤/

D.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官/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无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穷困/而主弗收恤/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伍,指古代的兵制,二十五人为行,五人为伍,因此以“行伍”来代指军队。

B.七庙,历代天子与诸侯为供奉祖先而设置的宗庙,“七庙隳”是指国家灭亡。

C.缟素,白色织物,古代丧服尚白,故以缟素为丧服代称,文中特指服丧期间。

D.公侯,指爵位,古代的爵位一般分为五等,公是其中的第一等,侯是第二等。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材料一中将陈涉分别与山东之国、秦王朝进行对比,揭示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王朝灭亡的原因。

B.作者在材料二中表达了国家安危取决于民的思想:

国君重视、关爱人民,则国家安定;反之,国家就会混乱危险。

C.作者在材料二中阐释了秦二世若实施仁政,狡猾之民、不轨之臣就无可趁之机的道理,表达了对秦朝覆灭的哀痛之情。

D.作者在材料一二中都对陈涉虽然身份低微却得到天下人的拥护和响应,最终使强大的秦国走向灭亡的史实进行了分析。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2)发仓廪,散财币,以振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

【答案】9.B10.B11.C

12.(l)然而秦凭借着它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招致八州来归,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2)打开仓库,散发财物,以赈济处境艰难窘迫的士人;减轻赋税,减少劳役,来帮助解除百姓的急困。

【解析】

9.本题中,“坏宗庙与民”,“宗庙与民”是“坏”的宾语,后面断开,排除AC;“吏弗能纪”,“吏”是本句的主语,应归于本句,前面断开,排除D。

10.B.“历代天子与诸侯为供奉祖先而设置的宗庙”错误。

七庙是历代帝王所作所为逐渐形成的。

约到汉朝定型,即帝王设七庙供奉祖先,太祖庙位居正中,其左右各为三昭三穆。

所以,后世以“七庙”作为王朝的代称。

11.C.“表达了对秦朝覆灭的哀痛之情”错误。

根据“虽有狡猾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止矣”“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之以无道”可知,材料二意在表达对秦二世不行仁政的惋惜。

12.得分点:

(1)“区区”,小小的;“致”,达到;“序”,使动用法,使其排列座次;“朝”,使动用法,使……朝拜。

(2)“发”,打开;“振”,通“赈”,赈济;“佐”,帮助,辅佐。

【参考译文】

(一)

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

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普通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如影随形地跟着。

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况且那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是保持原来的样子。

陈涉的地位,没有尊贵于齐国、楚国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宋国、卫国、中山的国君;锄头木棍,也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法,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

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这是为什么呢?

假使拿东方诸侯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

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之后把天下作为家业,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

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二)

当今秦二世登上王位,普天之下没有人不伸长脖子盼着看一看他的政策。

受冻的人穿上粗布短袄就觉得很好,挨饿的人吃上糟糠也觉得香甜。

天下苦苦哀叫的百姓,正是新皇帝执政才能的表现。

这就是说劳苦人民容易接受仁政。

如果二世有一般君主的德行,任用忠贞贤能的人,君臣一心,为天下的苦难而忧心,丧服期间就改正先帝的过失,割地分民,封赏功臣的后代,封国立君,对天下的贤士以礼相待,把牢狱里的犯人放出来,免去刑戮,废除没收犯罪者妻子儿女为官家奴婢之类的杂乱刑罚,让被判刑的人各自返回家乡。

打开仓库,散发钱财,以赈济孤独穷困的士人;减轻赋税,减少劳役,帮助百姓解除急困;简化法律,减少刑罚,给犯罪人以把握以后的机会,使天下的人都能自新,改变节操,修养品行,各自谨慎对待自身;满足万民的愿望,以威信仁德对待天下人,天下人就归附了。

如果天下到处都欢欢喜喜安居乐业,唯恐发生变乱,那么即使有奸诈不轨的人,而民众没有背叛主上之心,图谋不轨的臣子也就无法掩饰他的奸诈,暴乱的阴谋就可以被阻止了。

二世不实行这种办法,比始皇更加暴虐无道,破坏宗庙,残害百姓,重新修建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