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教学思想.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64422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2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尝试教学思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尝试教学思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尝试教学思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尝试教学思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尝试教学思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尝试教学思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尝试教学思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尝试教学思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尝试教学思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尝试教学思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尝试教学思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尝试教学思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尝试教学思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尝试教学思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尝试教学思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尝试教学思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尝试教学思想.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尝试教学思想.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尝试教学思想.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尝试教学思想.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尝试教学思想.docx

《尝试教学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尝试教学思想.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尝试教学思想.docx

尝试教学思想

一、课堂教学的特色

我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体现尝试教学思想

,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练习为主表现的特色可归纳成“三字十二条”。

“三字”:

趣、实、活

1、“趣”——上课首先要上得有趣。

学生主动参与是他们的自主行为,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无动于衷,就不可能主动,参与也就变成一句空话。

根据儿童心理特点,上课有趣,才能使儿童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全神贯注,积极参与。

我经常说的一句话:

“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使学生喜欢学数学”。

上课上得有趣,不仅要追求形式上的趣味化,更重要的要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

2、“实”——上课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学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

加强“双基”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精华,在任何时期都不能丢。

纵观建国后50多年数学教育发展史,什么时候削弱“双基”,教学质量就下降,什么时候加强“双基”,教学质量就提高。

目前,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水平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加强“双基”是宝贵的经验。

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把加强“双基”同发展创新思维结合起来。

不能追求形式,光图表面上的热热闹闹,以致造成“华而不实”

3、“活”——课堂气氛要活,学生思维要活跃。

学生思维活跃程度,是衡量学生是否主动参与的标志。

满堂灌的课堂教学,肯定是死气沉沉,活不起来的。

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各种感观参与,多动手,多动口,充份让学生自主活动,课堂就活起来了。

“趣、实、活”这三方面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

其中“趣”是手段,“实”是目的,“活”是提高。

所以,“趣”是手段,不是目的,“实”才是课堂教学的根本,有趣是为了实在,不能舍本求末。

停留在“实”还不行,还必须提高到活跃学生的思维,把打好基础同追求创新结合起来,所谓要“务实求新”,夯实基础,才能创新。

“趣、实、活”三方面是互相促进的,有趣,才能做到实在,才能激活思维;学生获得知识,取得成功,反过来又能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上课做到“趣、实、活”,是一个很高的境界,必须把愉快教育同严格训练相结合,把加强双基同发展思维相结合。

要处理好各种关系,掌握分寸,控制火候。

“趣、实、活”是课堂教学高水平的目标,达到这“三字”境界,必须要做到以下十二条建议。

第一条,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

上课一开始,立即导入新课,及早出示课题。

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

课题出示后,教师简要提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

也可启发学生自己说“看到这个课题,谁来先说说,这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

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主动参与。

从教育心理学方面看,儿童有了注意方向,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在些教师上课先来一大段的复习、铺垫,直到把新课讲完,才出示课题。

这样上课,学生一开始就懵住了,教师讲了半天,学生还不知道这堂课学什么,怎能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呢。

第二条,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

课题出示后,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应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

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

过去也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只是在教师讲完新课以后,大约在第30分钟,再让学生翻开课本看一看。

“今天讲的都在这一页,请大家看看”。

到这时,教师已经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已经没有兴趣再看了。

这种“马后炮”式的自学课本仅是形式而已,学生并没有做到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要成为学生主动的要求,最好先提出尝试问题,用尝试题引路自学课本,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

自学后应该及时检查,及时评价,让学生讲讲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你从课本中看懂了什么?

还有哪能些不懂的地方?

还有什么问题?

第三条,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办法,是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受到教师和同学的表扬。

我的信条是:

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使学生喜欢学数学;要使学生喜欢学数学,要千方百计地去表扬学生。

在教学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安排游戏、竞赛、抢答、猜谜等。

创设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才能活跃课堂气氛。

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互尊、互爱的关系,课堂教学气氛是愉快、和谐、民主的,这样才能使学生敢于尝试,主动参与。

第四条,先让学生尝试。

鼓励创新精神。

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这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办法。

传统教学模式大都是教师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了,然后学生照着教师讲的去练,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学生尝试的过程,也是主动参与的过程。

让学生先尝试,不受教师讲解的束缚,可以尝试出各种结果,这就为学生留有创新的空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创新能力是新世纪人才最核心的素质。

第五条,强调主动参与,摆正主体地位。

只提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不够的。

参与有两种:

一种是被动参与,教师设框框,学生来参与;一种是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主动积极地参与。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要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

过去对学生的限制太多,不能说,不能笑,不能动,这个不准,那个不行,把学生的手脚都捆绑起来,学生如何主动参与?

课堂上应允许学生抢答,允许提出问题,主动上黑板板演,可以走出座位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总之,要把学生当成平等的活生生的人,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才能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但是自主不等到于放纵,不是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能放弃教师的指导作用。

第六条,允许学生提问,发展学生思维

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表现,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

首先要给他们提问的机会,并鼓励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养成不懂就问的勇气和习惯。

一堂课可以有几次让学生提问的机会。

自学课本后,教师让学生提问,“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

教师讲解后和全课结束前,也可让学生提问,“这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教师要耐心听取和解答学生的问题,有些问题可以大家讨论,由学生自己回答。

有些问题,可留到课后指导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包括上网)解决。

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也可能幼稚可笑,教师千万不能讽刺嘲笑。

否则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后他们就不再举手了。

一堂课如果只有教师问学生,没有学生问教师,不是一堂好课。

教学、教学、教学生学;

学问、学问、引学生问。

第七条,组织学生讨论,增强合作意识。

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意见,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

组织学生讨论,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能改变教师一言堂,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各自发表意见,,互相取长补短,可以增强合作意识。

关心自己也要关心他人,把自我置身于班级集体之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也是现代化社会所必须的交往能力,

“学生讨论不起来,启而不发”,这是开始时都会遇到的问题。

学生参与讨论的能力和大胆发表意见的习惯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起始多采用同桌二人议论的办法;以后可采用全班讨论,听别人发表意见,再互相复述一遍;然后再试着分组讨论,分组人数不要太多,一般2-4人为宜。

要留有充裕时间让学生讨论,不要走过场。

有不同意见,可以争论,让学生畅所欲言。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说错了,也要设法让学生体面地坐下。

第八条,控制教师讲话,多留练习时间。

现在上课最大的弊病,就是教师讲话太多,嘴巴象决了口的黄河关不住。

整堂课只听见教师的声音,直到学生做课堂作业时,教师还要唠叨,一会儿说要注意什么,一会儿说不要做错,不让学生安静一会儿。

教师讲话太多,势必占用学生练习时间,当堂做不完只能留到课后去做,这是目前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始终降不下来的原因之一。

针对这个弊病,要控制教师讲话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这样可以留30分钟时间让学生活动。

教师讲话太多,并不能提高教学效率,反而会使学生大厌烦。

学生课堂纪律涣散的时候,正是教师讲话时间太长的时候。

只有从教师讲话那里省下时间,才能多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

练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只有通过练习,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手过一遍”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一堂课一定要保证练习时间。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手过一遍

第九条,及时反馈矫正,练习当堂订正。

学生掌握知识的信息,要及时反馈,及时纠正。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学生当堂练习,当堂校对,当堂订正,这种学习方式进步快。

也是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过重负担,必须增加课内练习,并做到四个当堂:

当堂完成、当堂校对、当堂订正、当堂解决。

如果课内把大部份的作业都完成了,课外的作业就减少了,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我对课堂练习的要求,概括成一段顺口溜:

“先练后讲,练在当堂;边练边讲,订正在当堂”。

第十条,加强动手操作,运用现代手段。

新世纪的课堂教学要尽可能采用新技术,使教学手段现代化和多样化。

教学手段主要有教具、学具、电教手段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等。

教师有教具。

学生有学具,为学生提供数学模型,使其产生丰富的感性认识,特别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学具。

学生能够一边操作,一边学习,这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表现。

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是按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三个阶段发展的。

因此,儿童最初学习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时,必须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从动作感知到建立表象,再概括上升为理性认识。

电教手段和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手段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必将广泛应用,同时,电子计算器也将引入小学数学课堂。

但是运用时要掌握一个“度”,教学手段只能是辅助手段,不要喧宾夺主。

第十一条,内容不要太多,把握教学节奏。

过去,一般的课堂教学有三大弊病:

“内容太多,起步太快,要求太高”,造成学生负担过重,教学效率低。

有些课的形式一个接一个,花样很多,表面看上去热热闹闹,事实上是“刀光剑影一闪而过,倾盆大雨一泻而光”。

在学生头脑中并没有留下多少东西。

我的观点是“内容要少一点,学得要好一点。

”“马马虎虎做十道题,不如认认真真做一道题”。

“马马虎虎做十道题,不如认认真真做一道题”

“大运动量、快节奏”的做法并不适合儿童,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不能成立的。

根据儿童心理特点,还是应该强调“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的办法。

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不能太多,贪多不消化,起步不要太快,使全体学生都能跟上,遵照课程标准要求不能随意拔高。

第十二条,实施分层教学,注意因材施教。

班级授课制始终会带来一个问题,“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怎么办”。

过去没有正视这个问题,教学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办法,使学困生跟不上,经常挨批评,造成大批的失败者。

学生存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情况,实施分层教学,这是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有效办法。

分层教学包括目标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等,其中主要是练习分层。

优秀生多做一点,难度适当高一些;学困生少做一点,难度适当低上些。

这样,使优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做到“培优辅困”,使全体学生都能学好。

以上十二条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新的课堂教学系统。

这“三字十二条”所体现的教育理念,同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

达到“三字十二条”是课堂教学的很高境界,我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第二篇我的教育观

 

我对尝试教学进行长达40多年的实验研究,形成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理念:

 

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学生能在尝试中成功

 

根据这个教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建立了尝试教学理论,这一教学理论的架构为:

以“先让学生试一试”为指导思想,

以“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为理论核心,

以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为理论支撑,

以“先练后讲”为操作模式,

以全国范围3000万学生为实验基础,

以长达20多年的实验为实践检验。

我们先用简明的形式介绍“尝试教学理论概要”,使大家能从整体上了解轮廓,然后再按专题分别介绍。

 

尝试教学理论概要

 

明确一个观点:

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

理解两个特征:

先试后导,先练后讲

培养三种精神:

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

促进四个有利:

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智力发展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

有利于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

提高教师素质

掌握五种操作模式:

一种基本式(七步教学程序)加上四种变式(调换式、增添式、结合式、超前式)

运用六条教学原则:

尝试指导原则准备铺垫原则

即时矫正原则合作互助原则

问题新颖原则民主和谐原则

重视七个达到尝试成功的因素:

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的情意作用

课本的示范作用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

旧知识的迁移作用

一、“尝试”的重要意义

 

“尝试”两字似乎是很普通的字眼,但它却蕴含着博大精深、不可估量的内涵和价值。

客观存在蕴含着极为丰富深刻的哲理,透发出无穷无尽的教育价值。

解读尝试教学理论,应该先从“尝试”说起

“尝试”两字似乎是很普通的字眼,但它却蕴含着博大精深、不可估量的内涵和价值。

它蕴含着极为丰富深刻的哲理,透发出无穷无尽的教育价值。

我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酝酿思考,到80年代正式启动教学实验,对尝试教学进行了长达40余年的研究与实践,越来越感受到“尝试”的深奥。

查阅中国流行的语言辞典,我们就会看到它们对“尝”、“试”、“尝试”的注解所占篇幅较大。

考证涉及到许多古代经典论著,诸如《论语》、《孟子》、《庄子》、《荀子》等。

《康熙字典》中说,尝——试也;《辞源》中说,尝——试探;《辞海》中说,尝——试。

如尝试。

《左传·襄公十八年》:

“诸侯方睦于晋,臣请尝之,若何?

”杜预注:

“尝,试其难易也。

”看来杜预对“尝”的注解是十分贴切的。

按现代人的理解,尝试是一个复合词,由“尝”和“试”两个字组成。

“尝”乃探测问题的难易;“试”乃探测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有效性。

这两个字合在一起为“尝试”,所以尝试乃是对问题的一种探测活动,其目的是获得关于问题的难易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有效性的信息,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小学语文有一篇课文叫《小马过河》,把尝试的含义诠释的非常清楚:

这篇课文,叙述了一匹小马要过河,老牛对它说水很浅,能淌过去。

松鼠对它说:

水很深,会淹死你的。

弄的小马没了主意,回去问妈妈。

妈妈对它说:

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小马听了妈妈的话,果然去试了试,原来河水既不象老牛说得那样浅,也不象松鼠说的那样深。

这篇课文,通过童话揭示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条重要规律:

认识来自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同时,它也说明,“试一试”是学习的基本形式。

因此这篇课文把尝试的含义诠释的具体形象,淋漓尽致。

对于尝试,邓小平高度概括成一句通俗易懂的话:

“摸着石头过河”,意思是,要知道河的深浅,不要站在岸上看,要亲自去尝试,摸着石头过河。

正是这句话,他带领全国人民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摸着石头过河

 

从社会发展史来看,尝试,促进了人类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类人猿为了生存,尝试站立起来,这是其进化成人的关键一步,远古人通过不断尝试逐渐学会钻木取火、打猎捕鱼、制造工具,使人类本身获得了发展。

由于人类不断尝试,才有千千万万的创造发明,造就了丰富多彩的现代文明。

每一次社会变革都是一次尝试。

毛泽东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尝试思想,创立井岗山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建立统一战线,直至取得革命胜利都是伟大的尝试。

邓小平同志是一位大无畏的尝试者,他的名言“摸着石头过河”就是要求大家敢于尝试,他的创建经济特区、“一国两制”等创举都是震惊世界的成功尝试。

江泽民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的革命实践时,根据新时期的新问题和新任务,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也是划时代的尝试。

由于人类不断尝试改革,才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尝试是人类学习的基本形式,真正的学习都是带有个人意义的尝试学习。

 

“尝试是创造的前提,尝试是成功的阶梯”这两句话,是简单朴素的真理,为世人所公认。

充分说明了尝试的重要意义。

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创造无不都是从尝试开始。

“发明大王”爱迪生是最好的例子。

美国科学家爱迪生(1847-1931)被人称为“发明大王”,他不仅发明了电灯,还发明了电唱机、蓄电池、发电机、电影机等等,他一生中共有2000项大大小小的发明,平均每5天就有一项发明。

这些发明,深刻地改变和影响了人类的生活,爱迪生对人类文明所作出的贡献,是难以估量的。

为了发明电灯,关键在于找到一种合适的材料,做电灯泡中的灯丝,爱迪生尝试用了1600多种材料做试验。

有的材料反复试验多次,这1600多种材料一共试验了多少次,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

爱迪生已经达到了“发疯”的程度,连自己头发、老人的胡子、棉线、竹子都拿来试验。

从爱迪生搞发明的故事中,充分证明了一条真理:

尝试是创造的前提,没有尝试就没有发明创造。

同时还证明,除尝试精神外,惊人的自学能力和顽强的意志力量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尝试是成功的阶梯”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要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一定要从尝试开始。

毛泽东没有进过军事学院,他却成为伟大的军事家,他靠的是尝试,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魏书生没有进过师范学院,他却成为当代著名特级教师和教学改革家,他靠的是尝试,在教学中学习教学;美国的比尔·盖茨连大学都没有读完,他却靠高科技成为世界首富,他靠的是尝试,在经营中学习经营……

国内、国外许多企业家成功的范例都能证明“尝试是成功的阶梯”。

所以有人说:

 

在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上,什么样的奇迹都会发生,问题在于你是否敢去尝试!

 

尝试必须大胆,有时需要冒险。

如果不去尝试,机会只能是零,试一试就会有50%的成功机会。

世界上聪明的人很多,胆大的人却太少,主要是不敢去尝试。

所以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都重视尝试,美国人最喜欢说的一句话:

“Letmetry”(让我试)。

综上分析,使学生从小学会尝试,培养他们的尝试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二、尝试教学的实质与特征

“尝试”既然这么重要,为什么不把尝试思想引进教学活动中来。

尝试教学活动有其鲜明的特征,概括成两句话就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

尝试既然这么重要,为什么不把尝试思想引进到教学活动中来。

正由于这个想法,才引发出我40多年的尝试教学实验研究。

尝试教学的最初做法,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不要讲解,而是大胆地让学生先试一试,做对了很好,做错了也无妨,学生尝试后,教师根据学生在尝试中存在的问题再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1、尝试教学的实质

以后经过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不断总结提高,对尝试教学进行界定,我把尝试教学的实质表述为:

尝试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是先由教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再做练习。

而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和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尝试练习去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练习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在现代的教学条件下,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一定的教学条件,可使学生的尝试活动取得成功。

2、尝试活动构成三要素

人的尝试活动至少应由三个要素构成:

(1)、尝试活动的主体,指进行尝试活动的人,这是首先必须的条件;

(2)、尝试问题,既然尝试是一种针对性的活动,那么尝试问题也就应成为尝试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

(3)、探测活动,它是联系主体和问题的纽带,也就是尝试主体解决问题的过程。

3、尝试活动的三种形式

现实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尝试,一般有三种:

生活中的尝试、科学研究中的尝试、教学中的尝试。

(1)、生活中的尝试是指学走路、骑车、穿衣服、拿筷子等,一般是属于技巧性的;

(2)、科学研究中的尝试是有目标的实验,一般是属于发现性和创造性的;

(3)、教学中的尝试是指学校中的尝试教学,一般是指学习知识性的。

4、尝试教学活动的特点

根据上述分析,尝试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尝试活动。

它既是尝试活动又是教学活动。

这种尝试活动具有三个特点:

(1)、通过学生尝试活动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尝试目标非常明确;

(2)、学生尝试活动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它是一种有指导的尝试;

(3)、尝试形式主要是解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提出的尝试问题。

我们必须分清不同性质的尝试活动,了解不同性质尝试活动的特点。

为下面讨论“尝试成功”观点找到立足点。

生活中的尝试、科学研究中的尝试,一般在开始都可能失败;而教学中的尝试,由于有教师的指导,尝试任务又比较明确和单一,因此学生的尝试活动能得到成功。

5、尝试教学的特征

尝试教学活动有其鲜明的特征,归纳成两句话:

 

先试后导先练后讲

 

“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其实也就是“先学后教”。

传统教学的特征一般是“先教后学先讲后练”,这是注入式教学的特征。

上课先由教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都听懂了,然后学生再做练习,把教师讲解的内容巩固消化。

尝试教学与传统教学截然相反。

传统教学  尝试教学

先教后学    先学后教(先试后导)

先讲后练    先练后讲

虽只是前后顺序调换一下,可这是教育思想的巨大变化,是传统教育观向现代教育观的转变。

前者强调教师的主宰,是接受性教学;后者强调学生的主体,是尝试性学习,也是自主性学习

一前一后,谁前谁后,不是简单的次序、座次问题,,它代表了一种教育观。

这是两种世界观、两种教育思想的分歧所在。

中国古代《礼记·大学》中有一句话:

“物有本末,事先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说明先后的问题乃是反映我们是不是遵循某种规律办事的标志。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原来先起名为陶知行,后来他认识到“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也就是先行后知,先有实践,后有认识,而不是认识在实践的面前。

所以先行后知,还是先知后行不仅是简单的先后的顺序问题,而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所在。

所以教育家陶先生,后来决心改名:

陶知行→陶行知

三、解读“先试后导、先练后讲”

从“先讲后练”到“先练后讲”会引起教学过程中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正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主要教育理念。

“先练后讲”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

先试后导,就是让学生先尝试,然后教师再指导。

学生的尝试,主要是通过练习,教师的指导,主要是通过讲解。

所以“先试后导”与“先练后讲”实质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这里所指的练习,不是一般的练习,而是尝试练习。

“先试后导,先练后讲”这两句话,可以合并成一句话,就是“先练后讲”以下重点解读“先练后讲”这句话。

 

1、从先讲后练到先练后讲会引起教学过程中的深刻变化。

(1)、学生的地位变了,从被动地位转化为主体地位。

在先讲后练的模式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听讲

教师问,学生答→学生被动应答

教师出题,学生做题→学生被动应付

为什么“以学生为主”“以学生为主体”已经提了几十年了,可是到现在许多课堂上学生还是“主”不起来,究其原因,毛病主要出在“先讲后练”的模式上,“先讲后练”的模式已经把学生定位在被动的位置上,学生是无法“主”起来。

如果把“先讲后练”改为“先练后讲”,情况就不同了。

一上课让学生先练,就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上。

提出尝试问题后,学生主动去思考,想一想自己能不能做出来,遇到困难,会主动去自学课本,主动向同学请教,做完尝试题后,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就会主动进行讨论,主动听教师讲解,指点迷津,听教师讲解已成为学生的主动要求。

所以“先练后讲”的尝试教学模式,才能真正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

(2)、教师的角色变了,从主宰者转化为引导者。

在先讲后练的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