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真题训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6541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9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真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真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真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真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真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真题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真题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真题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真题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真题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真题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真题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真题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真题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真题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真题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真题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真题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真题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真题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真题训练.docx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真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真题训练.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真题训练.docx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一生活与消费真题训练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一生活与消费真题训练

考点一货币

1.(xx·福建卷)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当一国的通货膨胀率持续以两位数的水平变化时,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B.百姓的储蓄意愿明显降低

C.生产者投资欲望减弱D.工薪阶层处于有利的地位

解析:

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价格上涨会导致居民购买力下降,消费水平降低,特别是对于收入较低的工薪阶层不利,所以A、D两项错误。

物价上涨意味着投资者获利增加,从而引起投资者增加投资,扩大规模,因此C项说法不正确。

通货膨胀会导致居民存款贬值,利益受损,从而引起居民储蓄意愿下降,所以选B项。

答案:

B

2.(xx·安徽卷)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20万亿元,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4万亿元。

假如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今年商品价格总额为30万亿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理论上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  )

A.5万亿元B.6万亿元

C.7.5万亿元D.10万亿元

解析:

首先根据货币流通规律,计算某国去年的货币流通速度:

20/4=5(次)。

其次,在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情况下,计算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30/5=6(万亿元)。

答案:

B

3.(xx·新课标全国卷Ⅰ)2015年3月6日,美元指数收盘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4164点;3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前一交易日又贬值30个基点。

美元持续升值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其中积极的方面在于(  )

①扩大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增加出口 ②提升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 ③抑制中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从而增加国内储蓄 ④优化中国对外投资结构,加快“走出去”步伐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美元升值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人民币贬值,可以降低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美元价格,从而提高我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①符合要求。

中国的外汇储备结构以美元为主,美元升值可以提升我国外汇储备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②符合要求。

③中的“抑制中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不符合题目“积极方面”的要求。

人民币贬值不利于我国对外投资,④不选。

答案:

A

4.(xx·广东卷)王某正在美国留学,拟购买一台手提电脑,用美元现金或国内银行发行的信用卡结算。

如使用信用卡,国内银行按消费时的汇率自动将美元折算为人民币结算。

现预期人民币持续升值,假设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王某的理性决策是(  )

A.即期购买,用信用卡结算

B.即期购买,用美元现金结算

C.延期购买,用信用卡结算

D.延期购买,用美元现金结算

解析:

本题考查汇率、信用卡等知识。

在预期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用一定数量的人民币能换取更多的美元,而用信用卡结算更能延长还款的时间。

延期购买并用信用卡结算,花费会更少些。

故C项最符合题意。

答案:

C

5.(xx·山东卷)近年来,在我国与越南、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的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的业务量不断上升,从xx年的0.51万亿元上升到xx年的6.55万亿元。

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有助于(  )

A.我国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B.发挥人民币的贮藏手段职能

C.我国外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D.增强人民币国际市场购买力

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汇率的有关知识。

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作为结算工具,不必兑换成他国货币,这有助于我国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因此选A项。

材料体现的是人民币的世界货币职能,所以B项错误。

C、D两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

A

6.(xx·新课标全国卷Ⅱ)劳动价值论认为,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在货币产生以后,下列关于价格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流通中商品价格的高低是由流通中货币的多少决定的

②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③价格是商品使用价值在量上的反映,使用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④价格是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价格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识记和理解知识的能力。

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它表示的是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

②④正确,故选D项。

价值决定价格,流通中商品的价格的高低是由商品价值量的多少决定的,价格是商品价值在量上的反映,使用价值大不一定价格高。

故①③错误,排除。

答案:

D

7.(xx·江苏卷)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下列选项中,使我国货币需求量增加的因素有(  )

①人民币流通速度下降 ②信用卡的广泛使用 ③人民币境外流通规模扩大 ④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货币流通公式的理解能力。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①正确;人民币境外流通规模扩大也增加了货币需求量,③当选;信用卡的广泛使用会减少现金的使用,②不符合题意;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与货币流通量大小无直接联系,排除④。

故B项正确。

答案:

B

8.(xx·山东卷)下表所示为xx年和xx年部分国家货币对美元的年平均汇率。

根据表中数据,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与xx年相比,xx年(  )

单位:

1美元合本币数

    年份

货币    

xx年

xx年

美元

1.00

1.00

人民币

8.19

6.31

英镑

0.55

0.63

A.人民币相对于美元贬值

B.英国企业进口美国商品成本增加

D.中国商品出口美国更具价格优势

解析:

本题考查汇率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表格中xx年1美元兑换8.19元人民币和0.55英镑,而xx年1美元兑换6.31元人民币和0.63英镑。

与xx年相比,xx年相同数量的美元兑换的人民币数量减少,而兑换英镑的数量增加,故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升值、英镑相对于美元贬值。

故A、C两项错误。

人民币升值使中国商品价格优势消失,不利于商品出口,故D项错误。

在英镑贬值状况下,进口美国商品需要花更多的钱,所以英国企业进口美国商品成本增加,故选B项。

答案:

B

9.(xx·天津卷)根据下图判断xx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动的趋势,并据此推断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人民币升值 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B.人民币升值 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

C.人民币贬值 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

D.人民币贬值 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解析:

本题考查汇率、人民币币值变化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读图可知,从xx年1月到xx年4月人民币呈贬值态势,排除A、B两项。

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而不利于进口,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

D

10.(xx·海南卷)在现代经济运行中,货币发挥着重要作用。

xx年某国国民经济总体上是平衡的。

假设xx年该国待售商品量增加14%,货币流通速度提高5%,物价水平上涨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民经济要保持平衡,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应(  )

A.减少11.8%B.增加11.8%

C.减少16.2%D.增加16.2%

解析:

本题考查对货币流通规律的理解,旨在考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假定xx年待售商品量、货币流通速度和物价水平均为1,xx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1,则xx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1+14%)×(1+3%)÷(1+5%)≈1.118。

1.118-1=0.118。

要保持国民经济平衡,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应比上一年增加11.8%,故该题选B项。

答案:

B

11.(xx·浙江卷)2013年1月4日100美元兑人民币628.97元,到5月9日跌至619.25元。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这一变化会使(  )

A.我国居民降低对美国商品的需求

B.我国居民更多地选择去美国旅游

C.我国企业增加对美国的商品出口

D.我国企业减少对美国的投资

解析:

本题考查汇率知识。

解题关键要明确人民币汇率升降的利与弊。

由材料知,美元汇率下降,人民币汇率上升。

人民币汇率上升,有利于我国居民在国外用相同的人民币购买到更多的商品或服务,有利于我国居民到国外投资、旅游、购物、求学,B项与题意相符,应选。

A项与题意不符,人民币汇率上升有利于增加我国居民对美国商品的需求;C项与题意不符,人民币汇率上升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D项与题意不符,人民币汇率上升有利于增加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

答案:

B

考点二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12.(xx·江苏卷)在供需平衡的某商品市场上,假设政府基于某种目标,决定对该商品实施价格上限管制政策,其他条件不变。

下图(P1表示政策实施前价格,P2表示政策实施后价格)中能反映该政策实施后价格变动的是(  )

解析:

s为供给曲线,d为需求曲线。

假设国家对该商品实施价格上限管制政策,该商品需求会增加,供给减少,B项中曲线走势符合题意。

A、D两项说明该商品价格上升,与题意不符。

C项中P1到P2的移动,说明该商品供过于求,与题中供需平衡的条件不符。

答案:

B

13.(xx·新课标全国卷Ⅱ)在我国,煤炭是电力生产的主要原料。

煤炭价格从xx年约850元/吨大幅下降到xx年底的约500元/吨,有人据此建议下调电力价格。

能支持其建议的恰当理由是(  )

A.电力产能过剩,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

B.电力是生产生活必需品,低价有利于社会稳定

C.电力价格与其生产成本的变化方向应当一致

D.电力与煤炭是互补品,二者价格变化方向应当一致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的有关知识。

煤炭价格下降,从而使电力成本降低,按照价值决定价格的原理,电力价格应该下降,C项正确且符合题意。

电力的供求状况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项;B项观点不符合题意;电力与煤炭并非互补品,D项观点错误。

答案:

C

14.(xx·北京卷)某篮球俱乐部新赛季球票销售价格表

 

球票位置

关键场次单价

一般场次单价

套票价格(含全部20场)

VIP区(1~5排)

500

400

7000

普通区(6~20排)

300

200

3000

对上表理解正确的是(  )

①VIP区供给更有限,需求更旺盛,因此单价高于普通区 ②关键场次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大,因此单价高于一般场次 ③套票折算的单场平均价格低于各场次单价,有利于提高球票销售的总收入 ④不同位置的球票是替代品,降低普通区球票的价格将会增加VIP区球票的销售量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价格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图表表明VIP区的价格高于普通区,这是因为VIP区供给有限,而需求旺盛,人们争相购买,导致价格上升,①符合题意;套票的单场平均价格低于各场次单价,因此能够吸引人们购买,进而增加总体收入,③符合题意;②错误,关键场次价格高,原因在于其需求多;④错误,降低普通区球票的价格,会减少VIP区球票的销售量。

答案:

A

15.(xx·浙江卷)受禽流感影响,去年活鸡和鸡蛋价格持续下跌,养鸡户纷纷压缩产量。

今年三月份以来,鸡蛋价格不断走高,小张做出扩大养鸡规模的决定。

这表明(  )

A.商品的价值总是围绕价格波动

B.利益最大化是生产的根本目的

C.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D.企业生产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好

解析:

本题考查价格与供求的关系问题,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而不是价值围绕价格波动,A项错误,排除;B项与题意不相符;D项观点明显错误。

“受禽流感影响,去年活鸡和鸡蛋价格持续下降”说明供求影响价格,“去年活鸡和鸡蛋价格持续下降,养鸡户纷纷压缩产量”“今年三月份以来,鸡蛋价格不断走高,小张作出扩大养鸡规模的决定”说明价格影响供求,C项正确。

答案:

C

16.(xx·新课标全国卷Ⅰ)xx年,某县农民种植的土豆产量大增,但市场没有相应扩大,农民不得不低价销售,收入不增反降。

下图的①②③④中,能够反映这种“丰产不丰收”经济现象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本题考查供给、需求、价格之间的关系。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表达的供给、需求、价格之间的先后变动关系。

由题意可知,土豆供给量是由少变多,需求量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跟不上供给量的增加幅度,农民竞相降价出售,②表示土豆供给增加,需求增加幅度慢于供给量的增加幅度,价格下降,②符合题意;①表示土豆供给量是呈减少趋势。

不符合题意;③表示随着土豆供给量的增加,价格上升,不符合题意;④表示土豆供给量减少,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不符合题意。

故应选B项。

答案:

B

17.(xx·福建卷)xx年3月以来,我国一些地方相继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家禽业受到很大冲击,禽类市场疲软。

对此,政府采取了种禽生产补贴和定点保护收购等政策。

政府制定这些政策基于的传导预期是(  )

A.需求迅速增加→互补品价格上涨→供给增加→市场活跃

B.需求迅速下降→市场失衡→替代品价格下降→市场均衡

C.价格迅速上涨→需求迅速增加→供给短缺→价高伤民

D.价格迅速下降→行业严重亏损→供给减少→价高伤民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知识,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要求。

题干要求是“政府制定这些政策基于的传导预期”,由此结合材料中出现人感染禽流感病例,禽类市场疲软,家禽价格会迅速下降,由此导致该行业严重亏损,这样会影响其生产,致使供给减少,由于供求影响价格,供给减少会导致禽流感过后价格迅速升高,价格升高会影响消费,故本题应选D项;A项中的“需求迅速增加”、C项中的“价格迅速上涨”均与禽类市场疲软不符,故均不能入选;B项中的“替代品价格下降”表述错误,在禽类市场疲软情况下,人们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因此其替代品的价格会升高,故不选B项。

答案:

D

考点三  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18.(xx·新课标全国卷Ⅰ)某公司准备在甲乙两种复印机中选购一台,甲复印机的购置成本为22000元,乙为18000元;甲的专用耗材每年消耗量不及乙的50%。

该公司最终购买了甲复印机。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选择的理由是(  )

A.甲乙是替代品,甲的耗材消耗量低于乙

B.甲与其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耗材成本低于乙的购置成本

C.甲与乙的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购置成本低于乙的耗材成本

D.甲乙是替代品,甲多耗费的购置成本低于甲节约的耗材成本

解析:

甲乙复印机功能相同,互为替代品,消费者只需购买其中之一即可。

甲乙复印机优劣比较如下:

优势

劣势

权衡利弊

“专用耗材”的消耗量低

价格高

甲的价格劣势为一次性,其优势会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体现出来,优势大于劣势

耗材量高

价格低

可见,D项内容正确说明了“购买了甲复印机”的原因;A项中的“消耗量低”没有全面说明公司选择甲的原因,不选;“甲的耗材成本”与“乙的购置成本”没有可比性,B项不选;甲与乙的耗材没有直接关系,不构成互补关系,C项不正确。

答案:

D

19.

(xx·四川卷)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下列与上图所反映的信息相符的是(  )

A.卷烟税率上调,导致卷烟价格和购买量的变动

B.原油价格下跌,导致汽油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动

C.银行利率下调,导致棉花价格和种植量的变动

D.汽油价格上涨,导致天然气价格和销量的变动

解析:

图像中的曲线D为需求曲线,曲线S为供给曲线。

图像表示的函数关系为:

某商品价格上涨;该商品的需求量下降,其供给量下降。

符合这一要求的选项是A项。

其关系推导简表如下:

选项

价格上升

变化1

变化2

A

卷烟税率上调

卷烟价格上升

卷烟需求量下降

符合题意

B

原油价格下跌

汽油价格下降

汽油需求量上升

不符合题意

C

银行利率下调

棉花价格下降

棉花供给量减小

不符合题意

D

汽油价格上涨

天然气销量增加

天然气价格上涨

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20.(xx·安徽卷)出境游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其需求量(Q)受出境游价格(P)、居民收入(M)等因素影响。

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图中能正确反映P与Q、M与Q关系的图形有(  )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商品价格变动与需求量呈反向变化,①曲线走势说明了这一点。

②表明价格变动与需求的正向变动,不符合需求定理,舍去。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收入增加,一般来说会扩大当前消费,故选④。

③曲线走势成正向,不符合收入与消费的关系。

答案:

B

21.(xx·福建卷)M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在一般情况下,下列哪种情形可能导致曲线S1向S2平移(  )

①M商品是汽车,汽油价格上涨

②M商品是大米,面粉价格下降

③M商品是商品房,房贷利率下调

④M商品的供给量不变,M商品供不应求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解析:

图中曲线向左移动,说明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M商品的需求量下降。

汽油价格上涨,会导致人们对汽油需求量的下降,从而导致了作为汽油互补品的汽车需求量下降,①符合题目要求。

面粉价格下降,会导致面粉需求量的上升。

大米是面粉的替代品,面粉需求量的上升会使大米的需求量下降,②符合题意。

房贷利率下调,会刺激人们对商品房的需求量增长,③不符合题目要求。

M商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说明M商品的需求量增长,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22.(xx·四川卷)xx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贬值2.64%,改变了人民币近九年来单边升值的状况,市场对人民币的贬值预期较强。

在此背景下,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下列图示中,能反映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国内企业对进口大豆需求变动的是(  )

解析:

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旨在考查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情况下,进口大豆的价格不变,国内企业进口大豆需要花更多的钱才能买到,所以会导致对大豆的需求减少,故选B项。

其他选项均错误。

答案:

B

23.(xx·安徽卷)受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和政府开征资源税的影响,高能耗产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一般会发生变动。

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这种变动的图形有(  )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税收的调节作用、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开征资源税,高耗能产品成本增加,生产者收益减少,供给减少,④说明供给增加,故不选。

③符合题意。

高耗能产品,成本增加,价格上升,消费者需求减少,故选②。

①说明需求增加,故排除。

答案:

C

24.(xx·安徽卷)在经济生活中,一种经济现象的出现往往引起另一种现象的产生,下面表述能体现这一关系的有(  )

①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下跌,赴美留学费用一般会降低

②水务公司供水价格提高,会使居民生活用水量大幅减少

③合肥至北京的高铁开通,合肥飞北京航班的客流量可能下降

④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导致居民消费以享受型为主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汇率、价格变动的影响知识,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课本基础知识。

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下跌,即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到美国旅游、消费和留学的费用一般会降低,故①正确;高铁与航班作为两种互为替代品,合肥至北京的高铁开通,会影响合肥飞北京航班的客流量,故③正确;水对居民生活来说是生活必需品,其价格提高,居民对水的需求量不会发生大幅度的变化,故②表述错误;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与居民享受型消费无关,故④不正确。

答案:

B

25.(xx·广东卷)假设甲国化妆品市场高档品牌被进口品牌垄断,为保护国内产业发展,甲国对进口化妆品提高关税,致其价格飙升;受此影响,消费者转向国产中低档品牌,使进口高档品牌的需求曲线(D1)和国产中低档品牌的需求曲线(D2)发生变动。

不考虑其他因素,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图形是(  )

解析:

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知识,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

因为甲国对进口化妆品提高关税,致其价格飙升,由此使消费者对国产中低档品牌的需求增加,对高档品牌的需求减少,根据消费者对国产中低档品牌的需求增加,需求曲线(D2)应向右移动,根据消费者对高档品牌的需求减少,需求曲线(D1)应向左移动,据此应排除B、C两项;因为高档品牌比中低档品牌的价格高,所以需求曲线(D2)应在下方,需求曲线(D1)在上方,故应选D项,排除A项。

答案:

D

26.(xx·新课标全国卷Ⅱ)当前,我国农业补贴的重心已由流通环节向生产环节、由消费者向生产者转变,初步形成了支持价格、直接补贴和一般服务支持相结合的农业补贴模式。

支持价格是指一国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而对粮食等农产品所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格。

我国某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如图所示。

该产品的支持价格和供给数量分别为(  )

A.P0,Q0B.P1,Q2

C.P1,Q4D.P2,Q1

解析:

本题考查价格变动对供求的影响。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一般情况下,价格上涨,供应增加。

P0是供求均衡下价格,该产品的支持价格应高于P0才能提高生产者积极性,故P1应为支持价格;支持价格下生产者获利增加,会增加供应,所以供给数量应高于供求均衡下Q0水平,该产品的供给数量为Q4,选C项,其余均不合题意。

答案:

C

考点四  消费

27.(xx·浙江卷)“双十一购物狂欢节”那天,不少商家推出购500元商品返还280元购物券的活动,很多消费者为了获得购物券而凑足购买500元商品。

狂欢之后,一些消费者发现“凑单”购买的许多商品是自己不需要的。

这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

A.是求异心理引发的,不值得提倡

B.是攀比心理引发的,并不可取

C.违背了理性消费原则

D.违背了适度消费原则

解析:

本题考查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消费者为了获得购物券而凑足购买了500元商品,而购买的很多商品却是自己不需要的,这说明消费者购物时并不是出于求实心理,违背了理性消费的原则,故选C项。

材料没有体现个性消费,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并未体现消费者的攀比心理,B项不符合题意;适度消费原则是符合自己的经济实力的理性消费原则,题干中的现象虽违背了理性消费原则,但并非说明此消费是否超出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28.(xx·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是某国20年来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变化图。

从图中可以推论出该国居民(  )

①消费行为越来越不理性 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③日用品消费支出不断增长 ④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由图表可知,日用品消费支出增长率下降,但日用消费品支出仍不断增长,③应选;奢侈品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呈不断提高趋势,说明人们在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用于非食品支出增加,食品支出减少,恩格尔系数降低,生活水平逐步提高,④应选。

故D项正确。

①②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

D

29.(xx·江苏卷)有调查表明,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使农村居民消费增加5.4%,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使城镇居民消费增加11%。

出现该变化是因为社会保障(  )

A.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B.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C.改变了人们的收支预期

D.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解析:

本题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这一社会民生热点为背景,考查消费、生产、收入、社会公平等知识,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A项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