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样板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6605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施工样板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建筑工程施工样板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建筑工程施工样板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建筑工程施工样板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建筑工程施工样板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建筑工程施工样板管理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建筑工程施工样板管理制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建筑工程施工样板管理制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建筑工程施工样板管理制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建筑工程施工样板管理制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建筑工程施工样板管理制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建筑工程施工样板管理制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施工样板管理制度.docx

《建筑工程施工样板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施工样板管理制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工程施工样板管理制度.docx

建筑工程施工样板管理制度

质量验收制度

为了加强本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的过程控制管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满足合同要求,保证项目在质量实施过程中对每道工序质量都能撑握在预控当中,我项目部结合工程施工实际情况,特制定三检制制度。

一、三检制分解

(一)检验批自检

1、初检:

责任人:

劳务单位及作业班组组长;

职责:

初检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要求班组人员相互间进行检查、监督和把关。

每一道工序完成后,由该班组按照工序或单元工程规定的检查(检测)项目逐项检查,真实地填写施工记录,并由劳务单位负责人或班组长本人签字。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质量控制要求,严格规范施工程序。

班组是按照作业规程施工的主体,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主体。

初检合格后,负责初检资料的整理与上报,并为复检工作做好现场准备。

实施程序:

(1)施工班组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按相应的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进行自检,经自检达到质量标准,并经组长验收后,方准继续进行施工。

(2)班组长对所施工的,必须按相应的质量验收记录表中所列(工序操作前由技术负责人交底时提供该工序检验表)的检查内容,在施工过程中逐项地检查班组每个成员的操作质量。

在完成后逐项地进行自检,并认真填写自检记录,经自检达标后方可请施工员组织质量验收。

(3)施工员除督促班组认真自检、填写自检记录,为班组创造自检条件(如提供有关表格、协助解决检测工具等)外,还要对班组操作质量进行中间检查。

在班组自检达标且有自检记录的基础上,逐项地进行检查,经检查达标后,方可请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进行质量核验。

2、复检:

责任人:

现场施工员及劳务单位负责人;

职责:

复检是在班组初检的基础上,由现场施工员对初检所形成的相关记录进行复核。

复检的主要内容是:

检查初检项目是否齐全;检验数据是否准确;检查结果与施工记录是否相符等,并负责做好复检验收工作。

复检验收合格后负责复检资料的整理与上报(专职质检员)并为终检工作做好现场准备。

实施程序:

(1)班组长在自检合格的情况下,可以申请现场施工员进行检验批工程质量核验。

(2)现场施工员在接到班组长的质量核验申请后立即对初检所形成的相关记录进行逐项现场实物复核。

(3)复核无误后方可通知专职质检员进行最终核验。

3、终检:

责任人:

专职质检员;

职责:

终检是对初检、复检结果进行最终审核,由现场专职质检员对初、复检所形成的相关记录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上报监理工程师,共同完成验收。

终检的主要内容是:

检查经过复检后的检验结果是否符合设计及规程规范要求;资料是否齐全、正确;是否与施工情况一致;并负责终检验收工作。

实施程序:

(1)专职质检员在接到核验通知后,对其质量内容进行抽检,抽检率应不低于80%,在抽检合格后形成最终的质量资料,通知监理工程师进行最终检查。

(2)未经监理工程师进行最终核验的检验批工程,或虽经核验未达标时不得安排进行下道工序。

(3)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时必须应有签字完善的相关质量证明资料,否则不能安排下道工序施工。

(二)、互检

责任人:

现场施工员、专职质检员、上下道工序作业班组长

职责:

上道工序完成后下道工序插入前,现场施工员及专职质检员必须组织交接双方工长、班组长进行交接检查。

经双方认真检查并签认后,方准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未经交接检或虽经交接检但未达到要求的检验批工程,接方可拒绝插入施工。

(三)交接检:

责任人:

现场施工员、专职质检员、上下道工序作业班组长

职责:

交接检是对初检、复检、终检结果的认可,保证下道工序作业的有序有利开展,确保最终质量的达标。

实施程序:

(1)现场施工员、专职质检员引导下道工序作业班组长对上道工序的各项内容进行检查,以确保自己工作的正常开展及有利性进行检查。

(2)对规范、规程、标准及施工图中规定的,需要在工序间进行检查的项目,交方应按接方要求认真办理交接检查表。

移交的有关资料和进行交接等工作必须签字完善,否则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单项工程质量检验程序

二、项目质量三检制记录表(详附表)

1、本记录表必须认真填写,重要部位留影像资料。

2、相关人员必须签字,字迹工整。

3、记录表格由质检员统一保存;每个工长要负责进行落实。

4、有重大问题一定要及时跟上级相关领导汇报,切实做到有检查、

有记录、有依据、有原则、能落实、能负责。

5、本记录表与检验批表格配套使用。

三检制验收记录表

项目名称

检验部位

自检人员签字

自检时间

检验结果

处理意见

互检人员签字

互检时间

检验结果

处理意见

交接检人员签字

交接检时间

检验结果

下道工序接收人员意见

 

备注说明

1、本表必须认真填写,各个工序验收合格方可后报监理人员验收

2、本表必须做好各项记录,关键部位做到有照片资料,由质检员集中保存

3、内容写不下的可以带附页

 

质量样板制度

样板制是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各分项工程在大面积施工前,进行实行样板引路,可有效的使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在施工中有效地明确施工工艺、明确施工质量标准。

建立分项工程(工序)

样板制度是保证过程精品的关键程序,是检验施工方法、技术交底以及施工部署的合理性、准确性的依据,更是预防质量通病,明确质量控制要点的依据,检查制度如下:

一、样板范围

1、施工工序样板; 

2、分项工程样板;

3、样板墙体; 

4、样板间; 

5、样板段;(备注:

如模板工程(分为地下室顶板、标准层、屋面)、钢筋工程(分为地下室底板和顶板、标准层、屋面)、砼工程、防水工程、外墙门窗安装工程、砌体工程、抹灰工程的施工样板)……

二、样板施工的时间

各分项工程(工序)施工前。

三、样板引路施工依据

1、施工规范; 

2、公司质量体系文件; 

3、设计图纸、图纸会审、设计变更; 

5、施工组织设计; 

6、施工方案; 

7、质量创优计划; 

8、技术交底。

四、样板施工前准备

 1、由技术负责人依据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组织操作人员进行认真的书面及现场技术交底,明确工序操作标准和要求;

 2、在施工部位挂牌:

注明工序名称、施工责任人、技术交底人、操作班长、施工日期等。

五、样板施工中的要求

 1、技术部门负责跟踪检查方案、交底在样板施工中的执行情况;

 2、各工种负责人组织本工种人员到现场学习施工标准及要求。

六、样板审批制度

 样板经生产部门、技术部门验收通过后,填写样板审批表报监理单位及项目管理单位审批共同确认。

七、样板施工结束

 1、样板施工结束后必须经监理、项目管理单位确认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2、样板未通过验收前不得进行下一步施工。

 

质量例会制度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使项目部管理层及时准确地掌握项目质量情况,科学地提高项目质量管理水平,积极响应及落实公司、分公司对质量管理的相关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我项目部定期召开质量例会。

质量例会分为周例会、月例会和质量分析会。

1、周例会制度

1、召开时间:

每周四下午16:

00组织召开,如与月质量例会重复,按月质量例会召开。

2、参会人员:

周例会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召开,生产副经理、技术主管、技术员、质检员、施工员及各劳务分包负责人、班组长参加。

3、会议内容:

(1)总结上周质量例会问题的解决及落实情况;

(2)分析本周质量管理状态及存在的质量问题;

(3)针对现场存在的问题提出控制和整改措施;

(4)解决需要协调的有关事项;

(5)明确下周质量管理要求。

二、月例会制度

1、召开时间:

每月25日下午16:

00组织召开。

2、参会人员:

月例会由项目经理组织召开,项目总工程师、生产副经理、技术主管、技术员、质检员、施工员和各劳务分包负责人参加。

3、会议内容:

(1)总结本月项目工程施工进度情况和质量管理情况;

(2)分析本月施工进度和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明确下月施工进度和质量管理的目标;

(5)贯彻学习公司、分公司相关的质量要求。

3、质量分析会制度

1、召开时间:

根据工程实际需要不定期召开,原则上每半月召开一次。

2、参会人员:

质量分析会由项目总工程师召集,项目经理主持,项目部生产、技术部门全体人员和分包单位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参加并邀请分公司总工程师参加。

3、会议内容:

(1)目前存在的质量问题;

(2)问题的原因分析;

(3)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4)确定解决每个问题的责任人、明确解决时间;

(5)对前期提出的控制措施效果进行总结,需要调整的提出新措施。

四、会议流程

1、首先由各个施工队介绍施工进度情况,需要解决的技术质量问题。

2、由现场技术人员提出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质量通病,及监理的要求。

3、各个部门负责人分析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质量通病的原因。

4、项目总工程师就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质量通病提出解决措施。

5、项目经理总结质量例会,就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通病提出具体的整改时间,布置下次施工质量目标和施工任务。

6、做好会议记录和会议签到表,会议结束。

7、会议内容整理后及时发送至参会人员,必要时上报分公司,资料员收集会议纪要并归档形成工程质量资料。

附:

质量例会签到表

 

质量例会签到表

会议名称

日期

地点

序号

姓名

单位

序号

姓名

单位

1

16

2

17

3

18

4

19

5

20

6

21

7

22

8

23

9

24

10

25

11

26

12

27

13

28

14

29

15

30

技术交底制度

一、总则

1、技术交底是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步骤,是保证正常进行施工的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技术交底的目的:

(1)使参加施工的主要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作业班组明确所担负的工程任务,或作业项目的特点、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安全措施,以便于更好的组织施工;

(2)明确交底人和被交底人的责任,若发生工程事故,属于未交底或交底不清的,应主查交底人的责任,若未按交底要求施工,应主要是接受交底人的责任。

2、技术交底必须在图纸会审的基础上进行,同时,技术交底也必须安排在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前进行,并应为施工留出适当的准备时间,技术交底不得后补。

二、技术交底的程序和要求

1、重要工程由分公司总工程师向项目总工程师等有关人员进行通报和技术交底。

2、一般的工程由项目总工程师向主要技术人员和工长进行分门别类的、详细的技术交底。

3、技术人员向班组长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4、班组长对操作工人实行工前交底、工中指导、工后讲评。

5、各级技术交底都要将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安全操作规程、防护措施以及各类要求讲透,并随时检查实施情况,将技术交底落到实处。

6、技术交底应以书面形式进行,并辅以口头讲解,交底人和接受人应履行交接签字手续。

7、技术交底资料和交接手续是工程技术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及时归档,妥善保管。

三、技术交底的内容

1、技术交底分为单位工程技术交底和分部、分项、分工序技术交底。

2、单位工程技术交底应与施工组织设计交底一并进行。

3、分部、分项、分工序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

(1)作业条件;

(2)施工准备;

(3)工艺操作流程;

(4)技术要求;

(5)质量标准;

(6)安全措施;

(7)成品保护;

(8)图纸变更;

(9)工程洽商;

(10)新工艺、新材料的施工方法;

(11)操作要点;

(12)质量通病的防治;

(13)需要交底的其它事项。

四、技术交底的实施

1、施工组织设计是技术交底的依据,接受交底的人应按职责分工和交底要求,开展工程的准备工作,并在施工中贯彻执行。

2、项目部的技术交底由项目总工程师主持,向主要技术人员、工长进行分门别类的、详细的技术交底,主要依据是经批准的施组(方案)文件、图纸、规范、规程、图集、施工现场的具体要求和其它相关文件,交底后形成的文件作为技术交底的依据。

3、单位工程的施工方案和分部、分项、分工序的施工方案由项目部技术人员编制,经批准后向工长和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交底后必须办理技术交底手续。

4、单位工程的技术人员在施工前应根据施工进度,按部位和施工项目向工长及班组长进行技术交底,关键部位要进行详细交底或样板交底,要结合工作特点和班组的具体情况,重点突出,结合实际,切忌照抄照搬。

5、项目总工程师还应组织单位工程各专业的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安全员、测量员、试验员、材料员等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6、技术交底的内容应做到施工方法正确、各项措施针对性强、技术先进、详略得当、结合实际。

7、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全面了解各专业施工的衔接和配合,因此,要求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应如实的将本专业有关的技术交底材料抄送备案,使施工现场的纵横向技术管理工作有机的联系起来。

8、项目部的技术交底资料应由资料员负责汇集整理,妥善保管,同时也便于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