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浙教版数学单元测验第1章 平行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66507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8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浙教版数学单元测验第1章 平行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八上浙教版数学单元测验第1章 平行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八上浙教版数学单元测验第1章 平行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八上浙教版数学单元测验第1章 平行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八上浙教版数学单元测验第1章 平行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八上浙教版数学单元测验第1章 平行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八上浙教版数学单元测验第1章 平行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八上浙教版数学单元测验第1章 平行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八上浙教版数学单元测验第1章 平行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八上浙教版数学单元测验第1章 平行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八上浙教版数学单元测验第1章 平行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八上浙教版数学单元测验第1章 平行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八上浙教版数学单元测验第1章 平行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八上浙教版数学单元测验第1章 平行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八上浙教版数学单元测验第1章 平行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八上浙教版数学单元测验第1章 平行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八上浙教版数学单元测验第1章 平行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八上浙教版数学单元测验第1章 平行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八上浙教版数学单元测验第1章 平行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八上浙教版数学单元测验第1章 平行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上浙教版数学单元测验第1章 平行线.docx

《八上浙教版数学单元测验第1章 平行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浙教版数学单元测验第1章 平行线.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上浙教版数学单元测验第1章 平行线.docx

八上浙教版数学单元测验第1章平行线

【单元测验】第1章平行线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06•荆门)如图,直线AE∥CD,∠EBF=135°,∠BFD=60°,则∠D等于(  )

 

A.

75°

B.

45°

C.

30°

D.

15°

 

2.(2005•泰安)探照灯、锅形天线、汽车灯以及其它很多灯具都与抛物线形状有关,如图所示是一探照灯灯碗的纵剖面,从位于O点的灯泡发出的两束光线OB、OC经灯碗反射以后平行射出.如果图中∠ABO=α,∠DCO=β,则∠BOC的度数为(  )

 

A.

180°﹣α﹣β

B.

α+β

C.

(α+β)

D.

90°+(β﹣α)

 

3.(2001•北京)已知:

如图AB∥CD,CE平分∠ACD,∠A=110°,则∠ECD等于(  )

 

A.

110°

B.

70°

C.

55°

D.

35°

 

4.(2008•新疆)如图,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

 

A.

∵AB∥CD,∴∠ABC+∠C=180°

B.

∵∠1=∠2,∴AD∥BC

 

C.

∵AD∥BC,∴∠3=∠4

D.

∵∠A+∠ADC=180°,∴AB∥CD

 

5.(2009•湘西州)如图,l1∥l2,∠1=120°,∠2=100°,则∠3=(  )

 

A.

20°

B.

40°

C.

50°

D.

60°

 

6.(2006•泰安)如图,是跷跷板示意图,横板AB绕中点O上下转动,立柱OC与地面垂直,当横板AB的A端着地时,测得∠OAC=α,则在玩跷跷板时,上下最大可以转动的角度为(  )

 

A.

α

B.

C.

90°﹣α

D.

90°+α

 

7.(2009•綦江县)如图,直线EF分别与直线AB,CD相交于点G、H,已知∠1=∠2=50°,GM平分∠HGB交直线CD于点M.则∠3=(  )

 

A.

60°

B.

65°

C.

70°

D.

130°

 

8.(2005•云南)如图,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60°的角度照射地面,现在地面AB上支放一个平面镜CD,使这束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成水平光线,则平面镜CD与地面AB所成角∠DCB的度数等于(  )

 

A.

30°

B.

45°

C.

50°

D.

60°

 

9.(2007•龙岩)如图,△ABC中,∠B,∠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O作DE∥BC,若BD+EC=5,则DE等于(  )

 

A.

7

B.

6

C.

5

D.

4

 

10.(2005•龙岩)如图,是赛车跑道的一段示意图,其中AB∥DE,测得∠B=140°,∠D=120°,则∠C的度数为(  )

 

A.

120°

B.

100°

C.

140°

D.

90°

 

11.(2004•黑龙江)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垂直照射水平地面,在地面上放一个平面镜,欲使这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成水平光线,则平面镜与地面所成锐角的度数为(  )

 

A.

45°

B.

60°

C.

75°

D.

80°

 

12.(2000•荆门)如图所示,AB∥EF∥DC,EG∥DB,则图中与∠1相等的角(∠1除外)共有(  )

 

A.

6个

B.

5个

C.

4个

D.

2个

 

13.(2007•绍兴)学习了平行线后,小敏想出了过己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的新方法,她是通过折一张半透明的纸得到的(如图

(1)~(4)),从图中可知,小敏画平行线的依据有(  )

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④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4.(2004•宜昌)如图,AB∥CD,那么∠A+∠C+∠AEC=(  )

 

A.

360°

B.

270°

C.

200°

D.

180°

 

15.(2006•梧州)有下列命题:

①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③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④两个锐角的和是锐角;⑤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16.(2006•聊城)如图,AB∥CD,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1+∠2+∠3=180°

B.

∠1+∠2+∠3=360°

C.

∠1+∠3=2∠2

D.

∠1+∠3=∠2

 

17.(2001•呼和浩特)如图,DE∥BC,EF∥AB,图中与∠BFE互补的角共(  )个.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18.(2005•潍坊)如图,在△ABC中,D、E、F分别在AB、BC、AC上,且EF∥AB,要使DF∥BC,只需满足下列条件中的(  )

 

A.

∠1=∠2

B.

∠2=∠AFD

C.

∠1=∠AFD

D.

∠1=∠DFE

 

19.(2010•文山州)如图,AB∥CD,EF⊥AB于E,EF交CD于F,已知∠1=60°,则∠2=(  )

 

A.

20°

B.

60°

C.

30°

D.

45°

 

20.(2006•泰州)如图,∠A0B的两边0A,0B均为平面反光镜,∠A0B=40°.在0B上有一点P,从P点射出一束光线经0A上的Q点反射后,反射光线QR恰好与0B平行,则∠QPB的度数是(  )

 

A.

60°

B.

80°

C.

100°

D.

120°

 

二、填空题(共10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21.(2006•广安)如图,AB∥CD,若∠ABE=120°,∠DCE=35°,则有∠BEC= _________ 度.

 

22.(2007•长沙)如图,已知直线a∥b,∠1=35°,则∠2的度数是 _________ 度.

 

23.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若AE∥BC,则∠AFD= _________ °.

 

24.(2004•安徽)如图所示,已知AB∥DE,∠ABC=80°,∠CDE=140°,则∠BCD的度数为 _________ 度.

 

25.(2006•钦州)如图,AB∥CD,∠B=28°,∠D=47°,则∠BED= _________ 度.

 

26.(2003•河南)如图,直线l1∥l2,AB⊥l1,垂足为O,BC与l2相交于点E,若∠1=43°,则∠2= _________ 度.

 

27.(2005•浙江)如图所示,直线a∥b,则∠A= _________ 度.

 

28.(2007•安顺)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条ABCD沿EF折叠,若∠1=58°,则∠AEG= _________ 度.

 

29.(2007•成都)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点C,D分别落在C′,D′上,EC′交AD于点G,已知∠EFG=58°,那么∠BEG= _________ 度.

 

30.(2010•枣庄)如图,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小刀,刀片的外形是一个直角梯形,刀片上、下是平行的,转动刀片时会形成∠1和∠2,则∠1+∠2= _________ 度.

 

三、解答题(共1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31.如图所示,已知射线CB∥OA,∠C=∠OAB=120°,E、F在CB上,且满足∠FOB=∠AOB,OE平分∠COF.

(1)求∠EOB的度数;

(2)若平行移动AB,那么∠OBC:

∠OFC的值是否随之变化?

若变化,请找出规律;若不变,求出这个比值;

(3)在平行移动AB的过程中,若∠OEC=∠OBA,则∠OBA= _________ 度.

 

【单元测验】第1章平行线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06•荆门)如图,直线AE∥CD,∠EBF=135°,∠BFD=60°,则∠D等于(  )

 

A.

75°

B.

45°

C.

30°

D.

15°

考点: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

124320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延长BF与CD相交,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出∠1,再利用外角性质即可求出∠D的度数.

解答:

解:

延长BF交CD于G点,如图

∵AE∥CD,∠EBF=135°

∴∠1=180°﹣∠EBF=180°﹣135°=45°.

又∵∠BFD=∠1+∠D,

∴∠D=∠BFD﹣∠1=60°﹣45°=15°.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几何性质是学习数学的工具.

 

2.(2005•泰安)探照灯、锅形天线、汽车灯以及其它很多灯具都与抛物线形状有关,如图所示是一探照灯灯碗的纵剖面,从位于O点的灯泡发出的两束光线OB、OC经灯碗反射以后平行射出.如果图中∠ABO=α,∠DCO=β,则∠BOC的度数为(  )

 

A.

180°﹣α﹣β

B.

α+β

C.

(α+β)

D.

90°+(β﹣α)

考点:

平行线的性质。

124320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过O点向左作射线OE,使OE∥AB,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内错角相等,从而∠BOC=α+β.

解答:

解:

过O点向左作射线OE,使OE∥AB,则OE∥CD,

∴∠EOB=∠ABO=α,∠EOC=∠DCO=β,

即∠BOC=∠BOE+∠EOC=α+β.

故选B.

点评:

本题已经有两条平行线,但是它们之间没有截线,需要构造第三条平行线,才能使用平行线的性质.

 

3.(2001•北京)已知:

如图AB∥CD,CE平分∠ACD,∠A=110°,则∠ECD等于(  )

 

A.

110°

B.

70°

C.

55°

D.

35°

考点:

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

124320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本题主要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概念进行做题.

解答:

解:

∵AB∥CD,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

∴∠ACD=180°﹣∠A=70°.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

∠ECD=

∠ACD=35°.

故选D.

点评:

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概念.

 

4.(2008•新疆)如图,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

 

A.

∵AB∥CD,∴∠ABC+∠C=180°

B.

∵∠1=∠2,∴AD∥BC

 

C.

∵AD∥BC,∴∠3=∠4

D.

∵∠A+∠ADC=180°,∴AB∥CD

考点: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124320

分析:

本题主要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判定,采用逐一检验法进行做题.

解答:

解:

A、∵AB∥CD∴∠ABC+∠C=180°,正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B、∵∠1=∠2∴AD∥BC,正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AD∥BC,∴∠1=∠2,错误;

D、∵∠A+∠ADC=180°∴AB∥CD,正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正确识别“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正确答题的关键.

 

5.(2009•湘西州)如图,l1∥l2,∠1=120°,∠2=100°,则∠3=(  )

 

A.

20°

B.

40°

C.

50°

D.

60°

考点: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

124320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先延长∠1和∠2的公共边交l1于一点,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出∠4的度数,再利用外角性质求解.

解答:

解:

如图,延长∠1和∠2的公共边交l1于一点,

∵l1∥l2,∠1=120°,

∴∠4=180°﹣∠1=180°﹣120°=60°,

∴∠3=∠2﹣∠4=100°﹣60°=40°.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作辅助线构造三角形,然后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外角性质求解.

 

6.(2006•泰安)如图,是跷跷板示意图,横板AB绕中点O上下转动,立柱OC与地面垂直,当横板AB的A端着地时,测得∠OAC=α,则在玩跷跷板时,上下最大可以转动的角度为(  )

 

A.

α

B.

C.

90°﹣α

D.

90°+α

考点:

平行线的性质。

124320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此题可以构造平行线,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分析计算.

解答:

解:

如图所示,作DE∥AC,则有∠1=∠A=α,

则上下最大可以转动的角度为2α.

故选B.

点评:

本题是一道生活问题,将其转化为关于平行线的问题,利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解答.

 

7.(2009•綦江县)如图,直线EF分别与直线AB,CD相交于点G、H,已知∠1=∠2=50°,GM平分∠HGB交直线CD于点M.则∠3=(  )

 

A.

60°

B.

65°

C.

70°

D.

130°

考点: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124320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邻补角的性质与∠1=50°,求得∠BGH=180°﹣50°=130°,由GM平分∠HGB交直线CD于点M,得出∠BGM的度数,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AB∥CD,从而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得∠3的度数.

解答:

解:

∵∠1=50°,

∴∠BGH=180°﹣50°=130°,

∵GM平分∠HGB,

∴∠BGM=65°,

∵∠1=∠2,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BGM=6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以及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8.(2005•云南)如图,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60°的角度照射地面,现在地面AB上支放一个平面镜CD,使这束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成水平光线,则平面镜CD与地面AB所成角∠DCB的度数等于(  )

 

A.

30°

B.

45°

C.

50°

D.

60°

考点: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124320

专题:

跨学科。

分析:

根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计算.

解答:

解: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1=∠2,

∵光线经过平面镜CD反射后成水平光线平行,

∴∠2=∠4,

又∵∠1=∠3(对顶角相等),

∴∠3=∠4,

∴∠2=∠3,

∵光线与水平面成60°的角度照射地面,

∴∠3=60°÷2=30°,

∴∠4=30°,即∠DCB=30°.

故选A.

点评:

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与角之间的等量关系.

 

9.(2007•龙岩)如图,△ABC中,∠B,∠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O作DE∥BC,若BD+EC=5,则DE等于(  )

 

A.

7

B.

6

C.

5

D.

4

考点:

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

124320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首先由DE∥BC得出∠DOB=∠OBC,∠EOC=∠OCB.又因为∠B,∠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得出∠DBO=∠DOB,∠EOC=∠ECO,由等角对等边可得DB=DO,EC=EO,故可求DE.

解答:

解:

∵DE∥BC,

∴∠DOB=∠OBC,∠EOC=∠OCB.

又∵∠B,∠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

∴∠DBO=∠DOB,∠EOC=∠ECO.

∴DB=DO,EC=EO,

又∵BD+EC=5,DO+EO=DE,

∴DE=5.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本题关键是找出内错角相等,求出△DOB,△EOC为等腰三角形,从而求解.

 

10.(2005•龙岩)如图,是赛车跑道的一段示意图,其中AB∥DE,测得∠B=140°,∠D=120°,则∠C的度数为(  )

 

A.

120°

B.

100°

C.

140°

D.

90°

考点:

平行线的性质。

124320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先作辅助线CF∥AB,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解答即可.

解答:

解:

过点C作CF∥AB,

∵AB∥DE,

∴AB∥DE∥CF,

∴∠B+∠1=180°,∠D+∠2=180°;

故∠B+∠1+∠D+∠2=360°,即∠B+∠BCD+∠D=360°,

故∠BCD=360°﹣140°﹣120°=100°.

故选B.

点评:

注意此类题要作出辅助线,运用平行线的性质探求三个角的关系.

 

11.(2004•黑龙江)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垂直照射水平地面,在地面上放一个平面镜,欲使这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成水平光线,则平面镜与地面所成锐角的度数为(  )

 

A.

45°

B.

60°

C.

75°

D.

80°

考点:

平行线的性质。

124320

专题:

跨学科。

分析:

要求平面镜与地面所成锐角的度数,就要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光的反射原理计算.

解答:

解:

∵入射光线垂直于水平光线,

∴它们的夹角为90°,虚线为法线,∠1为入射角,

∴∠1=0.5×90°=45°,

∴∠3=90°﹣45°=45°;

∵两水平光线平行,

∴∠4=∠3=45°.

故选A.

点评:

本题用到的知识点为: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2.(2000•荆门)如图所示,AB∥EF∥DC,EG∥DB,则图中与∠1相等的角(∠1除外)共有(  )

 

A.

6个

B.

5个

C.

4个

D.

2个

考点:

平行线的性质。

124320

分析:

由AB∥EF得∠FEG=∠1,由EG∥DB可得∠DBG=∠1;设BD与EF相交于点P,由AB∥EF得到∠FPB=∠DBG=∠1,∠DPE=∠DBG=∠1,又AB∥DC可以得到∠CDB=∠DBG=∠1,由此得到共有5个.

解答:

解:

∵AB∥EF,

∴∠FEG=∠1,

∵EG∥DB,

∴∠DBG=∠1,

设BD与EF相交于点P,

∵AB∥EF,

∴∠FPB=∠DBG=∠1,∠DPE=∠DBG=∠1,

∵AB∥DC,

∴∠CDB=∠DBG=∠1.

∴共有5个.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利用了由平行得到的内错角相等以及同位角相等,注意不要漏解.

 

13.(2007•绍兴)学习了平行线后,小敏想出了过己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的新方法,她是通过折一张半透明的纸得到的(如图

(1)~(4)),从图中可知,小敏画平行线的依据有(  )

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④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考点:

平行线的判定。

124320

专题:

操作型。

分析:

解决本题关键是理解折叠的过程,图中的虚线与已知的直线垂直,故过点P所折折痕与虚线垂直.

解答:

解:

由作图过程可知,∠1=∠2,为内错角相等;∠1=∠4,为同位角相等;

可知小敏画平行线的依据有:

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④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故选C.

点评:

理解折叠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4.(2004•宜昌)如图,AB∥CD,那么∠A+∠C+∠AEC=(  )

 

A.

360°

B.

270°

C.

200°

D.

180°

考点:

平行线的性质。

124320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过点E作EF∥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A+∠C+∠AEC就可以转化为两对同旁内角的和.

解答:

解:

过点E作EF∥AB,

∴∠A+∠AEF=180°;

∵AB∥CD,

∴EF∥CD,

∴∠C+∠FEC=180°,

∴(∠A+∠AEF)+(∠C+∠FEC)=360°,

即:

∠A+∠C+∠AEC=360°.

故选A.

点评:

有两直线平行时,应该想到它们的性质,由两直线平行的关系得到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15.(2006•梧州)有下列命题:

①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③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④两个锐角的和是锐角;⑤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考点: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线段的性质: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24320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多,用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性质,补角的定义等来一一验证,从而求解.

解答:

解:

①忽略了两条直线必须是平行线;

③不应忽略相等的两个角的两条边必须互为反向延长线,才是对顶角;

④举一反例即可证明是错的:

80°+60°=170°,170°显然不是锐角,故①③④是错的.

②是公理故正确;⑤根据补角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那么这两个角叫互为补角,

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补角,同角的补角相等.比如:

∠A+∠B=180°,∠A+∠C=180°,则∠C=∠B.等角的补角相等.比如:

∠A+∠B=180°,∠D+∠C=180°,∠A=∠D,则∠C=∠B.

∴②⑤是正确的.

故选A.

点评:

此题涉及知识较多,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最好借助图形来解答.

 

16.(2006•聊城)如图,AB∥CD,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