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常安医院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6786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莞常安医院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东莞常安医院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东莞常安医院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东莞常安医院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东莞常安医院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东莞常安医院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东莞常安医院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东莞常安医院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东莞常安医院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东莞常安医院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东莞常安医院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东莞常安医院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东莞常安医院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东莞常安医院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东莞常安医院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东莞常安医院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东莞常安医院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东莞常安医院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东莞常安医院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东莞常安医院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莞常安医院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x

《东莞常安医院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莞常安医院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东莞常安医院建筑方案设计说明.docx

东莞常安医院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东莞常安医院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1.前言:

新建东莞常安医院是由东莞市常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一座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拟将建成的医院以创伤急救和妇幼保健为主,占地约151亩,总建筑面积达75000平方米,共设800床位,日门诊量为4500人次。

该医院的建设一次规划两期实施,其中第一期建筑面积约60000平方米,设500床位,估算投资1.2亿元。

2.设计指导思想:

2.1.医院建筑设计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在满足医院功能要求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方便就医,方便行医,努力创造出幽雅舒适的诊疗环境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体现医技与情感平衡的绿色医院的思想。

2.2.该方案本着适用、经济、美观的建设原则进行设计。

首先,适用是建筑的基本要求和本质特征,而经济是建筑得以建成的一个基本条件,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基础上力求降低造价。

最后,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与周围景致相协调也是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适用、经济、美观是三位一体的概念,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决不能分割开来。

2.3.方案特点:

门急诊妇幼保健楼构思独特,通过南向、东向的一条』形的通道将各自独立的6个分诊区联系起来,充分满足了甲方提出的关于门诊楼居中,急诊楼、妇幼保健楼分设两端的要求。

三者既为一体又可相对独立。

6个分诊区可根据医院特色门诊的发展互相调整诊室。

病人从东南向进入各诊区,医护人员从西北向进入诊区,医患分流,互不干扰。

在门诊楼中部设大堂和中庭并存的共享空间,改善了就诊环境。

另一特点是尽量采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

为此除明亮的中庭外(顶和东南向均可直接采光、通风)又在各分诊区之间设计了天井,使各诊室均获得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除最冷最热的季节外不必使用空调,大大节省了运转费用。

手术部位于病房楼北侧裙房二层,组成一个将手术区、ICU、病理切片化验区互相联系紧密的大手术部。

一层即为中心供应室,非常有利于手术部开展工作及病人术后的康复。

3.总体布局:

总体布局中将医院分为五大功能区:

门急诊、妇幼保健医疗区(主要包括门诊大楼、急诊大楼、妇幼保健楼和医技楼);住院康复区(分两期实施包括住院部和康复中心);职工生活区(分两期实施包括医生公寓、实习生宿舍、职工食堂等);后勤保障服务区(锅炉房、营养厨房、污水处理池等);独立的传染病临时诊断区。

3.1.出入口布置:

主出入口位于用地南侧干道旁,可直接进入急诊楼。

东向45°斜边为门诊楼主入口,东侧为妇幼保健楼入口兼洁污入口,地段东北侧为污物及尸体出口。

3.2.路网系统:

根据医院建筑的特点,道路系统为方格网布置,其特点是路线简明、通畅,便于各部份联系、洁污分流、医患分流。

设全天候医疗街,并通过连廊与全部医疗建筑相通,将急诊、门诊、妇幼保健楼、医技、病房紧密相连。

方便病人治病,方便医生行医。

3.3.绿地系统:

该医疗中心以多层建筑为主,作为医院主体的病房楼亦为九层建筑(不含技术层),以达到医院特有的园林建筑的风格。

室外小桥流水、亭台幽径相互呼应,统一协调,蓝天碧水、园林绿化、安静优雅。

3.4.日照:

多层建筑各建筑物之间间距均大于建筑物高度的一倍,病房楼南侧大片绿地,确保病房的日照要求。

3.5.停车:

院内机动车位主要分两个区设置:

其中住院大楼的前侧设有628个车位,满足急诊及住院的车辆,妇幼保健楼前设车位217个,满足妇幼门诊及职工停车,并在入口两侧考虑门急诊非机动车的停放,在职工公寓楼的西面考虑职工的非机动车停放。

使得机动车最少限度的进入住院区,使病人有一个安静,幽雅的休息环境。

4.建筑设计:

医院建筑的特点就在“医”字,突出“医”,从就医和行医的医疗理念和病人的心理需求出发,设计医院。

4.1.门急诊妇幼保健楼:

门诊大楼由居中的门诊楼、西侧的急诊楼、东侧的妇幼保健楼三部分组成。

既联为一体,又相对独立,其中一至四层为各科室用房,五层为会议、培训中心及行政办公用房。

五层二期可扩展为门诊用房。

门诊楼:

门诊楼五层,中间为中庭处理方式,左右分设四块诊疗区。

各诊疗区中间以天井庭院分割,既保证良好的通风、采光要求,也更符合岭南的气候特点。

一层围绕中庭主要布置公共用房:

收费、社保、医保室及中西药房、银行、化验室、输液室和注射室。

二层至四层分设各门诊科室及分层挂号、收费室:

二个内科、二个外科、骨伤科、中医科及五官、口腔科、皮肤科、专家门诊、康复科和美容整形中心。

急诊楼:

位于门诊楼西侧,一层为急诊病区和抢救区二大部份。

急诊病区共设八间诊室,抢救区除抢救室外另设二间手术室和ICU病房,另设共用的X光机房、B超、窥镜、心电图室。

二层为集中观察治疗区,十八张病床及必须的医护用房、备餐间等。

三层为妇科急诊、产科急诊和一间手术室。

四层为急救指挥中心及电脑、通讯联络办公室。

妇幼保健楼:

位于门诊楼东侧。

一层分设妇科诊区和儿科诊区,集中挂号、收费、药房等。

二层为产科诊区和十八张床的休息、观察室。

三层为侯产区和产房。

四层为大众化妇产科病区。

4.2.医技楼:

医技楼位于门、急诊、妇幼保健楼和病房楼之间并通过医疗主街与各部门相连。

一层为全院的影像中心:

医患互不交叉,共布置CT机一套,MR一套,DSA一套,X光机房八间及相应的配套用房。

二层为检查中心:

血库、性病、生化、临检、细菌等。

三层为功能检查中心:

配有B超、心电、脑电、窥镜等。

4.3.病房楼:

病房楼为一幢九层高的建筑物(不包括技术层)标准病房可由二个小护理单元或一个大护理单元组成,地下层主要布置设备用房(冷冻机房、配电房、水池等)和总务库房、太平间等。

一层布置住院部大厅、住院药房、小型超市、银行和血透中心。

北侧裙房布置全院中心供应和高压氧舱。

二层布置ICU和与手术部紧密相关的病理科及血库。

北侧裙房为手术部:

共11间手术室及相应配套用房。

一般手术室3间,万级手术室4间,千级手术室2间,百级手术室1间,心脏手术室1间。

二至三层之间为技术层,解决病房管线合并转向问题,北侧布置手术室净化机房。

三至九层为病房层,每层二个小护理单元或一个大护理单元,分三个区,一区为豪华贵宾房,二区为普通双人房、三区为四人房,另设置配套用房(备餐开水间、被服库、护士站、医生办公、值班室、病人活动室等)共十个病区。

4.4.综合楼:

位于医疗区东北侧,相对独立的地块内,首层为体检中心、二层为应急中心、三层为发热门诊(只解决接诊)交通组织相对独立、互不交叉。

4.5.剖面设计:

各建筑物室内外高差均为0.30米,一层层高为4.8米,二层以上均为3.9米,病房楼设备层层高为2.7米,主体病房楼檐口距地38.7米。

4.6.建筑面积:

一期工程:

门诊、急诊、妇幼保健楼:

19729平方米

医技楼:

5350平方米

病房楼:

31140平方米(其中地下室为2680平方米)

综合楼:

1277平方米

锅炉房、营养厨房、职工餐厅:

2731平方米

一期公寓楼:

1389平方米

总计:

61616平方米

5.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

101223.6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75000平方米

一期建筑面积:

61616平方米

门诊大楼:

19729平方米

住院大楼:

31140平方米

医技楼:

5350平方米

综合楼:

1277平方米

营养食堂:

2731平方米

公寓楼:

1389平方米

二期建筑面积:

13384平方米

住院楼:

12000平方米

公寓楼:

1184平方米

建筑占地面积:

15305平方米

建筑密度:

15%

建筑容积率:

0.74

绿化率:

47%

停车位:

845辆

6.建筑用料及做法:

楼地面:

大厅及公共走道为磨光花岗石面,其余为PVC胶地板。

机房、技术层为细石砼地面,卫生间、污洗间、备餐开水间、厨房、餐厅为防滑地砖地面。

内墙面:

一般为进口防霉可擦洗乳胶漆面,特殊要求详见装修设计。

墙裙:

卫生间、污洗间、备餐开水间、厨房瓷砖墙裙到顶。

天棚:

设备用房为板底抹灰、刷白涂料外,均为无石棉水泥压力板,轻钢龙骨吊顶。

外墙面:

面砖贴面,局部玻璃墙。

外门窗:

70或90系列铝合金窗或塑钢窗。

内门:

硬木三夹板门及硬木筒子板、贴脸板。

屋顶:

保温高分子防水涂料屋面,部分为上人屋面。

踏脚板:

材料随地面,高120毫米。

楼梯:

防滑地砖或PVC胶地板。

窗台板:

预制水磨石或磨光花岗石板。

室外坡道:

广场砖铺砌。

室外花地:

斩假石面或仿石喷涂。

7.结构设计:

7.1.结构概况:

广东省东莞市常安医院是一座三级甲等规模的综合性医院。

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7.2.设计依据及条件:

7.2.1.主要的规范及标准: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7.2.2.建筑物抗震措施:

根据规范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本工程属乙类抗震建筑,医疗建筑按提高一度(即七度)采取抗震措施,其余建筑按六度采取抗震措施。

7.2.3.自然条件:

基本风压:

0.55KN/m2。

7.3.结构选型:

7.3.1.本工程基础拟选用桩基础,具体应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资料确定基础形式。

7.3.2.高层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多层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厚度一般为120mm。

7.4.建筑材料:

7.4.1.混凝土强度等级:

,采用C30~C40混凝土浇筑。

7.4.2.钢材:

现浇梁、板、墙、柱钢筋采用HPB235(φ),HRB335(φ)热轧钢筋。

7.4.3.砌体材料:

框架填充外墙采用MU10KP1型多孔粘土砖,M5混合砂浆砌筑,厚度240mm;填充内墙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厚度190mm。

或根据当地供货情况决定。

8.给排水设计:

8.1.给水设计:

8.1.1.生活用水由市政管网供给,双路供水,给水干管在院内形成环状。

8.1.2.用水量:

综合床位日用水量1.2吨/日

门诊/急诊人员用水量8升/人.日

行政办公人员用水量200升/人.日

生活日用水量暂定1250吨/日

生活热水日用水量180吨/日

室外消火栓用水量20升/秒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20升/秒

喷淋用水量27升/秒

8.1.3.给水系统:

门诊楼、医技楼、病房楼多层部分由市政直供,为保证供水安全性设变频泵备用;高层病房楼部分由屋顶生活水箱供水。

8.1.4.消防系统:

在室外环状干管上设置适量的消火栓以保证室外消防用水要求。

各单体楼内按规范要求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和喷淋系统,室内消防用水由设在病房楼内的消防水池提供。

8.1.5.热水系统:

热源由城市热力管网或自备锅炉房提供蒸汽,经热交换器制备热水供全院使用。

热水分区同冷水系统。

8.1.6.纯水系统:

院内设置纯水供手术室、中心供应室、ICU、CCU等处用水。

8.2.排水设计:

8.2.1.雨水就近排放至市政雨水管;楼内污、废水分流排至室外。

8.2.2.污、废水排放量约800吨/日;雨水量按当地暴雨强度公式计算,设计重现期P=1年。

8.2.3.污水处理:

院区污水在室外经化粪池后与废水合并,统一接入院区污水处理站,经二级生化消毒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营养配餐及职工餐厅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入污水处理池。

放射性废水应经衰变池后方可接入污水处理站。

9.电气设计:

9.1.强电设计:

9.1.1.负荷估算:

根据建筑专业提供的总建筑面积(包括一期、二期工程),变压器安装容量按80VA/m2估算约为6000kVA,选用二台2500kVA的变压器为全院空调、照明及其他负荷供电,用二台800kVA的变压器为医技设备供电。

本工程设置10/0.4kV变配电间,附设在病房楼地下层内。

9.1.2.电源:

根据负荷等级及要求,考虑由市政电网引入两路独立的10kV高压电源,保证两路电源不同时断电。

同时考虑引入柴油发电机用作应急电源,以保证一级负荷的供电可靠性,柴油发电机的容量为500kW。

9.1.3.高压配电系统:

10kV高压系统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正常情况下两路电源同时供电,分列运行,互为备用,10kV母联手动投切。

9.1.4.低压配电系统:

0.4KV低压侧单母线分段,母联常断,两段母线主进线开关及母联开关之间手动投切,实现电气联锁,低压侧电容集中补偿,功率因数达0.9以上。

9.1.5.低压配电干线:

对于容量较大,负荷较集中的一般用电设备,采用放射式由低压配电屏直接供电;对于容量较小,负荷分散的一般用电设备采用树干式配电方式。

所有消防用电设备、急诊部、ICU、手术部、中心检验科等一级负荷均采用双电源供电方式,并在末端配电箱自动切换。

对于放射科数字成像等大型医技设备,所有的电梯、每幢楼的空调通风负荷和配电照明负荷分开并采用放射式方式由低压配电屏直接供电,必要的设备引入备用电源。

9.1.6.主要用房照度标准、光源类型、照明器形式:

照明电压为220/380V。

照度标准根据国标《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133-90)执行。

主要场所具体要求如下:

手术室500lx

诊查室治疗室护士站抢救室200lx

药房检查化验大厅200lx

办公室200lx

病房100lx

夜间守护5lx~10lx

其它公共场所100lx

照明光源以荧光灯为主,特殊场合采用白炽灯。

各种病房、诊查室、手术室等部门采用漫反射型高显色性灯具,以减少眩光且满足医疗环境的视觉要求。

公共场所、护士站及医生办公室采用格栅式灯具,因医院大量采用荧光灯,为提高电源质量,荧光灯配高效率的电感镇流器;病房内设夜间巡视灯;中心供应、手术室、产房及其它有灭菌要求的常所设置紫外灭菌灯。

室外庭院照明集中在医院变配电所控制。

9.1.7.接地及防雷:

低压配电接地系统采用TN-S系统。

手术室配电系统采用漏电监测装置。

利用各建筑基础作接地体,在各建筑中均设置接地极,在电源引入处做重复接地,各建筑均进行总等电位联结;在手术室、X线机房、电梯机房、弱电信息机房及带淋浴房的卫生间等处采取局部等电位联结措施,以确保用电安全。

各建筑单体按二类防雷建筑设防,按国标《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00)执行。

在配电系统中采用防雷电磁感应措施。

利用建筑物金属体做防雷及接地装置,利用结构柱子内主钢筋作为引下线;并设避雷带;基础内钢筋作为接地体。

凸出屋面的金属体应与避雷带进行可靠的电气连接。

附表:

配变电所主要电气设备一览表

1

高压开关柜

ZS8

12

2

环氧树脂绝缘干式变压器

SG10-2500kVA,SG10-800kVA

10/0.4/0.23kV,D,yn11

2

3

抽出式低压开关柜

MNS

13

4

电力电容器无功补偿柜

ABB配套

6

5

柴油发电机组

500kW

1

9.2.弱电设计:

9.2.1.综合布线系统(PDS):

在医院各楼房内的部分房间,设置单孔或双孔信息插座,每个信息点形成一个工作区子系统,通过五类非屏蔽线缆形成的水平子系统与管理间子系统相连,水平子系统配线长度不大于90m。

垂直子系统由大对数线缆和光缆组成,将各层管理间子系统连接至弱电信息中心(拟设在病房大楼技楼层三层内)。

其中光缆进行数据传输,大对数线缆进行语音传输。

在集控中心由跳线架、电话程控交换机、计算机等组成一个设备间子系统,供医院内部各部门之间及医院内部和外部之间的语音和数据联系。

集控中心用电电源采用双回路供电,末端切换,并配置UPS,在集控中心的计算机系统建立数据库,其中存放医院的管理和病人医疗数据,实现各部门信息资源共享,支持医院的各种医疗业务管理,实现医院人、财、物管理的计算机化,便于及时有效地经济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可在网上传输语音、数据和图像,建立网上诊断系统,为将来实现远程诊断打下基础。

9.2.2.医护呼叫对讲系统:

各护理单元设医护呼叫对讲系统,每个病床及医生办公室设呼叫对讲分机,总机设在护士站,每个护士站设计算机终端。

9.2.3.安保监控系统:

在全院主要入口、各楼主要通道及重诊监护病房设置固定式摄像头,全院安保监控和消防控制室合并设在一处,监控中心设备有矩阵切换主机、多媒体PC机及数字式录像机和若干监视器。

监控系统线路单独敷设。

9.2.4.有线电视系统:

本工程不设电视天线,电视信号由市政有线电视网引入至医院信息中心。

和自办节目混合,经放大分配,并采用同轴电缆送到各电视终端。

在各病房、病区值班室、示教室、门急诊大厅、候诊大厅等处设电视插座。

9.2.5.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见消防专篇。

9.3.2.日常广播和紧急广播系统:

广播系统由日常广播和紧急广播两部分组成,前端分别设在医院信息中心和消防控制室。

日常广播和紧急广播合用一套广播线路和扬声器,平时播放背景音乐和日常广播,火灾时受火灾信号控制,相关楼房及楼层自动切换为紧急广播,楼层切换的顺序是:

二层及二层以上发生火灾时,先接通着火层及相邻的上下层,首层发生火灾时,先接通本层、二层,与火灾无关的楼层仍维持正常广播。

扬声器采用吸顶扬声器,功率为3W,从本层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步行距离不大于25m,走道内扬声器距走道末端不大于12.5m。

日常广播和紧急广播功率放大器的总容量为1000W和250W。

10.暖通设计:

10.1.设计依据:

10.1.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10.1.2.《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10.1.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版)

10.1.4.《医院洁净手术部建设标准》

10.1.5.《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

10.1.6.建筑专业提供的设计文件以及甲方提出有关建筑设计要求

10.2.设计内容及范围:

10.2.1.住院大楼中央空调系统;

10.2.2.门诊大楼、医技楼、综合楼等根据实用性选分区空调与分体空调;

10.2.3.手术部、ICU、配剂中心净化空调系统;

10.2.4.制冷站及热力站;

10.2.5.消防防排烟;

10.2.6.通风;

10.2.7.供氧、吸引。

10.3.设计气象参数(参照广州市):

10.3.1.地理纬度:

北纬2308'

10.3.2.大气压力:

冬季Pd=1019.5hpa;夏季Px=1004.5hpa

10.3.3.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冬季空调twk=5℃;冬季通风tef=13℃;

夏季空调twg=33.5℃;夏季通风twf=31℃。

10.3.4.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tws=28.4℃

10.3.5.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70

10.3.6.冬季最多风向及其频率:

N,27

10.3.7.夏季最多风向及其频率:

SE,14

10.3.8.冬季室外平均风速:

2.4m/s

10.3.9.夏季室外平均风速:

1.8m/s

10.4.空调、制冷设计:

10.4.1.室内设计条件:

10.4.1.1.空调:

序号

房间名称

温度(C)

相对湿度

新风量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m3/(人.h)

1

门厅

18~20

26~27

65

2

病房

18~22

25~27

65

40

3

ICU

21~22

24~26

60

50

4

手术室

22~25

22~25

40~60

40~60

60

5

新生儿病房

23~24

26~27

65

50

6

办公、管理

18~20

26~27

65

50

7

急诊用房

20~22

26~27

65

30

8

医技用房

20~22

26~27

65

40

9

餐厅

18~22

24~27

65

30

10

多功能厅

18~20

25~27

65

40

10.4.1.2.净化:

Ⅰ级特别洁净手术室:

手术区100级,周边区1000级;

Ⅱ级标准洁净手术室:

手术区1000级,周边区1万级;

Ⅲ级一般洁净手术室:

手术区1万级,周边区10万级;

洁净辅助用房:

10万级;

ICU:

1万级;

配剂中心:

1万级。

10.4.2.空调方式:

住院大楼采用中央空调系统,冷源、热源集中设置。

夏季空调由冷冻机房供7℃冷冻水,冬季空调由热力站供60℃热水。

门诊大楼、医技楼、综合楼等根据实用性拟选分体空调。

10.4.2.1.住院大楼等入口大厅、服务中心、体检中心、休息、等候大厅空调方式为柜式空调机组接风管散流顶送,集中回风。

10.4.2.2.多功能厅、会议室等空调方式为柜式空调机组接风管上侧送风,集中回风。

10.4.2.3.其余空调房间均采用暗装卧式风机盘管空调器平顶安装,送风方式为上侧送上回或顶送顶回。

每层设新风机一至四台。

10.4.2.4.所有空调房间(洁净区域不计入)的新风及回风口均需安装滤网。

10.4.3.净化空调方式:

10.4.3.1.手术室辅助用房净化设计采用三级过滤方式,送风方式为高效保温风口顶棚送风,单侧墙下部回风。

10.4.3.2.洁净手术室净化设计采用三级过滤方式,手术室内送风方式为高效孔板送风口在手术台上方集中送风,相对双侧墙下部均匀回风。

每间手术室配用一台组合式空调机组。

10.4.3.3.ICU净化设计采用三级过滤方式,送风方式为高效保温风口顶棚送风,双侧墙下部回风。

10.4.3.4.配剂中心净化设计采用三级过滤方式,送风方式为高效保温风口顶棚送风,双侧墙下部回风。

10.4.3.5.上述空调机组加湿段均采用蒸汽加湿器加湿。

10.4.3.6.洁净区和非洁净区设缓冲室分隔。

10.4.4.空调水系统:

10.4.4.1.本工程空调根据分区设分系统,再根据医院功能不同进行细分。

10.4.4.2.空调水系统设计为闭式机械循环,膨胀水箱稳压,管路系统同程式。

冷水和热水输送,冬夏季使用同一管道。

10.4.4.3.供水管道全部采用碳素钢管,公称直径DN<100mm者,采用镀锌钢管;DN>100mm者,应用无缝钢管并二次安装热镀锌。

10.4.4.4.水管路系统中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设置自动排气和手动泄水装置。

空调回水水平干管接入管道井立管处要求安装动态流量平衡阀。

10.4.4.5.循环水泵的进、出管上,装置减震接头、碟阀、压力表、温度计;进水管上还装有Y型过滤器。

10.4.4.6.空调水管均采用橡塑保温材料保温。

10.4.4.7.所有风机盘管、新风吊装机及柜式空调机均选用低噪声型设备,空调风管均采用橡塑保温材料保温。

10.4.5.空调自动控制:

各系统布置的柜式空调机组、组合式空调机组进水管上设风温控制的电动三通调节阀,风机盘管的进水管上设由室内带三速开关的恒温器控制的二通电动阀。

加湿量由恒湿器控制。

10.4.6.制冷站及热力站:

东莞常安医院总规划建筑面积75000平方米,经计算,夏季空调总冷负荷为6750Kw,冬季空调热负荷为4700Kw。

经多方案比较,本设计选择了离心式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