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6943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7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城市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城市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城市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城市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城市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城市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城市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城市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城市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城市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城市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城市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城市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城市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城市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城市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城市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城市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城市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城市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市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城市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城市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城市的集聚性包含了诸多要素,主要包括人口的集聚和经济活动的集聚。

P5

2.现代意义的城市管理,主要是源起于古典经济学的思想。

P20

3.《马丘比丘宪章》最大的特点在于表明了城市规划理论由“功能分区”向“功能综合”转变的强烈倾向。

P22

4.城市管理思想的演进很大程度上是循着城市规划思想的阶梯进行的。

P21

5.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方案的提出,一般被看做是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开端。

P21

6.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

P36

7.城市政府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在城市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之中,各部门如何实现其职能。

P54

8.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两种形式。

P43

9.我国城市行政管理,实行“两级政权三级管理”体制。

三级管理即市、区、街道。

P58

10.随着信息技术和3S(GIS,GPS,RS)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使用,网格化城市管理已经成为国内外城市即时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P76

11.传统公共管理和新公共管理在管理手段上的区别突出表现在对私营企业的态度上。

P86-87

12.外部规模经济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达到。

一种是地方化经济,一种是城市化经济。

P90

13.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容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方面的协调与统一,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安全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类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

P104

14.对中国来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是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方面的必然要求。

P105

15.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出体现在——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两个方面。

P105

16.城市发展战略通常由战略依据、战略愿景、重点战略、战略措施和战略反馈五个部分组成。

P110

17.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开始初步形成了营销导向的地方发展战略观。

P117

18.营销城市要走出去,城市管理的工作重点要由生产管理转向形象管理。

P120

19.循环经济起源于工业经济,其核心是工业物质的循环。

P122

20.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P122

21.现代城市规划的创始者本质上是一群社会改革家,虽然他们当时关注的是物质空间环境问题,但其思想的核心却是社会公正。

P135

22.土地利用的效益是指土地利用产生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生态效益,三者是辩证统一的。

P147

23.土地用途管制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P152

24.城市基础设施就是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的一般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P159-160

25.基础设施能否市场化的经济技术标准一般有两个。

一是公共性的强弱,二是可分割性的难易。

P169

26.城市经济管理中协调控制城市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城市政府,这是由城市经济的特点决定的。

P191

27.城市经济管理的二重性是指它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P192

28.政府干预经济运行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市场失灵论。

P199

29.在应对市场失灵时,政府通常采用的手段包括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

P200

30.规制是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政府管制者,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

P202

31.城市人口数量是指城市区域内人口的总数,包括常住人口数量和流动人口数量。

P221

32.城市人口的数量增长,主要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P224

33.自建国以来,我国城市人口管理就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管理模式和特点,主要体现为居民户口和居民身份证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的特殊控制政策,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人口管理制度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P228

34.户籍管理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政府对其所辖人力资源所进行的控制和规划。

P228

35.公共住宅是由政府出资建造、国家给予补贴、并具有一定住宅质量(符合本国政府规定的最低住宅水准)的廉价住房。

P239

36.城市环境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城市的自然环境;二是城市的人工环境。

P258

37.城市环境保护与管理终坚持的一个总原则是可持续发展。

P271

38.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的目的。

P274

39.将原因导向的城市管理思路用到城市环境问题的研究上.可以发现,我们需要从末端治理为主的环境保护走向发展源头导向的循环经济。

P275

40.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

P276-277

41.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撤地建市,市管县体制在全国广泛推行.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城乡分割、地市矛盾等过去存在的问题。

使中心城市更好地发挥地域中心作用。

P288

42.城中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失去土地以后无以为业。

P299

43.城乡关系发展的最高形式,是要达到城乡一体化。

P303

44.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是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

P306

45.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

P306

46.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家之间的竞争反映为各国核心城市的竞争。

也表现为区域之间的竞争。

P328

47.通过城镇体系规划和区域规划来协调区域发展中的各种空间和产业问题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P335

48.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同一区域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通过契约和协定,形成一个跨越国界或地区的商品、资本、人才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的组织形式。

P336-337

49.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区域发展的一体化。

P337

50.Citistate不是一个行政边界,而是一个组织边界、市场边界、信息边界、社会边界,乃至生态与环境的边界。

P337

51.决策系统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

P343

52.从国外的一般经验来看,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从属性原则是各国突发事件管理的普遍原则。

P343

53.对于突发事件而言。

其涉及的内在结构体系并非单纯的线性逻辑抑或平面关联,而是一个包含决策、信息、执行、保障等系统的四位一体的构架体系。

P342

54.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第一原则是迅速地阻绝传染,将可能发生的危机尽可能缩小。

P360

55.城市信誉危机突发事件处理,必须首先注意启动停止策略。

56.在西方发达国家,城市财政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税收,小部分是上级政府的拨款或私人捐助。

P210

57.街道办事处是市辖区或不设区的市政府的派出机关。

P39

58.从城市的形成过程中可以看到,城市最初是一种具有防御和商品交换功能的人类定居点。

P3

59.城市的 战略愿景 即城市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最终将要达到的总体目标。

P111

60.危机管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选择合适的 响应策略 。

P349

61.对于反应而言,留有足够的 “预备队”  是十分关键而又往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P346

62.对执行系统而言,最为重要的方面是执行的  敏捷化 程度,而这一点又必须以信息系统的完备和信息渠道的顺畅息息相关。

P344

63.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

P336

64.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加,大城市逐渐增多,迅速膨胀的城市人口甚至使城市无法满足城市人口对城市功能的需要,出现了所谓 城市病 的问题。

     

65.工业化 导致的城市化发展,使市政的概念逐渐突出并独立出来。

   

66.古代城市的市政与“乡政”并没有严格的区别,是一种  城乡合治的体制。

67.一般认为,市政管理的主体是 城市政府,也包含一定的城市公共团体、组织和市民,这是由市政公共管理的性质所决定的。

68.中国共产党   是我国城市政权的领导者。

  

69.城市  政治民主化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本质要素,也是市政管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志之一。

70.将个人利益表达纳入 规范化渠道,避免非正式关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创新市民利益表达方式的重要方面。

  

71.市政体制的本质是处理城市中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

72.西方国家城市权力的中心,既不在城市的议会、政府或法院,也不在城市的政党组织,而在城市的  商会 。

73.副省级市是20世纪90年代在原有建制市的行政等级中新增加的一个层次,虽然在宪法第30条规定的中国行政区划中并没有这一层次,但在我国市级行政区划中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74.我国城市行政管理,实行  两级政权三级管理 体制。

75.市政管理手段要从过去单纯的计划手段、行政手段为主转向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特别是重视 公共政策的使用。

76.就是因为城市 基本职能 的存在和强化,导致城市的形成、发展和迅速生长,这是城市存在和成长的根本动力。

77. 供给型  的城市发展战略观主要形成和发展于20世纪初叶至20世纪中叶的阶段,强调不断提升城市的生产能力,包括工业产品、有形服务等多方面,从而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

78.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开始初步形成了 营销导向的地方发展战略观。

79.  人文GDP 就是为了保障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而投入财富的增长指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

80.现代城市规划的创始者本质上是一群社会改革家,虽然他们当时关注的是物质空间环境问题,但其思想的核心却是社会公正。

   

81.每个城市由于客观条件的不同,存在着不同的制约城市发展的因素,妥善解决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搞好 城市规划 的关键。

        

82.土地 用途管制 的最根本的核心任务是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用途管制。

83.美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中政府主导的主要是 道路 及污水处理。

   

84.城市成长管理是主要针对城市  空间规模   扩展的控制和管理。

85.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相比,一个显著区别在于城市经济是一种 集聚性 、综合性的经济。

86.城市经济管理中的经济方法主要是通过经济杠杆和 经济责任制的运用,调整城市经济活动中有关各方面的经济利益,以达到控制、协调经济活动的目的。

87.世界银行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在评价政府在与市场相互协作过程中的作用认为,稳定的  宏观经济  环境是各国政府应该向社会提供的最重要的公共物品。

88.城市财政管理的具有公共性和  地方性 的性质。

  

89. 税收是城市政府主要的收入来源。

90.在人口学理论分析中,通常用城市 人口结构 来描述城市人口的一些基本特征。

91.城市人口的 机械增长,是指由于人口迁移而引起的城市人口增长,它一般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并与城市自身的功能和吸引力大小有关。

92.提高城市公共住宅的管理质量,必须从分析城市公共住宅的 供求关系 入手。

93.法定社区尤其是指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两级辖区。

94.以人为本是城市环境的根本宗旨。

95. 煤烟型 细微颗粒物PM10(即可吸入颗粒物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杀手”。

96.排污权交易是当前国际上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市场运作方式,即在排污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允许企业买卖排污指标,以经济杠杆促使企业主动削减排污量。

   

97.纵观世界历史,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也是逐步实现城市化 的过程。

98.我国城市化2004年已经超过  40% 。

  

99.城市边缘区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的成因中,城乡二元管理体制造成的双重标准和管理漏洞是根本原因。

100.小城镇是随着多种产业集聚逐渐由乡村形态转变为现代化城市的过渡性社区。

101.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是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

102.按政府机构的权力大小,可以将大都市政府分为 超城市的和城际的两种类型。

103.非政府 区域协调机构分为综合功能的协调机构与单一功能的协调机构两种类型。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城市往往在一个地区的(ABCD)中居于主导地位,代表和展示着人类文明的最新发展高度。

P2 

A.文化   B.政治  C.社会   D.经济

2.(D)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P12   A.农业现代化  B.科技现代化  C.工业化   D.信息化

3.( C )社会大分工,是人类社会中城市形成的直接原因。

P3  A.第一次  B.第四次  C.第三次   D.第五次

4.总体来看。

古代城市的主要以( AB )为主。

P7    A.政治功能   B.军事功能   C.社会功能   D.经济功能

5.一般认为,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包括(ABCD)。

P12  

 A.人口的流动   B.总人口的增长  C.技术进步 D.经济增长

6.(ABCD)属于我国城市权力政治系统。

  A.市人大   B.市政府   C.市委   D.市司法机关

7.( ABD )属于我国城市国家权力政治系统。

  A.市人大   B.市政府   C.市委   D.市司法机关

8.( A )在整个城市国家机关中处于首要地位。

P37   A.市人大   B.市政府   C.市委   D.市政协

9.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要有地方(ABCD)。

P37   A.任免权   B.监督权   C.决定权   D.立法权

10.我国市民利益表达的主要途径或渠道包括(ABCD)。

P46

A.个人联系渠道  B.代理人或代表渠道 C.集团参与渠道  D.市民监督渠道

11.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包括(ABCD)的内容。

P53-54

A.市建制体制 B.市政府构成体制  C.市行政管理体制 D.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

12.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就其下级行政建制而言,分为辖区的市和不辖区的市,不辖区的市一般是(A)。

P58

A.县级市   B.地级市   C.副省级市   D.直辖市

13.( D )在城市决策中处于核心地位。

P61    A.市政协   B.市人大常委会   C.市政府   D.中共市委

14.市民参政包括市民的( BCD )。

P72  A.司法参与   B.政治参与   C.行政参与   D.社会参与

15.以下关于新公共管理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B )。

P86

A.更加注重对内部系统的管理   B.强调管理对象的外部化    

C.强调以什么方式实施管理会加强管理的便利性   D.强调提高管理的内部效率

16.与传统的公共管理相比较,(ABCD)成为新公共管理的重要字眼。

P86

A.市场导向   B.结果趋向   C.绩效标准   D.顾客导向

17.城市管理中存在的( ABC )问题是囚徒博弈的结果和囚徒困境的表现。

P103

A.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B.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  C.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  D.城乡失衡发展

18.城市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ABCD)获取。

P110

A.竞争一合作分析方法 B.历史分析方法  C.政经社技分析方法 D.优劣机威分析方法

19.在总体的战略愿景之下,城市发展战略还可以形成一定的发展目标体系,一般表现为城市现代化目标体系,主要包括(ABCD)。

P111-112

A.生态环境指标   B.社会进步指标C.生活质量指标   D.经济发展指标

20.世界银行组织认为,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ABCD)的城市。

P113

A.有竞争力   B.治理和管理良好  C.适于居住   D.银行信赖的

21.( BCD )属于初级城市发展战略观。

P117  A.营销导向   B.需求型C.供给型   D.资源型

22.构建敏捷城市,要做到( ABC )。

P122  A.信息敏捷   B.人员敏捷  C.制度敏捷   D.政策敏捷

23.近代城市规划始于( C )。

P134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24.行政法首要的和基本的原则是( A ),它是社会主义法制原则的体现和具体化。

A.行政合法原则   B.行政合理原则   C.行政统一原则   D.行政公开原则

25.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应遵循( ABCD )。

P148  A.动态原则B.协调原则  C.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原则 D.效益原则

26.现代城市成长管理从(A)萌生。

P177  A.美国 B.英国 C.法国D.德国

27.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 ABC )。

P137

A.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

B.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

C.保障和创造城市公正的社会环境D.保障和创造城市公正的人文环境

2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国家建设部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分为( ABC )。

A.城市总体规划 B.城市分区规划   C.城市详细规划 D.城市分层规划

29.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 C )年。

  A.5    B.15    C.20     D.25

30.由于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建立处在逐步摸索的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ABCD)。

P154-155

A.城市存量土地供应失控   B.协议出让.政府让利  C.生地出让.效益粗放 D.有地没人用.有人没地用

31.我国城市空间成长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ABCD)。

P181-183

A.城市用地数量增长过快 B.城市新区开发的倾向严重C.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D.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

32.城市经济的一般功能是指城市总体的共同性功能,主要是以(CD )为主导,为国民经济服务。

P190

A.第一产业 B.第四产业 C.第三产业D.第二产业

33.城市经济管理具有(ABCD)的特征。

P192       

A.综合性B.两面性C.二重性D.区域性

34.城市经济管理的方法包括(ACD )。

P195     

A.行政方法   B.社会方法   C.法律方法   D.经济方法

3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具有(ACD)特征。

P200-201

A.以“间接性为主 B.以“直接性”为主 C.以“经济性”为主   D.具有“公共物品”属性

36.经济性规制主要针对( BD)。

P203 

A.外部不经济问题   B.信息不对称问题 C.非价值物问题   D.自然垄断问题

37.经济性规制对象产业包括( ABCD)。

P203   

A.自来水   B.交通运输和金融 C.城市燃气   D.电力

38.社会性规制主要针对(AC)。

P203

A.外部不经济问题   B.信息不对称问题  C.非价值物问题   D.自然垄断问题

39.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 ABCD)。

P200    

A.外部性   B.公共物品  C.非对称信息   D.垄断

40.导致政府失灵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

P206-207

A.政府的低效率  B.政府赤字问题   C.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   D.政府的行为动机

41.在公共选择理论出现之前,对政府行为的假设有( ABC)。

P206  

A.慈善模式   B.民主模式 C.巨物模式   D.专制模式

42.( D )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的比例小,幼年人口比例大。

P223  

A.稳定型   B.衰退型  C.波动型   D.增长型

43.( D )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中,幼年比例小,老年人口多。

P223 

 A.稳定型   B.增长型  C.波动型   D.衰退型

44.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考察,城市社区主要有( ABC )。

P245 

 A.自然社区   B.功能社区  C.法定社区   D.居住型社区

45.从城市社区起源基础、产业和功能的不同出发,城市社区可以分为( AD)。

P245-246

A.职业型社区   B.法定社区C.自然社区   D.居住型社区

46.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组成包括( ABCD )。

P247-248  

A.社区成员   B.社团性组织C.企事业组织   D.行政性组织

47.根据我国近年来的情况,城市人口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 ABCD )。

P226-227

A.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B.文化结构的高层化发展趋势C.就业结构的服务化趋势   D.城市人口红利效应正趋于减低

48.自治型模式是社区主导、居民主动参与、由下而上实施的社区管理模式,( A)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P250

A.美国   B.日本  C.法国   D.新加坡

49.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政府主导、居民响应参与、自上而下推行的社区治理模式( D)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P250

A.美国  B.日本 C.法国 D.新加坡

50.城市环境具有(ABCD)的特征。

P259-260   ‍

A.脆弱性 B.开放性 C.人为性 D.复合性

5l.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 A )是根本保障。

P272   

A.法制手段   B.行政手段C.技术手段   D.教育手段

52.城市环境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 ABCD )。

P273-274

A.治理方面的制度  B.监督方面的制度  C.排污检查制度  D.预防方面的制度

53.城市环境管理治理方面的制度包括( ABCD)。

P274-274

A.谁污染谁治理制度   B.排污权交易制度  C.奖励制度  D.排污收费赔偿制度

54.我国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包括( ABCD )。

P262

A.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 B.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  C.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   D.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

55.我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重点是( ABCD)。

P269-270

A.改革城市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   B.广开渠道,解决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来源

C.加强政府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领导D.把环境保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56.城中村产生原因主要有( ABCD )。

P295-296

A.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  B.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

C.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  D.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

57.(ABC)是未来区域中心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方向。

P299  ‍

A.撤市(县)设区 B.撤村设街 C.人口农转非 D.撤县建市

58.( A )大都市政府,成立于19世纪末,是最早建立的大都府。

开创了大都市政府的先例。

P319

A.伦敦   B.迈阿密 C.大温哥华   D.巴黎

59.发达国家区域协调机构的特点是(ABCD)。

P322-323

A.形式多种多样,且在不断调整 B.在组织上更多采用合作、自愿参与和弹性的方式 

C.“政府”与“非政府”两类协调机构逐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