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69517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四单元.docx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四单元

12姥姥的剪纸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4、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5、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1、揭示课题,指名读一遍

2、姥姥是谁?

3、说说对题目的理解,并推测课文会写哪些内容?

二、自学生字,疏通课文

1、学生自学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交流所学,不会的提出来在全班解决。

2、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疏通课文,纠正错误。

四、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

2、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

3、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适当点拨。

三、指导写字。

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四、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搜集剪纸资料

第二课时

一、欣赏剪纸

1、课文里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姥姥的剪纸?

请分别找出来,朗读体会剪纸的特点。

2、学生朗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相应的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3、了解学生朗读感悟情况,并随即点拨,引导学生欣赏姥姥的剪纸。

(1)“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的内容广泛,题材对偶,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无所不能”。

(2)“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这句话生动地说明老老的剪纸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突出的显示了姥姥的神剪纸技艺高超。

(3)“嗬……无可挑剔”这句话是“我”发自内心的赞赏。

由此可只,姥姥的剪纸形神兼备,是完美无缺的工艺品。

(4)“我强过来一看……老牛背上。

(5)姥姥又剪出……肯食青草

4、学生朗读有关词语,边读边展开想象体会姥姥的剪纸是何等精美,何等的有意义。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够表现出老老的剪纸相关特点的句子,读出赞赏之意。

二、认识姥姥

1、欣赏完姥姥如此众多的剪纸作品,你们想知道写什么?

2、指名说一说。

(1)姥姥是怎样剪纸的?

姥姥为什么能剪出如此精美的艺术作品?

(2)姥姥是一位怎样的人?

3、同学们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请在自己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同拙见相互交流,相互提示相互启发。

4、学生自主读悟,同桌互动。

5、学生抓住相关的词句,朗读体会老老的特点,把握人物形象,感悟任务的内在的品格。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

三、质疑问难

1、学生朗读课文,寻找疑惑之处,小组交流对疑难之处的理解。

2、引导学生解决典型的疑难问题。

“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刁难……挑剔……耍赖……”问题:

着是课文第四节中的一句话,其中的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等含有明显的贬义成分。

如何准确的理解这些词语呢?

试解:

课后练习第三题这样提示我们“查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

四、练习深化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后最后两节争取回背诵。

2、引导背诵

(1)从那时侯起,我……达到老牛

(2)一头老牛……变得

3、“熟能生巧,……准头了”结合你生活中的体验,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读完这篇课文,你想对姥姥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姥姥的剪纸

剪纸:

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姥姥:

心灵手巧、勤劳善良

 

13牛郎织女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生词意思。

会用有关词语造句。

3、从语言文字中理解牛郎与老牛的亲密关系。

4、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听过哪些民间故事?

交流一下。

(《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等)

2、我国的民间故事非常丰富,今天要学的课文就是有关《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二、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朗读生词,正音。

2、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生词意思。

3、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4、讨论课文主要内容。

5、质疑。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交流读懂了什么。

2、从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牛郎的孤苦伶仃。

3、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划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2、讨论:

从哪些语言文字中可以体会到牛郎照看老牛很周到?

说说自己的感受。

3、圈划词句,体会老牛对牛郎的亲密感情。

4、指导感情朗读,体味牛郎对老牛照看周到及老牛的善解人意。

六、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生词。

2、朗读2、3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文2、3自然段。

2、牛郎对老牛照看周到,老牛善解人意,知恩图报,让牛郎到湖边的树林去找美丽的姑娘织女,也就有了下面发生的故事。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默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读后所得。

2、有感情地朗读老牛的话,感受在“微弱的星光下”老牛说话的情景。

三、学习课文第四段:

1、各自轻声朗读5—7自然段,交流各自读后所得。

A、牛郎在湖边的树林里认识了谁?

B、织女为什么愿意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C、听说织女要留在人间,其他仙女有什么想法?

2、默读第五自然段,划出描写织女的句子。

“过了一会儿,-------------原来她是-----------”

A、用“原来”练习造句。

B、朗读第五自然段,想象黄昏时湖边的树林景象。

3、指名读第6自然段,讨论:

织女为什么愿意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A、这一段的三句话分别讲了哪三层意思?

B、课文哪些地方描写了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

C、从文中你能体会到织女的什么品格?

4、姐妹们为什么都佩服织女的勇气?

A、朗读第五自然段有关内容,体会众仙女在人间的快乐。

B、齐读第七自然段。

5、质疑。

(1)为什么众仙女不劝阻织女?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老牛看到织女跟牛郎在一起,心情怎样?

2、朗读体会。

五、总结课文: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动人的故事?

2、给课文划分段落。

A、第一段

(1)写牛郎是个孤苦伶仃的穷孩子。

B、第二段(2-3)写牛郎与老牛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C、第三段(4)写老牛叫牛郎去找一位美丽的姑娘。

D、第四段(5-7)写织女留在人间作了牛郎的妻子。

E、第五段(8)写老牛看到牛郎与织女在一起很高兴。

3、根据课文主要内容和各段大意复述课文。

第三课时

一、导入揭题

1、读题。

2、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

板书:

老牛、王母

找找几个人物之间关系,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相机板书:

牵手

分离

相会

二、感受人物形象

1、自读课文1—6小节,思考:

牛郎织女的牵手与哪些因素有关?

圈画批注,写写感受。

交流:

老牛的撮合——“老牛跟他也很亲密……”让我们有一种错觉,老牛是他的亲人,亲人变成了媒人,撮合一对姻缘。

第三小节

牛郎——善良、心眼儿好(板书)

(1)照看老牛很周到(总是,最好,最干净)——“也很亲密”牛郎对老牛好,把他看成自己的亲人。

(2)身世反衬——不抱怨,不怀恨,吃苦耐劳。

(3)坦白,诚实,不隐瞒。

织女——勤劳

善良:

喜欢牛郎的心眼儿好,能吃苦。

渴望自由和真正的幸福:

天庭和人间比较:

一样辛苦

冷漠无情真情温暖

禁锢身心自由

对自由的渴望

对真实的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勇敢:

“决心”,意味着想了很多,想了些什么?

可怕的责罚,天庭的冷漠和不自由,人间的真情和温暖在权衡。

留在天庭,有锦衣玉食,没有真情和自由;人间,艰辛坎坷,但自由,有真情。

冒着很大的风险,她应该知道后果,但全然不顾,因为自由、爱情实在是太动人了,“生命诚可贵,爱情、自由价更高。

(相机板书:

善良、渴望自由和真情、勇敢)

小结:

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那么织女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

到这里,对两人是不是想说点什么?

赞叹、钦佩、祝福

2、分离——王母

自读课文9—10,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王母形象。

交流:

冷酷自私、凶恶霸道、法力无边(恶人当道),大好姻缘就这么被硬生生地拆开了。

反过来想想,牵手和王母有没有关系?

面对恶势力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可以被击垮、屈服,也可以开出绚丽的仙人掌花。

但面对这么凶恶的王母,真的很气愤。

读课文,说说此时想说点什么?

(对王母的气愤、对牛郎织女的同情、祝福)

还好,喜鹊知道了他们的渴望,前来帮忙。

七夕佳节,中国情人节。

是不是觉得比2月14日更浪漫?

三、质疑,深化

1、质疑

2、相机出示“神话定义”(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歌颂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美好的感情,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照定义说说看法。

(不合情理之处不必深究,因为那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正是它吸引人之处;表达着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因为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人们身心都极不自由。

3、为什么要设计王母这个人物?

(黑暗势力,封建社会的现实;反衬织女的勇敢,这段爱情的可贵。

4、为什么最后不在一起?

斗争不过,只能表达渴望。

(板书:

想像基于现实。

5、补充,故事古而有之,许多文艺作品里都有表达,但是在不断地变化。

大略地学习《迢迢牵牛星》《鹊桥仙》《天上的街市》,感受变化。

6、小结:

牛郎织女流传千古,表达着人们对爱情、自由的追求;无论社会怎样变迁,这是永恒不变的。

 

14、安塞腰鼓

教学目标

l.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2.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3.学习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4.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重点、难点

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难点:

(1)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l)忘情:

不能节制自己的感情。

(2)狂舞:

纵情的跳舞。

(3)闪射:

闪耀,放出(光芒)

(4)火烈:

像火一样热烈。

(5)亢奋:

极度兴奋。

(6)晦暗:

昏暗,不明显。

(7)羁绊:

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

(8)碰撞:

运动着的物体与别的物体突然接触。

(9)搏击:

奋力斗争和冲击。

(10)烧灼:

烧、烫,使受伤。

(11)奔突:

横冲直撞;奔驰。

(12)辐射:

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去。

(13)翻飞:

上下或内外交换位置。

(14)淋漓:

①形容湿淋淋往下滴。

②形容畅快。

二、导人

大家在电视节目上看过陕西安塞地区的腰鼓吗?

我想大家一定会被安塞腰鼓那种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所深深打动。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看看作家对安塞腰鼓是怎样欣赏、体会的。

三、正课

1.朗读课文(或老师范读、或听课文录音、或学生齐读、轮读、个别读均可)

2.提问:

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

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分三段。

第一段:

从开头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第二段:

从“但是”到“成了茫茫一片”。

第三段:

从“当它冥然而止的时候”到完。

3.提问:

第二段可以分成几层?

讨论并归纳:

分成4层。

第一层:

从“但是”到“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写安塞腰鼓的舞姿及给人的联想。

第二层:

从“好一个安塞腰鼓”到“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写安塞腰鼓的响声给人的感受。

第三层:

从“好一个安塞腰鼓”到“那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搏击。

4.提问:

文章怎样写表演前的情况?

讨论并归纳:

从背景写:

是一片高粱地、丝溜溜的南风。

从人物写:

是蓝腾腾的后生。

从性格写:

是朴实的。

从神情写:

是沉稳而安静的。

从腰鼓写:

是呆呆的、不曾响。

5.提问: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

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

6.提问:

作者与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壮阔、豪放、火烈。

7提问:

作者是怎样写的?

讨论并归纳:

先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再用比喻从舞蹈的后生的舞姿写,如强震起的石头的狂舞。

再用排比、连续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急促的鼓点像骤雨,飞扬的流苏像旋风,蹦跳的脚步像乱蛙,闪射的瞳仁像火花,强健的风姿像斗虎。

8提问: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

运用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具体。

运用排比使文章的气势更加恢宏、雄浑有力,用来描写安塞腰鼓很适当。

9.提问:

“这腰鼓”这一段用了那些反义词?

讨论并归纳:

空气(冰冷一燥热),阳光(恬静一飞溅),世界(困倦一亢奋)

10.提问:

运用反义词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

用反义词对比强烈,写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11.提问:

如果说上面是实写,那么,“使人想起”三段是什么写?

讨论并归纳:

虚写。

12.提问:

用虚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

用虚写使人产生联想想象,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13.提问:

作者联想到什么?

讨论并归纳:

联想到落日古战场,电闪雷鸣和人的大彻大悟。

14提问: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这句话怎么理解?

讨论并归纳:

这里写出了陕北高原人们的性格特征,是粗矿、豪迈、开放的。

四、小结

文章描写安塞腰鼓的特点:

壮阔、豪放、火烈。

先实写,用连喻,写安塞腰鼓的舞姿。

然后用虚写,通过联想、想象,写安塞腰鼓给人的感受写出了陕北人们的性格特征。

五、作业

第二课时

一、预习

阅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二、导人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一层,今天我们再来看看作者怎样描写安塞腰鼓的。

三、正课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重音、感情。

2.提问:

文章第二段的第二层怎样写安塞腰舞的响声的?

讨论并归纳:

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安塞腰鼓声音的回响。

第一句写声音撞击在山崖上,山崖发出回响;第二句写声音撞击在观众的心里,观众的心里发出共鸣。

第三句写声音引起的豪壮的抒情、严峻的思考、犁尖翻起的上浪、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3.提问: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

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安塞腰鼓的沉重的响声,气势不同反响。

4.提问:

文章第二段的第三层怎样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搏击?

讨论并归纳:

先写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的、急速的、大起大落的搏击着,使人感到震撼、烧灼、威逼。

使人鲜明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使人感受到陕北农民的那种取之人的甚少,奉献给人的甚多的精神。

写出作者心灵深处的感悟。

5.提问:

“黄土高原啊”这一段写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

写只有黄土高原这么深厚的土层,才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才能有这么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

6提问:

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里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

讨论并归纳:

这里用比喻说明江南人性格柔弱,只能唱一些江南小调,打不得这样气势澎湃的腰鼓。

7.提问:

第二段的第四层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

总结上面的三层的意思。

从力量、声响、光影的变幻、艺术的享受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给人蓬勃的想象力。

从安塞腰鼓沉重的响声写给人心灵的净化。

从后生们生命中喷发出来的力量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震撼。

8.提问:

倒数第四段中的“交织!

旋转!

凝聚!

奔突!

辐射!

翻飞!

升华!

这几个词能不能对调?

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

不能。

因为这几个词的排列按一定的顺序。

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中心到四周。

9.提问:

为什么说“当它更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

讨论并归纳:

这是人对闹声的一种感受,当闹声突然停止的时候,会感到特别的静。

其次,这里用静来反衬闹,可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10.提问;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

讨论并归纳:

鸡声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

有这种安塞腰鼓所喷发出来的力量,一定会带动生命的奔腾升华,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正是希望所在。

11.提问: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试举例说明这样的写法,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

(l)句内部的排比:

“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2)句与匈之间的排比:

“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3)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使人想起: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流做

使人想起:

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

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钱钻,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

12提问:

访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讨论并归纳:

本文通过对安塞腰鼓的描写,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

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四、小结

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锡铭,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

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罂群激越,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

五、作业

习作3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一幅剪纸作品,看懂作品的内容。

2.展开丰富的想象,编一个合理的故事,并把这个故事写下来。

3.要求内容具体,叙事详略得当。

题目自拟。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第12课《姥姥的剪纸》吗?

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的什么?

2.你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了几幅剪纸作品。

看懂吗?

请你分别为这些作品取个好听的名字。

3.剪纸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把剪子一张纸,就能创造出色彩缤纷、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美不胜收的剪纸作品。

这多么神奇,真令人叹为观止!

二、看图练说

1.仔细观察剪纸作品,看图练说,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经过。

2.叙述主要人物,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衣着打扮。

3.连起来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剪纸的内容,要求细致具体。

三、放飞想象

1.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事情的前因后果。

2.小组讨论,把事情的前后经过说清楚。

3.各自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事情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

四、展开联想

看着这么精美的剪纸作品,你会联想到什么?

集体交流:

①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一定是平时的刻苦练三才会产生如此精美的作品。

②老人剪纸时的神态、动作等。

心专手巧。

③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令人赞叹……

其实,只需一把剪子一张纸,三下两下,一幅幅精美的艺术作品就在人们的手中诞生了!

剪纸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民间工艺,作为华夏儿女,我们都应该感到无比的自豪。

五、构思布局,酝酿习作

请同学们把自己编写的故事完整地写下来。

教师巡视指导。

 

练习4

教学要求:

1.认识、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并搜集俗语。

2.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

3.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4.学会在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冷静、诚恳地解释。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_

(1)学生读题,问;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

(2)学生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知识来回答。

(教师:

有具体的含义)

(3)教师提问:

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用得多不多?

(使用广泛)

(4)小结。

(像这样的句子叫俗语,它是为群众所喜爱并广泛使用的语句,有着具体的含义)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五个俗语,看看各自是讲什么的。

(有的讲自然风光,有的讲乡土特产,有的是讲民风民俗的)

(2)师提问:

这些俗语分布很广,你们听说过吗?

(都是比较有名的,学生大部分应该听说过)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词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词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让学生知道这些都是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

(5)通过读讲词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积累词语。

(6)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名背。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姥姥的剪纸》。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巨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与相邻的字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

(5)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整体布局和“清清爽爽、剪纸、梦境”等词的间架结构。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戒教育)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

要求一气阿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四、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读一读题中所列的三种情况。

(思考怎样去解释)

(2)分组分问题练说。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解释时态度要诚恳,心平气和地把事情的原委说清楚)

(3)让学生从题中提供的三种情况中,任选一种,认真阅读、领会,并要想清楚以下一些问题:

向谁解释々解释什么?

怎样解释?

(4)每组推荐代表表演,师生评议。

3.反馈。

(1)评议后.让同学自由上讲台说说自己被误会时是怎样解释的。

(2)推选一名同学上台谈谈自己本次口语训练的收获。

(可以从材料准备、语言组织、表达时的经验等几方面谈)

(3)评议小结。

(说话的语气和态度要得体.说话要通顺连贯.声音要响亮,速度要适中)

五、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大家欣赏。

2.学生对照自己的毛笔字谈感受。

3.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字是“即、吹”。

4.指导。

教师边范写边讲解“即、吹”的书写方法。

5.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5.练习。

6.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