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系统等的硬件调试方法.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93704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片机系统等的硬件调试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单片机系统等的硬件调试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单片机系统等的硬件调试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单片机系统等的硬件调试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片机系统等的硬件调试方法.doc

《单片机系统等的硬件调试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片机系统等的硬件调试方法.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单片机系统等的硬件调试方法.doc

单片机系统等的硬件调试方法

1、首先是焊接的顺序问题。

当初板子做好以后,我一口气就把所有的元件焊上去了,这样对于没有调试过的板子,就很难找到原因。

所以焊接的顺序很重要,应该是应该按功能划分的器件进行焊接,顺序是功能部件的焊接--调试(OK)--另一功能部件的焊接,这样容易找到问题的所在。

2、如果在调试按功能划分的器件上出现问题,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检查原理图连接是否正确

2)检查原理图与PCB图是否一致

3)检查原理图与器件的DATASHEET上引脚是否一致

4)用万用表检查是否有虚焊,引脚短路现象

5)查询器件的DATASHEET,分析一下时序是否一致,同时分析一下命令字是否正确(注意,命令字的顺序很重要,前些日子调试INTELe28F640这款flash是的时候,在对其擦除和写操作的时候,就碰到了这样的问题)

6)有条件的可以用示波器。

如我就是通过示波器对SRAM各个引脚进行检查,发现地址线都是有信号的,而数据线无信号出现,才找到问题所在。

7)飞线。

用别的的口线进行控制,看看能不能对其进行正常操作,多试验,才能找到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

3、多观察,多思考。

如我前些日子在调试320×240点阵LCD的时候,发现怎么也不能出现图像,后来在偶然的机会下,发现LCD在MPU的CS2口线下,出现闪动的情况,猜测这时候有数据写入到LCD中,仔细研究才发现,MPU的DATA0-7线与74LVC245的A0-7连接在一起,MPU的通过一个GAL16V8或是与非门等芯片进行逻辑组合后与74LVC245的OE引脚相连,这样MPU只有在某一地址范围内才可以进行数据读写操作。

所以在调试过程中,对于出现的任何现象都不要放过,问题的解决就是从一些小的现象入手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有可能的情况下,最好焊两块板子以上,这样才好有个比较,硬件上很小的问题有很多时候是很难发现的。

5、软件的调试要和硬件配合进行,往往问题可能不是硬件上的。

单片机应用系统硬件调试技巧

 

在单片机开发过程中,从硬件设计到软件设计几乎是开发者针对本系统特点亲自完成的。

这样虽然可以降低系统成本,提高系统的适应性,但是每个系统的调试占去了总开发时间的2/3,可见调试的工作量比较大。

单片机系统的硬件调试和软件调试是不能分开的,许多硬件错误是在软件调试中被发现和纠正的。

但通常是先排除明显的硬件故障以后,再和软件结合起来调试以进一步排除故障。

可见硬件的调试是基础,如果硬件调试不通过,软件设计则是无从做起。

本文结合作者在单片机开发过程中体会,讨论硬件调试的技巧。

当硬件设计从布线到焊接安装完成之后,就开始进入硬件调试阶段,调试大体分为以下几步。

1硬件静态的调试 

1.1排除逻辑故障

这类故障往往由于设计和加工制板过程中工艺性错误所造成的。

主要包括错线、开路、短路。

排除的方法是首先将加工的印制板认真对照原理图,看两者是否一致。

应特别注意电源系统检查,以防止电源短路和极性错误,并重点检查系统总线(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是否存在相互之间短路或与其它信号线路短路。

必要时利用数字万用表的短路测试功能,可以缩短排错时间。

1.2排除元器件失效

造成这类错误的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元器件买来时就已坏了;另一个是由于安装错误,造成器件烧坏。

可以采取检查元器件与设计要求的型号、规格和安装是否一致。

在保证安装无误后,用替换方法排除错误。

1.3排除电源故障

在通电前,一定要检查电源电压的幅值和极性,否则很容易造成集成块损坏。

加电后检查各插件上引脚的电位,一般先检查VCC与GND之间电位,若在5V~4.8V之间属正常。

若有高压,联机仿真器调试时,将会损坏仿真器等,有时会使应用系统中的集成块发热损坏。

2联机仿真调试

联机仿真必须借助仿真开发装置、示波器、万用表等工具。

这些工具是单片机开发的最基本工具。

信号线是联络8031和外部器件的纽带,如果信号线连结错误或时序不对,那么都会造成对外围电路读写错误。

51系列单片机的信号线大体分为读、写信号线、片选信号线、时钟信号线、外部程序存贮器读选通信号(PSEN)、地址锁存信号(ALE)、复位信号等几大类。

这些信号大多属于脉冲信号,对于脉冲信号借助示波器(这里指通用示波器)用常规方法很难观测到,必须采取一定措施才能观测到。

应该利用软件编程的方法来实现。

例如对片选信号,运行下面的小程序就可以检测出译码片选信号是否正常。

      MAIN:

  MOV  DPTR,#DPTR    ;将地址送入DPTR

                  MOVXA,@DPTR        ;将译码地址外RAM中的内容送入ACC

                  NOP                               ;适当延时

                  SJMP MAIN                ;循环

执行程序后,就可以利用示波器观察芯片的片选信号引出脚(用示波器扫描时间为1μs/每格档),这时应看到周期为数微秒的负脉冲波形,若看不到则说明译码信号有错误。

对于电平类信号,观测起来就比较容易。

例如对复位信号观测就可以直接利用示波器,当按下复位键时,可以看到8031的复位引脚将变为高电平;一旦松开,电平将变低。

总而言之,对于脉冲触发类的信号我们要用软件来配合,并要把程序编为死循环,再利用示波器观察;对于电平类触发信号,可以直接用示波器观察。

下面结合在自动配料控制系统中键盘、显示部分的调试过程来加以说明。

本系统中的键盘、显示部分都是由并行口芯片8155扩展而成的。

8155属于可编程器件,因而很难划分硬件和软件,往往在调试中即使电路安装正确没有一定的指令去指挥它工作,也是无法发现硬件的故障。

因此要使用一些简单的调试程序来确定硬件的组装是否正确、功能是否完整。

在本系统中采取了先对显示器调试,再对键盘调试。

(1)显示器部分调试为了使调试顺利进行,首先将8155与LED显示分离,这样就可以用静态方法先测试LED显示,分别用规定的电平加至控制数码管段和位显示的引脚,看数码管显示是否与理论上一致。

不一致,一般为LED显示器接触不良所致,必须找出故障,排除后再检测8155电路工作是否正常。

对8155应进行编程调试时,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对其进行初始化(即写入命令控制字,最好定义为输出方式)后,分别向PA、PB、PC三个口送入#0FFH,这时可以利用万用表测试各口的位电压为3.8V左右,若送入#00H,这时各口的位电压应为0.03V;第二,将8155与LED结合起来,借助开发机,通过编制程序(最好采用“8”字循环程序)进行调试。

若调试通过后,就可以编制应用程序了。

(2)键盘调试一般显示器调试通过后,键盘调试就比较简单,完全可以借助于显示器,利用程序进行调试。

利用开发装置对程序进行设置断点,通过断点可以检查程序在断点前后的键值变化,这样可知键盘工作是否正常。

以上讨论了借助简单工具对单片机硬件调试的方法,这些方法如果利用得好,就可以大大缩短单片机的开发周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