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社会学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7048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社会学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外国社会学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外国社会学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外国社会学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外国社会学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外国社会学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外国社会学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外国社会学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外国社会学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外国社会学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外国社会学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外国社会学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外国社会学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外国社会学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外国社会学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外国社会学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外国社会学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外国社会学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社会学史.docx

《外国社会学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社会学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国社会学史.docx

外国社会学史

西方社会学史

西方社会学理论复习重点(我根据老师上课说的总结,大家参考)

第一章

1.实证的含义(简答题)

第二章

2.同等自由法思想

第四章

3.形式社会学

第五章

4.关于价值相关和价值中立的思想

5.社会行动(界定、类型)

6.理想类型的基本特征

7.科层制内部奉行的管理原则

第六章(全都是重点)

重中之重:

8.社会学主义的特征

9.社会学研究对象-社会事实的界定

10.社会团结的界定

11、失范状态的界定

第七章

12、组合的本能

13、组合体的持久性

第八章

14、美国社会学第一任主席--沃德

15、符号互动论的真正创立者--米德

16、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九章

17、马林诺夫斯基的两条假设

18、拉德克利夫-布朗的一条假设

19、分析社会系统的切入点:

社会结构

20、模式变量的五对范畴

21、结构功能分析的基本任务

22、行动系统的普遍功能要求

23、进化共相

24、(默顿)功能分析范式

第十章

25、社会学想象力

26、安全阀制度(论述题)

第十一章

27、行动、刺激、剥夺

28、基本命题

29、权力分化模式

第十二章

30、情景定义(界定)

31、关于符号互动论基本思想归纳的基本观点

32、印象管理策略

33、角色距离

第十三章

34、思想渊源

35、科学理论的特征(填空)

36、科学的社会学理论应当具备的要素(简答题)

37、四大假设

以下上一届整理的重点差不多不同的看笔记

第一章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社会学一词的正式出现:

1893年的《实证哲学教程》中第一次正式出现。

人类智力发展的三阶段论:

神学阶段或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或抽象阶段、科学阶段或实证阶段。

社会发展的三阶段:

社会的神学阶段,是指远古至中世纪早期。

分为拜物教时期、多神教时期和一教独尊时期。

社会的形而上学时期,从1300年至1800年,即西方革命时期。

社会的实证阶段,是社会发展的顶峰时期。

第二章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

社会系统的功能:

随着社会的进化,社会的范围不断扩大,由此导致社会结构的扩大和进一步分化,以及社会所承担的功能的功能的进一步分化。

同等自由的思想:

是指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享有同样的自由权利,但这种权利应以不妨碍他人合法的自由作为基本前提。

第四章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形式社会学:

1、社会交往形式的界定:

社会中人们相互交往的模式。

2、社会学的任务:

识别基本的社会交往形式,阐明这些交往的形式和其含义及其是如何产生、发展和消失的。

3、为什么要研究人们社会交往的纯粹形式:

因为内容太具体、太庞大、太丰富了,而一种形式却可以涵盖很多内容。

4、形式的类型:

(1)社会过程:

不依赖实现社会过程的具体情况而固定不变的那些现象。

如集体行为、分工等。

(2)社会类型:

是一种对个人具有本质特征的品质的描述。

如对人的分类,其中他对"陌生人"的特别关注,因为其生平遭遇,他其实就是"陌生人"的真实写照。

(3)发展模式:

是一种更为复杂的社会生活。

如社会分工,从见到复杂的过程,群体不断扩大的过程,群体的成员个性不断加强的过程,对这些过程的把握就是对发展模式的把握。

5、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齐美尔并不认为形式是独立的,形式离不开内容,形式是有一定的内容的形式,内容是有一定形式的内容。

第五章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关于价值相关和价值中立的思想

(1)价值相关性:

是指在研究工作开始之前,研究者在选题和收集材料上所表现的主观兴趣,同时,又指在研究工作得出结论之后,研究者在实际应用结论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目的性。

价值中立性的思想:

A,研究者在选定了研究对象之后,必须放弃任何主管的价值观念,严格以客观的、中立的态度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保证研究的客观性与科学性。

B,事实领域与价值领域、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严格区分。

~~~

内部奉行的搞管理原则:

形式理性。

(考概念)

(1)形式理性:

是一种客观的合理性,它涉及不同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判断,主要体现为手段和程序的可计算性,因此又被称为工具理性。

其特点是A效率,以效率为宗旨,提高效率。

B可计算性,事物都能被能量化。

C可预测性。

D破除神秘性。

E可控性。

F去人性化,很少考虑人性。

(2)实质理性:

是一种主观的合理性,它涉及的是不同价值之间的逻辑关系判断,主要体现为目的和后果的价值,又称价值理性。

第六章杜尔克姆的社会学思想

社会学主义

1基本含义

(1)它是与一整套社会学方法相关的一种社会学理论。

这些方法告诉人们该如何去调查和解释社会事实。

(2)它是一种哲学信条,认为有权对那些不能归纳为社会学的问题做出自己的陈述,即社会学可以解释一切。

2社会学主义的特征

(1)它秉承社会学的自然主义。

社会学自然主义认为社会学应该像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现象一样的方法去研究社会现象。

(2)强调社会现实的特殊性。

认为社会事实只是自然现象的一个特殊类别,不能够完全的将它与一般的自然现象相混淆。

(3)社会学是自主的和自我满足的一门科学,社会学是而且应该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4)社会学是一门根本性的社会科学,认为所有的与社会现实有关的学科都应该从属于社会学。

(5)它力求克服进化论的观点,认为社会学关注的不再是社会发展,而应该关注社会事实之间的持久的、重复的关系和现象。

社会事实的界定:

是任何可以对个人施以外在制约作用的固定和不固定的行为方式,或在一个社会中普遍出现的、同时不依赖于个人而独立存在的任何行为方式。

社会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论述题)

1必须把社会事实看做是"事物",即将社会事实看做一种独立的客观存在物。

(1)反对主观内省法

(2)坚持观察中的价值中立思想

(3)强调统计方法的重要性,把统计方法作为社会学的基本研究方法,避开主观内省法。

2以社会事实解释社会事实,确定了社会学解释层次为社会层次。

3不能把社会事实的起因与它所发挥的功能混为一谈

(1)对目的论的批判。

目的论认为自觉地目的导向是社会现象产生的充分原因,而这导致一种循环论证。

(2)功能分析:

是指对各种社会事实的那些独立于主观动机的客观社会后果的分析。

(3)因果分析:

是指从某一社会现象所处的历史环境中找出对其发生主要影响的要素。

A因果关系与时间顺序,原因在前,结果在后。

B用共变法来寻求可能的因果关系。

C用控制比较的方法寻求真正的因果。

D因果关系与先关关系的关系,因果关系一定是相关关系,相关关系不一定是因果关系。

4提出社会事实的求证准则:

假设--推测--检验。

第八章传入美国及本土化运动

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

(1)玩耍阶段:

主要是非组织化模仿,也就是儿童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这角色扮演中,社会交往能力开始建立。

(2)团体游戏阶段:

儿童要扮演好游戏中所有他人的角色并且要了解这些角色之间的关系,懂得合作。

(3)一般化他人阶段:

完整的自我形成,开始能够比较确信自己赋予一个符号的意义与他人赋予的意义大体一致,知道在什么情景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第九章结构功能主义

传统功能主义的三大假设:

(前两条为马林洛夫斯基的假设,后一条为拉德克利夫-布朗的)(简答题)

(1)功能普遍性:

功能普遍存在于任何文化现象之间。

(2)功能不可缺少性:

任何文化现象都发挥着不能为其他文化要素取代的、必不可少的功能。

(3)功能统一性:

社会是一个功能统一体,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不会产生不可调节的冲突。

社会系统是由行动者同其状态中的其他行动者之间稳定的制度化的角色关系构成。

帕森斯的权利:

指对互动对象的特定行动的某种期待

义务:

指满足对方期待的行动。

模式变量理论(论述题)

1模式变量:

是区分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主观取向的类型学工具。

2作用:

可以用来确定行动者的主观取向,刻画社会结构的特征。

3五对范畴:

(1)普遍主义--特殊主义:

是指在互动关系中,角色关系是普遍性的还是特殊性的。

(2)专一性--扩散性:

互动双方权利义务的关系的宽窄和清晰程度。

(专一性的关系窄小和清晰,扩散性的关系模糊、不明确。

(3)情感中立性--情感性:

互动关系中是否包含情感因素。

(4)成就--先赋:

互动过程中,行动者之间作为相互对待的基础的识别标准的性质。

(5)自我取向--集体取向:

互动中行动者优先考虑的是哪一方的利益。

(个人利益优先是自我取向,集体利益优先是集体取向。

4组合任何一种制度化的社会关系都是上述五种选择的组合

A制度化结晶B不同类型(共32种)C两种极端形成(公社和社会)

结构功能分析:

1、从模式变量向结构功能分析的过渡

(1)为什么过渡?

是为了解答为什么某种互动关系以特定的变量组合,为什么各种特殊关系结构采取了不同的变量组合的问题。

(2)结构功能分析的基本任务:

识别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以及分析各种基本结构是如何满足这些功能要求的。

(3)对以前观点的修正:

修改了关于各对模式变量具有独立性以及各个范畴可以任意组合成某种特定结构类型的看法。

2、行动系统的普遍功能要求:

(1)适应:

系统必须和环境发生一定关系,为了生存下去,系统必须拥有从外部环境中获取所需资源的手段,或必须具有通过操纵某些手段来控制环境状态的能力。

(2)达鹄:

系统必须拥有能力确定自己的目标次序和调整系统内部的能量,以集中实现系统目标。

(3)整合:

系统必须拥有将自己的各个部分联系在一起、使各个部分之间协调一致,不至出现游离、脱节和断裂的能力。

(4)维模:

(潜在的模式维持)系统必须拥有经常维护处于潜在状态模式的能力,以保证系统在恢复中断后的运行过程中能照常运行。

3、对行动系统所作的功能分析:

书上193面图9-1.

4、对社会系统所作的功能分析。

(3、4只要求理解)

5、系统运行状态的稳定条件:

(1)是否具备满足一般功能要求的子系统。

(2)这些子系统之间是否存在曾跨越边界的对流式交换。

各子系统之间的交换媒介:

适应功能子系统--货币;达鹄功能子系统--权力;整合功能子系统--影响或赞同;维模功能子系统--承担或声望。

6、社会变迁思想

(1)产生背景:

回应他人的批评与指责。

(2)关键概念及其思想:

①结构分化A界定:

承担多种功能的单一结构类型转化为各自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结构类型。

B表现:

微观层次,角色分化;宏观层次,制度性结构类型的分化。

C功能:

提高效率。

②子系统之间的边界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子系统之间的边界关系发生着变化,其主要原因是结构分化。

后果,边界关系的复杂化和不平衡性。

③社会进化六大特征:

分层结构、政治结构的文化合法性、科层制、市场体制、普遍性法则、民主体制。

④所有进化过程演化形态:

适应性增长、分化;价值概括化、容纳。

功能分析范式

1范式:

指一门科学学科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所使用的一组基本假定。

2默顿的功能分析范式:

(1)分析对象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化事项?

标准化事项:

社会学分析事项,代表某一社会设置或某一人群的行为,是提炼的概念。

(2)主观意向(动机、目的)从何而来?

(3)客观后果怎么样?

如正功能、反功能、非功能、显功能、潜功能等。

(4)功能影响了哪些单位?

政策事项影响了哪些群体、个人。

(5)建立功能需求的类型。

普遍的,如法律的制定;特定的,如养老院的建立。

(6)具体而详尽的说明履行某一特定功能的社会机构。

(7)履行某一功能的事项的选择项、对等项和替代项。

(8)履行某一功能的事项的替代等变异范围。

变异范围:

社会结构的约束范围。

(9)社会动态与变迁:

发展的眼光。

(10)通过比较分析证实功能分析的结论。

(11)有关意识形态、社会学者的地位与角色对功能分析有何影响?

第十章社会冲突理论

社会学想象力

1界定:

社会学想象力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思维方式,认为每个人及其特征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和一定的历史时期中,个人要跳出自己的范围,专心致志的认识自身与社会的依存关系,认识历史的变革力。

(重点中的小重点)

2客观依据:

每个人及起特征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和历史时期,人们的个人问题都产生于社会结构。

3任务和宗旨:

帮助把握历史和事件,把握两者在社会中的相互关系。

4如何发挥社会学想象力?

(重点中的小重点)

(1)在学术研究中,要学会活用生活经验。

(把学术研究与其相结合,对其保持质疑的心态,使自己的内心世界时刻处在清醒的状态。

(2)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建立自己的学术档案。

(通过笔记记下私人经验、专业活动,进行中的研究、研究中的计划,帮助我们有系统的反省和思考。

(3)经验研究的设计必需有助于理论的建构。

(4)充分运用社会学的想象。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激发A在最具体的层次上重新整理档案B充分理解定义各种问题的字词内涵C在研究中。

对研究的课题、对象要从各个方面去思考并加以比较。

(5)写作时要区分主旨和论题,要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呈现自己的作品。

社会安全阀制度

1界定:

社会安全阀是社会的一种机制。

它通过潜在的社会冲突来维持一个群体。

2敌对情绪的三种表达方式

(1)将敌对情绪发泄到该发泄的对象上,发泄到真正的对立面上。

(2)替代:

把敌对行为指向替代目标

(3)没有对象的直接表现(如酗酒、独自呼喊)

3其主要观点

(1)通过释放被封闭的敌对情绪,冲突可以起到维护关系的作用。

(2)社会系统往往为人们提供排泄敌对情绪和进攻性情绪的制度,即安全阀制度,从而有助于系统的维护。

(3)社会结构越僵化。

安全阀越重要。

(僵化的制度不容许有冲突,取消安全阀制度就取消了敌对情绪的发泄,社会结构危险更大。

(4)安全阀可以发泄敌对情绪,转移目标,但不能解决问题,只能缓和矛盾,并不能解决矛盾。

(5)安全阀制度提供敌对情绪的替代目标以及发泄手段,从而避免潜在性的毁灭性威胁的产生,但社会系统要为此付出一定代价,以小的代价来保住社会稳定。

(6)当相互对立的利益和相互敌对的情绪受到压制时,会产生两种结果:

其一是把敌对情绪从真正的根源中转移出来,从其他渠道发泄;其二是导致双方关系的终结。

(7)没有安全阀制度或安全阀制度不完备的社会结构都是僵化的社会结构,因而也是潜伏危机的社会结构。

第十一章社会交换理论

人类学中的交换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列维·斯特劳斯他认为人的头脑中具有某种深层结构;这种结构确定了人类所创造的文明形式,并用它可以解释氏族中的图腾崇拜现象。

还提出了交换的对等性原则,把交换分为限制性交换和普遍交换两种。

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理论的基本概念:

1、行动:

是指行动者个体的行为。

只在追求报酬,避免惩罚。

2、互动:

是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通过它人们可以达到追求报酬避免惩罚的目的。

3、情感:

在群体中个人之间所具有的内部兴趣,例如好感、反感。

情感也是可以用来交换的社会资源。

4、刺激:

是指环境中的暗示。

能引起个体做出行动上的反应。

5、报酬:

是指能够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对象,物质的或者非物质的。

6、成本:

就是人们在进行某种行动或行动时要忍受的痛苦。

有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之分。

7、投资:

是指一个人所拥有的全部资源,包括社会地位、知识、技能、性别、种族等。

8、利润:

是指一项行动结果中报酬减去成本所剩下的纯粹的奖励。

9、剥夺:

是指某人在得到某一特定奖励时所经历的时间长度。

10、满足:

是指一个人在刚刚过去的时间已得到的报酬足以使他不再需要更多的报酬。

11、公正性期待:

是指个人在过去行动中所付费用和所得报酬之间的比例关系构成的主观期待。

(重点中的小重点)

其基本命题(考简答题)

1、成功命题:

对于人们进行的所有行动来说,一个人的某种行动得到的报酬越经常,这个人就越愿意从事这种行动。

2、刺激命题:

如果在过去一种特殊刺激或一组刺激的出现,曾经成为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报酬的原因,那么现在的刺激越是与过去相同,人就越可能产生这种行为,或是一些相似行为。

3、价值命题:

对于一个人来讲,他的行动结果对他越有价值,他就越可能去执行这个行动。

4、剥夺--满足命题:

一个人在最近越是经常得到一种特殊的报酬,那么该报酬的追加对于这个人来讲,就越来越没有价值。

5、攻击--赞同命题:

在一个人的行动没有得到他预料的报酬时,或得到他没预料的惩罚时,他将感到气愤,他便可能去从事侵略性行为,这种行为的结果变得对他更有价值。

在一个人的行动得到他预料的报酬时,尤其是得到的报酬比他预料的报酬大时或者没有得到他预料的惩罚时,他会感到高兴,他更可能从事认可性行为,这种行为的结果变得对他更有价值。

6、理性命题:

人们在对两种行动进行取舍时,会根据他当时的认识选择那种随着获利可能性增大,结果总价值也增大的行为。

一般性报酬的形式及其价值:

金钱--社会赞同--尊敬--依从(价值从左到右增大)(考填空题)

第十二章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基本观点:

(考简答题)

(1)符号是社会相互作用的中介。

布鲁默认为,人类的互动是由符号的使用解释探知另外一个人的行动的意义作为媒介,这个媒介相当于在人类行动中的刺激与反应之间插入一个解释过程。

(2)人们通过对符号的定义与理解进行互动。

布鲁默指出,人类的交往是理解与定义的过程,理解是确定客体的意义,定义就是对待客体的方式。

(3)符号互动是能动的与可变的过程。

布鲁默主张,"我"是无止尽的进行反思、同自己进行对话的过程,"我"要求能动的活动,而不是简单的对环境做出反应,"我"不仅要认识外在的客体,还要把自己当做一个客体。

(4)符号互动创造、维持与变革社会组织、结构与制度。

理解与定义的共同性是社会组织存在的先决条件,社会是由处于符号互动过程中的人类构成的。

"社会机构内"的互动:

1、社会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演员。

2、表演区域额划分:

每个人的表演区域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台是个人按照一般性的固定方式进行表演,为观众规定特定情境的舞台部分。

后台是不让观众看到的、限制观众与局外人进入的舞台。

3、印象管理策略(考论述题)

(1)印象管理:

是如何在他人心目中塑造一个自己所期望的印象的过程,或者说是为别人制造情境定义的过程。

(2)印象管理策略:

①理想化表演:

A界定:

理想化表演是指掩饰那些与社会公认的价值、规范和标准不一致的行动,而表现出与社会公认的价值、规范和标准一致的行动。

B几种掩饰情况:

a、掩饰在参与演出之前的秘密性纵欲行为。

b、掩饰演出前的准备失误以及修正这些失误的步骤。

c、只显示结果产品而掩饰制造产品的过程。

d、可能将其他标准原则置于一旁。

e、掩饰参与演出前所必要遭遇的羞辱。

②误解表演:

A界定:

表演是试图通过自己的行动使别人对自己产生自己所期望的印象,这种印象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

使别人产生错觉,得到假的印象的表演称为误解表演。

B误解表演的目的:

a为了获得利益。

b为了满足某种虚荣心。

③神秘化表演:

与别人保持一定距离,使别人产生一种崇敬心理的表演。

④补救表演:

用来应付一些未预料的意外行动的表演。

第十三章布劳的宏观社会结构理论

科学理论的特征:

(考填空题)

(1)形式上必需是演绎的。

一个好的理论应是具有由命题组成的演绎体系形成的科学解释。

(2)内容上必须是具有证伪性的。

一个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并不取决于它是否被证实,而是取决于它是否具有证伪性或者正为能力。

科学的社会学理论应该具有的要素:

(简答题)

(1)被解释物与解释物。

被解释物是理论要解释的对象,解释物是理论家准备用什么方式去解释被解释物。

(2)构造理论需要通晓有关的经验知识。

布鲁默认为科学的理论在内容上要具有可证伪性,而理论的可证伪性必须要与经验知识有关。

(3)提出一个崭新的理论命题。

一个理论若提不出新的见解,即使具有完整的演绎体系、丰富的经验材料和精深的研究方法也没有多少科学价值。

(4)概念的精确化。

布鲁默指出,所有的理论术语必须一方面是抽象的,使其对具体事物具有解释性;另一方面又是精确的,以便人们找到概念的操作变量,使实证研究成为可能。

(5)由命题组成的演绎体系。

布鲁默认为科学的理论在形式上是演绎的,而演绎体系是由命题组成。

(6)把理论同实证研究结果相对照。

这是为了修正理论,对理论的修正时理论构建的一部分。

宏观结构理论的基本定理(考其中之一)

第一层次定理

1、关于集团或阶层之间关系定理

(1)由接近性和机会性两条假设推出的八条定理

①一般社会结构

定理2一个社会的异质性增加该社会各社会集团间的关系。

定理3一个社会的不平等性越大,该社会中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等级上的人们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可能性越大。

②社会子结构

定理15如果一个社会的异质性更多地来自这个社会子结构内部的异质性而不是子结构之间的异质性,社会异质性就会更大的促进社会集团间的关系。

定理16如果一个社会的不平等性更多的来自这个社会子结构内部的不平等性而不是子结构间的不平等性,社会不平等性就会更大的促进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们的关系。

定理17如果人们社会地位各轴线的重合性更多的来自这个社会子结构内部人们的地位共变性,而不是来自子结构之间的地位共变性,这种地位重合性对社会集团间的关系阻碍就越小。

③多层次社会结构

定理21一个社会的异质性渗透到其内部子结构的层次越深,越促进社会集团间的关系。

定理22一个社会的不平等性渗透到其内部子结构的层次越深,越促进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等级的人们间的关系。

定理23一个社会的地位共变性渗透到其内部子结构的层次越深,越促进社会集团间的关系和不同社会地位等级间的关系。

(2)由机会性假设推导出

定理1随着一个社会集团人口规模的增加,这个集团成员与其他社会集团成员产生社会关系的可能性降低。

定理27一个社区的人口规模越大,这个社区中发生公开冲突的次数越多。

(3)由接近性和独立性推导出

定理11社会结构个轴线的多重相交性增加社会集团间的关系。

2、关于社会流动的定理

(1)由接近性和促进性假设推出

定理6人们的社会集团间关系增加人们社会流动的可能性

定理14社会流动增加社会结构某些轴线的重合性。

(2)由接近性假设推出

定理4一个社会的社会流动增加该社会的社会集团间的关系。

(3)由异质性和不平等性概念定义推出

定理9一个社会中,从人口规模较大的社会集团向人口规模较小的社会集团的净流动增加该社会的异质性。

定理10对任何一个存在等级差别的社会地位而言,任何向这个地位的中点的上向流动或下向流动都减少该社会地位上的不平等性。

第二层次定理:

1、社会流动对集团间关系的影响,由定理4、1推出

定理5一个社会集团的净外向流动比它的净内向流动更增加它与其他社会集团间的关系。

2、结构性质与社会流动之间的关系:

定理6

(1)社会结构的一般性质对流动的影响,定理2、3、6推出

定理7一个社会的异质性有助于该社会各集团间的社会流动。

定理8一个社会的不平等性提高该社会不同地位间的流动。

(2)子结构性质对社会流动的影响,定理15、16、17、6推出

定理18如果一个社会的异质性更多的来自各个子结构内部的异质性,这个社会发生社会流动的机会就越大。

定理19如果一个社会的不平等性更多的来自各个子结构内部的不平等性,这个社会发生社会流动的机会就越大。

定理20如果一个社会的社会地位重合性更多的来自这个社会各个子结构内部的地位共变性而不是子结构之间的地位共变性,这个社会产生社会流动的机会就越大。

(3)各类结构参数多层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