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7052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docx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docx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

集团档案编码:

[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

课目

第1课长河漫步

年级

9年级上册

执教

尹静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源流,了解彩陶、青铜器、兵马俑有关知识以及审美特点。

→多媒体演示图片与文字。

一、问题导入

关联早期人类的生存方式,有效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入课题。

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熏陶器的出现意味着什么芽

1.器物的用途:

关联早期人类的生存方式鸦

2.设想陶器产生的过程。

小结:

陶器的出现标志了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一大进步;随着采集、耕织和手工业的发展,定居后的氏族成员需要一些器物来保存种子,储藏粮食,要有适合日用炊饮的各种器皿。

最初这些器物很可能是用植物为材料制作的,如草、藤、木头等等。

由于编织器物不能放在火上作为炊具,人们就用黏土涂在木器或编织物的表面,增强其耐火性,很可能由此发明了陶器。

从早期陶器上装饰的绳纹、篮纹、席纹等编织纹上可以得到证明。

以植物为材料的容器;早期陶器上装饰的绳纹、篮纹、席纹等编织纹。

二、彩陶、青铜器纹样分析

分析彩陶纹样,了解、推想史前人类社会生活;把握纹样细节,从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等不同角度分析、揣测纹样中蕴含的意义。

欣赏分析《人面鱼纹盆》的纹样熏推想史前人类生活情景以及纹样所反映的社会内容;

1.鱼在人面周围有规律的排列,形成规则的图形,纹样组合采用了哪些手法?

2.渔猎是原始人类重要的生产方式,但图案并没有直接表现捕鱼的情景,你认为还有其他的意义吗?

它是单纯的装饰吗?

教学提示:

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生殖崇拜的象征,鱼在仰韶文化陶绘中是出现最多的图像之一。

《人面鱼纹盆》以图案结构线作为抓形的基础。

有人把它看做半坡人的巫术图腾,象征其氏族人丁昌盛的局面。

→《人面鱼纹盆》以及人面鱼纹的分解动画。

→术语解释:

巫术图腾。

探究具象和抽象彩陶纹之间的联系以及变化规律。

分析彩陶纹样具象与抽象的变化,通过讨论得出方法和结论。

1.摄取、归纳并最大限度简化图形中的关键特征;

2.按照一定规则重新组合排列。

→鱼纹、鸟纹、蛙纹以及相关几何纹的关系和变化。

通过对比分析,了解纹样的不同表现方法与象征意义。

彩陶鸟纹与青铜器凤纹比较:

视觉感受:

朴实与华丽,简略与丰富;

造型手法:

写实与夸张;

象征意义:

氏族图腾;用来“辨神奸”的图腾符号。

教学提示:

商周青铜器大多作为祭祀的“礼器”而制作,多半供献给祖先或铭记自己武力征伐的胜利。

→彩陶鸟纹与青铜器凤纹图片。

商周青铜器欣赏。

商周青铜器纹饰:

饕餮、夔龙、夔凤。

小结:

饕餮纹是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夔龙或夔凤图案,其形象狞厉可怖,是用来“辨神奸”的图腾符号。

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的神只。

极度夸张变形和图案化的动物主体纹样则配以典雅华丽的饰带和底纹,与厚重规整的器物造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威严典重、狞厉神秘、雄伟华丽的总体艺术风格。

→青铜器上的饕餮、夔龙、夔凤纹饰。

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了解写实与装饰。

具有高度写实风格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向东行进的布阵设计,清楚地代表了秦军由西而东消灭六国的锋芒所指。

等身高大写实的兵马形象;面部造型的真实性。

教学提示:

秦陵兵马俑和彩陶、青铜器不同的是,它没有诉诸巫术鬼神的作用,而是通过强大的军事组织,显示出一代君王的雄才大略。

→秦始皇陵兵马俑:

兵俑坑、兵俑造型以及细节。

三、学习活动

1.尝试将动物或植物的形象变化为抽象图形,并将其组合为适合纹样。

2.课后通过互联网、书刊杂志收集有关彩陶、青铜器和兵马俑的图片、文字资料,分主题进行编辑成册。

如:

彩陶纹样中的鱼;饕餮纹样的组合变化;兵马俑造型集锦等。

→动植物形象参考图片。

→提供网址。

四、课堂评价

1.参与的程度与认识问题的深度;

2.明确辨识所学纹饰,对彩陶、青铜器有较清晰的了解;

3.图形的理解、变化能力以及美感在作业中的表现。

课目

第2课我的居室

年级

9年级上册

执教

尹静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第一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利用纸质材料制作比例关系基本准确的简单居室模型。

通过观察探究,对透视的基本规律有进一步认识。

媒体准备:

挂图、居室模型、家具模型的半成品以及多媒体演示课件。

一、导入

谈谈自己的居室;说说自己最喜欢的风格。

二、制作居室模型

列举学生准备的材料,讲解材料的特性以及加工方法;

讲解门窗切割加工以及装饰方法;

讲解家具制作的展开平面以及折叠、粘合方法(以书桌和床为例);

讲解加工过程中的安全事项。

小组分工安排工作任务,讨论制作规划:

1.小组内协调统一风格、样式,设计思路达成一致;

2.在俯视图和侧视图上按比例确定家具尺寸;

3.确定分配制作材料。

制作过程中巡视辅导。

→挂图:

立方体的展开平面;

实物展示制作过程:

居室模型、家具模型的半成品。

三、通过观察模型,认识透视现象

通过一个视点观察模型内部体积,找出近大远小规律;

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研究透视的方法;

利用网格工具观察模型内部形体的垂直面和水平面在前后位置上的变化规律,讨论并得出结论。

→丢勒版画插图《透视研究》。

→居室透视图。

四、归纳与总结,讲解平行透视的原理

归纳学生的结论,讲解平行透视的原理:

1.与网格(画面)平行的线继续平行;

2.与网格(画面)垂直的平行线都消失于视平线上的消失点。

五、课后作业

进一步完善居室模型;继续观察室内以及自然界的透视现象。

(第二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在对居室色彩搭配、家具设计等相关问题思考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尝试运用透视知识画出自己居室的设计稿。

六、依据模型,运用所掌握的透视知识画一张居室草图

复习上节课的透视知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讲解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透视规律要点:

1.掌握术语:

视平线、消失点、消失线;

2.画面、物体、消失点之间的关系。

从一个固定的位置(视点)通过透明薄膜用一只眼睛观察模型或模型中的某一家具,用笔描绘到透明薄膜平面上,再根据获得的透视知识,把透视图在纸上画出来。

→居室透视图押展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透视规律。

→丢勒版画插图《透视研究》。

七、关于色彩与设计的探讨

比较同一设计但不同色彩运用所产生的效果;讨论、分析居室设计中色彩的搭配,以及色彩对心理情绪的影响。

欣赏《在阿尔的居室》;谈自己的居室色彩设计构想。

→展示不同色彩风格的居室图片。

八、绘制居室设计效果图

设计作业的基本要求:

1.运用本课所学的透视知识;

2.较准确地反映设计意图;

3.画面效果清晰整洁。

九、教学评价内容

理解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动手能力。

课目

第3课静物有声

年级

9年级上册

执教

尹静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欣赏静物画的一般方法,了解静物画表现有关知识,并能结合自己的感受对静物画作品发表独特见解;了解绘画造型基本要素在静物画中的作用,并能够运用于静物组合和草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码相机、静物台及衬布、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物品、取景框、作业纸和铅笔等。

一、导入

引导学生就课题展开议论,理解《静物有声》的含义,进入作品欣赏的学习内容。

小结:

艺术家出于对表现生活的兴趣,描绘那些静止的物体,表达他们的心声,把极其普通的对象变成了富于美感的艺术品。

二、作品欣赏

《冠军的象征》欣赏引导(关于题材):

1.排球和冠军之间的联系;

2.作品给予我们的整体感受;画家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3.如果我来表现这个题材。

《高更的椅子》欣赏引导(细节分析、感受):

1.作品给予我们的整体感受与《冠军的象征》一画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2.依据时间、物品感受画面的环境气氛押明亮的、沉闷的、宁静的、压抑的?

3.椅子、书籍和蜡烛在这里有什么寓意吗?

4.强烈的色彩对比与画家当时的心情,平静的、高兴的、心烦意乱的、伤感的还是其他;

5.你的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吗?

谈谈当时的心情。

同样是椅子,《天伦之乐》却表现了不同的主题和情感,运用以上方法,尝试对比分析。

小结:

欣赏静物画的一般方法,从画面的整体入手,最初的感受十分重要;细心揣摩使你形成这种感觉的原因,作品中描绘的物象与表现主题的联系,光线的角度、物品的组合构图以及色彩、质感的表现都是形成画面效果的重要因素。

→《冠军的象征》。

→《高更的椅子》。

→《天伦之乐》。

三、构图分析

比较苏巴朗和塞尚的作品,不同的构图和光线给我们完全不同的感受。

《有壶的静物》运用强烈的明暗对比,使物体凸现在深沉的背景上,水平线构图使画面平静并具有秩序感,表现出沉着、宁静、优雅的古典风格;塞尚的《静物》明快艳丽,三角形的物体组合、衬布的斜线以及水果不同方向的摆放,使画面形成活跃气氛。

进一步要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这些可以帮助你更深刻地理解作品表达的内涵。

→《有壶的静物》及构图示意。

→《静物》及构图示意。

四、摆静物

按照活动一的任务要求分组,确定各自的主题,运用以上所学知识摆放静物;各组派代表就表现意图、光线运用、色彩搭配、物品组合的构图方式等内容进行讲解。

教师结合拍摄的图片讲评静物。

(可用构图稿代替)

→用构图草样讲解或数码相机对各组静物的不同角度拍照并演示。

五、画草图

学生分小组以草图形式进行写生,教师巡回辅导,对部分作业进行讲评,结束本课教学。

→草图写生步骤和范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根据上节课草图,借助静物画作品的参照,尝试用铅笔淡彩的方法画一幅静物画。

课前准备:

草图、静物画作品图片、粗铅笔、水彩等工具;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交谈:

a.你准备画一幅什么样的静物,用什么样的构图、色彩表现主题?

b.你打算怎样画这幅静物?

回顾上一课时的有关内容。

画法建议:

以草图上的物品为主体,参照图片上的背景、衬布的画法;以铅笔为主,浅色水彩辅助。

→画法建议、步骤示意以及范式。

二、作业

教师辅导。

三、展示、评价

学生互评,教师总结。

课目

第4课凝固的音乐

年级

9年级上册

执教

尹静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欣赏经典建筑的形式美,体会和认识建筑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利用简便的材料制作简单的形体,并构想建筑模型,画出设计草图。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模型用纸张、工具刀、尺子、铅笔垫板、直尺、圆规、胶棒等。

一、导入

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因为好的建筑不仅仅是用于遮风避雨的构筑物,它还像音乐一样,使我们的情感和精神得到升华。

二、欣赏、分析、讨论

1.感受作品;

2.运用建筑造型美感要素,对作品的造型、结构、色彩、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a.布达拉宫、天坛祈年殿、悉尼歌剧院造型都有向上的趋势,却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你能说出它们的区别吗?

穴直线和曲线、规则与变化、环境因素等雪

b.仔细观察天坛祈年殿,从基座至屋顶排列的距离和层数有什么变化规律?

(节奏)

c.比较布达拉宫和加拿大蒙特利尔某住宅,同样是直线造型,不同的组合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受,说说你的感受。

→布达拉宫、天坛祈年殿、悉尼歌剧院等。

→以上建筑的体积组合示意图。

三、制作小训练与草图设计

1.参照图片中屋顶和墙面的造型,通过剪切、折叠、粘合等方法,用纸做一个简单的造型;

2.转动这个造型,从不同角度观察感受形体和明暗的变化;

3.基于这个造型,设想添加其余部分后的小建筑模型,并画出草图,与同学交流;

4.按设计风格进行小组组合,利用课余为下节课的制作活动做好准备。

准备工作包括集体创意设计,成员分工以及图纸、材料、工具的准备。

教师为小组制作提出建议。

→几何体展开平面图演示和讲解。

四、总结、评价、布置后续任务

1.对教学做出总结,点评新颖的制作和设想并提出建议;

2.为进一步了解建筑艺术提供教学资源;

3.讲解下节课任务,布置准备工作。

→学生草图展示、归类。

→相关书籍和网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根据设计草图,制作简单的建筑模型;进一步感受经典建筑的魅力。

课前准备:

同上。

五、学习制作方法

1.对小组的设计进行评价,为制作提出建议;

2.明确制作过程中安全、卫生以及爱护公物等注意事项;

3.折叠、挖切、粘合等方法的演示、讲解。

→制作方法步骤。

六、制作模型

分小组制作模型,教师巡回辅导,对制作工序、方法以及良好习惯及时点评。

七、作品展示与评价

1.从视觉效果感受、造型、结构、色彩等方面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2.师生结合经典作品交谈制作体会。

→经典作品举例。

八、总结

对本单元学习做出总结;安排清洁教室卫生。

课目

第5课走进微观世界

年级

9年级上册

执教

尹静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发现和欣赏微观世界呈现的形式结构美感,探究自然结构与图形结构的共同规律;根据自然现象进行想像和表现,创造性地运用简单元素构成图形。

课前准备:

多媒体演示课件、演示挂图、作业范式等等。

一、导入

首先,我们来学习名词“形态”。

形态是指事物的形状和神态,也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

形态包括形状和情态两方面,让我们举例说明:

荷花是我们常见的植物,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对荷花的一系列描写,如:

袅娜的、亭亭玉立的等等,是荷花在“月色”这一特定条件下给作者的感受,也就是荷花此时的形态。

从高空俯瞰河流,和平常角度有什么不同?

大家谈谈感受?

红墙、黄瓦,硕大的屋顶给我们什么感受?

使我们联想到什么?

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以其特定的方式表现着自己,它们有没有规律可循呢?

今天,让我们通过电子显微镜深入到物质的内部,去寻求新的视觉感受,探究构成世界本质的奥秘。

→字幕

→荷花

→俯瞰河流(学习大空间)

→故宫

二、欣赏分析(以形式和情感为线索进入)

欣赏活动导向:

1.“原子”整齐排列,秩序感的体现显而易见,“神经细胞网络”看上去复杂零乱,它的秩序是怎样体现的呢?

是它统一的结构方式,相同的是点和线的组合。

2.一切事物都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细胞团形成的过程也是形状变化的过程,分离和集聚是这一过程的基本形式。

3.想像浮游生物的变化过程,说说它后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归纳自然形态的构成形式和规律:

基本元素与构成方式。

→“原子”“神经细胞网络”以及点、线示意图

→细胞团形成过程

→海洋浮游生物

三、观察记录

观察显微镜里的微生物,记录它们的形象。

四、绘画尝试

将记录的微生物形象经过想像加工成基本形,按一定规律进行组合,画一幅画。

→粗铅笔、彩色铅笔和作业纸

五、作业讲评

作业评价内容:

画面具有形式美感;运用一定的造型规律;基本形创意具有想像力;学习态度认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运用插接方法,制作立体造型。

六、回顾与小结

展示学生作业,总结上一课时的知识要点,导入新课。

大自然的美是在变化统一的矛盾中形成的,人工形态正是基于对自然形态生成和变化的认识、理解。

看看这些图片和作品多么相似。

课前准备:

纸板、工具刀、铅笔和尺子。

→“原子”以及结构示意、“灯心草”、“原子博物馆”、“球状骨骼”

七、立体造型制作

讲解插接造型制作方法,要点:

基本形体、插接切口。

分配小组成员,强调安全事项,布置学习任务。

制作过程进行辅导并通过展示进行提示。

→制作方法演示

八、作业讲评

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表现的形态进行描述,相互评价。

作业评价内容:

造型具有美感;运用一定的造型规律;创意构思具有想像力;学习态度认真。

课目

第6课以形写神

年级

9年级上册

执教

尹静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感受祖国文化独特的精神风貌;学习运用水墨人物画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简单的人物。

课前准备:

演示和作业用的国画工具以及欣赏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关于课题“以形写神”的谈话:

1.词义理解的讨论。

(出处参照“资料库”)

2.以《藏族舞蹈》和《戏剧人物》为例展开讨论,理解形和神的概念。

小结:

“以形写神”是传统人物画重要的审美标准,即通过足以显现人物内在本质的外形的描写,真实地展示不同人物的性格、个性与内心世界,同时也揭示其品格,反映其社会属性,并给予或尝试新的审美判断。

→《藏族舞蹈》和《戏剧人物》

→字幕

二、欣赏分析

《太白行吟图》欣赏要点:

1.画面感受:

简约造型和空白的处理所营造的气氛。

2.诗人的神态:

沉浸在无际的冥想之中。

3.了解写意画的特点,感受线条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以及流畅的运笔,转折顿挫;墨色随着线的流动产生浓淡干湿的变化呈现出的丰富效果。

→《太白行吟图》以及局部

三、临摹体会

教师示范,讲解要领,学生选择教材提供的人物画作品进行临摹,体会运用笔墨的感受和人物神态的表现。

→古典音乐背景

四、展示评价

展示自己的作品,交谈临摹过程中的体会和对自己的评价。

教师总结,布置下节课的准备工作,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运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人物,并通过人物造型、背景和道具表现意境,传达思想感情。

五、赏析作品、讲解创作表现方法

赏析提示:

(作为学生讨论的参考导向)

小孩和小乌龟描绘画题明示的事件,认真的神态表现儿童的天真幼稚;植物的点缀表现季节和院落环境;大片空白营造了凉爽活跃的氛围,留给我们想像的空间。

伯乐的眼神与“相马”的主题;

衣着打扮与人物身份;

构图:

人物、马和款识的位置关系,改变它们效果会怎样?

笔墨运用特点:

线条与大块水墨形成对比;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用线自由,不拘形似。

小结。

(参照教材24页的提示)

→《学步》

→《相马图》

六、尝试创作

1.学生议论:

画什么?

怎样画?

2.创作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教学活动任务

七、作业评价

评价内容:

1.主题表现;

2.人物神态;

3.画面效果。

总结。

课目

第7课幽默与智慧

年级

9年级上册

执教

尹静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品味漫画的乐趣,了解漫画的知识以及创作的方法,尝试漫画创作;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并引起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积极的关注和思考。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漫画和相关资料,简便的绘画工具等。

一、看漫画

漫画欣赏从作品表达的主题入手,以交谈的方式联系生活中相似的现象,发现作者把握的典型特点。

分析作者的表现意图和表现手法,并提出用其他方法表现的可能性。

→漫画作品

二、说漫画

1.总结漫画的种类,探讨漫画的功能。

漫画的功能:

歌颂、讽刺、传播、娱乐等。

漫画的种类:

独幅、多幅、连环等(形式),政治漫画、新闻漫画、科学漫画、哲理漫画、幽默漫画、肖像漫画、故事漫画等(内容)。

2.找出你喜欢的漫画作品并谈谈喜欢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漫画学习需要观察生活和锻炼思维。

3.从笑话、故事到对社会、人生的关注,发现和寻找漫画素材,提高筛选漫画素材的能力。

三、画漫画

在认识思维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进行联想接力画练习创作和专题练习。

以书、电脑、足球等生活学习中常见物品做漫画练习。

四、评价

总结本课教学。

(第二课时)

五、看漫画

以艺术的表现手法为重点的欣赏。

→漫画作品

六、说漫画

1.结合图例,师生共同分析漫画家运用的艺术手法。

如:

外国漫画《无题》构思的夸张(内容和情节的夸张),做到了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

如《武大郎开店》、《百鬼斩尽此精独留》、《画白居易诗意》等灵活借用人们熟悉的事件、诗句、典故,创造和虚构了新颖、有趣的情节,达到借古讽今的效果。

如车祸后的伤者直接进了救护车的漫画是运用巧合手法制造出的新奇效果……

2.学生将经过自己寻找、筛选后的漫画素材,转化为漫画点子(艺术手法),并说给大家听,做创作的构思准备。

也可以先画出草图,请老师和同学提意见。

七、画漫画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构思大胆表现出来,完成漫画的创作。

作业的安排,以每人能够完成1—2幅漫画为宜。

形式和内容可多样化,不应过多限制,使不同程度、不同个性的学生有更多的学习选择。

作业辅导应侧重构思和艺术手法方面的启发和引导。

→绘画工具、材料

八、评漫画

采用随堂展览的方式,选定一个“小展漫画”的组织评选班子。

由学生确定自选参展的作品,并围绕参展作品,模拟展评形式,开展观摩、讨论和评价活动。

→学生课堂作业

课目

第8课过大年

年级

9年级上册

执教

尹静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教学目标:

了解传统民间美术活动和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运用民间剪纸的表现方法,完成一件剪纸作品,表现节日的喜庆心情。

一、导入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各族人民都以最隆重的形式来庆祝。

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

背景音乐《欢乐中国年》

欢度春节的各种活动:

划旱船、舞龙、贴窗花。

二、剪纸的基本类型(以讲解为主的教学)

剪纸是我们中国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之一。

剪纸的类型多样,窗花是剪纸艺术的一个主要品种,它用于岁时节日民俗,题材大多是对吉祥、幸福、美好的祝福,形式上则要求热闹、火红、有看头,起着装饰、美化环境的作用。

让我们先来了解剪纸的基本技法。

阴刻:

图案上的装饰纹样被刻(剪)去,形成镂空效果,一般要求线线相断。

阳刻:

将图案中的装饰花纹留下,花纹以外的部分剪(刻)去,要求线线相连。

一幅漂亮、完整的剪纸作品往往是阴刻、阳刻相结合的,它们互相连接,互相映衬,构成一幅完美的画面。

分别用阴刻、阳刻方法剪出来的剪纸图案。

阴刻、阳刻效果相结合的剪纸图案。

三、剪纸常用的装饰纹样(以提问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其用途)

剪纸常用的装饰纹样:

1.锯齿纹:

常用来表现动物的皮毛、刺、草以及类似的东西。

特点:

较硬。

2.鱼鳞纹:

用来表现鱼鳞、波浪以及类似的东西。

特点:

柔和,具有动感。

3.月牙纹:

用来表现衣纹褶皱、头发纹路以及类似的东西。

特点:

用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