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7124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一、我会写

豌wān(豌豆、豌豆叶、豌豆苗)

按àn(按照、按说、按铃)

舒shū(舒适、舒服、舒畅)

适shì(舒适、合适、适龄)

恐kǒng(恐怕、恐惧、恐慌)

僵jiāng(僵硬、冻僵、僵持)

硬yìng(硬抢、坚硬、硬件)

枪qiāng(手枪、玩具枪、激光枪)

耐nài(耐心、忍耐、耐人寻味)

探tàn(探出、探望、探听)

愉yú(愉悦、愉快、欢愉)

曾céng(曾经、未曾、何曾)

二、我会认

预yù(预定、预料、预感)

揭jiē(揭露、揭发、揭示)

啪pā(啪啪、啪啪响、劈劈啪啪)

苔tái(苔藓、青苔、海苔)

囚qiú(囚犯、死囚、囚禁)

框kuàng(窗框、门框、画框)

溢yì(洋溢、溢出、才华横溢)

三、多音字

称chèn(相称)chēng(称号)

和hé(和气)hou(暖和)hè(附和)

涨zhàng(膨胀)zhǎng(涨潮)

曾zēng(姓曾)céng(曾经)

四、近义词

丰满一一丰腴穷苦一一穷困温和一一温柔 

的确一一确实爆裂一一爆炸

五、反义词

僵硬一一柔软 丰满一一干瘪 

虚弱一一强健 愉快一一难过

六、理解词语

预感:

事先的感觉。

揭晓:

泛指把事情的结果公开出去。

僵硬:

肢体不能活动。

青苔:

阴湿地方生长的绿色苔藓。

相称:

事物配合起来显得合适。

水笕:

引水的长竹管,安在房檐下田间。

洋溢:

(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光彩:

 颜色和光泽;光辉。

盘绕:

螺旋状地或圈状地缠绕在某物上。

七、句子解析

1.豌豆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做成一排。

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把豆荚当成一个家庭,小豌豆是家庭里的小成员,以极富诗意的想象,事故时更加人性化。

 

2.“现在我要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了!

如果你能捉住我,就请你来吧!

”第一粒豌豆说完就飞走了。

从这粒豌豆的话中可以感受到此时的它是多么兴奋。

要飞向广大的世界了,这对它来说是一件多么值得庆贺的事。

3.“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

”……小女孩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

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写出了小女孩高兴的心情。

小豌豆的长大满足了小女孩的愿望,使她鼓起了战胜病魔的信心。

4.小姑娘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

这一天简直像个节日。

节日是令人高兴的日子,小女孩看到了盛开的豌豆花,吻到了柔嫩的叶子,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小女孩好起来了,真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

5.此刻,顶楼窗子旁那个小女孩——她的脸上洋溢着健康的光彩,她的眼睛发着亮光——正注视着豌豆花,快乐地微笑着。

“脸上洋溢着健康的光彩”“眼睛发着亮”说明小女孩已经恢复了健康。

豌豆开花了,小女孩的病也好了,这奇迹正是豌豆带给小女孩的。

八、问题归纳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有五颗小豌豆出生了,一个小男孩捡到了他们,便把他们当做气枪子弹用。

有三粒被鸽子吃了,一粒掉臭水沟里了。

最后一粒掉到长满青苔的裂缝里,这户人家有一个多病的小女孩,当她看着小豌豆一天长大时,她对生活也有了希望,最后病好了。

2.豌豆为什么想出去?

哪个词具体说明了想出去的理由?

因为害怕这样下去会变得僵硬。

“恐怕变得僵硬”具体说明了豌豆们想出去。

3.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长得很好,为什么?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它埋怨恶劣的环境,但是不灰心,不失望,努力生根发芽。

4.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

写出了母亲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能看出她特别盼望小豌豆苗能给小女孩带来希望。

5.在五粒豆子中,你觉得最值得称赞的是哪一粒?

说说你的理解。

那粒飞进"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去"的豌豆,最值得称赞,因为它发芽、开花,给窗子里的躺着的一个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九、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6):

写豆荚里的五粒豆期待着做点儿事情。

第二部分(7-12):

写五粒豆被孩子射到了不同的地方。

第三部分(13-21):

具体描写了最后那粒豆的情况。

第四部分(22-24):

写五粒豆的最终结果。

十、课文主题

有五颗小豌豆出生了,一个小男孩捡到了他们,便把他们当做气枪子弹用。

有三粒被鸽子吃了,一粒掉臭水沟里了。

最后一粒掉到长满青苔的裂缝里,这户人家有一个多病的小女孩,当她看着小豌豆一天长大时,她对生活也充满了希望,最后病好了。

十一、教材课后习题

3.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小女孩的病为什么就慢慢就变好了呢?

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因为小豌豆的顽强生命力,感动了小女孩,使她也有了想继续活下去的动力,众所周知,有动力没有有什么事办不成。

所以她病就好了。

 

蝙蝠和雷达

一、我会写

达dá(到达、达成、通达)

蚊wén(蚊子、蚊香、蚊帐)

即jí(即使、即刻、即日)

科kē(科学、科技、科目)

横héng(纵横、横行霸道、横冲直撞)

竖shù(竖起、横竖、竖立)

绳shéng(绳索、缆绳、跳绳)

系jì(系上、系扣、系鞋带)

蝇yíng(苍蝇、蝇子、果蝇)

证zhèng(证明、证据、证人)

研yán(研究、钻研、研读)

究jiū(究竟、终究、深究)

驾jià(驾驶、驾车、驾临)

驶shǐ(驶向、驶入、行驶)

二、我会认

蝙biān(蝙蝠)

蝠fú(黑蝙蝠)

启qǐ(启发、启示、启蒙)

锐 ruì(锐角、锐利、精锐)

铛dāng(铃铛、铛铛、锒铛入狱)

障zhàng(障碍、故障、一叶障目)

荧yíng(荧屏、荧光、萤火虫)

屏píng(屏障、屏幕、屏风)

三、多音字

系jì(系鞋带)xì (关系)

行xíng(飞行)háng(银行)

四、近义词

启示一一启发 灵巧一一灵活敏锐一一敏捷  

研究一一探究 模仿一一仿照秘密一一奥秘

五、反义词

清楚一一模糊 灵巧一一笨拙 敏锐一一迟钝  

安全一一危险秘密一一公开

横七竖八一一整整齐齐

六、理解词语

启示:

通过启发提示而领悟的道理。

漆黑:

非常黑;很暗。

敏锐:

(感觉)灵敏:

(眼光)尖锐。

探路:

事先探察道路情况。

横七竖八:

形容纵横杂乱。

超声波:

超过人能听到的最高频(20000赫)的声波。

七、句子解析

1.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关联词“即使……也……”看出蝙蝠夜间飞行动作敏捷,本领高超。

2.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这个反问句引出了下文,激发了我们的阅读兴趣。

3.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

这句话是个过渡句“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紧承上文“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引起下文。

4.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形象地看出了蝙蝠耳朵被塞上,嘴被封上后根本无法正常飞行。

5.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反复”看出了科学家不是一次两次做这样的实验,而是很多很多次,工作态度很严谨。

“终于”说明了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需要反复做实验,反复研究,非常不容易。

八、问题归纳

1.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科学家经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在夜里安全飞行的奥秘,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安装在飞机上,保证飞机在夜里安全飞行的过程。

2.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科学家从蝙蝠在黑夜飞行能巧妙避开障碍物这一现象开始思考,经过反复试验,发现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最后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雷达。

3.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此处问句起什么作用?

由蝙蝠夜间飞行,联想到“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进而产生“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的疑问,引出下文科学家对蝙蝠进行的试验。

4.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

这句话是个过渡句。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紧承上文,“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引起下文。

5.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jiē)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从“反复”“终于”,你体会到什么?

“反复”写出了科学家严谨的工作态度;“终于”可见科学家揭开蝙蝠夜里安全飞行的秘密费了很大功夫。

这句话说明这项结论不是轻而易举得出来的,而是经过反复试验,反复研究得出来的。

6.蝙蝠和雷达有着怎样的联系?

这种联系告诉人们什么?

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嘴巴,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

科学家就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

这种联系告诉人们:

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发明创造有所启示。

7.为了揭开蝙蝠夜里安全飞行的秘密,科学家做了几次 试验?

结果如何?

得出了什么结论?

为了揭开蝙蝠夜里安全飞行的秘密,科学家进行了三次试验。

第一次将蝙蝠的眼睛蒙上,它在屋子里飞行没有碰着铃铛;第二、三次分别塞上蝙蝠的耳朵,封住蝙蝠的嘴,它在屋子里飞行将铃铛撞得响个不停。

三次试验证明,蝙蝠夜里安全飞行靠的不是眼睛,是靠嘴巴和耳朵利用超声波配合起来探路的。

8.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科学家从蝙蝠在黑夜飞行能巧妙避开障碍物这一现象开始思考,经过反复试验,发现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最后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雷达。

九、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写飞机能安全夜航是因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

写经过反复试验和研究,科学家终于揭开了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

写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了夜间探路的雷达。

十、课文主题

本文主要讲了科学家经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在夜里安全飞行的奥秘,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安装在飞机上,保证飞机在夜里安全飞行的过程,告诉我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发明创造有所启示。

十一、教材课后习题

2.读下面的片段,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同学交流。

针对内容提出的问题:

这个片段讲了什么?

从写法上提问:

介绍变态茎的种类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从片段中得到启示,结合生活实际提问:

我们见到的变态茎还有哪些?

说说它们暑语变态茎的哪一种?

 

呼风唤雨的世纪

一、我会写

唤huàn(唤醒、叫唤、呼唤)

纪jì(世纪、纪念、纪年)

技jì(技艺、技术、口技)

改gǎi(改正、修改、改变)

程chéng(程度、日程、方程)

超chāo(超过、超越、超额)

亿yì(亿万、百亿、十亿)

核hé(核能、核心、核潜艇)

奥ào(深奥、奥妙、奥运会)

益yì(益处、益鸟、日益增长)

联lián(联系、联合、联结)

质zhì(物质、体质、本质)

哲zhé(哲理、哲人、哲学)

任rèn(任何、任凭、担任)

善shàn(改善、善心、善良)

二、我会认

获huò(获得、荣获、收获)

赖lài(依赖、无赖、抵赖)

潜qián(潜入、潜力、潜水艇)

索suǒ(探索、收索、思索)

舶bó(船舶、巨舶、舶来品)

兰lán(兰花、木兰、吊兰)

三、多音字

便biàn(方便)pián(大腹便便)

的dí(的确)dì(目的)dī(的士)de(我的)

晕yūn(摔晕)yùn(晕船)

四、近义词

改观──改善依赖──依靠探索──探究  

依然──仍然回顾──回忆 愿望──希望 

洞察──明察 探索──探究 舒适──舒服

改变──改善 慢吞吞──慢腾腾 出乎意料──突如其来

五、反义词

紧密──松散 舒适──难受依赖——独立

出乎意料——意料之中

六、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

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

依赖:

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

腾云驾雾:

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

寄托:

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愿望:

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

幻想:

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

归跟到底:

归结到根本上。

奇迹:

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奥秘:

指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

七、句子解析

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句话在全文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呼风唤雨”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写出了20世纪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2.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发现和发明,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

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发现的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造。

如,本组后面的三篇课文中讲到的电脑、太空育种是前所未有的新创造,而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儿,就是新发现。

这句话概括地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

3.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千里眼顺风耳,在旧小说中指能看得很远和听得很远的人。

古典小说《西游记》中曾出现这两个人物,他们是玉帝的得力耳目。

孙悟空闹东海、搅地府后,事达天庭,玉帝询问妖猴来历,班中闪出千里眼、顺风耳,将妖猴的来历奏明。

这两个词在课文中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

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4.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原意是用来形容北国边塞异常寒冷。

后来这句诗经常被人引用,用来形容某些生机竞发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势。

课文中引用这句古诗,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八、问题归纳

1.20世纪这么多成就,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发现:

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发明:

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

2.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科学技术空前发展,这些新的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古代人们的一些美好愿望一一变成了现实。

如今,人们上天入地已不再是神话,现代科学技术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九、课文分段

第一段

(1):

指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二段

(2):

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

第三段(3-4):

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第四段(5):

引用名言,点明文章的中心。

十、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激发我们爱科学、学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

十一、教材课后习题

3.“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这些在现在看来再普通不过的东西,都是近百年来人们不断努力研究的结果。

它们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让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相信,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一定会使人们未来的生活更加灿烂、光明。

 

蝴蝶的家

一、我会认

避bì(躲避、避雨、逃避)

撼hàn(震撼、撼动、震撼人心)

喧xuān(喧哗、喧闹、喧嚣)

雀qiǎo(家雀儿)

炊chuī(炊烟、野炊、无米之炊)

檐yán(屋檐、房檐、帽檐儿)

二、多音字

雀qiǎo(家雀儿)què(雀斑)

倒dào(倒退)dǎo(跌倒)

三、近义词

躲避一一躲藏震撼一一震惊喧嚷一一喧嚣 

轻盈一一轻快翻转一一转动

四、反义词

喧嚷一一安静轻盈一一笨重柔弱一一强大

五、理解词语

震撼:

震动;摇撼。

轻盈:

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斑斓:

灿烂多彩。

玷污:

弄脏;污损。

比喻名誉受污损。

躲避:

隐匿避开,以免遇到某些情况。

六、句子解析

1.“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

作者直接表达他对蝴蝶的担心,仿佛一下子就走进了作者的心。

2.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

这句话中“没法再想”是因为不愿意再想,不敢再想。

体现了作者内心非常着急,十分担心下雨时蝴蝶的处境。

七、问题归纳

1.第3自然段中“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再次用了问句的形式,直接抒发了作者在多次猜想过后毫无所获的万分着急之情,与前文相互照应,进一步突出了作者对蝴蝶的担忧与关爱。

2.第4自然段中最后一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这种反复手法的运用把作者急切的心情表达得更加强烈,能够加深读者的印象,使读者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感情。

3.文中多次反复出现“我真为蝴蝶着急”,你怎么理解?

因为作者关心蝴蝶、爱惜蝴蝶、疼惜蝴蝶、怜爱蝴蝶,为蝴蝶的住处而担心、发愁。

4.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以问题和思索为线索来表达。

本文以作者的思绪为线索展开,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然后再进行否定,再想,再否定,可见作者对蝴蝶非常关心,是在用心思考它的去处。

八、课文分段

第一段

(1):

写“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蝴蝶要怎么办?

第二段(2-4):

具体写“我”是怎么样为蝴蝶着急的。

第三段(5-6):

写一个女孩告诉“我”蝴蝶是有家的,但我没见过下雨时蝴蝶到底藏在哪里。

九、课文主题

通过文中描写作者思考蝴蝶的家在哪里,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对小生命怜爱的人,又是一个善于观察、热爱大自然的人。

 

《习作、语文园地二》

一、容易读错的字音

豆荚(jiá jiā)锐利(ruì  ruǐ)

障碍(zhàng zhuàng)荧光(yín yíng)

索取(suǒ shuǒ) 本质(zhì zì )

潜水(qiǎn  qián)躲避(pì bì)

二、多音字组词

称chēng(称呼)chèn(称心)

系jì(系绳子)xì(关系)

行háng(行列)xíng(行走)

便biàn(便利)pián(便宜)

雀què(鸟雀)qiǎo(家雀儿)

1、“系”在表示“打结、扣”的意思时读jì,表示其他意思是读xì。

2、行(háng xíng)人在洁白的雪地上留下一行行(háng xíng )脚印。

三、容易写错的字

横:

右部中间是由。

竖:

下部是立。

质:

第一笔是撇,末笔是点。

四、形近字辩字

(豌 碗 )豆

(僵 疆 )硬

(深  探)索

(蚊 纹 )虫

(证 征 )明

(坚  竖)立苍(蝇 绳 )

(驾 架 )驶(愉  偷)快

五、近反义词

近义词

穷苦—穷困 温和—温柔的确—确实

启示—启发 灵巧—灵活敏锐—敏捷

研究—探究模仿—仿照依赖—依靠

愿望—希望躲避—躲藏震撼—震惊

慢吞吞—慢腾腾 出乎意料—突如其来

反义词

僵硬—柔软丰满—干瘪愉快—难过

清楚—模糊灵巧—笨拙敏锐—迟钝

紧密—松散舒适—难受喧嚷—安静

六、佳句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

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

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七、学习方法指导建议:

阅读的时候我要动脑筋思考,积极提出问题。

提示:

1、可以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人。

2、要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我们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教师点拨:

一是阅读的时候,我们要一边读,一边想。

二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1.根据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

对于自己读懂的,自己发现的地方提出问题,可以作为交流的重点记录下来;对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可以请教他人。

如读《一个豆英里的五粒豆》,对第二粒豌豆要飞进太阳,可以提出问题:

第二粒豌豆为什么要飞进太阳里?

为什么这样才与它的身份相称?

2.可以针对文章的内容、写法、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方面提出问题。

3.要提有价值的问题。

有的问题与深入理解课文没有关系,就可以略去。

如学习《蝙蝠和雷达》,有同学提出“蝙蝠长什么样?

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这样的问题可以留到课外去解决。

4.要多根据课文的重点段提出问题。

如《蝙蝠和雷达》一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我们可以根据这两段提出一些问题,如:

蝙蝠是如何分辨障碍物的?

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八、日积月累

1、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3、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王充

4、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6、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郑燮

7、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刘开

九、考试热点:

1.《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会以课内阅读形式出现,考查五粒豌豆的性格和结局以及最后一粒豌豆的神奇力量等。

2.《蝙蝠和雷达》会考查用关联词填空和设问的修辞手法。

课内阅读会考查科学家的三次实验,以及蝙蝠是如何探路的。

3.《呼风唤雨的世纪》会考查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经常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4.《蝴蝶的家》会以改写句子的形式考查反问句,经常出现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以课内阅读形式考查作者对蝴蝶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