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专项复习课内阅读.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72083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专项复习课内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专项复习课内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专项复习课内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专项复习课内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专项复习课内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专项复习课内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专项复习课内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专项复习课内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专项复习课内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专项复习课内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专项复习课内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专项复习课内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专项复习课内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专项复习课内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专项复习课内阅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专项复习课内阅读.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专项复习课内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专项复习课内阅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专项复习课内阅读.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专项复习课内阅读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专项复习课内阅读

【课内】1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我们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1、“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红领巾”指 ( 少先队员)。

“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一句中,“谁”指 (共产党)  。

2“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这句诗表达了我们内心的(欢乐和幸福)。

【课内】2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出现几缕流云。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1、查字典填空。

∙“紫”用部首查字法应查(糸)部,再查(六 )画。

“碧”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再查音节( B ),组词( 碧绿 )、(  碧波  )、( 碧玉 )。

2、按要求写词语(3个)。

表示颜色的词(银灰):

(橘黄) 、  (血红)、  (绛紫)  、(花白) 、(火红)      

表示时间很短(转眼间):

(一刹那) 、  (眨眼间)、 (瞬间) 、(霎时间)               

表示颜色很美(五彩斑斓):

(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 (万紫千红) 、(五光十色) 。

3、填空。

这段话共有 

(2) 句,第1句写了  (填空) ,第2句写了    (流云) ,句中把落日映照下的流云比作  (五彩斑斓的锦缎) 。

4、你认为下面说法是对的,请在序号前打对钩。

  锦缎指的是:

(1)天空像锦缎。

  

(2)流云像锦缎。

(3)天空有了流云像锦缎。

【课内】3

原野热闹非凡。

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

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1、选择正确的读音。

豆荚(jiājiá)脸庞(liǎnniǎn)  燃烧(ránlán)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哗啦啦)的笑声 (挺拔)的高粱

(热闹)的原野 ( 火红)的叶子

3、这段话是围绕“  (原野热闹非凡。

)  ”这句来写的。

4、用“    ”画出比喻句。

5、文中从      (大豆)、 (高粱)、   (榛树叶子)这几个方面写出了原野的热闹非凡。

6、从这段中的“   (笑声)    ”和“    (演唱)  ”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把大豆和高粱当作人来写。

【课内】4

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   (大豆摇铃千里金) ”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

这里的 (田野)、(山岭)、  (江河)、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2、照样子写词语。

沉甸甸(蓝晶晶)、(黑黝黝)、(绿油油)、(白茫茫)、(红通通)。

3、这个季节指(秋)季。

【课内】5

围绕着西湖的是一圈树木织成的绿色镶边。

十里明湖中,葱绿的孤山显得格外(秀美) 典雅。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绿树丛中。

明净的湖水(晃动) 着绿岛和白云的 (倒影) ,仿佛仙境一般。

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

1、在括号里填上词语。

2、选词填空。

倒影   倒映   掩映

(1)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绿树丛中。

(2)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3)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 ),仿佛仙境一般。

温柔   轻柔   柔和

(1)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 )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2)嫦娥是个(温柔 )美丽的姑娘。

(3)一阵阵(柔和)的音乐从远处飘来,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3、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课内】6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  伸出手来能 (摸)  到蓝天。

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字。

2、找出这段话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写出来。

例:

(映衬)—(对照)

( 越发)—(更加) (纯净)—(明洁)

3、读了这段话,我觉得拉萨的天空   (纯净),    (明洁)。

【课内】7

太阳公公看见了,亲切地  (嘱咐)他们:

“孩子们记住,别落在表面上金光闪闪的地方,那是沙漠。

也不要被银花朵朵所 (迷惑),那是湖泊。

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

1、在括号里填上词语。

2、多音字组词

泊bó(停泊) (泊船) pō( 湖泊)(水泊)(血泊)

2、填恰当的叠词。

金光(闪)(闪 ) 银花( 朵 )(朵  ) 黑(黝 )(黝  )

3、太阳公公让蒲公英不要落在  (沙漠),也不要落在(湖泊),只有落在(泥土),才能(生根长叶)。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 ,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课内】8

土地爷爷跟着小猴到里屋一看,啊,麦囤里堆得满满的。

小猴说:

“我把麦子种下了地,这都是我的收获。

您带一些回家吧。

”老人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

“你真聪明!

真能干!

1、这段话主要讲(小猴聪明能干) 。

2、“啊”表示土地爷爷看到麦囤里堆得满满的(麦子,喜出望外),朗读时应读出(惊喜) 的语气来。

3、小猴种下的是(麦种),收获的是(更多的麦子)。

4、从“抚摸”、“兴奋”等词语可以体会到土地爷爷对(聪明能干) 的小猴表示(赞美)。

【课内】9

古时候,欧洲的苏格兰遭到了别国的侵略。

王子布鲁斯带领军队,英勇地抗击外国侵略军。

可是,一连打了七次仗,苏格兰军队都失败了,布鲁斯王子也受了伤。

他躺在山上的一间磨坊里,不断地唉声叹气。

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

1、选择正确的读音。

 

磨坊(mó mò)  几乎(jī jǐ)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战争(和平)  失败( 成功)  失去(得到)

3、填空。

“这场战争”指 (布鲁斯王子带领军队抵抗外国侵略军的斗争);布鲁斯王子失去信心是因为(一连打了七次仗都失败了)。

【课内】10

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1、这段话是围绕“(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 ”来写的。

2、这一段分别从(白天)、(晚上)、(饭前)这三方面写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3、这段话中“卧薪”指(睡在柴草上);“尝胆”指(品尝苦胆的苦味)。

通过这一段描写,我们知道“卧薪尝胆”的意思是(晚上睡到柴草上,每顿饭钱品尝苦胆的滋味,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用“~~~”画出文中体现“卧薪尝胆”意思的句子。

4、“报仇雪恨”中的“雪”的意思是(C)

A、水蒸气凝结成的晶体。

B、雪白。

C、洗掉。

5、文中的耻辱具体是指: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

                       

6、用三个词语夸夸越王勾践。

(忍辱负重)、( 发奋图强)、(救亡图存)。

【课内】11

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

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 (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

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 (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

1、用横线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2、从上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犹如(如同)耀眼( 闪耀)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3、这一段中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香港迷人的夜景展现在我们面前,请你也试着采用这种手法,写一句话。

落叶仿佛纷飞的蝴蝶。

                                              

4、香港是我国的南大门,被称为“(东方之珠)”,我国的许多城市都有别称:

山东的济南被称为“(泉城)”;云南的昆明被称为“(春城)”;黑龙江的(哈尔滨)被称为“冰城”。

5、短文有个比喻句。

作者把(港湾里闪耀的灯光)比作五颜六色的焰火;把(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比作闪光的长河。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到休假日,宽阔的方塔街上(热闹非凡 )。

美丽的街心花园里一台大屏幕电视机格外( 醒目  )。

那里(人流如潮),聚集着许多出来游玩的市民。

他们坐在长椅上,( 沐浴)着灿烂的阳光,观看着(精彩)的电视节目,真是(舒服)极了。

【课内】12

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1、用“———”划出文中的比喻句。

2、这句话用(小喇叭) 来比喻(石榴花) 。

写出了石榴花的(美丽)和(活泼)的特点。

3、从文中找出下面字的反义词。

稀(密 )远(近 )空(满 )

4.这一段主要写了(春天 )时节,石榴从抽枝→(长叶) →(开花)的生长过程。

5、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文中出现过的词不要填)。

一朵朵(鲜花)  一个个(孩子) 一颗颗(星星 )  一片片(雪花 ) 

越(长)越(高) 越(跑)越(快)越(飞)越(高)

4、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植物的花朵,用“仿佛”写一句话反映这种花的特点。

     (盛开的菊花仿佛孩子可爱的笑脸。

)              

【课内】13

沃克医生不禁失声喊道:

“了不起!

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你是一位军神!

1、给这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2、 联系上下文,“了不起”的意思是(不平凡,不简单)。

3、 “军神”指(有超凡能力的杰出军人),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因为刘伯承有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 )

    【课内】14

小英在全班同学的(注意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突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

那掌声(热闹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掌声渐渐(平息平定),小英也(镇定镇静)了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故事。

故事十分动人,她的普通话也很好。

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1、用“/”划去括号内用得不当的词。

2、词语搭配。

  

讲述    演讲   ︳  动人的    掌声

镇定    故事   ︳  热烈的    演讲

结束    情绪   ︳  精彩的    故事

3、在这一小节里,同学们(两)次用掌声鼓励小英,第一次的掌声(是对小英的赞扬和鼓励);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掌声渐渐平息,小英也(镇定了情绪);第二次的掌声(是对小英演讲成功的肯定和赞扬),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4、“注视”的近义词是(凝视),再写出几个表示“看”的意思的词或成语:

(眺望)

(东张西望)(打量)(左顾右盼)。

5、“骤然间”的近义词有(猛然间)、(突然间) 。

6、你认为大家对小英注视的目光中包含些什么呢?

(包含着鼓励、赞扬、关心、支持)                      

7、如果你是小英,你会对大家说些什么呢?

 (答案略,只要设身处地,站在小英的角度写出内心的想法就成。

如:

感谢大家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我会更加努力的。

)                      

  【课内】15

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

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1、“困境”的意思是(艰难的处境)  。

当一个人身处困境时特别需要掌声,这是因为(掌声能给人们带来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2、“掌声”就是对(别人的鼓励、赞扬、支持),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对别人的关爱要珍惜,也要把自己的关爱献给别人) 。

【课内】16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

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思念着我呢。

1、写出词语的意思。

远眺:

向远处看。

天各一方:

指各在天底下的一个地方。

形容相隔极远,见面困难。

2、用“天各一方”写一句话。

 王维和家乡的亲人天各一方,彼此思念。

3、王维思念哪些亲人?

又想起了哪些什么事?

 答:

王维思念父母兄弟,又想起了以前重阳节和家人登高望远的事情。

4、将诗词正确搭配。

但愿人长久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不识庐山真面目    千里共婵娟

沾衣欲湿杏花雨    为有暗香来

遥知不是雪        只缘身在此山中

劝君更尽一杯酒    吹面不寒杨柳风

你还喜欢哪些诗词名句(至少写一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课内】17

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看见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

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1、这一段是写孙中山看到(妈妈给姐姐缠足) 的情景。

2、比较:

妈妈正在用布条给姐姐缠足。

妈妈正在用一条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

读上面的话,第

(2)句话写得好,因为(第2句具体的体现出姐姐缠足时的痛苦) 。

3、“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这一句是说(缠足)给姐姐带来巨大的痛苦。

课内阅读重点

1《山行》:

远上寒山 石径斜 ,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其中:

“坐”是因为的意思;“于”是比的意思。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景图,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2《枫桥夜泊》中“泊”的意思是停泊。

诗句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其中:

“啼”是 啼叫的意思;“愁”是愁苦、愁思的意思。

这首诗写诗人看到的景物有残月、江枫、渔火、古寺、客船,听到的声音有乌啼、寒山寺的钟声。

诗中的一个“愁”字,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心情。

3从《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句诗和《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句诗,可以看出这两首古诗都是写秋天景色的,但前一句诗让我们体会到的是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后一句诗让我们体会到的却是诗人内心的愁思、愁情。

4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我们的大树”是指我们的生活、社会、地球。

这句话让你明白了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社会无私奉献。

5《北大荒秋天》一课中第四自然段是围绕“原野热闹非凡”这句话写的,具体描写了原野上的大豆、高粱和榛树叶子,表现了北大荒秋天的原野的美。

6《北大荒秋天》描写了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小河和原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热爱北大荒的感情。

7拉萨的天空蓝得 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 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离开。

在藏语中,拉萨是 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 圣地的窗帘 了。

拉萨的天空特点是湛蓝、透亮。

8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态度不同。

大多数的“小降落伞”们都认为一定要到 泥土里 去生长,结果 都茁壮成长起来 。

但有一颗种子却认为 沙漠有数不尽的宝贝 ,结果 干死了 。

还有一颗种子也想错了,它认为 湖泊能给自己带来欢乐 ,结果 淹死了 。

9在土地爷爷的眼里,小猪是 憨厚可爱 的,因为 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 ;小牛是 节俭、有计划 的,因为 小牛保存好麦子,慢慢吃 ;小猴是 聪明、能干的,因为 小猴把麦子种下地,第二年收获满满一麦囤 。

10“东海龙王父子 称霸一方 ,经常 兴风作浪 ,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

”这句话中 称霸一方 、兴风作浪 这两个词语写出了东海龙王父子的胡作非为。

11“哪吒闹海”中“闹”的意思是 搅扰、勇斗邪恶 。

哪吒闹海的原因是 制服龙王父子,为民除害 。

哪吒先用 混天绫 掀起滔天巨浪,使得水晶宫也摇晃起来;接着用 乾坤圈 打死了 夜叉;最后用 混天绫 使三太子 现出原形 。

12布鲁斯王子看见一蜘蛛一连七次结网失败,第八次才结成功,他感动极了,带领人民振作精神、起来抵抗 ,终于在第 八次取得成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成功来自不懈的努力。

13“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的听到划木头的声音!

雷奈克试了试,声音果然沿着木板传了过来。

”这里的感叹号和“果然”表现出他在观察中有所发现的欣喜之情。

14“他把一本笔记簿卷成筒儿,一头靠着病人的胸腔,另一头凑近自己的耳朵。

啊!

呼吸声、心跳声都听见了!

”两个感叹号说明雷奈克的欣喜之情。

15香港是我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那里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

16《石榴》这篇课文按照“春天— 夏天 — 秋天 ”的时间顺序,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  结果”的生长过程。

在写果实的时候,写了石榴的 颜色和 样子,以及石榴子儿的形状和口味(填特点词)

17因为昆明气候温暖、四季如春,所以我们称它为春城。

18因为广州有五羊衔谷的传说,所以我们称它为羊城。

19我们称哈尔滨为冰城,是因为那冬季寒冷、冰冻很厚。

20重庆城市建在山上,因此我们称重庆为山城。

21我们称济南为泉城,是因为 济南有许多著名的泉水。

22 潍坊制作风筝很出名,因此我们称潍坊为鸢城。

23重庆城市建在山上,因此我们称重庆为山城。

24关爱别人的人将会得到人们永远的关爱,尊敬别人的人将会得到人们永远的尊敬。

这句话用孟子的一句格言来说,就是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5石头书上的字是指雨痕、波痕和矿物。

画是指树叶、贝壳、小鱼的化石。

“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中的“读”在这儿的意思是研究石头书上的学问。

26石头书里的学问真不少,它里面不仅有文字,而且还有画。

它还会告诉我们很久以前各个地质时期的特点。

27小稻秧遇到的“险”是指抢营养的杂草,喷雾器大夫帮小稻秧脱了险。

28航天飞机的特点是外形大,飞得快,本领大。

29“会说话的钢板”是沃克医生赞叹刘伯承的话。

这句话把 刘伯承比作会说话的钢板,表现了刘伯承 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

30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

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31《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唐代大诗人 王维写《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故事。

这首诗诗他 17岁时写的。

诗中写到的“佳节”指 重阳节,在每年农历的 九月 九日。

表达了作者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32“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表达了王维远离家乡,思念亲人的心情。

33《孙中山破陋习》一文中的“陋习”是指不文明、不合理的习惯风俗。

后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了,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 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34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35读了本学期的课文,我们知道:

年轻的刘伯承有“军神”的美称,著名城市杭州有“人间天堂”的美称,济南有“ 泉城   ”的美称,香港有“东方之珠”的美称,连山间的化石也有“石头书”的美称。

此外,你还知道郑州有“绿城”的美称。

36读了《掌声》这篇课文,我的体会是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

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37“刮骨疗毒”这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 关羽 ),在戏剧中他的脸谱通常是( 红 )色,代表了他( 忠勇 )的性格。

这学期,我们还认识了( 卧薪尝胆)的勾践、( 意志坚强)的刘伯承和( 坚持梦想、付诸努力)的彼得,他们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

38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

“仿佛”还可以换成犹如,也可以换成宛如。

请用“仿佛”写一句话:

仿佛:

落叶仿佛纷飞的蝴蝶。

“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

”意思就是:

非常令人心旷神怡!

 

懂得的道理

1、《蒲公英》一课使我们懂得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2、《学会查“无字词典”》一课使我们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3、《做一片美的叶子》一课使我们懂得要学习做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人。

4、《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一课使我们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与实践。

5、《掌声》一课使我们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6、《金子》一课使我们懂得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

了解的美景

1、《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使我们知道了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2、《西湖》一课使我们知道了西湖的景色很美丽。

3、《“东方之珠”》一课使我们知道了香港的繁华与美丽。

4、《小露珠》一课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

学习人物的精神

1、《第八次》中学习布鲁斯屡败屡战、不懈斗争的精神。

2、《哪吒闹海》中学习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

3、《卧薪尝胆》一课使我们懂得只有艰苦奋斗,发愤图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学习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精神。

4、《军神》一课中学习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

5、《孙中山破陋习》一课使我们体会到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