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北京语文试题word版详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7335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北京语文试题word版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北京语文试题word版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北京语文试题word版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北京语文试题word版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北京语文试题word版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考北京语文试题word版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考北京语文试题word版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考北京语文试题word版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考北京语文试题word版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考北京语文试题word版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考北京语文试题word版详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考北京语文试题word版详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考北京语文试题word版详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考北京语文试题word版详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考北京语文试题word版详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考北京语文试题word版详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考北京语文试题word版详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考北京语文试题word版详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考北京语文试题word版详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考北京语文试题word版详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北京语文试题word版详解.docx

《高考北京语文试题word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北京语文试题word版详解.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北京语文试题word版详解.docx

高考北京语文试题word版详解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语文试题详解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8分)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

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

“春安夏泰,秋稔(r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________”。

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gāi)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甲(题写/题签)的楹(yíng)联等。

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乙(蕴涵/内涵)与品位。

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丙(吟咏/涵泳)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

对联或镌(jùn)刻或书写,楷行隶纂,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是(2分)

A、秋稔(rěn)冬祥意蕴B、楹(yíng)联齿颊留香

C、言简意赅(gāi)撰写D、镌(jùn)刻锒锒上口

答案:

D

解析:

【考查能力】识记A

【思路方法】结合文本分析,字音要注意容易误读的字,主要是形近字。

字形的判断,重点可以根据字意分析,偏旁部首能给予重要提示。

D项,镌(juān)刻,琅琅上口,琅,玉旁,本意是一种玉石,形容金石相击声以及响亮的读书声,拟声字。

2.在文中划线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万户杨柳依依B、千家喜气洋洋C、春回爆竹声声D、春来微风缕缕

答案:

C

解析:

【考查能力】理解与分析C

【思路方法】对联的考查,从语法的角度讲,主要涉及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从修辞的角度考虑,要求对仗工整;一是从平仄的角度考虑,要求平仄协调。

除此以外,要关注的就是对联的使用环境。

本题中,“万户”“千家”词性与“冬尽”不匹配,不符合对仗的要求;排除AB项;“缕缕”平仄与上联的“点点”不匹配,排除D项。

C项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在内容上,“爆竹”吻合春节、除夕的大环境,因此选C项。

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题写内涵吟咏B、题签内涵涵泳

C、题写蕴涵涵泳D、题签蕴涵吟咏

答案:

A

解析:

【考查能力】表达应用E

【思路方法】近义词辨析,重点在语素的区别。

即对比词语中不同的“字”,找出符合语境的一个。

题写,重点强调“写”的动作和意义。

题签,重点强调书签、封面等。

结合文本,排除“题签”。

内涵强调内在的,隐含在深处的,需要挖掘的抽象的感觉。

蕴涵,从词性上看,是动词,强调包含。

结合文本,与“品味”相对的,选择“内涵”为佳。

吟咏,强调节奏、韵律,与歌唱、朗诵、文章有关。

涵泳,强调进入,深入体会。

结合文本的“琅琅上口”,选择“吟咏”。

因此,答案选择A项

4.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B、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

C、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D、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

答案:

D

解析:

【考查能力】理解与分析C

【思路方法】对联的考查,从语法的角度讲,主要涉及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从修辞的角度考虑,要求对仗工整;一是从平仄的角度考虑,要求平仄协调。

同时,对联不受字数限制,排除A项。

在很多场合,喜事、丧事都能用,不受场合限制,排除C。

对联在音韵上考虑平仄,但一般不需要考虑押韵。

排除B。

因此选D。

【易错点】B项,学生容易将押韵和平仄的要求混淆。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界上热点问题不少,按下葫芦起了瓢,解决这些问题要得理又得法,一味示强施压不行,外部武力干预更要不得,政治解决是唯一出路。

B、河北省的领导在签约会上表示,为京津冀整体协同发展,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河北将全力建好水清服装城,确保北京的服装商场如期迁入。

C、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刚进入4G时代,抢占市场的“搏杀”已见端倪,几大运营商争相推出各种优恵套餐,在价格上做足了文章。

D、“今天请各位老师同学来,为咱们县的发展献计献策,我只备下清茶一杯,君子之交淡如水嘛!

”县长话音一落,老师同学报以一片笑声和掌声。

答案:

C

解析:

【考查能力】语言表达与运用E

【思路方法】谚语、歇后语、成语等词语,除了记住意思之外,还要注意使用的场合、对象、感情色彩等,在意思推断方面,可以结合本义进行。

本题中,C项“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结合本义,兵马是打仗要用的主力,粮草是后勤的保障。

因此,对应的是后勤先行。

与题干中抢占市场不匹配。

因此选项为C。

6.日常交际中,“得体”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完成①②題。

(4分)

下文是一份请柬中的四句话,其中表述不得体的一句是(2分)

(甲)我校文学社定于本月18日晚7点在学校礼堂举行“民俗文化报告会”。

(乙)您是著名民俗专家,对民俗文化的研究造诣颇深,(丙)今诚挚邀请您莅临会议,为我社名俗文化的开展做出认真的指导。

(丙)敬请届时光临。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C

解析:

【考查能力】语言表达与运用E

【思路方法】语言得体,一般从对象、场合、身份等方面考虑。

原则上是对方敬,己方谦。

长者敬,晚辈谦。

本题中丙处,“认真的指导”,是命令型、强烈要求型,不符合要求。

故先C。

午宴上,某中学生遇到父母的朋友劝酒,下列回应得体的一项是(2分)

A、下午还有两门考试呢,别劝了,行不?

B、谢谢足下,家父从来不准许我喝酒。

C、不喝,不喝。

中学生不是不能喝酒吗?

D、谢谢,谢谢!

我年齡还小,不能喝酒。

答案:

D

解析:

【考查能力】语言表达与运用E

【思路方法】语言得体,一般从对象、场合、身份等方面考虑。

原则上是对方敬,己方谦。

长者敬,晚辈谦。

本题中,学生是晚辈,用语要谦。

因此排除AC两项。

场合是在饭桌上,不需要太正式。

因此“家父”“足下”不适合,排除B项。

故选D.

7.“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本题与“月”的意象相关。

完成①—③题。

(7分)

有些诗句无“明月”二字,却写出“明月”之景,下列不具有这一特点的一项是(3分)

A、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D、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答案:

B

解析:

【考查能力】鉴赏评价D

【思路方法】研读题干,注意要求“无‘明月’”二字,要注意,借代、借喻手法的使用,暗藏的“月”要选出来。

A项中“霜影”,C项中“玉盘”,D项中的“宝镜”等,均为明月之景。

只有B项是夜景,但不能判断有月,故选B。

【易错点】A项,对“影”的联想不够,不能结合意境推断出来。

“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下列与这一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烟笼寒水月笼沙B、明月楼高休独倚

C、一夜飞度镜湖月D、夜吟应觉月光寒

答案:

A

解析:

【考查能力】鉴赏评价D

【思路方法】“秦时明月汉时关”采用了互文的手法,即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

句中的“秦”、“汉”、“关”、“月”四字是交错使用的。

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

本题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运用了互文,理解为:

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故选A。

其他选项均无此手法。

《红楼梦》中,两位才女中秋月下联诗,其中一位被称作“多情西施”。

她所写的“冷月葬花魂”诗句,正是其诗意而悲剧的人生的写照,此才女是(2分)

A、史湘云B、林黛玉C、薛宝钗D、妙玉

答案:

B

解析:

【考查能力】识记与理解B

【思路方法】文学名著导读是今年乃至今后,语文学习重点强调的内容。

此项内容要求学生不仅仅要知道作家作品,还要对文本内容有真正的研读。

了解形象,知道细节,品味意蕴。

本题题干中,“多情””诗意“”悲剧“这样的评价语,以及葬花这一细节的提示,都能确定所写的对象是”林黛玉“。

故选B。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29分)

偃虹堤记

有自岳阳至者,以勝侯【1】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

“愿有所记。

”予发节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

问其作而名者,曰:

“吾滕侯之所为也。

”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

“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

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

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

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

”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

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

”问其始作之谋,曰:

“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曰:

“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恵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

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

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

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

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

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

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

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勝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

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

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

注释:

【1】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遭贬,任岳州知州

8.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线的部分断句(5分)

答案: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解析:

【考查能力】理解B

【思路方法】文言断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要注意一下几点:

一是虚词;二是结构;三是动词。

此段文字中,从虚词看,“而”字要注意,“力不劳而功倍”中,由于“功倍”,语句较短,因此不用断开,“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而”后是主谓句,而且语句较长,因此需要断开。

从结构看,“一宜书”“二宜书”“三宜书”有明显提示,要断开。

最后,检查动词,即看句子的主要意思。

【评分标准】10处"/',断对一处得0.5分。

断错扣0.5分,扣完5分为止。

"//",可断可不断,不断不得分。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愿有所记愿:

希望

B、覆溺之虞虞:

料想

C、使堤土石幸久不朽使:

假如

D、常显用之常:

曾经

答案:

B

解析:

【考查能力】理解B

【思路方法】实词的辨析,一般涉及到4个常见的知识点:

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此题B项为一词多义,结合文本,“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虞”字和“恐”字,处于相同结构中,词性应该一致,词义应该相同或者相反。

结合上下文看,应为“担心、担忧”之意。

故选B。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3分)

A、予发书按图我打开书信并査看洞庭之图

B、问其所以作之利害问滕侯的建堤动机和修建的利弊

C、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各级官员)都不能轻视滕侯的具体策划

D、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这就是滕侯思虑并想记录下来传告后世的

答案:

C

解析:

【考查能力】理解B

【思路方法】北京卷语句的理解,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考查中,要注意几点:

一、字字落实,直译为主;二,注意文言句式。

省略句要按照文章内容添加被省略的成分;倒装句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调整顺序。

此题中,C项“易”非“轻视”之意,结合文意,上文说“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强调的是可行性,因此,“易”应为“改变、更改”之意。

故选C。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认为:

滕候对偃虹堤的周密策划和精心施工,是出于他对百姓深切的关怀和热爱。

B、古代不少利国利民的工程,由于年深日久缺乏维护,往往成了废弃的遗迹,令人遗憾。

C、滕子京请欧阳修作《偃虹堤记》,是为了记载岳州面貌的改变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

D、《偃虹堤记》是一篇应邀之作,欧阳修在文中借赞美滕侯表达了心中理想的为官之道。

答案:

C

解析:

【考查能力】筛选信息C

【思路方法】非传记文章的内容理解,要注意评价语与文本内容的结合。

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一定要注意细节。

本题C项说“滕子京请欧阳修作《偃虹堤记》,是为了记载岳州面貌的改变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

要考查的是文章的写作目的。

从全文看,文章的写作目的主要是在最后一段,作者解释的写作目的和原因,主要为:

1、让后人效法滕侯的做事行为;2、告诉后代不要废弃;3、太守受人民爱戴。

因此C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

12.《偃虹堤记》写到“(滕侯)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请在方格里填写《岳阳楼记》中内容与之相关的文句。

(3分)

答案: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俱)兴

解析:

【考查能力】理解与应用D

【思路方法】本题为今年北京卷重点改革的试题。

此题一改往年对名句名篇简单的识记要求,提高理解的力度,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记忆、默写。

本题题干中“(滕侯)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是指藤子京在仕途不顺的境遇下,居于岳阳,依旧一心为民,勤于政事,做出了有利于百姓的事情。

《岳阳楼记》中“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俱)兴”,与之相似。

【易错点】学生没有理解题干,或者记忆不清楚,容易填写成“先天下之忧而忧”等名句。

【评分参考】全对满分,错一个字扣1分,扣完为止。

13.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姊妹篇,内容相得益彰。

谈谈你从两篇《记》所抒发的为官情怀中获得的感语。

(200字左右)(12分)

答案:

感悟角度:

(1)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时刻把百姓放在心上,“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

(3)即使自己身处逆境,也要为百姓谋利,有所作为。

解析:

【考查能力】探究应用F

【思路方法】阅读延伸题,考查的能力主要为阅读和探究两方面。

阅读的要求主要从内容理解、写作形式等方面深入研究。

延伸一般是结合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将文本内容、形式等做更广的理解。

研读本题题干,涉及到的对象有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两篇文章,要点是对”为官情怀“阐发自己的”感悟“。

因此,写作的具体内容要和”为官‘有关。

同时要注意,结合两篇文章共同分析,即举例时,两篇文章都要有所涉及。

再次,要有自己的感悟,即有自己对此的评价语。

【易错点】一、感悟与“为官”无关;二、为官的感悟不是从这两篇文章中出来的;三、写作时缺乏具体的文章内容。

【得分点】感悟角度符合要求2分;结合文本分析6分,语言及其他4分。

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11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1】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

绿尊虽尽日,白发好禁【2】春。

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

【1】韦曲:

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未果。

【2】禁:

消受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解酒释杯,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想成之趣。

答案:

C

解析:

【考查能力】鉴赏品味D

【思路方法】古诗词鉴赏,有三个重点:

情感、艺术手法、内容。

在客观选择题中,对于内容的考查,往往在细节处。

本题C项中“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夏来“没有依据,结合上文判断,本诗描绘的是春景,春意正浓。

故选择答案C。

15.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

(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略斜川。

(宋·张炎《高阳台》)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王象巽《游曲江》)

答案:

B,E

解析:

【考查能力】鉴赏品味D

【思路方法】阅读题干,“兴亡之感为”限定性词语。

古诗词中,与兴亡有关的意象,常见的有燕子(旧时王谢堂前燕),黍离(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等。

与兴亡有关的写作手法,通常是对比,昔盛今衰等。

本题中B项的“当年燕子“,D项中的”文物尽”与“眼中坟”构成对比,都是对应兴亡之感的。

故选BE。

16.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

“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案:

要点一:

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

(或:

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

)要点二:

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解析:

【考查能力】鉴赏品味D

【思路方法】“诗言志”,古诗词鉴赏中,最重要的是情感的把握。

判断情感的方法,大致有三个大的方面:

1、直接抒情:

有直接抒情句、抒情词语的,以此为基础,如“愁”“恨”“喜”“羡”“欲”等;2、间接抒情:

通过意象及与意象有关的修饰性词语判断情感。

如常见意象“月亮”“荷花”“冰雪”等。

“陌上柔桑破嫩芽”则可以通过“柔”“破”“嫩”等修饰性词语,推断出情感倾向:

春天生机勃勃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充满希望的心情。

3、通过作者、写作背景等推断情感。

本诗中,首先从内容看,以写景为主,描绘的是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韦曲春景的喜爱;其次从“小乌巾”的注释看,“隐逸”已经明确提示。

结合前句“何时占丛竹”,表明作者想“占丛竹”,即向往隐居生活的情感。

再次,从注释看,本诗作于”求仕于长安未果“的背景下,可以推断,此时作者的情绪应该还有仕途不顺的失望等复杂的心情。

因此,最后两句表现的情感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考虑。

【得分点】对韦曲春日美景的喜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求仕未果,仕途不顺的失望等复杂的心情。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10分)

说到光伏发电,人们往往会想到的是那些巨大的太阳能电池阵列,年轻的朋友们也许会联想到美国电影《变形金刚》中那些具有“超能力”的“汽车人”所配备的能量块。

其实,________________。

光伏效应就是太阳光射在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使其能量达到最佳转换的效果。

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业内称之为光伏产业。

光伏效应的重要条件就是离不开太阳能资源,而太阳能资源则具有永不枯竭的优势。

光伏发电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70年代,由于两次石油危机的影响,光伏发电在发达国家受到高度重视,发展较快。

自1969年法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发电的比例在欧美国家逐渐提高,太阳能光伏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发展。

在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并网发电和独立式发电应用系统已经实实在在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在很多大中型城市、甚至一些偏远地区,太阳能路灯的使用已经很普及,还有住宅区的照明、机场照明、医院照明、公交站牌指示灯等,都可以不依赖城市电网供电,只用太阳能电池组件将光能直接转换成了电能,多余的电量被储存在蓄电池里,待需要时再释放出来。

在特殊天气和自然灾害来临时,光伏发电的独特优势更是显现无遗。

由于各个组成部分相对密闭,且在生产时大都进行了抗强凤、暴雨、地震、雪压等极端恶劣天气的试验,在面对灾害时,光伏独立发电产品往往能够平安度过。

当传统电力系统无法供电时,这些太阳能发电设备却可以迅速恢复供电,成为救命的能源。

实践证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势,非常适合在偏远山区或牧区应用。

其既可以为农牧民提供家庭用电,又可以驱动水泵灌溉农田。

这些地方光照强、遮挡少、太阳能资源丰富,独立式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中国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太阳能资源大国,具备了广泛应用光伏发电技术的地理条件。

我国的光照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1平方公里可安装100兆瓦光伏阵列,每年可发电1.5亿度。

我国有荒漠面积108万平方公里,如果开发利用1%的荒漠,就可以发出相当于2003年全国一年的用电量。

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为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能源。

值得欣慰的是,为鼓励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国家近年内出台了一些关于发展新能源的政策,其中《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已公布实施,2013年更是加快了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和相关基础能力建设的步伐。

体现了国家政策对正在起步阶段的光伏发电技术的扶持和鼓励。

(取材于2013年《科技生活》陈雷博的文章)

链接材料:

光伏发电系统的主要部件是太阳能电池、蓄电池、控制器和逆变器。

其特点是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不污染环境、能独立发电又能并网运行,受到各国企业组织的青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7.下列是为第一段横线处补写的句子。

其中最能够使文意完整,贯通的一项是(3分)

A、光伏发电是能形成产业规模的

B、光伏发电是光伏效应的另一种说法

C、光伏发电的原理是容易理解的

D、光伏发电是光伏效应的一种应用

答案:

D

解析:

【考查能力】理解与运用D

【思路方法】文章连贯,考查的是前后文内容的衔接。

主要分析包括概念的变换,内容的层次划分两大方面的内容。

本文第一段文字,横线的前文,说的是光伏发电,后文说的是光伏效应,是两个概念,要在概念上实现过渡。

因此排除A项,C项。

B项与D项对比,从文段内容看,后文强调的是光伏效应是光伏发电的原理,故排除B,选择D项。

【易错点】B,不能结合上下文确定重点。

1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含链接材料)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光伏发电系统属于新兴的能源产业,有传统的煤电水电系统无法比拟的优势,受到很多国家高度重视。

B、光伏发电系统中并网发电应用广泛,所以城市住宅区、机场、医院的照明都可以不依赖城市电网供电。

C、光伏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蓄电池、控制器和逆变器构成,拥有抵御灾害的能力,被称为救命能源。

D、我国荒漠面积非常广阔,太阳能资源丰富,这为光伏发电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地理条件和基础能源。

E、我国的光伏发电技术十分成熟,可靠性高,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答案:

A,D

解析:

【考查能力】理解与运用D

【思路方法】自然科学类文本客观选择题的阅读,重点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区别:

1、绝对用语与相对用语;2、原因与结果,依据与结果的对应关系;3、逻辑关系。

本题中,B项中,“光伏发电系统中并网发电应用广泛”,对应原文,“在太阳能发电系统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