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铁路通信网规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93740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27 大小:4.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五铁路通信网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十二五铁路通信网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十二五铁路通信网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十二五铁路通信网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十二五铁路通信网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十二五铁路通信网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7页
十二五铁路通信网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7页
十二五铁路通信网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7页
十二五铁路通信网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7页
十二五铁路通信网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7页
十二五铁路通信网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7页
十二五铁路通信网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7页
十二五铁路通信网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7页
十二五铁路通信网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7页
十二五铁路通信网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7页
十二五铁路通信网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7页
十二五铁路通信网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7页
十二五铁路通信网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7页
十二五铁路通信网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7页
十二五铁路通信网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7页
亲,该文档总共1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二五铁路通信网规划文档格式.docx

《十二五铁路通信网规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铁路通信网规划文档格式.docx(1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十二五铁路通信网规划文档格式.docx

1.4通信网规划遵循的依据 7

2规划范围 8

3规划总目标、总原则及简要结论 8

3.1规划总目标 8

3.2规划总原则 9

3.3规划简要结论 10

4通信技术发展 19

4.1传输网技术发展 20

4.2移动通信网技术发展 20

4.3数据通信网承载技术发展 21

4.4调度通信网技术发展 21

4.5会议电视技术发展 22

4.6视频监控技术发展 22

4.7电话交换技术发展 23

5基础网规划方案 23

5.1传输网规划方案 23

5.2数据通信网规划方案 52

5.3同步网 60

5.4综合网管和监控系统 65

6移动通信网规划方案 69

6.1移动通信网规划目标及原则 69

6.2现状及问题分析 70

6.3业务需求 71

6.4规划方案 72

6.5分步实施方案 75

7业务网规划方案 81

7.1调度通信网 81

7.2会议电视网 88

7.3综合视频监控系统 94

7.4电报网 99

7.5应急通信网 103

7.6电话交换网 109

8投资估算 114

8.1投资估算的组成 114

8.2估算期间 114

8.3配套工程投资 114

8.4费率取定 114

8.5各专业投资估算 115

8.6总投资估算 119

9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表 120

附图:

2011年-2015年GSM-R已建、在建及规划线路图

1概述

1.1全国铁路概况

1.1.1中国铁路路网概况

根据铁道部统计数据,中国铁路的营业里程截止到2010年底国家铁路和合资铁路已达86816公里。

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十二五”是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根据铁道部《中长期铁路规划》的规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高速客运网总规模达到2万公里以上,逐步形成“八纵八横”的中国铁路网主骨架通道和“四纵四横”铁路高速客运通道以及四个城际快速客运。

铁道部中长期铁路规划建设线路详细见《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图》。

目前已开通的客运专线及高速铁路线详见表1-1-1。

表1-1-1截止到2011年9月开通的客运专线及高速铁路线

线路名称

里程(KM)

京津城际高铁

120

11

京沪高铁

1318

胶济客专

363

沪宁城际高铁

301

石太客专

190

13

沪杭城际高铁

160

4

合宁客专

166

14

广珠城际

177

合武客专

364

15

海南东环客专

308

6

甬台温客专

283

16

成灌城际

57

7

温福客专

299

17

长吉城际铁路

108

8

福厦客专

275

18

昌九城际铁路

97

9

郑西高铁

457

10

武广高铁

1069

6111

目前在建铁路线包括广深港客专、哈大客专、合蚌客专、合福客专、宁杭客专、京石—石武高铁、杭甬客专、沪昆客专、南广客专、向蒲客专、津秦客专、陇海(东段)客专、厦门~深圳客专、汉口~宜昌客专、宁安城际铁路、成绵乐客运专线、贵广铁路等。

内部资料注意保密 第2页

内部资料注意保密 第3页

1.1.2国家铁路运输系统管理体制概况

中国国家铁路运输系统实行铁道部、铁路局(公司)、基层站段三级管理体制。

国家铁路设有铁路局(公司)18个,设立40个铁路办事处;

铁道部下辖18个铁路局(公司),每个铁路局管辖其局界内的站段,如直属站、车务段、客运段、机务段等。

站段管辖其对应的车间,车间下还设有工区,工区是铁路系统中最基层的生产管理班组。

截止到2010年中国铁路沿线运输主要站段6226个(含三等站以上车站1597个)

,铁路车站6500个。

公安部在18个铁路局设置公安局,在铁路沿线设置公安处和派出所。

1.2铁路通信网概况

铁路通信网历经多年的建设,现已基本形成了由基础网、移动通信网、业务网构成的通信网络架构,能提供基本的语音、数据、图像通信,满足铁路运输生产及运营指挥必要的通信需求。

随着我国电信业再次重组的完成,2009年12月15日,中国铁通正式拆分,其固话及宽带等业务留归中国移动所有;

与铁路通信相关的业务及基础传输设施资产划转至铁道部,包括有电报网、调度通信、站车广播、同步网、专用电话接入、铁路专用数据通信等。

基础网主要包括通信线路(光缆、电缆)、传输网、数据通信网。

全路通信光缆线路长度达到23.1万皮长公里;

传输网网络基本覆盖18个铁路局及铁路沿线车站,由骨干层、汇聚层、接入层组成,基本采用光数字同步传输技术。

铁路数据通信网由骨干网、区域网组成,基本采用IP技术;

目前铁路数据通信网骨干网尚未建设,区域网在九个路局设置了核心节点及部分汇聚、接入节点;

既有的

TMIS、DMIS、PMIS等数据业务利用传输电路搭建专用信息网络。

铁路移动通信网主要由铁路移动通信GSM-R系统和无线列调系统组成,铁路移动通信GSM-R系统已经建成12个核心网节点,GSM-R无线网覆盖铁路线1万多公里,主要是高速铁路、青藏铁路和大秦重载铁路线;

无线列调系统覆盖铁路线约7万公里,主要是普通铁路线;

大的站场、编组场基本实现移动通信覆盖。

铁路通信业务网主要包括电话交换网、调度通信网、电报网、会议电视网、应

内部资料注意保密

第75页

急通信网、视频监控系统。

铁路电话交换网交换机全部为程控交换机(SPC)设备,在2009年中国铁通正式拆分后属中国移动公司所有,铁路专用固定电话用户总数量约为28.9万。

铁路调度通信网基本实现了数字调度通信,实现了部、局、站段的调度通信和站场专用通信,全路设置了调度所交换机173套,车站调度交换设备6888套。

铁路电报网担负着全路近4000多个单位的电报往来业务,既有电报所有主备用电报交换机42套,电报终端437套。

会议电视网、视频监控是铁路近期发展较快的业务,随着高速铁路建设,相关的部分路局建设了数字视频监控区域节点和IP会议电视设备(MCU),大部分铁路局在各站段自行建设了部分既有线视频监控系统和会议电视网;

目前会议电视网能够召开部-路局-站段之间二级会议电视,视频监控系统尚未实现互联互通、路局资源共享。

随着高速铁路建设和新建普通铁路建设及改造,应急通信在8个路局已建设了应急指挥中心设备,可提供现场话音和静图接入,客专线路还可提供现场动态图像接入。

随着铁路运输及信息化发展,铁路通信基础网和业务网为铁路运营指挥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现有铁路通信网还存在许多问题,如:

基础网不能满足新增网络和通道的需要;

电话交换网不能自主控制,铁路沿线新增固定电话用户比较困难;

多处存在铁路与中国移动公司共用机房及设备,设备维护界面不清晰,通信网安全性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划转网络设备陈旧,功能有限,骨干层传输网设备制式已不能支持网络扩展;

电报网业务内容单一,速率低、设备技术落后;

与行车密切相关的GSM-R核心网和调度通信网缺少足够的备份机制,亟待提高网络可靠性;

早期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标准不一致,不能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

应急通信多数不能呈现现场的动态图像,隧道内应急通信措施尚不完善等。

总之,目前的铁路通信网急需进行改造和完善,尽快提高基础网、移动通信网、业务网的能力和维护手段。

1.3通信网规划的必要性

(1)目前,铁路通信网建设缺乏全路统一的规划,急需通过通信网规划,统一通信网技术标准,实现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集中管理。

从历史的角度看,铁路通信网一直是铁路安全运营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手段。

虽然铁路通信网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但是由于多次的拆分,历经了铁路-铁通-铁路管理运营的过程,导致近年来缺少对铁路通信网长期的、连续性的、系统性的发

展规划,网络发展较缓慢,缺乏系统性考虑通信网发展,对铁路运营新需求、新业务应用考虑不足。

铁路通信网现网中,基础网、业务网没有整网的综合规划和统一建设标准,因而在既有线改造、新建高速铁路线和普速线中各线单独建设的通信系统在汇聚层保护、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系统容量、集中维护管理等方面存在缺陷,极易造成重复投资和缺陷投资。

(2)随着铁路发展,铁路通信网建设需要适应铁路新增业务和行车安全要求,可通过全路通信网规划,合理利用投资,指导新建铁路的通信网建设及现有的通信网更新改造和完善。

2009年12月15日,铁通划转回铁路的资源大部分设备是九十年代末期和本世纪初期建设,设备投入运营时间较长,严重超期服役,系统性能和安全性降低;

特别是资产分割后的铁路传输网络和电话交换网同时运行着铁路业务及公网业务,对铁路专网业务的可靠性及铁路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重新调整和规划铁路通信网络,适应铁路运输生产需要,是近期铁路通信急需解决的建设关键。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网的形成,以及铁路经营目标、服务目标的确立,新的业务需求不断增加,综合视频监控、互联网售票、实名制售票等,对铁路通信光传送网的带宽、大颗粒业务需求量急剧增加;

特别是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铁路安全、快速、高效的运营模式对铁路通信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因此,制定一个铁路十二五通信网规划,用于指导新建铁路的通信网建设,以及现有的通信网网络更新改造和完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3)随着通信技术不断发展,按照全路通信网规划进行建设,有效利用既有通信资源,可逐步提高铁路通信整体装备技术水平,统一网络功能,适应铁路运输统一指挥及运营管理的需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4通信网规划遵循的依据

Ø

《关于开展铁路路通信网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技改电[2011]106号;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修订)》;

《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铁信息[2005]4号;

《铁路通信网发展规划研究》2010F027;

国家、铁道部、行业相关的技术政策、标准和规范;

北京铁路通信技术中心提供的铁路通信网现状基础资料;

需求调查资料。

2规划范围

“铁路十二五通信网规划”结合铁路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发展规划,制定铁路通信网发展的总体思路。

本规划范围为全路通信网,主要包括全路基础网、移动通信网、业务网建设技术选择,以及既有资源运用情况、业务需求分析、建设方案、分期实施计划、投资估算等。

实施方案按铁道部统一建设和路局建设考虑。

基础网是为通信业务网、移动通信网,以及信号、防灾、信息、牵电、电力等其他铁路专业提供信息承载的必要网络,主要包括:

传输网(含传输系统及通信线路)、数据通信网。

本规划将为通信业务网和基础网运营提供支撑服务的同步网、综合网管及监控系统纳入基础网中统一规划;

投资估算中考虑了传输网新建及改造项目引起的通信电源、配套机房新建及改造扩容。

移动通信网提供数据传送和语音通信,主要包括CTCS-3列控信息传送、机车同步操控信息传送、CTC车次号及调度命令信息传送等数据业务,呼叫相关业务和铁路特定业务,所以它既是基础网的一部分,也属于业务网的一部分。

基于移动通信的特点,将移动通信网划作单独的网络进行规划。

业务网是提供铁路通信业务网络的总称,业务网包括调度通信网、会议电视网、电报网、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应急通信网、电话交换网等。

本规划范围涉及铁道部、18个铁路局(公司)、全路运输站段及铁路沿线车站、车间和工区。

3规划总目标、总原则及简要结论

3.1规划总目标

结合技术进步与通信发展趋势,通过改造既有网络设备,调整网络结构,完善安全冗余机制,到 “十二五”末铁路通信网应形成覆盖2015年全国国家铁路和合

资铁路的全国统一的、完整的专用通信网,可为运输生产和经营管理提供话音、数据和图像通信业务。

在基础网方面,进行传输网骨干层的改造、数据通信网骨干网络建设、光缆线路的补强;

逐步完善各路局汇聚层传输网和区域数据通信网;

随新线建设或结合既有线改造完成接入网络的建设和完善;

加强网络的管理和监控,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安全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

在移动通信网方面,要继续推进GSM-R网络建设,建设安全可靠、结构清晰、功能完善的GSM-R核心网,加强干线的网络覆盖和服务质量,不断完善机车综合无线通信装备;

对普通线路的无线列调系统进行改造;

采用适宜的无线通信制式构建站场通信系统。

在业务网方面,结合部-路局-站段的管理模式,实现调度通信、视频监控、会议电视、应急通信、电报、固定电话等业务的全路覆盖。

到2015年,实现全路范围内通信网的数字化、宽带化、智能化,可形成完整统一、技术先进、功能完善、安全可靠,满足铁路发展需要的通信网络平台,满足铁路对语音、数据和图像等综合业务信息的接入、交换和传输的需要。

为铁路联网售票、实名制售票、资金结算、电子商务、客货运营销、多元化经营、物联网等信息化应用的大规模推广提供有效的通信网络支撑。

全面实现高速铁路和新建铁路的GSM-R无线网络覆盖,逐步实现主要干线GSM-R无线网络覆盖,满足行车指挥、列车运行控制、运营维护、应急抢险等需要。

3.2规划总原则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铁路发展的战略目标,以铁路运输生产对通信网络和业务的实际需要为基础,以保障铁路运输安全为重点,以服务铁路生产经营为目标,逐步推进铁路通信现代化进程。

(2)通信网建设应采用先进、成熟、经济、可靠的通信技术,实现通信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方向;

全面提升技术装备和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具备灵活、多样的通信接入手段,适应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

(3)与铁路路网中长期建设规划相结合,与新建线、既有线改造相结合,充分、合理利用既有通信资源,尤其是新建铁路通信资源,并考虑网络的兼容性和平滑过

渡,网络基础平台建设及通信系统容量均应适度超前;

合理兼顾资源利用和通信成本支出,实现效益最大化。

(4)通信网规划的网络结构及系统组成必须符合相关的铁路通信及系统设计规范和铁路技术装备标准。

(5)在规划建设方案时,由铁道部统一考虑建设骨干层传输网、数据通信网骨干网、调度通信网的干调网、会议电视网的部局会议电视网、新电报网和新电话交换网,以及骨干层传输网建设引起的光缆、电源、配套设备和机房新建、扩建。

(6)对既有的通信网设备运营时间较长、设备停产、无法采购到运营维护资源的网络设备在规划中尽快进行改造,完善提高既有的网络能力。

(7)采用铁道部统一建设与路局自行建设相结合,分步实施、急用先建,持续发展的规划建设原则。

3.3规划简要结论

本规划包括覆盖全路铁路线的通信网网络结构及组网方案规划,以及2011年至

2015年通信网建设方案规划。

3.3.1基础网规划简要结论

(1)传输网规划简要结论

铁路传输网按骨干层、汇聚层、接入层三层结构建设。

目前传输网已覆盖全路路网。

在2011年至2015年间,完成覆盖铁道部和18个铁路局的骨干层传输网更新改造,满足铁路既有业务和新增业务的需求;

逐步改造完善各路局既有汇聚层传输网,新建线汇聚层传输网随着新建线建设;

随着既有铁路线改造完善既有铁路接入层传输网,新建线接入层传输网随着新建线建设。

到2015年全路骨干层传输网覆盖范围及网络结构详见图3-3-1。

图3-3-1全路骨干层传输网网络结构示意图

(2)数据通信网规划简要结论

铁路数据通信网按骨干网、区域网建设,到2015年实现全路覆盖。

在2011年至2015年间,完成铁路数据通信网骨干网建设,以及与各路局区域网互联;

结合客运专线建设项目,完成18个铁路局(公司)区域网建设;

完善既有数据通信网汇聚层和部分接入层整合改造建设,满足铁路IP数据业务的需求。

到2015年建成的全路数据通信网骨干网组成,以及骨干网与各路局区域网互联详见图3-3-2。

图3-3-2数据通信网骨干网与各路局区域网互联示意图

(3)同步网规划简要结论

铁路同步网由铁路时钟同步网、时间同步网构成。

铁路时钟同步网按骨干同步网和局内同步网组成。

在2011年至2015年间,完成覆盖铁道部和18个铁路局的骨干同步网建设,调整既有同步网各级时钟跟踪源,满足铁路既有业务和新增业务的需求;

随着既有线改造和新建铁路线建设逐步完善局内同步网,以及沿线二级及三级时钟设备的更新改造。

全路时钟骨干同步网网络结构及基准时钟设备设置情况详见图3-3-3。

图3-3-3全路时钟骨干同步网网络结构示意图

铁路时间同步网按一级、二级、三级结构组网,时间同步网是近年来新建的网,目前只覆盖客运专线及相关路局。

在2011年至2015年间,完成覆盖铁道部至18个铁路局的一级、二级节点时间设备建设及时间同步,满足铁路既有业务和新增业务的需求;

随着既有线改造及新建铁路线建设为三级节点时间设备提供时间同步源接引,三级时间设备由相关专业设置。

全路时间同步网网络结构详见图3-3-4。

一级时间节点

(铁道部)

全路骨干层传输网



铁道部所在地时间显示设备

二级时间节点

)

已建成北京局、上海、济南、武汉、广州、西安、郑州、南昌8个铁路局区域节点

二级时间节点(各路局

2011年至2015年建成哈尔滨、沈阳、呼和浩特、南宁、成都、昆明、兰州、太原、乌鲁木齐、青藏公司10个铁路局区域节点

二级时间节点(各路局)

铁路局汇聚层、接入层

传输网

三级时间节点

(按各铁路局管辖范围

在铁路沿线车站设置)

(按各铁路局管辖范围在铁路沿线车站设置)

时间显示设备

沿线车站时间显示设备

铁路局所在地时间显示设备

图3-3-4全路时间同步网网络结构示意图

3.3.2移动通信网规划简要结论

GSM-R移动交换网采用二级网络结构,即移动汇接网和移动本地网,在北京、武汉设置移动汇接网机(TMSC)设备,在18个路局及拉萨设置移动本地网交换机

(MSC)设备。

到2015年,完成全路19个移动本地网交换机(MSC)建设及互联互通,完善移动汇接网建设。

GSM-R移动交换网网络结构详见图3-3-5。

目前,全路在客运专线、部分新建普速铁路、大秦线和京九线既有铁路等建设GSM-R无线网,GSM-R覆盖总里程累计约达1万公里,无线列调覆盖约7万公里。

到2015年,完成全部繁忙干线及部分重要干线的GSM-R无线网络建设,共计约1.8万公里,建设重载线路GSM-R无线网0.2万公里;

既有线改造建设无线列调约0.8万公里。

图3-3-5全路GSM-R移动交换网网络结构示意图

3.3.3业务网规划简要结论

(1)调度通信网规划简要结论

铁路调度通信网按干调网和区段调度网二层结构组网。

到2015年实现全路调度通信数字化,完成干调网更新改造,完善区段调度网,满足铁路调度通信业务需求。

全路调度通信干调网与区段调度网调度所交换机组网网络结构详见图3-3-6。

铁道部交换机

(主)

(备)

传输网

干调网

铁路局汇接交换机

铁路局汇接交换机

区段调度网

交换机主

交换机备

交 交 交 交

换 换 换 换

机 机 机 机

主 备 主 备

交 交 交 交 交 交 交 交

换 换 换 换 换 换 换 换

机 机 机 机 机 机 机 机

主 备 主 备 主 备 主 备

4个铁路路局

3个铁路路局

11个铁路局

(北京、沈阳、上海、武汉)

(哈尔滨、广州、成都)(南宁、昆明、兰州、西安、

郑州、南昌、济南、太原、

调度所调度交换机

车站调度交换机

呼和浩特、乌鲁木齐、青藏)

图3-3-6全路干调网与区段调度网网络结构示意图

(2)会议电视网规划简要结论

铁路会议电视网按部会议网和局会议网二层结构组网。

到2015年实现全路统一采用基于IP网络的H.323标准组建会议电视网,提供铁道部-路局-站段、路局-站段-车间及站段内会议电视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